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孝庵笑道:“再见面的时候,你还是潘小郎,他还是赵小乙,这样可好?”
“这样……好吧。”
潘孝庵吐了口气,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创造条件让妹妹和端王见面,若是端王看不上……那他也没办法,就只能便宜武好古那小子了。
……
武好古穿着厚厚的裘皮,身子缩成了一团,骑在一匹阉割过的,乖巧的走马上冒雪赶路。
雪很大,天气也很冷。若是换了刘有方那样的太监,兴许就要在滑州歇息几日了。
可童贯不是文艺宦官,他是个一不怕苦,二不怕冷的军事宦官。别的宦官都把五年边疆军中效力当成苦差事,可是他自从入宫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疆军前,更冷更苦的差事也不知做了多少。
而且他的身板也壮实的不似个阉人,恁般冷的天气,他连裘皮也不需要,一件棉袍,批个羊毛斗篷,就能冒雪前行了。
武好古看着童大官的背影,心里忍不住就琢磨:这货要是不阉了入宫,而是能有个堂堂正正从军的路子给他,大约也能成为一代名将吧?
在一行人中,能和他比的,也就是自幼长在辽西的马植了。开封府的雪,对马植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童贯和马植,两人依旧并辔而行,俨然是一对一见如故的好基友了。
两人交谈的内容,还是关于辽国的。
按照马植的说法,现在辽国国内正打一场内战,同时还有一场外战正一触即发。
内战是草原上的北阻卜酋长磨古斯和契丹人在打生打死,历史上这场战争一直要打到磨古斯的儿子马尔忽思——称不亦鲁黑汗,是后来那个被铁木真灭掉的克烈部王汗的祖父——被契丹人杀死,才算彻底结束,当时已经是公元1110年了。
而一触即发的外战则是高丽和辽国之间的,准确的说,是高丽国和契丹治下的女直人间的战争。
由于契丹人要集中精力对付北阻卜的叛乱,因而放松了对生女直诸部的控制。世代担任生女直节度使的完颜部想要趁机崛起,而王氏高丽同样蠢蠢欲动,想要伺机北伐夺取女直长白山诸部。
所以辽国所属的生女直节度使司和高丽国的战争,也到了将要爆发的时候了。
什么?骑马跟在马植和童贯身后的武好古一直竖着耳朵在听。当他听到高丽国居然要和女真人开战,着实吃了一惊。
现在距离女真崛起就十几年来,女真人的武力应该很强了吧?也许还推不了契丹,但是高丽棒子怎么可能是对手?
这场战争,历史上一定没有发生吧?
要不然王氏高丽即使不灭国,也该被打成“南高丽”吧?
第一百三十七章 武大郎归来(一)
王氏高丽和女真人的战争还真的发生过!
高丽肃宗,也就是如今的高丽国王王熙曾经两次派兵北伐女真,想要夺取女真部落控制的曷懒甸地区,也就是后世的朝鲜咸兴道一带。不过此时的高丽也学宋朝,搞重文轻武,军事力量薄弱,所以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高丽肃宗并不死心,接受了大臣尹瓘,就是现在出使大宋的那个高丽国枢密院知奏事尹瓘(他是个文官,高丽状元,不过很会练兵)的建议,编练新军“别武班”以提高军力。
但是在别武班练成的时候,高丽肃宗已经病逝,即位的睿宗拖延了两年,直到1107年才派尹瓘为元帅,统率别武班北伐曷懒甸。结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拓地300里,俘虏、斩首女真人过万,并且在夺取的土地上筑了九个城。
高丽人的胜利成果并没有保存太久,当时的生女直节度使完颜乌束雅听取了其弟阿骨打的建议,派兵反攻曷懒甸,并且在1109年击败了由吴延宠(高丽进士,宋朝的海州人)率领的高丽军队,随后高丽国和女真议和,放弃了曷懒甸。
也就是说,高丽和女真之间的战争陆陆续续打了七年(1102年…1109年),最后高丽国一无所获,算是打败了。但是也没输太多,更没有被打成“南高丽”。也许正是因为这场“七年战争”的结果,让女真人不敢太小瞧高丽国。后来还在辽金战争的过程中,把原属于辽国的保州(义州)割给了高丽,使得高丽疆域抵达了鸭绿江以南。
总的来说,高丽国在和女真的斗争中的表现比宋朝好看多了……
不过武好古并不知道这段历史,而且现在也没多少心思去想女真和高丽人的战争。因为他现在已经能看见开封府高厚坚实的城墙了!
雪停了,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来,将开封府的外墙变成了透着一股子雄浑的金黄色。
官道上面也热闹起来了,车马行人川流不息,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营造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不远处的开封府城则到处冒出黑烟,那是有人在燃煤取暖。这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在冬日是依靠石炭,也就是煤炭取暖的。因此每到冬日,城市上空就是浓烟滚滚的,远远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座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的城市一般。
望着被煤烟污染的天空,武好古心头却涌出归心似箭的冲动。远行数月,不知家中可否安好?老爹武诚之有没有和冯二娘复婚?老弟武好文有没有寻到入太学的路子?
还有……潘巧莲此时,又在做什么?
一定是在家里面望穿秋水,等自己这个大武哥哥归来吧?
想到这里,武大郎心中立即就涌出一种甜蜜蜜的感受。将来要做的一大堆为国为民的大事似乎都变得朦胧起来。对现在的武好古来说,先谋个官身,再抱上端王赵佶的大腿,最后风风光光的把潘巧莲娶过门,才是人生三件大事。
把这三件大事做完了,武好古在这个时代,才算是扎了根,安了家。这样才会有以后,才会有动力去为了将来的世界而奋斗。
看着开封府外城北门封丘门越来越近,一旁和武好古并辔而行的郭京和刘无忌,看着雄伟的城门,眼中闪烁着激动。
回家了,也有家可回了!
郭京在离开开封府前就买好了房子,算是在开封府真正的安家了!
刘无忌则把钱给了和他相好的阎婆儿,让她把怡红院的房子给盘下来,以后刘无忌就是怡红院的合伙人了,那里也算是他的家……
更何况武好古还为他们安排了一条通天之路,若是真的能攀附上端王殿下,将来的前程可就难以限量了!
有人欢喜,自也有人愁。
走在队伍最后的林万成、林冲两父子都是面带忧色。
回到开封府,也就意味着他们两父子加起来一个月二百四十缗的外快收入要没有了。
六月离京十一月还,前前后后总共在路上行了五个月,两父子又没甚底花用,总共能存下一千二百缗。
加上两父子之前存下的钱,已经有三千七八百了……开封府外城最便宜的房子,已经可以买上半间了。
可是另外半间在哪儿呢?
这武员外武大财神,什么时候才会再出一次开封府啊?
“老林教头此次回来,可有打算?”
武好古这时忽然开口向愁眉苦脸的林万成询问了。
“啊,目前没有甚打算,还是回营继续当教头。”
教头有的当,总比没有的好,一个月杂七杂八也有几十缗呢。可惜老林教头已经老了,干不了几年差了。
一旦他告老回家,那么一大家子可就只剩下林冲一个赚钱的了。
到时候,房子就更没有指望了……
老林教头想到这里,眼眶里面已经有泪珠子在晃动了。
“您老的年纪,在军营里面也干不了几年了吧?”
老林教头叹了口气,“能干就干吧。”
“要是不能干了,我请你做个护卫如何?”武好古说,“我给你开一百五十缗一个月,吃住全包了,你可愿意?”
“甚?做护卫?我?”
老林头怎么也没想到武好古回请自己做护卫。倒不是他对自己的本事不自信,而是他的一大把年纪是明摆着的。
开封府里面的富贵人家请护卫保镖一般都要年轻力壮长相好的,如林冲和陆谦这样的最受欢迎。
毕竟开封府里面打打杀杀的事情少之又少,保镖护卫主要是拿来看的。
可自己一白胡子老头,拉出去也不好看啊!
“怎么,不愿意?”武好古见对方没反应,又追问了一句。
他其实是听了马植的建议,想雇林万成做老教头——老林头可是调教出了林冲这样的悍将,可见是有真本事的。
等将来自己的事业做大了,开始蓄养“童军”和开办六艺书院后,这老头就能派大用场了。
如果能给自己调教出十个“林冲”就好了——习武都是“小班”,一个师父教十几二十个徒弟,其中十个能出师就不错了,而且每一个学生还得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什么器械啊,马匹啊,护具啊,当然还要有很大的场地。
所以冷兵器时代优秀骑士和基层军官的培养成本是很高的!
“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林万成大喜道,“我一回去马上去军营告老!”
武好古笑了笑:“也不必恁般着急,等我在开封府城外买好庄子你再来吧……对了,要不要给您老先预支个两年的薪水?”
武好古开出来的薪水是一年1800缗,两年就是3600缗。他让林万成预支,就是在帮林冲买房解决个人问题。
林冲这样的壮士可千万不能绝后啊,因为二十多年后的那场大难,还需要千千万万的“林冲”来保卫华夏文明呢!
所以林冲还是赶紧的娶妻生子,起码生五个儿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武大郎归来(二)
“一路有三位护卫,好古感激不尽。
待好古安顿一番,再请三位吃酒。”
和林万成、林冲和陆谦分别的时候终于到了。
三人的薪水,现在兼任账房的张熙载在前一天就给他们结清了。因而入了封丘门,就是武好古和这三个保镖分手的时候。他们仨都住在开封府的城北厢,一入封丘门就离家不远了。
林万成、林冲和陆谦三人,都喜气洋洋的和武好古等人道别。林家父子得了“飞来横财”,终于攒够买房的钱了!现在老林头冲着武好古一口一个东翁,恨不得明天就辞了军职去扛枪保卫武大郎呢。
而陆谦一样满脸都是喜气,武好古没给他甚底好处,不过他却得到了童贯童大官的赏识。
这可真是攀上了登天梯了!
看来是不用靠出卖林冲娘子去讨高衙内的欢心了……
接着,武好古的两个好兄弟郭京和刘无忌也要回家去看看了。他们的住处在开封内城的安远门外,州北瓦子附近。
“大郎,我也要回去望一眼老娘和妹子了。”
郭京依依不舍的和武好古道别。
“大郎,我也去了,等安顿好了,再来寻你。”
刘无忌没说自己要去怡红院——对于他和阎婆儿的恋情,武好古和郭京在面子上都是反对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多说。
武好古也冲两个好兄弟拱了拱手:“三哥,小乙,就在此别过吧。你们这些日子跟着我也颇劳累,回去后好好歇息几日……五日后,我在丰乐楼摆酒,你们可一定要来啊。”
“好,一定来。”
“一定。”
武好古在丰乐楼摆酒是准备请不少人的,不仅有郭京和刘无忌,还打算请潘孝庵、米友仁、苏大郎、高俅和纪忆纪大官人。
而武好古请他们的目的,则是一起商量投资办商行的事儿。
这个合股商行是武好古做大事业的基础,是一定要办好的。
而办好合股商行难点并不是找到赚钱的项目——武好古怎么都是后世穿越来的,还有一手书画绝活,所以找到项目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在宋朝建立一个相对高效的“股份制公司”,就是武好古想要开办的合股商行。
这年头可没有《公司法》,也没有现成的《股份制公司章程》可以抄,而且他前世也不是学商学的,对公司管理的那一套,只是见过而已。
因此,现在他只能把可能入股的股东们都请来,大家伙商量着办,怎么都要拿出一个《股份制商行的章程》,然后才能照章开办商行。
入了安远门,沿着马行街又走了一段,到了丰乐楼附近的时候,童贯也和武好古、马植、米友仁拱手告别了。
“武大郎,马二哥,米小乙,咱家要回宫去向太后复命了,便在这里别过吧。”
丰乐楼又名樊楼,是马行街上的一景,有东南西北中五座楼宇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整体建筑高低起伏,檐角交错,富丽堂皇。是开封府最好的去处之一,皇宫大内的东华门就在丰乐楼的西面。
据说在丰乐楼的三层上面,都可以遥遥窥见皇宫大内的东侧边缘!
这样的建筑若是在唐朝,大概早就被皇帝下旨给扒掉了。但是在宋朝,竟然矗立了那么多年,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了。
现在只剩下了马植、米友仁、张熙载和武好古四人,牵着马走在马行街上了。不过他们也很快就要分开,武好古会回自己在第一甜水巷的家中,而马植则会借住到米友仁的府上,张熙载则会暂时居住在潘家书画斋内。
“马二哥。”武好古朝马植笑了笑,一边行路一边说“你和那童大官挺谈得来啊。”
马植呵呵一笑,“说实话,某在北朝时常听人言:南朝文治鼎盛,但武略不足,男儿皆怀毛笔而弃宝剑,比北朝妇人尤不如。不过见了这位童大官后,某就知道那些话都是无稽之谈了,南朝的宦官都如此知兵事通武略,何况士大夫?”
这马植……
武好古听了马植的一番话,真是有些无语。
大宋的士大夫要都比童贯能打,那倒是的确能复燕灭辽了。
看到武好古有些不屑,马植还以为他看不上宦官,笑了笑又道:“大郎,某家看这童大官并非池中物,你以后可得和他好好结交才是啊。”
“多谢马二哥提醒。”武好古知道对方想茬了,不过还是向他行了一礼。“五日后某在丰乐楼摆酒,你和元晖一起来吧。”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武好古看了看周围,已经快走到潘楼街了。他对米友仁道:“元晖,马二哥就交给你了,带着他在开封府城内好好游览一番,我们三日后再见吧。廷扬(张熙载),替我送马二哥去米府上吧。”
……
和自己的好学生米友仁、好朋友马植还有账房先生张熙载分手后,武好古便一个人走向了自家在潘楼街上的那间小小的店铺。
此时的潘楼街上热闹异常,到处都是吃食摊子,香气四溢,吆喝声此起彼伏,这个热闹劲儿,比起后世大都会的市中心商业街也不遑多让了。
武好古行了差不多一个上午,腹中早就有些饥饿了,也不想去酒楼里面吃了,就想在潘楼街上买几样小吃,回自己的那个窝,也就是武家画斋里面美美吃上一顿。
在他的记忆中,这样的场面实在太多了……那仿佛才是真实的生活,如今的一切,倒是犹如梦幻一般了。
走到一个飘着羊汤香味儿的卖软羊面的铺子前面,武好古刚想叫老板给自己来上一大碗,眼角突然就扫到了自家铺子的大门。本来这个时候应该闭着的门,却不知什么时候敞开了。一个微胖的,上了年纪的男子,正扶着门框站立着。正是武好古的父亲武诚之。
“大郎!是你吗?”
“父亲,正是孩儿。”
武好古也顾不得买面了,连忙走了过去。
“大郎,你可回来了!”
武诚之看着多日不见的长子,眼眶中含着几滴热泪,不过还是挤出了笑脸儿。
“瘦了,黑了,不过却精神了,出息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具身体中留存着大量对父亲的情感,武好古一看见武诚之,也忍不住留起眼泪了。
“父亲,孩儿,孩儿……离家太久了,家里可好吗?”
“好,一切都好。”武诚之把儿子牵着的马拴在了店门口竖着的一根拴马柱上,然后就拉着儿子进了店铺。
走进铺子,武好古突然发现铺子里面挂满了字画,其中大部分的品相都相当不错。有些应该在世的名家所作,有些是古画古贴或是高仿的精品。
很显然,武家画斋的生意也因为自己的出名,而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日子,铺子里面生意兴隆,不少在开封府小有名气的画师,都愿意把画送了这里寄卖……客人也比过去多了几倍。哦,对了,还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来着,能挡的,为父都替你挡了,挡不了的,都收了定金。现在收了大概有五万多缗……”
“五万多?”武好古吸了口气,“这得画到何年何月啊?”
“也没多少,不过三四十幅……对了,纪忆之纪大官人一个人就定了十幅,我也没好意思推了。”
“无妨。”武好古一笑,“他的生意得做。对了,潘十八回来了吧?她现在怎么样了?”
“潘娘子她……”
一提到潘巧莲,武诚之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吞吞吐吐的不肯说话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潘巧莲和赵佶的故事
“怎么了?潘十八她怎么啦?”
看到父亲吞吞吐吐,武好古有点着急了。
现在可是缺医少药的北宋,一点小毛病就能要人命的。潘巧莲虽然身体一直不错,在武好古的记忆中好像她就没生过病。可是也保不齐就来一场大的……
“是不是病了?”武好古追问。
“没,没有。”看着儿子一副焦急的模样,武诚之叹了口气,“她没病,只是……”
“到底出了甚事情?”武好古看父亲吞吞吐吐的,心里更加着急,连声的追问,“您倒是说呀!”
武诚之又是一叹,说道:“只是有个传闻,说是……说是端王殿下很可能相中了潘十八,要娶她做妃子了!”
“甚?”武好古眨了眨眼,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端王殿下可能看上潘十八了!”
“不可能!”武好古连忙摇头,“这不可能……爹爹,这是谣传!”
当然不可能了!武好古看过《宋史·徽宗本纪》的,宋徽宗的五个皇后里面就没有姓潘的。而且宋徽宗,不,应该是端王赵佶现在还没婚配呢,要娶的应该是第一任皇后王氏,她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北宋开国时期的大臣王祐的后人。
虽然《宋史》是蒙古人编纂的,其中错漏颇多,可是在宋徽宗的老婆是谁的问题上,总不会造假吧?
“大郎……”武诚之看看儿子眉头皱了皱,“扮了男装的潘十八昨天都和端王在西园雅集上见过面了,好多人都亲眼所见。而且,而且……”
“而且甚底?”
“而且端王还当场挥毫泼墨,为潘十八画了一幅写真!”
“就这些?”武好古又问。
“就这些。”武诚之回答。
武好古呼了口气,笑道:“没有甚大不了的,不过是一幅画而已……爹爹替孩儿接的勾当中,大多是替女子写真吧?”
哪怕是在宋朝这个时代,画师替女子画写真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更没有画个画就看上眼的事情。
“这……”
武诚之看看儿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若是在平时,一幅画的确不说明什么。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啊?现在是端王选妃的当口,而潘巧莲又是有资格当王妃的开封将门女。那么端王殿下为潘巧莲画画这事儿,可就很不寻常了。
甚至根本不用他们俩看对眼儿,只要宫里那位太后觉得端王和潘巧莲不错,一道懿旨下来,可就……
……
开封府外城,城西厢,新建成的端王府富丽堂皇,殿廊亭榭,参差错落,塘池湖泊,波光粼粼。后花园中还种植了名贵花木,苍松翠竹。
今年只有十六岁的大宋端王殿下刚刚结束了一场蹴鞠,正在后花园中一间帷幔遮挡起来,还生着火炉的亭子里面,赤裸着结实健壮的上身,任由心爱的侍女春兰用巾帕替他擦去汗水。
这位大宋亲王和他的文弱的父亲还有兄弟们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高大、健康、强壮、热爱运动。不仅喜爱蹴鞠,而且还精通骑射,尤其喜欢骑着烈马奔驰,一点都不似中朝的亲王,倒像是个草原少年。
但有谁要认为端王殿下只是精通武略而不通文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在文章、书法、诗词、绘画、音乐上的造诣,全都达到了大家的水准。
也许绘画还不如武好古、李公麟,文章诗词也不如苏东坡,音乐比刘铣、吴良辅也稍逊一些,书法可能也比不上四大家(苏黄米蔡),骑马射箭肯定也不如禁军里面的高手。
不过,别人能在诸多才艺中精通一门就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位大王是样样精通的全才。而且端王殿下今年可只有十六岁,再过个十年,他的各项才艺还不是稳稳能居天下第一?
若是端王做了官家,多半也能做到古今帝王第一人吧?
春兰替端王擦完上身时,突然想到了端王成为官家的可能,哦,不是可能,几乎是必然了。
因为宫中的姐妹们传出消息:官家这些日子白天为西北战事操劳,晚上又要为子嗣传承而努力,身体骨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大王,刘大官求见。”
就在端王着急在两个宫女伺候下,刚刚穿好袍褂,戴上幞头的时候,刚刚陪他蹴鞠的高俅的声音就在亭子外面响了起来。
刘大官就是刘有方,自从将两幅《潘巧莲写真图》(分别是米友仁和武好古画的)献给端王之后,他就成了端王府的常客,还会时常送来一些名家字画和古玩珍品。
“好的,叫他去品逸轩等候。”
端王赵佶吩咐了一声,就和春兰一起出了亭子,向建在后花园中的品逸轩走去。品逸轩其实是个三层高的楼阁,一层和二层是用存放赵佶收藏的文玩和书画,三层则是赵佶画画练字的地方。就在品逸轩三层靠西的一面墙壁上,赫然挂着两幅《潘巧莲写真图》。
只是这两幅《潘巧莲写真图》上的潘巧莲,却是完全不同的打扮和气质,一个是仿佛正在和情郎相会的美少女,眉目神色中流出的都是浓浓爱意。另一个则是位俊俏精致的小郎君,一身月白儒服,头顶东坡巾,手持一把合起来的折扇,看上去飘逸潇洒。
两幅《潘巧莲写真图》都是形神兼备的精品,两幅画上的潘巧莲五官精致写实,表情生动自然,身形比例协调,衣着飘逸盎然,画面色彩鲜艳明快。如果说赵佶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便是潘巧莲的手部、毛发和眼瞳等细节部分的处理还不太到位。
不过只是靠临摹《潘巧莲写真图》和《醉罗汉图》,就能将画技提高到这种程度,这赵佶的绘画天赋之高,也的确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了。
“如何?孤王的这幅《潘巧莲写真图》能和武好古的相比吗?”
听见推门的声音和脚本轻响,正抱着胳膊在看画的赵佶也不回头,开口就询问了起来。
来人正是高俅和刘有方。
“能。”回答问题的是刘有方,“精细部分还差一些,不过大王只要能多临摹一些武好古的画,就一定能超过他了。”
一旁的高俅听了这话,眉头不禁一皱。
刘有方说得不错,以端王赵佶的天赋,要达到武好古的那幅《潘巧莲写真图》的水准,根本不用拜师,多多临摹即可了。
“大王,太后叫老奴给您又拿了幅武好古的画儿来。”
说着话儿,刘有方就将一幅《毗沙门天图》轻轻展开在了端王赵佶背后的书桌上面。
赵佶转过身,扫了眼书桌上的画儿,笑了笑道:“画得不错,不过却不如那幅《潘巧莲写真图》。”
武好古画潘巧莲是投入真情的,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了。而《毗沙门天图》则是信手画来,随意发挥。
“这画先放在孤王这里。”赵佶道,“待孤临摹上几本……对了,那武好古可回开封府了?”
“回了。”刘有方说,“昨日方回。”
“好!”端王赵佶笑了笑,“待孤王摹好了这本《毗沙门天图》便去邀斗一场!”
第一百四十章 端王的挑战
依照着武好古的计划,最多再有几个月,他就能风风光光的把潘巧莲这个大宋朝的白富美用八抬大轿娶回家了。
别看他和潘巧莲间存着些门第上的差距,但是只要他得了官身,差距便不存在了。
虽然武好古家是潘楼街上的画商,不过严格论起来,也是士族经商。他的曾祖父还做过六品朝官,还娶了当朝宰相的外孙女。而且武好古出身的洛阳义门武也是西京大族,按照唐朝的《氏族志》可是正儿八经的士族。大宋不大重视士族,因而没有编过《氏族志》,所以太原王传下来的武家在宋朝也算是士族门第,是有资格娶赵家女人为妻的——赵家庶流的女子多被商家所娶,但是老赵家也不是恁般掉价的。人家早就立了规矩,必须士族出身,才能娶赵家女人。
所以武好古连赵匡胤的女性后裔都有资格娶了,何况潘美的后代潘巧莲?
因此门第不是问题,问题只是官身、财产和……房子!
而这一切,仿佛都不是问题。
官身来的比想象中还要快,不等端王保举,童贯就来宣召了。等见了太后,把《戒绝罗汉真容图》一献,一个九品芝麻官还不是转眼就能到手的?
至于财产和房子,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上次离开开封府的时候,武好古手头就有好三万多缗的货和现金。在外面转悠了一圈,虽然没赚什么,但是也没赔钱。而武诚之这些日子又替儿子收了五万缗的订金……这下武好古手头的现金就奔八万缗而去了。
另外,武好古还有一幅米芾亲自伪造的《八十七神仙图》,拿到市面上,两万缗怎么都能卖出去。
也就是说,十万缗的房子,武好古只要想买,随时可以拿下,都不需要按揭贷款的。
像他这样,有官、有钱、有房,而且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艺术家的男人,还怕娶不上潘巧莲?
然而令武好古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在回到开封府的次日赶到潘孝庵的宅邸,想要见潘巧莲一面时,却被告知潘巧莲现在不方便和他见面。
潘巧莲的兄长潘孝庵一脸为难之色,对武好古道:“大郎,这件事恐怕有点不合适,也不合礼法啊。”
他的手指轻轻叩击着茶几,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武好古坐在对面,却是一言不发。
“大郎,你可知人言可畏?你和十八两情相悦我是知道的,但是潘家不是小门小户,而是世家大族,光是族中丁男就不下千人。这人一多,是非和礼数也就多了,而且也存不住事儿。上回你和十八一块儿离开开封府没几天,私奔的话就传出来了。非是我在乎人言,而是生在潘家将门就得守将门的规矩家法,是不是这道理?”
这话,听上去很在理。
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