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西方)-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轰”地一声,蒙古人队伍里响起一声巨响,当场炸死了几个蒙古人,那些鞑子都吓了一跳,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爆炸,队形顿时乱了一些。

“将军,大事已成,你等速走,我们来断后!”庄剑身后想起韩大发的声音。庄剑回头一看,却看到炮弹和火药都已散开,韩大发手里拿着仅有的几枚手雷,厉声叫道。

“屁话,要走一起走。”庄剑理也不理,挺枪又刺死了一名冲上来的鞑子。

“庄剑,你他妈的走啊,老子们是走不成的了。那些高丽人心存反复,你要不在,谁他妈的来镇住他们!”韩大发一下急了,也不管什么身份不身份,破口大骂起来。

庄剑又看了他一眼,见这汉子和他身后的十名兄弟,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知道他们都死意已决,再劝说下去只会同归于尽。

“大哥,小弟去了!”庄剑眼里含泪,说道。

韩大发笑着,带着兄弟们扔出了手里全部的手雷,在鞑子中间生生炸开一条通道。

那庄剑见机不可失,一纵战马,带着部下还剩下的几十名士兵,趁着蒙古人乱成一团,在火光和爆炸声中杀开了一条血路,夺路而去!

第三百五十七章 胜局

看着庄剑和他的部下策马远去,韩大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鞑子已经从慌乱中清醒过来,他们挥动着手里的刀枪,向着这十一个汉人,慢慢地围了上来。

韩大发觉得很奇怪,到了这个时候,他非但一点也感觉不到害怕,反而还有种想笑的感觉。他看了下身边的十个兄弟,也都和他一样,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

当英雄的感觉真好,自己这么一死,汉军一定不会忘记自己这些人的。只要等到庄剑将军回去了,把自己这十一个人做的事一宣传,家乡的家人们肯定会为自己感到自豪的。说来也真是奇怪了,自己当初在新附军的时候,可没这么勇敢啊?打起仗来肯定是落在最后个,为了这不知道被丁忠连骂过多少次了。可为了这次的行动,大家都说自己办事机灵,遇到的事能有主见,自己也就鬼使神差的来了。本来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可一来到鞑子这里,也不知道为什么,胆子就变得特别大了。

“哥几个,你说咱们是不是特别傻,那么好的逃命机会都留给庄剑了。”韩大发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道。

“你可真他妈的是个傻蛋。”有个同伴也不管韩大发是不是自己的长官了,开口骂道:“到了阴曹地府,老子非狠狠咬你两口不可。”

韩大发笑了起来,这时候鞑子有个百户长高声叫道:“韩大发,没有地方跑了,别再抵抗了。”大部分的鞑子都不知道那些炮弹和火药一旦被点燃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依旧虎视眈眈的围了上来,有些枪尖甚至已经快指到韩大发这些人的心口。

韩大发看了眼周围的同伴:“哥几个,准备好没有?”

“点吧。”“点吧!”

“那老子可真点了,兄弟们,下辈子见吧,别再他妈的当汉奸了!”韩大发紧紧握了下了手里的火把,接着手一松,火把落到了脚底的火药里……

“轰、轰……”

连声的巨响在一瞬间爆发,整个蒙古军营都在颤抖,冲天的火光在夜空照耀得通红。那十一勇士的英灵,也仿佛出现在了这通红通红的夜空,笑着、打闹着在上空讥笑着看着地下这群茫然失措的鞑子……

源唐古脑子里一阵眩晕,他知道这响声意味着什么。火炮完了,军粮也完了,一切的一切都完了……前面,是不断发起进攻的汉军士兵,后面,是乱叫乱嚷着冲上来的高丽人。自己的军营里一片火光,一片混乱。这仗,已经再也打不下去了。

刚才还在竭力拼斗的蒙古士兵,也被这突然而来的情况弄乱了手脚。军营里到处都是大火,一些身上被燃烧的火焰的同伴,发出凄厉的哀号,伸出双手似乎想要向谁求救,但他的同伴们却惊慌的四处躲避着,唯恐牵连到自己,到最后那火人再也跑不到了,一头栽倒在地上,发出了刺鼻难闻的气味……

最让蒙古士兵担心的是,存放军粮和军用物资的地方也燃烧起了大火,就算他们还想战斗,可是没有吃的,没有箭枝,让他们靠着和敌人拼命?

“死在这里,都死在这里吧。”已经彻底绝望的源唐古闭上了眼睛,推开了要让他先撤退到安全地方的部下,任凭两滴眼泪从眼角流下,喃喃地说道。

他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平叛平成了这个样子,就算能够跑回去,等待他的也是大汗的严惩,或许还会牵连到自己的家人。如果能战死在这里,死的只不过是自己一人而已。

他慢慢地抽出了腰间的刀,猛然睁开了眼睛,大喝道:“大蒙古的勇士们,我们还没有失败,跟着我一起冲,杀光汉人!”

他的部下一看监国竟然亲自冲了上去,慌乱中不及细想,纷纷拔出武器,紧紧跟在源唐古的身后,不要命地追赶着他们的监国……

……

巨大的爆炸也传到了庄剑的耳朵里,他的心里一阵阵的发紧。完了,韩大发和他的兄弟们全完了。不错,这次的任务的确是完成了,可这是用壮士们的鲜血染成的!

说实话,在执行这次任务前,他心里还有些看不起这些反正的士兵,总是在担心他们是否会因为害怕而出卖自己和兄弟们。但是庄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在生死面前,这些勇敢的士兵,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一个人退缩,慷慨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反而倒是自己,靠着韩大发他们以生命为代价,跑出了那个死亡的战场。如果自己这次能活着回去的话,他发誓,一定要把这些勇士的行径告诉所有的人。

洪福源带着他的士兵远远地赶了过来,看到庄剑的他,一脸的喜色:“殿下,鞑子乱了,鞑子彻底乱了,大事成矣!”

庄剑咬了咬牙,拨转了马头,厉声道:“杀鞑子此其时也。跟着我杀上去,斩鞑子之首者,皆赏;临阵退缩者,皆斩!”

看着策马狂奔,如同旋风一样重新杀入敌阵的庄剑,洪福源有些怔住了。这人可是汉人皇帝的弟弟,怎么现在像个疯魔一般,完全不顾自己性命?呆了下,他急忙回头喝道:“都别愣着,跟着我冲上去,保护殿下!”

……

最先冲入蒙古大营的是最秦海率领的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这些人并没有急着和鞑子纠缠到一起,而是不断地用手中的连弩杀伤着冲过来的敌人。紧接着,大批的汉军士兵和高丽士兵纷纷冲了进来。

那些大高丽王国的士兵,看到让他们畏之如虎的蒙古人也不过如此,最初的恐惧和害怕一扫而空,依仗着汉军这棵大树,一个个红着眼睛嗷嗷叫着杀向了蒙古士兵。这些人倒有些聪明,也不和蒙古士兵硬拼,而是专捡那些落单的、受伤的蒙古人,包围上去后就是一阵大砍大杀,下手绝不留情。

很快,蒙古军营里到处都是汉军士兵和高丽士兵,前后两路冲击的队伍汇合到了一起。蒙古人被分割成了一块一块的,各自为战的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倒在了刀枪之下。

正杀得兴起的秦海,忽然看到一个蒙古大官模样的人,带着不多的卫队,疯子一样的在军营里来回砍杀。那蒙古大官虽然上了年纪,但身手依然不错,居然一连砍杀了几名汉军士兵。勃然大怒的秦海,立刻调来了几十名手下,指着那蒙古人叫道:“射,给老子射下来!”

完全是在拼命的源唐古,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也更加不知道自己身上添了多少伤口。正挥刀想向另一个敌人砍去的他,忽然觉得身上一阵阵的巨疼,十几枝弩箭一齐没入了他的体内。源唐古在马上晃了晃,再也支持不住,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正在慢慢的褪去。源唐古失神的眼睛看着天空,身上的疼痛他发现一点也都感觉不到,头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般清醒过。

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失败。自己本不该亲自率领大军去光烈城平叛的,致使平壤出了那么大的事。和伯颜的关系,也不该弄成那样,如果自己和他能够精诚团结,就算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平叛,起码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现在一切都晚了,希望大汗能够尽早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尽早想出解决高丽问题的办法来。现在源唐古唯一希望的,就是伯颜能稳定住高丽的局势,收拾残局。

模糊中,源唐古看到一个汉人将领走到了自己面前。源唐古苦笑了下:“我是高丽监国源唐古,给我补上一刀,我在阴间都会感谢你的。”

“我叫秦海。”那汉人将领冷冷地说道:“我不会杀你的,你身上的伤也死不了。源唐古一切都结束了,让你的士兵放下武器吧。”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

到天完全大亮的时候,战场上只剩下了零星的战斗。大队大队的蒙古士兵,在监国源唐古的命令之下,放下了手里的刀枪。他们也都明白,无谓的战斗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也是人,也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并不想就这么白白地死在了这个异国他乡。

远征军团的主帅符海波和副帅魏元钊,在亲兵的卫护下,慢慢地走了进来。刺鼻的血腥味,满地的尸体,让久经战阵的符海波也微微皱了下眉头。

虽然事先已经经过了精心地准备,但蒙古士兵最后的疯狂,还是让他的部下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一千五百多名汉军士兵倒在了这里,高丽人的伤亡更加不计其数。

但不管怎么样,起码目前高丽的局势已经稳定住了。起码在几个月之内,蒙古人已经无法在高丽再进行大规模的反扑。而借着这次胜利,远征军团则可以确立自己在高丽的优势,巩固和扩大现有地盘。

“向皇帝陛下报捷。”符海波吩咐道:“我远征军团在郎罗村一线大捷,生擒蒙古的高丽监国源唐古,杀伤、俘敌无数。我军准备收复光烈城。下一步如何行动等待陛下指示。”

这时候,满面征尘,浑身上下都是血迹的庄剑,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一来到面前,庄剑抱拳说道:“主帅,翼威将军庄剑,完成任务。韩大发等十一壮士,为掩护行动壮烈殉国。”

符海波重重地叹了口气。为了朝廷在高丽的布局,已经死了太多的人。丁忠连、郝文谦、韩大发这些人,虽然曾经当过鞑子的走狗,做过很多坏事,但最终他们还是起事了,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那么远征军团在高丽的行动也绝对不会如此顺利。

“想办法找到他们的尸骨,把他们带回去。”符海波默默地说道:“不管他们过去做过些什么,但在大汉英烈祠里,应该有他们的位置。”

庄剑的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只有他,亲眼目睹了这些人的壮烈行径。他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叫过了身后的一个高丽将领:“主帅,这位是洪福源,很为我们立下了功劳。”接着,他把事情前后经过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符海波。

符海波忍不住上下打量了下面前的这个高丽人。在远征舰队还没有进入高丽之前,洪福源的大名他就已经知道了。当初如果没有他的话,蒙古人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征服高丽。在来之前,皇帝陛下曾经和自己说过,要多利用高丽人来对付高丽人,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国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王竞尧的心思,告诉过符海波。要想彻底将高丽变成帝国版图中的一部分,必须要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像洪福源、李光仁和高乾元这样的人是必不可少的。

“你很好。”符海波拍了拍洪福源的肩膀:“你的事情,我会随着这次战报一起,汇报给皇帝陛下,相信陛下不会亏待你的。”

现在洪福源已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仕途前程都和汉人捆绑在了一起。符海波这么说,让他心里大定:“多谢大将军,以前洪福源做错了很多事,现在决意为天朝上邦贡献犬马之劳,虽万死也不敢有怨言。”

符海波笑了一下:“那么。洪将军,我想征求一下你的看法,依你之见,我军的下一步行动应当如何?”

听到汉人大将军征求自己的意见,洪福源急忙定了定神,说道:“伯颜此刻必然已经退到了甘兴里一带,而此时高丽境内除了伯颜之军,已无强大力量。我军当可趁势由此一路进军,步步向平壤方向逼进。如果再能打败伯颜之军,则高丽大势可定。”

听到洪福源称呼“我军”,符海波微微笑了一下:“你说的我会考虑下的。不过,目前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原地休整,经过这次恶战,将士们也应该很疲劳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换个国王

在远征军休整的时候,符海波连续派出快骑,侦察伯颜之军的动向,果然和洪福源说大一样,伯颜之军一路撤到了甘兴里,并在那里摆开了阵势。

从郎罗村,到光烈城,再一直远到平上郡一线,除了零星的高丽军队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阻挡远征军团的力量。伯颜这时候的举动非常明确,他决定放弃这些地方,集中起全部力量和远征军团决一死战,以防止背后的平壤落到汉人的手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符海波在和魏元钊商议之后,决心兵分两路,从左右两个方面进军,一直到达甘兴里一线之后,收住进军脚步,等待朝廷的命令。

伴随着郎罗村汉军大捷的消息,大高丽王国以国王王葆,王太后王钱氏的名义,再次号召高丽人武装起来,服从汉人领导,将鞑子全部驱逐出高丽。

郎罗村大捷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将高丽人的情绪全部调动了出来。一时间,高丽境内风起云涌,各地武装力量纷纷起事,杀死当地的蒙古“达鲁花赤”,驱赶亲蒙古势力。在远征军团准备进军前,已有十几座高丽城池中再无一个蒙古人。

但这样也同样出现了对汉军不利的一面。那些起事的高丽人,似乎也并不欢迎汉军,当远征军团的兵锋到达城下后,城池大门都紧紧地关闭着,任凭汉军士兵和大高丽王国的士兵如何喊话,站在城楼上的那些高丽人,就是冷冷地看着,一点开门迎接的意思也都没有。

有几次,作为汉军先锋大将的洪福源,带着部下站在城下喊话,那些高丽人也只当没有听到一样,死活也不肯开门。

觉得在汉军面前大失颜面的这几个人,纷纷跑到符海波前面,要求将火炮调集上来,轰开城门,冲进城去,把那些不知死活的高丽人抓出来一一处死。

但符海波拒绝了这一建议,现在高丽的局势过于复杂,伯颜大军尚在虎视眈眈,而在这个时候就和高丽人发生正面冲突,很容易让远征军团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一旦自己在和蒙古人作战的时候,高丽人在背后袭击,将使得远征军团努力换来的胜利化为乌有。

而经过了仔细思考之后,符海波认为,出现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大高丽王国”并不是高丽人心目中认定的正统王室,那个王愖才是。王葆和王太后所发出的命令,高丽人是并不认可的。

但“大高丽王国”,是汉军一手扶植起来的,王愖现在只不过是个俘虏而已,这是符海波觉得最难办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符海波下令停止进军,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示。

很快,从泉州方面来了皇帝陛下的亲笔信,显然朝廷对高丽出现这样的局面已经有所准备。皇帝陛下在信中详细告诉了远征军团,如何处置这样的情况。

看完了信件的符海波,立刻将李光仁、高乾元和洪福源这些高丽的主要大臣召集到了自己这里。这个时候,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否则只会让高丽的局势更加混乱。

其实这时的高丽人中,也分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两派。李光仁和高乾元之间虽然也同样有矛盾,但当洪福源到来之后,这两人反而前所未有的团结在了一起,而视洪福源为主要敌人。洪福源手握几万重兵,为人又资历老,心机深沉,还在汉人面前立下了大功。要是假以时日,必然会对李光仁和高乾元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而洪福源打心里也一点都看不起自己的这个两个同伴。这两人算是什么东西,只不过是凭着好运气才有的今天的地位。自己只要忠心为汉人办事,靠着汉人的扶持,很快就会取代掉这二人,将大高丽王国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样的钩心斗角下,两派人互相拉拢朝中势力,竭力讨好汉军将领,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好处。而在各种问题的处置上,两派人从来就没有相同过的意见。似乎总认为汉人采取谁的意见,谁就占到了上风一样。

“诸位,你们对目前的局势怎么看待?”看到这几个高丽人互相瞪着,谁也不服气水的样子,符海波心里有些好笑,不过这也正是自己愿意看到的。

洪福源抢着说道:“按着我的意见,没什么说的,直接调动火炮炸开城门,然后冲进城去,把带头闹事的人抓起来全部处死,看他们谁还敢作怪!”

“洪将军这么说难道不怕使局势更加恶化吗?”高乾元冷冷地说道:“要知道现在那些高丽人兴头正高,连鞑子都敢打了,不要说是汉人……”

说到这,他立刻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符海波向他冷冰冰地看了两眼,高乾元只觉得浑身发冷,打了几个哆嗦,他现在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个嘴巴。

李光仁赶紧为他解围道:“高大人不是这个意思,我看能不激怒他们最好。要不,明天我亲自去城下喊话,宣读国王的圣旨,或许他们会听的。”

洪福源冷笑了几下,他打一开始就没有看得起那个小孩子一样的国王王葆,还有那个寡妇王钱氏。要不是他们身后有汉人撑腰,自己也不会听从他们的任何命令。

“这个国王,似乎大多数高丽人都不认可啊……”说到这里,符海波也没有往下说下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洪福源。

洪福源心中怔了一下,他想了下,似乎隐隐明白了符海波的意思,大着胆子说道:“不错,王葆的确不得人心……”说着他悄悄向符海波看了一眼,见符海波不但没有制止,反而眼光里有了鼓励的神色,洪福源心中大定,说道:“王愖乃是高丽正统国王,当国王的年数又长了,我看高丽人认可的还是他。虽然王愖曾经不知好歹的与蒙古人合作过,但那也是情势所逼,没有办法的事。本将认为,王葆应当退位,请王愖重登王位。而后以王愖之名,让高丽人打开城门,欢迎天朝大军入城……”

“放屁,放屁!”他话还没有说完,高乾元已经青筋直冒,红着眼睛站了起来:“那王愖不过是蒙古人的一条狗,现在都已经成为了阶下囚,他有什么资格重新当上国王?洪福源,我看你这是存着私心,还想着为鞑子效力才是真的。”

洪福源顿时大怒,现在放眼高丽,除了汉人以外,还有谁看在他的眼里?高乾元的一番话,他唯恐在汉人将军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立刻“呛啷”一声拔出剑来:“高大人,说话要有根据,你这么凭空诬陷本将军,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终究是个武人,身上多少有些军人的气势,那高乾元被他这么一来,倒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往后体了一步,求援似的看向了符海波。

“都坐下,都坐下,有什么好好地说。高大人,你也别骂人,洪将军,你也别动刀动剑的,都给我坐下来。”符海波不紧不慢地说道,等几个人气呼呼地坐了下来,他才开口说道:“这个,我认为洪将军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王葆毕竟年纪太小,王太后也是个妇道人家,见识太少了点,所以,洪将军的话值得考虑……”

李光仁和高乾元对看了一眼,这次他们是真的急了出来,要是王葆被废,那么他们这些大臣的地位立刻不保。辛辛苦苦得来的权利,转眼间就将化为乌有。

“大将军,请三思啊。”李光仁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下道:“国王虽然年幼,但天资聪颖,况且他登基之后,对天朝上邦尽心尽力,举止并无半点错处。若是就这么让位,只怕天下都会不服啊。”

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高乾元也急忙在他身边跪下说道:“我也愿意以身家性命相保,国王不敢对天朝上邦有任何一点异心……”

看到两个人的样子,洪福源在一旁冷笑不止。这两个蠢材,只想着自己的功名地位,一点也没有揣摩到汉人的心思。汉人只要能尽快的得到高丽,哪里会去管谁当国王?若是此刻高乾元和李光仁顺着汉人将军的心思,说不定还能保住官职。可现在他们这么做,等于是直接把汉人将军给得罪了,将来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符海波一时什么话也没有说。面前的这几个高丽人,属洪福源的反应最快,心机也最深沉。目前当然可用,可一旦等到高丽局势平定着后,第一个想办法要除掉的就是他。否则等此人将来羽翼丰满,很难将他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而再看李光仁和高乾元,虽然蠢笨了点,但将来控制高丽,最需要的却是这样的人。

“这不是我的主意,而是我们皇帝陛下的命令。”符海波缓缓地说道,这话登时让洪福源喜动声色,李光仁和高乾元面色如土,浑身颤抖不止。

符海波叹息了声:“陛下有旨,王葆年幼失德,不宜再大人高丽国王之职。王愖虽然有罪,不服天朝之令,但终究是形势所逼。我天朝抱着治病救人之仁慈思想,准许王愖重新继位。王葆封忠王,回泉州伴驾。王钱氏封‘仁德孝贤太后’,留高丽与王愖一同治理朝政。废忽都鲁揭里迷失高丽王后,另行在高丽为王愖择取王后。”

李光仁和高乾元嚎啕大哭,句如同死了亲生爹娘一般。但洪福源却怔在了那里,眉头紧锁,若有所思。汉人皇帝的这道命令,实在太过于奇怪了。

王葆去泉州充当人质看押,但王钱氏却留在了高丽,而且是和王愖一同治理朝政,这是什么意思?而且王钱氏从辈分上来说,还是王愖的晚辈,现在居然封了仁德孝贤太后,这样的辈分看起来简直不伦不类的。

汉人皇帝之所以会这么做,是一时的疏忽,还是别有所图?洪福源本来以为汉人皇帝年纪轻轻的,又远在千里之外,符海波等汉军将领,又都只是军人,对政治那是外行。只要自己苦心经营,默默等待,总有一天,自己在高丽的权势,会让汉人也不得不依仗着自己。但此时看来,也许自己是太过于自大了一点。

“好了,就这样吧,你们先回去准备下。洪将军,陛下已经同意任命你为高丽诚信公,高丽军民大总管,总督高丽兵马。”符海波淡淡地说道。

自己的梦想突然成真,让洪福源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半天他才大喜过望,什么样的想法都暂时抛到了脑后,跪下来恭恭敬敬的谢了恩,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出去。

“高大人,李大人,你们留步。”符海波叫住了如丧考妣的李光仁和高乾元,拉着他们坐了下来:“你们看洪将军为人如何啊?”

“狗屁不是,小人得志!”这二人可不敢把气撒在汉人身上,只能将满腔怒火发泄到了洪福源那:“这个高丽的第一奸臣,我们早晚和他把这条命拼了。”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啊。”符海波忽然说道,看李光仁和高乾元怔在了那里,他站起来走了几步说道:“可现在高丽的局面,让我们的皇帝陛下不得不用他。但是两位也不用灰心丧气,等到高丽的局势稳定了,他究竟是个什么下场,现在还难说的很。两位只管放宽了心,耐心等待机会,总有出头的那一天的。”

李光仁和高乾元对看了眼,张了张嘴。猛然,他们明白了汉人将军的意思,欢喜的神色浮上了他们的脸。洪福源,洪福源,现在尽管让你得意,早晚都有让你哭的时候,等到了那会,再看看谁能在谁面前耀武扬威。

符海波看着他们的样子,微微笑了一下:“李光仁李大人陪伴王葆回到泉州,耐心教导王葆,至于高乾元大人,就留在高丽,好好辅助着那个国王吧,那天很快就会来的!”

第三百五十九章 逼迫

第二日一清早,洪福源带着卫队登上汉军远征舰队,逼迫大高丽王国国王王葆退位,让位于老王国王愖,有很多汉人无法出面的事,洪福源倒都可以代劳了。

可怜那王葆和王钱氏,本来就是汉军一手扶植起来的,国王的位置还没有坐上几天,就要灰溜溜的下台。好在王葆年少无知,王钱氏对这位置也不如何热衷,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快,只是王钱氏对那洪福源却多了几分反感。

最让王钱氏痛心的,就是要和儿子分别。王太后的位置她可以不要,可是失去儿子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的。不过还好,她曾经对秦海说过有个关于蒙古人的秘密要禀告给汉人皇帝,因此这位“仁德孝贤太后”,也暂时不用和儿子生离死别,得以与王葆暂时在一起回到泉州。但至于到了泉州之后,汉人皇帝会如何处置她,也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自从成为了俘虏,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保全性命的王愖,突然之间不光不用死了,还从天上掉下来了个国王的位置,王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思来想去,智力有限的他,认为是他送给汉人皇帝的美女和金银珠宝起了作用。美滋滋的王愖,可不会去考虑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政治阴谋,重新登上王位的他,再也不去管什么蒙古人了。

其实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只要谁能够让他过上富贵的日子,谁就是王愖的主子。更加让他高兴的是,那个泼辣的王后,蒙古女人忽都鲁揭里迷失也被废除了,而且将被一齐带回到汉人的地盘,自己从此后可以再也不用看这女人的面色做事了。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子王璋还在平壤,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很快,从平壤传来的消息,让王愖对儿子的思念,变成了对王璋的愤怒。在他重新复位之前,在大都的忽必烈,已经下令废除了王愖的国王,指派由王璋接替高丽国王的位置。随后,当蒙古人知道王愖复位,立刻由王璋亲自起草了一份斥责王愖的诏书。大意是王愖忘恩负义,不思报答大元朝对他的恩情,却甘愿投靠汉人等等之类。

大怒之下的王愖,这次倒很快就开了窍,不用汉军将领交代,也同样起草了一分诏书,痛骂王璋不忠不孝,父亲尚在,为妄自夺权,甘愿充当鞑子走狗云云……

父子两人两位国王,互相对骂不休。今天你起草份斥责书,明天你要他赶快退位,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大有视对方为仇人,要把彼此抽筋剥皮之意……

而随着王愖复位的消息在高丽传开,高丽僵持的局面一下就打开了。当王愖的圣意传抵后,那些原本紧闭着的城门接二连三地打开了,高丽人纷纷出城欢迎汉军将士。就这么短短几天的功夫,汉军远征大军很快成为了高丽人眼里的救世主,成为了帮助他们赶走鞑子的大英雄。这样的变化,也让已经有所心理准备的符海波等将领“大开眼界”。

得到了高丽人的帮助,加上对高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