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了!”娇媚的欢呼声随即响起,“大哥儿,奴家射中了,该你了!”
发箭的竟然是十一二岁的少女,肌肤赛雪,五官如画,活脱脱一副美人胚子,年纪虽然还小,但却已经透出几分迷人的美貌……
美貌的少女,现在却是一身劲装,骑着一匹正在小步慢跑的折耳马,左手提着一张水牛角弓,右臂还保持着撒手放弦的姿势。小脸蛋上一股得意洋洋,仿佛在炫耀亲手杀害一只小兔兔的事迹。在她身边,还簇拥着不少锦衣少年,人人都鲜衣怒马,带着弓箭直刀,看着射箭的少女,都是一副讨好的笑颜。
这少女不仅人长得美,家世更是不得了啊!乃是当今燕地之主武好古的嫡长女武美娘。人如其名,又美貌,又尚武。真不知道哪位英雄能够消受得起了?
被武美娘唤作“大哥儿”的,则是个年纪仿佛的大男孩,生得稍有些粗壮,骑着一匹高高瘦瘦的骏马,闻言也笑着提起水牛角弓,又从撒袋中抽出一把羽箭,也交到了提弓的左手上,只留了一支羽箭在右手上,然后策马狂奔起来。
早就有不知道谁家的豪奴将几个装着兔子的笼子的门打开,几只细犬狂吠了几下,兔子们受了惊,飞也似的跑开,细犬则在后面驱赶。可是它们怎么跑得过天津马?很快就被那少年追上,少年在二十步开外就开始射箭,和武美娘不同,他射出的是连珠箭,而且射速极快,眨眼的功夫就射出去七八支羽箭,除了一箭射空,其余都命中目标。
周遭的少年看了,也是一片叫好。
武美娘却是不愿意了,小嘴一撅,嘟囔道:“分明射空了一箭!”
“大姐儿。”一个约莫十七八岁,衣着显得有些朴素,脸膛晒得黝黑,举手投足间都透出老成,名叫吴玠的少年对武美娘道,“武大郎这手连珠射在咱们小学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只比王宗弼稍差,可是宗弼哥哥都年过二十了。”
又是一个武大郎!同样不是做炊饼的,而是精通骑射的小学生,还是武美娘的哥哥,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
对了,今天在天津市河北区郊外的这片树林外游玩的,都是天津市内的小学生!
小小年纪(有几个也不小了)就弓马娴熟,当然不是普通小学能交出来的学生,他们是天津市排名前三的小学的学生。大约一半人是天津骑士小学的学生,剩下的分别来自南开书院和天津文理女校。
在如今的天津市,可不仅是骑士小学的学生会玩骑射,连南开书院和文理女校这样学风严谨的书院小学,一样非常流行骑马射箭。这不仅是正式的课程,而且还是一种天津市纨绔子弟们都喜爱的游玩方式。
在天津,提笼架鸟逛青楼不算什么纨绔,会玩游猎和马球那才是入了纨绔子弟的圈子。
会游猎不就得精通骑射吗?打马球那就更考验马背上的功夫了,玩好了换根马矟就能直接上战场了。
另外,游猎其实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打仗,特别是野外浪战的本事,在课堂上,在操场上是学不全的。必须得野在外面,才能从理论到实践,真正掌握野战,特别是骑兵侦察作战的技能。
当然,也有人喜欢琴棋书画这些比较高雅的活动的。比如老成少年提到的王宗弼,虽然一身的武艺,却不大喜欢和一帮小同学们游猎打马球(他是老林子里面长大的,对他而言,天津郊外根本不算野外,一点意思没有),他喜欢的是弹琴和作诗。整天一副文士打扮,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叫“北坡居士”。
王宗弼还有个本家兄弟,名叫王希尹的,和宗弼差不多时间到的天津,不过文采更好,不久之前从南开书院毕业,考入了云台学宫律学院。他的爱好是书法,特别喜欢模仿赵佶瘦金体。
在“小同学们”游猎嬉戏的时候,王宗弼和王希尹,则是一身儒服,腰佩长剑,陪着到访天津的王懑(完颜阿离合懑)和王宗翰一起,在云台学宫内的博士团大楼内参拜天理。
天理当然是要拜的!天理可以保佑按出虎水完颜部兴旺发达啊!
而且天理博士团的博士还帮着完颜欢都(王希尹的爸爸)和完颜石适欢指挥的1000大军攻破了高丽人的十几座城关。
不久之前,大辽朝廷还封完颜乌雅束当了东州海东军节度使,还要把高丽国的东西二界都封给按出虎水完颜部。
不过按出虎水女真部的人也不傻,他们当然知道契丹人想要祸水南引了。
契丹失去燕地的消息,现在已经传遍了东京道,各路英豪都在摩拳擦掌,而按出虎水完颜部又是众望所归的女真人的领袖,也是时候跳出来响应大宋,挑战契丹了。
但是攻破了千里长城后,高丽国就好像一口失去了栅栏保护的瘦猪,赤裸裸的摆在了女真人的眼前。
虽然瘦,但终究还有几斤肉。更重要的是,高丽人的地盘和大宋隔海相望。女真一旦入主高丽,就能和大宋建立起直接的联络。
所以按出虎水女真部内就展开了争论。以阿骨打为首的一派主张马上起兵和耶律延禧干。而乌雅束比较保守,主张先取高丽的东西二界,打通和宋朝的联络,取得宋朝的支持。
争论到最后,也没达成共识。于是德高望重的阿离合懑就提出了先征求宋国的意见,然后再做出决定的建议。
所以才有了宗翰和阿离合懑的到访。
拜完了一面书写着“天理”二字的石碑后,武好古、米友仁和马政,就将完颜家的客人请进了议事的内厅。
客人的来意,武好古一早就已经知道了。不过他并不再乎是先对付高丽,还是先摆平契丹。也许在这场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很期待生女真可以提前造反。
但是现在,他反而希望战争可以拖延下去。他现在需要养寇自重,需要时间巩固自己在燕地的统治。即便是刚刚分配到土地的骑士户和府兵户,也需要时间安置和耕作开垦。
“还是先打高丽吧!”听完了完颜阿离合懑阐述了来意,武好古也没客气,直接提女真人做了决定。
他说:“高丽所倚仗的就是千里长城,现在长城以破,西京平壤无险可守,不如先取平壤吧。”
完颜阿离合懑皱着雪白的眉毛说着:“可是平壤城池颇为坚固,并非曷懒甸的九城和千里长城上的宣德关可比啊。”
“无妨,博士团可以帮助你们。”武好古摇摇头,将目光投向了和阿离合懑同来的完颜宗翰身上。
完颜宗翰是宗弼的堂兄,三十岁出头的年纪,长相比宗弼、希尹要粗野得多,也没有穿汉服,而是继续以生女真野蛮人的打扮示人。武好古知道,此人的父亲是生女真部联盟的国论勃极烈完颜撒改,在按出虎水完颜部中势力很大,几乎可以和占据部落酋长一职的乌雅束、阿骨打兄弟等人分庭抗礼。
宗翰现在也能说汉语,不过他却没有参与讨论,而是一直皱着眉头在看完颜宗弼和完颜希尹两个“文人”,显然有点不大满意他们的作风。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家伙还是对幽州镇的武力不大服气!
他和完颜宗弼、完颜希尹这些在天津市住了好几年的“敢达”不一样,还不知道幽州军的厉害。
“粘罕。”武好古直呼完颜宗翰的女真语名字,对女真人而言,这也没啥不礼貌的,名字就是用来叫的,“和契丹人打过吗?”
“打过萧海里。”宗翰嗡声嗡气地说,“那次砍了几个契丹人的脑袋,也没觉得他们多厉害。”
“还想砍吗?”
“想!”
武好古哈哈大笑,对身边的米友仁道:“元晖,带上他去一趟奉圣州吧。”然后他又指了指宗弼和希尹,“也把宗弼和希尹带上。”
米友仁看了看长得颇为豪勇的完颜宗翰,觉得比较靠谱,再看看宗弼和希尹——他们真的是女真人吗?怎么看着像文弱书生啊?
“学生领命。”心中怀疑,嘴上还得答应。
米友仁是要当宰相的,所以害怕只能在武好古跟前,不能大庭广众下怕。要不然哪有威信去服众?
武好古点了点头,又对宗翰道:“契丹人的精锐都在西路的易州,暂时还在对峙,都是深沟高垒,没有什么机会。不过北面却有机可乘,所以本王就派些投靠的汉军,再加上几百个炮兵去收拾。你也跟着去试试刀吧,看看能砍几颗契丹人的头颅回来?”
这事儿大概也是外交史上的奇闻了,哪有让外国外交官跟着本国军队上阵的?
不过完颜宗翰也不在乎,他就想看看正式的契丹军队有多厉害,顺便也摸摸幽州镇的底牌。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军阀、地盘、加杠杆
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
天青云淡,冷暖适宜,正是用兵打仗的好时节。
昌平县城中,也渐渐有了市声发出。咕噜噜在街上滚过的车轮声音,挑着担子叫卖的市声,还有早早响起的兵士训练时发出的呐喊之声,混杂在一处,隐隐飘进了米友仁的兵马都部署的都堂当中。
冷冷的晨风吹进来,让米友仁和杨戬都只觉得精神一振。
武好古“近乎儿戏”一般的给他们俩派了带兵打仗的差。米友仁是北路兵马都部署,杨戬则是燕山北路安抚使。而且也没给他们什么转寰的余地,在和米友仁一块儿见了生女真的“敢达”之后,马上命令米友仁和杨戬出阵。
和他们二位一块出发的,还有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生女真完颜部的使者完颜宗翰,完颜部的留学生完颜宗弼、完颜希尹,以及十几个和武义勇玩在一起的同学少年,都是骑士小学的小学生。
顺便提一下,跟着武义勇的小学生中,还有一个是米友仁本家的兄弟叫米友达。有赵钟哥的一个儿子,名叫赵翼的少年。还有在幽州军中担任正将的吴扆的长子吴玠。还有几个武家、西门家、慕容家的少年。都是一群天津市的纨绔子弟,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就这样跟着米友仁上了战场。也不知道能不能安全回来?
因为有武好古的儿子在场,米友仁和杨戬也不大好迁延推脱,只能麻利的上路,一路上也不怎么停留,真的和行军打仗一样,风餐露宿,很快就入了燕山北路都部署司所在的昌平县城。
到了昌平,米友仁和杨戬二位才发现武好古任命他们两个外行带兵北上,原来是进过深思熟虑的。
米友仁和杨戬虽然都是外行,但他们俩都有钱啊!而且都在天津银行里面存了一笔巨款。米友仁继承了米芾的巨额遗产,是共和行的大股东,天津市的三十三家发起人股东之一,自然是家财千万贯。
杨戬虽然没有投资共和行,也不是天津市的发起人股东。可是他是赵佶的“大内总管”,入内内侍省都知,贪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没有钱?因为带头“劝进”武好古当幽州节度使,所以他心里有鬼,上次回开封府就变卖了家产套现,通过京东银行转了几百万到天津银行的账上。
有钱和带兵打仗有关系吗?
在某种情况下,还真是有关系的。因为有钱就可以放债,而在如今的燕地,正好又有那么几个债台高筑的军阀。
这兵荒马乱的,有些个军阀家里也没余粮啊!
什么?军阀也有穷的?
真有!而且还很不少。
刚刚被武好古点了将的易州曹家的曹勇义,蓟州左家的左企弓,武州虞家的虞仲文三个,全都是穷得叮当响的穷光蛋军阀。
因为他们三家差不多是空有名目,而没有真正的地盘。比如曹勇义希望得到的易州,现在还在契丹人手中。没有地盘,自然就没有收入了。
而蓟州左家虽然是燕地世家(他家祖上是后唐的刺史,投降契丹人后长期镇守蓟州),但是却在争夺蓟州统治权的斗争中输给了棣州柴家的远亲,掌握着一营精锐辽国汉军羽林军的柴宜,只保留了在蓟州的私田和私城,也没多少财产。
至于武州虞家根本就是个外来户,他们本是武州宁远镇(靠近宋朝的府麟路)的豪强,算是西京道的世选之家。因为虞家一个名叫虞仲武的武官率领部队从西京道入援南京道,所以才赶上投降的。投降是投降了,可是地盘却没有得到一寸,全军都成了寄居乞食的客军。
没有地盘,或是地盘不够刮的军阀,当然就是穷光蛋军阀了。
武好古在燕地实行的是“分封制”,各州观察使自己刮地皮养活自己的军队官员,至于要怎么养,幽州镇共和府是管不着的。
共和府只管这些封了地的军阀能提供多少骑士,又分封了多少府兵户——军阀麾下的骑士户和府兵户,也是拥有选举权的幽州镇公民!另外,提供兵力为幽州镇作战,也是各个自治州郡和商市的义务,也都是有具体规定的!
至于没有地盘或者地盘太少的军阀,共和府只会给予极少量的补贴,保证他们不饿死而已。
想要大富大贵,自己去打地盘吧!
如果不服,呵呵,幽州镇“共和军”是最会以理服人的!
所以曹义勇,左企弓,虞仲武三个以及麾下的宗族、家臣、门客、死士、部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就一直在苦捱日子,看着人家分田分地真忙,自己却是几个小钱应付了事,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去。
想要哗变闹饷,一来怕死,二来武好古也给了言语,说是天暖之后就让他们出兵去抢地盘。
因此就一直苦苦坚持到如今。
如今武好古倒是履行了诺言,让他们北上去抢奉圣州下面的三个小州了——这三个州地盘虽小,但是油水都还不错,就是儒州稍微差一点。另外两个州都有非常肥沃的山谷,而且靠近桑干河,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以得到利用。不过儒州可以沿着西山扩张,将整个燕山北麓都吃下去,这样地盘也就不小了。
所以三个军阀都挺高兴的,都愿意出兵。可是出兵要钱啊!他们没有土地可以分配,手下的兵将当然都是雇佣军了。三家合计挤出了上万人的正兵,三四千辅兵,都跟叫花子似的,全都聚集到了昌平县,向提前成立的北路都部署司总军机房报到——武好古派米友仁和杨戬是当债主去的,又不指望他们真的会用兵。所以总军机房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次领衔的是罗冈和章之凤。前者是攻城专家,后者刚刚陪着完颜部的使团抵达,对完颜部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还调集了秘密成立的炮兵助战!
不过军事机宜可以给,炮兵也可以给,“丛林战之王”(指女真人)也可以忽悠了来帮忙。
但是军费却不能给!军阀给自家打地盘,让共和政府掏钱是不可能的!元老院根本通不过,而且武好古也没那么阔绰。
他现在没有了赵佶当提款机,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了,所以不能给下面的军阀军费援助,只能给他们两根“杠杆”。他们可以选择“加杠杆”,向米友仁和杨戬借钱,打赢了有地盘有战利品,自然不怕还不上。
万一打败了,那就自己上南开门城楼吧……
要“加杠杆打仗”和“自负盈亏”的意思,章之凤和罗冈,一早就告诉了曹义勇,左企弓,虞仲武三位。三个军阀听了差点没吐血,他们投了个放高利贷的主子!不过吐血归吐血,反抗还是不敢的。
所以昨天晚上接风宴后,三个苦哈哈的军阀就在一间密室之中,厚着脸皮开口向米友仁和杨戬借钱了。
……
“监军,您看着事儿,这事儿……”
“大官,您可别告诉我您从没放过债。”
“放债?这可不一样啊!这次只怕有借没还……”
“他们敢不还?”
“他们要真不还了,咱们俩怎么办?找谁去?”
“不敢,不敢的。他们离不开天津市!他们要不还,以后还能在天津市赚钱?没有天津市,他们在那几个山谷里面打得粮食,砍的木头,挖出来的石炭能卖个谁?”
一大清早,米友仁和杨戬两位都已经早早起了床,就在米友仁的都部署司内厅里面,一边吃早饭,一边商量着怎么填了武好古给他们挖的坑。
“真要借?”杨戬一脸肉痛的看着米友仁。
他的命真是太苦了,说错了话,这辈子也不敢回赵佶身边去了。本想着就在天津府养老,没想到自己的养老钱还叫人惦记上了。
这要借给了三个燕地军头,还不是肉包子打狼,有去无回了?
“不就是钱嘛!”米友仁比杨戬看得开,“大官,这钱你一定得借!友仁和恩师那是一体的,出点钱替恩师解决点小麻烦是应该的。而大官你,除了‘劝进’,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燕地的这番事业,可没你一份。你只有出了钱,才算是入股了。”
“啊……”杨戬眼前金星闪烁,“那,那,那咱家应该入多少股?”
米友仁一笑:“咱们俩一人一半,我出一百万,你也出一百万,总共借给他们两百万缗……至于利息嘛,就收个三分利吧,也不要利滚利了。”
杨戬听了这话,真有点哭笑不得了。借钱给那帮军头,能收回本就烧高香了,还三分利,还不利滚利。你这厮放高利贷放到军阀头上了!
“唉。”杨戬心里虽苦,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点点头,“那就全凭监军吩咐……咱家也不求几分利,只求本钱能安稳回来就行了。”
米友仁摆摆手,笑道:“打胜了还怕没有三分利?放心吧,这比买卖包在友仁身上了,总少不了大官一份厚利的。”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义勇的初阵
燕山北麓的交战,在春雨淅淅沥沥落下来的时候,悄然拉开了序幕。
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战役的开局仿佛,两支大军间的交战,都是从双方的侦察骑兵间的交锋开始的。充当侦骑斥候的通常是以骑射为主要交战手段的轻骑兵。在大战开始前,无数的轻骑兵会在一个相当辽阔的区域反复厮杀,反复较量,反复试探,反复争夺控制权。
取胜的一方,就会成为一大片战场的主宰,可以将自己的一举一动屏蔽起来,同时又能以强势的骑兵对敌人进行贴近侦察。因此就可以在接下去的战斗中占尽主动!
在去年冬天退出除易州外全部南京道地盘的辽军,当然已经知道自己在列阵而战中不是武家军的对手,所以他们更加不愿意放弃对广阔战场的控制了。
因为只有控制了战场,拥有了主动,他们才能最大限度迟滞武家军的北进步伐,才有可能以相对比较少的兵力,守住西京道的奉圣州和中京道的北安州。
而在燕山北麓战场上,情况又比较特殊。因为双方交战的战场并不是适合骑兵运动的大片平原,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地。
山地、丛林、峡谷、溪流,和一座座深藏在山谷中的城池,就构成了整个燕山战场。
刚刚出任了燕山路招讨使的,正是为耶律延禧制定了西取太原作战方案的萧兀纳。
深知自己手中本钱不多,没有办法和武好古打一场堂堂之阵的萧兀纳,则在燕山战场上采取了“控山、筑垒、避战”的策略。
也就是控扼燕山,在桑干河、羊河流域的山谷地带大量构筑堡垒,以及坚决避免野外浪战的策略对付拥有重骑兵和重甲步兵优势的武家军。
而控扼燕山,则是萧兀纳防御燕山北麓的第一策,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策。
……
一夜春雨过后,天色终于渐渐亮了起来,山谷之中,雨雾弥漫,对面数十步外就难以分辨。春雨并不大,可一直淅淅沥沥的落个不停,浇得山路湿滑到了极处。
完颜宗弼和完颜希尹带着几十个下马步行的骑士,只是牵着马一步步的在山道当中走着。虽然都披着蓑衣,但是大家还是被昨夜的雨淋湿了,现在又冷又累,不过仍然披着甲胄,头盔都不曾脱下。完颜宗弼走在最前头,步履稳健,只是警惕的四下打量。
跟着他的,居然是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十三岁的少年有着比同龄孩童高大健壮的体魄。也披着瘊子甲,顶着头盔,脚上的靴子外面还扎了双防滑的草鞋,拄着根不知从哪儿捡来的木棍,一步步前行。哪里还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模样儿?
虽然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有好好休息了,但是少年武义勇的脸上,还是堆满了难以掩饰的兴奋。
这是他的初阵啊!
在离开天津府前,他的娘亲就亲口交代了,初阵必须打好!他是家中的庶长子,他父亲又成了一方豪雄,如果他不想一辈子浑浑噩噩,就必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和威望。
如果做不到,那干脆战死疆场吧!
这个娘亲可真是够狠毒的,居然和自己未成年的儿子说这样的话……
不过武义勇懵懵懂懂也知道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远远不及三弟武义久尊贵,吃穿用度都差了不少,现在年纪小小的就被扔上了战场,而且还上了第一线。
如果换成武义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武义久是嫡子,父亲的继承人,嫡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是众星拱月般的存在,怎么能冒这样的风险?
不过少年的心机终究是有限的,武义勇的心思很快就从天津府的家宅转到了燕山辽阔的天地之间了。
此处战场,才是男儿欲遂生平志的所在啊!
“大郎,喝一口暖暖身子吧!”
少年吴玠这时将一个酒葫芦递给了武义勇。他的年纪虽然比武义勇大几岁,但却是骑士小学的同班同学,和武义勇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次更是自告奋勇,跟随武义勇一起上了战场。
一夜雨中行军下来,吴玠和其他大部分的骑士小学学生都人困马乏,还感到了一阵阵寒意逼来。所以吴玠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烧酒,让武义勇喝了暖身子。
武义勇在骑士小学是住宿的,每旬才得回家一日,自然和同学们混熟了,也没那么多讲究,接过酒葫芦,用嘴巴咬下塞子,然后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接着又把酒葫芦递还给了吴玠。
吴玠也喝了几口,又传给了赵钟哥庶子赵翼,然后又是米友仁的堂弟米友达,西门安国的庶子西门子休,慕容鹉的儿子慕容彦,马政的儿子马扩,武诚兰的儿子武之章(本来应该是好字辈的,不过武诚兰要避讳,就给改成之字辈了),还有张觉的儿子张轩,还有一个骑士家庭出身的周风宇,都一一喝了。最后,酒葫芦又递给了在前面开路的完颜宗弼……不知不觉间,围绕着武义勇,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了!
完颜宗弼接过酒葫芦,却没有往嘴巴里倒酒,而是整个人僵立在那里,同时抬起左手,做了个停止前进的手势。
前方,有情况了!
武义勇马上就紧张起来了。
他太了解完颜宗弼了,那可是在老林子里面长大的,在树林里面有一种天生的敏锐感觉。
武义勇之所以会带着一帮好兄弟上前线,就是出于对完颜宗弼和一帮生女真“敢达”的信任。
在草原上,在田野间,在城市中,这帮生女真并不是无敌的。但是在山林里面,没有人比他们更强了。
这时完颜宗弼又做了个招手的手势,十个跟着完颜宗翰而来的完颜部的壮士马上飞奔上前。完颜宗弼吩咐了几句,他们就奔跑上了两旁陡峭的山坡,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宗弼又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武义勇。这下武义勇明白了,真的要打了!
宗弼把缰绳给武义勇是让他看马!这是早就分配好的,一旦遇敌,武义勇和他的同学们就负责照看马匹,战斗由完颜家的人去解决。
这不是看扁了武义勇等人,而是初上战场的少年必须经历的阶段。
完颜家的壮士都聚集到了宗弼身边,人人都抽出了兵刃,举起了盾牌,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盾阵。
一夜春雨之后,弓弦都吸饱了水分,松软无力,所以不用。山路湿滑狭窄,也不是战马可以奔驰的地方。所以将要发生的是一场重甲步兵的遭遇战!
就在完颜宗弼等人列阵向前的时候,武义勇等人则牵着战马钻进了树林,将马匹拴好,然后就武义勇就和吴玠一起找了个视线良好的地方,蹲着看杀人。
山路上,狭路相逢的遭遇战终于开始了!
完颜宗弼等人遇上的是一百几十个从中京道调来的奚人战士,也是惯于在山区活动的骑兵,现在也是下马行进。不过他们原本的职业是农夫,不是深山老林里的渔猎之民。经验自然不能和宗弼等人相比,所以直到百十步外,才发现已经组成盾阵从雨雾之中杀出来的完颜部战士。
不过这些人也不知道遇上的是谁?还以为是南京道的汉人。奚人毕竟是统治民族,对于汉人、渤海人,还是有那么一点心理优势的。所以也没多慌乱,也抽出兵刃一拥而上了。
因为一方是结阵冲击,另一方没有阵列,所以一冲之下,就有十好几人被撞翻后踩死踩伤。惨叫的声音顿时传到了武义勇的耳朵里,让这个少年颤抖了一下。
冲撞过后,奚若似乎凭着人多,稳住了战线,一百多人在山路上挤在一起,挡住了女真人的盾阵。他们也有盾牌,也拿出来和女真人对撞,盾牌抵着盾牌,兵刃交着兵刃。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啊!
武义勇有些耐不住,低声问:“吴大郎,咱们要不要上去帮一把?”
“没事儿的,宗弼准能赢,咱们去了也添乱。”
“怎么赢?辽狗人多。”
“宗弼已经打了埋伏……”
吴玠的话音刚落,方才消失在山坡上的十个女真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潜行到了奚人战士的背后,突然杀了出来,好像十只猛虎一样冲上去一阵砍杀。
腹背受敌的奚人马上乱了起来,他们放弃了勉强形成的阵列,纷纷往山路两边的山坡奔去。
女真人也一声呼哨,散开了盾阵,两人一组,也飞奔上山,开始追杀逃跑的奚人。
只是一个小小的花招,再加上出众的体力,经验和悍勇,这场发生在女真人和奚人之间的交战,就在极短的时间中分出了胜负,本来势均力敌的战斗,现在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有人过来了!”
武义勇正在思考双方在这场遭遇战中的表现的时候,吴玠突然大喊了一声:“大郎,拔剑,两人队形,肉搏战!”
居然有个慌不择路的奚人撞了上来!
少年武义勇和吴玠,就这样迎来了他们一生中的第一场战斗!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佛敌有妖法
武义勇杀人了!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十三岁,还在上小学(相当于后世的初中)的大男孩竟然是个凶残的杀手,而且下手阴险狡诈。在吴玠挺身与一个被吓破了胆的奚人士兵格斗的时候,从一旁偷袭,下手又狠又准,一剑就刺入了那奚人的脖子和肩膀交界的地方戳了进去。
颈侧的大动脉瞬间被割断,然后随着长剑抽出,血柱顿时冲起老高,喷得武义勇满脸都是血沫子。
那奚人战士喉咙里面咯咯的叫着,扔掉了兵刃,双手捂着脖子仿佛想堵上正在飙血的伤口,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