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下纪安,奉家主纪将仕之命在此等候武崇道武员外。”
  “某家便是。”武好古道,“认得米襄阳府上吗?”
  “去过几次。”
  “好。”武好古点点头,“那就先去米府,再去那个庵堂。”
  武好古去米芾府上自然是为了找上米友仁,赵乙的事情,他也不能只听纪忆一个人的,也得听听米友仁的意见。
  “喏。”
  车夫应了一声,便将武好古的画具画架都装进了车厢,然后又把武好古扶了进去,这才驾着马车,缓缓上路。
  大概是因为平江来的纪忆比较怕冷,他的马车里面很暖和,车门、车窗的做工考究,严丝合缝,漏风不多,还有厚厚的棉布窗帘。车厢里面没有座位,乘客只能盘腿而坐,不过底下铺了厚厚的熊皮,坐在上面非常舒服。
  马车摇摇晃晃的行驶着,本来就有点昏昏沉沉的武好古坐在里头被摇得昏昏欲睡,就在快睡着的时候,耳边突然响起了车夫的喊声:“武员外,米府到了。”
  米芾的府邸在开封府外城的西厢,距离赵佶的端王府并不远。这里虽然是外城,但却是好地方,周围都是权门勋贵的宅邸。
  米府看大门的家人早就知道自家的少主拜了武好古为师,所以听说来的是武好古,就连忙去通报了。不多久,武好古就看见米友仁一路小跑的迎了出来。
  “老师,学生正准备去您家呢,没想到您倒先来了。”
  “元晖,知道赵小乙是谁吗?”
  武好古也不和自己的学生废话,上来就直截了当问了。
  米友仁道:“不知道,不过可猜到……十有七八是天家的那人。”
  武好古点点头,又问:“马二哥在吗?”
  “出去了。”米友仁说,“说是去逛大相国寺了。”
  今天是大相国寺市集开张的日子,马植要去逛一逛也是正常的。
  武好古点点头:“今天没事儿吧?”
  米友仁说:“没有。”
  “那好,带上画具,跟我来……我们去画美人图。”
  “好啊!”
  ……
  巳时,雪花又飘落下来。
  两个穿着绿袍的青年官员,正在潘楼街和御街相交的路口,寻了处避风的地方,一边交谈,一边在等候着什么。
  这两位,武好古都认识的,一个是蔡攸,一个就纪忆了。
  他们这会儿不好好在暖和的地方躲着,而是跑这儿来喝西北风的目的也是相同的,就是要给大宋端王赵佶殿下看个样子。
  看到没……大宋还有这等不惧严寒而且气度不凡的芝麻绿豆官等着提拔呢!
  说真的,做官,特别是做一个一心想往上爬的小官,是很考验毅力的事情。
  光是想在大官面前混个脸熟,蔡攸和纪忆现在就是风雨无阻,不畏寒暑,而且他们二位还都托了爹妈的福,天生一副好皮囊。
  大概是因为西军刚有捷报传来,今日的早朝散得有些晚了,两个前途无量的九品芝麻官等得无聊,就在一片风雪中交流起来了。
  “忆之兄,你可听说过一个布衣书生赵小乙?”
  “听说了。”纪忆一笑,“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看戏?只是看戏?”
  “还得做戏,陪着别人做戏。”
  “哈哈。”蔡攸大笑,“有蔡某的份吗?”
  “居安兄,令尊可是……”
  蔡攸连连摇头:“家父是家父,我是我……这官,可不能让长辈帮着做啊。”
  “对,对,对!”纪忆翘起了大拇哥,“还是居安兄懂得做官的大道,兄弟得多多向你请教。”
  “那赵小乙这台戏……”
  “一起来,一起来。”纪忆笑道,“不过,居安兄得指点在下一二……在下家里世代都是做海商的,不大会做官啊。”
  “没事儿,没事儿。”蔡攸笑道,“忆之兄是能做事的,家里又不缺钱,只要能在东华门外唱名,还怕没有飞黄腾达的一日?说起来,我们大宋一朝官是很多的,可是能真正替天家办事的官才几个?”
  “替天家办事?”纪忆仿佛有些不懂,愣愣望着蔡攸。“还有不替天家办事的?”
  “怎么没有?”蔡攸压低声音,“知道文潞公的那句名言吗?”
  文璐公就是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封了潞国公,去年刚刚去世。
  “文潞公的名言可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句吗?”
  “后面半句拿掉。”蔡攸笑道,“再想想元祐党人怎么会那么倒霉……就能参透做官的学问了。”
  元祐党人就是旧党,而“为与士大夫治天下”则是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他们倒霉的原因。
  大宋官家优待士大夫是没错的,但绝对不是想和士大夫“共天下”。这个道理参不透,就有去亚龙湾住海景别墅的风险了。
  蔡攸瞧了纪忆一眼,笑道:“忆之兄和某都是南人,想来不会似那些榆木脑袋的北人一般,一定是能参透其中道理的。以忆之兄的本领,将来总有荐跻二府的时候,所以今后你我还得多多往来啊。”
  新党旧党,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地域划分的。籍贯在南方,通过科举入仕的文官,比较容易加入新党。而北地豪门出身的文官,天然倾向旧党。
  另外,新旧两党在执政理念上最大的分歧,就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了——这是旧党的理念,而新党……当然也不是真的要“与百姓治天下”,而是在替官家做事。至少,在王安石之后,新党人物就是这么做官的。
  而蔡京同志更是全心全意为官家服务的模范官……
  燕人马植这个时候,也正在和一个大宋模范官见面,这官还是个宦官!马植去大相国寺闲逛只是个借口,他出了米府就上了早就候在门口的童贯派来的马车,直接去了童贯在宫外的宅邸。
  到了童府之后,就马上被童贯请进了内堂。
  “马员外,你与我明说,你可是辽人?”
  听到童贯的问题,马植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看了看左右,发现没有第三人在场,才用一口燕地口音答道:“某家是医巫闾山马家的马植,字良嗣。”
  童贯的眼皮一张,目光炯炯地看着马植:“燕云四大家族之一的医巫闾山马家?”
  “正是!”
  童贯看着马植:“是马人望让你来的?”
  马植一笑:“在下的大伯是辽国的忠臣。”
  “哦。”童贯点了点头,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才又开口道:“良嗣兄日前对某家说的,都是真的?”
  “是真的。”马植笑道,“所以耶律洪基现在只是虚张声势,根本不可能挥军南侵!他要是真有余力,也该用在生女直部身上!”
  童贯眉头紧皱,“可是我朝刚刚在横山得到大捷,西贼已经危在旦夕了。”
  马植一笑:“大官何必相欺,中朝没有马军,西贼哪怕败了也能全师而退,亡国是不会的……耶律洪基有何必要兴师南犯?再说了,耶律洪基不可能弃了磨古斯,若是那样,便是磨古斯赢了北阻卜之战!到时候阻卜各部,就要一统在磨古斯的大纛之下……这便是草原千年来的惯例,威望就是实力啊!”
  “好!”童贯抚掌大笑,“咱家这就把你说的写成奏折,密呈给官家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 金明池,莲花庵
  快到午时的时候,雪终于停了。
  但空气中犹自弥漫着那种南方的冬日才有的阴冷潮湿,令开封府城,若被一层冰沙覆盖。
  武好古和米友仁挤在狭窄的马车车厢里,两个大男人散发出来的体温被熊皮褥子和棉布窗帘保存得很好,因此没有觉得寒冷。
  两人聊了一路,都在商量怎么哄端王开心。
  论起来也挺丢人的,一穿越者,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现在竟然一心想着拍马屁。
  不过在宋朝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武好古已经知道要做事情,就必须把未来的官家哄好了的真理了。
  因为在大宋官家那张温和的面孔之下,拥有的却是无与伦比的集权。后来的朱熹曾经评价宋朝治理地方的政策是: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实际上,各种“收了”的权,通常不是到了东西两府的宰执手中(哲宗朝是个例外),而是通过一套低效的,互相制肘的官僚体系,全都集中到了官家一人之手。
  官家的温和,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根本没有谁能威胁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亚龙湾看海”基本上就是文官们最严厉的处分了。苏东坡现在就在海南岛,如果武好古将来不想去亚龙湾长住的话,把宋徽宗哄到位是非常必要的。
  而米友仁的马屁功夫也是不亚于他的书画本事的,一路上又给了武好古不少好的建议。
  这个徒弟,真是收对了!
  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到了地方,戛然而停了。
  “两位员外,到地方了。”
  车夫的声音传来,打断了车厢内两个“马屁精”的对话。
  武好古先从车厢里面钻出来,被一阵寒风激了一下,身子一抖,然后才搓着巴掌四下张望。发现眼前是一条长墙,长墙之内还有一些殿阁楼台样子的建筑。
  “这是……”
  “这是金明池。”米友仁的声音响了起来。
  “金明池?”武好古想起了《金明池夺标图》和张择端。
  “这里是皇家御苑,更早的时候是教练水军之处。”米友仁说,“南边还有一个琼林苑,也是皇家御苑。就是赐琼林宴的地方。”
  琼林宴就是皇帝请新科进士吃顿好的,以示嘉奖鼓励。一开始就在琼林苑办,后来不一定在琼林苑摆酒了,不过琼林宴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金明池,琼林苑……好地方啊!”武好古又扭头往西看去,高大巍峨的开封府外城西墙赫然入目,看上去也不太远。
  “这一带当然是好地方了。”米友仁笑道,“除了两家御苑,周遭都是开封府豪门的别墅,还有一些道观寺庵,都是做豪门买卖的。没想到纪大官人家的墨娘子居然进了这里的庵堂……”
  “对了。”武好古问那车夫,“庵堂在何处?”
  “过了前面的树林便是了。”
  车夫指着前方一片覆盖了些许白雪的树林,“林中有小路可行,过了之后就是了。”
  米友仁笑道:“老师,此间都是如此……用树木竹林相隔,不失野趣风雅。”
  “好吧。”武好古点点头,“我们走着去吧。”
  那马车夫也道:“小底拴好马车,就帮二位员外把画具扛去。”
  武好古说了声“有劳”,就和米友仁一块儿向树林走了去。这片树林看着挺近,走着倒也有点距离。
  “这边空旷得很啊。”武好古一边走一边问米友仁。
  “的确空旷。”米友仁道,“开封府城西面这一代都是如此。”
  这个地方,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个高档别墅区。
  “开封城内那么挤,就没想过在这边兴建一番?”
  武好古敏锐的“地产商思维”马上就转动起来了。他早就想做地产了,不过开封府城内可以发挥的余地不大——没有多少土地了,真的要赚大钱,就得在城外做文章了。
  “兴建?”米友仁笑了笑,“老师,这里如何兴建?”
  办法一定是有的!
  武好古心想:这里就挨着开封府城,周围环境也不错,最关键的是还有两座离宫别院,而且也足够空旷……完全可以开发啊!
  “元晖。”武好古走进青石铺成的林间小道时忽然问,“这边的土地可昂贵?”
  “昂贵?”米友仁笑了笑,“看和哪里比……比开封府城内是便宜多了。”
  武好古点点头,心想:看来是有戏的。不过这是个大项目,眼下是做不成的,而且……自己的股份商行还没正式成立,根本运作不了这种大项目。
  还是先定个小目标吧。
  “元晖,我们把书画会馆开在这里行吗?”
  “书画会馆?”米友仁四下看看,“偏了一点……不过也不是不行,最好在城内建个小一点的用来收货。”
  金明池、琼林苑附近都是开封府豪门的别墅,把书画会馆建在这里是合适的。不过城内一定要有个分号用来收货,“画廊”也应该建在城内。
  “还是你想得周到。”武好古点点头。
  这时,师徒二人已经过了树林,眼前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这里是一大片的田垄,约有三四十亩,田垄边上,倚着另外一片树林的是一座小小的寺庵,名曰莲花庵。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座寺庵和大相国寺、法起寺这等殿阁林立的大庙不一样,走的是小而精致的路线。莲花庵内的楼榭亭台,小桥流水,廊柱斗檐,就连花园之中装饰的假山石,都透着一种精心打磨过的线条之美。
  见了这些小而精致的建筑,武好古就知道,这里是一家私庙。所谓私庙有两类,一类是神棍庙祝私自建立的庙宇,用来哄骗善男信女的香火钱;一类就是大富大贵人家因为自家女眷想要皈依我佛而修的庙宇。
  而这莲花庵应该是后一种情况,不过不是纪忆为墨娘子建的,而是他从哪个富豪之家手中买下的。因为走进了庵堂,武好古就发现这座寺庵的建筑充满了沧桑陈旧之感,至少也是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了。
  不过纪忆愿意为墨娘子买下这座寺庵,也说明她不是个寻常的家伎。
  武好古和米友仁到达的时候,寺庵的大门敞开,没有人阻拦,他们便不请自入。里面没有发现尼姑,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使在打扫院落。
  米友仁问那女使:“墨娘子在吗?”
  “墨娘子在藏经阁楼上,你们自己去吧。”
  寺庵虽小,却也五脏俱全,还在后院修了一座藏经阁,也是小小的,非常精致的建筑,而且看上去比庵中其它的建筑都要新,显然是刚刚修缮过的。
  藏经阁只是个名号,里面没有藏经,而是藏了个娇滴滴的大美人。两层的楼阁被布置成了居所,一楼是会客和用餐的厅堂以及一间练功房;二楼是美人的闺房和卧室,还有一间悬挂着明尊画像的静室。
  武好古和米友仁到来的时候,墨娘子刚刚练完功,浑身上下香汗淋漓,一双玉手中还各执着一把明晃晃的宝剑。
  哦,她可不是什么女剑客,而是在练剑舞。她的好身材可是来之不易的,不仅要控制饮食,还得日日勤练舞蹈……哪怕永远都没有观众。
  听见外面的脚步声,墨娘子就收好宝剑,拿着块帕巾一边抹着汗水一边出了练功房,还随口问着:“刘婆婆,客人到了没有?”
  话音才落,便看见儒生装扮的武好古和米友仁正走进门。武好古也瞧见了墨娘子,她上身穿着大红色的窄袖短襦,配一条高腰开叉的长裙,腰中还系了一条黑色的丝巾,不仅让她显得亭亭玉立,还完全衬托出了一副婀娜丰腴的好身材。
  和那日在海州所见时不同,今日的墨娘子没有化妆,是和武好古素颜相见的,自然少了几分艳丽,不过却有一种居家主妇的颜色……即便不施粉黛,她依旧是个绝色!
  墨娘子开口了,嗓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听,清脆甜美,犹如天音绕耳:“奴奴见过武员外,米员外。”
  武好古看着眼前的美人有些呆了,米友仁却先开了口:“墨娘子,我和老师是得了纪大官人所允,来这里写真的,要你做个样子……纪大官人可和你说过?”
  “已经差人来说了。”墨娘子瞧了一眼正在打量自己的武好古,嫣然一笑,“武员外想怎么画都行。”
  画人体也行?
  武好古的脑海中划过了这个诱人的想法……这可是艺术啊,以后能放在故宫、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这种地方展出的艺术!
  不过在宋朝,还是有点惊世骇俗了,特别是墨娘子还是别人的家伎。
  想到这里,武好古打消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温和地一笑:“那就多谢墨娘子了。”
  他看了眼香汗淋漓的墨娘子,又问:“墨娘子刚刚练完功?”
  墨娘子一笑:“练了舞蹈,都是过去做角伎时的功夫,现在用不上了。”
  “没想到墨娘子还能歌善舞。”武好古笑道,“这可太好了,今日便画一幅《墨娘子舞蹈图》吧……总要叫天下人都知道墨娘子的舞技有多高。对了,墨娘子,你最善的是何种舞蹈?”
  “奴最善波斯肚皮舞。”


第一百四十五章 番美人,肚皮舞
  正午的阳光从桂花树的叶隙间洒下,透入了薄薄的窗户纸,在厚厚的,松软的波斯地毯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
  随着悠扬中带着几分悲呛的波斯语的歌唱声和一阵清脆的铃声同时响起,一个纤美的身影飞旋着出现在武好古和米友仁的视线中。歌声陡然高亢,语速越来越急,那身影旋转的也越来越快,飘逸的长裙化为一条腓红的影子,完全将武好古和米友仁的目光吸引住了。
  歌声忽然一顿,那个飞快旋转的身影一瞬间禁止下来,长裙旋转着低垂下去,仿佛一朵盛开的玫瑰突然收敛了花瓣。
  舞者黑褐色的长发被掩盖在长长的红色纱巾之下,脸上罩着一幅淡红色的面纱,将半张面孔遮住,只露出洁白的额头和一对深陷的,闪烁着泪花的明眸。她的上身穿着一件窄小的红色胸衣,傲人的双峰被鲜红的丝绸包裹着,显露出中间白腻诱人的沟壑。她的红裙裙腰开得极低,露出了雪白的腰肢和小腹。她的腰腹不算纤细,可是却丰腴的恰到好处,充满了迷人的雌性之美。
  长裙之下,是一双雪白的天足,两只脚踝上还各带一串铃铛,方才伴舞的铃声,就是它们发出的。
  “叮、叮、叮……”
  犹如天籁般的歌声又响了起来,节奏缓缓的,非常动听。那截雪滑的腰肢缓缓扭动起来,稍显丰腴而又柔软异常,白嫩的肌肤如脂如雪,随着歌声以奇特的韵律抖动,令观者心醉神迷。
  歌声渐渐急促,铃声也越来越响,舞者的腰腹扭动也渐渐加快,她左侧的腰胯向前挺出,又顺着一个圆滑的弧线向后收回,然后右侧的腰胯顺势向前,然后再次收回……一边摇摆,一边上下蠕动,雪白的腰腹波浪般起伏着,两座山峰也随着舞蹈的节奏震颤不已。
  舞者显然是从未放松过刻苦的练习,她的体力好的惊人,如此剧烈的舞动之下,呼吸似乎还保持着平和,歌声也没有收到任何影响,依旧动听而悠长。
  由腰腹创造出来的奇迹般的美和只应天上才有的曼妙歌声一直持续着,仿佛会直到永远。
  武好古当然知道现在正在献舞献歌的是墨娘子——一个完美的舞者、歌者,却从没有大红大紫。
  可是她一定没有放弃梦想,要不然不会将状态保持到如此地步。武好古心想:她遇到自己,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因为自己可以将她最美丽的一面永远保留在画布上,传给后世。
  这样,她的有生之年也许没有大红大紫,但是未来的人们,却能从自己的油画上领略她的绝世风姿……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歌声和铃声再一次戛然而止。
  “好!人好,歌好,舞好……”
  米友仁的叫好声惊醒了武好古,他忙用力鼓掌,大声赞道:“墨娘子才是歌中第一,舞中第一啊!”
  墨娘子摘下了面纱,露出了那张充满异国情调的美丽脸庞,带着微笑,屈膝弯腰,行了个福礼,用柔美的声音答道:“两位员外过奖了,奴奴的歌舞不过是小道,能为两位才子献艺,实在是三生有幸。”
  “墨娘子何须过谦,你的歌舞之技,分明已登大道。”武好古道,“我看这次的花魁大比也无须比了,墨娘子就是当之无愧的花魁。”
  宋朝的花魁娘子是角伎,伎就是卖艺不卖身的意思,可不是失足妇女干的妓。所以花魁娘子并不是后世的妓女,而是人民艺术家。
  顺便提一下,大宋翰林画院、翰林书艺局和翰林太医院系统出身的官,也被称为伎术官,用“伎”和角伎的“伎”是一样的。
  墨娘子笑了笑:“花魁大比选得可不是花魁婆婆,奴奴都二十七了,再来选花魁娘子不是笑死人?不过这次的花魁大比也不是没有奴奴一点儿事,奴奴的一个徒弟是要来参加的。”
  二十七八岁在后世还算是嫩的,可北宋是个男子三十六岁可以自称老夫的时代……后世的很多小鲜肉要来了宋朝,个个混不了几年就都是老夫了。
  至于女人,三十多岁做老奶奶的大有人在,二十七岁的墨娘子的确有点“老了”。便是选上了花魁,也红不了几年。纪忆纪大官人这次花了血本办花魁大比,自然不会捧一个二十七八的花魁。
  “墨娘子的徒弟会是这次的花魁吗?”武好古打听道。
  墨娘子一笑:“这可不好说……花魁大比有花魁大比的规矩,不是谁出了钱就能决定花魁人选的。”
  说的也是,纪忆再有钱,不过是个江南来的过江龙,在开封府的豪门公子们眼里不过是个南蛮子。想要用钱操纵花魁大比,想都别想!
  而且就算勉强得手,也只是得罪人而已。所以纪忆要捧红的人,一定拥有无可争辩的实力……譬如眼前这位墨娘子的实力就不容置疑,如果她出马,光是歌喉和舞姿,就足以碾压对手了。
  不过纪忆花那么多钱搞这么一出,目的又是何在呢?
  武好古想了想,猜不出来。
  墨娘子又开了口:“武员外,您瞧奴奴这身打扮,可上得了画绢吗?”
  她的打扮自然是好看的,完全显出了婀娜的身段。可是……却不容易画!
  人体是很不好画的,因为人结构很复杂,又是情感和肢体语言都极其生动的物种,所以要画到真实传神是非常困难的。
  特别是宋朝的画家们对人体结构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和掌握,也缺乏画人体的机会。因此画人在这个时代往往就是画个脸,然后加上吴家样的服饰,很少会画人的身体。
  而墨娘子的这身打扮有点省衣料,露出了大片的肌肤,而且曲线婀娜,体态迷人。要画好是非常困难的!
  武好古笑道:“上得了,墨娘子这身打扮太好了,一定会艳惊开封府的!”
  人体难画,却难不倒科班出身的武好古!
  因为后世绘画学习的重点就是人体!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绘画大师穷尽精力研究人体,也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和技巧,还有了系统的人体绘画训练模式和绘画套路。
  而如武好古这样从小学画的画师,在入美院之前,光是人物人体的速写,就画了不下数万张,早就熟能生巧了。
  所以画好人体对武好古来说也不是太难……当然了,要画出超写实主义的人体油画还是很难的。不过武好古也没必要马上拿出这样的杀手锏去碾压宋徽宗,得慢慢玩才能玩出基情嘛。
  不过对武好古不是太难的人体,也够宋徽宗这个绘画天才临摹学习上好一阵子了。
  ……
  武好古开始为墨娘子画画的时候,赵佶刚刚回到自己的端王府。因为西北有捷报传来,北方又有警报传来,所以今天的朝会就开得比平时更久一点了。
  不过端王却并不感到无聊,因为他在朝会上听到了不少让人兴奋的消息。
  大宋西军在横山山脉中的平夏城取得了宋夏开战以来所未有的大捷!是役西贼小梁太后统兵百万(实际只有四十万)而来,一上来就把宋军在横山最大的据点平夏城团团包围,并且展开了猛攻。
  而宋军一方早有准备,阃帅章楶早在西夏大军到来前,就派出西军名将郭成率领泾原路第十一将进驻平夏城。同时又从陕西各路抽调重兵在横山前线展开,不过并不以为平夏解围为目标,而是采取了战兵在外,坚城在内的战术。
  在战前对于平夏城的坚守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战时则以平夏坚城消耗敌军。这番布置让小梁太后的“围点打援”企图完全落空,不得不对平夏城展开了十三天的猛攻。结果不仅没有能攻下平夏城,反而损失惨重,同时外围夏军据点又屡屡遭到宋军的突袭,损失同样不小。而几十万人攻城不拔,求战不得,只能空耗粮草,直到天气转冷,口粮消耗殆尽,全军陷入恐慌之时,小梁太后才不得不痛哭撤军。
  而夏军撤退之际,大宋西军又在章楶的指挥下展开多次迅快速反击,还出动了人数超过一万的骑兵军团,深入天都山,俘获了包括两名西夏大将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在内的三千余人以及十万以上的牛羊!
  现在,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都被装进囚车,正往开封而来!
  虽然赵佶只是个享福的王爷,可毕竟年轻气盛,从朝堂上出来,就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还一路和高俅说着兵事武艺,大有一种要请缨从戎的意思。
  不过在宋朝,这意思也就是想想而已,可当不得真。他那点过剩的精力,也只能用在和武好古比斗画技这种小事上面。
  “高俅。”还没走到王府后花园的宝绘阁,赵佶就迫不及待地向高俅下了命令,“去一趟潘家,请潘小郎。”
  潘小郎就是潘巧莲,上次她是以男装和赵佶相见,自称“潘小郎”,因此赵佶现在就当她是“小郎”了。
  高俅皱了下眉,“大王,怕不合适吧……”
  “不合适?”赵佶想了想,“那就请她明天去潘家园……就说本王得了匹好马,请她骑着玩。”


第一百四十六章 波斯王书
  “不去!不去!就不去……”
  高俅在潘大官人家里遇上了一个正在大发雷霆的“潘小郎”。他是被潘孝庵客气的请进去的,却差一点被潘巧莲给赶出来。
  “十八啊,那可是端王殿下……”
  潘孝庵在一旁好生相劝,可是潘巧莲却压根不领情,板着俏脸哼了一声,道:“他是端王与奴何干?奴早就许过赵家人了,难不成还有第二回?再说了,奴已经有了大武哥哥了……大武哥哥呢?他怎么还不来寻奴?人不来,连信都没有一封!”
  听见潘巧莲的话,高俅心想:看来潘孝庵已经阻断了武好古和潘巧莲的联络……他是一心想当国舅爷了。
  不过这也不是痴心妄想,毕竟对端王而言,妃子就得从将门勋贵里面寻,而潘巧莲至少混了眼熟,比别的面都没见过的总强一点吧?所以只要端王赵佶觉得还行,向太后那边多半不会“棒打鸳鸯”,毕竟太后和潘家都是大名同乡啊,潘巧莲指不定真的有机会做皇后!
  潘孝庵笑眯眯道:“十八啊,武大郎现在可忙了……他爹前些日子给他接了几十幅画的买卖,光是订金就收了五万缗。你叫他哪有时间来寻你?你又是贪玩的性子,一粘上他就是一整日,那些画要到何时才画完?另外,宫中也有事找他,事情办好了随时就能做官。”
  被哥哥这么一说,潘巧莲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不行,奴明日就要去寻大武哥哥!”她说,“端王那边……以后再说吧。”
  以后再说是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