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
接着向太后就听见自己的两个兄弟在发笑。
“大哥儿,二哥儿,你们为何发笑?”
向太后有点愣愣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兄弟,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而且一向都比较正经,不应该“驾前失仪”啊。
向家不是真正的勋贵纨绔,而是书香门第。老祖宗向瑀在大宋开国时不过是个小文官,不算功臣。
而让向家发迹的向敏中则是太宗年间的进士,后来的向家子孙也都走读书做官的路线,不一定是进士,但一定是读书人。
不过向宗良和向宗回却受了向太后的“连累”,失去了科举上进的机会,只能一辈子当个享福的亲贵。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向太后在给神宗诸子选妃的时候就放了话:向族勿以女置选中。
“大姐,您眼花了,这里可没谁家的闺女,只有一幅画。”
向太后的弟弟,相州观察使向宗回这时笑着向姐姐解释。
“画?”
老太后定睛再看,仿佛真是一幅装在木框里面的画。
“真的是画?”向太后上前两步,终于确定了。“这也太真了吧?画得比那个,那个武好古还要好。”
“大姐,这画就是武好古画的。”利州观察使向宗良笑道,“真是活灵活现,我和子发(向宗回)刚看见的时候也以为是见了真人。”
向太后又问:“这孩子是谁?”
“她是潘家人,恩州刺史的女儿,驸马爷的妹妹,行七,小字素儿。”
“多大了?”太后又问。
“十二,马上就十三了。”
“太小了一些,配给端王有点小了,不过可以给越王留着,这画就送去越王府吧。”向太后皱了皱眉,然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幅图,上面是一个手拿书卷的清秀女子,看着非常讨人喜欢,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她是谁?也是潘家的女儿吗?”
“不是的,他是王家的。”
“那个王家?”
“三槐王家,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
第一百六十四章 花招儿
向太后盯着图画上的“王才女”瞧了一会儿,并没有表态,只是问:“这幅图画得也好,谁画的?”
“是武好古。”向宗良说,“过两天还会有曹家、石家、米家、杨家、韩家、李家、刘家等勋贵将门送画入宫,都是那武好古画的。”
“都是他画的?”向太后扬了下眉毛,笑道:“那他可有的好忙了,那何时才能轮到哀家啊?”
“大姐,哪有让您等的道理?”向宗回一笑,“您一句话,他还不得乖乖的来供您差遣?”
向太后摆摆手,指了指“王才女图”,“替诸王选妃才是正事,哀家一个老太婆,有甚好急的?等就等吧。”
“您可不老。”向宗良道,“您才五十,怎么能说老?现在开封府市井间七十八十的老太太都多的是。我看您身子骨可硬朗的很,怎么都能活九十岁。”
“九十岁?那不成了老妖精了?”
向太后嘴上怎么说,心里还是蛮高兴的。她的身体一向“硬朗”,也没啥毛病——翰林医官们都这么说的,他们一致认为向太后至少能活到八十岁……
太医们都这么说,肯定是不会错的!
向太后这时笑着又问:“对了,这些日子开封府市面上有甚趣事儿?”
老太太贵为太后,尊荣无比,但是却享受不到普通人的那一份自由。在北宋,哪怕是勋贵官僚家的妇人,也可以经常出门游玩。可是宫中的后妃,却只能终日被圈在富贵牢笼里面,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听宦官和自家的亲戚说一些宫外好玩的事情。
“大姐,这段时间,开封府市井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有两件。”向宗回道,“一是王楼、潘楼、丰乐楼、遇仙楼、清风楼和八仙楼还有撷芳楼一同在办一个花魁大比,要选出七大花魁和一个花魁行首,而且选花魁行首的办法还是画选。”
“画选?怎么选?”
“就是将七大花魁的样子画在纸上,搁在一起,让开封府的士子庶民来丢铜板,谁得到的铜板最多,谁就是花魁行首。”
“丢铜板?”向太后哈哈笑道,“这可真有意思……可就不怕有人弄虚作假,顾些人来投铜板?”
向宗良插话,“就是选个花魁娘子,图个乐子,何必恁般认真?”
“那另一件好玩的事情呢?”向太后又问。
“另一件好玩的事情就是……”向宗回说了一半,突然看到哥哥在给自己打眼色,这才想起来第二件事情和端王有关,于是止住了话儿。
“怎么啦?”向太后问,“怎么不说下去了?”
“大姐,这第二件事情是……”
“快说,快说。”
“是端王和那武好古比斗画技。”
“甚?”向太后一怔,“端王?他和武好古比斗?”老太太眉头一蹙,“这有点太轻佻了吧?”
向宗良马上补充道:“大姐,端王没露自己的名号,而是以赵小乙的名义去和武好古比试的,那个武好古多半也不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
“这还差不多。”向太后的眉头稍稍一松,然后又拧了起来,“可是那武好古画技恁般高明,佶儿如何是他的对手?输了可怎么办?”
这老太太刚才还说赵佶轻佻,一会儿居然担心赵佶在斗画中输了不开心了……很显然,她是把赵佶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了!
而且她也不觉得轻佻有啥不好,如今的官家赵煦倒是一点不轻佻,严肃的很!
“输不了的。”向宗回笑道,“大姐,你知道他们要用甚法子分个高低胜负吗?”
太后问:“快说,是甚法子?”
“也是丢铜钱决胜负,和花魁大比一块儿进行。”向宗良说,“在两人画的十四幅花魁画,分成七组相比,在画下放上箩筐,他们觉得谁画得好,就往里面投一个铜板,不许多投,就投一个。最后只需要数一数铜板多少,就能分出两幅画的上下了。而取胜的一方,就把所有的铜板都拿走,等到七组画都比好了,就知道谁输谁赢了。”
向太后一笑:“还有这种法子?那可不能让佶儿输了。”
向宗良又道:“听说比完之后,还要把这些画拿出了唱卖……我看这回端王可是要赚上一大笔了。”
……
把唱卖放在比斗之后进行的法子是佳士得合股商行大掌柜苏利达苏大郎想出来的。和武好古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奸商,脑袋里装得都是怎么把钱从客官的招文袋里面骗出来的法子。
所以一看到赵小乙把《李师师写真图》挂到了丰乐楼,立马就有了趁热打铁进行唱卖的主意。
唱卖可是武好古计划中佳士得行的主业啊!
而要将这个主业一炮打响并不容易。因为书画行的交易方式早就形成了惯例,基本上就没唱卖什么事儿。
如果没有一场足够吸引眼球的唱卖打出佳士得的人气和名气,唱卖想要在短期内成为书画文玩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不可能的。
而武好古和赵小乙之间的比斗……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闹剧,但是知晓内幕的开封豪门勋贵,必然会去捧场。
而且《李师师写真图》和《墨娘子舞蹈图》都可算得上是当事精品。
《墨娘子舞蹈图》自不必说了,而《李师师写真图》虽然在绘画技巧上远比不上《墨娘子舞蹈图》,但是所画的对象却是昔日名满开封府的花魁娘子李师师啊!
这个名头对苏大郎这个年纪的开封子是没有多大号召力的,可是对现在三十岁以上的开封子来说,那可是人人都想一睹其风采的。
“这次的机会可不能放过了,一定得好好把握住。”
在佳士得行的股东会上,刚刚被正式推举为大掌柜的苏大郎正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打算。
“消息已经放出去了,不过这场唱卖不能马上进行,得好好……”
“宣传,得好好宣传。”
苏胖子正琢磨要用什么词儿的时候,武好古就提了“宣传”一词儿。
“宣扬传颂……用的好!”纪忆也在原来属于苏大郎,现在成了佳士得行总行的茶楼里参加股东会,他笑着说,“崇道,你想怎么宣传?”
“印花招儿。”武好古说,“忆之兄,元晖,你们知道开封府有哪家刻书比较好吗?”
所谓的花招儿并不是耍花招儿,而是广告纸或广告传单的意思。宋朝的社会商业化程度很高,广告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并且流行了。
不过此时大部分的“花招儿”并不是印的,而是画出来的,反正开封府有的是三流小画师,让他们画个几十纸也不需要多少钱,比刻板子方便多了。
但是武好古这次要的“花招儿”数量很多,还是刻板子比较划算。
“刻书吗?”米友仁笑道,“当然是国子监啊,官刻监本,自然是最好的。其次是家塾刻本,凡是世家大族必有家塾,凡是家塾必有刻本,那也是不惜工本的好东西。质量参差不齐的则是坊刻本,大相国寺的东荣六郎书铺和集贤堂书铺的刻本都还不错。”
纪忆则说:“坊刻书还是两浙和福建的比较好……其实我家就有个刻坊,开在明州,名叫纪家文字铺的。”
武好古点了点头,刻书,或者叫印刷业肯定是武好古准备进入的行业——这可是新闻和出版业的基础,而这两个行业的重要意义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饭要一口口吃,生意也要一桩桩来做。
“国子监的人肯接私活吗?”
“肯啊。”米友仁一笑,“这年头连禁军都在干私活,何况国子监的匠人?”
也是,开封府的房子那么贵,不接点私活,就国子监开的几个死工钱,雕版刻字的匠人非绝了种不可。
“那版子就请国子监的人来弄吧。”武好古顿了顿,“传单上的画我来,字嘛……元晖,你来写吧。”
这份“花招儿”武好古也是用了心思的——这是广告行啊!北宋开封府的商家们本就会打广告,也有印在纸上的广告。但是广告的质量很差,没有精心制作,而且也没有专业的广告公司。
因此广告行也是个碧蓝碧蓝的蓝海!
另外,印在花招儿上画也可以看成连环画或漫画的起源,这可是武好古前世的本行。
所以他准备亲自出手,将墨娘子和李师师的“漫画形象”画在花招儿上,再请米友仁这样的书法大家出手(米友仁的书法并不在于开宗立派,而是能将名家笔法模仿到乱真),配上一段诗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份花招儿如果印好了,本身就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藏品。
“好吧,这事儿学生来操办。”米友仁当仁不让接下了任务。
他就是国子监生,又是米芾的儿子,在国子监里面人头太熟了。而且他们米家家塾刻书也是找国子监帮忙的,这事儿熟门熟路啊。
“等花招儿印好了。”武好古对苏利达道,“挑出一部分精美的,送去各家大户名门,印得差一些的去国子监、太学、开封府学、潘楼街、界身巷、大相国寺和各处瓦子散发。”
“这得不少人去做啊。”苏利达皱了下眉,“我们人手不多。”
现在佳士得行的股东会刚刚成立,还任命了苏利达当大掌柜,张熙载做大账房,此外就是十几个原来是苏家茶楼的伙计当跑腿的小厮。让他们去给开封府的大户人家送传单大概就要累断腿了,再要去街上发传单,那是根本忙不过来的。
“找刘二狗的人去做。”武好古想了想,对穿着道装的刘无忌道,“他不是想当潘楼街上的老大吗?那就帮我做事吧。”
所谓的“老大”其实是地痞流氓的老大。这个位子之前是赵铁牛的,但是铁牛现在逼上梁山了,所以潘楼街上的混混就没有了头头。
而武好古作为书画行首和待诏直长,对潘楼街上的书画文玩行和地痞无赖是有支配之权的——和后世武侠小说里面的情况不同,现实中大宋的江湖人物,绝大部分都是想当朝廷鹰犬而不得的,能被武好古这样的“大吏”驱使也算是有了后台。
刘无忌笑了笑道:“行,我这就去说,叫他明日便来拜见。”
“不须那么急。”米友仁插话道,“老师最近事多,等过一阵子吧。”
武好古其实抽得出一点时间,不过他的好学生都说了,也就不驳了,点点头道:“叫他先把潘楼街管起来,拜见的事情可以等一等。”
第一百六十五章 花花公子
佳士得行的股东会还在继续,说起来这个股东会并不容易召集,因为有几个主要股东都是大忙人,便是今日人也没到齐,还缺了王诜、马植、西门清和花满山四人。
王诜和武好古等人差着辈份,自然不会来这个股东会和小辈坐而论商。马植则天天和童贯粘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建一场不世之功,武好古的“小买卖”不在他眼里。西门清人不在开封府,当然不能与会。而花满楼几日前倒是来了开封,还带来了几张地契——通过法起寺的“和尚中介”,他已经帮武好古买下了郁州岛上的大片土地,足够起一处大庄园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此摊上了一个善于买房买地的名声,反正武好古没有让他马上参与到佳士得行的运营中来,而是叫他陪着武诚之去看房看地……现在武家可发达了,自然不能再住第一甜水巷的小宅子,而是要在开封府的西巷买一处价值十万缗的大宅。
另外,佳士得行还准备在开封府城西寻找地皮建书画会馆,买地的事情也交给了花满楼。
看着样子,武好古是打算把他培养成房地产公司的大掌柜了……
顺便提一下,在武好古的计划中,书画会馆才是“佳士得唱卖行”的大本营,将要在那里的唱卖的还不仅是书画,还将包括土地、房产、珠宝、古玩、车马、奴婢等等一切可以唱卖的东西和……人!
而且,书画会馆还会实行“会员制”,最好把开封府的豪门权贵都囊括进来,当然了……宋徽宗,也就是赵小乙肯定是“天字一号”会员!有了他这块金字招牌,那就不怕别的权贵不来。
而权贵们都来了,那开封府甚至大宋其他地方的豪商自然也会打破头要加入……他们这些阔佬自然是付费会员!
总之,会馆一旦做起来,不仅是一个躺着都能赚钱的勾当,而且还会成为一个汇集大宋政治精英和商业精英的所在,能够发挥的作用真的是难以估量的。
不过会馆的建设和开办必须按部就班,现在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因为赵佶眼下还是端王,不是官家,轻佻一点不要紧,交际的人物太多太杂就不好了。
眼下真正需要上心的,还是围绕“武赵斗画”和“花魁大比”展开业务。
“忆之,等到花招儿弄好了,我还想再印一本画册。”武好古这时向纪忆提出了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画册?”纪忆愣了愣,这事儿该去和米友仁谈吧?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画册的名称就叫《花魁》。”
“《花魁》?这是……”
“就是开封府花魁娘子们的画册啊。”武好古笑道,“我想就从这次的花魁娘子大比开始,我们佳士得行就要参与进去,给花魁娘子们出画册……不是有七个楼参加吗?可以一楼出一本,李师师和墨娘子再各出一本,一共出九本。这还是第一期的计划。”
这是要出写真集了!
同时也是武大艺术家向大宋出版宣传领域开拓的第一阵!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武好古的思路自然异于常人的。他的“出版宣传”路线不是从为国为民呐喊的报纸开始的,而是从刊登青楼花魁写真的画册开始的。
他要做是不是大宋的《大公报》,而是大宋的《花花公子》。
武好古接着说:“一本画册可以有十二到二十四页,全部是花魁和寻常角伎的写真和介绍,再配上诗词,一本卖个一缗钱,一个月出一本……可以吗?”
这实际上也是一本娱乐月刊,上面刊登的实就是宋朝的娱乐明星……人家是“伎”,不是“妓”,偏旁不同,就是完完全全的两个性质了。
“应该可以啊……”纪忆想了想,笑道,“一缗钱该是能卖出去,关键是东西得好,名头得大。画册不比文章,字印得差一点也能读。画册必须得画得好,印得精。”
画得好对武好古来说不是问题,印得精……应该也没太大的难度,只要花钱请最好的师傅雕版,用最好的纸张油墨,总是能印好的。
至于名头,有了“画中第一人”如果还不够的话,就加上李师师、墨娘子和七大花魁。和她们这个级别的角伎(墨娘子不是角伎)喝杯茶都得二三十缗,花一缗钱买个二十四页的写真集还嫌贵?
“而且那些花魁、角伎应该也乐意,毕竟能替她们打响名头。不过这事儿我不方便出面,让墨娘子去说就行了。”
纪忆现在已经勾上了赵佶,又得了章惇的赏识,是时候“洁身自好”一些了。
而且他也没意识到《花魁》画册实际上是武好古产业布局的关键一步,走好了将会让佳士得行实现飞跃式的进步。
《花魁》画册本身是属于出版业的,出版业的上游是印刷业,印刷业的上游又是染料、油墨和造纸。而和出版业平行的则是新闻和广告两个行业,出版业的下游则牵着教育。
若是能从上到下全都发展起来,那可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而且还有利于武好古染指大宋政坛的话语权……
想要将这一连串产业发展起来的关键,在武好古看来就是钱!没有钱,是不可能发展出那么多产业的。
所以武好古就决定从最容易赚钱的那一部分入手,这样才可以迅速打开局面。
而这个突破口,肯定不是几文钱一张,上面都是文字的报纸,只能是一缗钱一本,上面印着娇滴滴的花魁娘子的《花魁》画册!
这可是个两头都能收钱,说不定还能卖广告的画册!
开头的九本是用来打响名号的,等到《花魁》画册在开封府的名头打出来了,武好古就准备将《花魁》做成月刊,每个月都推出一个花魁娘子和十二个金钗娘子。不仅开封府的角伎可以入选,大名府、应天府、洛阳府、京兆府、徐州、海州、密州、扬州甚至江南和巴蜀等地的美伎也都可以入选。
而且……还得搞竞价排名!
入选的“花魁”和“金钗”,还得免费做一次画模,由佳士得行派出的画师给她们画了写真,并且挂在佳士得画斋里面展出。将来如果真的大红大紫了,这幅写真又拿起唱卖了……
总之,《花魁》画册的盈利能力,应该是绝对有保证的。
而《花魁》的盈利,则可以保证佳士得商行在印刷行业中的投入。等到自营的印刷坊“养”出来的,佳士得行就能出版“年画”、“连环画”、“画报”和各种书籍,再以此为基础,进军新闻出版业。
同时,在印刷行发展起来后,佳士得行还可以投资研发“彩印”技术,“彩印”又可以延伸出“染料”和“印染”,“印染”搞好了就能跨行进入纺织业了——实际上,画家同“染料”、“印染”两个行当也不是隔着山的,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颜料和染料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而给绢画设色,实际上就是在“染色”。
如果佳士得行真的能借助《花魁》画册,在未来几年乃至十年内成为出版印刷业、染料(颜料)业和纺织业的巨头。
那么佳士得行就算步入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门了……
未来的宏图大展是有望的,不过在大展拳脚之前,武好古和佳士得行还面临着人事上的困境。
佳士得的底蕴太薄,根本没有人才的积累。
想到人事问题,武好古忍不住就有点皱眉头,他对众人道:“现在商行的生意是不愁的,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可是人还是不够用。我看,除了唱卖的事情,传单的事情和建筑商馆的事情之外,就是人事最要紧了。得成立一个专管人事的……房,就叫房吧。商行之下就是科了。现在需要把账房、人事房、唱卖房和商馆房先建起来,稍后还要建一个画册房、书画房和印刻房。大郎,你看怎么样?”
“我也正想这事儿呢。”苏大郎思索着说,“账房还是挺扬的,唱卖的事情我熟,唱卖房的管事儿我自己来,商馆房可以叫子虚(花满山)来管,至于人事房……”
“元晖。”武好古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学生米友仁,“你来吧,你一定行的。”
“老师,我是国子监生啊。”米友仁摇摇头,似乎有些顾虑。
“国子监生就不能管自家的买卖了?”武好古笑了笑道,“佳士得行你米家有份的!而且,也没叫你用真名啊。就用米小乙这个名号吧,也不要你做多久,帮我做几个月就行了。现在毕竟是商行草创,人事房是最难做的时候,只有你能来了。”
米友仁可是当过掌画学(大宋美术学院院长)和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一个小小的商行人士房还会管不了?
而且,佳士得行人事房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挖人家的墙角。而私人的墙角肯定没有大宋封建主义的墙角好挖了。
佳士得行挖人的重点,肯定得瞄准了各种官营的手工作坊。而掌握这些作坊的人,不是宫里的宦官就是那些荫补入仕的“官N代”。米友仁和这些“N代目”都熟,挖点人也不至于伤了和气。
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首不好当
回到开封,转眼已经一个月。
日子过得飞快,凛冬已至,风雪交加,在不经意间,已经给开封城罩上了一层银装。
武好古最近的事情很多,也很忙。
首先,他忙着完成武诚之接的那一堆绘画勾当,几乎每隔一天,都会进入一座深如烟海的豪门,去画一个盈盈十几岁的美少女。当然都是工笔写真,不是《潘素儿的微笑》这样的油画,否则还真没那么容易完成——不仅是油画创作本身就比较慢,还因为如今世界上只有武好古一人掌握了油画技法,他必须独立完成全部绘画工作,根本没有人可以代笔。
而工笔写真就轻松多了,武好古只需要勾勒好线条,设色的工作可以丢给米友仁和武诚之去完成。
所以忙活了一个月后,武诚之接下的单大部分已经完成。武好古的手头也因此多出了好几万缗的“润笔金”。
有了这笔钱,不仅武好古对佳士得行的出资全部到位,而且还能应付替家里在开封府城西厢置业的开销。
武诚之看中了一套位于金水河畔,靠近西北水门的大宅子。五进五出,还有一个小小的后花园。和王家西苑和潘家的潘家园是不能比的,不过也算是一处体面的大宅了。
宅子原来的主人是旧党的一个高官,被一贬再贬,就快去亚龙湾看海了,家里又要嫁女儿,需要赔上一大笔嫁妆,只得卖了开封府的宅子。
这宅子的索价是十万缗!
真的不便宜,但是开封府的房价就是这么离谱!最后花满山好说歹说,才还掉了五千,以九万五千缗的价格成交。
而武家为了拿出这笔钱,又把第一甜水巷的宅子和潘楼街上的老铺出了手,换到了七万缗,所以武好古实际上就贴进去两万五千缗,算是给老爹寻了个安度晚年的安乐窝——实际上他爹根本不老,还没到安享晚年的时候呢!
不过这笔钱还是花得挺值的,原本和父亲、兄弟、小妈挤在一个院子里的武好古,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进院子,那可是个带着堂屋、厢房、廊屋的大院子。
足够给武好古当新房,迎娶潘家将门的潘巧莲了。
除了自己“婚房”之外,武好古还给张熙载、花满山和林万成分配了一个院子,能让他们俩把家眷从虞城和海州接到开封府来住了。
另外,武好古的兄弟武好文也得到了一进敞亮的院子。
在忙着买房卖房和完成绘画订单的同时,武好古还忙着应付翰林图画院和书画行的一摊事情。
宋朝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和行首,通过制定行规和推选行首就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行业自律。在有些行业,行首还要负责和官府打交道,应付各种和买还有摊派。所以能坐稳这位子的,通常都有点背景,也有些手腕。
而在书画行,根据惯例,待诏直长就是当然的行首。因为存在书、画两个分类,所以书画行的行首向来是两人,一人是翰林书艺局待诏直长,一人则是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
不过书画行向来是以画为主的,倒不是因为书法作品卖得少,而是专业书法家人数很少……书法是士大夫的基本功,所以大部分的书法作品都是士子和官员提供的。而绘画则不然,做官写不了一手好字会被人瞧不起,会不会画画是无所谓的。所以士大夫画家比士大夫书法家少太多了,留给专业画家的空间也就大了。
如今代表书艺局出任书画行首的是一个名叫夏国诚的老头,样貌和蔼可亲,是个不得罪人的老狐狸,能模仿不少名家书法,眼力据说也不错,因为识破过一本米芾伪造的王献之真笔字帖而名噪一时。
武家父子和夏老头是认识的,毕竟大家都是干书画勾当的,所以在忙完了手头的一堆事情后,武诚之、武好古就备了一份礼品,去拜访夏老头了。
别看夏老头的书法也没啥名气,可他是世袭的书艺局——翰林四局都有世袭现象存在,当上了待诏直长的武好古现在也有权力把自己的后代招入画局——累世经营之下,家产还是颇为丰厚的,和武家一样,都住在豪宅林立的西城厢,也是一栋十万缗级别的大宅子。
夏老头也知道武好古现在的风头有多猛,因此对他这个二十来岁的后生非常客气,亲自出迎,还在内堂摆酒款待来访的武家父子。借着一丝酒劲,老头子似乎对武好古敞开了心扉,说了很多贴心的话语。
“向道,大郎,这些日子可有人和你们说过那赵小乙的身份?我告诉你们,他很可能就是当今官家的十一弟端王啊!书画行里面不少耳目通灵的老家伙都知道了……他们表面上对大郎你挺尊敬的,实则都等着看你家的笑话。”
“啊?”
武好古得了这个消息,马上装作吓了一跳。
“赵……赵小乙是端王!?”
武诚之则被真的吓着了,紧张地看着自己这个本事很大,但是招惹的是非比本事还大的儿子。
上回惹到刘有方已经快把人吓死了,这回怎么就惹上端王了?
这端王……将来很可能要做皇帝的!
夏老头继续说:“大郎,其实和端王玩玩也没甚底,赵家的亲王都是大器量的人,说不定还会因此看重与你。但是同行是冤家……而你又恁般年轻,终不能服人,所以这待诏直长和书画行首对你是高处不胜寒了。”
武好古眉头紧皱,显得非常焦虑,“那该如何是好?”
夏老头摇摇头道:“你啊,就不该接下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