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苦了。”
  高永年和王厚还有张叔夜都并肩站在兰州州衙的大门口,冲着到来的四人拱手行礼。
  “分内之事,未足为劳。”
  风尘仆仆的武好文首先谦虚的行礼——他的官职比童贯、高俅、王禀都低,但他却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还是帅司的主官机宜文字。所以童贯、高俅、王禀都礼让他一番。
  童贯、高俅、王禀三人都行了礼后,便被走下来的王厚、高永年、张叔夜拉着手进入了衙署内厅之中。
  现在洮西帅司的几个头头终于凑在一起了——王厚是主帅,童贯是监军,高永年虽然挂着知岷州的衔,实际上却是副帅,知兰州的张叔夜其实是管后路和后勤的,高俅、王禀两人带来了5000精锐战兵和3000辅兵,算是冲锋陷阵的将军。
  而武好文应该是军师……想当初王韶就是以主管机宜文字的名义主持河湟开边的!不过武好文没那本事,所以他就是个打酱油混功劳的。
  各依座次落座之后,高永年首先开口说话了,他是河湟战场上的宿将,又长期负责指挥番军,对河湟的吐蕃和羌人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就先说话了:“西藩不足虑,也不须劳动御前精锐,只要与某家精兵两万,当取溪赊罗撒的首级送往开封府!”
  王厚明白高永年的意思,他是担心高俅、王禀带来了8000开封禁军添乱——这样的事情在西北战场上不知发生了多少!想当初西贼刚刚兴起的时候,只要听说和开封府来的禁军作战,就要互相道喜了。
  因为开封禁军的战斗力忒弱,根本不堪一击!
  不过这一回高俅、王禀带来的8000大军可不大一样,如果西藩王子溪赊罗撒还用老眼光打仗,搞不好真的把脑袋送人了。


第六百四十八章 房奴猛男西征(九)
  王厚当然不能让开封府来的精锐在兰州混日子,精锐们还等着拿吐蕃人的脑袋换房子呢……
  “永之莫要小看溪赊罗撒,此贼素来善战,另有豪酋多罗巴相助。多罗巴及其三子皆善战,宁可高看一眼,也不要轻视他们。”
  高俅听了王厚的言语,就在心里面给溪赊罗撒、多罗巴和多罗巴的三个儿子估价了……这五个的脑袋,应该值不少房子吧?
  “溪赊罗撒、多罗巴二人都是有勇无谋之辈,青塘本就人心离散,万事艰难,他们还借款赵怀德通宋起事,自相残杀,自乱家门,根本是寻死之道。”高永年的声音沉了一点,“真正需要防备的是西贼!有消息说西贼的晋王察哥素有勇略,眼下正在主持整军,想要重整旗鼓和咱们大干一场。不过整军之事也不是朝夕可成的,这一次应该抽不出多少力量干涉河湟战事,只是将来怕又要为害了。”
  嵬名乾顺和嵬名察哥两兄弟的励精图治其实都是叫“天可汗”赵佶的房奴兵给吓出来的——太可怕了,魏武卒的标准,而且还战意冲天,宁死不退!
  察哥回到兴庆府后把所见所闻和哥哥一说,两兄弟就好一阵抱头痛哭啊。
  大宋出了天可汗,大白高国可怎么办啊!
  为了不当亡国君臣,两兄弟也拼了,哥哥乾顺封弟弟察哥当了晋王,还让他全权主持军务改革,并且赐下尚方令锤以节制三军(不听号令,先捶后奏)。而察哥则提出了全民皆兵,屯田备战,轮番出征的建议。同时还提出大量装备强弩,以增强部队防御能力的建议。
  不过这些改革措施想要见效是有个过程的,在改革完成之前,西夏军队还是处于弱势,根本不可能同占据优势的宋军在河湟地区展开决战。
  童贯则长笑道:“现在西贼的重心都放在无定河和灵州,能用在西线的也就是仁多家的兵马。”他停顿了一下,“如果能把仁多保忠的兵马从卓罗城骗出来到青塘城周围就好了。”
  在横山之役后,宋军对上西夏就有了十足的心理优势。况且童贯手中还有强大的御前骑士和御龙猛士,虽然只有区区5000人,但是仁多家族又能有多少精锐?撑死了就三四千,完全不够看的。
  “倒是可以一试。不如兵分两路,一路出京玉关走北道,一路出安乡关走南道,两路进军湟中,会师湟州城下。在攻占湟州之后就止步于渴驴岭待明年再战,这样西贼多半就会派仁多保忠的兵马越癿六岭入援青塘城。”王厚说着诱党项入援青塘的计划,言语间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自信。
  现在宗喀吐蕃大致上就是三块地盘,一块是多罗巴控制的湟州;一块是溪赊罗撒占据的青塘;还有一块是吐蕃部大首领洛施君令结控制的廓州。不过洛施君令结墙头草,不值一提。要对付的就是溪赊罗撒和多罗巴。
  王厚的计划很简单,先是分兵两路,以泰山压顶之事把多罗巴控制的湟州拿下,然后大军在湟州过冬,给仁多保忠留出增援溪赊罗撒的时间。只要仁多保忠率部越过癿六岭入援青塘城,那么宋军就能把他和溪赊罗撒的部队一起消灭。
  而仁多保忠的主力一完,西夏右厢卓罗监军司的本据卓罗城也就是熙河军的囊中之物了。虽然王厚此时并不知道赵佶和蔡京各自在下一盘大棋,都把卓罗城当成了关键地点,但是他也想到了夺取卓罗城。
  卓罗城和卓罗城背后的喀罗川是西夏在兰州附近的大据点,一旦该地被宋军夺取,西夏就得退守秦王川。而秦王川周遭地形并不险峻,防御起来非常吃力。这样西线战场的主动权,就将完全落入宋军之手了。
  如果宋军还能再进一步,直接拿下秦王川,那么西夏就会被一分为二!
  不过即便做不到夺取秦王川,单是拿下卓罗城,也足以调动西贼摆在无定河一带的主力西援了。这样无定河一带就会完全被宋军控制——在失去横山后,无定河一带就是遮护兴庆府的最后屏障了。但是和秦王川相比,无定河就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失却无定河,兴庆府就会在几年后陷入危机(宋军必须先在无定河屯田,有了收成后才能西征兴庆府),但是西夏还可以举国西迁。别看西夏打不过宋朝,但是到了西域,两个回鹘还不是随便打打的?
  而一旦秦王川被宋军占据,那么西夏想要逃走都不可能,只有坐以待毙了!
  所以秦王川的重要程度,其实是超过无定河的。
  武好文这时忽然插话问:“如果要这么打,就得出兵五万,攻战一年左右,兵粮能拿得出来吗?”
  “拿不出来。”张叔夜笑道,“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粮食?五万大军,而且还有大量的马匹。如果考虑到输送过程中的消耗,攻战一年至少消耗两百万石粮食和马料,靠兰州、熙州、河州、岷州和洮州的储备怎么可能供应?”
  “没有粮草怎么打仗?”武好文一愣。
  “当然是吃吐蕃的!”张叔夜道,“大军占领湟州耗时一个月就够了,所以兰州方面在安乡关、京玉关上囤积可供大军和民夫消耗两个月的粮草就足够,之后尽可以吃湟州藩部的。”
  “他们肯给咱们吃?”武好文不能理解。
  王厚连连点头:“肯的,肯的……我大宋天兵以德服人,他们怎么不肯?”
  宗喀吐蕃和西夏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所以和西夏打仗,对方一旦失利就会坚壁清野,让入侵的宋军无法就地筹集粮草。而宗喀吐蕃没有办法坚壁清野,所以宋军可以让湟州的吐蕃部落提供粮食和马匹……不给是不行的,大宋西军也很善于以德服人!
  武好文还是不大相信以德服人的效果,皱着眉头问:“我们何时可以出兵?”
  张叔夜道:“六七月间应该可以准备就绪。”
  ……
  六月,东南风大起的时候,苏适和吴四德乘坐招财号桨帆船从耽罗岛返回了界河商市。
  商市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荣热闹,城内城外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界河码头上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海船河船,穿着短褂,光着胳膊的码头工人,正穿梭往来的搬运着各种货物。
  港口码头的区域,又比吴四德上一次离开的时候大了不少,出现了许多新建的码头。不仅界河南城沿岸地区都被利用起来修建码头了,连界河北城沿岸也出现了不少装运牲畜和木料的码头。
  界河上面浮桥又多了两座,上面来来往往的都是车马人流!
  在界河南城的城外沿岸地区,出现大量的造船场,西城外都是打造内河纲船的船场,东城外则是建造海船的船场,全都繁忙异常。远远的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音,还有工人们劳动号子的声音。除了船场和码头,在界河城西的一大段河道边上,还出现了十几架高大的水车,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在距离南岸界河稍远一些的地方,就是一字排开的学堂。有云台学宫界河分院、界河骑士学院、界河船政学堂、界河东开书院,还有几家吴四德也不知道是教什么的新建的学校。
  界河城西,距离河岸稍远的地方,则矗立着不少冒着黑烟的烟囱,还有那种界河商市特有的没有顶盖的砖窑。黑烟弥漫,烟尘粉尘飘的到处都是。
  城市的环境虽然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但是整个界河商市也因此显出了一种特有的活力——这是属于资本主义的活力!
  苏适看着眼前这种勃发热闹的景象,再想想他在耽罗岛上,以及在日本国的博多港口见到那种几乎属于不同世界的场面。他就愈发有点看不懂武好古了。
  界河、海州、开封府那么好,还有什么必要去图谋那些贫穷蛮荒的地盘呢?有什么意思呢?而且人家还不怎么待见,自己堂堂一个大宋的官员,还在日本国的博多吃了闭门羹,连太宰府都没让去。只是派了几个日本的芝麻官,跑到博多应付一下了事。
  真是太没面子了!简直是用热面孔去铁这些倭人的冷屁股……
  “招财”号才在界河船政学堂的码头停下,几个水手就熟练的抛锚下缆,跳板也飞快的搭了上来。苏适早就有的耐不住了,他可是大半年没有踏足宋朝的土地了。于是就第一个走下了踏板,在他的背后,还跟着几个穿着汉人衣服的矮个子男女,都是一脸震惊,就跟那些从什么穷乡僻壤出来第一次到开封府的人差不多。
  界河船政学堂的司业,吴家海商的吴延昭已经闻讯出迎了,远远的就冲着苏适抱拳拱手:“仲南兄,可是仲南兄吗?可把你给盼来了!”
  苏适也抱拳回礼:“原来是吴司业啊,真是许久未见了……宣赞可在界河吗?”
  “在的,不过不在城内。”吴延昭说,“他又去河北郊外打猎了,估计得过几日才回来。”


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子军团
  “打猎?”
  苏适愣了愣。他虽然是武好古系统的要角,不过今次还是第一回来界河商市。因此不知道武好古这个界河元首酷爱打猎……这项活动在宋朝可是不大流行的,而且也比较负面,就是泡在青楼里面,也比整天野在外面杀害小动物要好啊!
  吴延昭这时也想起苏适还是第一次来界河商市,于是笑着解释道:“界河商市这边和开封府不一样,民风彪悍,所以玩的东西也不大一样。游猎、赛马、马球、射箭、击剑这些都有不少人玩儿,而且界河商市的政所和市舶司时常还会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比试得胜者还能得到高额的奖赏。”
  “原来如此。”苏适点了点头,并没有显得太过惊讶。其实宋朝的民风并不是特别柔弱,便是在开封府城内,相扑跌跤也非常流行,宫廷也时常会举行比试。
  不过参加比试的都是以粗鄙力士,是没有官员和读书人的。哦,也不是没有,早在太祖朝的时候,甚至还发生过让参加科举的才子摔跤争状元的事情!那个时代的进士,都是能射箭善击剑的。而如今,一个允文允武的右榜进士就闹出了偌大的争议,实在让人无语啊。
  ……
  嗖的一声,就看见一支三不齐羽箭离弦而出。去势极快,直直扑向一只惊慌失措奔跑着的梅花鹿。然后就是噗哧一下,刺入了梅花鹿的体内,受伤的动物又挣扎着奔跑了一段,才一下跪倒在地。
  “义父威武!”
  随着梅花鹿的倒下,欢呼的声音就在整个荒原上响彻。
  发箭射鹿的自然就是武好古了,他还保持着撒手放弦的姿势。脸上平静如水,没有一点喜怒。在他身边簇拥着不少少年骑士,欢呼的声音就是他们发出的。这些少年骑士不用说,都属于武好古的假子军团。
  一个十四五岁的骑士,立即策马而出,奔向那只重伤的梅花鹿,抽出了长剑,俯身向前,将剑刃对准了梅花鹿脖子,轻轻划过,鲜血随着喷洒而出。
  驱马、拔剑、刺鹿,一气呵成,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随后,这名少年骑士又收剑入鞘,调转马头,又一次奔向已经垂死的梅花鹿,再次俯身,一把抓起梅花鹿的后腿,将它提上了马背。
  不用说,这动作又是潇洒之极。
  “武天,不错啊!”武好古笑着对那少年言道,“马背上的功夫见长了。”
  这少年就是武好古最早的四名假子之一,名叫武天。是在武好古早年出使析津府时买下的阻卜种的奴隶。当年只有十岁,现在五年多过去了,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五岁的翩翩少年郎。
  “孩儿能有今天,全赖义父栽培!”
  少年武天听到武好古的夸奖,就在马背上拱手行礼,还不忘恭维一句自己的恩主义父。
  而武好古也的确当得起他的恭维话儿,因为他的确花了重金去栽培武天。
  武天是一名“奴隶骑兵”,但绝不是“便宜货炮灰”。恰恰相反,他是武好古花了重金训练和装备起来的精锐骑士。
  一身马背上的功夫还有下马格斗的技艺,还有百步穿杨的箭法,当然还有惊人的耐力,都少不了长期刻苦的训练和投入。
  另外,武好古还给武天配备了肩高四尺六寸的战马,水牛角的复合弓,上好的三不齐箭,制作精良的马矟和长剑,还有上好的皮甲、布甲、头盔,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辅助兵器,最近甚至还给他配了一张模样古怪的弩机。光是这身装备和马匹的花费,就已经超过了600缗了。
  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还玩坏了不少装备,还骑过不少走马驽马,还有武艺和骑术都非常高明的教头负责训练。
  武天能有今天的本领,武好古至少花费了1200缗!而且在以后的很多年中,武好古还得继续在他身上大把花钱!
  这种奴隶骑兵,说是用绢帛铜钱堆出来的,都不为过啊!
  今天跟着武好古在界河北岸,一片属于辽国的荒原上狩猎的千余骑人马,人人都和武天一样,是武好古不惜重金训练装备出来的精锐。
  千名假子骑士,至少花了武好古一百多万缗,而且还不算在界河北岸建立假子军团兵营、马场和训练场的投入。
  如果不是拿到了提举界河市舶司的差遣,还有了“北粮南运”这个可以产生大量现金流的买卖,饶是武好古那么有钱的主儿,也会因为这千名假子骑士而周转不灵的。
  在农耕社会中养一支精锐骑兵的开销有多大,看看这帮假子骑士的花销就完全清楚了。
  而为了让这笔巨额花销用在实处,武好古只要人在界河商市,就尽可能抽出时间到河北来,同自家的这群少年骑士一块儿在野外游猎。
  游猎这事儿,在宋朝的文官士大夫看来,完全是荒废人生,不务正业,比嫖娼还不如。可真的养了一支精锐骑兵的武好古却知道,游猎是训练和检验骑兵战术的最佳方法。
  如果不把骑兵拉到野外,光靠在开封府城的军营校场里面展览,是没有办法知道这支骑兵有没有真本事的。
  而武好古花费重金养起来的这支骑兵,显然是有真功夫的!
  这帮少年骑士个人的骑士武艺自不用说了,他们大多是来自草原的阻卜少年,被契丹人攻破部落后才当成商品贩卖的,也是马背上长成的,自然容易练出来。
  另外,他们和北沧州的那群骑士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不是分散开来各回各家的,而是成年累月住在一起,练在一起的。而且,他们还是用同一套标准训练装备起来的,彼此之间的亲密和熟悉都到了“无间”的程度。因此可以打出近乎完美的战术配合!
  就在这几日的游猎中,武好古的假子们就演示了各种十骑小队的战术配合——可别小瞧了这种“十骑配合”,按照慕容忘忧这个军师战术家的说法,十骑之战的重要性其实是超过千骑万骑的大决战的。
  因为骑兵在战场上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进行阵战,而是分散成小队进行侦查、搜索和掩护。武好古的千人假子散成一百个十骑队,上千里的战线都能屏蔽控制起来。如果对手没有可以对抗的骑兵,那就是瞎子、聋子,啥都不知道,还打个毛?
  如果对方也有不少轻骑可用,那就要比谁家的骑兵更能战了。而在这个时候,能够打出战术配合的十骑队肯定比临时凑在一起的轻骑更能有力!
  而武好古的这些假子,相互之间的配合是非常不错的,这几日展示了追踪、合击、伏击、诱敌、十骑冲锋和骑弩突袭等多种骑兵小队的战术。
  在武好古这个半外行看来是非常不错了,只是不知道在实战中能有怎样的表现了?
  “五哥!”武好古熟练地收起弓箭,然后将主管假子军团的慕容鹉唤到了近前,“百骑轮战之法练得怎样?”
  “百骑轮战”是慕容忘忧根据赵钟哥、马政从女真完颜部那里寄回的报告设计出的战术。其实就是以百骑为队的墙式冲锋,而且是车轮战!千人军团分为十个百骑队,向敌阵的薄弱环节发起轮番冲击。而且只冲击,不格斗,冲完就撤,为后续冲击让出通道。
  这种打法说起来挺容易,但是真要练起来是很困难的。如西夏铁鹞子和契丹铁林军,在战场上打冲锋也是一波流,冲上去就肉搏。
  不过武好古的假子军团却比较容易练成这种墙式加车轮的打法,因为他们是成天凑在一块儿生活训练的骑兵。慕容忘忧还按照武好古的指示给他们拟定了“操典”,因此有了统一的训练标准,这样容易打出配合了。
  “元首。”慕容鹉就在马上抱拳道,“车轮战没问题了,不过如墙而进还不行啊。”
  “如墙而进很难吗?”
  “很难!”慕容鹉摇摇头,“得控制马匹的步伐,而且马腿也有长短,不大好控制。”
  墙式冲锋本来就不是几个月能练成的技术啊。
  武好古笑着说:“那今天就看看孩子们的车轮战……今天至少得打个十轮!孩子们,打完了为父请你们吃顿好的。阎婆儿那个骚娘们还带了小姐正往咱们这里过来,大家好好乐一乐!”
  轰的一声,一帮十五六岁的少年都笑了起来,纷纷拍掌:“义父就瞧好吧,孩儿们可是苦练过的,准保让您满意!”
  这群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已经到了要女人的岁数了,再过几年还得成家立业,繁衍下一代“马木鲁克”,武好古作为他们的义父和主人,要花费的钱帛可就更多了。
  不过为了二十年后的那场天倾,该烧的钱,还得毫不犹豫的烧啊!
  武好古也拍了拍巴掌:“先别忙着想女人,为父可是要给你们定高下的,直娘贼的哪一队排在末尾,就给老子当和尚!没有酒肉,也没女人!”


第六百五十章 常败将军
  卓罗城。
  比起已经被宋人控制了二十多年的兰州城如今人马往来穿梭,堡寨城关林立的景象。斯时斯地,这个大白高国右厢卓罗监军司所在的本据之城,却是说不出的冷清凄凉。
  位于喀罗川畔的卓罗城本不是什么雄关坚城,而且占地也不大。在宋朝的军事宦官李宪率部攻占兰州之前,这座城池虽然是西夏右厢监军司的驻地,但并不是前沿据点。虎踞龙盘在黄河岸边的兰州城,才是西夏拱卫河西走廊的大据点。周围的吐蕃羌人部落,也大多依附西夏,提供粮草马匹兵源。
  可是这座虎踞龙盘的雄城,却因为世居兰州的吐蕃族的西夏统军禹藏花麻的反叛,被李宪统领的宋军轻易夺取。而后李宪又在兰州左近增置堡寨,设置了龛谷寨、吹龙寨、关东堡、西关堡、胜如堡、质孤堡等,又增筑阿干堡以控制阿干河谷。这样,兰州北枕黄河,东、西、南三面皆有险隘城堡拱卫,已经形成了难以动摇之态势。
  在元丰六年、七年、元祐三年、元祐五年、元符元年,西夏的右厢卓罗监军司曾经五次组织反攻,全部都被宋军击败。
  这座兰州坚城,简直就是西夏右厢军上下的伤心之地了!到了如今,包括仁多保忠在内的右厢军众将士,早就丧失了收复兰州的信心,转而在卓罗城周遭加强防御,增筑了盖朱、朴龙、水波三城以拱卫卓罗城。而卓罗城本身,也一再增筑加固,现在已经有了一点固若金汤的模样儿。
  但是再坚固的城池,也抵挡不了来自内部的人心崩溃!横山之败和小梁太后出走对西夏上下人心的打击简直就是致命的。而世世代代守卫西夏西南仁多家族的人心更是动摇的厉害。
  因为他们的上一任族长仁多嵬丁之子,原本的族长继承人仁多楚清现在就居住在兰州城,而且还挂着甘州团练使、右厢卓罗一带都巡检使的官职。并且不时派遣使者到仁多泉城和喀罗川招诱仁多家的勇士前去投靠。
  而更让仁多一族慌张的消息也从他们派在兰州城的细作那里传来了,宋军正在兰州集结,而且集结的规模空前!不仅兰州左近依附宋朝的藩人羌人部落都得到了点集出阵的将令,还有大批的番汉军将沿着洮水乘船而来。
  另外,还有大约万人的宋国禁军步骑,从遥远的开封府赶来了兰州!哦,这倒是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至少在兰州那边现在有了一支鱼腩部队可以欺负了……
  卓罗城北门之外,西夏右厢卓罗监军司监军使兼统军使仁多保忠高大的身形骑在马上,动也不动一下,只是背后那领白色的披风,被野外的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百名仁多家的甲士,披挂整齐,列阵而后,只是在静静等待。
  这个景象,并不是出兵去和宋人交战,而是在静候手持尚方令锤的晋王嵬名察哥前来视察防务。
  仁多家的这些将佐和嵬名察哥是很熟悉的,察哥曾经在右厢卓罗监军司任职,还交了不少朋友。就连仁多保忠和这位大白高国皇帝的亲弟弟关系也很不错。
  不过仁多保忠对于国主乾顺将统军大权交给察哥这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还是有点不大认同。
  这也太年轻了一些吧?现在大白高国风雨飘摇,用这样的年轻人挑大梁能行吗?万一有什么差错,大白高国的江山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那么仁多一族,要不要和大白高国一块儿完蛋呢?
  想到这里,仁多保忠也只有一声长叹了。
  看到族长叹息,仁多保忠最为心腹的族弟仁多安忠不出声的轻轻带马,走到了仁多保忠身边。
  不必回头,仁多保忠就知道是自己这个最信任的族弟过来了。他低声问道:“安忠,晋王会给支持咱们出兵吧?”
  仁多安忠看了族兄一眼,在仁多洗忠(保忠的亲弟弟)战死后,就是自己最得保忠信用了。不过即便是保忠的心腹,洗忠也不得不承认,保忠打仗的本事真心不行啊!
  自打接任了右厢卓罗监军司监军使兼统军使后,仿佛就是个常败将军……不过这个常败将军却有屡北屡战的决心,总能在一次惨败之后,迅速稳定右厢军的人心和阵脚,为下一场惨败积蓄力量。
  而这一次,在确认了宋军从开封府调集了一只“弱兵”进驻兰州后,仁多保忠就又有了和宋军大战一场的决心了。
  虽然仁多安忠也不知道这个计划靠不靠得住——看仁多保忠过去几年的战绩,多半是靠不住的,但他还是开解保忠道:“统军,应是支持的。宋人这次多半是往河湟方向上用兵,咱们若是不出兵相助,溪赊罗撒就完了,溪赊罗撒一完,咱们右厢军就是宋人下一个目标了。”
  提到溪赊罗撒,仁多安忠就忍不住想埋怨保忠。实际上,溪赊罗撒和多罗巴二人是在保忠的默许下才起兵驱逐赵怀德的……哪怕在得到国主援助赵怀德平乱的命令后,保忠也故意拖延,造成溪赊罗撒夺取大权的事实。
  那个溪赊罗撒倒是铁杆的亲夏派,这点保忠没有看错。可是大宋朝廷不干了,眼看着就要三征河湟。
  而河湟吐蕃因为溪赊罗撒之乱陷入了分崩,根本不可能抵挡,西夏这边也还没从横山惨败之中缓过来。本来还可以维持的局面,现在变成了进退两难的困局……西夏不出兵,青塘吐蕃一定垮台,西夏出兵,又不一定能打赢。呃,考虑到仁多保忠屡北屡战的坚韧精神,打败的可能仿佛更大啊!
  就在仁多家的两兄弟低声交谈的时候,一面用党项文书写了“晋王,都统军”字样的白色大旗,已经出现在了前方的山口处,紧随其后的还有七八面大旗,猎猎卷动,然后才是一片跳跃的铁盔上的红色羽毛。到了最后,才看见源源不断出现的骑甲士,簇拥着年轻的晋王嵬名察哥,出现在了视线当中。
  “是铁鹞子!”仁多安忠呼喊了一声,满满的都是惊喜。
  晋王察哥带来了大批铁鹞子骑兵!
  铁鹞子是始建于元昊时期的重骑兵,早年间员额只有3000人,但却是西夏军队的核心主力。这支骑兵装备了青塘瘊子甲和最上等的好马,马匹也全身具装,箭镞难破,是这个时代最精锐的重骑兵之一。每每被用于冲锋陷阵,是西夏军中能够一锤定音的武力!
  虽然在元昊之后,这支以父子相传的世袭模式选拔战士的重骑兵渐渐衰弱,但是在西夏军中仍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旦铁鹞子骑兵大量出现,也就意味将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要打了。
  现在嵬名察哥带来了至少1000名铁鹞子,就说明他要在西线同宋军大战一场了。唔,至少嵬名察哥想要传递的信息,就是将要和宋军大战!
  在离仁多兄弟还有几十步的地方,嵬名察哥已经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仁多兄弟和麾下的众将,也连忙下马上前行礼,大声呼喊:“恭迎晋王!”
  察哥朝着他们哈哈大笑:“诸位何必多礼?俺察哥和你们恁般生分么?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
  仁多保忠也豪爽的一挥手,回头对自家的甲士大声道:“直娘贼的,还等个甚?赶紧把整猪整羊好酒好茶,都挑过来,伺候好大王带来的铁鹞子儿郎!”
  几个手下轰然应诺,掉头就朝城内奔去。
  察哥笑道:“统军提到好酒,某家倒是带来了几坛子酒中仙,这可是天下第一等的烈酒,清澈如水,浓烈如火,喝上几两就得酩酊大醉了。”
  “几两就醉?”
  “是啊!”察哥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