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从奉圣州的治所永兴县败逃回到大同府的萧兀纳同样举着蜡烛,弯腰站在耶律延禧身后,一脸的愁容。
  他老人家有点像宋朝的那些知兵的文官,战略眼光是好的,胸中自有百万兵甲,但是真的指挥作战又不行了。在奉圣州战场上被米友仁、杨戬这俩放高利贷的大将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治所永兴县城也被曹勇义的债奴兵攻破!如果不是还心念着大辽江山,就该以身许国了!
  不过在打败仗的同时,老头子还是摸清了不少幽州军的情况,知道了幽州军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古里古怪的藩镇,和大宋朝廷的关系也貌合神离。真正让大辽兵将损失惨重的,并不是宋朝的直属武装,而是这支初兴的幽州军!
  此外,萧兀纳还打听到幽州军的一些特别之处。
  这个幽州军仿佛不是寻常的藩镇,而是一支充满了儒家理想,以天下为公为奋斗目标的藩镇。
  也就是说,“安禄山、史思明”也有文化,有思想了!
  半晌之后,耶律延禧才放下手中的蜡烛,回头问萧兀纳道:“这个武好古到底想做什么?可是要扯旗造反,取宋而自代?”
  “好像不是……”萧兀纳摇摇头,“武好古应该没有为帝图皇的志向。”
  “就想割据幽州当个土皇帝吗?”
  “仿佛也不是。”萧兀纳言道,“他若想要成就田承嗣、李怀仙的事业,就不应该搞劳什子元老院和公民制,更不应该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口号。而且在幽州镇内部,武好古从来没有自称为节度使,而是以共和府执政的名义发布号令。”
  “共和府执政?”耶律延禧摇摇头,“他就想久任幽州,不想传之子孙?”
  “也未必。”萧无纳道,“他现在才三十多岁,还没有到要考虑世袭的时候。但是附属幽州的十个都管,都是世袭领有州郡的。下面的人都世袭了,他这个共和府执政不传子孙也不好吧?”
  耶律延禧有点糊涂了,“那他不就是田承嗣、李怀仙之辈?”
  “不是,不是。”萧兀纳道,“田承嗣、李怀仙虽是忤逆藩镇,但是其节度使之职,还是大唐朝廷册封的。而武好古现在抛弃赵家所封的节度使名号不用,而用元老院选举之共和府执政的名号,就是在贯彻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啊,至少在大义名分上就是如此的。没有了君臣名分约束着,幽州或许真有一天会席卷天下,但绝不会是取赵宋而代之!”
  萧兀纳这老头就是喜欢危言耸听,搁在后世准保是个“危机论”和“崩溃论”者。不过在历史上他的确第一个预言了生女真之乱!
  现在他又是第一个预言了共和制之祸!
  萧兀纳接着说:“另外,臣总觉着,这幽州兵强,或许也与此有关!”
  要说还是萧兀纳的调查做得彻底,他也有这个条件,因为有不少流亡的契丹贵人在天津府拥有产业,甚至还拥有公民权,参加了不久之前举行的“幽州选贤”,也就是选举!
  不过不是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而是一场只有少数军事贵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的不公平的选举。
  但是再不公平,终究也是选贤与能了。而能够参与选举,投下庄严一票或是很多票的人们,无疑都是幽州的统治阶级!
  这样的人(自然人、法人)约有七万余人,战士超过了四万,其余都是知识分子和商人。
  换句话说,现在幽州军的主力不仅是第一代的封建兵,而且还是公民兵!又有比较科学的指挥和训练,还有一个站在资本主义门槛上的天津市的工商业支持。耶律延禧的部落兵打不过人家是很正常的。
  而有七万多拥有投票权的公民,谁也不能说武好古是一个独夫民贼了吧?就算是民贼,也是七万夫一起做贼了。
  顺便提一句,虽然后世对于民主选举的国家的战斗力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这种只有几万公民或者十几万公民参与的高门槛的选举,在很多时候,都比一夫独裁的政治更加优越,也更有战斗力的。
  哪怕即将崛起的女真人的帝国,在初兴的时候也不是一夫独裁的,他们还保留着大量部落时代遗留的军事民主制。阿骨打的继承人,金太宗完颜晟还因为违反了阿骨打与群臣的誓约,偷了国库里面的钱买了点好吃好喝的,被群臣打了屁股。
  相比之下,被他麾下的金兵追得跑到海上去的赵构倒是圣心独裁,大权尽揽!
  当然了,如果遇上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来独裁,又另当别论了。不过耶律延禧并不是这样的天才,赵佶倒是足够天才,不过他的天才不在政治上……
  “看不懂,看不懂啊!”听完了萧兀纳的解释,耶律延禧摇摇头,心事重重地吐口气,“这么一个乱臣贼子,赵佶怎么就容得下?就不怕让这个劳什子共和制夺了天下?”
  “怎么可能不怕?”萧兀纳道,“只是顾不过来罢了。如果南北两朝议和了,说不定就能联手对付幽州了!”
  “议和?”耶律延禧回头看了眼萧兀纳,“怎么可能议和?朕和赵佶谁能放弃幽州之地?”
  “陛下,可是幽州之地并不在您和赵佶手中啊!”萧兀纳提醒道,“弃与不弃,只是一个名义。和幽州共和制这个大敌相比,区区虚名根本不算什么!”
  耶律延禧沉默着。
  过了一会儿才问:“不取河东了?”
  “河东当然得取!”萧兀纳道,“没有河东,咱们就没有和宋国议和的筹码。”
  “还是用河东换幽州?”
  “不可。”萧兀纳道,“幽州兵强,而且即将全据燕山之险,不是朝廷兵力可取的。朝廷兵马都是自备马匹兵器,自筹草谷的。如果不能有所斩获,将士们就会穷困潦倒,无力再服兵役。所以换取幽州是不可能的,幽州必须合南北两朝之力才能打败!不过还可以以河东换取河西、朔方。”
  自干辽打仗也是自负盈亏的买卖,打得着草谷才能维持。而幽州军在取得燕山北麓,收复易州和紫荆关险要后,就封闭了辽军入境劫掠的路线。以幽州军的战斗力,根本不会给辽军一点机会。
  所以反攻幽州肯定会变成一桩赔本买卖!辽国的那些自干辽怎么赔得起?只要再打几场败仗,他们不被打死也破产穷死了。
  至于要契丹朝廷发饷给下面的自干辽,那也得有钱可发啊!现在不仅岁币没有了着落,连燕地这个钱袋都没了。耶律延禧上哪儿找钱去发?
  “以河东换河西、朔方,虽然有点亏,但是总比没有的好……”耶律延禧想了想,“只是得先取了河东才有可能啊!”
  “陛下放心,河东易取!”
  “易取?”
  “陛下难道没有发现,自开战以来,我大辽天兵遇上宋国朝廷的官军,还没有败过,连南朝第一名帅高俅都给打死了。”
  萧兀纳顿了顿,又道:“可与此同时,我们遇到幽州军也是每战皆北啊!所以河东之战,陛下一定会大获全胜的!”
  “只要河东能胜了,什么都好说……”耶律延禧点了点头,似乎下定了决心,“明日朕的御营就向南而进,迫近雁门关!”
  ……
  象征大辽皇帝的日月神纛出现在雁门关外的奏报,和幽州军总军机司关于辽军可能移兵河东的分析报告,几乎前后脚抵达了大宋的首善之都开封府。
  再结合之前河北、幽州方面战事进展都颇为顺利的情况,都军机司也做出判断,认为辽军主力极有可能已经移兵西线,下一步很可能会进犯兵力相对空虚的河东、朔方。
  “河东奏报和幽州军报,都言及辽军将攻打雁门关,诸卿如何以为?河东宣抚王旉自言不通军务,难当大任,朝中有谁可以出镇河东路?”
  崇政殿中,赵佶正在愁眉苦脸的发问。
  河北的局势刚刚有了点起色,河东又传来了警报,虽然河东有雁门险要可依,但是却没有大将和强兵守御,刚刚走马上任没多久的王旉可没陶节夫那么信心满满,直接未战先怯,自请调任了。
  蔡京和何执中两位宰相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有点头皮发麻。王旉这个级别的大臣搞不定河东,那就该让宰执枢密一级的重臣出马了!可是朝中的这几位,谁有把握在河东战场上打败耶律延禧率领的契丹主力?
  “陛下。”知枢密院事郑居中出班奏道,“现任西北四路宣抚使童贯久历军务,熟知战阵,可以出镇河东路。”
  赵佶闻言轻轻点头,“童贯出镇河东路,西北四路宣抚使由何人出任?”
  “河西路经略安抚使章援可以出任西北宣抚。”郑居中道,“朝廷也可以趁机另派重臣出镇河西路。”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死神来了
  郑居中的这一手也是够巧妙的,利用河东告急的机会,将原本的大宋西北三帅臣中的童贯调走,加上之前高俅已经战死,这样西北三帅就只剩下一个章援,应该是孤掌难鸣了。
  然后朝廷再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将章援提升为西北宣抚,从凉州调往灵州。这样河西经略安抚使就出缺了,朝廷就能派遣一位重臣出镇河西,将半独立的河西路抓得牢一点,免得河西变成第二个幽州!
  “谁可以出镇河西?”赵佶的语气还有点犹豫。
  童贯早些时候给赵佶上过密奏,详细介绍了河西路的特殊情况。河西路是由官府、书院、寺庙、道观、城主等五大领主和骑士户、府兵户两级小封建主共同统治的。
  全路八十万顷土地中,用于维持河西路的路、州、县三级官衙,和一支小小的河西军(常备军)运行的官田还不到十万顷,受各级官府直接控制的人口不到五万户。而西北大教化团在河西路拥有的各大书院(河西的佛教寺庙和道观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教化团,大教化团麾下只剩下了天理书院)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比河西官府多了至少两倍!而且河西路大部分骑士和府兵,都是各地书院和城主的封臣,并不从属于河西官府。
  另外,西北大教化团在安西、北庭两地还拥有数十所天理书院,控制着数万军民户和不计其数的土地,拥有数以千计的骑士和上万府兵。
  所以河西路真正的统治者是大教化团的大教谕,而不是朝廷委任的经略安抚使。不过这两个职务在章援身上合二为一,他既是大教谕,又是经略安抚使,而且还是秦王川城的城主。
  城主一开始是用来忽悠没有追随赵乾顺兄弟西迁的部落首领和土著豪强的名号。后来河西军和大教化团的高层人物纷纷将家眷宗亲迁入,聚族而居,构筑城堡,割占土地,也就成了新的城主。
  而章援也从福建老家迁来了一批比较贫苦的远房章氏宗亲,又利用职权占据了秦王川作为自己的私城。
  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除了章援之外,还有他人可以驾驭操控吗?
  蔡京这时出班奏道:“陛下,侍卫亲军马军都虞侯刘法世为西军之将,又长期征战边塞,屡立奇功,应该可以震慑河西群豪。另外,还可以以契丹可能侵犯河西为名,令刘法带一将西军入驻河西路。”
  现在河西路已经有一将西军了,再入驻一将就有两将西军驻扎在了河西地盘上。此外,早先还有三个将的西军已经调往河北战场效命了。
  也就是说,六个将的陕西新军现在只剩下一个将还驻留在陕西了。
  不过陕西新军还有个“后备役”制度,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动员出两三倍的兵力。
  但是进行这样的动员是需要时间的,动员出来的后备府兵年纪比较大,不如常备的六将新军好用。而且西军的骑士没有后备府兵那么多,不可能给每个后备兵组成的将配足骑兵。
  所以大宋朝廷并没有马上下达动员西军的命令,只是下诏询问童贯,是否要调集后备的西军府兵入援河东路?
  ……
  灵州,西北宣抚司衙门。
  在童贯的白虎节堂内,两人默默对视着。其中一人是刚刚接到诏令调任河东的童贯,另外一人则是从凉州赶来准备接任西北宣抚的章援。
  两个人也不忙着办理交接事宜,只是守在节堂里面,拿着诏书,翻来覆去的仔细看,看完了以后都是一声长叹。
  “道夫,不能去啊!”章援将手中朝廷发给童贯的制书撂在案几上,摇摇头道,“河东新军徒有其表,陕西有只剩下一将新军,根本不可能再调出了,调集后备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朔方虽然有四将兵马,可是需要守御的边境线太长了,有无甚险要,而且还有朔方马场需要保护。薛文黼(替代童贯出镇朔方)一定不会同意调兵的,你若去了河东,就是个光杆宣抚,比钟弱翁、高师严都不如啊!”
  听到章援提及了钟傅和高俅,童贯就是一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步了钟傅、高俅的后尘,战死沙场了!
  “不去不行啊!”童贯吐了口气,看着章援道,“致平,咱家是个内侍,和你,和武崇道,和高师严是不一样的。咱家不能有丝毫违抗圣命,要不然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童贯没有势力的!宋朝不比唐朝,对宦官的歧视深入人心。
  别看他在西北主军多年,带过的兵马有几十万,可是没有任何一支兵马是所谓的童家军。
  割在他下身的那一刀不仅断了子孙根,也绝了他称霸一方的可能性。就是他自己,主军朔方的时候,也不敢有丝毫不臣的举动,一条条的红线,他都是小心翼翼遵守着的。
  章援在河西,武好古在燕地的所作所为,在童贯看来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他不敢,也不可能这么做。
  所以直到现在,童贯手下虽然也有不少幕僚,也养了一些亲兵护卫。但是这些人不过是童家班的临时工,没有用土地或者信仰作为纽带,建立起紧密团结的关系,更不用说用什么“天下为公”,什么“元老院选举”,把大家变成拥有共同事业的同志加公民了。
  当然,童贯也不可能是什么豪门大族出身,也不可能如一般西军将门,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建立起军官团了。
  因此他这个四大名帅之一,只得两手空空的去河东上任!
  就算能带几个幕僚,面对烂成渣的河东军,能有啥用?河东军中的将门势力,也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要不。”章援想了想,“要不你向官家要点钱,有几百万就行了……我帮你在河西雇兵!多了不敢保证,5000西凉骑兵肯定能有的!”
  河西路登记在册的耕地、牧地有8000多万亩!虽然不怎么肥沃,交通也不方便,都是些苦哈哈的地盘,一年到头也忙不出几个钱,但是地方很大,可以安置许多骑士户和府兵户。
  而且赵乾顺、赵保忠两兄弟带着河西的刺头去天竺发财了,留给章援一片净土,随便他安排。所以养了许多的骑士户、府兵户。不仅有正宗的河西汉人,还有党项、回鹘、草头鞑靼、吐蕃,甚至还有阻卜人!大都归在天理书院下面,分了土地,为天理而战吧!
  具装甲骑是装备不起的,不过只有前掩心和头盔的“西凉骑兵”的装备还能凑起来。
  只要有个几百万,佣兵大大的有啊,硬仗不一定能行,烧杀抢掠什么的,都是很拿手的!
  “几百万官家应该会给的。”童贯想了想,“可是致平,你现在不是河西安抚了,还能号令河西吗?”
  “怎么不能?”章援嗤的一笑,“我是宣抚,宣抚比安抚大!我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他刘法一介武夫!家父是辅佐几朝的宰相,他刘法不过是个将种!他敢不听我的?而且,河西安抚可以交出去,西北大教化团是不可能交出去的!他刘法也不说不清楚什么是天理吧?”
  原来章援也是个新品种的诸侯,有那么一点教团领袖的意思,算是宗教诸侯。
  现在河西、安西、北庭三地,所有的天理书院都拥有土地、骑士、府兵、民户,而大教化团则是这些天理书院的上级。
  面对怎么一个宗教诸侯,刘法只能选择合作,根本不敢与之对抗。
  ……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完颜宗翰、完颜希尹的耳边响起!把他们和身边跟着的一群生女真敢达吓了个好歹,全都侧转过身,眼珠子瞪得老大,看着边上的炮兵阵地上,12门3000斤的“真理”在怒吼。
  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炮轰!因为之前的作战比较顺利,没有用到大炮,一帮欠了高利贷的军阀就把契丹人、奚人一路好赶,打下了大半个南奉圣州的地盘。直到今天,米友仁和杨戬率领的大军才在归化州的文德城遇到了比较顽强的抵抗。
  守城的是败仗吃的都快懵了的耶律控里古,从可汗州开始,他就被人揍得一路逃窜,已经不是“屡北屡战”了,而是“屡北屡逃”,都快成丧家之犬了。
  在逃到了大辽在燕山北麓最后一个重要据点文德城时,终于盼到了援兵,还是文忠府人,有五千多人,还带着不少粮草和箭镞。足够打一场持久的守城战了,所以就轮到罗冈率领的炮兵出马了。
  现在“真理”的数量比去年多了不少,光是陆军就有了12门3000斤炮,全都拉到文德城下了。
  另外,章之凤还挑选了一批精锐甲士“护炮”,百余个女真“敢达”,全都入选,披着三层重甲来保护大炮,哦,应该是来近距离接触真理了!
  “万胜!”
  “打中了……”
  欢呼声随即响起,一群生女真敢达连忙转头看去,只看见文德城低矮单薄的土墙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坍塌的豁口!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大宋的女真
  城墙塌了?
  怎么可能!?
  那么厉害……
  这是妖法,不对,不是妖法,是天理啊!
  原来阿骨打是对的,天理果然无敌啊!以后一定要信天理!不能再怀疑了……
  完颜宗翰这回算是心服口服了。刚刚从昌平出发的时候,他还觉得幽州军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些附庸兵将看着都挺弱的,比萧海里的契丹强不到哪儿去。
  结果到了可汗州城下,他才知道幽州军里面没有孬种!曹勇义的兵马看着不咋地,可打起来是真拼命啊!虽然比生女真的勇士还是差了不少,可他们汉人人多啊!光是幽州镇的地盘上就有几百万人口。要都和曹家兵马一样,生女真就是满了万,也禁不住他们这样拼命的。
  所以完颜宗翰就彻底打消了入侵幽州的念头。不过他也不认为幽州镇比生女真强大,直到今天,见识到了真理的怒吼,才知道天高地厚。
  那么坚固的城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给崩塌了!
  生女真勇士披上再多的铠甲,都不如城墙厚重吧?一个“真理”砸下来,还不得死上几个?
  当然了,如果幽州军光有“真理”,完颜宗翰也不害怕的。可人家步兵有长枪阵,骑兵有具装方阵,水面上还有什么舰队,还有什么会修一夜城的工兵。是多兵种协同配合着打!
  生女真只有能披重甲的壮士和能冲击、能射箭的铁骑兵,就算个个神勇,也很难取胜吧?
  不过幽州军如此凶狠,大辽算是完蛋了!完颜宗翰盘算着,等自己回了按出虎水,就支持阿骨打,马上打出反旗,站到大宋一边,不如就向大宋称臣吧!
  完颜宗翰居然想要向大宋称臣……武好古如果知道了他的心思,大约也要哭笑不得了。
  以后还有没有大金国?阿骨打不会变成大宋辽东节度使,安东大都护,金国王什么的吧?
  真要这样,赵佶不又白捡了个便宜?
  “万胜!万胜……”
  “轰轰轰!”
  欢呼声,炮击声仍然交替响起,直到炮管发烫,才渐渐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文德县城城南的一大段城墙已经是弹痕累累,在靠近城门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那一带上半截的城墙都没有了,夯土坍塌下来垒成了斜坡。不需要什么攻城器械,人都可以攀爬上去了。
  “咚咚咚……”
  “共和军,前进!”
  鼓声和军官们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在幽州军的阵地各处响起。终于度过了债务危机的曹家、左家、虞家的兵将们,这个时候也开始从心底里面认可幽州共和政府了。跟着共和政府,是真能打胜仗啊。所以他们也开始自称“共和军”了!
  第一波攻击的部队开始滚动着向前了,清一色的甲士,都是皮甲加棉甲。他们扛着门板和木梯,大声呐喊着向前。从他们的出发阵地到文德县城城墙的破口,不过两百步的距离,中间还隔着一道壕沟。而且战场上到处弥漫着大炮开火造成的硝烟,正好掩护攻击的步兵。
  他们的任务就是用门板大小的木板和木梯子,还有他们自己的身体,在壕沟上搭起几十座简易的桥梁。
  完成架桥后,还有一部分官兵会冲到城墙豁口的下方,架上梯子。为后续进攻的部队,打开通道!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才的炮轰把文德县城城头的契丹人都吓跑了,反正在第一波攻击的“共和军”架桥的时候,城墙上连一支箭镞都没有射出来。
  就在第一波“共和军”官兵冲入壕沟的时候,第二波官兵也发出了大声呐喊,开始投入攻击了。这是上千人的铁甲兵,组成了堂皇的阵容。在阵型前方,清一色都是陌刀手!在军官的带领下,便步前进。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队形,踩着架在前军肩膀上的简易桥梁通过壕沟,然后攀爬上缓坡,同反应过来的契丹人展开肉搏!
  “这是炮步结合的战法!步兵在炮兵轰击结束后,马上投入进攻,利用硝烟做掩护……”
  这个时候,在“共和军”的炮兵阵地上,一个刚刚从骑士学院工兵科(炮兵科才成立,还没有毕业生)毕业的军官,正在向一群会杀人的“小学生”讲解最新的战术。
  在后世看来很自然的战术,在这个时代都是很新奇的办法。炮兵和步兵,炮兵和骑兵的配合,还刚刚起步,才发挥了那么一丁点的威力。
  不过仅仅是这一丁点的发挥,也决定了辽国在燕山北麓最后一个重要据点的丧失!
  大宋大观四年三月十八日,被耶律控里古寄予厚望的文德城之战,再一次打出了让他绝望的战果。仅仅半个时辰,单薄城墙就被敌人的大炮轰塌。而在炮击中被吓破胆的辽兵,根本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就纷纷弃城而逃,通过了后世名为张家口,这个时代却没有什么名称的山地,狼狈而走了。
  ……
  “熙河路第一将已经抵达保塞城,今夜之前,当能将营寨修好。”
  “麟府路的骑兵已经在深州安平县境内渡过了滹沱河,并没有发现任何辽狗的守军。根据折节帅的命令,麟府骑兵将会突进到木刀沟南岸。”
  “陶宣帅,真定府路急报,相州军在滋水北岸遭遇大队辽军,其兵力在万人上下,相州军不敌,已经退回滋水南岸。”
  “幽州军的军报,十八日中午,武州州治文德城光复!武州全境当在数日之内,重回华夏天下!”
  自从妫州(可汗州)之战的军报送到河间府的河北宣抚司衙署中,河北宣抚司下属诸军的反攻就开始了。前线的战报,被银牌传骑流水似的带回了河间府。不过陶节夫的宣抚司衙署中,倒是乱中有序。在公厅中进进出出的将校、机宜、官员,虽然脚步匆匆,却没有一丝慌乱。
  围在厅中木图旁边的陶节夫、谭稹(他现在又回炉当了监军)、杨可世,以及几名军事机宜,皆聚精会神,听着军报,看着一名军机将一面面不同花色的小旗,插在木图之上。
  陶节夫背着手,低头看着木图:“真定府路怎么回事?怎么会在滋水北岸和辽人遭遇?派人去问清楚了。”
  杨可世忙不迭的躬身回话:“禀宣帅,末将已经派人去问了。不过担心辽人可能会在真定府路方向上有所行动。”
  “怎么可能?”陶节夫摇摇头,“武好古都快打到鸳鸯泺了!辽人在真定府路还折腾什么?再说了,河东不是报告说在雁门关外发现了辽主的日月神纛?辽主都移兵了,辽人还能在真定府路玩出什么花样?”
  “也许会在真定府路发起佯攻,配合辽主的大军攻打雁门关吧?”谭稹低声提醒。
  “佯攻?”陶节夫想了想,“为什么不是决战?如果韩家的相州军再惨败一场,那么河东的右翼就真的危险了。”
  “宣帅。”杨可世问,“要不要调一将新军赴援?”
  “从哪儿调?”陶节夫反问。
  “从清州……”
  陶节夫白了杨可世一眼,吓得杨可世一哆嗦,不敢再发声了。
  “传令给韩团练,务必坚守滋水一线。”陶节夫道,“守住滋水,就给相州团练记一大功!”
  “喏!”
  厅中自有军机大声应答,将陶节夫的军令通过传骑驿马,一路送往300多里外的河间府。
  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刚刚发生的滋水之战,不过是辽军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序幕!
  ……
  滋水北岸,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萧干策马,只是和几个奚王府的将领站在高处,在他们前面,百余名奚人战士散布在河北岸各处,只是据鞍向着还飘动着晨雾的滋水河南岸看去。
  就在前天,萧干指挥的一万名奚王府步兵,和韩肖胄麾下的大将武宋率领的五千步兵就在眼前这片河滩上血战一场。
  结果居然是难分胜负,最后相州步兵在夜色掩护下通过浮桥撤出了战斗。
  通过这场较量,萧干是愈发觉得大辽国前景黯淡了。
  因为宋军的战术非常难缠!他们不仅会结阵而战,而且还会在战场上用沙袋筑垒,掩护自己。一旦沙袋垒成胸墙,再配合他们的强弩和长枪,就是牢不可破的坚阵了。
  就算能破,也没有多大的意思。难不成要萧干用5000奚人的性命去换5000汉人的性命?奚人才多少?换得起吗?
  不过萧干也不是没有发现对手的破绽。对手的破绽就是一个字“慢”,行军慢,布阵慢,修个营头也慢腾腾的。
  所以对付宋军的“慢”,最正确的应该就是“快”了,以快打慢,当是战无不胜。
  当然,“快”并不意味着“轻”,更不意味着“弱”。而是要“快”、“重”、“强”结合。
  也不需要一味求快,只需要比龟速行动的宋军快一点就行了。他们一天30里,自家一天50里,这就足够了。足够绕开宋军的乌龟阵,向河东方向突进了!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萧干的目标
  滋水北岸,大队大队的奚人步兵骑兵,已经离开了临时的宿营地,浩浩荡荡开来,开始在萧干等人背后列出严阵。
  河岸边上的奚人骑士也策马来回奔跑,还发出一阵阵略带凄厉的急促呼哨声。有的战马还催策得踏入了河水当中,渐起水花,发出密集的踏水声音。滋水对岸,同样传来了声响,同样有马踏水花和呼哨的声音。这是岳和率领的相州骑兵在沿河探查警戒时发出的声响。
  屡北屡战的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