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就这样吧……”
仁多保忠也没什么主意了,他本来就是屡北屡战的主儿,要不然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
不过他的行动,早就在童贯、高永年的算计之中。温部的一两万个妇孺老弱,这个时候正声震野的拥塞在浩亹河西岸的山路上,完全堵住了仁多保忠的去路。
仁多保忠杀起蕃人来当然不会手软,当机立断就下令前军砍杀出一条血路。可是一两万人砍杀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其中不少人还拿着武器,而西夏军队又无法展开太多的兵力,只能一次投入几百人。而且高永年派出迟滞西夏军的轻骑,这个时候已经弃马登山,居高临下施放羽箭阻止西夏军进攻。
而在另一边,高永年带着另外1500轻骑也没闲着,同样用屠刀长枪驱赶这些无辜的蕃人,去充当阻挡西夏军前进的人肉障碍。
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两旁则是山高水深,对于老弱妇孺而言,同样难以逾越。人潮就这样在山路上挤成一团,哭喊声震天,交相践踏。不知道多少无辜,就这样在宋夏两国的交兵中,被碾做尘泥。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仁多保忠的前途,却在这场无端的杀戮中,节节高升……因为一旦高永年彻底封死了他的逃路,他就只有接受张叔夜的招安,成为青唐新一代的王者!
这大概就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吧?
第六百七十五章 常败为王
战争是残酷的,中世纪的战争,则更加残酷!因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去制裁对平民进行屠杀的战争罪犯。
童贯、高永年,还有仁多保忠这三个罪犯,肯定不会被送上战犯法庭,接受正义的审判。
实际上他们仨都是浩亹河这场血腥杀戮的受益者!
而被杀戮的温部百姓,虽然哭声震天,虽然苦苦哀求,虽然四散逃窜,虽然是完全无辜的。但是面对想要夺路而逃的西夏人和一心想拿他们当肉盾的宋人,他们的泪水,他们的哀求,他们的生命,都是没有价值的!
西夏的步兵在仁多保忠的命令下,根本不管这些蕃人是哪边的,只是枪刺刀砍,如墙而进。惨叫声不断响起,还有不少人实在没有办法,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跳入水流颇急的浩亹河。偏偏他们所处的这一段河道并没有什么浅滩,对于不怎么会水的蕃人而言,落入湍急的河水中,恐怕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还有不少拥有武力的蕃人想要拼命,挥舞着刀枪扑向西夏军的战阵。可是他们哪里是如墙而进的西夏长矛杖兵的对手?不过转眼的功夫,就被攒刺的长矛杖一一捅死。
但是这些蕃人的命运虽然凄惨,但还是阻挡住了西夏军队的行动。其实也不需要他们阻挡太久,因为涉水过河的宋军轻骑,很就和高永年会师了。
得到增援的高永年,立即命令部队利用温部蕃人丢弃的车辆辎重堆砌起了一道简易的防御工事,再插上骑枪,撒了铁蒺藜,用来阻挡想要突围的仁多保忠。
同一时间,宋军的八个铁甲兵指挥,也在王禀的调动下,轮番上阵。不断挤压仁多安忠指挥的后队步兵。九百多名御前骑士,也都做好了冲阵的准备,只等仁多安忠的队伍崩溃,就要发起突击!
仁多安忠也尽了最大的努力,督促士卒在前线拼命抵抗,甚至身处宋军弓箭打击的范围之内鼓舞士气,大呼酣战。
但是他的对手高俅和王禀也不含糊,同样披上青唐甲上了第一线。高俅也豁出去了,拿着一叠白条在那里使劲吆喝:“最后一战啦!打完就要休整啦!还没凑够人头的弟兄加把劲呀!难道有谁甘心空着手回开封府?”
听到他的喊话,那些还差一个两个人头的房奴兵都向疯了一样作战。他们冒着雨点般落下的箭镞,或是用长枪拍击,或是用盾牌撞击,或是挥剑刺击。而且一轮一轮的上阵,越打越急,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交战从白天打到了夜晚,随着夜色降临,苦战了一天的西夏步兵都盼着对方鸣金收兵。
可是打疯了的房奴哪里肯收手?
高俅哑着喉咙还在喊:“再加把劲儿啊!高都统已经把仁多保忠的退路切断了,仁多保忠随时有可能投降,他要降了,咱们就没得割人头了……”
敌人投降,房奴兵们当然也能记功受赏。但那是“集体功”,或是赏赐绢帛铜钱,或是一定级别之下人人皆转一官。但是不能用来换房子啊!
惨烈的厮杀,仍然在夜色掩护下展开。而且比白天的时候,还要更加惨烈几倍。
眼看就要失去斩首换房机会的房奴兵们,完全拼出了性命。哪怕就是伤亡不轻,也绝不肯放弃进攻。他们舍命而战,节节推进,终于把仁多安忠的几千西夏步兵熬到了崩溃的边缘!
仁多保忠已经顾不得另一头的战斗了,带着亲卫亲临督阵。但是苦战了一整天的后卫部队太疲惫了,他们已经四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而且所有人都目睹了大队的宋军骑兵从浩亹河对岸通过,绕到自家大军的前面了——大家都已经知道,通往仁多泉城的道路被宋军切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士气的低落是不可避免的,偏偏又遇上了一群不知道吃错什么药的宋军,不仅特别能打,而且打起来就没完没了,士气还永远满格!
仁多保忠的右厢军步兵能坚持到现在,实在是超常发挥了。战到后半夜时,疲劳和低落的士气,还有惨重的伤亡,终于再也坚持不住了。
而最后引起崩溃的,则是张叔夜的一个小小的计谋。他早就选了几十个会说党项语言的番汉兵士,还教了他们劝降的说辞。就等着西夏军队快要抵挡不住的时候去喊话——他可不想让一帮杀红了眼的房奴打顺了手,把仁多保忠给宰了。
如果没有仁多保忠的归顺,官家和蔡相公的大棋可就要下不成了!
所以看到打得差不多了,张叔夜就让这几十名番汉兵士上前,趁着房奴兵一轮攻势结束,开始割脑袋的时候,大声发喊起来。
“仁多统军,大宋官家无意赶尽杀绝,只要你肯归顺,就让你当青唐之主,世袭莽替……青唐之地,就归仁多家所有了!”
仁多保忠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点忠的!可是苦战到绝望的那些西夏步兵却不干了。
青唐之主啊!富得流油(按照西夏的标准)的青唐之地都给仁多家了,还打个屁啊!而且还打不过……呃,打败仗还打出个青唐王了!仁多统军真是好福气啊!
“统军,不行了,派出军使请降吧!”仁多安忠哭丧着脸对保忠道,“青唐之地啊……”
就在仁多保忠心烦意乱的时候,“割脑袋!换房子”的喊杀声,又一次响彻了战场。
因为之前的劝降,本来以为必死的西夏步卒们突然看到了生的希望!特别是这些步卒中还有很多来自仁多一族,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活下去,而且还能很好的活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仅剩的斗争,完全丧失,在房奴兵的攻击之下,竟然全线崩溃了!
“快快快!把所有的指挥都投进去!让骑士也上去……”
高俅的嗓子完全哑了,可是依旧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
西夏人被打崩了,被他高俅的兵打崩了!
打败蕃人没有什么,熙宁军已经打崩过他们两回了,如果不是后勤问题不得不放弃,根本就不会有第三次河湟开边。
可是西贼就没有那么容易打崩了,哪怕打败了,也很难获得大量的斩首或生俘。
这一次,至少有2万颗西贼的脑袋啊!
自从宋夏交兵开始,一次斩首2万的胜利,大宋应该还没有得到过吧?
这样的胜利,再打出几次,西夏不亡也不可能了。
“高师严,别打了!”张叔夜御龙猛士、御前骑士潮水一样向前涌动,连忙驱马赶到了高俅身边,大声阻止进攻。
“官家要招降仁多保忠的!”张叔夜大声道,“再打下去,就把仁多保忠打死了!”
高俅哑着嗓子问:“招降那厮还有何用?不如砍杀了拉倒!”
张叔夜脸色一沉:“某有官家的旨意,你高师严也看过了,莫不是连官家的话都不听了?”
“这……”
高俅心想:官家在开封府,离着好几千里的……听捷报不就完了,多什么事儿啊?
“高师严!”张叔夜看着高俅不啃声,火气也有点上来,“官家正在筹谋一举灭亡西贼的大计,若是教你坏了,你就算斩了仁多保忠也是有罪!”
高俅叹了口气儿,“行行行,你也别吓唬某了,某这就鸣金收兵,行了吧?”
“快快快……”张叔夜听着喊杀声一阵高过一阵,也急了眼儿,这么打下去,没准真的把仁多保忠杀了。
高俅没有办法,他再得宠也是个武官,而且赵佶也不是没他不行。于是只能传令鸣金!
……
仁多保忠真的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宋军的甲士几乎都杀到跟前了,一个个发疯一样,仿佛是从地狱里冲出来的。如果不是仁多安忠拼了命带人抵挡,仁多保忠的脑袋这会儿已经变成房子了……至少能值一套大一点的石库门啊!
不过他的脑袋只是暂时保住了,因为那些凶神一样的宋军已经击溃了仁多安忠率领的5000步卒,还在混战中杀了不少赶来救援的轻骑,并且大大压缩了仁多保忠所部的战线。
如果不是他们自己鸣金收兵,恐怕仁多保忠的两万大军,得给人家杀掉一半!
然而现在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一万多人猥集在一个狭长的区域里面,口粮所剩无几,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别说击退那些铁甲步兵和骑士了,就是向仁多泉城突围都不可能了。
“安忠!”仁多保忠长长叹了口气,“看来是天要亡我大白高国了……”
“统军。”仁多安忠道,“大白高国咱们救不了啦!宋国出了天可汗,天可汗来了,便是景宗复生,也还是没救的。”
是啊,李元昊要遇上李世民还有什么活路?
“也罢!”仁多保忠苦苦一叹,“安忠,麻烦你走一趟宋营。”
“统军,您答应宋人的条件了?”仁多安忠急切地问。他没有仁多保忠那么爱国,而且大白高国也没给他太多的好处。
如果大宋真能给青唐城,那仁多家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偏安之王,他的前途不比现在好吗?怎么都有一个相公可以当吧?
仁多保忠苦笑:“答应了,都答应了……大白高国要完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 敌在开封府(一)
浩亹河大捷和仁多保忠归顺大宋的消息传到洮西帅司所在的通川堡的时候,钟傅、王厚和武好文正在帅司的节堂里面争吵。
哦,准确的说,应该是年轻气盛的武好文一个人在和熙宁、泾原两路经略安抚副使钟傅吵架!
而王厚只是在为难,他根本不敢相信一个连京官都不是的选人,敢和两路副帅吵架。钟傅可是正六品的文官,堂堂的朝臣,还是蔡相公的心腹啊!
武好文的后台韩忠彦早就倒台去判大名府了,他怎么敢和钟傅这样的大员吵架?难道右相苏东坡力挺他?好像苏东坡也不可能为了一个选人去坏了官场的规矩吧?
官场的规矩,就是文官比武官牛,同样是文官,官大一级压死人,况且钟傅大了不止一级!
而且钟傅提出的要求也不过分……他不过是不相信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的斩首、生俘数字,想要减少一半而已。
这种事情在西北军中很多见的——报功的斩首不一定是斩出来的,很多时候是上级下级商量出来的。
下级报1000,上级给你打个对折算500,一点不过分啊……哪有武好文的话说得那么死,快四万的斩首生俘都是真的!少一个甘愿待罪听参。
这不是不给钟傅面子吗?不能这样做官啊……
“不行,绝对不行!”武好文的脑袋摇得跟个波浪鼓似也,“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的斩首、生俘数字绝不会有假的。因为他们的斩首、生俘是可以换到开封府的房子的!所以高太尉、王太尉一定会严格点验,不会容他们虚报冒领的。”
武好文还真没说错,高俅高太尉真的是很认真在数人头、发房契、打白条……他这个官,说穿了就是靠媚上逢迎,但同时还是能分清楚轻重缓急。现在赵佶一心想建功立业,高俅当然得用心数好人头了,这个又不难,要再办砸了,官家的宠幸说不定就没有了。
至于捞钱喝兵血什么的,他高太尉现在还稀罕这俩小钱?他跟着武好古投了共和行,投了界河商市,身家早就不止一个百万缗了。
按照北宋官场上的逻辑,他已经是德不配财了——多大官才能捞多少钱啊!他的钱都捞到宰执级别了,官才是个使臣。而且他也不似武好古是凭着赚钱的本事做官,带着官家和勋贵们共同致富。
所以深谙官场潜规则的高俅现在早就不捞钱了,他得赶紧攒功劳升官儿!如果能打出一家将门,这份富贵才能安稳的传给子孙。
“不会吗?”钟傅的脸色已经相当难看了,他可是堂堂的两路副帅,而且还在西北军中多年,是辅佐过李宪和章楶的老臣了。
现在居然被武好文这个嘴巴上毛都没长齐的后生晚辈这样怼,他能不生气么?
“不会!”武好文连连摇头,“下官可以为高太尉、王太尉担保。”
钟傅哼了一声:“你担保?你一个选人,你有何资格担保?”
武好文被他一怼,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敬了。其实他是有这个资格的,因为赵小乙和冯二娘已经建立了不大纯洁的友谊……
王厚不知道武好文的特殊背景,却知道钟傅的厉害,上一次开拓河湟的时候,钟傅就是勾当熙河、泾原、秦凤三路公事,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光是这个资历,王厚就得帮着他说话。不过王厚也在开封府呆过,知道武氏兄弟都是官家的宠臣。而且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还是右相苏东坡的得意门生。苏东坡虽然对付不了蔡京的心腹钟傅,但是要整自己这个武资的洮西安抚还不是小事一桩?
王厚说真的都有点羡慕自己的对手嵬名察哥了,察哥只需要琢磨怎么收拾敌人,不必考虑兴庆府那边射来的暗箭和各种各样的瞎指挥。
而大宋的武官,永远得一边和敌人打仗,一边应付没完没了的政争,还得忍受文官的欺负,还得被官家或者一窍不通的文官瞎折腾……
面对两个后台都挺硬的文官的争吵,王厚也真是左右为难,只好开口打圆场:“不如这样吧,暂时不要上报斩首、生俘,待钟使相派人调查后,再行上报如何?”
钟傅正想点头答应,武好文却道:“斩首、生俘数目已经上报官家了。”
“已经上报?”王厚一愣。
“是暗入文字!”武好文的回答让钟傅和王厚都吃了一惊,“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乃是天子亲兵,一举一动,都要及时上报天听。所以下官和高太尉,早就通过走马上报了。而且高太尉已经把400张房契发放下去了,不足部分还打了欠条了。使相难道以为我们还能收回那些房契么?”
“怎地不能?若有虚报冒领,就该收回格赏,还要从重治罪!”
钟傅本来就被武好文惹得有点火了。自己一个两路副帅,居然被一个选人当面顶撞。如果这个武好文是个武官,他早就下令拿人并且军法从事了。可武好文偏偏是个进士出身的文官,而且还是个有后台的进士文官……
有后台的武好文根本不买他的账,当时就反驳道:“使相是想毁了天子的这支精兵么?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自巴金堡初战开始,一路转战瓦吹寨、驴马坡、陇朱黑城、麻宗山、宗哥川,现在还在浩亹河与西贼苦战,眼看又要大捷。几乎无役不予,且战无不胜!而且洮西帅司还没有给过一文钱一尺绢的赏赐,将士们如此用命,无非是为了得到开封府的房产。现在仗快打完了却翻脸不认账,你可讲理么?你就不怕乱了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的军心?就不怕坏了官家讨伐西贼的大计?”
这话说的已经有点诛心了!武好文实际上是在用哗变威胁钟傅。哗变这种事情,在北宋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哗变的都是驻扎地方的军队,没有开封禁军哗变的,更加没有殿前军哗变的先例。
毕竟殿前军军饷优厚,不时还能得到官家的厚赏,又很少上前线,完全是享福的兵,还哗哪门子变?真当自己是五代十国的牙兵集团啊?
而且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的待遇多好,钟傅也是知道的。骑士有1500亩职田,还有不少额外的赏赐。御龙猛士则有禁军上军四倍的收入。这样的兵怎么可能哗变?
所以武好文的威胁根本无效,钟傅只是冷笑:“本官奉了吕相公钧命,就是要严查虚报冒功!倒要看看,有谁敢扰乱军心?”
他的话中也带着杀机!军兵闹事是一回事儿,有人扰乱军心,煽动哗变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这个可是殿前军的精锐啊!要是让人煽动起来哗变了,无论有没有理,官家都容不得这支兵了。
毕竟殿前军能不能打并不重要,乖不乖才是最要紧的。
而眼前这支砍人脑袋以万计的殿前精锐,实在不能用“乖”去形容了……
就在武好文和钟傅争吵不休的时候,王厚的一个幕僚送来了浩亹河大捷和仁多保忠归顺的喜讯。
“斩首一万四千八百,生俘虏八千二百十一,其中西贼首级三千八百五十六,西贼俘虏三千零五十一,贼酋仁多保忠归顺!大捷啊,空前大捷!”
武好文接过战报看了眼,就大声嚷嚷起来了:“钟使相,此战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又立下了首功!”
是首功么?钟傅心说:首功明明就是张叔夜,要不是他设计招降了仁多保忠,浩亹河大战可有的好打了!
不过这话钟傅也没和武好文明说,而是扭头对王厚道:“处道,不如咱们就立即动身前往古骨龙城,去会一会仁多保忠这个贼酋吧。”
他去古骨龙城的目的当然不仅是和仁多保忠见面,还想去数人头——北宋军队并不特别讲究“首功”的,其实也砍不到多少啦。所以下面的部队也不会把那些臭烘烘的脑袋保留太久,一般来说让上级的抚司官员验看过就挖坑埋了。至于生俘也不会被抓去卖掉,最多扣押一段时间也就放了。
因此钟傅要去一一点验湟州、鄯州战场上的首级和生俘是不可能的,只能和武好文打嘴仗,实在有点掉价。但是浩亹河战场上的首级和俘虏还在,正好去验看。
另外,钟傅还想趁机插手卓罗城和秦王川的战事。王厚是洮西经略安抚使,而卓罗城和秦王川在黄河以北,根本不是洮西帅司可以管辖的。
所以一定会成立新的经略安抚使司,钟傅现在是两路安抚副使,完全有资格担任这个新抚司的经略安抚使。
而且在眼下的兰州以北战场上,除了他这个两路副使,还有谁有资格领导对卓罗城和秦王川的进攻?其实他自己请命到洮西抚司调查斩首、生俘数目,还带了种师极这个老将,便存了建功立业的心思。
王厚、高永年和童贯都是洮西抚司的官,怎么可以越界指挥黄河以北的战事?知兰州事张叔夜倒是有资格,可是他的官太小,也没有指挥大战的经验。
因此钟傅觉得自己就是唯一的选择!
第六百七十七章 敌在开封府(二)
钟傅这回真的挺遭人恨的,因为他不仅要找房奴们的麻烦,而且还要抢了张叔夜、高永年和童贯的大功。
就在钟傅、王厚、种师极和武好文等人往古骨龙城紧赶慢赶的时候,张叔夜、高永年、童贯,还有刚刚因为打败仗打成了王者的仁多保忠正在被烧毁的古骨龙城附近的宋军大营中商量怎么拿下卓罗城和秦王川——光靠打败仗当上大(念dai)王还是有点牵强,仁多保忠还是要替新主子立点儿大功的。
而要帮着新主子立功,当然就要出卖旧主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仁多保忠的良心当然是痛的,但是童贯和张叔夜也不含糊。不仅放走了被俘的仁多家的兵士,还拿出了油酥糌粑给已经快断粮的仁多军,让仁多安忠带领他们去镇压仁多泉城。同时,还派出军使护送仁多讹答带领的2000骑兵去接管青唐城的防务!
这可真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了!
而且除了诚意之外,宋军的铁甲步兵也把仁多保忠彻底打服了。一天一夜的血战,发了疯一样的猛功,打崩了仁多安忠指挥的5000步卒,还击溃了不知多少仁多家的请骑兵。战后点验人数,不包括被俘在内,仁多保忠的20000大军只余下了不足13500。
也就是说,一日一夜的血战再加上之前的零星战斗就让仁多家损失了6500多人——表面上看,仁多的军队似乎是损失了三成多。但实际上的损失更加惊人,因为仁多保忠的两万大军是包括“正兵”和“负赡兵”的。
根据西夏的军制,一个正军应该配属三个负赡兵。不过只有驻守兴、灵的精锐才能按照这个标准配属。右厢军的正军和负赡兵的比例通常只有1:1。
因此在仁多保忠率领的两万大军中,正军只有一万人。而在一日一夜的激战中,被斩杀的三千八百多人,几乎都是正军!
这一战打完,仁多泉城恐怕要多出不知多少孤儿寡妇了。
如果不是张叔夜强令高俅鸣金收兵,打疯了的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还会杀掉更多的仁多家的战士,而且早晚会把仁多保忠的20000大军全部消灭!
虽然仁多保忠在这场浩亹河大战中犯了不少错误,可是他打了那么多年的败仗,犯的错误还能少吗?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受过那么大的损失。
所以久历战阵的仁多保忠非常清楚,浩亹河大战的惨败,主要原因就是宋军拥有了一支过去不曾拥有的强兵。至少在仁多保忠这一辈子,是从来都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宋军精锐。
再加上“天可汗赵佶”的传说,仁多保忠现在已经心服口服,对大白高国的前途完全失望了。
大宋有了天可汗,大白高国算是完了……作为大白高国的忠臣,仁多保忠自然是应该在这个时候殉国的。但他同时还是仁多一族的族长!为了一族老少,他又如何能拒绝在青海称王的前途?
……
“童大官、高太尉、张太守。”仁多保忠冲着三人拱拱手,“如今在卓罗城坐镇的是大白……是西贼的伪晋王,都统军嵬名察哥。此贼虽然年轻,但是极有手段,且深得西贼酋首嵬名乾顺信任,手持尚方令锤。和他同来的还有1000铁鹞子和3000负赡兵,后来又调来了2000卫戍军和5000负赡兵。而且察哥多少有些手段,又在右厢军中当过副使,有不少兵将被他笼络,可能不会听从在下号令了。”
和宋朝过去的开封兵都是豆腐架子的状况不一样,西夏的精锐都集中在兴、灵二州,计有25000卫戍军,3000铁鹞子和5000质子军。一共33000人(只算正军),都是西夏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军队。
此外,西夏军队还有“擒生”、“泼喜”、“山讹”(步跋子)、“撞令郎”等军号名目。不过这些军队都是分散于各个军司属下,实际上就是西夏的地方驻军。战斗力根本不能和卫戍、铁鹞子和质子军相比。
“1000铁鹞子和2000卫戍军可以交给殿前军去对付。”童贯笑着说,“咱们的5000殿前军如何,仁多大首领也见识过了!”
其实高俅、王禀麾下的殿前军已经没有5000那么多了。在浩亹河大战后,还能作战的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的总数已经不足4000了。
不过历经大战的殿前骑士和御龙猛士已经从新兵(也不都是新兵)成长为了久历沙场的老兵。如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是足可以击败嵬名察哥率领的1000铁鹞子和2000卫戍军的。
仁多保忠也同意童贯的看法,点了点头,又说:“有殿前军在,察哥的确是赢不了的。那在下就献上一计吧!三位可以用进攻秦王川之法调动察哥的主力,然后再以精兵奇袭盖朱城和卓罗城以北,喀罗川边上的仁寿山城。”
“仁寿山城?”
“在哪儿?”
“有甚紧要的?”
童贯、高永年和张叔夜三人都没听说过仁寿山城这个地名,更不知道那里有什么紧要的。
仁多保忠顿了顿,一字一顿地说:“仁寿山城乃是右厢军司的屯粮之地!”
“屯粮之地?”
高永年和张叔夜都兴奋了起来。
西北这边打仗,后勤才是千难万难的。如果能因粮与敌,那么卓罗城…秦王川之战可就胜券在握了!
仁多保忠点点头道:“仁寿山城是在下执掌右厢军后在喀罗川深处修建的一座山城,城内囤积了上百万石的黄米、青稞和马料,还有不计其数的干草。”
“上百万石?”
“恁么多!?”
“岂不是可以供二十万大军吃上一年了?”
上百万石的米粮对界河商市来说不算什么,从辽东海运,从海州海运,只要有钱,别说一百万石,就是一千万石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可是兰州这里也积攒上十万石都不容易!两千里不足百分之十的送大率让洛阳白波到兰州的补给线变得异常昂贵。所以只能从熙河路的蕃部那里筹集,但是这些蕃部人口不多,占领的土地也比较贫瘠,又能供应多少?
所以粮食供应,一直是熙河路作战的一大瓶颈。因为军粮不足,宋军就无法向黄河以北投入大军打持久战。
而没有足够的兵力,熙河军当然不可能击败西夏的右厢军,夺取河西走廊的入口,将西夏一切为二了。
仁多保忠点点头说:“西贼在右厢军的防区有两处屯粮之地,一处就是仁寿山城;还一处就是秦王川。秦王川的水土在河西还算是肥美,因此一直以来就是西贼屯田之地。而在秦王川收割的黄米,大都原地贮藏。经年累月以来,也有二三十万石的储备。如果能以数千精锐潜行通过水波城的辖区,就能奇袭秦王川粮仓。而据住粮仓,就可以长久自守,并且威胁河西和兴灵之间的交通。所以对察哥而言,秦王川是不容有失之地!”
仁多保忠的计策已经非常清楚的显现出来了。首先是以数千精兵——也就是那群殿前房奴了——去奇袭秦王川粮仓,将之占据。
由于秦王川的地理位置,嵬名察哥必然率领精锐去反扑。不过察哥也不是没有头脑的统帅,在他离开喀罗川的同时,位于喀罗川中下游的盖朱城、卓罗城一定是严防死守。不过仁多保忠还安排了第二次奇袭,奇袭喀罗川深处的仁寿山城,一举夺取西夏右厢军的大粮仓。
仁寿山城和秦王川粮仓一失,察哥指挥的右厢军就得挨饿了。而没有这两大粮仓的支持,兴庆府也就没有办法派出大军到秦王川…卓罗城一带打持久战。
这样察哥早晚得带着右厢军撤退,喀罗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