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也就没法看穿纪奎的局了。
……
“太师,开封府这边的钱引也撑不住了。京东银行在开封府的几处分店都叫人给砸了。钱业行的纪行首出面想稳定局势,也叫人给揍了,是叫人抬到太府寺来的。您看这……”
政事堂内,太师蔡京正在听太府寺卿许几汇报钱引危机的情况。脸上却是波澜不惊,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其实今天开封府钱引价格的崩溃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因为海州京东市和周国的天京市早几日就发生了崩盘。现任的海路转运使蔡攸已经派600里加急,将京东市钱引崩盘的消息报告给了政事堂。
“季文!”听许几把话说完,蔡京就叫着权知开封府事盛章的字号,“马上派出厢兵去京东银行各处的分店。”
“下官领命。”盛章是和许几一块儿来的报告的,他领了命令后还有点不明白,又问了一句,“太师,要抓捕纪奎吗?”
“抓纪奎?”蔡京瞄了盛章一眼,“他犯了什么法?”
“他是奸商啊!”
蔡京哼了一声:“无商不奸!可你知道他奸在哪里吗?”
盛章想了想,“这次钱引暴跌,一定和京东银行有关。只要拿住纪奎,查封了京东银行,下官定能查明真相。”
“还要查封京东银行?”蔡京嗤的一笑,“你可知道京东银行在开封府,在东南诸商市是什么地位?你知道有多少解库、长生库、金银绢帛交引铺靠京东银行调剂资金?把它查封了,今年的开封府和东南商市的税收起码减少三成!而且在东南商市之中,天津银行和相国寺银行(总部也在天津市)的市面是仅次于京东银行的,查封了京东银行,它们就是老大、老二了。你还敢查封它们吗?”
盛章有点茫然,“那下官派厢军做什么?”
蔡京冷冷道:“去维持秩序,别让人再打砸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货币的战争
当盛章领了蔡京的命令,急急忙忙派出厢兵去京东银行在开封府的各家分店维持秩序的时候,由钱引暴跌所引发的打砸事件,已经开始发酵了!
“查封”的谣言,开始在开封府的富商和勋贵圈子里面流传。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官府一查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封了,也许永远都不会解封。大家伙辛辛苦苦赚来的或贪污来的钱,不就打了水漂了?
还是赶紧提出来比较放心!
此外,京东银行一项是朝廷非常关照的大银行,所以信誉极好,资本充足,因此也在扮演“银行的银行”这一角色。
开封府和东南诸商市所有的中小金融机构,都在京东银行开了户头。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也都通过京东行进行。
一旦京东行被查封,开封府和东南商市金融业就被冻结了。
会有许多其他的金融机构,什么解库、质库、长生库、金银绢帛交引铺,一块跟着倒闭。
这可就是一场席卷大宋最富庶的经济中心的金融危机了!
为了避免危机波及到自身,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在京东银行被查封前把钱取出来。虽然对许多小解库、小质库、小型金银绢帛交引铺而言,它们的危机比京东银行严重的多——它们为了获取利差,也购入了大量的钱引!
所以由钱引暴跌所引发的危机,注定是无法避免的了。而京东银行,却是所有被牵扯进钱引危机中的金融机构中,最不可能倒闭的。
因为京东银行就是这场金融骗局最大的受益者和制造者。
“太师放心,小底有办法稳住京东行的盘面……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储户损失本金的。无论他们存得是白银、铜钱还是钱引,本行都可以足额兑付,并且按照约定支付利息。”
当天晚上,在蔡京府邸中一间非常隐秘的书房当中,正拍着胸脯做出保证的,便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纪奎。
他现在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头上缠着纱布,身边还有俩丫鬟搀着,毕恭毕敬立在蔡京对面。
虽然京东银行已经大到不能查了,但是纪奎还是认真的在表演苦肉计。
而蔡京则是将信将疑的看着他。
钱引的确是超发的,蔡京心里很明白这一点。
这几年发出来的钱引都超过一亿缗了!而且只发不收——钱引理论上是官府专营物资的提货券,提了货,券自然要销毁。
但是蔡京主持下的朝廷却从来没有销毁过钱引。通过各地盐铁茶酒务收回的钱引,都被存入了京东银行,成为了太府寺账上的一笔随时可以支用的备用金。
在钱引只发不收的情况下,钱引数量多过盐铁茶酒实在太正常了。原本有开封府的高房价锁住钱引,每年发行个2000万缗也不是问题。
但现在开封府的房价因为去年的五月初四之变而走低,很短的时间内就跌了百分之二十五。
而且市场销售情况也不好,房地产对于钱引的需求就大幅下降。
所以钱引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也不奇怪。可是蔡京却坚定认为纪家控制的京东银行有办法维持钱引的价值基本不变。所以他才没有过分关心钱引的走势……没想到一不留神就玩砸了!
但是蔡京直到现在,依旧不相信平江纪家也是受害者。
蔡京望着正在表演的纪奎,冷冷道:“这次的事情是谁在使坏?”
“这个……”纪奎闻言长叹了一声,“太师,这不是明摆着吗?能怎么暗算咱大宋的,除了周国,还有谁啊?”
武好古这回成了一只无辜的替罪羊了!
“周国?”蔡京还是不信,一双老眼冷冷的看着纪奎,“不会吧?武好古的儿子和庆德公主大婚在即……官家又有意为郓王迎娶武好古的长女武美娘。两国正是结秦晋之好的时候,他为何要如此作为?”
在蔡京看来,武好古对钱引下手无非是为了削弱宋国募兵的财力,好方便他攻打。可是眼下双方还没到开战的时候。
纪奎早有准备,回答道:“自是为了一两银了。”
蔡京一愣,“一两银?什么意思?”
纪奎摸出一个银币,双手递给了蔡京。
“太师,这就是一两银。”
蔡京接过银币,放在烛光下看了看。银币铸造得非常精美,中央并没有方孔,表面有万符花纹和汉字“一两银”和“大周银行”。
“这是大周银行所发行的银币。”纪奎道,“重一两,至少八成五是白银,周国想用这种一两银币通行天下。”
“怎么可能?”蔡京嗤的一笑,将银币丢在了桌面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这一枚银币得值个1500钱吧?比咱的当十大钱都狠,怎么花用?”
纪奎笑道:“太师所言极是,这一两银的确不易花用。不过对于做大买卖的商人而已,一两银却比小平钱好用。而且一两银和小平钱之间也可通兑,一两银换1500钱。除了一两银,大周银行还铸造了一种一钱银,含银八分五,含铜一分五。一钱银换小平钱150钱。”
蔡京点点头,不置可否,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一两银和一钱银的威胁有多大。
即便是价值150钱的一钱银,也不方便流通啊。
纪奎接着又如变戏法一样摸出了两张纸券,双手递给了蔡京。
“太师。”纪奎道,“这是天津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就相当于私交子,都是盯住一两银和一钱银的。”
蔡京连忙接过了纸券,也在烛光下细看了起来。
这两张纸券的做工同样精美,其中一张用墨绿色的油墨印制,两面都有万符花纹,还有汉字“一两银”、“天津银行”和“凭票即兑”等字样。
另一张是用黑色油墨印制的,同样也有万符花纹,还有汉字“一钱银”、“天津银行”和“凭票即兑”。
“这是……”蔡京忽然感到有点不对了。
纪奎点了点头,“这是用来替代钱引的!周国的大周银行相当于咱们的太府寺交引库,但是并不发钱引,而是铸造银币、铜钱和监管银行券的发行。银行券一律由符合监管条件的银行发行但必须交由大周银行指定的印钞厂印刷,所用的油墨、纸张都是特别精良的。定期就要回收兑换成新券,以防作伪。所谓‘凭票即兑’的责任,则由发行银行自行承担。只在发行银行倒闭的情况下,由大周银行动用发行银行所上存的银行券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承兑。”
“他们想夺钱引之利?”蔡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交引之利一年有2000万缗啊!
即便现在钱引出现问题,但也不是难以挽救的,就算以后减少发行量,一年上千万还是有的。
但是这种直接和银币挂钩的银行券一旦流通起来,优势可比钱引大多了!
因为钱引是朝廷发行的,利益大头在朝廷,而且一旦出了篓子,麻烦却要下面的银行、质库、解库、长生库和金银绢帛交引铺一起担待。
而银行券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利益大头在银行,只要自己不乱搞,是不大容易出篓子的。
顺便一提,银行券真正的作用不是用于套取商品和金银,而是用来放贷生息——商业银行在大周银行存入一枚一两银币(或是一两白银)就可以发行四张一两银行券。这就等于让银行的资本凭空增加了三倍。
而这四张一两银行券又是基础货币,在放债和吸储的过程中,还可以放大两到三倍,变成八张甚至十二张一两券。
对于银行而言,等于用一两银子撬动了八到十二两银子的生意。
此外,由于银行券的乘数效应,使得金融市场可以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利率也就随之下跌。像青苗贷那种20%的“低利率”,在银行券和纸币的时代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利率通常也就维持在10%以下。
对于资本主义而言,20%以上的高利率就是谋杀,10%以下的利率水平才是可以接受的。
“太师。”纪奎脸色凝重,接着说,“武好古所谋甚大,恐怕不止钱引之利啊!如今大宋东南商市和苏、杭、秀、明、越五州商贸发达,万民富庶。小平钱反而不适用,一两银和一钱银反而更加合适……如果东南商市和苏、杭、秀、明、越五州全都用上一两银、一钱银和银行券,那就是把命根子交在大周银行手中了!”
这是货币发行权之争啊!
用后世的说法,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世界!不过现在的世界经济还没达到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掌控货币发行权的威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大宋东南沿海的商市和几个“丝绸州”而言,货币发行权就太要紧了。
一旦被武好古掌握了,大宋财政的命脉,就等于被武好古捏在手中了。大宋没有了财富,国家还能维持吗?
被纪奎那么一番忽悠,饶是蔡太师这号人物,也相信这一次的“钱引危机”就是武好古的阴谋!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豪商实在太坏了
“可禁止一两银和银行券否?”
“银行券自是可禁,一两银如何禁之?人家是拿着真金白银来的,还能不收吗?真金白银不收,还做什么买卖?”
“可禁不了一两银,东南沿海的商市中还是会有奸商发行和一两银挂钩的私交子的……”
“那就把私交子也禁了!”
“那怎么能行?禁了私交子以后,铜钱窖藏之风就更甚了。铜钱都埋在地下,市面上就会乏钱流通了。”
“要不咱们也铸造银币……”
“可咱们有那么多银子吗?”
“应该有吧?再怎么也不会比武好古的银子少!”
“也对,咱们的银子肯定比周国多,应该发行银币!”
“对!大宋地大物博,金银财宝一定比周国多!”
政事堂今天变成了个大会堂,不仅有东西两府十个宰执,连户部、太府寺的主官,甚至还有主管交引、库藏、商税、贸易的小官都到来了。
都在各抒己见,替蔡京蔡太师出馊主意。蔡京则是眉头紧皱——这帮大多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咋就那么糊涂呢?
议来议去居然议出一个发银币的点子。
没错,大宋的银子肯定比周国多。可是大宋的人口、土地和商贸财富也比周国多啊!
周国有个一二千万枚银币足够对付了,大宋要多少?一亿都不够吧?
而且周国只有一个中心,就是天津市,拿住了天津市的几家大银行,就控制了周国的银钱业。
所以周国很容易通过天津银行、相国寺银行、燕京银行、辽东银行、高丽银行、安南银行等大中型银行,将周国民间的大部分银铤都搜集起来,铸造成方便流通的银币。
而大宋则出现了多个中心,开封府这边一个,京东商市、海州、徐州一个,“苏杭绣明越”加上上海、明州商市也是一个中心,泉州、广州合一块也能算个中心。
一个国家总共有五个经济中心。除了一个开封府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其余四个中心都有点不大好控制啊!
另外,这四个工商发达的中心地区都是“外向型”的,都属于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
而周国的首都天津又是海上丝路的起点,扼守南洋三佛齐海峡的星州则是海上丝路的中转站。这六个地区都处于海上丝路之上,相互间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资金、货物、人口,几乎可以自由往来。
也就是说,大宋东南沿海和天津的关系,远比和开封府的关系紧密。
如果大宋朝廷要在东南四个工商业中心加强管制,搜集金银,那里的资金很有可能会流向天津和星州……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那些地区的奸商全部投靠周国,为共和前驱了!
毕竟在大周共和国那边,那群奸商都可以当上公民,商市还可以自治。奸商们再也不用担心被贪官污吏敲骨吸髓了。
……
蔡京拿起茶盏,抿了一口用福建进贡的龙凤茶饼冲点的香茶,又嗯咳一声,清了清嗓子。
听到他老人家的咳嗽声,一屋子的官员都赶紧闭嘴,全都看着蔡京,等他老人家说话。
蔡京缓缓道:“依老夫看来,钱引还是要保的。只有保钱引,才能抗银币。”
“保钱引以抗银币”的办法当然是纪奎教给蔡京的。
“钱引”给京东银行带去了难以想象的利润!那么好的剪羊毛工具,用一次就丢了岂不可惜?
所以纪奎并不打算把钱引变成废纸,而是想留着慢慢玩。
至于发行银币对抗周国的“一两银”、“一钱银”……京东银行自己就可以发,何必让朝廷吃这块肉?再说了,朝廷也没多少白银储备。如果真的要发行银币,少不了要找东南的银行、豪商要银子。
最后,钱引是京东银行的摇钱树,同时也是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的命根子。
如果真的变成了废纸,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倾家荡产,对京东银行也没啥好处。
蔡京顿了顿,问:“今天开封府市面上的钱引跌倒几何了?”
“回太师话。”太府寺交引库的勾当官也到了政事堂,听见蔡京发问,慌忙答道,“已经跌到400文了……”
蔡京稍稍松了口气,心想:那个纪奎还算有信誉,果然拿出现钱托市了。
400文这个价钱是昨天晚上蔡京连哄带骗,才迫着纪奎答应死守的一个价位。
这个价位比起原先的770文,跌去了差不多一半!在蔡京看来,超发的钱引不过是没有用的纸,无论如何都值不了400文的……
纪奎这厮到底是个商人,架不住当朝太师的恐吓威逼啊!
如果换成纪忆,那是随便怎么样都不肯拿钱托市的……便是官司打到官家那里,也是纪忆有理啊。
这事儿明明就是钱引只发不收坏得规矩……蔡京本人才是祸首!如果不能摆平,政事堂的头把交椅就得换人了!说不定纪忆自己就上去了!
还好把纪忆赶去了交趾,一个纪奎是怎么都斗不过自己的!
蔡京想到这里,点点头道:“钱引之所以不稳,主要还是准备之物不足。单靠盐、铁、茶、曲是不足以支撑钱引的。一旦钱引集中兑换,就会引起物资不足。为今之计,只有让钱引盯住铜钱了!面值一缗的钱引,朝廷可以用400文购回之。”
“400文购回?”右相何执中问,“会不会亏本?”
“朝廷770文发出去的,400文回购,怎么会亏本?”
蔡京一笑,又道:“再说了,如果没有这400文回购,钱引怎么办?怎么收场?现在流通在外的有一万万缗面值,如果都拿去购买茶、盐、曲、铁,这一万万缗能用多久?朝廷得多少年没办法从茶、盐、曲、铁上获利?”
“一万万缗的钱引,如果以半价回购,也得5000万缗了。”太府寺卿许几道,“一下子拿出5000万,只怕……”
蔡京一笑:“谁说要拿出5000万?这400文购回只是朝廷的一个立场……回购所需的铜钱,得让京东银行、大相国寺银行、潘记银行这些大银行一起出。”
“他们肯?”
蔡京冷冷一笑,环视了在座的官员一遍:“没有肯不肯,只有敢不敢!诸位要是没有异议,我等就集议上奏,请官家诏准吧。”
虽然周国崛起后,大宋的商人有点翘尾巴,但是在开封府,他们还是朝廷刀下的肥猪。
真把朝廷逼急了,宰几个又如何?
……
“行首,会下旨意吗?”
“会的!怎么不会?朝廷花用得舒服了,让咱们这些奸商擦屁股,多好的事情啊?官家会不准?”
“可400文这个价钱,是不是定高了?”
“高?呵呵……咱们手里的钱引可不少啊!要是跌狠了,对咱有什么好处?”
“什么?京东银行手头还有许多钱引?”
“谁没有?咱们放出去的许多债款不也是钱引?要真跌成废纸,欠债的不是太便宜了?现在先400文收,等收得差不多了,再抬到500文以上去!钱引一次跌个三分之一已经够多了,再跌多了,可就没有人信了。没有钱引,咱们就没那么容易赚钱了。”
“也对,还是纪行首的手段高明!”
“哈哈哈……现在400文收进,将来再抬高到500文以上,一进一出,又是一大笔钱啊!”
万胜门内大街,京东银行大楼三层的一间净室之内。纪奎正在和几个钱业行会的头面人物闭门讨论操纵市场的办法。
奸商们现在有了银行,实力也被放大了!蔡京再奸诈,在玩金融的问题上,仍然比不了纪奎这样开过银行的奸商。
纪奎扫了屋子里面的众人一眼,少了一个人……武好古在开封府的代理人沐公阳没有来!
这位沐公阳是年节时离开的,还带走了共和行、万家行、佳士得行等武系商行变卖开封府产业所得的全部资金,总计有100多万两黄金。
纪奎吸了口气,放沉了声音:“也别高兴得太早了!朝廷这边好应付,天津那边可就不好对付了……这次的钱引暴跌,正好给了他们推广银币和银行券的机会。”
“朝廷不是要下诏禁止银行券?”
纪奎闻言一笑:“禁得住吗?银行券是世人皆爱的钱啊!派去禁止银行券的官吏,只怕自己都是很喜欢的。”
“那咱们该怎么办?如果银行券在东南商市流通,咱们可就要失去好几大块肥肉了。”
“呵呵。”纪奎笑着,“他们发银行券,咱们就来个见钱交子……和铜钱挂购,在东南商市发行,同银行券和一两银、一钱银唱个对台。”
“可朝廷会不会追究?”
“追究?”纪奎一笑,“朝廷也就是蔡太师懂点儿,等他下了台,谁还管什么见钱交子和银行券啊?”
“下台?蔡太师会……”
“怎么不会?”纪奎压低了声音,“诸位可别以为这场钱引风波那么容易了结。”
“怎地?”
纪奎道:“770文跌到400文,不知有多少中小质库、解库、长生库、金银绢帛交引铺赔光了本钱!开封府和东南商市,几个盛产丝绸和盐铁的州是不怕没钱的。可是天下三百数十州呢?只怕要闹钱荒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钱荒了
大宋政和六年,本来应该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在前一年的冬天,一直在河东、朔方边境上打砸抢的大金国终于被大宋的文德感化,俯首称臣了——至于朝廷为了让这些女真蛮子降伏花费了多少,是没有人在乎的。哪怕一年百万岁赐,也不会有人说话。
这个“岁赐”和“岁币”一字之差,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岁币是丢了面子又丢里子。堂堂天朝上国向蛮夷进贡,成何体统?
而岁赐则是大宋朝廷对蛮夷的赏赐,上级给下级好处才叫赏赐。
大金国现在称了臣,得一点赏赐也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实际上的好处,当然也是有的。一是河东、朔方边境总算太平了……也许还会有些阻卜强盗过来打砸抢,但是性质完全不同了。
之前宋金是两个对等的国家,阻卜人来抢劫就是入侵!
现在宋金是宗主和臣属,阻卜人也就是大宋官家的子民了。他们抢了汉人的东西,杀了一点汉人,不过就是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小摩擦而已……其实同样的事情,现在的汉人也没少干。呃,凉国和周国的汉人就经常做民族融合的事情!
除了西北边境安泰了,大宋和周国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周国似乎在高丽国陷入“战争泥潭”了。反正从去年秋天一直打到今年夏天,都没有得胜班师的意思。
虽然高丽半岛西部的地盘都被周国占领了,可是多山的高丽半岛中、东部显然不好对付。看来可怕的周国大军,暂时腾不出来对付大宋了。
所以周国元首武好古和大宋官家赵佶之间,多半可以化敌为友,而且据说还要结成儿女亲家了。
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也足以让喜欢苟安大宋人民过上几年太平安乐的生活了。
可是当大宋政和六年的夏天到来的时候,还在郑州监税的武好文,却忽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这辈子从来都没遇到的,也不能理解的大萧条中了。
“才这么一点?”
看着下面的吏员报上来的账本,正在准备入京面圣的武好文(他是为了给赵楷做媒的事情入京的)顿时火气就上来了。
虽然他这个监税官和普通的监当官不一样,根本不在乎业绩,甚至都不去榷场上班。可下面的人也不能这样欺瞒使诈啊!
现在正是收取夏钱的时候,同时也是农人贩卖产品,换取钱财完税交租的时候,市场怎么可能不繁荣?怎么可能就那么点税?
武好文脸色有点难看的看着眼前的一个长得一副老实相的老吏,质问道:“本官虽然不问事,可尔等也不能如此欺瞒啊!郑州何等地方,怎会萧条若斯?”
那老吏只是叹气,一脸苦涩地说:“小底真的没有欺瞒学士,只是如今的世道确实萧条……每月的过税比年前少了三成,住税也少了两成。小底本也以为这个月能好一些,谁知道还是如此。学士如果不信,可以去城内和城外的榷场一观。”
武好文这个监税做得也真是没谁了,上任以来连市场都没怎么去,就在郑州城外一所属于潘孝庵的别墅里面眯着,得点空就和郑州这边的名士们往来。
只是每个月看一次账本,意思意思,算是“监”过了。
“好!”武好文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本官正要去榷场看看。”
那老吏也正想让这位手眼通天的大老爷下去看看。如今的局面,也真是让他这种祖祖辈辈当吏员的主儿都看不懂了。
年前的情况还不错呢,可谁知道一场钱引风波下来,就是一片萧条了。一个月内郑州城内和榷场内的质库、解库、金银绢帛交引铺倒了一多半。
不少大商号也紧跟着关了张!紧接着就是许多小商号也维持不下去,勉强还维持着的商号,也都是半死不活的。
而从开封府那边运过来的货物,也比往年少了五成……
走在郑州街头,看着到处都是上了门板,挂上了“盘出”或者“招租”招牌的冷清场面,武好文也是连连倒吸着凉气。
“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叫天津布、江南丝给闹的?”
老吏员苦叹道:“有天津布和江南丝的缘故,可主要还是给钱引闹的。”
“钱引?”武好文一愣,“朝廷不是出400文购回了吗?”
老吏心中好笑:这位的大哥可是商中之圣一般的人物,他怎么就一窍不通呢?
“学士,现在钱引已经涨到480文了。”
“那还有什么问题?”武好文问。
“但是倒了的质库、解库、金银绢帛交引铺却起不来了。”老吏道,“郑州这边的吸储放债的商号,至少一半都栽在钱引上了!本钱折了个七七八八,放出去的债又一时收不回来……”
质库、解库、金银绢帛交引铺多少都有杠杆,也就是通过吸储放大了资金,而钱引在一段时间中又能和铜钱一样使用,利息又高,也就成了这些金融机构的最爱了。
而在钱引从770文一路跌到400文的过程中,连京东银行这样的巨头都遭受了一轮挤兑,何况普通的质库、解库和金银绢帛交引铺。
挤兑是金融机构最害怕的事情了。资金充足,又能得到大宋朝廷支持的几家大银行自是倒不了的。而这些小行,一倒一大片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而小行往往又支撑着乡村和中小城市的金融,它们一垮,乡村和中小城市立即就会陷入钱荒。
另外,钱引本身也是通货。一万万缗以上的钱引现在缩水成了六千多万,本身就会造成严重的通缩。而且吃了亏的中小金融机构现在的都不敢再接受钱引,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通缩的现象。
所以现在大宋境内,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州郡,普遍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也就是钱荒!
钱都荒了,市场能不荒吗?
钱荒了,大宋会不会也荒了?
……
“界河上真的冷清了不少啊!”
“是啊,元首,自从年初钱引风波以来,天津的市面就萧条了不少。往来于界河之上的商船也少了许多……”
在高丽呆了半年多的武好古,这个时候终于乘坐一艘“真理”级战列舰返回了天津市。
发生在宋朝的钱引危机,也已经蔓延到了天津市。
毕竟天津造的主要市场就是大宋,大宋陷入了萧条,天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钱引……”武好古问身边的天津知事苏大郎和潘兴业,“现在怎么样了?”
这几个月他没怎么关心钱引危机的事儿,他都在高丽处理军务、政务——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
征服一个豪强林立的封建国家就是需要耐心。这种封建化的国家并不会把实力集中在中央,所以即便在忠州大败王俣和尹彦纯,并且将其二人俘获。也不等于大功告成,还是得花不少精力安抚镇压,特别是把大周封建主义的堡垒一步步推上去,最终取代高丽贵族的壁坞。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还需要笼络一下高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