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徐徐而退。”余睹道,“我大军尚有十五万,具装铁骑亦不下两万。只要结阵而走,再以精兵殿后。马植鼠辈怎奈我何?便是幽州军也没什么好怕的,我军多马,幽州乃是以步军为主,且大筒沉重难行,不可能跟随大军急行。所虑者,不过是幽州铁骑万余和助纣为虐的完颜女直千余。”
说得大气,不过御帐中的君臣都知道,幽州军的具装甲骑加上生女直的敢达意味着什么?
如果十五万辽军结阵而战,也许不必恐惧。但是大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可以用来殿后的也就是一两万精锐,人数上根本不占优势。
以幽州铁骑和生女直敢达的战力,打不垮你的殿军才出了怪了。
不过这种丧气话,现在谁敢说出口?
“谁来殿后?”耶律延禧问。
“老臣愿意戴罪立功!”
挺身而出的是已经被削去官职的萧兀纳。
“臣也愿意为大军殿后。”
萧奉先也硬着头皮挺身而出。辽海冰原之败,其实是非战之罪。
但终究是败了!
而且这一战显然还是大辽帝国崩溃的开始!
辽国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三万六千多兵力,其中还包括7000名具装甲骑和600名生女直敢达。
对于一个只有两三百万人口,极限动员力量不超过四十万的半游牧民族来说。一次战役丧失那么多的精锐,几乎是一场灾难。
而且耶律延禧的主力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如果跑不出去,那么大辽帝国今后就不再是一个称霸北地的庞大帝国了……
“好!”耶律延禧看了一眼身材矮小的大舅哥和白发苍苍的老师,“朕命你二人为飞熊、飞鹰两军祥稳,率领他们去殿后吧。”
飞熊、飞鹰两军就是从冰原上撒丫子跑回来的那部分辽兵。
他们也是罪人!如果不是他们跑得那么快,冰原之战也许还有的打。
这两军也不是全部逃脱,只是跑掉了一万多人,包括正兵和辅兵,但是全部的具装甲骑因为被萧奉先抽调,都丧失在冰原战场了。
所以这两个军,实际上也元气大伤,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耶律延禧留下他们,不过是丢车保帅。想为自己多留下一些拥有完整战斗力的部队……
事到如今,他也知道大辽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接下去整个东京道都有可能被幽州、生女直、渤海人、显州马家瓜分。
契丹人只有缩回上京道、中京道和西京道休养生息了。
如果赵佶能继续向契丹输血,而萌古、阻卜、塔塔尔三大草原部族中又有至少一部可以被收买。那么辽国还有机会稳住盘面,之后就要看东京道的局势变化了……
一个东京道有幽州、女直、渤海、显州马家四方争夺,机会还是有的!
“二位萧卿。”耶律延禧道,“朕今晚就率兵北走顺化城。你二人统军坚守旅顺城及其周边营垒即可!一定要多立旗帜,张布疑兵,使敌以为我大军尚在,而不敢轻易北进。也不须守多少时日,只须守上一日一夜,待朕兵至顺化城,便可谋生路去。无论尔二人如何,朕皆赦无罪。若有相见之日,还可以官复原职。”
耶律延禧纵有千般不是,但是对自己的心腹还是很仗义的。
他也知道二萧守旅顺城是坐以待毙,想不死就得当俘虏。
不过宋、辽、夏三朝在对待高级战俘的问题上,都是比较体面的。杀头是不可能的,释放则是有许多先例可循。
武好古也不会为难二萧,特别是萧奉先——他家要仔细论起来,也可以当上共和国元老院元老的!
“臣领旨……”
“老臣当赴汤蹈火……”
萧奉先和萧兀纳正感激涕零的向耶律延禧行礼时,外面跑进来一个袛候郎君,慌慌张张的,一看就知道不对了。
“禀陛下,远拦子马来报,发现数万渤海兵马正在往顺化城方向而去!”
“什么?”
“顺化城……”
“遭了!”
大帐之中,顿时就是人人哗然。
顺化城系大军屯粮之处!积麦百万石,还存着不计其数的草料。一旦失陷,耶律延禧的十五万大军就得饿着肚子退兵了。
从旅顺府前线退到辰州就有400里!而且辰州城内的存粮也有限……
本来还算镇定的耶律延禧眼前又是一阵发黑,眼看又要晕菜,连忙咬了口舌头,刺激了一下精神,勉强稳住。
现在可不能晕啊!
“谁去救顺化城之危?”耶律延禧咬着牙问。
谁去都悬啊!
顺化城早先因为远离前线,耶律延禧并没有布署重兵。只有万余从契丹各军中抽调的守铺兵守在那里。
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顺化城能还有两万渤海民夫!
他们是负责转运军粮供应旅顺大营的!
而负责指挥这两万渤海奴的,正是高永昌的弟弟高永福。
虽然渤海奴只是苦力,没有武装。但是揭竿而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
风渐渐又起来了。卷起满地的雪尘,裹着在顺化城中横冲直撞,撞得粮垛的茅草顶盖沙沙作响。天色也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一层层的也渐渐堆积起来,颜色不是常见的灰黑,而是一种暗黄甚至带着那么一丝血色。
守在顺化城的是年事已高的耶律大悲奴,他是参加过平定磨古斯之战的老将,长期在草原上带兵。但年事已高,今年都七十多了,不过还是被耶律延禧委以重任,出任后路都统,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
他老人家已经快三天没睡觉了!在得知萧奉先、萧兀纳率兵南下冰海的消息后,他就睡不着了。
因为他知道耶律延禧派出去带兵的这二位都不靠谱。
这是赌命的决战啊!好歹派个敢豁出去豪赌一把的统军吧?
耶律余睹就不错,萧干如果在的话就更好了。怎么派了个摇羽毛扇子出主意的萧兀纳和实际上是文官的萧奉先去?
他们俩能豁出去拼命?
结果还真被他给猜到了,五万七千大军一战而溃,丢了四万几千,大辽的国运也被他们给打没了。
你让这老头怎么睡得着?
而且,大悲奴也知道顺化城内的渤海奴靠不住了。他们本来就靠不住,现在大势已去,还能依靠?
可是事到临头,大悲奴也有点豁不出去,不敢下令屠杀渤海奴。因为他害怕激起前线的渤海兵马和汉军反乱。
而且,耶律延禧的大军也需要这些渤海苦奴日夜搬运粮草供应啊!
把他们都杀了,苦力谁来干?
耶律大悲奴看着天色,暗自嘀咕:“这是要来暴风雪吗?陛下的大军如果能在暴风雪之前退到顺化城,大辽便有一线生机了!”
同一时间,高永昌的兄弟高永福也抬头看了眼天气,低声对身边推着小车,赶着骡马大车的汉子们道:“要来大风雪了,这是天助大渤海啊!只要咱们夺了顺化城门,把太师的大军迎入,然后一把火烧了粮草,辽狗的大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说着话,他用布巾遮住了脸避风,迈开腿脚,走得飞快。他身后的汉子,也都推车赶马,紧紧跟上,不多时就到了顺化城的南门外。
顺化城本是一座小城,存不了百万石军粮和无数的草料。所以就在这场旅顺府大战之前进行了扩建,修了一个巨大的木城。木城只有南北二门,是粮草进出的要道。木城之内,就是无数的粮垛草堆,极易点燃。
南门已经紧闭,木质的城楼上站着全副武装的辽兵,其中一个军官看着城下大队推着车辆,赶着骡马大车的汉子,大声发问:“干什么的?”
高永福用契丹话答道:“俺们是从旅顺过来的,给陛下送粮草去的,现在回来了。”
“太师已经宣布顺化城戒严,不许你们渤海人入内了。”
高永福的语气中没有一丝不快,“俺们不入城,可是骡马大车总得入城吧?这可都是军资……依着军法,用完后就得归还,要是不按时归还,俺们都有罪过啊!劳烦这位将爷就在城门口收了,给俺们开张收据就行。求求将爷了,行行好,让俺们交了差,好早些回营地加固一下窝棚,菩萨会保佑您老人家的。”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共和国的崛起(二十九)保佑上西天
提到了菩萨,城门楼上的那个小军官就不好意思不拉一把下面的渤海苦奴了。
因为这小军官也信佛,而且虔诚得很,是吃长斋的。相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在眼看就是大风雪了,这些渤海苦奴多可怜啊,运粮归来,又不得入城避风,如果再还不了车马,没有办法及时回营避风,冻死几个那不是造孽吗?
而且军令只是不许渤海奴入城,没有说不让自己出城去把车马拉进城啊。这些车马是要用来运粮的,可不能丢了。
于是在对了口令,又远远看了令旗,确认对方不是幽州军的奸细之后。那辽人小军官带了十几个手下就下了城楼,打开了城门,就迎了出去。到了门外,突然发现高永福生得长大,便是一愣:“这般健壮,怎么不去从军,当什么民夫啊?”
他又看见高永福没有揭下挡风的布巾,身后的那些人也聚集成一团,个个都用布巾遮面,只露出一双眼眸,都定定的看着自己,觉得有些恕>蜕焓秩コ陡哂栏A成系牟冀恚哂栏R裁桓竦玻斡伤断虏冀恚冻隽艘徽爬饨欠置鳎嗟蓖系拿婵住
那小军官怔了怔,脱口而道:“如此好汉,怎么可能是民夫?”
他的话刚一出口,高永福双眸之中寒光一闪,已经从身旁一辆大车上抽出一柄长刀,那小军官连呼喊的声音都来不及发出,脖子已经被一刀斩断,一颗脑袋翻滚着落下,没了头的身子喷出一腔子热血,朝后便倒。只是不知道他的魂魄,有没有去得西方极乐?
高永福背后,一百多条汉子同声大喊,都从推着的拉着的各种车辆中抽出各色各样的兵刃,直扑向前,转瞬之间已经将跟着那小军官出来的辽军士卒砍翻戳倒。
高永福挥舞长刀,吼声如雷:“存天理,灭胡虏!幽州共和军在此!耶律延禧已经全军覆灭,共和军马,已临城下,献城者免死!”
在他身后,那一百多条早就潜伏在渤海民夫中的高家死士也用契丹语齐声高喊:“幽州共和军兵到,耶律延禧已死,降者免死!”
不仅仅在顺化城南门,在顺化城北门,一群假装成给耶律延禧的宫廷输送细酒肥羊的东京道的贡使士卒的渤海死士,也同时发作。在郭药师的率领下,也暴起发难,直扑城门!
……
高永福和郭药师带在身边的死士不多,一共只有300人。但是这300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早就横了一条心,把性命交给高、郭二将了。
而守在顺化城的辽兵,又都是原来的守铺兵,人数虽多,但都不是精锐,更没有什么亡命了。
现在突然遇袭,而且对高、郭二将和他们率领的死士还自称是幽州共和军,更是将顺化城的辽兵吓得魂不附体。
他们都知道幽州军厉害!而且也隐约知道了耶律延禧亲率的大军在旅顺吃了大亏,损兵折将……现在陡然遇袭,又听到了可怕的消息,下意识间都当了真,连抵抗都忘记了,只顾扭头逃跑。
高永福吼声如雷,身先士卒的冲入城门。刀光闪动,已经砍翻了几名辽人士卒,顺手又抢过一根短枪,用力投掷出去,将一名骑在马上辽人军官扎了个透心凉。那辽人军官跌落下马,高永福则猛冲过去牵住缰绳,翻身上马。又将那根短枪从那辽人军官身上拔出,挥舞起来,驱马冲突,冲向还在抵抗的辽兵辽将。
看到高永福如此神勇,跟随他的死士也士气大振,大吼着跟着杀透城门,不多的守军转眼就给他们屠了个干净。城墙上还有一些守军,都惊呼着示警,到处都是人影晃动。不少辽军士卒已经找来了弓箭,在城墙上朝着城内张弓而射。
高永福的皮袍里面穿着件锁子甲,锁子甲里面还衬了棉甲。这两样东西都是天津出产的,锁子甲在中土本不流行,武好古也没有特别想要发展。
但是他的女骑士奥丽加却很喜欢锁子甲,也舍得在上面花钱。
在纪忆下西洋后,还不惜巨资从罗马请来了铁匠,引进了多孔拉丝板技术,在天津市开设了一间专门生产铁丝和锁子甲的工坊。
顺便提一下。现在的天津市内不仅有天津兵工厂、天津铁工厂、天津炮厂、天津船厂这样的大型兵工厂。还有许多生产小众兵器的工坊,必然生产锁子甲、马矟、棉甲、角弓、铁锏、斧枪等等。
这些小众的兵器,都是骑士们自备武器。也正是因为大量骑士户的出现,使得精品武器和精品铁料有了市场。
对于冶金技术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别小看自己掏钱的市场,在大多数时候,这都是最有效的市场!
而生产棉甲的棉花则是米友仁早年担任海陆市舶制置使时,努力引进到沧州种植的。
现在天津市已经发展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棉纺织产业,和毛纺织、麻纺织一起,成为了天津市纺织业的三大支柱!
高永福和郭药师,还有他们带着的死士,都配备了锁子甲和棉甲,足以抵挡辽军守铺辅兵的软弓。
冲进城门后,渤海死士们就兵分两路,一路顺着城门旁通上城墙的阶梯直冲上去,扑向城墙上的守军。
还有一路则拿出来放在大车上带来的引火之物和火把,点着了火,然后就开始四下防火,首先点燃了最容易着火的草垛。
这些草垛都是用干草擂成的。干草烈火,一点就燃啊!
火光一起,那可就不得了啦!
这火不仅是为了烧,而且还是一个信号。
顺化城附近渤海民夫的军营里面,也有高永福和郭药师的党羽。不过他们不是战士,而是负责煽动民夫作乱的乱党!
早在顺化城火起之前,他们就已经放出谣言,说辽狗兵败,耶律延禧生死,大渤海国很快就要复兴了!
渤海人是穷人盼造反,辽国历史上的底层造反,总少不了渤海人的参与。
听到那些谣言,就有不少人跃跃欲试,现在看到顺化城火起,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顺化城是辽狗屯粮的地盘,现在大火燃起,辽狗就要断粮了。旅顺这一战,他们算是输定!
整个营地,顿时乱起。
渤海苦奴,纷纷揭竿而起,瞬间淹没了负责看守营地的少量辽兵,然后如潮水般的涌向了顺化城。
……
“顺化城火起!辽狗的粮仓烧起来了!”
“大渤海,万胜!大渤海,万胜……”
正在雪地上快速行军的高永昌所部,也看到了远处腾起的浓烟和火光,全都齐声欢呼起来。
之前有些人还对大辽的失败将信将疑,总觉得那么大的一个帝国,那么多的军队,怎么可以说败就败了呢?
现在看见顺化城方向火光冲天,大家都知道是粮仓起火。
兵无粮自乱!对于耶律延禧和大辽,顺化粮仓起火,可是致命的打击啊!
高永昌望着顺化城方向的火光,眼眶里面全是泪水。
辽国看起来真的完了,而大渤海国,也复兴在即。
他想说几句鼓舞人心的话,可是还没等他开口,身前身后的渤海战士,已经齐声欢呼起来了。
这等士气,已经达到了极点,哪里还需要鼓舞?
想到这里,他只是大呼了一声:“大渤海,万胜!”
……
“顺化城起火!一定是顺化城粮仓烧起来了,那些渤海奴得手了!”
马植的一个儿子,名叫马沖的青年忽然放下望远筒,就对身后的父亲大喊了起来。
“大人,咱们这回可是大获全胜了,一个辽东王总可以搏到了吧!”
马植扭过头,看了一眼马沖,冷淡地说:“不是咱们大获全胜,而是幽州共和军大获全胜……记住了,是共和军大获全胜!辽东王什么的,以后不要再提了。”
辽东王是马植给自己的定位。称霸天下他不敢想,但是一方王者还是应该可以做一做的。
知道这个理想的,自然都是马植最心腹的家臣死士,也包括他的几个儿子。
但是幽州的共和军,现在强大的有点出乎意料了!
“主公,没有您的慧眼,他武好古能有今天?您怎就不能辽东为王?”
“李大,看把你急的,主公缓称辽东王乃是深谋远虑。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一边积累实力,一边占据一块可以作为根基的地盘!”
现在说话的是马植的两个心腹,奉先军兵马使李姡Ш头钕染だ袅醴丁
他们俩一武一文,是马植的左膀右臂,也是马植家臣的首领。
现在自然要替主公谋划将来了!
耶律延禧败亡只在眼前,那可是辽失其鹿,北地英雄共逐之了。
“何处可以为根基?”马植回头问刘范。
刘范道:“主公不如西去鸭绿江,占住开、定、宣、保四州静观辽东风云,伺机南侵高丽。”
“显州老家呢?”马植问。
“主公,那是咽喉之处啊,幽州怎能容我占有?”刘范摇摇头,“便是勉强占住,只怕削藩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马植轻轻点头,只是不语,一旁的大将李姡吹溃骸傲删耍∫裳屿敛蛔∑耍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共和国的崛起(三十)萧太后
“陛下!快走吧!沿着海岸线走,那里没有幽州军,也没有渤海奴,顺化城以西的那个海湾也冻着,大军可以直接通过,过了海湾离复州城就不远了。到了复州,就安全了!”
“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辽广有万里,富有四海,不会那么容易垮掉的!”
萧奉先和萧兀纳留着眼泪在旅顺城头上劝耶律延禧。而耶律延禧则直愣愣看着北面顺化城方向的火光……
他已经有点绝望了!
顺化城的一把火,已经烧掉了耶律延禧全师而退的希望。
沿着萧奉先说的路线退往复州城也许不是问题,不过120里路,走快点一天就能走完。
但是以后呢?
从复州退往辽阳还有四五百里啊!正常行军都要十天。如果再被幽州贼、渤海奴和马家贼阻击一下,再遇上一场暴风雪,恐怕二三十天都走不完。
而军中携带的行粮,根本不足以支撑那么多天人吃马嚼的……
大军一旦粮尽,那可就是全军覆没啊!
全军覆没了,他这个皇帝还当个屁?等着当阶下囚吧!
“陛下!”萧兀纳也有点着急了,跺跺脚上前就劝,“陛下可以带着各军的具装甲骑和御帐亲军先走……多备干粮马匹,若有万一,就弃了后军,全队冲向辰州。辰州有萧陶苏斡的一万精兵,还有不少存粮,陛下带着精锐过去,应该可以供应很长时间。得了辰州的兵马粮草,陛下就能一边收拾辽东人马,一边直赴上京。如果还能搜罗起十万大军,也许还能退据西京道和上京道中西部,以待时机啊!”
萧兀纳其实是个谋划全局的人物,不是拿来往战场上扔的。
现在他的一番谋划,倒是为耶律延禧指出了一条生路。
首先带领少数精锐快跑!
现在是万分的危急了……没有粮食其实还是小麻烦!大黑山上的十几万汉人军队,还有已经占领(其实还没占领)顺化城的渤海军队才是最大的危险。
他们加一块儿有二十多万人啊!比旅顺城的辽军还多一点……
所以现在不能奢望全军而逃,也不能指望大部而逃。只能带着少数精锐先走了!
辽军的精华,其实也是具装甲骑,差不多占到契丹正兵数量的三成。
耶律延禧在旅顺前线摆了不到二十万契丹精锐,其中一半是正兵,具装占三成,大约就是三万。
辽海冰原一战损失了7000,还剩下大约23000。
在辰州、辽阳、通州等地,耶律延禧还布署了三万以上的精锐正兵。加上配属的辅兵,可以达到六万。
在东京道的其他地方,还有些零碎部队,在上京临潢府也有不少兵马。
如果都能搜集起来,再凑成十万以上的大军是完全可能的。
有了这支机动兵力和宋朝的支持,耶律延禧就有继续在北地争霸战中玩下去的本钱。
当然了,退一步也是很有必要的。
退一步,把东京道这块肥肉,甚至部分上京道和中京道的地盘都丢出去,让幽州、女直、渤海和显州马家几方面争夺,辽国才有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机会。
耶律延禧只是无语,这是他的文妃萧瑟瑟和行宫都部署耶律余睹一起上了城墙。两人都披上了甲胄,一副随时准备厮杀的样子。
看到耶律延禧,便双双行礼。
余睹道:“陛下,22000精锐已经准备停当,一人双马,带足了十天的行粮和五天的马料……”
“什么?22000?”耶律延禧回头看了看余睹,又看了看萧兀纳。“是谁说只带那么点人走的?”
“是奴婢……”萧瑟瑟含着眼泪道,“是奴婢矫诏了!”
“你!你个贱妇,朕要贬你为奴!”耶律延禧大怒,他说到这里,眼前又是一黑,嗓子口一甜,鲜血再次喷出,身子摇了摇。萧瑟瑟马上上前,一把扶住耶律延禧。
萧兀纳挥挥手,“快走,快走!此间有老夫和兰陵王(指萧奉先,耶律延禧忘记削他的爵位了),我二人带兵往顺化城走,打着天子的大纛……幽州军一定会跟着我们的。”
一旁的萧奉先早就没了主意,只是叹气。
耶律余睹和萧瑟瑟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对萧兀纳点了点头,然后一起扶着耶律延禧下了旅顺城墙。
22000具装甲骑,已经在旅顺西门内列队,也没有打出大辽天子的神纛,只是打着耶律余睹的将旗。
余睹手中有萧瑟瑟盗出的令符,又是行宫都部署,自然可以号令这支甲骑。便立即下达了出城的命令。
22000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了城池,向着旅顺城东面的冰海而去。
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不会从旅顺城北面的山地通过,而是直接走冰海一路北上复州。
看着耶律延禧和耶律余睹、萧瑟瑟一起离开。萧奉先长叹一声:“又是一个承天太后啊!”
其实萧瑟瑟在作歌进谏后,只是表面风光,实际上已经不被耶律延禧所爱。延禧带她在身边,只是做个虚心纳谏的样子。早晚会被耶律延禧秋后算账……可是没想到耶律延禧屡受打击,好像要死的样子。
而萧瑟瑟又在关键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窃符调兵,替大辽保存实力……如果耶律延禧真的病死,或是被病死了。
即位的毫无疑问会是文妃萧瑟瑟的儿子,同时也是耶律延禧长子的文忠王耶律敖卢斡了!
而萧瑟瑟,就是新一代的萧太后了!
萧兀纳摇摇头:“可惜文妃对上的是武好古的共和国……不是宋真宗的大宋国!兰陵王,老夫知道你不甘心。可是大辽国都到这个份上了,在上面的不一定是好事。不在上面,也不一定是坏事。”
他顿了顿,“现在该咱们带兵出城,向顺化城狂奔而去了!”
……
“出城了!这回看来是主力,黑压压的一大片,往顺化城方向去了!”
大黑山山城上,马政望着山下旅顺城中如黑色洪流一样的兵马,终于长长出了口气。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暴风雪将至!
这可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候啊。
马政回头对身边的机宜们说:“去个人问问马良嗣出不出兵?如果不出兵,那么本官就要派兵追击了。”
“喏!”
一个军事机宜领了马政的话语,飞身上马,去马植的中军询问了。
不过他赶到马植中军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有点多余了。
因为马植的大军,正分成八队,浩浩荡荡的依次下山。不过不是去追击辽军的,而是走东关城那条路,也就是之前高永昌扑击顺化城的道路,去截击辽军的。
和辽军一样,马植的八万大军,同样是带着十天的行粮(不足部分是问共和军借支的)上路的。
和辽军的决战,不过是顺手而为的事情。现在高永昌的四万精兵应该已经到达顺化城了……顺化城那边还有两万渤海奴。应该可以和辽兵打一场吧?
胜负都没关系,烧了粮草就行!
其余的事情,自有老天爷去解决。
而马植的目标,其实是辽东半岛东南沿岸的辽国镇海府府城。镇海府虽然挂着个“府”的名头,但实际上是个小地方,只是有不少渤海人在这一带开垦耕种。
马植的大军会在镇海府停留一段时间,搜刮一点粮草补给,然后再东进开、定、宣、保四州。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马植就可以笑看辽东风云了,伺机从中取利了。
“总管,马植出兵了!”
马政站在大黑山山城上,已经看见马植大军出动,笑了笑又道:“让武玄的骑兵部和完颜家的人出动吧,跟在辽军大队后面虚张声势就行了!”
顺化城之战的胜负,他并不关心。只要辽兵无粮退走,在一片风雪中被习惯恶劣气候的假子骑兵和女直骑兵追击,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损兵大半。
至于损失十万还是十五万,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同一时刻,顺化城中的战斗,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被烧毁的粮食,并没有双方,哦,应该是三方将领想象的那么多。
因为被高永福和郭药师的人点燃的主要是干草,干草比粮食更易燃,一点就着,烧起来烈火雄雄。远远看着非常吓人。
但是顺化城内的粮食和干草是分开存放的,两者之间还有防火的沟渠阻隔,沟渠中还堆满了积雪,积雪被大火一烤都化成了水,形成了几道水沟。而耶律大悲奴则指挥部下,依托着这几条沟渠拼死抵抗。
因为被高永昌的家臣死士发动起来的渤海奴(民夫)不是专业军队,战斗力比不上破坏力。所以一时间也奈何不了顺化城的辽军。
但是随着高永昌的四万大军,在当天夜间赶到顺化城,大悲奴的几千守铺辅兵,终于支撑不住。在次日凌晨,不得不弃城而走。顺化城和城内还没有焚毁的存粮,全部落入了高永昌之手。
铺天盖地的风雪,也在这个时候,从天而落,仿佛想将被一场战争变得满目疮痍的辽东半岛南部的大地,彻底掩盖起来。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共和国的崛起(三十一)没有永远的朋友
刺骨的北风挟着鹅毛般的暴雪沸沸扬扬的落下,天际当中乌云层层叠叠,完全挡住了月光星辰,能见度下降到了连十步开外的人影都无法看清的地步。
大队大队的辽军,就在厚厚的积雪当中翻滚。体型矮小的契丹一步一跌的在厚厚的积雪中挣扎前行,有的战马跌倒了就不再爬起。马背上的兵士如果没有副马可以换乘,就只能下马步行。可是两条腿怎么走得过四条腿?渐渐的也只能被大队抛下,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