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衔舜罅善戳诵悦兀
  “太师,下面该怎么办?”
  站在可汗州的城头,在昨天的战斗中死里逃生的奚王府祥稳萧和尚颤抖着问耶律控里古。
  昨天在城外进行的大战算是把他给打怕了,现在已经失去了再次和对手野战的勇气。可就在他和耶律控里古都下定决心,要贯彻萧兀纳“不可野战”的指示了。
  可问题是,曹家人好像没兴趣攻城,而是在可汗州城外之战的次日,选择绕城而过了。
  “怎么办……”耶律控里古望着数百步外,正在列阵行军的曹家兵马,皱眉想着。
  怀来盆地中可不止可汗州州城一座城堡,而是星罗棋布般分散着大大小小十数座城堡。城堡的数量不少,而控力古和萧和尚手中的兵力却不太多,所以大部分城堡的驻兵都不多。而这些驻兵不多的城堡中,又有不少积蓄、储备、百姓和僧侣——修筑那么多城堡,也是为了保护韩家地盘上的百姓、僧侣和物资,以免他们被入侵的宋军掠走。
  可是现在,翻越燕山而来的宋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却出奇的强大。打得数量超过他们几倍(总兵力)的辽军只能据守城堡,不敢出战,甚至不敢增援遭到攻击的其他城堡了。
  可这样一来,那些守军较少的城堡就有可能被曹家兵马攻破。只要有一座城堡被攻破,曹勇义的兵马就会获得足够的补给,然后赖在怀来盆地中不走了。
  “还是差了一招啊!”
  耶律控里古摇摇头。守城这种事情,比他想象中要困难啊!不是龟缩不出就行的。在什么地方筑城,筑多少座城堡,每座城堡中要摆多少兵力,又要如何组织和武装百姓,都是一门学问,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清楚的。
  而契丹人哪有这方面的经验?一百多年来他们都是拥有优势的军事强国,都是他们去进攻别人的城,根本不需要,也没有条件去研究筑城。
  现在突然就强弱逆转了,一时间怎么可能学得会筑城呢?
  所以昨天晚上,耶律控里古和萧和尚以及一群韩家人围着木图一番研究,才发现自家的布署根本就不靠谱。以曹家人在昨日野战中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要攻破几座韩家的堡垒一点不费事儿。
  而堡垒一破,曹家的几千兵马可就要在怀来盆地中长住了!
  “要不……”萧和尚低声说,“咱们弃了可汗州城,退到大山口城去吧。”
  大山口城位于怀来盆地的两片谷地的交汇处,在一处比较开阔的山口筑了城堡。守住这里,就守住了小半个怀来盆地,同时也扼守住了通往奉圣州城永兴(奉圣州的州城在一个很偏的位置上,位于桑干河边上的一处中型山谷中,正好卡着通往大同府的要道)和归化州的大道。
  “那军都城怎么办?”耶律控里古问。
  军都城在可汗州城的西南。耶律控里古在那里摆了3000正兵,是可汗州中驻兵第二多的城堡。
  一旦放弃可汗州城及其周围的堡垒,军都城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军都城险要。”萧和尚道,“有3000兵马足够坚守,而且储备充足,守上六个月都不会匮乏的。”
  那六个月后呢?
  耶律控里古心想:韩家已经损失惨重了!虽然文忠王府人的损失不很大,可以玉田韩(韩家内部也分成两个大的流派,文忠府人和玉田韩)却损失惨重。如果韩企先率领的3000玉田韩的正兵再全军覆没,那玉田韩差不多就完了。
  就在控里古替玉田韩一系心疼的时候,一个文忠王府的子弟突然大喊了起来:“大爹爹,西南方向上又有兵到!”
  西南方向上?
  耶律控里古连忙伸手接过望远筒(望远筒并不难仿造,在去年的战争中辽军也缴获了一些,所以就有了仿品送到了控里古手中),对着西南方一通搜索,果然发现了“大头冲下”的大队兵马正沿着官道浩浩荡荡的开进!
  “好像是从军都城方向过来的!”控里古的声音也颤抖起来了。
  军都城被攻破了?
  不可能吧?那样险要的地形,还有那么多念经的高僧,就算武好古的妖法厉害,也能守个十天八天吧?
  萧和尚也从亲随手中拿过望远筒开始张望,张望了一会儿突然道:“打得是黑旗!是咱们的人!”
  控里古仔细一看,果然是打黑旗的。看来是韩企先放弃了军都城,来和自己会师了。
  这样也好,一家人一起逃吧!文忠府在塞外还有城池牧场,还有几个头下军州,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来人。”想到这里耶律控里古大声命令,“点齐3000正兵,老夫要亲自出去迎接企先归来。”
  ……
  现在武好古的旗号是“红底黑万符”加“天下为公”旗。
  用“万字符”和后世的那位小胡子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大教化团在安西之战时使用了这个代表佛教的旗号。
  二是宋朝人认为这个符号的读音和意义都是武则天所制,根据宋朝时编纂的《翻译名义集》中说:“主上(指武则天)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所以这面万符旗是可以代表武家的旗帜!
  至于“天下为公”旗,则可以看成是幽州共和府的旗帜,代表的共和精神。
  武好古可不是为一家一姓打天下,而是为了天下人而战,非常高大上的!
  因为没有得到新的军旗,所以暂时还打着玉田韩的黑旗行军的韩企先,已经被武好古的崇高理想所感化,成为了共和制度的拥护者!不仅献出了军都城,还为自愿为共和之前驱,带着3000易州韩(韩企先接受了易州都管的封号)的儿郎,唱着《天下为公》歌,向可汗州城而来了。
  唔,他可不是迫于无奈才投奔共和的,而是在深入了解到共和制的好处后,才真心投奔的。
  现在武好古实行的可不是普惠制的民主共和,而是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参与的精英共和。韩家投奔之后,虽然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凌驾于燕地诸家之上的豪门,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掌握一州,同时还能通过元老院参与“中央”的决策。
  这样的地位虽然不能和过去在辽国这边的“第三家”相比,但是在“第三家”体系中当家作主的文忠府人,不是玉田韩。而韩企先没有耶律赐姓,也不是文忠府出身,在韩家不过是二等三等的存在。
  而献了军都城,领了易州都管后,他就是未来易州韩的创始之祖!而且还有共和制可以保障易州韩的利益,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归顺?
  就算他对大辽国还有一点忠心,在得知了昨天可汗州城外一战的结果后,忠心什么的,也都没有了。
  因为共和制的优点明明白白摆在面前了。易州曹这样的家门,在投靠共和之前不算什么,现在居然那么能打了。
  这说明共和制可以“解放战斗力”啊!人家本来是替契丹主子打仗,现在是替自家打仗,劲头能一样吗?能不拼命吗?
  所以韩企先也没有再犹豫,马上点起人马,先一人发了三两黄金,然后再说了共和制的好处,还颁布了分田分地的规矩,最后就全军归顺了。
  哦,至于能不能顺利拿下易州成为都管的问题,韩企先是一点不担心的。
  因为怀来盆地是肯定归共和了,而且卡着共和府北进咽喉的军都城自己也献出来了。之后共和大军一定可以席卷归化州盆地和奉圣州的永兴县一带。而这几块地盘一丢,大辽南下的大本营鸳鸯泺和西京大同府都会受到威胁,耶律延禧根本不可能再把部队留在易州了。
  所以易州是可以不战而取的!
  “都管。”一个韩家子弟在韩企先身旁喊道,“可汗州城那边好像有兵马出来!”
  韩企先笑道:“应该是来迎接咱们的……传令,布阵迎战!”
  “什么?那是控里古大爹爹的人啊!”
  韩企先笑着:“他们是文忠府人!他们是要跟着契丹人一路到死的……可咱们不一样,咱们是玉田韩,所以能投奔共和!从现在开始,幽州的江山有咱们易州韩的一份,人人都得出把力气,可知道了?”
  “可是文忠府人也是自家人啊,真要打?”
  “打不打,就看控里古大爹爹肯不肯走了。”韩企先道,“他要肯走,咱们就一路礼送。他要不走,咱们不打,还有曹家、虞家、左家的兵马,个个都疯了一样(都欠了高利贷,能不疯吗?)……他打得过吗?”


第一千一百章 房奴的叹息
  “投,投奔共和了?你,你,不,我们韩家可是世受皇恩啊!”
  耶律控里古差点就是一口老血喷出,被韩家的忤逆子孙韩企先当场气死了。
  “你这忤逆子孙怎对得起列祖列宗?你不配姓韩!”
  听到十几步开外,骑在马背上的老爷爷辈的控里古指责说自己不配姓韩,韩企先只是哈哈一笑:“大爹爹,孙辈这么做,才对得起祖宗啊!要不然祖宗留下来的这点家业,也就到孙辈这一代了。”
  “还可以退到草原上去啊!”
  “大爹爹,孙辈姓韩,不姓耶律!你们姓耶律的文忠府人,尽管北退,孙辈绝对不拦着。”韩企先笑了笑,“可是咱们这些姓韩的,在漷河河湾之战中已经流够了鲜血,对得起耶律家了。总不能一点都不给俺们活路吧?真去了草原,俺们这些人能干什么?替契丹人放羊吗?对不起了,咱们干不了这个。”
  “你,你……”耶律控里古居然无话可说了。倒不是因为韩企先有多能说会道,而是跟着韩企先的3000韩家儿郎,现在都列阵而待,并无一人迷途知返。
  这已经充分说明问题了!
  玉田韩家,有负大辽皇恩了……
  想到这里,耶律控里古也只有长叹一声,打马调头,想要离去,却被韩企先叫住。
  “大爹爹慢走!”
  “怎地,还想交战?”控里古回头问道。
  韩企先摇摇头,“大爹爹哪里话来?俺们玉田韩和文忠府终究是近亲。只是曹家、虞家、左家的大兵还等着交战……大爹爹的文忠府人和萧祥稳的奚王府人还有多少能战的?”
  “你想怎地?”控里古冷冷的问。
  韩企先笑道:“并不是孙辈想怎地,还是大宋幽州军的北路都部署米元晖让孙辈给您带个口信,幽州军想要的只是可汗州、儒州、归化州和奉圣州首府所在的永兴县以及附近的历山县。只要大爹爹肯让出地盘,尽管退往塞外,幽州军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韩企先说的这些地盘,都是武好古必取的!不夺取的话幽州镇的安全就没有保障,而且归化州和可汗州的交界处还有“龙烟铁矿”,虽然也存在含硫量较高的问题,不过还可以通过精选好矿的办法缓解一下。
  另外,只有不打造兵器,含硫稍微高一点也能凑合着用。
  再加上这座铁矿附近有大量的森林,可以获取廉价的木炭,所以经济价值是很高的。必须要掌控在共和政府手中!
  至于契丹人和奚人的性命,少取一点也无妨。因为草原上的阻卜,东北老林子里面的女真,都不会放过他们。
  给耶律延禧多留点人手,没准他还能多扛几年,对武好古可没坏处。
  “如果老夫不答应呢?”耶律控里古冷冷看着自己的孙辈韩企先。“你是不是要带头攻打可汗州城?”
  韩企先摇摇头道:“大爹爹既然出了城,就再回不去了!因为曹家、左家、虞家的两万精兵,现在正往大山口城而去!大爹爹还不赶紧往大口山城而去?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其实现在马上走也来不及了!因为欠了高利贷的可不止曹勇义!还有两家债奴真等着追杀耶律控里古的兵马呢!不把他们打垮了,难道还放回去守城,给自家制造伤亡?
  ……
  急促的马蹄声,在河间府城内的街道上响起。负责通传紧急军情的传骑,骑在大汗淋漓的驿马之上,也不知跑了多远的路,疲倦得都直不起身子来了,只能抱着马脖子朝宣抚司衙署急奔而去。这名传骑胸前交叉帮着两块银牌,都是木牌包银,一块是宣抚司发出的,上面有八个大字“军情急务,不得入铺”。还有一块是幽州镇共和府总军机司的银牌,上面也是八个大字“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持有这两块令牌,就可以在幽州镇的地盘和河北路宣抚司的新驻地河间府城之间,通行无阻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主要还是因为幽州镇和大宋朝廷之间毕竟没有撕破脸开战。既然没有撕破脸,那么就少不得要通传消息,往来书信了。特别是眼下双方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辽国,勉强还算是一个战壕里面的友军。
  因此在米友仁的安排下,就有了这种携带两块银牌,可以往来于幽州镇、河间之间的传骑。而这些个传骑,都是归在河北宣抚司的旗下,武好古现在才没多大兴趣向迁到河间府来的陶节夫通报消息呢!
  今天晚上入城的传骑,马身上还挂着十几个铃铛,跑动起来响声一片。但凡知道点军务的,听到这铃声就得赶紧让路。现在可是战时,没有什么比通传军情更要紧的事情了。谁让大宋这边喜欢让能“决胜千里”的文官去驭武呢?哪怕是陶节夫这样比较精通军务的阃帅,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亲临前线,都在后方的城堡里面指挥全局的。这就更加得依靠传骑驿马努力通传了!
  如果谁敢稍稍挡了传骑的去路,少不得一个阻拦军务的罪名,没有几缗酒钱奉上,就甭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如果不幸被撞死撞残了,那就是白饶!
  传骑入了城,也不曾放慢速度,依旧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奔驰,马蹄和銮铃响过,街上的百姓都跌跌撞撞的走避。
  也有在街上巡逻的河间府当地的厢兵忍不住低声嘀咕:“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辽狗明明在河北西路折腾,却把个宣抚司摆到了河北东路。这河间府距离定州也有两百多里,来来往往不嫌麻烦吗?摆在真定府多好?”
  一个厢军的小军官闻言咒骂道:“你个腌臜厮多个鸟话?宣抚司摆在那里也是你能论的?俺们河间府离辽狗路远,离天津府可近……要是没有宣抚司和从开封府调来的一将新军,幽州那边打过来算谁的?”
  陶节夫不仅把自己的宣抚司搬到了河间府,而且还把下辖的三个开封模范新军将中的一个,也调到了河间府。如果再加上摆在清州和沧州的两个将,河北宣抚司手中最精锐的三个将,全部摆在了河北东路,而不是将要开战的河北西路。
  这样的布署是针对谁的,真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这种事情是高层考虑的,那些在幽州镇——河间府之间跑断腿的传骑是没有资格过问的。今日入得河间府的那名传骑风也似的卷向了宣抚司的衙署。衙署外头,刁斗森严。模范新军第一将的甲士持矛守卫,听到銮铃声,见到传骑飞奔而来,便有一个小小的队正上前,一把拉住了驿马的缰绳。将那个几乎在马背上累倒的传骑搀扶了下来。
  那传骑挣扎着将背上的包裹取下:“这位都头,劳您大驾,将这军情上禀宣帅。俺是奉了都承旨的军令而来!军情急切,万万不可耽误!”
  带队守门的小军官听到“都承旨”的官名,哪里还敢怠慢。连忙将放着军情文牒的匣子接过,然后发足急奔而去。自然有麾下的士卒拉住那传骑:“这位兄弟,可是辛苦了!赶得那么急,是不是辽狗又打回燕地了?”
  那传骑被他们扶着缓缓走动几步,活了下血脉,只是笑道:“辽狗哪里打得过幽州军?这次是枢密院都承旨和杨都知带兵北上,越过燕山,击破了三万辽狗,打进了妫州和武州(指后晋所置的武州,在妫州北,后世的宣化一带),又是一场大功啊!”
  扶着那传骑的一名开封模范新军的士卒闻言就是一叹:“这才是从军报国啊!眼看就要把燕云十六州都夺回来了!再看看俺们,僵在这里不生不死的只是干熬,什么时候才能有立功的机会啊?可别到了仗打完了,还是两手空空!”
  “嗨,你就别抱怨了!”又有一名模范新军的士卒接过话题,“咱们不过是个五年府兵,每个月都有开饷(开封户口的府兵有钱拿),又赶上这一趟出远门,总能捞到些赏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难道还巴望着赚房子吗?现在可没机会了……”
  提到房子,在场的模范新军的士卒中就有好几个唉声叹气了。叹气的都是从开封城内征来的兵,基本上都是世代干禁军的。因为几年前的军事改革,禁军不再招新人了,所以没有了端铁饭碗的机会,只好去当吃五年饷的府兵。
  这可真是吃力不赚钱的差事啊!军饷没几个,却要天天在军营里呆着,一日三操,四时苦练。本事倒是练出来了,可是却没有用武之地。不过就是五年期满,复员回家。可偏偏又遇上了宋辽大战这样的好事儿!
  他们这些开封子都知道上一回高太尉西征时拿房子当格赏的好事儿,都伸着脖子在盼呢!
  结果盼来盼去,高太尉战死了都没轮到他们上阵!
  再看看幽州军这边对辽人的战绩,辽军仿佛也没多厉害啊,连画画的米友仁和没卵子的杨都知都能攻城略地了,没理由自己不能赢啊。
  可是现在大军滞留在河间、清州、沧州一带,到底在干什么呢?
  难不成真的要对幽州镇动手?可是幽州军似乎比辽军厉害啊!
  想到这里,这些欲当房奴而不得的开封军将,也只有一声叹息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契丹大势已去?
  “什么?连米元晖和杨都知都能大败契丹了?”
  “这怎么可能?”
  “一定是他们二人挂了个虚名,真正指挥的还是那帮机宜……”
  急匆匆赶到宣抚司内厅的王禀和杨可世、杨可弼三人,听到米友仁和杨戬率部大败契丹,都是惊诧万分。
  这事儿也太儿戏了!米友仁就是一文人,画画写字都没说的,打仗怎么能成?至于杨戬就更胡闹了,他就是一伺候人的宦官,不是童贯、谭稹那样的军事宦官,什么时候也能打败契丹人了?契丹人现在成什么了?人见人欺了?
  陶节夫拿着米友仁亲笔写的文牒,眉头紧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具体指挥的的确是军事机宜。”陶节夫道,“但是这次出战的也没有幽州军的腹心部。米元晖说,因为幽州军的府兵户和一部分骑士户刚刚分了土地,需要时间安置开垦,所以没有召集。只是让曹勇义、左企弓和虞仲武三人率领了两万五六千人马北出居庸关。”
  “才那么点人?还是燕地豪强的兵马……”跟从着战死的高俅和辽人打过一仗的杨可世现在是陶节夫的总军机了,“辽人有多少啊?”
  “不下三万……目前击败的数目不下三万,总数可能更多!其中斩首5000,生俘2000多人,还有5000人韩家兵马(韩企先部,包括辅兵一共5000余人)归顺了幽州军。米元晖的信上说,武州(归化州)的辽人也守不了太久了!如果辽主不发援兵,十日之内,武州城就会被攻破。”
  “敌人真是契丹人?”
  “大部分是契丹人。”陶节夫说,“主要是文忠府人和奚王府人……算是契丹人。”
  杨可世吸了口凉气儿。
  怎么回事?自家和契丹人打得时候千难万难的,换成武好古怎么就随便打打也赢了?
  如果是幽州军精锐大败三万辽兵也罢了,现在不过是一群投靠的墙头草,怎么也那么厉害了?
  墙头草在辽人那里混日子,投靠了武好古就肯玩命了?武好古是真命天子?不对,他好像不当天子,他要天下为公的……
  “看来契丹人变弱了!”杨可弼道,“宣抚,咱们还是快些把兵马开去定州和辽人交战吧?”
  也算是高俅系统出身的杨可弼,现在是模范新军第一将的正将,现在正率部驻守在河间府城内。
  因为模范新军里面大部分的小武臣都是原来的房奴猛士,所以下面的“五年制府兵”也受了感染,都想着能在战场上赚房子,所以刚出征的时候士气很高。
  可是杨可弼不是高俅,手里没有房产证啊!
  更糟糕的是,兵强马壮的模范新军第一将连个出战的机会都没有,一路打酱油。
  现在好不容易熬到辽人变弱了,是不是该出兵了呢?即便没有房子可以赚,赏金总能捞一把吧?
  陶节夫思索着,“辽兵看来是久战疲敝了,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得大败。”
  陶大宣抚也做出了“辽兵变弱”的判断,因为米友仁没有和他说放高利贷的事儿——放高利贷可以催生战斗力这事儿也是千古奇闻了!米友仁实在不好意思说,他是读书人,世代官宦,要面子的。放高利贷的事情怎么能说出去?
  所以陶节夫也想当然认为辽军一定因为连续作战加上燕地失陷所造成的影响而战力衰竭了。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因为陶节夫是真懂不少军事的,知道辽国的兵制特点是兵民合一,只有少数汉人侍卫亲军是兵民分离,其他部队包括宫分军这样的腹心,也是不支薪的部队。
  这种不支薪,还要自备一部分马匹和装备的部队有点像隋唐时候的府兵,是打不了持久战的。
  而这一场辽宋战争已经持续了大半年,这帮“自干辽”的士气低落,战力下降也不奇怪。况且辽国最富庶的南京道差不多丢光了,对于人心士气的打击多大,随便想想就知道了。
  人心一乱,军队的战斗力就更得掉了。
  不过陶节夫却不同意把三个将的开封军投入西线去打落水狗。
  “辽军既然战力衰竭,那么定州、祁州和真定府北部一带也不可能坚守下去了。”陶节夫说,“让真定府、定州路和高阳关路三军步步为营,堡垒推进,慢慢收复地盘就是了。辽人力竭如此,必不会有失的。”
  “那咱们……”杨可弼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正臣。”陶节夫对王禀道,“你带上第一将,都去沧州和那里的第二将汇合,然后北上至清池县的乾符寨和青州乾宁寨。”
  乾符寨和乾宁寨分别位于宋朝直属的沧州、清州和幽州镇所辖的天津府的交汇处,说是前沿基地也不错了。
  “宣帅,咱们是要……”
  “宣帅,现在幽州军主力还没动呢!”
  “是啊,若要开衅,是不是先破了辽兵?”
  王禀、杨可世、杨可弼三个人都急了。
  幽州军的核心部队,一万名具装甲骑还没动呢!现在派两个将的步兵去人家家门口吓唬谁啊?万一真打起来,一万步兵对一万具装甲骑?还不让人踏平了!
  陶节夫摆摆手,“等不得了!幽州是辽人必取……辽人一旦溃败,幽州镇就会失去牵制。到时候还想进驻乾符寨和乾宁寨就更危险了!正臣,你可记住了,进驻之后,立即增筑城防,囤积粮草。还要日夜戒备,不得稍有放松。若真有渔阳鼙鼓动地而来,乾符寨和乾宁寨就要做我大宋的睢阳城!”
  这可真是命苦啊!想当房奴而不得,还得去守劳什子大宋的睢阳城……唐朝的那场睢阳之战虽然挡住了安史叛军向江淮扩张的步伐,但是守城的军民最后因为粮尽力竭而全军覆没了。
  而且安史叛军攻城的本事能和武好古比?武好古也许不会打野战,可人家写过《工兵论》和《火器论》,是攻城战的专家啊!统万城和燕京城都被他轻易拿下,乾符寨和乾宁寨还能守住?
  ……
  驻扎河间府和南皮县的两个宋军新军的将,将会进驻乾符寨和乾宁寨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天津市城外的节度使城堡。
  “仲甫,你来的正好……”武好古正想找人商量对策,总军机马政就脚步匆匆进了白虎节堂,而且一脸喜色,于是就问:“怎地,又有捷报?”
  “涿州的军报,辽兵大举收缩,刘彦宗的骑兵都放到易州城外了!”
  刘彦宗是涿州观察使,涿州都管,涿郡公刘霄的长子,是幽州军的涿州兵马使。而涿州军又是幽州军西路的主力,现在和易州的辽军对峙的主力就是涿州军。
  另外,涿州军和赵家的滦州军,因为底子特别雄厚(他们两家都出过幽州节度使,在辽国南京道的侍卫亲军中子弟极多),也是幽州诸州军中的强兵。
  “辽人应该退了。”武好古也有点想当然了,“咱们也该出动骑兵了……两个将都召集起来吧!让五哥带其中一个将去涿州,等韩企先的兵马到达,再会攻易州。另外,刘家为攻打易州出了力,是该有点奖赏的!不过这个奖赏不能由共和府出。毕竟拿下易州的是韩家,不如就把易州的涞水县划给涿州吧。”
  “那共和府要在易州拿地盘吗?”马政又问。
  “拿下紫荆关就行了。”
  共和府在各个自治的州郡中也不等于没有一点地盘。比如营州的榆关(山海关)、檀州的古北口、涿州的岐沟关等险要关口,都是共和府派兵驻防的。属于妫州的军都城,属于武州(归化州原名是武州)的断云岭以北的前沿地区,也都会由共和府管辖。归化州,也就是武州的铁山,根据协议,也将归属共和府直辖。现在辽国奉圣州州治所在的永兴县和附近的历山县,因为处于武州、妫州、儒州的核心,也会成为共和府的直辖地。
  “仲甫。”武好古接着又将林冲刚刚送来的密报递给了马政,“这是情报房刚刚送来的,你知道了吗?”
  情报房是总军机司的下属,送到武好古这里的密报,当然也会抄一份给马政了。
  “已经知道了。”马政眉头微皱,“大王,看来契丹兵败之日,就是朝廷找麻烦的时候了。”
  “契丹兵败之日?”武好古看着马政,“你真的以为契丹要败了?”
  “大王,契丹势穷如此,还得不败?”
  “不好说……”武好古摇摇头,“契丹和咱们打是没胜过,可是和朝廷打却没败过!现在陶节夫又把手上最好的三个将用来对付咱们,只怕余下的8个将的精锐对付不了契丹人呐!”
  “可是契丹在河北大势已去,不可能久留了。”
  “也许不是河北?”武好古想了想,“会不会是河东?”
  “河东?”马政皱眉,“雁门关?也许吧……不过河东距离陕西、朔方不远,有西军和朔方军,当无大碍吧?”
  “但愿如此吧!”武好古想了想,“就以总军机司的名义写个文牒,通报给朝廷的都军机司吧。让朝廷有点心事,省的找咱们的麻烦。”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轮到童贯了
  大辽西京大同府,皇宫。
  “幽州军……共和……”
  耶律延禧举着蜡烛,在御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羊皮地图。燕山西北麓那里,密密麻麻的标满了写着“共和”两字的标识。
  刚刚从奉圣州的治所永兴县败逃回到大同府的萧兀纳同样举着蜡烛,弯腰站在耶律延禧身后,一脸的愁容。
  他老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