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368-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择东只好按照现在手上拥有的人员,将郑德峰设定为都尉,前、中、后军的长官设定为总兵,上、中、下路军的长官为提辖。

    索性苏择东不懂,郑德峰也不懂,由吕珍派来的士官是平民出身,对此也不是太懂,而在场能说上话的人,都只是知道谭震的官很大,吕珍的职位比他更大,谭震是将军,吕珍为大将军!

    不过苏择东倒觉得,嘿嘿,这便是够了,在一个军营之中,有一点想法的,还真的不需要纠结于一个营里边的编制,想来郑德峰的志向也不只是都尉这么简单,再怎么也要来个虎贲大将军嘛!

    苏择东也知道,现在说这些还是为时尚早,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将这一场高邮城的保卫战打好来,将第一炮给打响了!

    若第一轮进攻未能完成驱散、打乱蒙古骑兵阵营的任务,第二轮进攻就等前军上路的骑兵撤回来之后,中军的上、中、下的两百号人,立即按照第一轮进攻时候部署的状况,进行第二轮进攻。

    不过第二轮进攻与第一轮的详攻方式不同在于,第一轮的详攻是以弩、弓为主,东振公司制造的半生半熟的铁制弩、弓,足够穿破蒙古骑兵的冲击,而第二轮为了加强打击的力度,改为使用三眼火铳。

    原本,苏择东和郑德峰都是想用三眼火铳作为主兵器,按照明末将领的做法,采取三回合制,将军队也分为前、中、后三军,以此来减少装填的时间,就算不能对蒙古骑兵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是一声闷响就弄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蒙古骑兵,这对于敌人的心理定然是猛烈地打击。

    按照苏择东的想法看来,就关宁铁骑的打法,不能制胜也能恶心死对方。

    先不论关宁铁骑手中的三眼火铳是否真的被吹得那么厉害,又或者是被贬得那么没有用,而就鬼兵队现在手中拿着的三眼火铳,其射程五百米、有瞄准器,且还是五连,发!

    刘振明在研制出这么一号玩意的时候,也幻想过率领部队,全都装备三眼火铳,一见到蒙古兵,成千山万的炮弹全都发过去,只是这种臆想实在不现实,所要耗的成本高不说,效率也较低!

    古代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冷兵器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士兵们的战斗素质问题,则就现况来说,苏择东和郑德峰在那群吕珍派来的五百人中找了个遍了,也没有多少个懂的。

    苏择东不免打了个寒颤,五百个骑兵,在吕珍的账下也算是精兵了,但就没有十个人,能懂得如何使用火器的,但还真的不能怪他们,毕竟大多是穷苦平民出身,要是没有起义,他们也都是农民。

    战争和伤亡,死亡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等词汇本来与他们是隔绝的,他们的祖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也可以过着那样的生活;没有了蒙古人,他们也只是农民。

    历史给了他们翻身做主人的机会,虽然只是击溃蒙古人,推翻异族的统治,但对于他们来说,奴兴的日子也是希望在自己族人的统治之下,即在他们的心中,只有汉人才是正统,才能是唯一的龙子!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员配备三眼火铳是绝对没有可能的,苏择东便安排了中军的下路和中路共计八十名鬼兵队的队员们,人手一把三眼火铳,对准了蒙古骑兵的大队就弄过去!

    等火铳里边的弹药都打完之后,也不撤退也不再装弹药了,这样太浪费时间了,而是直接拿着熟铁的三眼火铳就冲过去跟蒙古骑兵拼杀。

    其中若是有士兵对三眼火铳的使用不灵活的,苏择东也不强求他们只带火铳,也可以带上刀剑,即只要是适合于近身战斗的都带上,队员们只要在保住自己的性命的前提下,弄死蒙古人就行!

    再加上现在又有了五百名吕珍的部队参加,这战事可不能乱了,必须要稳扎稳打才行,所以第二轮进攻的中路和下路,是以鬼兵队的队员为主,而上路的重点进攻就显得不那么的重要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次正面对抗

    但为了中军的上路部队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击溃,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苏择东和郑德峰还是决定让后路的上路军,需要安排鬼兵队剩下的八十名队员,且对其武功和骑术等,还需要加强些要求!

    既然要求提升了,那鬼兵队的那些老油条们就有用武之地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苏择东可是很期待,他们在程泽亨的调教之下,能打出怎么一场仗来!

    至于后军的具体安排任务,苏择东也没有严明出上、中、下路的格局出来,而是将其设定为机动组,由吕珍的部队作为主力军,其目的就是协调、控制好整个战场的局面,做好两手准备。

    即要是蒙古的骑兵真的逆天到鬼兵队及吕珍的骑兵营混编出的队伍,以1比1。5的兵力下,还不能攻破的话,那这场仗还真没法打了,又或者蒙古骑兵的增援来得快了,也要想法设法的撤出来。

    若蒙古骑兵被打退了的话,后军的任务就是做好前方追击部队的后盾,可不能中了蒙古骑兵的计谋,被围点打援了,必须提前做好任何的准备,毕竟蒙古骑兵的最大优点便是机动性!

    只要速度一起来,在战场上就能做很多的事情,特别是蒙古的骑兵还配备了射击的技能,那绝对是速度加进攻两无误的怪物!

    苏择东就认为后世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何被铁木真那么器重,绝对是因为他那张弓射雕的本领堪称一绝,及历史中的哲别地位为何那么高,也是因为他有着神箭手的称号!

    只要弓箭射得好,就算是敌对的势力,在蒙古人的心中也依然是英雄,是可尊敬的人物。

    布置完军队的相关事宜后,苏择东便打算在军中宴请下午即将要出征的壮士们,说上几句鼓舞人心的话,也让吕珍部队中士兵们都认识认识自己。

    但事与愿违,在得知吕珍部队的士兵们大多不愿意在出征的时候吃午饭,认为这样不太吉利。

    话虽这样说,苏择东也知道,这群士兵们心中也想着不要那么快得站队,他们不是军队出身,极少是根正红苗的军人世家,但他们也清楚,军中的那些事情跟官场上差不多!

    即今天早上,郑德峰气势汹汹地冲到谭震的帐篷之中,众人都估计他是想要折腾一番,这也是军队中常见的要权或宣泄的行为。

    苏择东很清楚,在历史上的很多战役中,并不是因为指挥作战的将军不行,也不一定都是他们手下的士兵不给力,则很多的时候就是将帅不和,士兵一个比一个牛哄哄的,那自然是打不了胜仗。

    何况,宋朝不是有两位皇帝被俘虏了么,他们御驾亲征了,还是一个宦官掌握着军队的话语权,那绝对是自讨苦吃,被人家金人给俘虏了,间接导致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弄死了。

    既然人家不领情,那也不能寒了自己人的心,鬼兵队的两百多号人,也差不多能够挤得下刚扩建不久的东兴酒馆!

    ……

    今日的高邮城西街格外的热闹,平日中就算是在午时的饭点到了,老百姓们都在蒙古大军压境之下都是人心惶惶的,西街自然冷漠许多,但今天不同了,鬼兵队的人又来这边聚会了。

    而且这一次来的人还很多,一下就来了两百多号人!

    掌管鬼兵队的聚义堂堂主苏择东也来了,在街道上看到这一群人的小摊小贩、闲逛的小市民里边还真有人将苏择东认出来了,也有几个眼尖的,对东振公司有好感的小青年,也识得他旁边的郑德峰。

    郑德峰作为东振公司管理层的人,其主要的任务还是维护东振公司在高邮城的治安和人情的熟络工作,属于有着绝对实权的一号人物,他也很认同且听从苏择东的话,大力鼓励、支持青壮年创业……

    苏择东所指导下的古代的青壮年“创业”可不是开公司、搞项目什么的,而主要是以跑腿、算账、干苦力为主,其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让青壮年们将固有的“守家”思想解放出来。

    农村的青壮年们在干完了农活之后,可以到东振公司来打打杂役,也可以加入到由政府组织的民兵组织,去操练一下;城里边的壮年们则可以直接来东振公司的下属“单位”上班!

    只要肯干事情,东振公司的饭馆、铁匠铺和粮店、盐店等商铺总是需要帮忙的,有点走南闯北的想法的,也能做下脚夫,但要通过体检以及家庭条件等方面的调查。

    鼓舞人心的话,苏择东是不能在大众的面前说了,但这环节也不能省略了,鬼兵队的两百号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下午对抗蒙古兵的主力军呢!

    也不走任何的形式,也不说任何的废话,苏择东站起来就连续干了三碗浊酒!

    众人还是担心喝酒误事,所以将不上平时喝的四十五度蒸馏酒了,就弄有着百分之十几的酒精纯度的浊酒。

    队员们见堂主这么豪爽,一点也不含糊,立即都站了起来,照着苏泽东大碗的规格,跟着连续干了三大碗!

    等酒喝完了,劲也上来了,苏择东就抓住这个好时机,就在这个时候说些掏心窝子的鼓动人心话是绝对管用的。

    首先,苏择东先将蒙古人狠狠地骂了一顿,说他们就是一群没有人性的野兽,就是一群没有来自蒙古草原的强盗,他们的出现就是罪恶的源泉,他们的人心最为低劣的!

    然后,苏择东又将鬼兵队的队员们说得多么的传神,说他们已经经受过了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已经得到了他及东振公司管理层的所有人的认可,不留余力地夸奖他们是时代的英豪,是英雄!

    最后,苏择东还以“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词论调作为结尾;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士兵们放宽心,让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是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

    而郑德峰作为这批人在战场上的直接领导,所说的话当然不能像苏择东那么软弱,当然也不能跟苏择东唱反调,则他先说了蒙古人的残暴,又说了鬼兵队所有人在训练中出现的不足。

    最后,他的总结还是走心地说出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感动了在场的不少汉子!

    该说的都是说了,该骂的也都骂了个遍了,做兄弟的在上战场之前就没有必要再多言什么了!

    把上的酒全都喝了之后,众人都小睡一下,便都穿上了合身的战袍,拿着随身的武器,就跟着郑德峰走去军营里边,与吕珍的部队会和了!

    而令鬼兵队的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等郑德峰带着他们到达吕珍的军营时候,大将军吕珍正骑着他的大宛良马等候在即将要出征的张吕军的五百多号骑兵的面前,跟再身旁的还有谭震和周岩。

    大战之前,己方军队的最大上级前来慰问、鼓励,这对于谭震的骑兵营及郑德峰所带的鬼兵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这一次,郑德峰认得出对面骑着大宛良马,雄姿英发的人大将军叫做吕珍了,苏择东除了告诉他此人的名字外,还嘱咐了他要尊敬这个人,因为他还是有着人性和良知。

    当苏择东被郑德峰问道,为何说吕珍还有着人性和良知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便是:

    有着一颗靠着自己努力,不侵犯别人利益的上进心,有着一颗热血为国、为民的心,做的都是忠君报国的事情,就是有人性。

    至于有良知,在苏择东看来,吕珍能够在朝廷之上,与他们的结义兄弟们唱反调,力荐东振府邸的家丁们加入到抵御蒙古人进攻的部队中,并且还全力相助素未谋面的队伍第一次行动!

    这,就是有良知!

    但是带兵打仗的人光是有着人性和良知可不行,二者皆有的只能是让手底下的弟兄们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干,再战场上还真的讲究成王败寇的道理。

    吕珍要是一点战术、战法都不会,只会下令让士兵们狂冲乱撞的话,那他所谓的良知和人性便成了害死人的软弱;

    而若他能做得到,既有安抚兄弟们的良知、人性,又有抵御外敌的本事,那才是真将才。

    事实证明,吕珍具备了这两方面,从他看到郑德峰等人所带来的攻城所需要的弓弩的时候,他便知道了鬼兵队想要做什么,则以“过来人”的身份,与郑德峰交流了下经验。

    在吕珍看来,弩、弓这等大的军械,威力是很大,但是操作繁琐,所需要的人力也多,所以一般都是用来攻城拔寨,则在平原作战上使用就比较少见了,更何况用此来对付骑兵,就极为少见。

    与吕珍一同前来的周岩,见吕珍的方才所说的观点与其一致,便在自己的大哥还在与郑德峰交谈的时候;

    插嘴说上了一句,道:“你们今天要面对的敌人可是蒙古骑兵!却要扛上这笨重的大家伙去打蒙古的骑兵?荒诞至极。”

 第一百二十六章:狼心狗肺的才做得出

    吕珍转头瞪了他一眼,后又转头说道:“郑兄弟,还切莫怪谭将军快言快语,我这兄弟就有这个毛病,说话比较直,还请兄弟多多包涵。

    将谭震贬了一通后,吕珍又将其责骂了一通,后才对郑德峰说出了他与其同样的顾虑。

    本不想讲作战的计划那么快暴露的,但无奈于顶头上司都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疑虑乃至是质疑了,郑德峰也有着自知之明,很清楚他自己的身份,知道将军们对自己不信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郑德峰只有将自己与苏择东商讨出的应对之策全盘脱出,需要使用到的弓弩是一环接着一环的,中间的细节及变动,若不将其解释清楚了,恐怕就连郑德峰也难以信服。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吕珍和谭震、周岩都被郑德峰说得哑口无言的,他们之中必然不是所有都是心服口服的,但也一时间找不到对策或其中的漏洞对其进行反驳。

    郑德峰也知道多说无用必自卑,将大概的流程说过一遍见对方都不在多言之后,他便有了启程之心,毕竟现在是主场作战,可没有等到别人都打到城楼下边叫嚣了,攻城的东西都摆上来了,才出城!

    既然确定了要打歼灭战,就必须要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凌云壮志,这是郑德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鬼兵队的每位队员们对自己的要求。

    见到东振府邸的家丁们,各个都是虎背熊腰、英姿飒爽的,眼神中还充满了气势磅礴的斗志,吕珍看得出,这种斗志是在愤怒中还带着冷静,在杀戮中还带着淡然的心态!

    众人便都没有过多想要说的话,吕珍和谭震只是对自己手下的士兵简单地说道了几句后,便让郑德峰带领他们出发!

    郑德峰将自己安排到整个军队的后军位置,以便掌控整个战局,而作为这支七百号人的骑兵营都尉的他,又何尝不是想着到前军的上路部队中,一上到战场就与蒙古骑兵动真格地玩厮杀!

    但今时不同往日,郑德峰很清楚,现在自己被聚义堂的堂主苏择东,及高邮城的大王张士诚;

    还有张士诚军队中的大将军吕珍以至将军谭震等人,授予了战场上的指挥权利,从而指挥着七百人来对抗蒙古骑兵!

    临行之前,郑德峰还是难免想道:七百多号人的人身性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或许,他们在即将面对的与蒙古骑兵的对抗乃至是日后的人生道路中的生息祸福,都与自己这一次的每个指挥命令息息相关!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

    十万的蒙古大军的先锋部队,正以野狼追击着猎物般的速度,向高邮城猛扑而来,它们长牙咧嘴的样子,似乎要将挡在它们前面的猎人们当做自己今夜的晚餐,正瞪着绿油油的眼睛,看向对方!

    郑德峰带领着部队,按照原定的计划出了城,来到了距离高邮城还有十里左右的地方静候着。

    远远的,蒙古骑兵的先锋部队残杀沿途驻守在郊外、小城池的将士、民兵的狂妄叫声正源源不断地传了过来;

    他们这是在迫切地希望攻下高邮城外所有的防御工事,攻下所有的城池和弱不禁风的碉堡!

    他们的打着平乱的旗号,做的却是杀人放火、强迫与女子发生可耻的行为等一切狼心狗肺的人才能做出的勾当!

    郑德峰看着他们的铁骑将瘦不经风的民兵们无情地踩踏在马蹄之下,就算是见到民兵们被其踩做成肉酱了,他们也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反抗他们烧杀抢掠的人都是畜生!

    冲在最前面的蒙古骑兵们似乎是看到了郑德峰等人,他们加快了行军的步伐,他们加快了屠杀、踩踏沿途的民兵、将士们,他们变得兴奋,变得更无情起来!

    看着蒙古骑兵们越来越接近,被郑德峰和苏择东这两位东振公司管理层的大佬共同举荐为前军中、下路总兵的吴一道了!

    吴一道是老鬼兵队的队员们,生性调皮的他最喜欢倒腾各种火器、军械,自幼就是十八般武器精通的他,又有元朝军方的家事,则在中原地带也算得上是第一批玩得上火器的军人小孩了。

    郑德峰看上的都是吴一道玩世不恭的痞性和他小时候到成年时期的在元朝部队中的军旅生涯,而苏择东则是看重了他与生俱来的的机敏以及对战争的嗅觉。

    虽然吴一道好玩,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的确是属于生性顽劣的小孩,但他的天资聪灵、灵活善变等特征,若是运用恰当的话,未必不能在战场上有一番作为。

    吴一道就觉得,或许在这群漫天嚎叫的蒙古骑兵的眼中,张士诚的所有部队包括他现在所在的部队,只要是敢与他们在平原上直接碰撞的,都是在送死!

    而在吴一道自己的眼中,他的观点则与蒙古骑兵们刚好相反,则认为他们是在自寻死路。

    蒙古骑兵们一路顺风顺水地杀过来,心中难免有些松懈或骄傲,而苏择东正抓住了他们骄兵必败的特点,则特意让吴一道前军的中、后路安置好强弩的进攻点,打蒙古骑兵一个措手不及!

    吴一道就觉得,既然要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那就要把戏份做足了,就算他不知道后世的网文界中有专门一种类型的文叫做“扮猪吃老虎”。

    但吴一道作为一个调皮捣蛋的人,当然不会耿直到在蒙古骑兵尚未到来的时候,就用刀枪棍棒顶在胸前,让他们有所戒备之心!

    吴一道则是让蒙古的骑兵们到达了他们自己所设想的地点,与自己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下马,想将几百头马匹围拢在一块,他们自己则是躲在马的后边或中间,对吴一道等人射箭!

    反正在蒙古人固有的思维中,他们的弓箭能达到汉人、南人的眉心或额头,而对方的弓箭连他们的脚尖都达到不到。

 第一百二十九章:无视头盔的铁箭

    吴一道就是抓住蒙古人这固有的自信心,就在他们下马并要将马匹围拢在一块的时候,立即下令全军散开,将掩藏在众人身后的强弩、重弩和弩、弓,全部拿出来!

    见到敌军的下路和中路的一百多好人从他们的后背拿出用于攻城的大家伙,没见过汉人、南人们这般玩法的蒙古骑兵一时间竟有些惊慌失措了!

    但他们很快地冷静了下来,并开始相视而笑,又从冷笑变作狂笑,还是南人和汉人都是弱不禁风的下等人思维,他们就觉得以现在双方保持的距离,敌人的弩是绝对射不到这边的!

    且就算碰巧或敌人真的有本事射过来,其威力也是微乎其微的,且他们蒙古骑兵的特点就是快,就是在于能动性强,则有着足够的时间对阵型、阵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不足为惧!

    对于蒙古骑兵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被软弱的汉人们所惯出来的的傲慢、轻敌,郑德峰都尉和吴一道总兵,都是高兴的!

    特别是当他们看到敌人除了大笑之外,就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了,且就连最基本的下马后将其围拢的动作都不做了?这似乎是在等待着他们先开炮?

    这对于吴一道及其手下所有的士兵们无疑是赤果果的挑衅行为,但只要等弩,弓将铁、钢制作的箭,一发射出去,这群高傲的蒙古骑兵,就会因为他们的懈怠和傲慢而付出代价!

    在选择战场的时候,吴一道和郑德峰都是有考虑的,专门要选择蒙古骑兵必经过的且较为狭窄的路段,战场大了或宽了,对于人数处于弱势的鬼兵队及吕珍的士兵来说,打歼灭战的难度就大了。

    而现在与蒙古骑兵对峙的地方,从地理、地形和地貌上看,搬出强弩、弩,弓等大家伙及杀伤力极大的武器,还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但也要看这些武器是谁制造的!

    若是一般的强弩、弩,弓别说在道路狭窄的小战场上有何大重要,且就算是在碉堡里边,打的是阵地战,其用来对付蒙古骑兵的用处也不算很大。

    但刘振明改装过之后,花了很大的资本和时间,将其材料提炼除去了之后,就拉弓的部位原封不动;

    而弩身、管口等地方,都进行了一番大的精简,即用熟铁代替了熟铁,制作出了十二只大的攻城弩以及五十只轻弩、三十只重弩。

    既然蒙古骑兵们十分难得地让出一招了,那吴一道就不可以地照单全收了!

    原本吴一道所设想的方案是想第一射击,先让五十只轻弩和十只重弩对敌方阵营进行进攻,使得蒙古骑兵的阵型被迫做出改变;

    然后再上十二个大的攻城弩配合剩余的二十只重弩,对正在变阵的蒙古骑兵进行比第一轮轻弩来得更大规模、杀伤力更巨大的进攻!

    最后就五十只轻弩作为掩护,让上路的士兵搞搞突破,第一轮进攻大体就此完毕了。

    但是现在情况有变了,蒙古骑兵们下马后就看热闹了,这下就给吴一道乐了,五十只轻弩,三十只重弩(或作强弩)、十二只攻城弩(跟攻城车相近)全部一起发。

    还是轻弩发射出箭的速度比较快,五十只轻弩,每只能发射五到七枚箭,五十只就是三百多发,就这么一射过去,还在欢笑着的蒙古帝国的大骑兵们就怂了,立即钻到马匹下边去了。

    而反应快些的,能躲过箭雨,让马匹帮其当箭,但是运气差一些的,反应都恰好在那个时候慢一步的,就遭殃了,铁箭毫不留情地从高处无视头盔和铠甲,直接射穿他们的胸膛、脑袋还有眉心!

    等重弩和攻城弩的箭雨一到,躲在马匹下边的蒙古骑兵也遭殃了,整个几百人的先锋军第一纵队的小分队就基本上就被全歼了!

    等上路的十名鬼兵队的士兵带着吕珍的九十名骑兵一冲下来,蒙古先锋军的第一纵队的分队里边,都没有几个活口的!

    上路的百来号骑兵们大都是艺高人胆大,即包括鬼兵队的队员在内,都是一群大多是不要命的主;

    所以见蒙古第一个分队的三百多人就这样玩得差不多了,就顺手解决了其所有人后,又连忙迎击第二小分队!

    中、后路的拿着轻弩的士兵们骑着枣红马,最先赶到前方支援,重弩等敌我双方在草地里边展开正面对战的时候,也加入到了战争中。

    而攻城弩在双方的混战之后,是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威力足足能刺穿混战中的所有人的腹部、胸膛以及脑门!

    其实刘振明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重弩或作强弩和轻弩,更不知道强弩和轻弩的区别,认为拿在手上的,能射出两枚箭及以上的,用拉的,是将箭搭在怒身上边的,就是弩……

    这还真的不能怪刘振明,尽管在后世是一个理科生,且还有安保的责任,但是在对军用器械及安保器械都有严格规定的后世社会之中,想要接触弩、弓不难;

    但是要接触真正能伤人、杀人,且还是恢复武器原本的兽、性,能一发杀死两人或多人的弩,接触了还不算,还要能制造出来,这对于刘振明来说,还是真是挺难!

    自从进入了热的兵器时代,冷兵器除了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方面的爱好者去研究外,其他的人更多的关注热的兵器,特别是航空导弹、全球卫星、核武器这样的等等。

    而关注冷兵器的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爱好者,仅占对后世人的百分之十几,若再加上能够有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弓箭这个条件的话,这比例还会折半或者锐减为百分之一都不到……

    幸好苏择东和刘振明所生活的地方叫做元末明初的江浙行省,并不是后世的浙江省、江苏省;

    所以,就现在的这些地方情况而言,与后世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相同的地方,而人文科学、经济发展方向、体育等等方面关系都不大!

    这就说明了与他们一直生活着的古代人,与他们朝夕相处、把酒言欢的都是有着最原始的生存本领的元末的青壮年们!

    刘振明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弩所能发挥出的威力,元末的青壮年们就知道,张德兴就很清楚重弩和轻弩的区别,也知道攻城弩怎么制作。

    则东振公司的科研部门在研究、制作重弩和轻弩、攻城弩的过程中,张德兴的功劳最大。

    在刘振明的调教之下,他不光会在纸上完整地绘制出重弩、轻弩及攻城弩的设计图纸,也能通过实验和实践,在苏两三的帮助下,计算出准确地数据,以此来提高弩的最大效率和耐磨度等等。

    吴一道这一次能兵不血刃地用轻弩、重弩和攻城弩将三百多个蒙古骑兵送到地狱中见阎王,张德兴和刘振明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缓过神来后的蒙古骑兵便与冲杀上来的汉人骑兵们展开了殊死搏斗,并用强大的的实力证明了吴一道领导的前军上路军的冲击是错误的是鲁莽的。

    蒙古骑兵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地强悍的,前军的上路部队主要是以吕珍的精锐的九十名骑兵组成的,只有十名鬼兵队队员的上路部队断然不是第二分队的四百多名蒙古骑兵的对手。

    吴一道在后边看着有些着急了,想着是否要按照原定的计划等中军上来支援。

    但当吴一道看了看中军距离前军的上路军的距离之后,这个想法立即中止了!

    由于上路军是绕过了蒙古骑兵的第一分队,直接与蒙古骑兵的第二分队硬碰硬的,在人数上本来就占据优势了,又没有弩和弓箭作为掩护,这样上去的确很容易吃大亏。

    若是再等待中军的重量和后路扑向前去,那定然是为时已晚了,吴一道觉得,战前这般计划应该是考虑到蒙古骑兵太过于强大,会冲过来,所以让前军避免更大的伤亡,则都撤退了让中军上。

    但是目前的情况看来,蒙古骑兵的第一分队因轻敌而惨败了之后,第二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