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下大理?”赵桓叹了口气,“这次又要给大理国安什么罪名?还是莫须有?”
他当然不想去进攻无辜的大理国了。毕竟大理国名义上也是西宋的属国,而且对西宋没有任何威胁,是个无害的存在。
“这次不安罪名,这次要假道伐虢。”姚古道,“交趾郡王不靖,理应讨伐。而讨伐交趾的大军要从大理国通过……大理国如果不许,就有罪名讨伐了。”
“如果段和誉和高顺贞同意借道呢?”
赵桓说的段和誉,就是后世金庸笔下的段誉。他爹就是那位情人超多,女儿也超多的段正淳了。
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段和誉会不会耍六脉神剑?就算真会六脉神剑,也没多大用处。因为西宋的王牌部队都有板甲,还有重型滑膛枪……估计也挺悬的。
姚古笑道:“那就废除大理藩国,改设数个羁縻州,使段氏、高氏子弟世袭。”
赵桓叹了口气:一个200年的家国,你们说废就废,也太霸道了吧?
“谁去攻打大理?”赵桓又问。
他知道自己是不能阻止大理国灭亡的……因为下面人需要立功,而大理国看上去又比较弱,也只能灭国了。
弱小,就是最大的罪过啊!
“枢密院认为应该由关中军和荆楚军各出一个师。”姚古道,“兵马都部署可以让岳飞出任。”
现在西宋打仗不用文官宣抚了,而是委任都部署为三军总帅。
“岳飞……”赵桓点了点头,“倒是个良将,好吧,就让他去吧。他现在在哪儿?”
“回禀陛下。”姚古笑道,“岳飞前些日子都率部在南阳一线作战,和东贼打了几仗,互有胜负,还占了点便宜。不过最近东贼往南阳前线调集了一万多铁甲骑兵,岳飞的部队没有什么施展的机会,就调回襄阳了。”
岳飞现在是荆楚军的台柱子了,所率领的兵马也都是王牌。哪怕遇上强大的周军也有的打!
由于南阳是襄阳在北方的屏障,所以荆楚军就把他派出去支援南阳方向的作战了。
而在南阳方向和他敌对的军团长,则是武好古的另外一个儿子武铁哥,参战的几个师长分别是刘锜、吴璘、韩常、杨政、慕容望之、西门扩等人,都是周军中的少壮才俊。
可惜这么多才俊,就是拿一个岳飞没什么办法。在他的干扰下,围攻南阳的作战进行的非常不顺利。甚至还吃了几个不大不小的败仗!
为此武铁哥还挨了武义信的训斥,武义信甚至想把吴玠从日本调回去替代武铁哥。还是武义久说了好话,才保住了铁哥的职位。
不过武义信对这个“笨头笨脑”的弟弟还是不大放心,为了确保南阳作战不出纰漏,又从坝上草原调集了自己的老部队第四骑兵师(就是原来东辽左军万户)南下增援。
而当这个强大的铁甲骑兵集群进入南阳盆地后,岳飞所部的施展空间就不多了。
因为岳飞的军队在火力上不能和周军相比,所以打不了堂堂之阵,只能靠灵活机动和周军周旋。
而当周军的骑兵集群抵达后,岳飞所部就丧失了机动性上的优势,机动不行,硬仗又不敢打。所以岳飞就退回襄阳去休整了。
“如果将岳飞调走,南阳怎么办?”赵桓问,“难道真的不要南阳了?”
“陛下,南阳周围的地形从来都利于北军。”姚古答道,“现在叶县、方城都为敌所得,南阳又陷入重围,只是拖延时日罢了。不过南阳即便失去,邓州也还有可为。荆楚军利用岳飞牵制东贼的机会,又修建了邓州棱堡、光化军棱堡和邓城棱堡。完全可以进行节节抵抗。没有几年时间,东贼是无法将邓州、邓城两座堡垒拔除的,至于光化堡,那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光化棱堡位于汉水边上,处在襄阳的上游,对于拥有水军的荆楚军而言,就是个困不死的据点。而要打破这座堡垒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大周共和军所不愿意承受的。
所以即便失去了南阳,西宋在荆楚以北的防御体系仍然非常完整!
至于洛阳的得失,也不是致命的。因为在洛阳以西还有新安、盐池、陕州、解池、河中等一系列的堡垒,几乎都是棱堡。而且地形一个比一个险要。
因此周国即便拔出了洛阳、南阳堡垒,也不过是让自己的中原防线变得完整一些。
对于西宋而言,真正构成威胁的还是河东战场的失败。因为西宋一旦在河东失败,周军就有可能推进到和潼关隔黄河对望的风陵渡。
这样关中腹心之地就受到威胁了!
因此前任的同知枢密院事曲端已经亲自坐镇河中府,指挥整个河东西南战场的防御。
而在河东西北,朔方军的几个师已经开进了府州。在他们的震慑下,府州折家根本不可能倒向周国。而只要折家不倒戈,晋西北的局面总是可以维持的。
姚古道:“枢密院认为,东贼在河东、河南的攻势是不可能持久的。拖到明年,差不多就该结束了。到时候咱们正好对大理下手……这叫失之于东贼,取之于大理。也算不亏了!打下大理后,咱们就能胁迫交趾归附,交趾一旦归附,朝廷就算有出海口了。”
原来西宋的那帮靖康机宜还在打这个主意——他们知道河南、河东必败,只是输得好看还是难看,输多少的问题?所以就得有个出气筒可以立功振作国威,再把失去的利益找补回来。
看看西宋四周,目前可以打一顿的,除了大理段誉之外也没别人了。
赵桓吐了口气,悠悠地道:“就怕三哥儿不愿意让八哥儿归附于朕啊!到时候怎么办?兄弟操戈么?”
姚古回答道:“陛下,拿下大理国也算是大功,又有不少人可以升官发财了,将来打不打交趾,将来再说吧。”
赵桓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就让岳飞去讨伐段和誉吧!”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岳飞来了
大理的天色蒙蒙方亮的时候,大理国的皇帝段誉已经和王皇后一同在御花园中散步了。
段誉握着一把长剑,迎着大理城头的朝霞,停下了脚步。
他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登基做皇帝也有二十三年之久了。
不过他的这个皇帝(他在大理国内称帝,对大宋称国王)却也没多少实权,军国大事都由世袭清平官(丞相)之位的高氏家族掌控。在段誉年少之时,他的伯父段正明还一度被清平官(丞相)高升泰所迫,避位出家,并且禅位于高升泰,大理国号也被改为大中。高升泰在位两年而卒,临死时命其子高泰明将帝位还给段氏。因此段誉之父段正淳才得以成为大理国第十五代君王。
而段誉也才有机会在父亲段正淳避位出家后,登基称帝,成为大理国第十六代君王。
可是做了皇帝的段誉却没有什么实权,只不过是以善阐府(昆明)的高氏家族的傀儡。朝政先后被高泰明、高泰运、高明顺和高顺贞四代高氏清平官所把持。
因为没有实权,所以段誉也不必在朝政上劳心费神,只需要在初一、十五在朝会上亮个相,让下面的群臣知道大理国还有他这么个皇帝就行了。
余下的大把时间,就可以用来同王皇后和几位爱妃一起享受人生,研究佛法,还有练习传统武术上面了。
听上去似乎很不错,当了皇帝还不用管朝政,天天享受生活,真是神仙都羡慕啊!
可实际上段誉的烦心事儿也不少!
他和王皇后还有什么钟贤妃、木贵妃、李淑妃等等的,早年的时候都其乐融融,相亲相敬。可是随着后妃们所生的子嗣长大,人人都盯着老爹屁股底下的皇位,还和高氏家族的内斗掺和在了一起,就让他头疼不已了。
他这个皇帝没有实权的,所以立谁当太子他说了不算,没有办法快刀乱麻把问题解决了。而世袭清平官的高氏家族现在也在内讧!一堆兄弟叔侄都在争上游,人脑袋都快斗出狗脑袋了,也没个准数了。
而且段誉的儿子们和高氏家族的几个实力派还互相勾结,扭在了一起,让段誉这个父皇一点辙没有……原本关系和睦的后妃们,也都反目成仇,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想到这些破事,他都恨不得出家为僧了!
可是出家做和尚也清净不了啦!
因为现在大理国中儒释二教又斗起来了!
大理国一直以来都是儒释并用,号称儒治国,佛治心。
可是自打三十年前大宋的儒学开始剧变,出现了什么实证派、理学派、理性派、天理教等等的。
儒释之间的平衡就开始被打破了!
儒家虽然陷入了分裂和内斗,可是总体上的实力却越斗越强了——真理这玩意越辩越明嘛!儒家要是死板一块,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可是现在儒家分裂出几块不算,还疯狂吸收起东西方各种思想的精髓,而且还一举解决了困扰儒家一千多年的“世界观”问题和“工具”问题。
现在儒家已经能够用哲学思辩去探索“终极问题”,而且其理论比佛教丝毫不差,其斗争精神,更是远远超过了佛教。
而大理国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终究在儒家文化圈中,所以就难免受到儒家大分裂,大进化的波及。
现在天龙寺那边,隔三岔五就有“佛儒辩论”,大理本土的儒生,还有从中原跑过来的天理儒生(天理教的人),常常把天龙寺里面的高僧驳得哑口无言。
常常感到心烦意乱的段誉,现在也只能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最喜欢的传统武术了。
想到这里,段誉锵踉一声,抽出了自己的长剑“六脉”,拔剑而舞!
段誉打小就苦练过武艺,练了四十多年,虽然年近五十,可是身体依旧强壮结实,大理禁军中的硬手,来个三五人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对手。
在原本历史上,他可是活到94岁高龄,死于1176年,比王重阳还晚死6年,所以王重阳的“天下第一”是有点水分的……他怎么可能打得过段誉?
只是段誉的武功虽高,对于重振段氏王朝的威名却没有任何帮助,只能用于强身健体。因为火枪现在已经普及了,武功再高,也怕火枪啊!
才舞了一刻钟,段誉就听见一人鼓掌叫好:“好剑法!陛下的剑法真是出神入化,堪称天下第一了!”
段誉收剑立直,气不喘,脸不红,转眼一看,原来是清平官高顺贞。
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高顺贞的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高卿,今日怎么一大早就入宫了?”
高顺贞行了一礼:“陛下,昨日下午,大宋的使臣秦桧到了大理城。”
大理是高氏掌权,所以到访的使臣一律先见高氏清平官,再去宫中面见段氏君王。
“哪个大宋?”段誉问。
现在大宋不止一个了……
“是长安的那个大宋。”高顺贞道,“他给臣带来了个关系我大理存亡的消息!”
“存亡?”段誉吃了一惊。
“对!”高顺贞说,“长安的大宋官家要兴兵讨伐交趾的郡王。”
“啊?”段誉一愣,“他们够得着?”
“够不着,所以要向我大理借道。”
段誉抽了口凉气儿:“借道?他们不会顺手把大理国给……”
高顺贞点点头,“臣也担心宋人会假道灭虢。”
“那可如何是好?”段誉问,“我国能抗拒宋人的兵马吗?”
“臣以为……”高顺贞说,“只有向升龙府求援,引东宋之援以抗西宋了。”
现在升龙府是向江宁称臣的,向升龙求援,就等于向东宋求援了。
只是东宋是远水,如何能解大理国的近渴?
“引东宋之援?”段誉眉头皱皱,“是不是太远了?”
高顺贞道:“陛下放心,我们大理也不是小国,昔日宋朝一统的时候尚且不敢征讨。现在中国都三分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臣已经命高量成率领10万大军,北上建昌府御敌了。也不求大获全胜,只要能拖延数月时间,使之师老兵疲即可。”
就在高顺贞和段誉商量着要向东宋求援的时候,西宋的云南路都部署岳飞已经率领27000大军,开到了成都府路下属的黎州汉源县,距离大理城只有1000余里了。
1000余里也不近了,而且还都是连绵的山路,照理说是没有那么容易通过的。
可问题这1000余里中的大部分地段,都掌握在各种各样的蛮部手中。
大理国从来都没有搞定过所有的蛮部,哪怕在强盛的时候,朝廷的政令也就能在国都大理、善阐府、弄栋府、谋统府、会川府、威楚府这几个核心的府郡中通行。
对于边远的部落,也都只能用羁縻统治的办法进行管理。
而到了段誉当皇帝的时候,这些羁縻部落就不停造反。到了大宋的宣和年间,反叛的三十七部蛮甚至一度攻破高氏家族的老巢鄯阐府,杀死了督军的清平官高泰明的四子,平国公高明清。
蛮部的叛乱虽然被高氏家族的高泰运镇压下去了,可是赢得非常勉强,所以大理朝廷对蛮部的控制力很弱。
一旦大理国在和西宋的战争中露出颓势,蛮部就极有可能倒戈投靠宋朝。
而只要得到蛮部的支持,岳飞的27000大军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这1000余里山路,出现在大理城下。
所以驻兵汉源的岳飞,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千里山路,也不是大理国的兵马,而是大理国将兵力收缩到建昌府城。
因为他非常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向大理国北部的蛮部证明大宋天兵无敌。
只要那些蛮部相信大宋天兵可以毫不费力暴打大理,那么他们的归附也就没有一点问题了。
有了他们提供向导和补给,千里山路不过是二十天走完的事情。
等大兵到了大理城下,段誉还有什么出路?还不是出逃或者投降?
“都部署,大理兵到了!”
正在岳飞有些忐忑的时候,他的总军机张宪快步走进了他的白虎节堂。
“多少?”岳飞看着张宪追问。
“根据虚恨部酋长的报告,大理兵马共有10万,还有上百头战象,领兵的是政国公高量成。”
虚恨部是一个位于宋理边境上的部落,和大部分中原边境上的部落,都采取了吃两头的策略。一边向大理称臣,一边又通好成都府路。
“10万?”岳飞一笑,“那么多啊!太好了!你马上派人带上战书去虚恨部,让他们代为转交给高量成。就说我大宋是仁义之师,不愿意让理宋两家的百姓陷于水火。因此愿意在大渡河南岸选择一处开阔之地,与大理兵决战。若不能胜,便率兵而退,从此再不袭扰大理。”
“在大渡河南岸?”张宪一愣,“就不怕他们半渡而击?”
岳飞笑道:“呵呵,半渡?有三分之一渡了大渡河,还怕打不垮他们的10万大军?击垮之后,再以骑兵尾衔追击,一路掩杀过去。这10万人算是扔在千里山路上了……”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这不符合兵法
大宋靖康六年十月十八日,大渡河畔。
“砰砰砰……”
“嗷嗷嗷……”
“败了!败了!”
大渡河边的战场上,火绳枪的齐射声音,受惊的战象叫喊的声音,还有大理国兵将的呼喊声音,汇集成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仓惶喧嚣之极,铺满了周遭大大小小的山岭。
在大渡河以南,龙塘山脚下一块七八里宽的开阔坡地上,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正在上演。
布满了大半个坡地,数量没有八万也有六万的大理国官兵,正在陷入惶恐和崩溃当中。而在他们的对面,处于地势较低的大渡河滩上9000宋军,则由下而上向比自己多几倍的敌人发起了强攻。
在龙塘山顶布阵的大理国政国公,兵马都元帅高量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荒唐的事情?
今天这一战,自己明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管用哪本兵书上的道理来分析,都该是自己大获全胜才对啊!
在数量上,敌人渡过大渡河的人马还不足一万,而自己的兵马多达七万。七比一的优势啊!
在地形上,敌人是背水列阵,又处于低矮的大渡河河滩上面。而自己占据了龙塘山北坡,居高临下,是势如破竹的状态。
而且自己还有一百多头战象,那可都是好似小山一般,浑身披着铠甲的怪兽。一百多头战象摆成一排踩过去,也能将宋人不足万人的军队给冲散了。
在谋略上,高量成也觉得自己很高明啊!他可是熟读兵法战策阵图的兵法家啊!而且在这场大渡河之战中,他还发扬了兵不厌诈的原则,使用了半渡而击之的战术。
并没有让宋人的两万多军队全部渡河,只让不足万余宋军过来大渡河,就立即发起了总攻。
这样的兵力对比,这样的地利优势,这样的高明谋略,再加上一百多头战象,怎么可能输掉?
你让孙武、孙膑、吴起、姜太公他们都来评评理!
怎么可能输呢?
可是今天指挥宋军的岳飞就是个不讲道理的主儿,谁来评理都没用。他就是用9000人强攻7万人,还打赢了。
而且……还赢得非常轻松!
之所以会轻松取胜,主要是大理人的战象兵太坑爹。大象个子挺大,胆子却很小,很容易受惊发疯。
所以一百多头战象被岳飞的上千支重型火枪一顿猛击后,当场就倒下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全疯了,调头就跑。
其实战象发疯的事情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所以操纵战象的士兵都随身带着可以把战象的脑壳砸碎的铁锤。
一旦战象失控,就马上杀掉!
可问题是岳飞手下也有懂战象的机宜,所以就安排一部分火枪手用重型滑膛枪去打大象背上的士兵。结果就有几十头失去控制的战象调头转身,发了疯一样踩着大理兵将的身体往龙塘山上冲去。
而岳飞则马上抓住了战机,命令自己的9000战兵跟着大象发起了冲击。
在9000披着铁甲,持着长枪、重型火枪和刀盾的宋军的冲击之下,大理人的七万大军,一触即溃!
大理都元帅高量成,只得在少数亲兵的保护下,仓惶南逃。
而他这一逃,也宣告了大理国在建昌府统治的崩溃。
各部蛮夷,在不到20天内,全部向大宋天兵臣服,接受了岳飞委派的官职,派出了本部蛮兵为先导,还提供了岳飞大军所需的全部补给。
在短短的25天之后,人数已经膨胀到10万的岳飞大军,就已经兵临洱水之滨。
十一月十三日,大理国第十五代君王段誉,带着王皇后、钟贤妃、木贵妃、李淑妃等后妃,以及诸皇子公主,还有他的孙子段智兴,还有天龙寺的一群高僧,在清平官高顺贞的保护下,逃离了即将被宋军攻占的大理城,沿着富良江,往交趾国境内而去……
立国193年(中间断了两年)的大理国,迎来了它的末日!
段誉带着一大家子逃难进入交趾,但还未到达升龙府的时候,升龙府这边的主人,大宋交趾郡王赵棫也正在为一场即将开始的大战而头疼不已。
赵佶的这个老八,八王爷赵棫运气也算不错,得了个交趾国,也算是一方君王。而且还在七年多前由当时还是皇帝的赵佶指婚,迎娶了纪忆的一个女儿为正妃,得一大笔嫁妆。
有钱有权,又有个漂亮老婆的赵棫本来该在升龙府当个安乐王爷,荒淫无道的过完一生的。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欢乐没有持续多久,天下就大乱起来了!
先是大宋后暴周开战,然后又是他的岳父纪忆被杀,父亲赵佶被迫退位内禅,接着大宋又一分为二,他的三哥赵楷又在江宁被劳什子十八州府的议会代表推举为大宋皇帝了!
在赵楷称帝后不久,就把赵棫的大舅哥纪浚派来了交趾国担任国相了。
随着纪浚到来,赵棫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虽然赵棫是交趾国的大王,可是交趾国却是纪浚他爹纪忆创立的。
所以纪浚一来,好好的交趾独立王国没有了,变成了东宋的附属国。赵棫的权力也给架空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也和没有差不多,得用来帮着纪浚筹粮筹饷,练兵备战。
而开战的对象,则是和交趾不怎么够得着的真腊国。
虽然真腊和交趾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但那和赵棫没关系,是因为李氏交趾和真腊争夺占城。
可现在占城国差不多给暴周吃完了,也没交趾什么事儿了,交趾国和真腊差不多都不接壤了,还打什么打呀?
可是纪浚哪管这个?他只管为入侵湄南河流域的战争招募军队,准备粮草。从合众元年到现在,已经从无到有,组建起了3万人的远征军。
这3万兵将全部都按照东宋陆军的标准训练、装备,军官也都来自东宋的军事学院,炮兵也都是从东宋调来的。而所有步兵和骑兵,则都在交趾国招募。全都是拿钱干活的佣兵!
虽然募兵的钱是东宋拿出来的,可是这三万大军的军粮却都是交趾国拿出来的,随军的民夫也都是交趾国征募的。
另外,交趾国还需要为正在建设中的河口城(湄南河口)提供大量的民工和粮食。
对于交趾这样的小国,这些负担怎么算都不轻啊!
而且这些个负担,全都替他人做嫁衣,对于交趾国一分钱好处都没有。
这样的事情赵棫当然不乐意了,所以当段誉国破来投的消息传来后,交趾国的大王马上就觉得这是他摆脱真腊战争的一个机会。
“什么?大理国灭亡了?”纪浚也有点不敢相信,“怎么可能?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十月、十一月的事情!”赵棫又急又快的说,“长安方面出动了20万大军,短短两个月就攻破了大理国,大理国主段誉已经进入了交趾境内,再有几日就要到达升龙府了。相国,交趾必须要备战了!不如就把预备派往河口的三万大军留在交趾吧。”
“不行,不能这样!”纪浚摇摇头道,“湄南河那边箭在弦上,真腊国的大兵已经到了!如果交趾这边的3万大军不开过去,河口城搞不好就会沦陷。”
“那,那交趾国沦陷了怎么办?”
“不怕。”纪浚一笑,“长安的人还能够得着交趾?交趾的得失在海路……而且周国的安南行省就在交趾国的身边。大王要真失了国,长安方面在交趾可就得和周国的势力接壤了。他们在中原那边,可刚刚吃了败仗,还敢在交趾和周国打仗?这不是找死吗?”
“那他们万一真打来了,咱们该怎么办?”
纪浚想了想,已经有了主意,“好办,叫人拿住段誉君臣,一并送去大理,再给长安的官家上表称弟不就行了?”
“这样能行吗?”赵棫将信将疑,“据段誉所言,长安方面是以讨伐我交趾的名义借道大理的……”
“那都是借口!”纪浚摆摆手,“他们就想吃掉大理国,不会真的进军升龙的。”
他看见赵棫还是一脸忧愁,叹了口气:“这样吧,留下5000人,同时再命人在富良江东岸修建一座棱堡,若有万一,臣就保着大王退入棱堡坚持。”
“好好,就这样,就这样!”赵棫连连点头,“那段誉一家……”
纪浚拍了拍胸脯,“臣派人去抓!”
“不要说抓。”赵棫摆摆手,“要请!要说请,我大宋是礼仪之邦,交趾也是礼仪之国,人家到底是来客,还是要客客气气的相请。”
“大王所言极是。”纪浚连连点头,“我交趾是礼仪之邦,要以礼抓人的!”
这个段誉也真是可怜,刚刚失国出逃,离了岳飞的虎口,本以为逃到交趾国就安全了。
没想到又遇到了狼狈为奸的赵棫、纪浚君臣,糊里糊涂就成了阶下囚,被当作礼物送去了大理城,全须全尾的落在了岳飞手中。苦练了四十多年的武艺,到头了一点用都没派上。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伏尔加河边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两万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万千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长安城阙……”
伏尔加河畔的草原上,响起了悠扬的歌唱声,不是用俄罗斯语在歌唱,因为俄罗斯民族还没有诞生。而是有人在用河南话歌唱,而且还用稽琴伴奏。弹出的词牌则是“满江红”。
这是伏尔加河边的满江红……作者并不是岳飞,而是武好古。是武好古在女真西迁伏尔加河前所作(所抄),然后让人送给完颜宗弼作为临别之礼的。
当然了,武好古给完颜宗弼的是“原版”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而完颜宗弼现在吟唱的,则是经过修改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了。
譬如把“八千里路”改成了“两万里路”——从河套灌区跑到伏尔加河,两万里都不止了……这一路吃多少苦头?死了多少女真族人?这个恨意早就不是“七大恨”或“七十大恨”,而是“万千恨”,都有一千恨,一万恨了。
所以也不是“踏破贺兰山缺”,而且是要“踏破长安宫阙”了!
不过也就敢说说长安宫阙,他要敢说什么天津宫阙,让武好古知道了,说不定就派兵万里追杀到伏尔加河流域了。
可是话说回来,现在定居在伏尔加河大拐角处,哦,就是后来斯大林格勒一带的女真人,已经没有几个人还想着打回老家去了。
这里多好啊!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水草那个肥美啊,养多少牛羊都不是问题!而且宜耕宜牧,可以开垦的土地多到难以想象。
另外,从建立在伏尔加河中的一个小岛上的金帐城南下约800里,就能抵达一片不知名的海域。在伏尔加河入海口一带,水草就更加肥美,气候也更加适宜。
而且从金帐城直到那片不知名的大海间,800多里地,全都是水草丰美的平原,宜耕宜牧……
和女真人现在居住的土地相比,什么河套灌区,什么漠南草原,什么白山黑水,都是烂地皮,不值一提。
而更让移居到此地的女真人感到心满意足的,就是这里虽然水草丰美,但是却没有什么强敌存在。
也有一些突厥种的游牧部落,但是和东方的暴周、暴宋、暴奚、蒙兀、阻卜相比,都不算什么。
随随便便派个几千人去,就都打得服服帖帖了,贡品收得手都发软了。
至于南面4000多里外的西辽,虽然有点实力,但他们远着呢,根本够不着金帐城。
而西面一千多里还有个什么基辅罗斯,似乎也很好欺负……而且还有许多长得很可爱的金发小妹妹。
所以金帐女真的高层最近就在计划,要去基辅罗斯周围转一转……
拥有铠甲和少量枪炮的金帐女真在伏尔加河沿岸,简直就是霸主一样的存在啊!
西方的霸主不当,回东方去和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暴徒打生打死?
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所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