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开始他想让武好古代辽,一南一北一起混日子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危险。
  可是现在,周国却正在展现出越来越强的侵略性。不仅支持东辽北进,试图吞并金国的临潢府,而且还大举征伐高丽,要吞掉这个几百年来,一直独立于中华之外的国家。
  蔡京道:“光靠联金是不能制周的,欲制周,还须自强啊!”
  “如何自强?”赵佶问,“要搞复古变法?”
  “复古变法是胡闹。”蔡京忙摇摇头,“我朝毕竟是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如果失了士大夫之心……那大宋就要国将不国了!”
  “国将不国……”赵佶轻轻点头。
  蔡京的这句话听着有点玄,赵佶却可以理解。
  武好古为什么会建立周国?就是因为产生了一股士大夫以外的力量!
  界河商人和沧州骑士同大宋的士大夫不是一路人。朝廷一时粗疏,让他们做大起来,不仅有了地盘,还有了武力,有了学派,自然就想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而复古学派以周为师的路线,也会促使士大夫以外的力量崛起,然后就会出现新的武好古……
  到时候,大宋就要分崩离析,国自然不国了。
  蔡京接着说:“我朝天下之所以可以一百多年太平无事,就是因为士大夫。之所以会有周国和凉国,就是因为复古啊!”
  赵佶明白蔡京想干什么,但他也没有马上下诏禁止复古学会。
  只是道:“联金制周是一回事,和亲周国是另一回事……德庆公主转眼就17岁了,早就该出阁了。朕看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很不错,可以当朕的驸马。”
  蔡京道:“老臣明白了,老臣立即去张罗,一定要公主殿下风风光光……”他顿了顿,“陛下,是嫁过去?”
  赵佶苦笑:“不嫁过去,还想让武义勇上门吗?”
  “老臣明白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国将不国?
  开封府城西,就在万胜门大街附近的一条名叫米仓巷的小巷子的尽头,有一排万家地产所建的“石库门”小院,其中临街的一栋“石库门”的大门上,挂着“复古学会”和“复古日报”的招牌。
  没错,这里就复古六君子开创的复古学会的大本营。同时也是复古学会的“会报”复古日报的编纂部。
  实在有点让人意外,这个让大宋官家赵佶极其讨厌的学会,居然存活到了政和五年末,眼看就要混到政和六年去了。
  复古学会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几个大宋爱国绅商的捐助。因此得以租下了这处房产,还开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得以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思想了。
  除了宣传“师周变法,抑制兼并,均田强兵”这些主张。这个复古学会还成了何栗在开封府左近实行清田检地的有力帮手了。
  何栗现在的差遣是管勾稻田务,是太府寺下属的一个芝麻绿豆官。摆在高官遍地走,勋贵多如狗的开封府,真是一点都不起眼。别说那些拥有大量隐田的官员勋贵不拿他当回事儿,就连稻田务下的公吏,还有宫中派出的另外一名勾当官,也不会把何栗太当回事儿。
  可何栗手中,偏偏掌握着复古学会这个实际上是政党的组织。而复古学会之中,还有陈东、张浚这两个活动能力极强的太学领袖。
  他们不仅可以发动舆论,向反对清田检地的勋贵施加压力,而且还能直接从青城学宫中调集算学和绘画人才,帮助何栗去清查田亩。
  那些公吏掌握的查田技巧,在善于计算和绘图的青城学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很快就查出了许多的隐田!
  当然了,开封府这边的勋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就想出了对策。通过举报和在报纸上爆料,把稻田务引向了郑皇后的亲戚。
  这位郑皇后可是得宠的皇后!查皇后娘家的田,不就等于在查皇后的田?皇后的田,不就是天子的田?
  何栗要查不下去,那么别的亲贵也就不怕了。大不了把被查到的隐田都寄到皇后的娘家或是别的皇亲名下。
  何栗如果要硬查,呵呵,当今官家可是出名的护短!
  上回何栗弹劾武好文已经得罪官家了,现在再惹到郑皇后,就等着去御史台喝鸡汤吧。
  可是事情的发展偏偏出人意料,就在何栗自己都感到扎手的时候,北方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暴周的2000兵马在鸳鸯泺击败了金国的10万大军!
  暴周强大如斯,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实力!
  实际主持复古学会事务的陈东马上抓住机会,接连在复古日报、士林新报、清流报等主张或同情复古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鼓吹周国军力强大,并且将周国的强大归于“抑制兼并”和“均田强兵”。
  都门舆论,顿时为之大变。主张复古变法的声音一下子响了起来,皇城司甚至还在驻防万胜门的昭义前军大营中听到了均田的呼声。
  昭义军的根底是地主团练,虽然也效仿周国共和军搞过骑士庄园、府兵庄园,但是根底摆在那里,能搞出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能触动,昭义军也没有周军的扩张能力,抢不了别人的土地。就只能在有限的“无主之地”上做点文章,所以大部分的昭义军士兵仍然没有土地。
  没有土地的昭义军士兵,对于周国的骑士庄园、府兵田庄当然羡慕的不得了——昭义军的地盘紧挨着周国,自然知道周国是什么状况了。
  那可真是武人的天堂啊……所以驻防万胜门的昭义军士兵们知道了复古学会的观点,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因为昭义前军中有了均田的呼声,赵佶的遗传性胆小病就发作了,暂时不敢陷害复古忠良了。御史台弹劾的奏本也被他压了下去。
  由于武好古和章理两个乱臣贼子是榜样效应,现在大宋的武人腰杆可硬了不少!大不了用脚投票……要是武人们都走了,靠几个书呆子士大夫能保住大宋天下?
  赵佶的顾虑,复古学会的几个头头脑脑的哪里知道?他们几个虽然找到了大宋武力衰弱的根源,但是却不知道正因为大宋的武力衰弱,才给了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登上天子之堂的机会。
  如果大宋真的“师周复古”了,哪里还有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的地位?
  没有了科举士大夫,大宋天下还能安稳?
  从某种角度而言,主张师周复古的复古党人和成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康梁,其实就是一路人……
  复古学会的内厅里面,现在已经有点炙手可热的陈东今天又一次翘了太学的课,正埋头书案在准备一篇批驳康梁的文章——康梁虽然是“单打独斗”,但是不知怎么回事,影响力居然一点不比复古学会差!在开封府的商人和勋臣之中,颇有一些支持者。
  而这位康梁的主张,则和复古学会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抑制兼并和均田的。康梁认为周国是在扩张的基础上搞均田,均得是别国的田,不是自家的田。
  而且被周国吞并的土地,原本就没有私有土地的问题。无论是辽国还是高丽国,基本都是土地国有(官有),私有土地是极少的。
  本就是敌国国有的土地,自然可以任凭处置。而分配给骑士、府兵成为职田,当然禁止买卖和分割。
  而大宋的土地大多是私田,就算存在契约丧失和逃漏税,也不能因此将私田充公——契约丧失应该补办,逃漏税应该补缴,没收私田则是在抢夺大宋子民的财产!
  至于进一步实行限田,则是更加公然的抢劫,一定会造成天下大乱,是要将大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去。
  在反对均田、限田的基础上,康梁还提出了“以田征兵”的主张,认为拥有土地者不仅有纳税之责,还有卫土保国之义——天下间的财富以土地为主,拥有土地越多,也就得益于大宋的统治越多,当然就有更多的义务去保卫大宋了。
  所以大地主也就有义务为朝廷提供兵力了……也不是要地主本人去当兵,而是要他们根据各自拥有的土地多少提供乡兵。如果提供的乡兵达到一定数目,地主家就可以指派军官。
  当然了,朝廷也不能白叫大地主们出力,应该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或是赐予官职,或是减免税赋。
  同时还应该取消貌似公平,但是专取无用之士的科举制度。而以培养人才的学堂和军功、事功取士以代之。
  这样就能鼓励大家去从军立功,或者学习有用的学问了……
  就在陈东引经据典,奋笔疾书,准备用一篇雄文将康梁驳倒的时候。内厅的房门忽被人推开,走进来的正是何栗。
  “文缜,你来了?”陈东放下毛笔,抬头看着眉头微皱的何栗,“怎地?出了什么事儿?”
  “少阳,金国向咱们称臣了!”
  “什么?”陈东一怔,“听谁说的?”
  “今天在城南查田的时候遇到耿希道了。”
  耿希道名南仲,开封人,元丰五年的进士,从政和二年开始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这个职位实际的工作就是教导太子赵桓读书。
  顺便提一下,在赵佶返回开封府后,终于将太子的宝座给了赵桓。现在的赵桓,已经是大宋帝国正式的储君了!
  不过能不能即位,还得继续努力啊!
  毕竟赵佶春秋鼎盛,身体又好的出奇。所以身为太子的老师,耿南仲也不是什么炙手可热的官儿。
  因为太子支持复古党的缘故,耿南仲也就和何栗走得有点近了。
  “那就错不了了……可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陈东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联金制周吧!”何栗道,“朝廷还准备将河套北岸草原让给金国。”
  “那里不是凉国的地盘?”
  “呵呵,凉国哪有金国值钱?”
  “可万一凉国倒向周国,岂不是……”
  何栗摇摇头:“暂时不会,朝廷有办法安抚。不过打铁还须自身硬,单靠联金是制不了周的。”
  他顿了顿,“今天在崇政殿上,蔡太师也提及了变法自强。”
  陈东问:“蔡京支持复古?”
  “不支持。”何栗道,“他说咱们的复古是胡闹。”
  “那他是……支持康梁?”
  “多半!”何栗哼了一声,“康梁的主张处处为豪门权贵着想,哪里是变法图强,分明就在替豪门图利,想要绝了寒门晋升之途。”
  陈东猛一拍桌子,“国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还一味徇私……对了,官家怎么说?”
  “官家什么都没说,只是想和武好古结亲。”
  陈东摇摇头:“官家也是,都如此地步了,还指望武好古能念及旧情吗?”
  他看着何栗,“文缜,咱们要不要再来一次上疏,反对和亲?”
  “不,不……”何栗摇摇头道,“耿希道的意思是。”他顿了顿,“咱们要在报纸上鼓吹一下亲上加亲!”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亲上加亲
  “亲上加亲是……”
  陈东没明白何栗的意思。
  何栗笑着:“就是提郓王寻一门好亲。”
  陈东又问:“郓王?娶谁啊?”
  “当然娶武好古的女儿武美娘。”
  陈东还是不明白,皱眉问:“这是为何?耿希道就不怕武好古发兵为女婿争皇位?”
  只要接近大宋顶层权力圈子的人,都知道赵佶喜欢郓王赵楷,有意传之皇位。只不过碍于祖宗礼法,才不得不把太子的位置给了赵桓。而赵桓的地位,现在说不上多稳。
  如果赵楷有了武好古这个老泰山,说不定真能夺了赵桓的皇位……
  何栗笑着:“现在皇位可不是太子的,是官家的!武好古要发兵的话,是争谁的位?”
  “啊……”陈东点了点头,“帝王之家最无情!现在官家是宠着郓王,可一旦郓王有了夺权的可能,那官家防他都来不及了。”
  这是把武美娘当成毒丸了!郓王不娶她做老婆,就是赵佶眼中的天才少年。一旦娶了她,呵呵,那可就是谋朝篡位的嫌疑犯了。
  有这层关系在,郓王就再也不得亲近官家,就一辈子当个安乐王吧。
  “对!”何栗道,“不过这事儿是天子家事,咱们不能公开说话。天子可不怎么喜欢咱复古学会啊。”
  “我知道。”陈东道,“我在别的报纸上投稿……就拿汉朝和隋唐的和亲说事儿。”
  “怎么是汉朝和隋唐?”何栗笑道,“该是春秋战国啊!周国毕竟是诸夏,并不是蛮夷之国。”
  “对对。”陈东笑道,“这个不能忘记……周是诸夏,所以为患尤深,若不复古强兵,大宋早晚为其所夺。”
  “复古强兵什么的,可千万别提及。”何栗提醒道,“要不然官家一看就知道是咱们在鼓吹了,到时候官家身边的人就不好说话了。”
  赵佶当然不会看了报纸就给儿子娶个武家的女儿。所以在报纸上鼓吹亲上加亲不过是起个话头,然后还会别人吹风。
  这个“亲上加亲”的主意是太子的老师耿南仲出的。根据计划,何栗、陈东这些复古党人在外面造势。太子赵桓则会去做德庆公主赵盘玉和太子伴读武好德的工作。
  赵盘玉是郑皇后的女儿,她可以去和老妈那边分说——亲上加亲对赵盘玉的婚后生活肯定是有利的。如果没有武美娘入宋,她不就成了个人质被押在周国了吗?
  而武好德虽然是个少年,但却可以代表武家说话——他是武义勇、武美娘的长辈,而且官家又特别喜欢这小子,所以他说话一定管用。
  另外还有一个知襄阳府事的潘孝庵,在官家跟前也有说话的份儿,他一定也赞成亲上加亲。因为武美娘是他的外甥女啊。
  几个因素相加,“亲上加亲”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
  河套灌区,黑山城。
  全副武装的河西骑士和汪古万户骑兵,正从八角形的城堡的南门开出,通过黄河冰面,进入宋朝控制的河套南岸草原。
  今天是天理子章理满含屈辱的将城池交给女真人的日子。
  这场河套北岸草原之战,打得真有点窝囊,不败而败!
  天理骑士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了外交上。
  在大宋朝廷接受了金国的臣服,并且自作主张将河套灌区划分给女真人后,天理教的军队就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了。
  即便黑山城堡是不怕任何攻击的,章理也不敢冒着河西本土生变的危险将战争进行到底了。
  所以在童贯出面调停后,就答应和平交出城堡,然后通过宋朝的土地退往兴州。
  为了保证天理教大军可以安然退却,金国和宋国方面都派出了人质。
  金国派出的是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完颜宗干,宋国派出的则是朔方路兵马都总管黑文韬。
  这两个人质居然都是天理信徒,只是黑文韬属于大教谕团系,宗干属于博士团系。
  不过他们和章理也不算外人,现在更是有说有笑,一块儿踏上了黄河冰面。
  “天理子殿下,咱女真人也是相信天理的,当然欢迎天理教师了,而且还想派人去河西学理……”
  完颜宗干的语气可谓恭敬谦卑,还刻意落后章理半个马身,哪有一点胜利者的威风?而他这样的态度,一半是父亲阿骨打关照的——大金是外交胜利,不是军事胜利,过不硬啊!所以要尽可能修补和天理教的关系,避免发生新的战争。
  另一半则是发自内心将天理子当成了圣人。
  “误会总算可以解除,今后双方可以化敌为友,实在太好了……如果金国愿意接受河西的天理教,那可真是两方面的大幸啊。今后我们两国之间,就再不互相侵犯了。”
  宗干谦卑,章理也同样客气。虽然是外交失败,但是章理在战场上的确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而且耶律大石的使者也给章理带来了坏消息。大石将会在明年春天带领部众向扎不罕河转移。然后会在扎不罕河沿岸游牧至秋天,并且修筑一座城堡。秋后则会翻越阿勒坦山(阿尔泰山),进入西辽的本土。
  没有了大石的8万骑兵,章理在也就孤掌难鸣,只得退往河西去准备下一场战争——天理教在河套之战中也不算一无所获,大宋朝廷给了他们一道征伐吐蕃的大诏和200万缗军费。
  另外,通过这场战争,天理教还控制了几个和汪古部同族的白鞑靼部落。还加强了对汪古部的控制。
  这几个新投靠的部落和汪古万户会随着章理的大军一起撤往兴州。
  在兴州整顿一番,组成一个新的万户后,就可以将他们迁往疏勒镇,同时把汪古万户迁往青海草原。然后就可以以疏勒和青海草原为出发点,展开对吐蕃诸部的征服了……
  总之,天理教将有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考虑东进了。
  ……
  阿骨打终于登上了黑山城的城墙,望着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望着在雪原上逶迤南行的天理教大军,这位女真的王者终于可以松口气儿了。
  这场战争赢得可是侥幸啊!
  如果不是宋朝对西凉的提防胜于对金国的提防,自己肯定没有办法进入黑山城——顿兵坚城之下,旷日持久,还有不败之理吗?
  现在总算赶走了天理教拿下了黑山城和河套灌区,大金国算又得到一个可靠的根据地了。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的完颜吴乞买道:“吴乞买,这回总算是赢了……真是天理保佑啊!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一是把河套灌区再开发起来;二是在阴山脚下建造咱们的新西京——可以叫顺义府,以后就是咱们控扼河套草原北部、漠南草原西部的大据点了;三嘛,就是控制可敦城了……做好了这三件事,我大金总算可以安稳下来了。我这个都勃极烈,总算也能喘口气了。”
  阿骨打这两年可真是疲惫到了极点,草创一个国家,而且又是连年征战,这仗还不好打……
  吴乞买点了点头,刚想附和几句,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来的是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手里还拿着一本奏章,脸上全都是焦急的神色。
  “蒲鲁虎,怎么回事儿?”吴乞买问。
  “爹爹,都勃极烈。”宗磐道,“收到了斜也的告急文书。萧太后的东辽军在潢河北岸击破了合不勒的三万大军!合不勒损失惨重,没了上万儿郎和数十万头牛羊,元气大伤!”
  “什么?”完颜阿骨打吼了起来,“合不勒干什么吃的?被萧瑟瑟一个女流打得那么惨?到底是怎么回事?”
  宗磐道:“斜也的奏报上说,萧瑟瑟闻合不勒兵至,便率众而退,只是在潢河北岸留下了一个八角大营……”
  “八角大营?”阿骨打吸了口气。
  “对,就和燕子堡、黑山城一样!”宗磐说,“合不勒不知道厉害,又贪图大营中的财物,所以率众攻打。久攻不克,而且损失惨重。正欲解围退走,萧瑟瑟就引众而至。双方在潢河北岸开战,合不勒的兵马被东辽铁骑的冲锋击垮,惨败而走……如果不是斜也发兵接引,只怕被萧瑟瑟生擒了。”
  棱堡防御加上铁骑冲击!东辽军现在也涨本事了,怪不得合不勒不敌。
  阿骨打眼前一黑,嗓子口一阵发腥,赶紧猛吸口气儿,稳了一稳,才总算没有吐血晕倒。
  “都勃极烈……”吴乞买看见哥哥的样子,连忙问了一声。
  “无妨,无妨……”阿骨打咬咬牙,“等到明年夏天,孤王就亲率大军东征,去会一会萧瑟瑟。”
  吴乞买提醒道:“都勃极烈,萧瑟瑟不过是个女流,斜也足够对付她了。”
  “萧瑟瑟是女流,她身后的武好古却是比谁都难对付。”阿骨打摆摆手,“孤王若不亲往,只怕大局崩坏!吴乞买,西面的事情都交给你了,顺义城要尽快建成,也修个八角堡。另外,还要召集能工巧匠仿造大炮,周国、宋国、凉国都有了,咱可不能没有!”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钱引如毛
  随着大宋政和六年的到来,难熬的凛冬终于过去,春意正开封府城中渐渐浓郁了起来。随着几场春雨的滋润,城市内外也总算多出几分绿意。猫冬的人们也脱掉了厚重的皮衣棉衣,换上了鲜亮的春装。
  在汴梁左近四通八达的运河水系上的冰层也开始融化,河道之中,不时有残冰在水中翻卷上下,碎冰相撞,就发出清脆悦耳的碰撞声音。
  汴河之上,已经有贪图厚利的船队,千辛万苦越过春水未生的漕河,将南方的时鲜,外洋的奇珍,产自东南几大商市的精美手工产品,一船船的运了过来。
  开封府这边的大商人们,也和往年一样,带着奴仆钱钞,守候在几处码头和货物堆场,等着和北来的客商讨价还价。
  还有不少开封闲汉,也凑到了码头货场,或是想凭力,或是想靠一张巧嘴给客商们说合拉纤跑腿,赚到未来几个月的苦开销。
  这就是开封府的春天,年复一年,都满生机和活力……哦,今年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纲船还是如期而至,上面的货物还是满满当当的,但是货主却不大肯要太府寺发行的钱引了!
  “不要钱引?为什么呀?”
  “是啊,年年都用钱引的,之前也收盐引、茶引,今年怎就改规矩了?”
  “什么?年节过后天津、京东两市钱引暴跌?怎么可能?开封府这边还好好的……天津和京东怎么就跌了?”
  “钱引无法足额兑换盐、茶、铁、曲……钱引不是买房子的吗?”
  “好好好,你们不收钱引没关系,咱去京东银行兑换出铜钱给你们……”
  开封府的商人们一开始也不怎么担心,也不肯用手里的钱引折价兑换成铜钱。而是跑去京东银行、大相国寺长生库、潘记银行等大小金融机构想要把手中的钱引兑换了。
  可是一看今天的钱引牌价,却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钱引兑换铜钱的价格,已经从一缗面值换750文(钱引之前已经有小幅走低),变成了一缗面值换600文!
  “600文?怎么可能是600文?昨天还是750文呢!”
  马上就有商人嚷嚷了起来。
  京东银行的一个管事苦笑着重复着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话语。
  “今天早上才接到的消息,京东、天津两市的钱引跌崩了。而且海州盐务和茶务没有盐、茶可以兑引!咱们京东银行,也就不得不调低兑换价格了……”
  “怎么可能没有茶和盐?”
  “海州没有,别处也没有吗?”
  “钱引还可以买房子呢!”
  商人们这下真有点慌了。他们人人都吃了一肚子钱引呢——因为钱引在过去几年价格一直坚挺,而去年开封府的房价疲软后,钱引的利息又因为襄阳大开发而大幅走高。
  一样存钱,存铜钱只有一二分年利,存钱引可以达到十分年利!
  所以开封府的商人们就因为贪图高利,纷纷以钱换引。没想到这才吃了几个月的高利息,钱引的价格就崩跌了!
  商人们哪里肯罢休,纷纷吵嚷起来,想要按照原来的价格用钱引换钱。可是银行的管事、伙计哪里肯换?
  钱引又不是银行券,这是朝廷发行的,你怎么能找银行包兑?
  “不行啊,不行啊……钱引是太府寺发的,而且太府寺只发不收,咱们银行能给大家伙兑换也是因为有进有出,咱赚个差价。现在各处都是兑出的,银行怎么可能兜底?你们要兜底去寻太府寺啊!”
  “600文就600文……快给我换钱!”
  马上就有脑子活络的商人喊着要换钱了。如果银行的管事说得事情是真的,那600文可不是底,说不定500文、400文,甚至更低的价钱也会出现。
  “好勒,客官您要换多少?”
  “全都换了!”
  “有多少?”银行的管事笑着,“今日可不是敞兑,总共只有10000缗的额子,兑完以后,就不是600文,而是500文了……”
  “什么?”
  “500文?”
  “你们京东银行的良心给狗吃了吧?”
  银行管事看见群情激愤,急得满头是汗,可也没有办法,只是摇头道:“500文也不是敞兑的,最多换20000缗,再下去就是400文了……”
  “什么?500文也只能换20000缗?你们京东银行想抢钱吗?”
  “叫姓纪的出来!”
  “出来!要不咱就砸了你们这处京东银行……”
  那银行管事连连拱手作揖,“各位客官,各位大官人,各位大老爷,这事儿闹得……这个钱引本就不包兑的,你们不能赖在我们京东银行身上啊!”
  “什么?你说什么?”
  “你这个奸商……”
  “砸了他的银行!”
  吃了一肚子钱引的商人们哪里肯听他的话,一个个都发了疯一样的喊打,有些人还撸起袖子,抄起桌椅板凳就要打上去了。
  管事和伙计们的也撑不住了,抱着脑袋就往外逃窜,口中还道:“各位客官要砸就砸,莫害了我等的性命,我等只是给纪家做工的……哎呀,哎呀,别打,别打……”
  发生在万胜门内大街上京东银行开封总店的打砸事件,其实早就在京东银行大掌柜纪奎的预料之中。
  这次的钱引暴跌,本就是纪奎和开封府的另外一些钱业豪商策划的阴谋。
  之前放出消息,说什么襄阳房产看好,需要大量钱引去投资,又故意给钱引开出很高的利息。目的就是用钱引换取真金白银和铜钱!
  哦,其实也不是用真正的钱引去换。要那样京东银行也没赚头啊,赚得是发行钱引的太府寺。
  纪奎的办法是用钱引存单去换真金白银!所以京东银行根本不需要向太府寺换取钱引。只需要有少量的钱引储备,然后就能一边兑出钱引,一边再高息揽存钱引。这些兑给商人的钱引,从一开始就只是存在于京东银行的账面上。
  也就是说,京东银行用一堆钱引存单,换取了人们手中的铜钱和金银。
  而钱引因为超发和开封府楼市的低迷,实际上已经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了,只是靠京东银行开出的高息才得以支撑。
  以平江纪家祖传的奸诈,纪奎当然不会给入套的人们多少全身而退的机会。所以就在政和五年冬季,在海州、扬州、上海、泉州、徐州等处,大肆收购茶叶、食盐和生铁。从而制造出钱引无法敞兑挂钩物资的局面,引发钱引价格的崩盘——钱引不崩,京东银行开出去的巨量钱引存单就是个不确定的风险。
  一旦发生挤兑钱引(不要钱,只要钱引),京东银行就得亏本向太府寺购入钱引了。
  而今天的京东银行打砸事件,则是为了将京东银行包装成受害者……京东银行为了替朝廷支撑钱引的局面,都叫刁民给砸了!
  当然了,太府寺那帮官老爷肯定也不会知道纪奎玩得这手空手套白狼是怎么回事儿了。
  那个唯一有可能看破纪奎骗局的前任太府寺卿吕嘉问,早就已经去世了。现任的太府寺卿许几虽然也善于理财,但是并不了解银行是怎么运作的,所以也就没法看穿纪奎的局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