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能有1000个骑士庄园,那么每年向朝廷提供3000匹一等战马也不是问题。到时候那个倒霉的群牧监也可以关门大吉了……
  高俅一笑:“你又懂养马了?”
  “东翁说的不错。”林万成帮腔道,“养马之事小老儿略懂……养得好马须得配种保种,最忌散养。这千万匹马混杂在一起,便是任其自配,马种就没法论了。”
  “可是汉唐的马政不都是群牧?”高俅问,“不也养得挺好?”
  “汉唐也讲马种的。”武好古说,“汉武帝为求汗血宝马还和大宛国打了一场。唐朝则大量引入了西域良马,以改善马种。另外,汉唐并不只有马政,也有大量的庄园私养。是群牧和庄园定牧配合,而且还可以从西域获得良种。所以汉唐的群牧可以养出大量的战马,到了我朝就不行了。良种难觅,群牧监的马也就越来越小了。”
  群牧监的马基本不进行人工干预,采取的是草原牧养之法——北宋的马政官员普遍认为草原养马的方法比农耕之地要好,而且还认为野马的马种比家养的马要好。
  所以在这种尽可能模拟野生环境的养马方法下,宋朝的群牧监养出来的马就一代比一代小巧了——其实小个子的马更加适应野生环境,高大的战马吃太多,太难伺候,放归野外后很难存活。
  高俅被武好古这一套套的话说得有点儿发懵,武好古则笑了笑,便回头去和奥丽加说话,“奥丽加,我上回和你说过要给你的骑士庄园,此处如何?还满意吗?”
  “这里是给奴的?天哪,太好了!”奥丽加愣了愣,一张艳丽的脸庞上就露出了狂喜的表情,接着竟不顾周围那么些人看着,就张开双臂扑向武好古。
  这洋妞就是奔放啊!而且还挺有劲儿!
  被一个金发碧眼的女骑士搂着亲着,武好古的心思也荡漾起来了……罗斯猫的滋味,想来也不错吧?
  不如今晚就把她享用了……
  ……
  同一时刻,吕嘉问刚刚从崇政殿出来,现在已过午时。
  天阴沉沉的,阴云翻滚,透着一股子压抑气息。
  吕嘉问在翰林画院所在的廊房外停下脚步,用力吐出一口浊气。不知为何,明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总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在河内郡做官时,吕嘉问总是盼望着可以回到天下首善之城开封府,可当他真的回了开封府,还当上了太府寺卿之后,却遇上小人了……
  好多好多的小人!
  小人本来就难养,而他现在还要去拆小人的房子!
  吕嘉问突然觉得,自己搞不好要栽在州北大营的拆迁上了。
  这房子拆不掉,又不能拖——朝廷已经颁下大诏宣布在明年十月举行禁军比武,凡是禁军将士都可以参加,厢军和民间的勇士一样可以报名参加……那可是有房子可以拿的!
  可是现在州北大营拆都拆不了,还能建成房子吗?
  “望之,怎地兴致不高?”
  曾布站在吕嘉问身边,见他情绪低落,忍不住开口询问。
  吕嘉问叹了口气,苦笑一声:“子宣,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要不……请郡吧?”曾布皱眉道,“我推荐蔡元长做太府寺卿如何?”
  蔡京果然逃过了南下江宁府“劫数”,今天赵佶在崇政殿上说话了,要留蔡京在开封府。所以韩忠彦和曾布都在琢磨着为蔡京安排官职——蔡京虽然是新党的大佬,但是这货一向是有能力没原则,在元祐更化的时候就投靠司马光。
  所以韩忠彦和曾布都想拉拢蔡京……不过曾布并不愿意让蔡京当宰执,蔡京太会阿谀奉承了,和赵佶关系又好。让他入了政事堂,曾布的次相搞不好就被他敲掉了。
  而太府寺这个“烫手”的差遣,倒正好给蔡京去头疼。
  “这可不行!”吕嘉问坚决地摇摇头,他好不容易才回来,怎么能轻易把差遣再交出去?
  曾布和吕嘉问一边说话,一边已经走到了政事堂。政事堂里面还有一件让人万分头疼的大事儿要商量呢!
  曾布叹了口气,对吕嘉问道:“望之,你再好好琢磨则个,一定得想个妥帖的法子。不过也不能拖太久,如果到夏天还没辙,就早点请郡吧。可千万别到明年十月拿不出房子,那样我们都有麻烦了。”
  “子宣,我有分寸的,你放心好了。”
  “好好。”曾布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就快步走进了政事堂。
  此时政事堂内,韩忠彦正和范纯礼、李清臣,还有刚刚拜了尚书右丞的温益(就是那个幸灾乐祸的家伙)在商量举办御前大比武的事情(就是比武分房子)。
  不过他们几个并没有在商量怎么分房子,而是在担心没有人来参加而冷场——要是真没人来,吕嘉问一定很高兴。
  “披上五十斤的重甲,还要加上长枪、直刀、大盾、50支弩箭和一张弩,再加三日军粮……这个该有多沉?”
  “一百五十斤……至少有一百五十斤!差不多就扛个人了,还是个胖子。”
  “还要半天内急行军100里……扛那么多东西能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急行军100里呢?”
  “相公,魏武卒就是这样选拔的……”
  “我知道,蔡元长一定是看《荀子议兵篇》看糊涂了,可那是战国啊,现在哪有这样的壮士?要是禁军里面能找出一大堆魏武卒这样的勇士,燕云早就扫平了,西夏也早就灭掉了。”
  “可不是吗,要求提那么高,到时候别一个人都没有来,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很封建(五)
  发现御前比武很可能要变成个无人参赛的笑话的,是三衙管军之首,殿前司都指挥使曹诵。
  宰执们在政事堂里商量这事儿的时候,他则在自家的曹家园赐第(就是潘家园边上)的中堂里面当着潘孝庵的面埋怨武好古。
  “潘十一,别以为我不知道,蔡京的上奏其实是你那妹夫武好古的点子。蔡京一个福建路来的文人他懂个屁啊,他哪里想得出比武奖房子的馊主意?这分明就是熟知禁军虚实的老汴梁才想得出来的……当然了,这主意并不坏,可是他也得找身五十几斤的步人甲穿上试试看啊!”
  说着话儿,曹诵就指着放在中堂当中的一副看上去相当陈旧的铠甲,“老周教头,伺候潘修造披甲!也叫他知道穿上五十几斤的重甲是个甚滋味。”
  “喏!”
  “太尉,这……”
  被唤作老周教头的是个六十来岁,头发胡须都花白的巨汉,姓周名同,字光祖,是华州潼关人士。是殿前司兵案都教头,武功当然是高的,在开封禁军里面以善射闻名,他称“铁臂膀周同”。和大部分禁军小武臣一样,这位铁臂周同除了在禁军当都教头之外,也有一份兼职,不过不是走江湖保镖,而是开封御拳馆的“天”字教师。
  所谓的御拳馆,其实就是个武馆,位于景龙门外,在城北厢。早年间这座武馆曾经开设在距离皇城很近的内城丽泽门旁,后来因为不符合崇文轻武的赵家审美观,由开封府出面动迁,搬去了兵营云集的城北厢。
  不过武馆的声势并没有因为搬迁而降低,反而因为有大量的禁军子弟入馆习武而大涨。特别是到了神宗年间,因为推行《保甲法》的缘故,需要鼓励民间习武,所以神宗皇帝还给御拳馆提了字。这“御拳馆”之名,也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周同能当上御拳馆的“天”字教师,不仅是有真本事,而且还有赫赫之名,就连曹诵这等高高在上的殿前司都指挥所,也知道他的大名。所以在宋徽宗下诏命令殿前司准备御前比武后,就把他调入了兵案,还封了都教头,并且保了一个从九品三班借职给他。
  也是这位周同告诉曹诵御前比武很可能要冷场,因为官家开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别说寻常的禁军官兵做不到,就是他这位“铁臂膊周同”也做不到——当然了,如果他年轻20岁,是可以达到魏武卒的水平的。可是现在不行了,60多岁的老头没那耐力了。
  曹诵一开始还不相信,不就是披上铠甲跑上100里吗?于是就想找人试试,便下令殿前司骑胄案拿几副够分量的铠甲过来。
  可是骑胄案的报告却让他大吃一惊——没有!负责管理殿前军甲胄的殿前司骑胄案的库房里面没有够分量的铠甲,没有五十斤以上的铠甲,得现造……
  顺便提一下,北宋中后期的官称大约相当于后世的640克,也就是1。28市斤。50斤就相当于后世的64斤,也就是32公斤!
  这种份量的扎甲当然是有的,曹诵祖宅的祠堂里面就供着一副,是他老祖宗曹彬穿着上战场的,由1825枚甲叶组成,重达55斤(宋斤),如果算上头盔全重就超过了60斤!
  “不行了,不行了……老周教头,快搀着我点儿……”
  55斤的重甲刚套在潘孝庵的身上,这位潘美的后人顿时就有一种被大山压住的感觉,站都站不住了,连声呼唤周同来扶他。
  “知道重了吧?”曹诵拍着胸脯说,“本官也穿过一回,还戴上了头盔,浑身上下总有60斤的分量压着,眉头都没皱过一下。”
  眉头是没皱,也没让人扶,不过也走不动路了——曹太尉那时候就琢磨:祖宗每天都吃什么啊?怎么就那么有力气呢?穿上60斤重的盔甲还能上阵砍人……原来祖宗是靠力气吃饭的!
  可是那么有力气的祖宗,好像还给契丹人打败了!这契丹蛮子该多有力气?北伐燕云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靠谱啊!
  “太尉,我哪儿能和您比啊!”潘孝庵还在求饶,“您是殿前司度指挥使,我就是个做买卖的,没那么大的力气啊……”
  “嘿,你这话听着怎么恁般变扭?好像本官是个卖苦力的……对了,周老教头,你说能不能找些运河上拉纤的禁军苦汉子来试试?”
  “不行啊。”周同一边从叫苦连连的潘孝庵身上取下铠甲,一边摇头道,“太尉啊,您以为魏武卒的那身力气是恁般好练的?至少一百二三十斤的分量压在身上,半天跑上100里……这是真功夫啊!”
  “力气也是功夫?”
  “当然了!”周同点点头道,“御拳馆里面的那些巧功夫,上了战场没多大用,战场上靠得是扎扎实实的笨功夫,不仅要有力气,而且还得耐久。扛上百二三十斤的分量跑上100里,就是考耐久之力的。”
  “还要耐久?”
  “当然要耐久了。”周同笑道,“太尉您看兵书战策上的记载,沙场交锋时一天打上几十阵常有的事儿,没有耐久之力怎么能行?”
  兵书上真有这样的记载?曹诵想了想,决定要抽空找几本祖传的兵书好好看看。
  干了半辈子教头的周同还在显摆自己的兵学知识,一本正经地告诉曹诵,“现在的武学只知道谋略阵图,却忽略了力气。其实俺们这等厮杀汉,还得凭一身力气去打生打死。若是当兵的没力气,谋略啊,阵图啊,战策啊,军纪啊,都是空的……”
  他这话说的挺糙,可道理却是对的。冷兵器时代的重甲步兵就是个力气活儿,先是一百多斤扛在身上,能跑能打能持久了,再说其他。
  要不然战场都上不了,说别的还有啥用?
  “那怎么办?怎么办?”曹诵抚着巴掌,也有点手足无措了,“潘十一,周老教头,你们得给本官想个对策,这事儿怎么都得糊弄过去啊!到了明年10月,可不能没人去御前比武啊!这可诏告天下了,要是没人去比武,我大宋官家的脸面往哪儿搁?”
  有没有人保卫大宋官家似乎不大重要,但是官家的脸面却是非常要紧的!
  “那,那就赶紧找人练吧!”
  还是潘孝庵有办法,“都奖励房子了,总不会没人肯练了吧?”
  “那倒是的。”周同道,“这些日子殿前司的教头们都说下面的士兵练得卖力了,年轻一些的教头自己也在苦练了。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还是有点短了,怕是练不出多少。”
  “那就……那你也得想办法啊!你是都教头啊!”潘孝庵看着周同道,“周老教头,你开个价吧,要多少钱?”
  “潘十一。”曹诵看着掉钱眼里面的潘孝庵连连摇头,“那不是钱的问题。”
  “对,不是钱的问题。”周同重重点头,“潘修造,能在开封府城内给我个三合小院吗?”
  “能啊,能啊!”潘孝庵知道有戏,马上点头,“给你个两万缗上下的……有办法了吗?”
  “有了,有了……”
  有了?曹诵瞅着周同一阵翻白眼,你这老家伙早有办法不早说,合着就是想从潘财主那里讹套房子啊!
  周同冲着曹诵抱歉地一笑,他也和林万成一样,是个陕西来的“汴漂”,没有房子啊!而且家里面还有一儿一女,都没有婚配……另外,他自己最近做了官,就想找个填房,最好是年轻漂亮的!
  呃,别看周老头61了,但人家身体好啊,脱下来都是肌肉,还是很需要女人的……
  “有何良策,快说吧!”曹诵一指潘孝庵,“在钱财上面,他是一喏千金的,不会赖你房子的。”
  周同当然知道潘孝庵的信誉是很好的……信誉不好怎么开“银行”?
  当下也不废话,便将自己的主意合盘托出:“太尉,修造,其实吧,在自己家里面练功,进度是比较慢的。”
  “怎么是在家里?”曹诵插话道,“不是在军营里吗?”
  周同苦笑,“那也没多大区别啊。”
  曹诵苦苦皱眉,好像是怎么回事儿!
  “那要怎么练?”
  “得从家里面出来,关起来练。”周同道,“吃的,喝的,用的,何时睡,何时起,每日练多少,怎么练,都得有章法。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练功也不是一味刻苦就行了,得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若是太尉和修造信得过下官。”周同又道,“我们御拳馆倒是可以帮忙。只是御拳馆……并不是官衙啊。”
  “要多少钱就说个数吧!”潘孝庵马上就明白了。
  练功要花钱的!吃的,喝的,用的,还有教师爷,还有场地……
  “一个150缗,练上15个月。不过人得下官亲自过目,练不出来的,就不必入馆了。”周同早就算好了,马上就对潘孝庵说,“这个月还有下个月选人,年不满20,身强力壮的军汉都能来练,不过得签下生死文书。另外,御拳馆的教师就这么几个,多了也教不了。所以只能收徒300人,大约可以练出150人,总共需花费四万五千缗。”
  “行!”潘孝庵一脸豪爽,拍着胸脯道,“这钱让武好古出吧!”


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很封建(六)
  给周同买房子的两万,还有给御拳馆的训练费用四万五千,不用说,都得让武好古这个罪魁祸首出的……馊主意是他的,他不出钱谁出钱?
  这个钱其实也不是白给的,因为周同和御拳馆要拿出一年半速成魏武卒的办法。这可是比真金还真的真本事了!身强力壮的庄稼汉大宋还是很有一点的,如果花个150缗的训练经费,再用上15个月时间,就能让他们达到魏武卒的体力,这个军事价值有多高,怎么吹嘘都不过分啊。
  也就是殿前司兵案的都教头兼御拳馆“天”字教师周同这样的武道大家才有办法——那可是科学训练魏武卒的办法啊!
  所以这六万五千缗花的可一点不冤枉!
  而身在北沧州奥家庄的武好古,这个晚上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损失”一大笔钱,同时还能得到周同周大教头的“强身健体法”了。他这个时候,正在为奥丽加走样的身材感到惋惜。
  在奥家庄内院的卧房里面,刚刚享用了一个“筋肉美人”身体的武好古,用力在奥丽加粗壮结实大腿上拧了一下,皱着眉头道:“这也忒结实了吧?我刚得到你的时候好像不是这样的吧?现在怎么回事儿?腿也粗了,胳膊也壮了,胸也小了……也就是脸没变,你还是我的奥丽加吗?”
  这事儿真的有点郁闷,武好古刚刚收到奥丽加的时候正和白飞飞打得火热,所以看着奥丽加身材婀娜,也没有马上把她上了……准备养熟了再玩。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把奥丽加养了一年多后,熟到是熟了,可这身材却大变样了。挺好一个金发大胸的罗斯猫,咋就变成个健身达人了?
  “其实我一直是这样的。”
  奥丽加把头枕在武好古并不结实的胸膛上,笑嘻嘻地说:“我的父亲是佣兵队长啊,从小就按照佣兵的标准训练我……所以我在被万恶的萨拉森人捉到前,就是如今这样的身材。只是落在萨拉森人手里的那三年不能训练,所以才养肥了。”
  也对!武好古心说:奥丽加长得漂亮,就给当成床奴发卖了,自然要养得丰满一点。现在这样,活脱脱就是一女的马木鲁克!不过自己好像真的和奥丽加说过,要让她当自己的“帕拉丁”……
  “也罢。”武好古叹了口气,从床上站了起来,随手拿过一件长袍披在身上,又回头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奥丽加。
  虽然结实了一点,不过还是很有味道的……“健身达人”也是一种美嘛!
  而且,自己也的确需要一位忠心耿耿的“帕拉丁”。
  “奥丽加,你等我一会儿。”武好古收回目光,吩咐了一声,就自己出了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又捧着一个长长的木匣子返了回来。
  “上次答应过要给你一把瓦雷利亚剑的。”武好古将木匣子摆在了床沿上,然后打了开来。
  里面,正是一把用上好的西域高昌镔铁打造的宽刃剑,长约三尺剑身呈现暗黑色,剑刃磨的闪闪发亮,剑柄呈十字形,末端有一个配重的注铅圆球。
  这是一把照着英格兰宽刃剑的图样(是武好古画的),由开封府最好的匠人,用价格昂贵的西域镔铁打造的长剑。
  “这是给我的?”奥丽加伸手抚摸着剑身,脸孔上浮现出的全是激动和喜爱的表情。
  “是给你的。”武好古道,“还有这个庄园,还有一份帕拉丁的薪俸。”他看着眼前这个“健身达人”,“奥丽加,愿意做我的帕拉丁吗?”
  “愿意!”
  奥丽加也从床上下来,单膝跪在武好古面前,“我,奥丽加·斯特凡娜·尼曼雅,以天父之名起誓,效忠我的主人,武大官人,至死不渝!”
  听着有点变扭,武好古心想:怎么是武大官人呢?难道不应该是尊贵的灯塔城公爵吗?
  武好古伸手抚摸着奥丽加金色的秀发,手指又慢慢滑到了奥丽加的下巴,然后轻轻向上一勾,把一张秀丽的面庞抬了起来,让奥丽加扬面看着自己。
  “光是这些吗?”武好古露出戏虐的笑容,“奥丽加,你还得给我生孩子……我想要许多儿子,和你一样强壮的孩子!你愿意为我生儿育女吗?”
  “嗯,我愿意!”奥丽加的回答倒是够干脆的,而且一点儿也不脸红,还笑嘻嘻地看着武好古。
  “好啊!”武好古得意地笑了,“良霄苦短,我们就别浪费时间了……”
  ……
  武好古这次离开界河商市南下,其实并不是为了奥丽加——他在哪儿不能上了奥丽加?何必跑到荒郊野外的庄园里?实际上他只是路过“奥家庄”罢了。
  此行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沧州州治所在的清池县城。
  武好古和高俅去清池县是为了同知沧州事施国忠见面的。施国忠本来是和武好古、高俅同一日离开开封府北上的,不过双方并没有一起赶路。
  因为施国忠走得太慢,武好古和高俅则急着赶赴界河商市,所以就不同路了。
  在界河商市呆了一段时日,处理了一些积累的公务,又见了几位到界河商市投资的商家管事,以及从北面的辽国跑来的贵人家的豪奴之后,武好古才见到了施国忠从清池县城派出的信使,得知施大知州于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十五日抵达了清池县城。
  所以武好古才在三月十七日当天离开界河南下,在奥加庄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清晨再次南下,并且在十八日天黑前进入了清池县城。
  虽然沧州从地图上看是一个大州,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地处宋辽边境和三易回河),这个州的人口不多,经济也不发达,州治所在的清池县城也仅仅是个破破烂烂的小城,城内也不繁荣,甚至还不如西门青的老家阳谷县。这是因为北沧州的农牧业产品输出路线上没有清池县,而是走北流的黄河水路输出。
  顺便提一下,其实黄河北流在经济上还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同辽国的贸易变得更加方便,而且还因为黄河入界的原因,让黄河再次拥有了转运海运物资的能力。
  如果界河商市真能如武好古计划的那样发展起来,将来开封府甚至能吃到辽东生产的麦子!
  当然,界河商市的繁荣和清池县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就是一座位于沧州中部,几乎要被人遗忘的小城。
  不过武好古在清池县城内却租了个大宅子,就在沧州州衙的斜对面,三进三处的房子,有点老旧,不过保养的还行。宅子的正门上方挂着“界河市舶司”的牌子。
  这里原来是界河市舶司的临时衙署所在地,武好古照例应该在这座衙署里面坐镇的。
  市舶司的勾当官有两人,武好古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是武好古的老相识李忠。他现在还兼任着勾当界河应奉局的差遣,不过应奉局的衙署却还没有正式开设。
  根据计划,等到界河商市初具规模后,市舶司和应奉局的衙署,都将设立在界河商市南门之外,武好古会让人在那里建设两座辉煌富丽的衙门。
  到了那时,市舶司和应奉局才会全面履行自己的使命。而现在,这两个衙署的工作,都由界河商市代行。
  当然了,该给李忠和市舶司上下人等的贿赂,是一文钱都不会少的!而且,上缴给河北都转运使司(河北东、西两个转运使司有时候会合并)的税收,也绝对能交待得过去。
  所以在清池这边坐镇的李忠也乐得清闲——他本来也不是管钱的“文宦官”,而是个半辈子都在军前效力的“军事宦官”。对市舶司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倒是开设在清池县城外浮阳水畔的枢密院兵学司更让他感兴趣。
  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宋徽宗的密令,这些日子他隔三岔五就往兵学司的驻地去打探虚实。
  还别说,居然学到了不少东西!
  如果说周同是士兵武艺和体能训练的专家,那么慕容忘忧和赵钟哥二人无疑是战术专家。
  他们本就是幽州镇将家族出身,传承了唐朝的步兵和步骑战术,同时又学会了契丹人的草原骑兵战术。而且两人都参加过一些实战——辽国那边也是三天两头打仗,参加实战的机会是很多的。
  来到宋朝主持兵学司后,又从兵学司的生员们那里学到了大宋西军的战术。
  现在可以说集众家之所长的战术大家了!
  两个战术大家也知道兵学司就要关张了,不过还是很负责任的在用兵学司的500生员研究步骑攻防作战——那可是宋军的一个致命弱点。
  而且因为宋朝已经很多年没有真正精通各种骑兵战术的将领了,所以也就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步克骑战术了。但是慕容忘忧和赵钟哥两人却有这个本身,现在已经制定出了一套非常适合宋军的战术,还画了个“长枪方阵克骑图”,准备献给大宋官家换个大一点的官来做……


第四百九十四章 这很封建(七)
  李忠在十几个公吏的簇拥下,从界河市舶司的临时衙署里走出。
  界河市舶司衙门里面的官人、公吏现在并没有配齐,不过还是有监门官、主管文字、孔目官、手分官、贴司、都吏、专库、专称、客司、前后行等几十号人。现在大部分都不知到哪儿去浪荡了,只有十几人在衙署里面。
  这些人既是李忠的下属,同时也是武好古的下属。现在自然要出来迎接上官,不过武好古和他们都不认识——武好古崛起太快,手头乏人可用,所以应该由他推荐的市舶司公吏的位子都空着,原本准备摆在市舶司的人,现在都去了界河商市任职。
  咦?
  李忠走出大门,看到武好古利落的从马背上翻下,心里顿时一振。
  怎地年余不见,武好古的马术已经进步如此,而且身形体魄看上去也强健了不少。看来这些日子,他真是吸取了在析津府遇险的教训,下了苦功夫了。
  看来这厮是极有毅力的——武好古今日的财富地位,各种享受,各种诱惑真是太多了,还能挤出功夫来练武,而且坚持不懈,没有毅力能行?
  接着李忠就看见了和武好古一块儿过来的高俅了,他和高俅并不熟,只能说认识,不过还是知道高俅现在是官家身边的二号红人。
  一号红人和二号红人怎么都来了沧州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沧州这边出了祥瑞还是怎么了?
  武好古和高俅大笑着上前,冲着出迎的李忠就是一个拱手。
  “李大官,许久不见了,可安好否?”
  “李大官,下官高俅。”
  李忠也连忙抱拳还礼,客气的将武好古、高俅一行人迎入衙署后院的内堂,还一叠声的吩咐衙署内的客司准备酒宴茶水。
  武好古虽然是第一次来清池县的衙署,不过他在这衙署之内还是有一个自己的跨院。当下吩咐奥丽加带着从人去安顿以后,武好古就和高俅一块儿,在后院的内堂里面落座。
  香茶奉上的时候,武好古已经同李忠说起了自己和高俅的来意——两人是为了在沧州购置土地的事情,来找知沧州事施国忠的。
  “施知州昨日才到清池。”李忠说,“清池的官绅给他办了酒宴,一直喝到今天天亮……我也是天亮才回的。”
  又是一个用生命在做官的大宋好青天啊!
  “那就让施知州好好休息一晚。”武好古知道今晚自己要是去拜访施国忠,说不定又得被拉着喝个通宵,“我和高大哥明天再去拜访。对了,我和高大哥一路劳顿,今晚上就吃顿便饭,也不要安排官伎了,只把清池县青楼的花魁找来就行……报上我的名号!”
  武好古当然是用不着沧州这里的花魁伺候的,他是带着奥丽加出门的。不过高俅没带女人,所以武好古为他安排了一番。
  李忠笑着点点头,唤来了一个公吏,吩咐道:“让余娘子留下,其他人就叫他们回吧。”
  公吏走后,李忠才对武好古道:“沧州这边也没甚艳色,就是浮月楼的余金花还能看一眼。”
  呃,别说余金花了,就是李师师、墨娘子和阎惜惜一起脱光了站在李忠跟前,他也只能干看啊!
  心里这么想的,嘴上当然是不能说的。
  “大官这些日子可见过慕容先生?”武好古喝了口茶,又问起了慕容忘忧的情况。
  武好古早就把朝廷准备关闭兵学司,并且将兵学司生员的前途都写信告知了慕容忘忧。
  而对于慕容忘忧本人的前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