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老虎)-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篇文章,固然是荡气回肠,可是真正让人心动的,却是副版的一篇时文,文中俱言侍读学士徐谦已兵临城下,倭寇丧胆,欲图劫掠杭州三日,带着赃物远遁海外云云。

这篇文章最关键是两点,其中一点是,倭寇并非不可战胜,现在徐学士一到,倭寇就已吓破了胆子,可见倭寇也是人,不过是一群欺善怕恶之辈。这第二点,则是告诉大家,单凭徐学士是不够的,徐学士攻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之内,倭寇极有可能在这段时间之内奸淫掳掠,因此,杭州百姓必须自救。

先是用檄文提振士气,其后再灭倭寇威风,告诉大家,他们和寻常盗贼一样,都不过是一群寻常的亡命之徒,最后却是告诉大家,破家只在眼前,若是此时再畏畏缩缩,最后你会被人杀戮,你的妻女可能被人奸淫,你的财物可能会被掠夺。

报纸一出,杭州百姓的人心顿时扭转,从前,大家的畏惧之心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血性,是人都怕死,都希望能过一日且过一日,这是最基本的人性,无可指责,可是现在,就算是在白日,当有倭人的耀武扬威的走过街市,从一个个门缝和小巷里投射来的再不是温驯和畏惧的眼神,而是仇恨和跃跃欲试。

开始有一些青年,渐渐变得大胆起来,他们三五人一伙,悄悄城中寻找趁手兵器,虽然没有付诸行动,可是人聚在一起,胆子自然也大了起来。

终于,在夜里的时候,事情终于发生了。

在祥符桥附近,两个巡夜的倭寇被打死,当他们凄厉的大吼声传出的时候,附近的倭寇赶来时,两个人已经断了气息,这一下子,等于捅了马蜂窝,七八个倭寇四处寻人,伺机报复,可是也有人感觉都不对,因为,对方能如此迅速的杀死两个人,虽然是设伏杀死,可是至少证明这一伙人人手应当不少,而且手中虽没有兵器,现在却多了两把倭刀,单凭七八个倭寇,在完全不知深浅的情况下四处去寻人,极有可能会遇到危险。

这消息立即传到了王直这里。

听到这个消息,王直立即意识到了什么,本来倭人的人手就远远不足,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若是分出人来四处搜索,显然很麻烦。

他不得不下令巡夜的倭寇小心行事,不再是单纯的两人一组,而变成了五人一组。

五人一组就意味着,倭人巡查杭州城的覆盖面会大大减少,即便如此,还要抽调不少城楼上的力量出去。

如此一来,人手更加紧张。

可即便如此,到了后半夜,一个五人的小队依旧受到了袭击,这一次倒是没有被人全灭,而是死了一人,伤了三人,袭击他们的民众亦是死伤了几个,他们见袭击不成,趁着夜色,又是潜伏起来。

倭寇首领们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们突然发觉,连五人的小队都不可避免,如此一来,想要控制住杭州,不使杭州城里的百姓串联起来,就必须组成十人的小队巡逻。

这显然是一个很吃力的事,比如,在从前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倭寇上街,便可以耀武扬威,可以对某一个街道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这些人不给倭寇们添乱,并且一旦需要吃喝,也能够非常有效的征集。那么倭寇们只需要动用两百人,将他们分散出去,就可以牢牢控制住杭州。

可是当一个人极有可能遇到危险的时候,那么为了保障安全,巡查的人手就必须增加到两个,那么倭寇要控制住杭州,就至少需要四百人。

如此增加下去,倭寇们发觉,连五个人上街都不安全,必须增加到十人时,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你要控制住杭州,并且安心的与城外的官军作战,那么你必须投入两千人负责巡查整个杭州。

倭寇总共不过是三千余人,哪里去找这么多人镇压杭州?

虽然只是零星的几次事件,却一下子,将王直陷入了两难。

第四百九十七章:厚道人

杭州城下数百丈开外的一处土丘。

晴空万里,冷风却带着几分萧瑟。吹打在徐谦的衣袂,大大的袖口随风乱舞。

徐谦的目光很清澈,遥望着城头,突然道:“诸位且看,今日倭寇城楼上的力量显然削弱了,看来,咱们是起效果了。”他看向身边的王公公,笑呵呵的道:“王公公,现在该看你了。”

王公公一脸幽怨,却只得点头:“咱家若是死了,那不成器的几个干儿子,怕是要请徐学士照顾。”

徐谦咳嗽一声,道:“你的干儿子就是我的干儿子,公公放心去吧。”

王公公沉默了一下,道:“其实咱家在宫里还有个对食妻子……”

徐谦道:“王公公的妻子,自然也是徐某人的……那啥那啥……王公公,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儿女情长,请速速入城。”

王公公咬了咬牙,寒风凛冽之下,大有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太监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丘下已有马车等候,王公公上了车,放下帘子,深吸一口气,对车夫道:“咱家七岁阉割,入宫三十年,走过南闯过北,今个儿就闯一闯这龙潭虎穴,走罢!”

马车的轱辘滚动,扬起无数灰尘,到了城下,马夫叫门,城上的倭寇通报王直,王直本就心急如焚,他的计划十分缜密,可问题在于,杭州城已经出现了变数,再拖延下去,怕是再难控制的住城内城外的局面,毕竟人手只有这么些许,倭寇没有三头六臂,若是朝廷再不来和他谈判,怕只有收拾包袱准备跑路了。

就在这心急如焚的时候,却有人说,城外有公公要入宫。

纵是王直再如何冷静,此时也坐不住了,连忙命人开城门迎接,随即亲自带着一队首领至门洞前,笑吟吟的等候王公公,王公公马车过了门洞,小心翼翼的掀开车帘子,眼看迎接他的是一个个笑脸而非是明晃晃的倭刀,这才不由松了口气。

王直已经上前,道:“敢问公公高姓。”

本来就是个做贼的,却偏偏要做出一副儒雅的样子,让王公公一时间很难适应,尴尬一笑,道:“咱家姓王。”

王直颌首点头:“不知王公公是负有皇命吗?”他问到这里,心里反而有些紧张。

王公公却是道:“咱家奉的是钦差之命。”

王直的心情,顿时跌落到了谷底,他是指望王公公身负皇命来和他谈,至于这钦差,鬼知道这钦差能不能做的了这么大的主。

王公公毕竟是八面玲珑的人,一眼看穿了王直的疑虑,呵呵一笑:“咱们这钦差奉旨全权处置此事,你怕是不晓得这徐学士是谁吧?这是天子近臣,许多做不了主的事经他一说,就做的了主了。朝廷不可能无缘无故和你们谈,就算是谈,也不可能钦命人来谈,你懂咱家的意思吗?”

王直心下了然,和倭寇斡旋,用天子的名义是不可能的,这要是传出去,必定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而这徐谦身为钦差,却可以谈,现在听了王公公的解释,王直反而放下了心,对方确实有诚意,假若是来忽悠的,肯定是假借有皇命在身。

越是如此弯弯绕绕,王直反而信了,微微一笑:“请上城楼说话。”

王公公也就放宽了心,虽然看到许多倭寇首领虎目瞪他,杀机重重,可是见王直是讲理的人,倒也大胆起来,摆出几分架子,无须的下巴微微一点,却不是尾随王直,而是当先登上了城楼。

到了城楼里头,王公公率先坐下,一副自己是主人家的意思,几个倭寇首领怒了,手按住了腰间的刀柄,王直却是用眼神瞪了他们一眼,却也不急着坐,负手要看门外的天穹,道:“王公公,你看这杭州,果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城,让人流连忘返,富贵之乡,名副其实。”

王公公不吭声。

王直继续道:“如此名城,王某实在不忍毁伤,王某人亦是大明的子民,只是因为走投无路,这才做了一些对不住朝廷的事,如今幡然悔悟,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是不知,王某人还有回头路可走吗?”

王公公微笑,既不点头又不回头。

王直皱眉,道:“公公为何不言?”

王公公道:“咱家奉钦差之命,是来和能做主的人谈,至于不相干的,怕是不便说话了。”

这意思就是说,在这里,除了王直之外,其余的人能滚多远就滚多远。

其他首领顿时大怒,尤其是这李光头,气的青筋暴露,怒喝道:“死阉贼,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王直也不由把眉头皱起来,可是王公公巧言令色之人,已经看出王直急于与大明谈判,反倒不怕了,翘着腿,笑呵呵的看他。

王直眼眸阴沉的扫视一眼,似乎在权衡什么,最后低喝一声:“所有人全部出去!”

李光头却是狠狠看王直,道:“有什么话,还需要藏着掖着?”

王直感觉自己的威信受到挑战,斥道:“滚出去!”

这三个字自然是带着杀机,李光头不甘心的冷哼一声,只得扬长而去。

他这一走,其他首领失了主心骨,自然纷纷散了。

房里只剩下了王直和王公公,王直狠狠盯着王公公,再没了方才的客气,冷漠的道:“王公公,现在可以谈了吗?”

王公公点点头,道:“你的降表,朝廷已经在讨论了,你既有拳拳报国之心,愿意幡然悔悟,朝廷为了江南一地的安宁,其实招抚你也没什么不可,一个爵位,再加上准你转运货物,其实对朝廷也没什么损失。若是能以此换来倭寇绝迹,那更是再好不过。”

王直脸色才缓和一些:“朝廷真是这样想的,还只是徐学士这样想?”

王公公嘿嘿一笑,道:“这是徐学士的想法。”

王直的眼眸变得不可捉摸起来,深沉的道:“徐学士能影响朝廷?”

王公公摇头:“有点难办。”

“你这是什么意思,方才还说……”王直怒斥。

王公公语重心长的道:“难办不在于招抚还是讨逆,关键在于脸面,你想想看,你带着倭寇占了杭州,天下震动,朝廷的脸面都已丧尽了,这个时候,朝廷却是招抚于你,给你封爵,这算什么意思?大明朝这么多年,可没有这样的,朝廷的脸面还不至于如此不值钱,单靠你拿一个杭州来威胁,就可以说不要就不要。反正你们在杭州,朝廷各路讨逆大军随即就到,迟早都要破城,何必要给你好处呢?虽然真打起来,对杭州军民百姓都没有好处,可是你为何不想想看,朝廷遇到这样的事,何曾有过顾忌?嘉靖一年广西李小元起事的事你知道吧?他也想要归降,可那又如何,朝廷拼着数十万两银子的亏空,照样是说杀就杀,不将其一网打尽,怎么干休?死人不算什么,朝廷没了台阶,就得死人,死十个是死,死个千人万人也是死,你懂咱家的意思吗?”

王直的脸色苍白起来,其实道理听是明白的,通过外头一些人的消息,他也知道眼下朝廷那边都在力主进剿,而现在王公公倒也坦荡,把所有的难处俱都摆在了面前,倒是拿出了很大的诚意,假若对方只是胡扯,是想哄着自己,把自己当傻子一样忽悠,怕也不会说出这些难处。

王直道:“既然你们一味要围剿,却又为何要让王公公来,王公公来,莫不是只说这些难处的?”

王公公一笑,道:“哎……难处是有,可是钦差也是杭州人,不忍生灵涂炭啊,所以才想出了个法子,要招抚,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要把事情做的漂亮,让大家都有台阶下就好了。”

王直道:“朝廷需要什么台阶?”

王公公淡淡一笑:“容易,朝廷需要一场大捷,需要你们献上几百上千个人头,朝廷得做出一副倭寇大败的样子,而你呢,只要献上这些人头,咱们就可对外宣称,你深明大义,临阵倒戈,供钦差驱策,在平倭之役中立下了首功,所以你虽是匪首,从前的事都可以既往不咎,朝廷封你个伯爵,再效仿天津海路安抚使司的先例,任你为杭州海路安抚使,这海贸专营的大权也就有了,如此,朝廷得了脸面,而你也算是戴罪立功,大家皆大欢喜,这样岂不是好?”

王公公的话没有破绽,至少王直找不到破绽,朝廷要脸面,要把面子找回来,所以需要一场大捷,这种内情,王直自然是理解的,所以才让他交出数百上千个倭寇的人头出来。其次,朝廷再以戴罪立功的名义给他封爵,也没什么问题,虽然他讨要的是公爵,而朝廷给的只是伯爵,他要的是海路专营,朝廷只授他一个杭州海路安抚使,看上去,这显然是对方讨价还价,这也没什么问题。

第四百九十八章:交锋

面子的问题是不可小看的,尤其是对大明朝廷来说,这一点,王直当然能够理解。

想要投靠朝廷,就得缴纳投名状,问题就在于,数百上千个倭寇人口,从哪里来?

王直很为难,为难倒也罢了,其实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杀良冒功,官军做得,他王直自然也做得。可是……似乎人家要的是实打实的‘功劳’。

王公公的话,其实王直是相信的,因为这和他与浙江某些官面上的人给他通风报信的信息都很吻合,并没有任何破绽。

对方要自己表示诚意,也算是很正当的要求。

王直是倭寇,可也算是半个买卖人,做买卖的人当然晓得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割舍什么的道理,一本万利,那只能抢了,可是大明朝廷这样的庞然大物,你就算能抢他一次,他若是横了心,迟早还是要掐死你。

所以……必须要有所割舍。

王直最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若是缴纳了投名状之后,人家翻脸不认账又该怎么办?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王直不蠢,当然不会一根筋的相信什么鬼钦差,投名状就是割肉,割了肉还被人卖了,这就人财两空了。

这就涉及到了互信的问题,王直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死心塌地的相信朝廷。

他一时拿捏不定主意,而王公公好话说尽,已是站了起来,笑吟吟的道:“好啦,该说的也说了,说再多也没什么用,最紧要的,还是你们怎么做,咱家能告辞了吗?”

王直不敢怠慢,道:“公公请,王某送公公出城。”

王公公也松了口气,笑呵呵的随王直出去,下了城楼,王直命人打开城门,这时,李光头却按着刀带着数十个倭寇过来,大喝一声:“这个太监不能走!”

李光头身材魁梧,性格鲁莽,可是在海上混,能活到今日,自然也有他心细如发的一面。方才王公公把他叫出去,和王直细谈,二人之间谈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谁晓得这王直为了投靠朝廷,不会把自己卖了呢?真如王直和朝廷之间一样,双方都不敢完全信任对方,李光头和王直之间也是如此,表面上双方是在合作,可是合作毕竟只是暂时的,现在大家都在陆地上,危机重重,李光头若是不多留几个心眼,谁晓得会是什么结局?

他出去之后,越来越觉得不对劲,立即找了几个闽系的首领和佛朗机的头目来商量,商量之后,大家决定根本不必去理会什么朝廷,倒不如在杭州大干一票,突围而出,远走高飞。

既然如此,就不能让王直和朝廷谈出什么结果,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把这姓王的太监留住,或者索性干掉,断了王直的后路。

王直脸色阴沉,看了李光头一眼。

而王公公脸色显露出几分畏色,来之前虽然提心吊胆,现在眼看着可以不辱使命,安全回营,谁晓得这时候竟是生了变故。

李光头已在数十个倭寇的拥簇下走过来,森然的看了王公公一眼:“这个太监不能走!”

王直上前,道:“李船主,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光头大笑:“我想做什么?我还想问问你,你想做什么呢,王船主,你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却是要将弟兄们陷入死地,弟兄们一日为盗,终身都是贼,什么招安,简直就是笑话!老子生下来就是贼骨头,逍遥自在,想抢他娘的就抢他娘的,想杀人就杀人,我是如此,你也一样,可是你现在什么意思?我和弟兄们已经商量好了,今日拿住这死太监,拿他来祭旗,从今日起,便在这杭州城内劫掠两天,而后突围出海!”

他大叫一声:“动手!”

身后的数十个倭寇跃跃欲试,可是看王直挡在身前,又有些不敢,按着刀的手虽然攥的紧紧的,却偏偏不敢抽刀出来。

王直目光掠过了一丝杀机,狠狠看了李光头一眼,他心里自知,一旦让这李光头得逞,自己就是满盘皆输,辛辛苦苦布下了这个局,眼看已经见到了曙光,夙愿得偿,绝不能让李光头这蠢货坏了事,他眼睛眯起来,冷酷的道:“谁敢动手?”

四个平淡无奇的字,凑在一起却有无穷无尽的威势。

王直纵横王洋十几年,五峰船主的大名早已名扬四海,海面上那些讨生活的人哪个不是畏之如虎,他的威势一显,李光头带来的数十个倭寇俱都垂下头,不敢去看王直。

而在这时,王直的一干心腹亦是听到了风声,纷纷赶到,刀枪出鞘,剑拔弩张。

王直侧过身去,连看都不再看李光头一眼,而是朝王公公作揖道:“王公公的话,王某自会考虑,让王公公受惊了,请公公出城。”

城门已是开了一条缝,王公公有些后怕的登上车,也不多言,车夫也是吓得面如土色,忙不迭驾车出城。

李光头恨恨的看着马车出了城,而后狠狠地看了王直一眼,道:“王船主,方才那太监和你谈了什么?”

王直本来打算实言相告,召集各船主来商量此事,好显现出自己的诚意,至于如何满足钦差的要求,却可以另说。毕竟王直的筹码就是这伙倭寇,因此大家必须精诚团结,否则一旦一盘散沙,朝廷连谈都没有必要谈了。

可是李光头来了这么一出,让他意识到,这个李光头,便是拦在自己面前的石头,从一开始,大家就没有互信可言,既然如此……

不经意之间,王直已是笑了起来,那带笑的眼眸深处,却已是掠过一丝杀机。

王直漫不经心的道:“倒也没谈什么,朝廷的要求,实在太过份了,不过也不急,慢慢谈着吧,你我只要稳稳当当占住杭州,就不必他们耍花样。”

李光头嘿嘿一笑,旋身就走。

数十个倭寇连忙紧紧尾随在他的身后,匆匆去了。

王直的眼眸眯起来,已有一个心腹上前,道:“王船主,没有事吧,这姓李的,未免也太大胆了,若非我们及时赶到,怕是他们……”

王直淡淡的道:“无妨,跳梁小丑而已,这样的人,海上多的是,侥幸能有今天,却不知时局变化,逆风行船,这样的人,留着也没什么用。”

“传令下去,让我们的弟兄都打起精神,小心防范。”

王直背着手,瘦弱的身子里显得有几分憔悴,他不由想到了什么,数百上千颗倭寇的人头,谁是倭寇?

事情已经很显然了,杭州城已有失控的趋势,用不了多久,这些胆大的杭州人的抵抗就会越来越多,凭着三千余人,坚持不了多久。

杭州就是他们的筹码,这个筹码不能丢,所以……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否则到时候想要讨价还价都不可能了。

而李光头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大局观,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抢掠之后拼死突围,能走多少就是多少,这样的人,留着有什么用?反而越是这样下去,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他看了一眼天边的霞云,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是该早做打算了!”

……

李光头气冲冲的回到了庆春门,这里是他的老巢,方才的冲突并不深,可是李光头已经意识到,那姓王的太监一定和王船主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王直这个人狡诈多变,一向阴险,自己和他合作,本来就没有多少信任,现在他担心的是,王直暗中与大明媾和,反手将自己卖了出去。

他眯着眼,徐质徐船主已经进来,低声道:“王船主的人近来加强了警戒,李老哥,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李光头森然笑道:“姓王的分明是在防备你我,哼,之前说的多好听,什么上了岸,大家就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要精诚团结,这姓王的一向狡猾,看来,他是铁了心的要给大明为奴为婢了。”

徐质道:“其实……招安也没什么不好,王船主不是说了吗,只要朝廷招安,咱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贸易,再不必像从前那样提心吊胆。”

李光头冷冷一笑:“你懂个什么?就算朝廷有这打算,可是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李船主只想着他一人招安,未必容的下你我,否则他有专营权,我也有专营权,岂不是平白了便宜你我,依我看,他是想吃独食,他和那姓王的太监,肯定早就勾结好了。咱们说不准到最后出尽了力,还成了他的投名状。咱们海上行船的人难道还不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信得过的人,朝廷信不过,姓王的也信不过。”

徐质愕然,道:“可是现在该怎么办?”

李光头恶狠狠的道:“没有法子了,走吧,咱们回咱们的海里去,姓王的对我们已经有了防备,要动他不容易,他若是勾结了官军,咱们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咱们今夜就走,突围出去!”

第四百九十九章:初战

常年在海外,看到的不是被杀就是杀人,不是被抢就是劫掠,李光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能活到现在,最关键的是他对危险有极为敏锐的嗅觉。

他已经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他嗅到了危险。

可是徐质还有些不甘:“既然要走,索性在城中抢一把再走,否则这一趟来,岂不是亏了?”

李光头狠狠瞪他一眼:“性命重要还是钱财重要,那王直若是死心塌地要投靠朝廷,咱们一旦动手,他们必然会有所察觉,说不准就会先行动手,他们人手本就比我们多,外头又有官军呼应,这不是找死吗?今天夜里,子时时分,咱们从庆春门走,反正这里多是自己人,只要出了海,这笔帐可以慢慢的算,再说了,王直的老巢是双屿港,反正他现在在杭州,咱们索性去双屿港,把他老巢端了!”

听到这里,徐质眼前一亮。

双屿港这三字或许对大明朝廷不过是海图上的一个小点,可是对于倭寇们来说,那里却是天下最大的乐园,所有劫掠的商品,几乎都在那里销赃,大家的倭人、佛朗机人的商品,也都在那里交易。而对佛朗机人来说,这个港口乃是此时亚洲最大的海上贸易基地,十几年前,佛朗机人曾经占据这里,在这里建立了市政厅、医院、学堂等设施,除此之外,又有屋宇上千栋,港口外停泊着数百艘大小船只,只是佛朗机人在这里立足不稳,随后王直崛起,凭借绝对的武力,从佛朗机人手里夺得了这个港口,这里自此就成了王直的巢穴,里头不但藏着无数的奇珍,更有无数的货物,作为整个亚洲贸易的中转站,不只是倭人、朝鲜、佛朗机人在这里大规模的进行交易,便是明朝的走私商人,亦是在这里进行贸易。

这座港口,就是一座金矿。

而王直之所以拉拢李光头来杭州,绝不是因为有什么好心,只是因为他倾巢而出,将所有的精锐都压在了杭州,此时的双屿港实力空虚,对付一般的海盗自然不成什么问题,可是似李光头这种纵横在闽粤一带大海盗来说,就有些吃力了,于是王直大力招揽李光头,让李光头也参与这次行动,为的……就是让李光头也将赌注压上去,如此才能保证老巢的绝对安全。

可是现在,李光头重新打上了双屿港的主意,他的意思很明确,先突围出去,出海之后立即号令各船主,直接断了王直的后路,从此之后,这五峰船主之名,还有倭国的垄断贸易,最后全部都落在了他李光头手里。

徐质又惊又喜,不由道:“好,这件事,我去准备,今夜我们去走。”

杭州城里很不平静,不只是里头的僧俗百姓变得越来越不安份,由于倭寇的人手不足,一些人开始肆无忌惮起来,甚至于在某些街坊,已经开始由年轻人结伴起来互助结团,以至于寻常倭寇都不敢靠近某些区域,整个杭州,显然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城外的官军,牢牢固守城楼和一些重要街道的倭寇,以及渐渐开始抱团的杭州人维持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各方似乎都再积蓄力量,谁也没有再轻易动手。

子夜时分。

庆春门已开了一道缝隙,紧接着无数倭寇自庆春门出来,李光头目光幽幽,他已经选定了撤退的路线,庆春门外有一处官军的大营,他们的力量极为薄弱,虽然人数在两三千左右,可是李光头早就摸清了对方的路数,这些人……不堪一战。

至多几柱香时间,就可以将对方的大营冲垮,而后折道向东逃窜,江南少马,因此官军并没有什么骑兵,就算是少辆骑兵,也不敢如此,只要向东逃窜两天,就可以抵达某处渔村,那里有自己的人,可以想办法安排送去附近的岛屿,再等大船来接应。

这些计划,都是李光头精心安排下来的,应当不会有任何问题。

毕竟就算是一两百的倭寇至少不是被围,尚且都可以不怕围追堵截的官军,而现在自己手里,有近一千三百余人,其中既有七十余个倭人武士,还有百余个佛朗机人,其余人也都是跟着自己走南闯北,横行大洋的惯匪穷寇,寻常的官军,根本不是对手,就算十倍的官军,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李光头自信满满的带着人抹黑向前方两里处的大营过去,若是不先端掉这里,这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要逃窜,肯定要追击,与其留着这个尾巴,不如一并解决,轻装上路。

徐质此时已拿出了自己的武器,他的武器是一对双刀,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容,他朝李光头挤了挤眼:“至多两柱香,就可以解决他们,李船主,是不是现在动手?”

对方的大营显然戒备还算森严,灯火通明,不敢懈怠。

李光头已经没有时间耽搁了,他抽出了腰间的一柄倭刀,双手握紧在手里,暴喝一声:“杀!”

无数匍匐在地的悍匪们再无犹豫,一个个自地面上窜出来,一起发出冲天大吼,犹如飞虎扑羊一般朝大营冲去。

大营里如李光头所料一样,果然乱了。

这些官军,果然不堪一击,还未交战,就已吓破了胆。

李光头没有下达任何命令,这些久经战阵的倭寇自觉的分出两队人马朝两翼包抄而去,这是对付官军最有效的方法,倭寇不怕冲不垮官军,怕只怕对方逃的太快,所以每每冲杀,总有倭寇默契的脱离主队,毫不犹豫的先包抄其两翼,先绕过对方的主力,直接去追击逃窜的官军。

倭寇们健步如飞,手握双刀的徐质冲锋在最前,而这时,营里终于有了反应,大营的明军开始开始射箭,妄图阻止倭寇,冲在最前的倭寇有人被射倒,可是更多人依旧争先恐后的冲锋在前,发出狂笑,发出怒吼。

毫不犹豫的冲过了栅栏,最先的徐质已是露出狞笑,砍翻了几个妄图逃窜的官军,神气活现的大叫:“快,两柱香时间!”

倭寇们受到了鼓舞,已经不顾队形了,各自散开,犹如猛虎进了羊圈,寻找各自目标。

大营里,除了乱窜的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