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郎。”赵佶这时又说话了,“你不必喊价了,这画我买下送你……这些日子,你给了我不少好东西,我也该送你件礼物,既然你喜欢这幅《海上书怀帖》,就送你了。”
“那便多谢了。”武好古转过身,冲着赵佶拱了下手,又用眼角打量了一下坐在端王另一边的米友仁。
这小子,一脸的坏笑,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儿……武好古之前的预计一点没错,他在和潘孝庵砸钱斗气的时候,米友仁则抓紧时间和赵佶咬耳朵,他和赵佶说:您这些日子可得了武大郎不少好处,说明武大郎是把您当真朋友的,现在朋友有难,您是不是应该帮一把?
赵佶一想也对,虽然这事儿是武好古不对——把人家大好的闺女睡了,不过木以成舟,潘孝庵再闹下去也没什么意思,自己还是给个台阶让他们下吧。
潘孝庵听了赵佶的这番话真是欲哭无泪啊!
他有钱能砸武好古,能砸端王赵佶吗?他可是武官,要惹恼了未来的官家就不是去天涯海角了,而是要去西北前线杀贼……不,应该被贼杀了。
不过这妹子是无论如何不能嫁给武大郎的!你武大郎有本事就和潘十八一起私奔!
下定了决心,潘孝庵也不言语了,闭着眼睛一边生闷气去了。
丰乐楼的唱卖还在继续。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苏东坡的《海上书怀帖》唱出了个不错的价钱,接下去的三十一纸书画的竞买都非常激烈。几乎每一纸书画,都要经过几轮乃至十几轮的竞价才能最终完成唱卖。而这些书画的最终成交价,都比直接卖给潘楼街上的书画斋贵了至少五成!
很显然,今日的这场书画唱卖到现在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后谁手里还有真东西、好东西,就不大会拿去潘楼街上的书画斋出手了,除非东西见不得光……
至于那未成名的画家、书法家的作品,等到佳士得会馆和佳士得画斋正式开张运营后,肯定也会大量涌向佳士得这个书画文玩界的第一行了!
看来用不了多久,武好古的事业就能获得一个相当强大的现金流的支持了……
正在武好古盘算着下一步要如何开展印刷和教育两大事业的时候,丰乐中楼的底层大堂内忽然一阵骚动。
“太像了,和画上的人简直一模一样……”
“莫不是用了法术,将墨娘子的影子收到画儿上去了吧?”
“这番邦女子,真尤物啊!”
“若是年轻十岁,定是一代花魁……”
坐在大堂内的人们议论纷纷,议论的对象正是换上了肚皮舞衣的墨娘子。原来今日唱卖的压轴大戏开锣了,换上舞衣的墨娘子现在就立在被挂起来的《墨娘子舞蹈图》旁,摆出了和图上的自己相同的姿势。
《墨娘子舞蹈图》在场的人们都是看了又看的,可是之前并没有把人和图放在一块儿看。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想到这图上的墨娘子和真人,居然相似到这种程度!以至于有人都怀疑武好古是施了法术,将墨娘子的样子收到纸上去了……
同时,还有不少人被身着舞衣的墨娘子的美艳所震惊。画得再好看,毕竟不是真的,只可惜今日唱卖的只是画,不是人……
“七千缗!”
唱卖开始了,低价五千,但是一上来就有人喊出了七千缗的高价,俨然是志在必得了!
喊价的声音是从黄字区的角落里传出的,这声音武好古听着有点耳熟,一时却想不起是谁?倒是他身边的赵佶笑着说:“喊价的好像是勾艺学,他的眼力可是有名的好啊!”
这下武好古马上就记起来了,翰林图画局里面有个名叫勾处士的艺学。出身书画世家,眼力很好,似乎还是端王府上的常客,一直在替端王搜集书画。之前在画局里面,他对自己也是不冷不热的,今天居然第一个捧自己的场,这是想要投靠吗?
“八千缗!”
武好古正琢磨着勾处士的意图,有个人又加了一千缗。喊价的人也在黄字区,不过座次比较靠前,而且喊价的时候站了起来,武好古可以看到一头金发。
原来是王甫!他好像是王诜的远房亲戚,世世代代管着王楼,很有一点身家,本人则是太学生,刚刚升入上舍,等于是个候补官员了。
“八千五百缗!”
“九千缗!”
这时又有两人加入了竞买,都是开封府的勋贵子弟,也不知道是看上了武好古的画还是墨娘子的人?不过最后胜出的还是财大气粗的王甫,成交的价格高达一万一千缗!
对于这个时代在世的画家而言,这个价钱绝对是天价了。
不过放在这幅《墨娘子舞蹈图》上,这个价钱也算合理。因为武好古已经用了种种手段,将这幅画炒红了。
既然炒红了,贵一点也就没什么了。
实际上,苏黄米蔡四大才子现在也没死呢,他们的东西那么贵,也在于“红”了。
而对王甫来说,可以在端王赵佶面前多露几回脸,一万一千缗花得就值当了。若是能借机打入端王身边的“艺术圈子”,那可就赚翻了。
现在轮到李师师上场了!
一袭白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秋波闪闪,娴娴静静走上台来。
如果说一身艳丽舞衣的墨娘子突出的是一个艳字,那么李师师今天走的就是淡雅宁静的路线。她的年纪,她的身材,她的舞姿,她的歌喉,都是比不过墨娘子的。
但是她的淡雅气质,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钟爱的。要不然她也不会一出道就被张先、晏几道、秦观这样的人物所追捧了。
而她往赵佶的《李师师写真图》旁一立,顿时也衬托出了图画的意境了。
比写实,赵佶根本不是武好古的对手!
而比写意,比书画的文人气质,武好古的《墨娘子舞蹈图》则逊色不少。
毕竟《墨娘子舞蹈图》画得本就是一个风姿绰约的波斯舞女,又怎会有宋朝文人的意境?
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儿。
“这图不必唱卖了!”
一个带着些许闽音的老者的声音,突然从地字号区域响起。
“如此雅致之物,怎能用铜钱来衡量?真是太俗了……老夫蔡京绝不允许!”
第一百九十三章 正人君子
蔡京不许?
蔡京凭什么不许?
蔡京怎么敢不许?
蔡京的一席话,所有人都震惊了。
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赵小乙就是赵佶?这也太糊涂了吧?
还是……他有什么特别高明的马屁手段?
武好古悄悄看了赵佶和纪忆一眼。赵佶有些皱眉,莫非蔡学士发现自己是端王了?而纪忆则和武好古对视了一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蔡京在长子蔡攸的搀扶下,大步走上了唱卖台。冲着李师师微微点头,李师师则行了个福礼,清清淡淡地道:“蔡学士,多年不见,还安好吗?”
蔡京和李师师果然是老相识!
“还好。”蔡京没有显得太过热情,只是对李师师道,“你这画不该拿到佳士得来唱卖的。”
“那该拿去何地唱卖?”李师师笑问。
蔡京摸着胡子道:“哪里都不合适……不如让给老夫吧。”
“好啊。”李师师一笑,“不过这画不是奴的,奴可不能做主把它送给学士。”
“老夫从来不白拿别人的东西。”蔡京摸着胡须道,“不过老夫也不会买下这画。”
不买,又不白拿。
蔡京什么意思?
“老夫拿东西换!”
“换?”李师师一蹙秀眉,“奴素闻学士两袖清风……不知能用何物交换?”
蔡京是两袖清风?武好古心说:这李师师还真会说话!怪不得能当花魁娘子。
“老夫身无长物,但有一支毛笔,能写几个大字。”蔡京正色道,“能用字换这幅雅作吗?”
这脸皮也忒厚了吧?
武好古心说:做官原来需要厚脸皮的,自己总是要做官的,一定要向蔡学士好好学习,早日练出一张铁面皮。
“学士是要用字帖换画儿?”李师师顿时露出了惊喜。
身无长物,两袖清风的蔡京的字可值钱了!
人家是宋四家中的“蔡”啊!
“攸儿。”蔡京对蔡攸道,“把老夫书写的《洛神赋》长卷拿出来!”
蔡京的《洛神赋》啊!武好古翻了翻眼皮,《洛神赋》全文一千多字,写出来就是书法长卷。而且要写好是很难的,历史上出名的《洛神赋帖》有王羲之的《洛神赋》、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以及赵孟畹摹堵迳窀场贰G岸咧挥型仄溃笳咴颈还使┪镌菏詹亍O衷谟侄嗔艘桓霾叹┌娴摹堵迳窀场妨恕
而且以蔡京的书帖在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一千多字儿的书法长卷《洛神赋》还不得卖个好几万缗?这可比赵佶的《李师师图》值钱多了。
这个马屁拍得可高级啊!
……
唱卖大会结束了,看热闹的人都走了,有所收获的人则在丰乐中楼二楼三楼的雅座里面,叫了酒食茶点,一边享用一边等着佳士得行的人上来收钱交货。
蔡京、蔡攸和蹇序辰则坐进了丰乐中楼三层的一个雅间,没有叫歌伎,也没点几个菜——他们现在都是两袖清风的正人君子嘛!
酒菜刚刚上来,门外就传来了蔡家仆人的声音:“老爷,武员外、苏员外求见。”
原来是武好古和苏大郎来给蔡京送画来了。
“让他们进来。”蔡京笑呵呵地说。
然后就看见雅座的门被一下推开,武好古和苏大郎一前一后走进来,武好古手里还拿着个长卷,应该就是赵佶的《李师师写真图》。
“见过蔡学士,蹇尚书,蔡大官人。”
武好古和苏大郎给蔡京等人行了礼,蔡京则非常客气地请他们二人落座。
“蔡学士,这是您的画。”
武好古双手奉上了画卷,蔡攸接了过去,又将他老爹手书的《洛神赋》交给了武好古。
蔡京眯着眼睛,看着武好古,微笑着点头,一脸和蔼,不像是一代权奸,倒似是一个邻家老伯伯。
蔡攸长相很好,比蔡京要英俊多了,温文儒雅,活脱脱的儒家君子。
蹇序辰看上去也是个好好享受,面孔白净,留着几缕漆黑的须髯,嘴边挂着微笑,看上去不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你不错啊!”蔡京笑道,“小小年纪,做出恁般大事,真是了不起啊。”
蔡京的话听着很客气,不过武好古却感觉到了一丝敲打的意思。
他如果是挂着个环卫官的亲贵子弟,和赵佶玩在一起没问题,亲贵不就干这个的吗?
若武好古是个和纪忆一样的太学生出身的文官,拍赵佶的马屁拍出花儿来虽然让清流鄙视。但是蔡京是不会出言敲打的……不会拍马屁还做什么官啊?就是做了官,也做不了事儿。
可武好古偏偏是个商人!虽然官身在望了,但他和亲贵,和东华门外唱名的文官是不一样的,他只是个商人出身的伎术官,是小人!得了官家的宠信,也是近幸小人。
小人,就应该知进退!
可是蔡京却从武好古的神态中察觉到了“不知进退”。而且武好古这个不知进退的小人还挺有本事的,这可就是把双刃之剑了。
“学士,晚生只是机缘巧合。”武好古斟酌着用词,“而且……晚生也做不了甚大事。”
话是这么说,可是武好古心里却想:我要不做点大事,您老的儿媳和小老婆也许还有个把闺女、孙女就得去给少数民族当慰安妇了。
蔡京脸上还是堆满了笑容,摆摆手道:“崇道是吧?老夫可没拦着你做事情……年轻人,肯做事,能做事是好的。不过我朝家法素来以读书人为重,要做事,读书上进是少不了的。要不然做事就是事倍功半。你的本事忆之都和我说了,这次使辽归来,总会有个官身。其实做了官再考科举比较容易,回来以后就安心读书,先去考个进士,这样才能放手做事。”
这番话又是好话了——宋朝的科举大致上有两个关口,一是发解试;二是礼部试。以武好古的水平,那是一个都过不了的。不过他一旦有了官身,那就可以走个小后门,不考发解试,而是考锁厅试。相比发解试,锁厅试要容易多了,而且运作的空间也大。武好古只要读过些书,再多多花钱通路子,总是能闯过去的。
过了锁厅,就是礼部试了。以武好古目前的水平肯定是要落地的,但是……只要赵佶做了皇帝,就可以亲自帮他开后门了!这种事情宋徽宗干过不少,现在勾当翰林图画局的梁师成不就中了“后门进士”?
这后门,梁师成能走,武大郎就走不得?
皇帝帮你开后门,还怕中不了?天下大魁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第五甲的同进士出身,哪怕是最后一名,武好古的身份立马就不一样了。
就一下子从商人和近幸变成高高在上的文官了!
这蔡京先用言语敲打,然后又给武好古指了条明道,这手段……实在是高啊!
“在下多谢蔡学士提点。”武好古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哼哼,武崇道,这一次使辽可不容易!”蹇序辰忽然插了一句,一口川音,阴阳怪气地说,“转眼就是正旦,你也玩够了,该用心准备使辽了……若不然,本官就去向圣上请旨,封了你的笔!”
武好古刚刚卖出一幅一万一千缗的画儿,要被官家赵煦封了笔,那可就损失惨重了!
“在下明白。”武好古的回答不卑不亢。
不就是一个礼部尚书嘛……他现在已经抱上了宋徽宗的金大腿,而且还交上了不少未来的“贼人”做朋友,若是真的决心科举,将来妥妥的就是北宋九贼之一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赵佶被震惊了
“六哥,你怎在这里……”
端王赵佶一推门就看见自己的六哥骑在一匹立起来的雄健的骏马上,右臂高举向前,目光炯炯看自己。在他的身后,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向前。
不对啊!赵佶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是在丰乐楼里面玩呢!
这里是丰乐中楼三层天字六号雅间啊,怎么会有一个骑在马的皇帝?丰乐楼里是不让骑马的……
而且……官家哥哥的身子骨那么弱,能起得了恁般雄健的骏马?还一身戎服,腰挎横刀!这是官家哥哥吗?这明明是太祖皇帝啊!
觉得不对,赵佶马上揉眼睛,然后定睛在瞧,发现还是老样子,眼前还是有一个横刀立马的官家。不过这官家不是个活物,而是一幅画,一幅真实程度远远超过赵佶想象的画。
没错,他现在看见的就是武好古创作的油画《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
“这是一幅画?”
他还是不敢确信,大声问身边的米友仁。
“大王,这是一幅油画,名叫《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是我师父画了准备献给官家的,今日就要带入东华门放到画局里去。”
米友仁一本正经说着忽悠人的话。
赵佶在惊讶之余,却又有点感慨。他六哥一个病秧子都整天打打打的快把西贼打死了,要是能这样横刀立马,没准真的御驾亲征去打把小梁太后捉来了。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六哥若真能如此,天下何愁不太平啊,大宋何愁不能复燕云……”
这话很重要啊!
现在赵佶身边只有米友仁一人,又是突然见到《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脱口而出的话虽是无心,却又是真言无疑!
原来赵佶是渴望哥哥能横刀立马,打出一个太平世界的!
这说明他心里面对新党的成就还是认可的——虽然新党和新党目前的领袖章惇有种种不是,但是他们的确在力(权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了西军的战斗力,使得大宋拥有了一支真正能战的军队。
而且在新党的努力下,大宋的陕西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政体系——宋军打仗是非常依赖民夫和后勤支援的。因为部队的野战能力不强,往往需要步步为营,一边打一边修筑堡垒城池,没有足够的民夫和后勤是根本打不了的。
而大宋陕西五路三十四军州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军事动员体系,一声令下就能动员起数以十万计的民夫和民兵。因此才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在前线构筑起一个又一个坚固的堡垒。活生生的用堡垒推进的战术把横山从西夏手中夺了下来。
虽然打法有点笨笨的,但是效果还是有的……只要坚持下去,西贼早晚会被拖垮。
等西贼完蛋了,再把陕西五路和西军的法子用到河北东、河北西和河东……只要辽国真的内乱起来,大宋还怕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存在着如此的前景,朝中的新党大佬们现在最怕的是遇上一个对国事无欲无求,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庸君。靠着新党几十年打拼下来的成就(在横山大捷之后,西夏全面陷入被动,无力入侵,因此大宋又有了混日子的可能),安安稳稳做个几十年缩头乌龟。要是这样,新党可就完了……而大宋也将失去平灭西夏、收复燕云的时机。
借口有事先走的纪忆,这时正躲在天字五号雅间内偷窥,他长长出了口气:真是天佑大宋啊!这位才华横溢的端王殿下若是当了官家,也定然是一位有为之君!燕云恢复,指日可待了!
……
武好古和苏大郎一起走进天字六号雅间的时候,端王赵佶还在盯着《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看着呢。脸上的表情,几分羡慕,几分自豪,就差一声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了!
听到推门的声音,赵佶这才一回头,看见武好古和苏大郎一前一后进来了。
两个人的样子都怪怪的,很不自然,进门后也没落座,而是站在赵佶背后。
干嘛站着?
哦,是了,官家哥哥还“骑在马上”呢!
“元晖,找张布把图盖起来吧。”赵佶吩咐米友仁道。
“不必了。”武好古淡淡地道,“便是将官家的画像遮起来,我和苏大郎也不敢坐了。”
“为何?”赵佶一愣。
武好古却已经躬身一揖:“拜见端王殿下。”
“啊……”
赵佶一愣,他虽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会被识破,但还是觉得有些突然。
“你怎知我是端王?”赵佶感到有些奇怪,自己的身份一直隐藏的不错,怎么就被识破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他马上就明白了。
“是蔡学士和你说的吧?”赵佶转过身,笑了笑说,“他一定是瞧见我了……怪不得他肯用自己写的《洛神赋》长卷换我的《李师师图》。”
他顿了顿,又道:“坐吧,崇道,大郎,小乙,你们都坐下吧。这里不是王府,你们也还是我的朋友嘛。”
还是朋友……只是不能像过去一样愉快的玩耍了。不过对武好古而言,能和赵佶交往到这一步,也算达到目的了。
武好古也不客气,拉了把椅子就第一个坐了下去。接着赵佶、米友仁和一脸蒙逼的苏大郎(他现在也算是端王的朋友?)也都坐下去了。
赵佶一指身后这画,问道:“这画可是要送进宫里去的?”
“正是。”武好古说,“辽使将至,官家命图画局做几幅可以彰显我大宋国威的画,这幅画就是其中之一。”
这话半真半假,其实武好古在图画局的命令下达前就开始画了,不过他也的确准备把这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交上去应付差事。
“元晖说这画是用胡麻油调和颜料,然后在胡麻布上画出来的?”
“是的。”
赵佶感兴趣地问:“能教我画油画吗?”
“当然能了。”武好古笑道,“不过得等我使辽归来,而且你还得练熟了铅笔速写……速写是油画的基础,大王你还得再练上至少一万张才行。”
“好,那便一言为定。”
“等等。”武好古打断道,“我还有一个条件。”
“条件?”赵佶笑道,“说吧,想要甚?”
“想请端王给我做个媒。”
“做媒?”赵佶笑了笑,“和潘十八姐?”
“正是。”武好古道,“我和十八姐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今也是两情相悦。”
“是啊。”米友仁在旁道,“几日前我师父还写了首词给十八姐,写得可好了。”
“哦?怎么写的?”
米友仁嗯咳了一声,酝酿了一下感觉,然后才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好,好,写得真好!”赵佶拍了拍手,“就这些了?”
“就……这些了。”武好古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埋怨李莫愁,为什么每次都只念一半呢?难道是忘记后面一半是什么了?
“也不错了。”赵佶点点头,“这词牌若是流出去,说不定会有人续上后片的。”
续上后片的事情不重要,能不能把潘巧莲娶回家才是要紧事儿!
武好古看着赵佶追问道:“端王,那做媒的事情……”
“包在我身上了!”赵佶笑道,“我明日就去一趟潘家,把这事儿和潘十一郎说了,你看可好。”
第一百九十五章 端王为媒
端王赵佶大体上还是个说话算话的青年,对朋友也是挺够意思的,之前为了让“老朋友”王诜可以贬得近一点,好一点,没少和哥哥赵煦磨嘴皮子。而今日一散朝,他就带着高俅还有其他几个随从,骑着马儿往潘孝庵的府邸而去了。
潘孝庵的官虽然不大,但是家境极富,在开封府城西厢的大宅辉煌富丽,殿廊亭榭,参差错落,塘池湖泊,则冻得如明镜一般。
“这潘十一的府邸又称小潘园,是潘家将门在开封府城内的四园之一。另外三园分别是内城天波门内的潘家园,潘家嫡流世居的大潘园,以及刚刚赐给左卫将军的北园赐第。除了这四大宅邸之外,潘家将门在开封府城内还拥有不下二十处中等宅子,在开封府城西还有十余处庄园。自打太祖、太宗年间传下的将门中,潘家的富贵也是一等一的。”
高俅骑着马跟在端王赵佶身后,一边前行一边说着潘家将门的情况,言语之中满满都是羡慕。
他所在的高家虽然也是将门,但不能和潘家这种开国将门相比。毕竟开国将门得赐田宅的时候,开封府还不是很繁华,便是城内都有不少空地,可以拿来赏赐功臣。而这些田宅如今都升值了不知多少,随便拿一座出来都值个几百万缗!
另外,赵匡胤的政策就是以富贵换兵权。因而是鼓励勋贵们购置产业的,所以在得赐的田宅之外,国初的将门还通过家仆或疏宗涉足工商——其实这些将门老祖在当军阀的时候也都涉足工商,他们需要从工商业中敛财养兵嘛!所以这伙人做起买卖来也是熟门熟路。
如今开封府的工商百业中,就有相当部分是由这些开国将门在经营操纵的。
而高俅所在将门兴起稍晚,开封府内的好田好宅好买卖都让人占了,所以在财力上就差了不少。
赵佶点了点头,笑道:“潘家是祖传的富贵,一百多年都不衰,而武大郎则是自己打拼出的富贵,说不定也能传个数百年,他们两家联姻,也算是门当户对吧?”
高俅笑道:“当然是门当户对了,武大郎虽然在潘楼街卖过画,但是他祖上可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太原王,也是位列《氏族志》的。唯一差点的,就是武大郎没个官身。”
“官身还不是早晚之事?”赵佶一笑,“他现在就是待诏直长,再升一级就可授官了……他去辽国走一遭,回来还怕没有个官?”
“大王说的极是。”
“对了,还有八字……武大郎的八字和潘十八的八字合不合?”赵佶也是第一次给人做媒,没有什么经验,到了小潘园门口才记起自己不知道武大郎的八字。
“合的,他们是八字相合。”高俅笑道,“小底昨日就让人去查过了。”
高俅是让人去问陆谦的老婆高娘子的,她是媒婆子,又是高家将门的边角料,自然知道潘巧莲的八字儿。而武好古的八字儿她也知道,是郭京告诉她的——郭京一度想把妹子小小送给武好古做妾,自然也要合一下八字的。
而武好古和潘巧莲的八字对过之后,至少不是相克。
两人在说着,忽听一阵銮铃响动。
一辆马车由远而近,在小潘园门前停下。
从车上走下一个穿着青色锦遥赖呐执竽凶樱嗝蔡锰茫墒侨闯蠲伎嗔常桥舜蠊偃伺诵⑩帧
潘孝庵现在的心情就像做了过山车,前一刻还高高在上,一览众山小,后一刻就跌到了谷底,而且还是个冰冷刺骨的冰谷底部。
昨天从丰乐楼回家后,他连晚饭都没吃,也不理妹妹和老婆们,一个人就关屋子里蒙头大睡。今天在禁军衙署里面也昏昏沉沉的,谁也不理。这会儿甚至没发现赵佶和高俅策马而来,只管自己往府邸里面钻。结果还是高俅大声发喊把他给叫住了。
“端王……”潘孝庵转过身,抬头一看就是一怔,连忙躬身一揖,“见过端王殿下。”
赵佶笑了笑,从马背上跃下,“潘供奉,我今日有事寻你。”
“嗯?”
潘孝庵又是一愣:有事寻我?十八都要和姓武的私奔了,还寻个甚啊!
“是好事儿。”高俅在旁说道,“还不赶紧请大王入府!”
“有请,有请,快快有请。”
……
“潘供奉,我今日是为你家十八姐而来的。”
在小潘园的内堂里面,赵佶刚一落座,点茶还没上来,就立即道出了来意。
“为十八姐儿?”
潘孝庵听了这话,眼珠子都瞪大了。
端王是什么意思?
要娶十八姐?
不能啊,这事儿没有男方亲自上门来说的,就是王爷也不能这样啊。
难道是想纳十八为妾?纳妾倒是可以直接上门提出的。
可是这个……不妥吧?
潘巧莲虽然不是潘家将门嫡流,但终究是将门女,给亲王做妾是不合规矩的,除非端王袭了大统,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端王真的想要纳潘十八姐为妾,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潘孝庵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笑吟吟看着端王赵佶,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大王是来给潘十八说媒的。”高俅站在赵佶身旁,满脸堆笑着说,“男家是洛阳武家的子弟,大唐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
洛阳武家?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不会是武好古吧?
潘孝庵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赵佶笑道:“这人你也认识,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官家亲封的画中第一人武崇道。”
真的是武大郎!
潘孝庵想到武大郎就气不大一处来,可现在是端王殿下亲开金口给武大郎做媒!他也不能一口拒绝啊!
而且端王既然开口为武好古和潘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