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武好古要求白飞飞安排会面的时候,代表将门的张叔夜和代表宫廷的李忠,则在金水河上的一艘画舫中会面。没有女伎,没有歌舞,没有丝竹之音,就是两人喝着小酒,聊一聊界河之事。


第三百六十五章 可比吕不韦?
  “宣奉,听说你那族弟张克公在阳谷县当县尉的时候被武大郎给欺了?”
  李忠的耳目也是通灵,居然也知道了张克公和武好古因为“淫贼事件”而产生的冲突。
  “一点误会而已。”张叔夜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仿佛毫不在意,“而且也不是和武大郎冲突,而是被他的小妾,一个叫西门青的江湖侠女摆了一道。”
  “阳谷西门家可不简单呐!”
  “哦?李大官知道这家人的情况?”
  “听童刚夫提过。”李忠道,“这家人仿佛是幽州牙将之后,在辽国那边还有分支,是镇州赵家的家臣。马植南来,似乎就和他们有关系。”
  “是吗?”张叔夜仿佛恍然大悟,“怪不得武大郎恁般重视这个西门青了……说来阳谷义门范去惹他们还真是自讨苦吃。”
  李忠眉头渐渐拧紧,“可是武大郎将这样的江湖豪强引为己用,终是不大妥当啊。”
  张叔夜呵呵一笑,“也许他也想折腾出一家将门吧?他现在就是从七品的东门,升到刺史以上仿佛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他一个商人还想开创将门?”
  张叔夜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怎么不能?将军不一定非要起于行伍,出身孤寒的。若是能驾驭有力的爪牙,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会,不会带兵打仗的商人一样可以建功立业。那个吕不韦相秦的时候不就累次向东用兵吗?”
  “武大郎能比吕不韦?”
  “怎么不能?”张叔夜淡淡一笑,“吕不韦有公子异人,武大郎也有端王殿下做主啊!”
  “可是武大郎哪有将才?”
  “将才?”张叔夜哈哈一笑,“我那兄弟在信里面说,那西门家有500保丁,颇是精锐,比开封府这里的禁军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啊!而且那个西门青还曾率领保丁连夜进军攻打梁山贼寇……其间队列严整,并无一人掉队!李大官,你可是在西军多年的,觉得如何啊?”
  “怎么可能?”李忠吸了口凉气,难以置信。几百人的部队,跟着个女流夜行军,还队列严整,无一掉队……这是武好古小妾还是西夏老梁太后啊?
  “怎么不可能?这就是北周隋唐的府兵之法啊!”张叔夜笑道,“官家若给我十万亩官田去养兵,五年之内我也能拉出500精锐。”
  其实用土地控制农民的身家性命,再迫使他们去从军作战的办法不是什么新发明。战国的时候七雄列强就在这样玩了,魏武卒不就这样吗?一兵给个一二百亩好田,把你一家都控制起来,谁敢不玩命?谁不玩命死全家啊!
  所以只要土地到了位,真的能让兵士得到利益,负责训练的小将也都足够负责,魏武卒这样的兵都练得出来。
  有了那样的精兵,怎么会打不出一家将门?
  李忠大笑:“官家会给你十万亩官田去养500精兵现在就不是大宋了。”
  “是啊,官家不会给的。”张叔夜道,“但是武大郎能自己掏钱买田啊!他那么有钱,别说十万亩,就是五十万亩也能买得起。若是按照阳谷西门家的办法来调教,2000保丁也养起来了。养保丁又不犯法,况且端王殿下将来的前途或许……将来或有北伐之日,那可就是2000效用士啊!再花钱雇一点辽国跑来的勇士,一将精锐不就有了?而且他在辽国那边还有关系,好好经营则个,将来买也能买来几个城池的。若是能打下三两个州,一个节度使都能赏下来了。”
  李忠眼睛顿时一亮,连连点头。
  大宋是有《保甲法》的,特大地主养个几百保丁完全合法啊!几个特大地主加一起不就有2000人了?武好古真的要豁出去几十万亩田的收入,怎么养不出壮士?
  另外,大宋每回打仗都允许民间壮士从军充效用。武好古拉着2000效用去打仗理论上也不犯法啊。当然了,没有后台的话,这事儿有点作死。可要是未来的官家给他撑腰,2000效用算什么?西军将门谁家不养?不养效用他们早给西夏打死了。
  西军能养,武好古就不能养?大不了打完燕云之后给个节度使的贵官做做“赦”了兵权就是了?
  “将来要想建功立业。”张叔夜看了眼李忠,笑了笑道,“养个几百壮士是少不得的……李大官,你说是不是啊?”
  张叔夜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想跟西门家学习,养点打手将来好跟着张家子弟一起冲锋陷阵。
  在他看来,枢密院兵学司多半是靠不住的……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了,这事儿可是文官在练兵啊!若是今上可以龙体安康,有他力挺,或许兵学司还能搞一搞。可眼下官家怎么看都不长久了,将来的官家会允许中枢文官在开封府掌握一支精兵?
  别以为这事儿比将门家族在河北或是西北养个几百保丁要小,想当年赵大是殿前军的统帅,不是外镇节度使!黄袍加身这种事儿,就得在开封府干。你在河北有个几百壮士最多落草为寇,想打进开封府是做梦。如果在开封府有个几百上千精锐,关键时刻是可以控制皇宫行废立之事的!
  现在大宋已经是文贵武轻,朝廷和地方的大权都在文官手中,天下舆论也被文官控制,以文御武也入了人心。之所以没有权臣挟天子令诸侯,就是开封府的兵权牢牢掌控在将门手中。
  若将门中出了逆贼,可以控制开封府但是控制不了地方,到时候自有忠良起兵勤王,就开封禁军那样的废物,肯定一打就被打败了。反之,若权臣有了异心,只要控制不了开封府的兵权,权臣自己的安全都没谱,皇帝一道旨意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中枢练精兵就是打破大宋权力平衡的大忌!
  在宋朝的历史上,中枢练兵事情从来没有实现过。别说天下还算太平的哲宗朝,就算南宋的韩佗胄和贾似道两个权臣当朝时,半壁江山都没有了,甚至地方藩镇也出现了,两个权臣都不敢在临安练兵。其中的韩佗胄可是武官出身,贾似道更是在前线带兵多年的阃臣……
  “宣奉,你们张家想在沧州买田养保丁?”李忠已经明白张叔夜的想法了。
  “不是我们张家想养点人。”张叔夜笑了笑,“曹家、潘家、刘家、石家、几个王家,还有两个高家都想养点人。一家养个几百,十几二十家的兴许就有万效用之士了。这个,不比兵学司靠谱?”
  “那是,那是。”李忠连连点头,“一家几百个总是要的……要不然将来用甚底去北伐?总不能都靠西军吧?只是这几百保丁要养起来,在沧州那种地方,没有个十万亩田地怕不够吧?”
  沧州不是海州,更不是淮南、江南,亩产很低,还老发大水。没有个十万亩土地,根本养不起一个大都保。
  而这十万亩土地,没有个十万八万的上哪儿买去?开封府将门虽然有钱,可也不是谁家都和潘孝庵一样啊——潘孝庵在潘家将门里面也是仅次于潘孝严的有钱人啊!
  就是张叔夜自己也没那么多钱啊。
  而且,将门不是义门,人家是分家单过的。有钱的分支未必想建功立业,想要立功的未必有钱。
  “钱怎么办?”李忠问。
  张叔夜笑道:“自然从界河商市中来了……李大官,你看这样行吗?”
  李忠是通天的!
  张叔夜和李忠说这些,自然是想通过他传话给官家赵煦了——开封府将门是可以为朝廷出力的,也不需要在开封府练兵,这个太可怕了!只要皇帝能让大家在沧州发展一下,一家养个几百号人,将来也能拉出万把效用。有了这些效用,再从河北、开封禁军里面挑一点精壮,四五万精兵就有了。再从西军调个四五万,北伐大概就能成功了……
  当然了,为了让大家能赚到钱养壮士,界河商市就应该让开封将门来把持了!
  ……
  “大郎,大郎,天都亮了。”
  因为琢磨心事,半个晚上没有睡好的武好古,这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才被白飞飞叫醒了。
  白飞飞还是一副“良家”装扮,伺候着武好古穿衣洗漱,然后还端上亲手熬好的七宝五味粥,和武好古一块儿用了早餐。
  “昨晚的账怎么结?”武好古一边吃一边问。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嫖妓啊!
  “账?”白飞飞一笑道,“大郎都包了奴的身子,还结甚底账?昨晚上大郎答应奴的条件,莫不会忘记了吧?”
  不给钱……就不算嫖了?
  武好古想了想,“包身子也得给钱吧?怎么结呢?”
  白飞飞还是摇头,笑道:“大郎,奴不要你的钱,你一年给奴画一张油画就可以了。而且,以后你也不要到撷芳楼来。奴在州桥瓦子旁有一个小宅子,没有甚底人知道,你去那里和奴相会即可。”
  呵呵,良家还玩到民宅里了,这白飞飞还真会玩啊!


第三百六十六章 赵煦的决断
  一场大雪无声无息的飘落,将大宋的首善之都覆盖了起来。城中四处厚厚的积雪,昭示着来年的又一个丰收。给了苦于今年夏秋之际河北东路水灾的人们一点安慰。
  说起黄河中下游没完没了的水灾,饶是赵煦这位坚决支持新政的官家也忍不住要埋怨王安石和他的新党几句了。北流、东流闹了几十年,事情越闹越糟糕。原本以为认了黄河北流就能安稳几年,可谁知道今年黄河又决了口,差一点把大名府城给冲没了。
  现在黄河决口之处暂时合拢了,可是朝廷里面又有人嚷嚷起“北流、东流”了——既然北流也不安稳,且不如再花点钱来个四易黄河吧!
  一想到黄河的事儿,本来就有点脑仁疼的赵煦都觉得头疼欲裂了。这事儿还有完没完啊?原来只是强使之东流要发大水,现在怎么北流也不靠谱,照样要淹呢?这事到底该怎么办啊?黄河你就给个准信,想往哪流都行,只求别再泛滥了……
  不过这事儿也是想想罢了,黄河发大水现在是谁都没辙了,东流是不敢想了,也没这个必要,宋辽都成兄弟之邦了……现在只求安安稳稳的北流,少发几次大水了。
  赵煦不想再讨论东流、北流了,而是直接对章惇道:“章卿,朕觉邹浩所言之事,未必全无道理。譬如治河之议,姑且可用。不如就从内外官中曾任水事而不专东流之议者中,选用一人担任河北路相度措置河事吧。你可有人选推荐?”
  邹浩是原来的右正言,因为上了道奏章反对章惇独相,还指出设立枢密院兵学司是破坏祖宗法度,所以在不久前被章惇建议削官羁管新州(广东)去了。
  不过今天不知怎么,赵煦忽然又提起了邹浩的一个关于治河的建议——就是找个一直反对东流并且有治水经验的官员去修黄河堤坝,免得再起什么坑爹的东流之议。
  章惇出班回道:“水部员外郎曾孝广尝为南外都水丞,迁都水监丞,不主东流之议。”
  章惇推荐了一个党派色彩很淡,但是办事能力的确很强的官员曾孝广。此人是前朝宰相曾公亮的儿子,虽然是个福建人,但是在元丰元年就去世了,没有涉及党争。而他的儿子曾孝广托了老爹的福,可以在激烈的党争中置身事外,做了不少实事。
  “可以。”赵煦点了点头,又道,“邹浩还上奏建议罢枢密院兵学司……章卿,你怎么看?”
  听到赵煦的这个问题,崇政殿内的朝臣心头都是一震。枢密院兵学司的争议是很大,但决断早就做出了,就是要搞!赵煦可是个决心很大的君王,他决定的事情,别人是很难劝他做出改变的。区区一个已经被罢免的右正言在免职前上的奏章,赵煦怎么会当回事儿?
  可他现在却偏偏提了个这个茬!他是什么意思?
  章惇毫不迟疑地说:“陛下,枢密院兵学司不可罢。否则北方一旦有事,朝廷将无可用之兵。”
  赵煦微微皱眉,在他自己和章惇的支持下,枢密院兵学司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陕西六路的安抚司在过去的两三个月中,都把挑选年轻有为的杂品武臣当成了要务来办,每一路都挑选出了六七十人,总共选出了380人。
  此外,开封禁军、河北禁军、京东和京西等路的禁军也各自选出30人。现在入选武臣的档案已经送到了开封府,只等明春就会抵达开封府的枢密院报到了。
  可就在这时,不少有“密奏之权”的亲贵之臣开始通过御药院暗入文字,提出了“罢枢密院兵学司”的建议。
  所谓“密奏”在仁宗朝之前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宋仁宗下诏进行了限制:今后臣僚乞入内内侍省、御药院、内东门投进文字者,令逐处申中书,再取旨。
  也就是说堵上了不经过中书省“暗入文字”的口中。不过到了英宗朝治平元年,“暗入文字”的口子就被打开了,不过不是人人可以“暗入”,只有受皇家(皇帝或太后)信任的重臣或亲贵之臣可以由御药院暗入文字。
  虽然赵煦并不怎么看得上那些给他上密奏的亲贵重臣,但是这些亲贵在密奏中提出的“权臣掌兵于京师乃曹魏、北周乱政之源”,却引起了赵煦的警惕。他的祖宗是武将篡位,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权臣篡位的例子,不得不防啊!
  当然了,章惇是大大的忠臣,赵煦绝不会怀疑的。可是章惇现在一大把年纪了,他的地位将来总会被旁人替代。如果枢密院一直在开封府控制着几百甚至上千个精兵,谁知道会不会出司马懿和杨坚?
  “陛下,枢密院兵学司虽然不可罢。”章惇在宫廷中是有耳目的,所以他知道赵煦在担心什么,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但是开封府人多地狭,没有余地可供兵学司可用了。所以臣以为,应该将兵学司学堂设在大名府。”
  赵煦点点头,感到放心了,然后他又瞧了瞧枢密使曾布。曾布马上出班奏道:“陛下,臣也觉得开封府不适合练兵育将,开封府繁华太过,杀气太淡,养不出勇武之士。不过大名府也不合适,大名府一样是繁华大城,而且人文鼎盛,和开封府也差不多。”
  曾布说得似乎有理,赵煦又转头看向章惇。
  章惇道:“那就干脆把兵学司学堂摆到沧州去吧。”
  “沧州?和界河商市摆在一块儿?”赵煦问。
  章惇想了想,摇头道:“放在界河边上也不妥,太容易被辽人窥见,可以在清池县的浮阳河边寻一块儿官田建个军学之堂,不仅要有院舍、堡寨、库房,还应该有操场和马场……如此占地,也只有摆在空旷且距离开封府并不遥远的沧州了。”
  沧州,也就是界河商市所在的州,其实是很荒凉的。沧州北方靠近界河的地方也就是后世天津市的地盘,本来应该是好地方,但是因为辽国的原因一百多年来不敢发展。而沧州的南部则因为三易回河时间被淹了多次,自然也繁华不起来了,所以是个地广人稀的所在。
  章惇顿了顿,又道:“另外,兵学司学堂目前主要是教养西军小将,那是因为兵学司还没有摸索出练将之法。待到将来,兵学司亦可从开封选拔少年将种,善加养育,使之成为将来可用之将才。”
  赵煦想了想,也觉得妥当,颔首道:“便依了章卿之言。现在时候不早了,朕也有些累了,今日便到此吧。”
  赵煦这段时间的身体很不好,召对的时间也有些缩短,不到午时饭点,就早早宣布召对结束。殿中重臣便齐齐告退,赵煦犹豫了一下,又对章惇道:“章卿,你且留一步。”
  章惇依言停步,其他重臣照样离开。章惇站在殿中,等着赵煦说话。赵煦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道:“西军将门能战的原因之一是养了私兵效用,现在开封府的不少勋贵都想学一学西军将门,借着界河商市的机会,养一点自己人。你怎么看?”
  “开封将门想要为国效力自然是好事。”章惇说。
  现在大宋朝廷中有新党旧党之争,军中也有西军将门和开封将门两个大山头。这一次朝廷设立枢密院兵学司则让开封将门非常紧张,担心朝廷要用西军将领统领开封和河北禁军。
  另外,开封将门的人都是耳目通灵之辈,自然知道朝廷已经在打北面的主意了。这个机会开封将门可不能错过!要不然将来还会有他们这位废物将门立足的地方吗?
  “且让他们试试看吧。”赵煦道,“朕也觉得开封将门中人,也并非都是腐朽不堪用。章卿推荐的张叔夜不就挺好的?还有王禀也不错,这一次跟随王厚出征青塘,多少也有些功劳。”
  王禀就是历史上那个困守太原250余天的北宋名将,他也是个将门的旁支,虽然生在开封府这么一个繁华地,但是也没有被磨去尚武精神,是开封将门子中公认的将种。
  “陛下所言极是,那就许他们在界河商市及周边养点人吧,不过数量不宜太多,免得尾大不掉。”章惇其实并不相信开封将门还有大振作的可能,不过他也不反对让开封将门介入界河商市。这些将门打仗是不行的,做生意却是内行。
  而且,把界河商市全交给武好古的人也是不妥的。加入其中的势力越多,商市才越容易被朝廷控制!
  赵煦点点头道:“界河商会不是说有33家股东吗?现在还没有满员吧?”
  章惇道:“陛下尚未颁旨,商市商会自然没有正式筹建。”
  “旨意很快就会颁下的。”赵煦早就决定要开商市了,自然不会那么快改变主意,“朕想让至少15家将门入股,朕自己也入一股,再加上武好古的一股,界河商市应该就能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了。”
  “陛下圣明。”


第三百六十七章 高度自治
  大宋元符二年十月下旬的一天,又是个雨雪过后的下午。就在这天上午,一个撷芳楼的小厮到访了武好古居住的梨花别院,送上了白飞飞的邀请信。所以午饭后,武好古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别院。
  他要去的地方是州桥瓦子旁边的安福巷,这是一条非常僻静的小巷子,距离撷芳楼并不太远,遥遥都可以望见撷芳楼高大气派的屋顶。
  小巷子非常幽静,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大概是这条小巷子最安静的时候,巷子内只有武好古一人一骑。
  马蹄踏着铺着碎石的路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嗒”的声响,在小巷子内回荡。白飞飞的宅子就在小巷的深处,是一所不带院子的普通民居,是一座独栋的二层小楼。武好古到达的时候,房门紧闭,楼上的窗户也闭着,看上去非常安静。
  这已经不是武好古第一次来了,所以他没有去敲门,而是直接牵着马儿从两栋房屋之间穿了过去,到了白飞飞家的小楼后面。那里有一处稍稍开阔的空地,立着几根拴马柱,还有个石头马槽,马槽边上还有个水井。武好古把自己骑的一匹驽马系在了拴马住上,又从水井中打了桶水倒在马槽里面,然后就去拍白飞飞家的后门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听屋子里传来脚步声,紧跟着房门吱呀开了。从里面出来的正是白飞飞本人,还是素颜白衫,是比较厚实的那种,现在毕竟是冬天了。白飞飞手中提着个菜篮子,篮子里面还放了小半吊铜钱。
  “官人来的不巧,奴正要去买菜。”
  白飞飞称武好古为“官人”,仿佛她就是武好古的妻子一般。
  她和武好古是提前约好的幽会,所以都会前提过来买菜做饭,然后再伺候武好古沐浴就寝。不得不说,这是个很会伺候人的女人。和她在一起时,武好古有了一种“到家”的错觉。
  仿佛这种平淡安逸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而他现在整日奔忙的种种大事都是虚幻的。
  这小楼中还住在一个老妈子,白飞飞管她叫李嫂,应该是个佣人。不过白飞飞并不怎么支使她,通常是亲自伺候武好古这个“官人”。
  “一起吧。”武好古笑道,“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过菜了。”
  “好吧。”白飞飞甜甜一笑,便很自然的挽着武好古向弯弯曲曲的小巷子走去。
  在去菜市场的路上,白飞飞笑着告诉武好古:“官人,今晚上会有客人过来。”
  武好古问:“客人?谁?”
  白飞飞道:“是张叔夜和李忠。”
  “他们?”武好古道,“就他们俩?”
  武好古本是让白飞飞约各方面的人物到撷芳楼一聚的,不想只来了张叔夜和李忠,因此有点失望。
  白飞飞笑道:“官人急个甚?你现在要做的是大事,岂是一次两次就能谈成的?”
  武好古笑了笑,没有和白飞飞多说。
  他现在能不急吗?大宋朝的那位官家还有几天好活?界河商市的事情必须在哲宗活着的时候敲定。要不然向太后怎么想的谁知道?而且等赵佶亲政也不好,因为北面那位耶律洪基也快寿终正寝了!
  耶律洪基一挂,耶律延禧一上台就得替他爸爸报仇,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哪儿还有心思管界河商市?这商市要是开出来了,他也不会去封,要是没开出来……就慢慢拖着吧!
  所以在南北两个“昏君”驾崩之前,把界河商市敲定,把《清州之约》签下来是非常关键的。
  只要签了约,南北两朝就在界河商市的问题上形成了牵制,谁也不能单方面改变了。
  而且在签约之后,大宋的将门资本家和辽国的汉人豪强都会往界河商市大把砸钱,谁想要关闭这个商市,无疑就是挡人的财路,这可是相当于杀人父母的深仇大恨啊!
  正在和白飞飞一起逛菜场的武好古并不知道,批准《清州之约》的圣旨已经由翰林院起草完毕了。
  这也是张叔夜和李忠约武好古出来相会密谈的原因。
  界河商市的开设现在算是大局已定了,但是要怎么开好,让各方面都满意,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不容易了!
  这可是建立一座拥有20万居民,并且高度自治的贸易城市啊!
  开个草市都不能说容易,需要解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一大堆,何况是一座20万居民的商业城市?
  而且,这座城市还是自治的!
  往大了说,这可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政权!
  可别说什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啊,无能啊之类的风凉话。建立和领导一个政权那是恁般容易的?没有一个摸索和积累的过程,一上了就要得满分,可能吗?
  资产阶级不行,农民兄弟就行了?农民起义搞砸锅的次数太多了,通常在起义的时候声势浩大,到了要建立政权的时候就成了没头苍蝇,那还是在可以参考地主阶级政权的情况下仆街的。
  所以建立一个政权,特别是有别于现有政权模式的新式政权,是需要一个积累和摸索的过程。
  东方如此,西方也是这样。现在欧洲人的那些商业共和国和商业城市同盟也大都是各种软弱中,只有公元8世纪成立的威尼斯共和国稍微强大一点。而莱茵同盟、士瓦本同盟、汉萨同盟以及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这些后来者甚至连软弱的资格都没有,至于大美利坚,现在还没发现呢……由此可见,西方人的资本主义也有个由弱而强,不断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开始就牛逼哄哄的,别说资本主义了,你就是走社会主义路线也一样,巴黎公社怎么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不照样仆街了。你为什么不和苏联一样强大?和苏联一样强大不就能吊打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军国主义了?而且就算是苏联,最后也搞砸了……
  可见,无论什么道路,都有一发展、积累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上来就尽善尽美,除非是一个主角光环笼罩下的政权。
  因此设立界河商市的意义之重大,真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
  这可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有机会进行政权建设的探索,而且还是在大宋朝廷支持下进行的。
  而且还可以获得至少20年安定发展的时间窗口。
  而且大宋王朝还会支持界河商市进行一定的军事准备,以应付将来可能的北伐。这简直就是给了一个温床让以武好古为首的大宋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啊!
  作为这个政权最初的创立者之二,张叔夜和李忠此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历史地位,更没有想到他们正在亲手饲养一头浑身上下都留着肮脏东西,并且将会吞噬无数淳朴而不善良的人类的生命的怪兽。
  实际上,他们俩在赶往白飞飞的宅邸中和武好古会谈的途中,根本没想过资产阶级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东东,必须严加管束才行!
  一路上,他们都在商量应该在什么地方建立界河商市实行行会制的问题。宋朝当然是有行会的,没有行会哪来行首?高度自由的竞争,在这个时代的全世界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宋朝做买卖,想进什么行业就进什么行业是不可能。因为要入行,就的得到行会的允许。
  至于例外当然也是存在的,比如武好古的共和行现在所从事的两大主业唱卖和画册(杂志)出版,在当下就是新兴行业,还谈不上行会限制。不过这种“自由进入”的局面很快就要发生变化了,因为开封府“唱卖行会”很快就要出现了,现在第二家唱卖行保利德行,第三家唱卖行真宝行,都已经陆续开办出来了。
  而开封府市易务最近也要求佳士得行、保利德行和真宝行牵头发起唱卖行会了。
  没错,官府其实是希望有行会的。因为有了行会,官府的管理就方便了。摊派、收税、和买,都可以让行会去办理,老爷们只要向行首发号施令就可以了。
  从某种角度而言,行会和行首制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治——宋朝的商业税收之所以比较高,其实就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自治和承包上的。
  这样的管理方法,自然也应该用在界河商市。
  如果各行各业都有了行会,那么张叔夜和李忠只需要控制行会,就能控制界河商市的方方面面了。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代的行会可不是没有什么强制能力的行业协会,而是一种黑白两道通吃的“恶霸团伙”。对于违反行规,或者挑战行首权威的从业者,大部分情况下(除了书画行这种风雅行业),都会有暴力惩治手段。
  行首们手下,通常都是养了泼皮打手的(其实书画行首也有打手),现在陪着武好古一起买菜做饭,仿佛是个良家美妇一般的白飞飞,手下也有可以指使的大批泼皮,是个被温柔外表包裹起来的女恶霸……


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好古的规矩
  几个清淡而美味的菜肴被白飞飞端上桌子的时候,武好古已经和张叔夜、李忠两人在一间朴素而洁净的民宅里面把酒言欢了。
  因为今天晚上要讨论一点正事儿,所以武好古没有拿出自家秘制的酒中仙,就是原来的二锅头了。
  顺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