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不可能的!”阿比留亲一回答道,“平安京的朝廷不会允许,如果阿比留家把港口提供给主上,太宰府将会召集九州武士进行讨伐。”
  “九州武备如何?”武好古又问。
  “武备严密!”阿比留亲一回答,“历史上自中华唐季时起,九州就历经弘仁韩寇、贞观韩寇、宽平韩寇、长德入寇和刀伊入寇等多次入寇事件,每次入寇都被九州武士所败!”
  “有那么多韩寇?”武好古愣了下,他没想到高丽棒子居然也有入侵日本的时候。
  “是啊,韩寇们非常讨厌,不过近二百年间已经没有韩寇了。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入寇是刀伊人。”
  “刀伊?”武好古使劲儿想想,不记得有这样的人。
  “大约是女真人。”花满山听说过这事儿,“据说是一伙女真海贼,入寇高丽沿海被击败,流窜到日本国。”
  “呵呵。”武好古笑了笑,“女真人也会航海?”
  他心里却想:应该是罗汉婢的祖宗曷苏馆女真吧?他们生活的地方靠海,也许和什么海盗勾结起来充当打手了。这是个好办法!回头再从界河商市调动两三百个阻卜战士,让他们去占领一个靠近九州的小岛。然后让九州武士自己上门送人头,如果他们打不下来,那么共和行就可以出面帮忙了……
  他想到这里又问道:“就没有蛮夷贼寇占据日本列岛周遭的小岛吗?”
  “好像是有的。”阿比留亲一道,“据臣下所知,就有南岛蛮夷曾经占领过靠近九州大岛南部的一些岛屿,还以此为据点入寇九州,长德入寇就是因此而起的。”
  “南岛蛮夷?”
  “主上。”花满山道,“在日本国西南的海上还有许多岛屿,其中一些岛屿上有部落国家,最大的名叫天孙国,距离明州大约有2000里海路,常有海商被海风吹往该国。”
  这个应该是琉球王国吧?后世冲绳岛好像出产珊瑚吧?是个好东西啊!武好古心想:得找个机会把琉球人民教化了……
  “日本国的马匹情况如何?”武好古又问起了日本马。
  “马?”阿比留亲一笑道,“我家就是有马啊!”
  “呃,我是问日本国产不产马?”
  “产啊。”阿比留亲一道,“我家就有几个专门养马的村子。”
  “在对马岛上养?”
  “是啊,对州马是日本国最好的马,高大神俊,公马肩高可以达到四尺!”
  “哦。”武好古点点头,心想:四尺的马不就和江南兔儿马差不多吗?不过就日本人的身高,也能凑合骑了。如果让他们骑肩高五尺以上的波斯马,爬上马背就有问题了……
  武好古顿了顿,暂时没有什么好问的了,决定结束今晚的谈话,便对亲一道:“亲一,你现在是我的家臣,不能再称阿比留氏了,不如就赐你一个新的氏姓吧。我的武姓加上藤原氏的藤字便是你的新氏姓,就叫武藤氏吧!”


第六百零三章 再见,童贯
  海州,郁州岛,宿城港。
  鼓乐齐鸣而奏,秋风也一阵阵的从西北吹来。一片秋风当中,彪悍的使团护卫正在指挥他们的博士带领下,默默上船。云台学宫的老师生员们在远处挥手向他们告别,不时喊着“一帆风顺”之类的吉祥话。
  海浪不小,推得港口的那些大海船一阵阵的起伏不定。这些船只都是武好古的界河市舶司调集起来的,大部分是租用的,不过也有一艘三千料的桨帆并用的大海船是属于市舶司新成立的招商务的。
  所谓的招商务,顾名思义就是要到外面去招引外商的——大宋的市舶司都设有相应的机构。不过武好古更进了一步,给界河市舶司的招商务配上了海船。没有自己的船,出门招商也不方便啊。
  而这海上坏人很多啊,大宋的官人出海招商的时候被坏人捉了去,不是有损天朝威严吗?所以得给招商务配属战船,这样才比较保险……
  这个俗话说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造船就必须开始船场和船政学堂!反正这一套,武好古都不惜重金往里面投。又有吴家海商的支持和墨娘子从明州拉来的选人家族船匠的加盟,总算是有所小成了。
  而这小成,就是现在出现在宿城港码头上的这条三千料的海舟——招财号!呃,很吉利的名字,还有一条一模一样的进宝号,目前正在界河商市的船场加紧施工。
  现在出现在宿城港的招财号是由吴家派出的都料匠和大匠指导着建造的,而正在施工的进宝号则是花满山的一个兄长名叫花满海的船都料主持的,担任大匠则是船政学堂的学生。
  这所船政学堂是和云台学宫差不多时候开业的,一开始在海州的天涯镇上办学,后来迁去了界河商市。学堂的老师大多是吴家派出的,学生则是来自武家、花家、西门家、张家、苏家、万家等几个武好古系统内的家族。人数不多,第一届的学生只有区区四五十人,都是学造船的。因此这艘招财号上的水手,全都是吴家提供的。
  而船政学堂的课程也是系统化的,包括绘图、算学、造船都料、造船工艺、水战器械、操船(并不是正经的航海,而是为了船只试航)等六门课程。目前的学制是三年,毕业后则有两个去向,一是留校,二是界河商市的造船场。
  顺便提一下,为了让旗下的工匠们可以安心本职,武好古最近还准备推行“伎术职称制”。将伎术职分为总工、高工、大工、上工、中工、下工、小工、末工等八级。其中最高级的总工可以拿到5000匹的年俸,和武好古本人是一个等级的!而低级的末工,也能拿到300匹的年俸,比朝廷的从九品官员拿得还要多……
  在宿城港的码头上面,两个穿着绿袍带着佩剑的宋朝武官正信步而走。这两人,一个武好古,一个则是这次出访高丽国的副使童贯。
  出访高丽的使团,现在已经组成并且到达了海州。这个使团的规模空前庞大,其中还包括了一个观军容使团和一个访日传道使团。
  其实访日传道使团并不一定要途径高丽,完全可以直接从海州驶往博多。不过武好古还是选择了途径高丽的路线,目的是为了向高丽人展示日本儒生的“学习精神”——日本蛮夷之邦的儒生都要学习《天理说》了,高丽儒生怎么能不学呢?
  难道高丽儒生比日本儒生还不如?
  有了这个借口,吴延宠就能向高丽国的国王王颙进言,引入云台学宫的博士在高丽开设书院了。
  “道夫,先祝你一帆风顺了。另外,到了高丽前线一定要小心点,千万别太冒进了。高丽人恐怕是要陷入苦战的……”
  “苦战?崇道何出此言?”
  “因为生女真人厉害啊!我有界河商市,这几年可没少和各种蛮子打交道,知道他们的斤两。你看看那些阻卜战奴吧,一个个粗壮敦实,凶蛮有力,比寻常的禁军可厉害多了。”
  “可高丽人有二十万大军啊!二十万打几千,怎么会输?”
  武好古淡淡一笑:“二十万大军需要的后勤可不得了……高丽人真的能负担吗?我可不觉得。虽然他们靠着府兵制可以不费多少钱就调集起大军,可是真的能维持他们在千里长城以北长期作战?”
  “应该不会打太久吧?我看会速战速决的……”童贯笑道,“其实高丽国打败了也没甚底,败了我们就去联络生女真啊!崇道,你不是已经向生女真部派出使者了?到时候,可又是一桩功劳了。”
  武好古按着宝剑,打量着童贯,忽然叹了口气,苦笑起来:“高丽人再妄自尊大,也是礼仪之邦。女真人则是蛮夷,蛮夷暴起是最不好对付的。所以上策还是联合高丽……道夫,有机会的话,你最好给高丽国的君臣提个醒,让他们千万别轻敌。若是能在曷懒甸得手,就多多构筑城寨,做长久之计。对付那些蛮夷最好还是依城而战……或者可以多杀伤一点。”
  多杀一点是一点啊!现在高丽人多杀一个女真蛮子,将来不就少了一个南下的金兵了?
  “知道了。”童贯笑着,“我可是在西北和党项在战阵上见过面的……”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就看见米友仁快步走了过来,看到武好古和童贯就拱拱手:“老师,童大官,刘正使和黄涪翁、苏仲南一起过来了。”
  刘正使就是刘逵,他是昨天上的郁州岛,就住在云台学宫里面。他虽然和苏门实学是对头,但是面子上还是很客气的,昨天晚上还和黄庭坚、武好古等人把酒言欢,喝到亥时才散场。所以今天睡得有点晚了,整个使团差不多都上了船,他才姗姗来迟。
  武好古和童贯对视了一眼,笑着:“道夫,咱们去迎一迎他们吧。”
  ……
  “涪翁,真没想到日本国的使臣都来了,这可是大事儿啊!哪怕只是个小官,也是本朝所未有,还是应该尽快送他入朝面圣啊!”
  “知道了……我已经和武崇道说了,会尽快安排的。”
  “仲南,你到了日本国后也别光顾着传儒学大道,还得和他们的太宰府多往来,如果能促成正式的遣宋使团,这功劳可就大了。”
  “下官明白……”
  刘逵和黄庭坚、苏适往码头过来的时候,一路都在谈及日本国遣宋使武藤亲一,就是那个阿比留亲一了。
  武藤亲一名义上是来学习《天理说》和邀请云台学宫博士的,所以并不需要上京去见宋徽宗,而且武好古也没想让他去开封府。
  但是当刘逵上了郁州岛,见到了一身公卿装束的武藤亲一并且欣赏了阿比留悠表演的白拍子舞后,就立即建议让亲一和阿悠上京了。
  上一次日本国遣使来访的时候还是唐朝时呢!这都二百余年了,终于又来人了,这事儿难道不是反应了大宋在官家赵佶的圣明领导下(比英明领导还要上个台阶),已经发展成了文治鼎盛的天朝上国了吗?
  虽然这次日本来的遣宋使人有点少,拢共就俩,不过质量还是可以的。
  而且刘逵和黄庭坚都是识人的,一看武藤亲一和阿悠的仪表举止,就知道他们不是一般人了。那种贵族气质,可是很难伪装出来的——亲一和阿悠虽然只是乡下武士家庭出身,但终究不是平民。特别是阿悠还伺候过平安京来的藤原氏的穷光蛋公卿,人家虽然穷,但是架不住穷讲究啊!所以那个阿悠装起风雅来还是有点味道的。
  不过苏适是知道内幕的,好一阵的心虚。那两个日本人在云台学宫这里坑蒙拐骗没什么,可要是入了京面了圣,那可就是欺君了……万一穿了帮,自己和武好古都得倒霉!
  苏适正担心的时候,武好古和童贯还有米友仁已经一块儿迎过来了。两拨人就在码头上互相施礼寒暄,说着场面上的话儿,好不亲热。
  寒暄了几句后,刘逵就乐呵呵的把话题转到两个日本人身上了。
  “宣赞,老夫已经写了奏章,把日本遣宋使的情况上报给官家了。”
  “下官也写了奏章递上去了。”武好古笑着回答。
  刘逵又说:“老夫还在奏章上写了白拍子舞,虽然比不得咱们大宋的歌舞,但是也可一观。”
  有啥好看的?比墨娘子的舞蹈差远了。武好古心里嘀咕,面子上却说:“日本稍通礼仪,也有自己的诗歌乐舞,与我中华是不能相比的。”
  “那是自然的。”刘逵笑道,“不过日使能来也是一件大事儿,还是要尽快安排他们上京为好。也让他们见识开封府的繁华富丽,见识我朝的文治武功……对了,十月份御前阅武被推迟到明年元月了,官家想在诸国使臣面前展示我大宋的骑士、武卒和府兵精锐!不如也让这两个日本人一起去看看。”


第六百零四章 禁军精锐
  哗啦啦的马蹄踏过溪水,童贯骑着一匹武好古赠送的骏马已经先踏足北岸。紧接着就是十余名骑士和更多的披坚执锐的甲士跟着涌了过来。
  道路两旁,山峰耸立,巨木森然。一支队伍,正浩浩荡荡列队而行,走在高丽国海州通往开京的道路上面。
  由刘逵、童贯率领的使团,现在已经踏上了高丽国的土地!
  虽然大宋海州到高丽海州之间有一千三四百里之遥,但是海上行船讲究的就是顺风逆风无风,要是逆风或无风,一百里也远得不行了。要是顺风,一个时辰就能行上几十里,比骑兵还快!一千三四百里就是一天多一点的功夫。
  而刘逵和童贯非常走运,出了海州湾就遇上西风,两天就到了高丽国海州。因为没有受多少海上漂泊之苦,所以使团只在高丽海州休整了几天,然后就浩浩荡荡北上了。
  之所以是浩浩荡荡,那是因为武好古派出了由十名博士带领的一百名阻卜战奴。其实这些阻卜战奴也不是很严整,这些草原部民本来就不是很守纪律的。哪怕让慕容忘忧狠狠整顿了一番,也还是显得松散。但是他们体力好,也能吃苦。披上铁甲,戴着铁盔,背着藤盾和行李,腰带上挂着长剑和弓矢,手中再拿上一把一丈多长的长枪,妥妥一百多斤的负重,还能蒙着头赶路,走得居然还挺快!
  而范之文和他的九个同学,现在也都以身作则,穿上了皮甲,也背上盾牌和行李,挎着长剑,呼哧呼哧的赶路——居然也没落下。
  一百多名汉子,全副武装蒙头赶路的场面,在什么时候都是很有震慑力的。
  而骑马跟在这些护卫后面,前来迎接宋使的高丽国枢密院别驾拓俊京和转任海州州牧的吴延宠二人,也被眼前的这些“大宋禁军”给唬住了。
  “吴州牧,我听人说宋国武力孱弱,不堪契丹一击。难道眼前的这些兵士,就是传说中孱弱的宋国禁军吗?”
  悄悄和吴延宠说话的是名叫拓俊京的高丽国大臣,他是高丽国王王颙的心腹,是从潜邸就跟随王颙的旧人,也是王颙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因为得知宋朝使团带来了一支“铁衣卫队”,所以王颙就派拓俊京来看看——毕竟高丽国也有好几十年没打过仗了,上过战场的那一代人基本上都挂了。现在活着的也没人知道真正的精锐是什么样子?同样不知道不堪契丹一击的弱鸡军的标准是什么?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至少一百斤的负重,还蒙着头一走好几十里,行军速度一点没有减慢……这个就是不堪一击的军队?那百战百胜的契丹人长什么样?三头六臂吗?
  “这个……”吴延宠摇摇头,“这个下官也不大清楚。”
  “不清楚?”拓俊京皱了皱眉,“你不是去过宋国许多次吗?怎么会不清楚?”
  是啊!吴延宠何止去过宋国,他压根就出生在大宋海州啊,还在海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可没少见到驻防海州的“禁军精锐”,都是软懦稀烂的,哪有那么能吃苦的?大宋的几十万禁军要都这样了,契丹和党项早就灭亡了吧?
  “也许他们只能行军……”吴延宠道,“要不试试他们?”
  “试试?”
  “别驾可善射?”
  拓俊京笑了笑:“如何不善?我可是大王的护卫出身。”
  “那待会儿到了馆驿,别驾就邀宋军的好手比试射箭吧。”
  “也好!”拓俊京点点头。
  ……
  “射箭好的?”
  范之文刚到一个看着就寒酸的高丽国馆驿,还没吃上一口泡菜就凉面,童贯就把他找去了,说是高丽人想和大宋的武士比射箭。
  “从斌啊。”童贯小心拈着仅剩的胡须,笑着说,“去把射箭射得好的都叫来,和高丽人比一比,莫要堕了大宋的威风。”
  “都叫来?”范之文追问了一句。
  “对!”童贯点点头。
  “喏。”
  范之文心里面自是不住埋怨高丽人多事儿,但还是下去安排了——射箭好的人可多了,除了十个博士不好,别人都好啊,箭都射不好还怎么当阻卜人?
  不一会儿,一百来个披着铁甲的阻卜人就在馆驿外面列成了一排,人手一张水牛角弓,一手还捏着三不齐箭。
  “都,都是好手?”
  看到这阵势,吴延宠也有点发懵,自己说的是汉话啊,那个阉人童贯不会听不明白吧?
  “那是自然!”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刘逵,不过他心里其实没底,纯是在吹牛。
  他也不知道童贯上哪儿找来那么多傻乎乎的禁军……大半天时间走了好几十里,还穿着铁甲扛着行李,居然还没一个人要赏钱的!一定是傻了!
  而且这帮傻子的装备也奇怪,怎么又是长枪,又是剑盾,又是弓箭的。他们到底干哪行的?该不会样样都精通吧?这都能当教头了。
  “大官,靶子已经立好了,可以射了吗?”
  这个时候范之文快步走来请示了。
  所谓的靶子,遣使就是一些从馆驿里面拿出来的陶罐,摆在一排白坯的柴木桌上。在每张白坯木桌七八十步开外,都是一个披着铁甲的阻卜人。
  “射吧!”童贯点了点头。
  “放!”范之文随即大吼了一声,然后就听见一阵“崩崩崩”的弓弦响动,紧接着就是一片稀里哗啦的声音。
  所有的坛坛罐罐,全都被射成了碎片!竟然没有一箭是射空的……
  吴延宠和拓俊京,还有大宋的正使刘逵三个人看着都傻了!
  那个高丽国枢密院别驾拓俊京也没脸去和人家比了……那么远的距离,一百来人,居然一箭都没射偏!
  这就是传说中不堪契丹一击的弱兵?
  那契丹天兵该多厉害啊?大王还梦想着要在打败生女真之后夺取契丹人的东京道呢……这,这不是送死吗?回去一定得好好劝劝大王。
  而宋使刘逵比拓俊京更吃惊,这些大头兵哪儿来的?那么小的罐子在那么远的距离上居然都能一箭射中!童贯那个腌渍货从哪儿找来的这等精锐?难道是西军?回头一定要好好问问,必须问清楚了。能练出这种精兵的将领怎么都要推荐给官家,必须大大的重用啊!
  另外,好像没看见那十来个管兵的小武臣带着钱或者绢帛啊……真的可以不给吗?
  全副武装赶了那么老远的路,还表演了射箭,那么辛苦……能不给赏钱?大宋禁军的规矩,上阵前不给钱是不拉弓的!他们这些人不会哗变吧?
  ……
  “赏钱?不,不用给吧?”
  范之文今天也真是不走运,刚刚安排好大家伙吃泡菜、凉面和自带的风干牛肉,自己还没吃上一口泡菜,就被叫到刘逵和童贯跟前问话了。
  问的是给赏钱的事儿……这些阻卜战奴当然是有利益的,没利益他们也不能那么听话。
  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给他们分了房子和女奴做老婆,现在出动的一百零三人都是已经当了爹的。他们在外面卖命,家里的妻儿自有市舶司照顾,按月发钱发粮。若是他们殉职了,老婆孩子也能拿到高额的抚恤,如果他们叛变,那么老婆孩子都会变成奴隶被发卖。
  至于临阵发赏钱什么的,界河商市的护卫队是没这规矩的——赏钱那个多沉啊,一缗钱就好几斤呢,往战场上运?嫌后勤压力太轻还是怎么着?而且万一打败了打死了,这些钱不就送人了?
  不过商市也不是没有鼓励打手卖命的办法,譬如这些阻卜战奴也是有级别的,有下兵、中兵、上兵、下士、中士、上士一共六阶,每升一阶,都会加薪水换房子。每降一阶,同样也会减少待遇。
  顺便提一下,博士团的博士一样有级别,最高的是博士团总团长,接下去依次是副总团长、大团长、副大团长、团长、副团长、院长、副院长、布道团长、布道副团长、博士、候补博士、博士生等一共十三阶。
  其中博士生和候补博士是不支薪的,往上的十一阶都是有钱拿有房子分的。不过对云台学宫的那些博士生而言,博士团的职位可不是他们想要的……
  “不用给赏钱?”刘逵惊讶的都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你们的军号是甚?是西军的?”
  “我们没有军号。”范之文道,“我们,我们是布道团,是博多布道团,是武宣赞把我们借给童大官的。”
  “布道团?”刘逵瞪大了眼珠子,“这,这,这……这是私兵?”
  好像是私兵啊!虽然只有一百余人,但终究是不受兵部和枢密院控制的私兵!若是不能战的保甲丁壮也就罢了,大宋地界上拥着几百保丁的豪强也不是太少。可这等精锐可不是保丁,是比大宋禁军还精锐的军队啊!
  这个武好古,居心叵测啊!刘逵心中先是一惊,然后就是狂喜。
  武好古的把柄终于抓到了!大宋的武官,最忌讳的不就是拥有精兵吗?


第六百零五章 钱是啥东西?
  大宋建中靖国二年九月末,高丽国,开京。
  仿佛个森林公园一般的高丽王城,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不少人气儿。在空旷巨大的外城之内,凡是比较平坦的洼地谷地,都变成了从各道各州汇集而来的高丽兵卒安营扎寨的所在。
  所谓的安营扎寨,其实就是搭建了不少茅草屋顶的土坯房。牛皮帐篷、羊皮帐篷什么的,是想都别想的,就是把全高丽国的牛羊都宰了扒皮也不够啊!
  从高丽国民间招募起来的府兵,看起来也和他们居住的土坯营房一般的寒酸,其实就是一群被强征来的农民。一个个面黄肌瘦,带着斗笠,穿着旧巴巴的蓝色、灰色的袍服,有一些大概是从南高丽来的人还披着御寒的茅草,看上去仿佛稻草人。他们手里的家伙,看上去倒还精良,都是武好古贩卖给高丽人的大宋军器监出品的家伙。不过并没有人披上沉重的铁甲或皮甲,哪怕是在高丽的武班贵族指挥下进行训练的兵士,也都是不披甲的。
  这些正在训练的高丽兵士看上去也糟糕透顶,队伍排得歪歪扭扭,刀枪拿在手里怎么看都是扛锄头的姿势,八斗九斗的长梢弓(木弓)也只能开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挥锄头的力气是一回事儿,拉弓又是另一码事儿,急切之间,怎么可能练出来?
  高丽国这种依靠府兵制的武备,是必须建立在土地比较平均的基础上的,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确保府兵的日常训练不荒废,同时也少不了散布各地的军府严厉督促,这其实也是很难维持的。可是自打七八十年前和辽人的战争结束后,高丽国就没有再打过大阵仗了,军备自然荒废了。而他们的两班贵族也在不遗余力地兼并土地,现在的这些府兵,不过是没有土地的佃户,饭都吃不饱,哪儿还有余力训练武艺?更不用说自备一些武器和粮食、牲畜了。
  当一百来个披着铁甲,扛着长枪、盾牌、弓箭、行李,腰里还挎着长剑,看着就非常结实的“大宋禁军”出现在这些松松垮垮的高丽炮灰府兵眼前的时候,震惊和纷纷的议论就起来了。
  “这就是宋国的弱兵吗?看上去都很强壮啊!”
  “那么大的力气,平时吃的一定很好吧!”
  “那是当然的,他们都是一天两顿敞开吃小米饭和泡菜的……”
  “真的吗?大宋那么富有?可以让当兵的敞开吃小米和泡菜!”
  “何止可以敞开吃啊,我听人说在大宋当兵还有钱可以赚!”
  “钱?钱是啥东西……”
  “钱就是可以用来换泡菜和小米的好东西!”
  现在的高丽国还没有什么商品经济,铜钱也才刚刚开始铸造,数量很少,只是在海州、釜山和开京少量的流通。所以绝大部分从乡村召集来的府兵,根本没有见过钱这种万恶的东西。
  不用说,高丽国文治武功一流的大王王颙也不会给他的府兵发钱。能给小米饭和泡菜吃就已经王恩浩荡了,还想要钱?照理说,府兵的军粮是应该自备的!
  当然了,高丽国王王颙麾下也不都是这样稀烂的府兵。要不然他也不会梦想重建海东盛国了。
  当大宋国赴高丽观军容使童贯在高丽国海州牧吴延宠的陪同下,策马进入开京内城的时候,街道两边站立的不再是稀烂的高丽国府兵了,而是高丽国的六军精锐!
  所谓六军精锐是高丽国开国太祖王建依照“天子六军”的规格组建的常备军,一军满编有约7500人,不过通常只有四五千人,兵员大都是高丽国的豪族功臣的庶孽之子——高丽王朝是以豪门大族为基础的,而高丽的豪门大族又执行严格的嫡庶有别以控制贵族数量(贵族要太多了连泡菜都吃不起了),在嫡子可以继承家业并且比较容易入朝为官的同时,庶孽之子就只有加入天子六军求个立功的机会了。
  以贵族庶孽为主的六军自然不是乞丐府兵能比的,不仅可以领到一点军饷(主要是实物),而且家里面也会帮着置办一些装备,比如弄上一身皮甲,打上几把好的刀剑,再给张水牛角为主材的高丽弓。吴延宠从大宋买来的好装备也大多给了他们,所以不少六军将士还披上了沉重的铠甲,显得威风凛凛。
  现在这些六军精锐全副武装的出现在了开京内城的街道两旁,总算是有点海东盛国的模样了。
  在西北军中开过眼界的童贯看见高丽六军的模样,心中也有了数目。刚才外城见到的应该是辅兵,现在这些才是真正上战场的正兵吧?看他们的军容,应该不在西军精锐之下,人数好像也不少,总有好几万吧?
  有了这样的精锐,打败生女真部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些蛮子只要没有建立国家制度,就是一盘散沙,能够纠集起几千人就了不得了,也不会有什么纪律……就像西北的吐蕃各部,根本不是大宋天兵的对手。
  也就是武好古那样不懂军事的武官才会把生女真部落当回事儿。童贯心想:在战场上面,个人的勇武其实没有多少作用的!
  ……
  开京宫城,满月台。
  高丽国大王王颙这个时候,正站立在建在半山腰上的闾阖门城楼上,面无表情的看着披着铁甲的“大宋禁军”从下方的道路通过。
  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高丽国知枢密院事尹瓘和枢密院别驾拓俊京二人。
  “大王,这些宋国的禁军个个都精锐异常,他们披着铠甲,扛着长枪和行李,带着刀弓箭镞,日行百里都不需要休息。而且他们射箭的本领非常高强,人人都可以在七八十步距离上一箭命中陶罐……看来我们过去是低估大宋的武力了!”
  正在开口说话的就是被“大宋精锐”唬住的拓俊京了。王颙听了他的话,并没有什么表示,一旁的尹瓘却眉头大皱道:“拓别驾,你说的是真的吗?宋军不是向以孱弱著称,如何会恁般厉害?”
  扛着百多斤的负重行军百余里,射箭还能命中七八十步的陶罐——这还是宋军?曾经多次出使辽宋两国的尹瓘心道:契丹的宫帐精锐有没有那么厉害都不好说……
  “这是下官亲眼所见,应该不会有差。”拓俊京非常肯定地道。“下官还听说当今大宋朝的皇帝文武双全,是堪比天可汗的明君雄主,这两年一直在整军备战……”
  王颙淡淡地开口:“如果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