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俅一起做乱吗?
侯蒙其实并不是个很难伺候的文官,也不怎么喜欢欺负武将。在历史上因为高永年战死,赵佶迁怒西军十八将的时候,他就奉命去逮捕,到了西北后却主动上疏说好话,免了那帮西军将领的“罪过”。
可是这不代表侯蒙会容忍武将的抗拒,高俅要是服软认错。哪怕真的开了边衅,侯蒙也会想办法替他开脱的。所谓坦白从宽嘛!可高俅现在却在抗拒,抗拒是要从严的!
知道自己和武好古要来,就告了病假,一定是想躲起来不配合调查!
而且还指示自己的兵将在草原上列阵示威……大宋怎么能容这样的武将!?即便他没有擅开边衅,自己也得参他一本!
“侯御史,您看这些兵,怎么样?某家就说高太尉有本事吧?这才多少日子啊,气势就起来了,好啊!两万五六千战兵这就有了。这可真是撼山易,撼高家军难啊!”
武好古的声音这时又在侯蒙耳边响起了,原来武好古已经从自己的马车里面钻起来,骑上了高头大马,到了侯蒙的马车边上。一边骑马赶路,还一边兴奋的在侯蒙面前夸奖高俅。
正躲在宅邸里装病的高太尉如果听见了武好古的话,肯定是要哭晕过去的。
不过武好古不在乎高俅哭晕过去的……而且他也知道高俅,还有高俅背后的童贯没那么好欺负。
童贯可是六贼之一,鼎鼎大名的媪相!是可以和蔡京搬手腕的存在。
……
“高师严,辽人说你带这两万大军打了他们河清军的一万多人,还杀了500皮室军,可有此事?”
侯蒙已经见到了“抗拒从严”的高俅。
虽然告了病,但他还是朔方路经略安抚制置副使兼兵马都总管——请辞的事情,可没那么容易,官家赵佶还不一定批准呢!
所以也不能躲着不见人,在迎接侯蒙的官员中,他是排在第三位的,仅次于童贯和权发遣朔方路转运使薛嗣昌。
进了童贯的制置司大堂后,侯蒙也不寒暄,沉着脸就入了主题。
“冤枉啊!”高俅一脸的委屈,“本官,不仅是本官,在整个朔方路,之前就没有人知道契丹人被咱打了……虽然咱们朔方路和契丹接壤,可是却处处风平浪静,压根没有半点摩擦,如果真打起来了,还会这般吗?”
“是啊,根本就没这回事儿!”
“出兵两万根本是无稽之谈,两万兵马出动,那得多少犒赏……”
“杀了个500皮室军就更胡扯了,500个契丹的脑袋,得换多少套房子啊?”
“早就没房子可以换了!”
“没房子还能大败契丹?不可能啊!御史您可要明查啊!”
高俅果然党羽众多!他话一出口,下面的将领就纷纷附和。
侯蒙目光流转,将大堂内一众将领的表现都收入了眼底,心里面对高俅的印象又差了几分。
现在高俅不仅有擅开边衅的嫌疑,而且还拥兵自重!这可是比开边衅更大的罪过……
另外,高俅看上去也不像有病,只是精神稍有萎靡。看来他多半是装病抗拒!这态度,是相当恶劣啊!
童贯这时笑着开口:“咱家觉着,契丹人就是想用这个借口把咱们朔方路的大军都牵扯在原地,免得进军兴灵……现在西线可是在秦王川大战呢!如果朔方路能以大军越瀚海西征,西贼怕是马上就要灭亡了。”
秦王川一战已经打出了持久战的苗头,双方都在秦王川深沟高垒,不敢轻易决战。对于河西路的大军而言,深沟高垒倒没什么,问题后勤转运非常困难。
而河西路又没有什么地盘人口,根本不可能自己筹措兵粮民夫,不得已只能让熙河路多多承担。而熙河路只是在兰州拥有不少储备,在储备耗尽之后,就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转运。由于道路艰难,运输的成本过高,负责熙河路转运的陕西转运使李伯宗急都快急死了,不住上奏说熙河、泾原府库空虚,难以维持。
童贯知道了河西、熙河两路的困境之后,就想以偏师越瀚海而出,去捞一把功劳。如果高永年在秦王川取胜,朔方军就有一个助战的功劳,说不定还能顺手拿下兴庆府!如果高永年兵败,那么朔方路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可是朝廷方面传来的“高俅擅开边衅”的消息,却牵扯住了童贯。让他无法越瀚海出兵——毕竟辽国随时可能南下的情况实在有点吓人。
与此同时,辽国西南面招讨司又显得非常安静,压根一点越界骚扰的行动都没有。好像真的给高俅打怕了一般……
这可就让童贯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童使相所言也有道理。”侯蒙轻轻点头,“不过本官是奉旨前来,自然要进行查问的……如果查不出甚底,官家自有分辨。”
“那是,那是。”童贯笑着,“尽管查!尽管查!传咱家的将令,无论侯御史所问何事,朔方路诸将都必须如实回答,若有半点隐瞒,咱家定然不饶他!”
“喏!”
堂下的诸将纷纷应答。
侯蒙的目光从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年轻。别说四五十岁的老成之将了,连三十岁以上的都不多啊!
要知道有资格在置司大堂拜见侯蒙的,起码是个大使臣,还有一些甚至有了横行官的阶官。
看他们的年纪,应该都是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出身吧?年纪轻轻就爬到现在的位置,应该少不了高俅的提拔吧?
不用说,这些人一定都是高俅的党羽!
现在高俅到底有没有擅开边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正在拥兵自重,而府兵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
“道夫,大郎,你们可得给我在官家那里说说好话啊!”
侯蒙已经离开了童贯的置司,住进了统万城的馆驿,在将在那里向朔方军中部将以上(喊部将)的军官进行问话,而且是单独问话!
天知道那些人会和侯蒙说什么?借口商量军事留在置司当中的高俅显然有点乱了方寸——他和朔方军中的年轻军官一样,都蹿升太快,没有经过多少年的官场历练,遇到事情自然容易发慌。
而且他也有点自己吓自己,以为官家赵佶是因为他“拥兵数万”起了疑心。大宋的将官最怕的好像就是这个了。
早知道就不该练那么多的兵,见好就收,回开封府做个富家翁不好吗?
“听说你要请辞?”武好古皱眉道,“高大哥,这样不好吧?侯御史才来,你就请辞……”
“你不懂,你不懂……”高俅摆摆手,“开衅的事情子虚乌有,但是练新府兵的事情上,咱们走得太远了,大宋的武官不能这样啊!哥哥我之前是一时糊涂,太冒进了,现在正好趁机辞了官职。哪怕受点罚,降个几级又如何?只要能把这两三万府兵送出去,怎么都值了。大郎,你也要小心些。你虽然不会打仗,可身边也有不少猛士效用,还有界河商市!”
所以才要你和童贯来抗雷啊!武好古连连点头,心里却开始盘算起来,怎么把高俅留在朔方军任上了。
第七百七十八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一)
“官军在秦王川与西贼对峙已经有两个月了,所耗惊人,进退失据,不如早些退守兰州。”
“官军所耗惊人,西贼耗费就少了?官军在秦王川的兵力不足五万,西贼可有七八万之众,耗下去对官军有利。”
“官军已经拿下了银、夏、宥、朔、盐等五州之地,已然是前所未有的大胜,何必要毕其功于一役呢?不如暂缓两三年,等到朔方路练出十万府兵精锐,就能一举推平兴灵了。”
“现在西贼已经日暮途穷,高永年只需要在秦王川支撑下去,就能把西贼耗干了。”
“万一西贼的粮草充沛呢?熙河路还能给高永年多少粮食?”
“契丹的西南面招讨司如今已经进驻河套河北草原,占领了西贼黑山威福军司的地盘。再过几年,等契丹人在河北草原站稳了脚跟,还能眼睁睁看着咱们灭亡西贼吗?想要收复兴灵,又不和契丹全面开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夺取秦王川,迫使西贼西迁……”
崇政殿中,赵佶正板着脸听着蔡京、苏东坡二人针锋相对的言语。
苏东坡的痨病在天气回暖后就有所缓解,于是又变得有点唠叨了。而且还打定了主意要见好就收——虽然苏东坡并不是这一场西征的倡议者,但是毫无疑问他所领导的朋党势力在这场战争中获利丰厚,所以不想打下去了。
童贯当上了制置使——童贯并不能算旧党的一员,但他和高俅、武好古关系密切,几乎一体。所以也被归在了亲近旧党和苏东坡的一群人中。
高俅则当上了制置副使兼兵马都总管,负责在朔方训练府兵。在侯蒙和武好古的奏章中,都喊出了“撼山易,撼高家军难”的口号。虽然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还两说,不过肯定说明府兵是可以打仗的,这对主张大办府兵的旧党非常有利。
武好古也得到了制置使的任命,虽然他的沿海市舶制置使不能和童贯的朔方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相比。但终究是开府建衙了!而且界河、市舶和海外之事,都是他人很难插手的。
武好古这下可得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地盘了。虽然不大,但是却容易控制,而且还有了在海外占据地盘的名义。不要太得意啊。
不过最让蔡京感到担心的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搞不好要回炉来再当宰相了!
因为苏辙在辽国的出使因为“高俅擅开边衅”而变得比较顺利了。在明堂川之战前,苏辙在辽国的处境非常艰难,辽人的要价也很高。要求宋国把银、夏、宥、盐、朔五州土地全部归还给西夏,否则就要开战!
可不知怎么回事儿,在“高俅擅开边衅”后,契丹人的调门一下子低下来了,而且还有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苏辙从析津府发来的奏章,辽人现在的要价是归还盐、朔二州,并且从秦王川、喀罗川、卓罗城退兵。
也就是说,契丹人可以承认银、夏、宥三州归大宋所有了!
而且苏辙还在奏章中表示,只要他据理力争,大宋应该可以把盐州和朔州也占据下来——对苏辙来说,这可是一桩大功了。吃掉西夏五个州后,还避免了和辽国开战,也没有被勒索,绝对是外交上的胜利啊。
有功肯定要赏的!这样苏辙就有机会再回政事堂了。不一定能马上当右相,但是可以在李格非当上右相后接替尚书右丞的职位。
对蔡京而言,这可是大大的糟糕了!
所以蔡京就一心想要拿下秦王川,只要拿下秦王川,西夏就算站在悬崖边上了!童贯、高俅、武好古的光芒被盖住不说,就连苏辙也会遇上大麻烦。和契丹的和谈不会成功,搞不好还会打起来。到那时,苏辙不落个“触怒辽邦”的罪名就不错了。
“西贼并不是没有一搏的能力,如果狗急跳墙,不排除在秦王川发起猛攻。如果高永年兵败,契丹人还会那么好说话吗?”
“怎么可能兵败?高永年有将近五万大军,深沟高垒,怎么会败?”
“说得是,高永年即便不能取胜,也能维持。而且东线的高俅也不错,撼山易,撼高家军难啊!”赵佶大笑着点点头。
侯蒙和武好古的奏章已经到了。侯蒙在奏章中指出高俅很可能动用了黑甲骑兵突袭契丹人,打了对手的皮室军骑兵。同时,侯蒙还说了新府兵操练的事情,并且说高俅在新府军中党羽众多……
而武好古的奏章也验证了侯蒙关于新府兵的看法,不过他是在夸高俅,把一个高太尉夸成了绝世名将,大宋柱石了。
当然了,高俅在新府军中培植势力是个问题,不过赵佶并不怎么担心。因为高俅的辞章也送到了开封府,与此同时,童贯也上了密折,表示完全可以接管高俅在军中的实力。
也就是说,高俅并无贰心,而且他在军中的根基尚浅,暂时不构成什么危险。
赵佶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沉重了一些,“高俅称病请辞一事,诸卿以为如何?西北军中可以没有高俅吗?”
“臣以为应该允许其辞去军职。”蔡京道,“六将府兵和三直禁军都出自其门下,对国家并非好事,对他自己也不见得有利。陛下不如就以擅开边衅之名将其治罪,略施薄惩,对契丹人也是个交代。”
如果高俅听到蔡京的话语,一定会非常感激,马上承认擅开边衅之罪的。
“陛下。”苏东坡却道,“如果治了高俅的罪,契丹人怕是要生事了!现在契丹人虽然嚷嚷的挺凶,但是朔方、河东、河北边境上安泰无事。辽人的要价也越来越低,如果高俅真的开了边衅,也一定把契丹人打疼了。说不定真的用几百个黑甲骑兵杀了他们500皮室骑兵,所以契丹人不敢找麻烦了。”
赵佶突然大笑了起来,“若真用黑甲骑打疼了契丹,朕就不治他开边衅的罪了,还要重赏他。”
他顿了顿,“高俅的兵带得不错,仗也打得不错……朔方的兵还是要他带的。所以侯蒙也别查了,早点和武好古一起回开封府吧。另外,再给高俅升个节度使吧……他不承认开了边衅,但朕还是要赏他的!给他个光化军节度使当当!”
赵佶的话语,让苏东坡的眉头微皱了起来。官家赵佶显然不像以往那样信任高俅了!
……
苏东坡还真猜中了一点。契丹人的姿态越来越低,就是因为几乎所有的重臣都知道明堂川战役的真相了。
当然了,耶律延禧还蒙在鼓里,并不知道他的一万几千大军是被宋人的几百甲骑打败的——这事儿太不可思议,听着也太吓人了,谁也不敢向耶律延禧报告。
毕竟在明堂川打了败仗的萧得里斯是萧得里底的弟弟,而萧得里底又是耶律延禧的心腹,同时和萧奉先、萧保先、萧嗣先兄弟有关系密切。
去揭发萧得里斯,岂不是和萧得里底、萧奉先、萧保先、萧嗣先他们过不去?
不过不揭发萧得里斯不等于要去招惹可怕的高太尉!
高太尉是打不过的,所以朔方那边不能找麻烦。
而河北那边也不能找麻烦,因为大家都知道武好古武财神马上要当沿海市舶制置使了……到时候肯定有钱可以大家一起赚,还打什么呀?
有利润的地方就没有战争了!
既然朔方打不过,河北不能打,那么可以打的地方好像就只剩下河东了……
“陛下,除了河东,我军还可以直接进入河西!”
鸳鸯泺,大辽天子御帐之内。
老臣耶律斡特剌总算提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耶律延禧皱了皱眉,“直接进入河西?去秦王川?”
契丹人是半游牧的,所以机动能力很强。在11世纪初,大约宋真宗和宋仁宗执政的时代,契丹人就多次派兵攻打甘州回鹘。在西元1010年攻破肃州,在西元1028年围攻甘州4个月。但是没有能破城,却给了元昊袭破甘州的机会——元昊乘着辽军退兵,甘州回鹘元气大伤的机会攻打甘州,一举破城。
所以对契丹而言,走上几千里路进入河西并不是问题。
“对,就去秦王川!”耶律斡特剌道,“宋人只有一个高俅能战,现在高俅在朔方,不在河西。而河西的高永年不过中等之才,数万大军都没打下一个秦王川城,现在又和察哥对峙日久,大军锐气以丧。如果此时能有数万大辽兵马出现在秦王川,宋军一定会胆寒,而党项一定士气大振!”
“好!”耶律延禧闻言大喜,斡特剌到底是打死了磨古斯的宿将老臣,就是有办法啊!
不过随即延禧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难不成要和宋人撕破脸?”
斡特剌笑道:“老臣可以带兵去一趟河西,保管能让察哥大获全胜,咱们又不陷进去。”
“那可就太好了……不知你要带多少兵马前去?”
“有三万骑兵,其中六千是具装甲骑就足够了。”
第七百七十九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二)
“恭喜太尉,贺喜太尉……”
“属下等为太尉贺!”
在统万城内一座大宅的中堂之中,此时聚集了不少朔方军中的将领,大家第次而列,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一块儿向上首坐着的高俅道喜。
给高俅升官的诏书,又一次飞递到了统万城军前。把高俅从节度留后提拔到了节度使!而且还驳回了高俅的请辞,让他继续担任朔方路经略安抚制置副使兼兵马都总管。
另外,还有不少珍贵的药材一块儿送到了统万城,说是给高俅进补治病的。
总之,皇恩浩荡啊!
对了,负责调查“擅开边衅”的侯蒙和武好古,也在同时被召回开封府了。
也就是说,对高太尉调查结束了。官家还是相信高太尉的!所以高太尉的一帮部下,得到消息后都蜂拥到了高俅在统万城的府中,来给他道贺了。
高俅看着一群穿着戎服的将领,忍不住就在心里一叹。自家和他们的关系,的确是太近了!他们几乎都是兵学司出身,被自家挑入御马直,又带来西北立功。而且还一路提拔到了横行官或大使臣……只有杨可世、杨可弼、武松、高世宣不是骑士出身。不过这四人也是自家的心腹!
大宋是讲究“大小相制”、“文武相制”、“异论相搅”的……可是这支新府兵,怎么就都是清一色的“高家将”呢?自己真的不是故意要培植亲信的!
高俅痛苦的看着来给自己贺喜的人,六个正将,六个副将,十八个部将,十八个副部,全都是自己一手提拔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从骑士、猛士拔到高位的。而且下面的准备将、副准备、队正、拥队……也都是一脉相承,没有谁会和自己过不去啊!
这小将小官都不会和高俅作对,也没有文官搅局,而且杨可世、杨可弼这些新府兵中的高层,一样是高俅的人!
这种势力,狄青根本比不了!西军里面的那些将门,一样没得比。
好像比起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殿前都检点也差不了太多了……
自己怎就恁般不小心呢?现在势力已经养成,官家也开始猜忌,将来可怎么办啊!
众人看到高俅按剑而坐,眉头紧锁,都一时沉默下来。人人都看着高俅,有几个知道高俅的心思,是担心自己往赵匡胤的路子上走……不过大部分人没看那么远,还以为高俅在为骑兵的事情操心呢。
正在统万城训练的新府兵其实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强大——新府兵的问题很多,士兵普遍士气不高,优秀军官的数量不足,士官(杂品武臣)大多滥竽充数。刀盾兵、弓箭兵的训练进度延迟。而最大的问题出在骑兵上。
根据计划,新府兵至少需要6个骑兵营,将近3000名骑兵正兵,一名正兵还要配属一名辅兵和三匹走马、战马。
而这6000骑兵(包括辅兵)是不可能从府兵中选拔的。骑马、养马、伺候马,在马背上“玩杂技”的功夫没几年学不会。等学会了,5年兵役也差不多到时候了,还有什么用?
所以在高俅被调查之前,他就和童贯一起琢磨了一个“朔方骑士制度”,其实就是参考御前骑士的路子。在陕西六路和河东路中招募3000名骑士……不仅汉人子弟可以应募,善于骑射的蕃人子弟一样可以应募。
不过请求组建3000朔方骑士的奏章,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官家赵佶的批准。
静默当中,不知道谁嘀咕了一声:“太尉,朔方骑士……”
高俅猛地扬手,示意那人不要再说,他缓缓而道:“朔方骑士一定会有的,诸位不必担心。武崇道很快就要入京,有他去疏通关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咱们现在的要紧事情还是要把兵练好!朝廷用咱们的,不就是练兵的本事吗?现在26000大兵已经在你们手中了,兵甲器械都已经运来了,再有三个月能成军吗?现在西贼还在秦王川和咱们的大军抗衡,战场的局势说不定会有变化,到时候可就是咱们新府兵的机会了!”
高俅的话语说得慷慨,不过心里面却是七上八下,一点儿底都没有。他是真心想辞的,可是赵佶不许,还给他送来了手诏。要他别忙着回开封府,先想办法把府兵给操练出来……
这可是官家的手诏,高俅还能说什么?哪怕真的要当狄青第二,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
“高大哥,恭喜了!”
“师严,恭喜,恭喜。”
高俅从中堂出来,才到后院的内堂里能,等在那里的武好古和童贯就双双从椅子上起身,向高俅道喜了。
高俅只是苦苦一笑,拱拱手道:“同喜,同喜啊!”
“高大哥,何必愁眉苦脸?”武好古笑着,“是担心练不好朔方军,辜负了天子的信任?”
高俅摇摇头,看着武好古叹道:“大郎,朔方军其实该你来练啊!”
武好古笑着,“高大哥,你在朔方练兵,小弟则要去沧州练兵……都是替大宋练兵啊!”
童贯笑问道:“崇道,看来再过几年,咱们就能从朔方和沧州一起进兵,两路伐辽了。”
武好古点点头,伸出两只巴掌:“十年,最多十年,北方一定会有剧变。咱们今天练兵,就是为了十年后的剧变啊!”
虽然武好古对西征没有兴趣,但是现在拉出了一支朔方军却让武好古看到了更多抗金胜利的希望。
西军现在已经暮气沉沉不说,而且西军一半的战斗力是建立在缘边弓箭手制度上的——但是弓箭手是兵农合一,建立在200…250亩授田上的不支薪的战士。所以他们是不可能长久远征的。如果战场远离陕西,他们几乎就派不上用场了。
历史上童贯指挥的宣和北伐输得那么难看,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了弓箭手配合的西军,战斗力狠打了一个折扣。
而现在的朔方府兵,却是一支可以进行长久远征的军队!
“你说辽国十年内必有剧变?”童贯对于伐辽是很有兴趣的,“何以见得?”
武好古笑了笑:“不是明摆着吗?那几十个生女真骑士有多犀利,童大官不会不知道吧?御马直骑士每次冲锋,都是他们打头阵的……而且御马直骑士的轮番冲击战法,也是他们教授的。而这样的骑兵,按出虎水完颜部有整整2000名啊!另外,大官可知道高丽人被那些生女真打惨了吗?500人打败了几万人……真是厉害啊!”
童贯沉默着点点头,他已经知道高丽人的惨败了。他留在高丽观战的陆谦不久之前到了朔方军前,将高丽人惨败的过程告诉了童贯。
虽然高丽国王并不死心,已经任命枢密使尹瓘出征,不过陆谦却认为尹瓘也不是女真人的对手。
未来能给契丹造成致命打击的,必然是生女真!
“斜也等人也随你回去?”童贯问。
“是啊。”武好古点点头,“赵钟哥、慕容鹉等人,还有几十个骑士,还有界河雇佣来的效用,都要带走。没有他们,我在沧州可就干不成事情了。”
武好古的三直禁军都虞侯也干到头了,接他班的是王禀。不过王禀并不会得到完整的三直军,不仅高俅从中抽调了一部分骑士和猛士,武好古也从中拉了一批人去界河。他的制置使官职是允许开府建衙的,自然可以名正言顺从三直军中请调。
而王禀率领的三直军也不会在西北呆多久了。赵佶在给童贯的手诏中说了,等到新府军成军,三直军就会被调回开封府。
另外,赵佶也没有批准将高俅的500黑甲选锋骑并入三直军。看来童贯只能在朔方给这500骑安排“封地”了。
武好古顿了顿,又对高俅、童贯道:“高大哥,童大官,不如咱们联名给官家上个请在开封府练新府兵的上疏吧。三直禁军剩下的几千人可以做新府兵的底子,好生操弄一番,可又是几万精兵啊!”
听武好古提出在开封府练兵的建议,高俅和童贯却都面露难色。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错。可问题是谁能主持开封府练兵呢?高俅是怎么都不敢去的,童贯是没卵子的宦官,不可以染指开封府的兵力。武好古只想要界河,也不会想在开封府练兵。
看着两人的脸色,武好古淡淡一笑,没有再提着个茬,只是笑着道:“不提这些了,反正也在统万城呆不了几日,还是不谈公事,只说风月!”
他的话刚说到这儿,陆谦就脚步匆匆的从门外进来,向武好古和高俅行了个礼,然后就到了童贯身边,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童贯皱了下眉头,接过书信拆开一看,“是朔州的军情急递!黄河以北出现了大批契丹兵马,可能多达数万人,还有不少是具装甲骑!”
高俅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契丹人要和咱们开战?”
武好古笑道:“开战也不惧,现在朔州城已经初具规模,守得住的。”
童贯却轻轻摇头,“未必是朔州啊!说不定他们是往河西而去的!”
第七百八十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三)
孟夏时节,大宋东京开封府城中各条河道旁栽着的杨柳,早就是一片浓绿。阳光也开始变得热辣起来,载着富贵人家往城外别业去避暑的画舫官船,也在汴河、金水河上排起了长队。
大概是为了向北方的契丹显示强硬,早就忘记怎么打仗的京营禁军,这些日子也开始频繁操练。打磨得锃亮,但实际上很单薄的铠甲,披在了一群至少半数是油腻大叔的禁军身上,在大太阳底下个个都有气无力,同时还叫苦连天。
没错,京营禁军的士气现在非常低落!和武好古在几个月前离开开封府时看到的人人争先操练,都憋着股劲儿要去给赵佶当房奴猛士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所以会这样,当然是因为赵佶下旨停止通过御前演武选拔房奴猛士。欲当房奴而不得的京营禁军,自然没有了一点练兵的动力。哪怕契丹大军“压境”,这帮京营大爷兵也没一点儿气力。
当不上房奴的小兵和低级武官没有气力,而大多有祖传的房产可以安居的将门出身的中高级军官,这些日子则是人心浮动,同样没有心思练兵——其实他们从来就没练兵的心思,过去只是在假装勤勉。而现在,这帮实际上是艺术家、金融家、文学家的将军,练写字画画都快没心思了!
这是因为统万城之战后,以府兵替代募兵的呼声开始响了起来,几乎变成了开封府最热门的话题了。募兵又费钱又不能打,何必花费民脂民膏去养这群废物?还不如大办府兵,一年光是军饷就能省下一千多万呢!
可是又有谁想过,禁军里面一群等着喝兵血、吃空额的官儿怎么办?如果都改成府兵了,哪怕他们可以继续当官,也没空额可以吃了。府兵本来就不支饷,吃个屁啊?而且“占役”也不好使,禁军服役几十年,是容易培养成手艺人的。当官的可以驱使他们去进行手工业生产,府兵一共五年,来回路上兴许就一年了。剩下四年你学个手艺就得三年出师吧?
这这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