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了周围的一切。
特别是虞若然,将她全部的思念与感情,都融合在这个吻里面,她想通过这个热烈的吻,让王晨感知到她对他的思念和爱恋。直到过了很长时间,虞若然感觉到喘不过气来后,这才停下来。
两人暂停亲吻后,手拉着手站在一起,互说着分手后的事、相互的想念。
虞若然也将小皇帝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让她带的一些话说给了王晨听,大意是叫王晨不要担心什么,只要在前方处好事,其他的不要过多去理会。
前方的事什么时候处理好,无上皇什么时候归来,王晨再决定什么时候率军班师。
在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后,脉脉而视,两人又疯狂地吻在了一起,并且相互抚摸身体。只不过两人都没太多感情的经历,身体方面的需求不是很强烈,除了亲吻和抚摸,并没更进一步的举动。
毕竟这是白天,天冷了,身上衣服也穿的多,想有更多亲热举动都有点困难。
再次的吻,更加的激烈,连这段时间一直忙的没有空闲时间,没起其他心思的王晨,也完全抛却了一切,整个人都沉沦到热吻当去。
热烈疯狂的吻,也不知道持续了多少时间,直到外面军士报告,说参谋官虞允求见的时候,两人才慌忙地分开。此时的虞若然身上的衣服都有点乱了,赶紧手忙脚乱地整理,心里也在责怪自己的哥哥,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其实她和王晨已经疯狂地亲吻了快一个小时,只不过全身心投入。自己不知道时间过的这么快而已。
虞允进来的时候,虞若然已经收拾好自己身上的装着,不过俏脸红红的样是一下变不了的,让看到此情的虞允表情尴尬。
虞若然看到了虞允神色的怪异,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哥哥一眼,虞允只能尴尬地笑笑。
还是王晨站出来化解这尴尬,让温言的要虞若然先去休息。顺便洗个热水澡,待一会一起参加晚上的欢迎宴会。
听王晨这样说,秦若楠也欢天喜地地走了,和自己的侍女香儿一道,去沐浴更衣,休息去了。
看到虞若然开心地出去。虞允有点尴尬地对王晨说道:“元帅,舍妹不懂事,耽误了元帅的时间,真有些不好意思。”
在现在虞允的心目,王晨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他当然期望自己的妹妹能嫁给王晨。但他也知道,赵珠珠和赵環環两位帝姬也喜欢着王晨。甚至想都嫁王晨为妻。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虞若然就没机会嫁给王晨为妻,除非当妾。但这是虞允坚决不能接受的,相信他的父亲也是没办法接受。
因此他也很苦恼,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妹妹的感情,他很想和王晨说说这事,但又不知道怎么说。
他也怕自己妹妹跑这么远来看王晨,让王晨看轻。也怕自己妹妹的打扰。耽误了王晨做事,因此心里有点心虚。
王晨自然不知道虞允的心思,刚才与虞若然之间的缠绵让他心情很好,兴致很高,也很随意地令虞允不要这么客套,一起坐下说话。“彬甫,晚上迎接慰抚使团的所有事都准备好了吗?太上皇那里也说了吗?”
虞允也马上回答王晨的问询:“是的。都准备好了,卑职刚才也去见过太上皇了,太上皇也很高兴,答应到时一定出席!”
“一会我亲自去见一下太上皇。将这意思再说一下,”王晨自然知道,要将赵桓请出来,与慰抚团一道庆贺,他肯定会亲自去一下,不然太看不起赵桓了。虽然他心里确实看不起赵桓,但只能心里这么想,万不能表现出来。何况,现在赵桓的象征意义依然很大,大到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的地步。
在和虞允再商量了一下事后,也就各自忙了。
晚上,在原幽州州府所在地的知府院,王晨举动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以张浚所领的朝廷慰抚使团抵达幽州劳军。
在宴会开始前,王晨代表北伐大军所有将士,感谢皇帝陛下派宰执张浚率庞大的慰抚使团,不远数千里,抵幽州劳军,此举定会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北伐军全体将士一定会继往开来,为国而战,为国守疆,为朝廷开疆拓土。
随后张浚也站出来,代表朝廷,表示了对北伐军将士的由衷敬意。
他以动情的声音说道:近百万将士,在元帅王晨的率领下,浴血奋战近一年,终于彻底击退金人的侵略,收复了河山,取得了北伐之战的彻底胜利。太上皇、无上皇及其他被俘的宗室陆续被放回,大宋的耻辱慢慢雪洗,大宋的荣耀得到恢复。大宋皇帝陛下让他这个使团代表传达旨意,希望所有将士,能继续为国而战,复我大宋所有疆土,让百姓不再受到外敌的侵掳。
王晨也马上站起来,代表所有将士,向朝廷、向皇帝效忠,表示定不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
“收复河山,再创大宋的荣耀!”最后在场的所有人,在王晨和张浚的带领下,起立,挥舞着手臂,大声叫喊。那叫喊声惊天动地,或许是被场上气氛感染,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样的情景滑稽。在特定时候,特定气氛下,许多人都会很激动,会做出自己都想不到的举动。就连匆匆赶到幽州来的折彦质和宗颖都是这样,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振臂高呼,以怒声叫喊来表示自己的激动。
在差点将屋顶都掀翻的高呼声,场上的气氛达到了"gao chao"。
趁着群情激昂,大家都很激动的时候,王晨在示意了大家平静下来后,向在场的人宣布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消息。“太上皇一直随军征战,跟随本帅行动,今日听闻朝廷派来的慰抚使团抵达后,也很激动,他也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庆祝活动!”
随着王晨的声音,场外马上响起军士的高呼:“太上皇驾到!”
随着这声音,宴会大厅顿时一阵慌乱,桌椅互碰,人和桌椅碰撞的声音持续不断,还有杯碎在地上的声音。这消息太出乎意外了,连张浚都没想到,目瞪口呆在那里。不过很快大家都反应过来,忙不迭地跪在行礼。也就在场人员手忙脚乱的行礼,身着一身明皇色皇袍的赵桓,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从后堂走了出来,跟在他身边的,还有随他一道放归的几名妃及随行人员。
“臣天下兵马副元帅、知枢密院事王晨,率北伐军全体将士,叩见太上皇!”王晨率先带着行礼。
随后张浚那激动的有点颤抖的声音也响了起来:“臣吏部侍郎张浚,率慰抚使团全体成员,叩见太上皇!”接着参差不齐的叩见声音响了起来,最终汇聚成整齐划一的叩拜声音。
没料到今天场面气势会这样的赵桓,有点被惊呆了。自从成了俘虏后,他不知道多久没享受到过朝臣的跪拜,顿时一种久违的君临天下感觉油然而起,身都有点飘飘然起来。
不过在看到跪伏在前面的王晨后,马上清醒过来,这一切,对于他来说,只有象征的意义,他已经不是皇帝,只是个失去权势的太上皇,顿时有点泄气,也马上令在场所有人都平身。
在叩谢了赵桓后,王晨和张浚一道起身,其他人也都跟着起身。
瞄了王晨一眼后,赵桓在刚摆好的正的主位上坐了下来,清了清喉咙说道:“各位爱卿,自回到大宋后,朕与王卿一道,亲自指挥了北伐大军的几次作战,亲眼目睹了我英勇善战的大宋军队,击败了虎狼之性的金军,取得了北伐的胜利。不但收复了朕当皇帝时候丢失的河北、河东之地,连大宋十几代皇帝一直想收复但未得的燕云十州也一并收复,如今我们坐在燕云之地的幽州,与朝廷派来的慰抚使团一道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朕非常高兴!”
说话间,赵桓刚刚因为明白自己失去权势后心生的落暮也一下没有了,重新变得激动起来:“此次王元帅指挥大军,彻底击败了金军,扭转了局势,让世人都看清,我大宋军队才是无敌的神军,金军在我大宋军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我大宋军队取得了如此的胜利,不但一雪前耻,并且取得了非常多的收获,迫使了金人最终签订城下之盟。金人答应将无上皇放归,被金人掳掠的宗室及其他汉家弟也一并送往,再也不要对金人行父之礼。这是何等的荣耀,朕很欣慰,朕感激王元帅及他麾下的将士,通过浴血奋战,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来,朕敬你们一杯!”
赵桓说着,举起盛满酒的酒杯,面向在场的所有人,喝声道:“希望将士们能继续英勇作战,击败一切外虏!”
在场的许多人,都见识过赵桓的懦弱,谁也没想到,今天已经变成了太上皇的赵桓,竟然有这般豪气,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过赵桓这样的话,再次将场间的气氛调动起来,许多人在大声说着感谢太上皇的话后,很激动地将杯酒喝干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在致谢太上皇的敬酒声音平静下来后,赵桓再次站了起来,以低沉的声音对他自己以前所做的事做了忏悔:“朕也很后悔,在靖康之难发生的时候,没有倾全力抵抗。金人的力量不过尔尔,如果那时候朕能下令广招勤王之师,任用主战的贤能,一力抗金,或许朕和无上皇就不会被掳到北地,受那么多的苦,或许那么多皇室的帝姬、宗姬就不会受到金人的淫辱。朕之皇后,也不会因为受辱而自尽,朕很后悔啊……”赵桓说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痛哭失声起来。
这让在场的众人大讶,除了王晨,谁也想不到,赵桓会在今天招待慰抚使团的庆功宴上,说这样的话。许多人被吓倒了,那些原本还意气奋发的大臣们,全都扔了酒杯,重新跪下,向赵桓表示,那时候他们也没尽全力,以致天子被掳蒙羞。
这意外的插曲,震动了诸人,让王晨挺是满意,这是他非常希望看到的情景。
刚才赵桓所说的许多话,是王晨下午去见赵桓时候面授的。
王晨希望赵桓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坦诚自己以前的错误,那赵桓在朝臣中的威望就会有所提高,或许归朝后,没有人会再来计较这些。这完全是对赵桓非常有利的事,最终王晨成功地说动了这位太上皇,也就有了刚才这一幕。
诸臣跪伏在地上,一再表示了自己的无能,并誓言一定要将金人彻底消灭,以相似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宗室及皇族,最终报此仇。
庆功宴最终在悲壮的气氛中结束,从中收获了一些自己想要东西的赵桓,也比较满意地归去。
宴席散了后,其他人都散去。王晨和张浚独自到密信商量事情。
“晓初老弟,真没想到,此次北伐能取得这般成就,某真是佩服!”为示亲切,在进了密室后说话中,张浚就以王晨的字相称,他感慨道:“相信金人也是根本没想到,他们在数次顺利的南侵后,会遭遇这样的败绩。吴乞买和完颜宗翰一定在后悔,不该撕毁和议。发动南侵战争。”
“德远兄,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只不过因为我的出现,而提出到来而已!”王晨笑呵呵地说道:“其实我大宋的实力远胜金人数十倍,甚至百倍,看看金人那点人口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刚才太上皇说的不错,只要我大宋军队在金人南侵时候敢于抵抗,金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只可惜,那时候的太上皇。还有朝中许多大臣,都期望与金人和谈而停战,不去做抗战到底的准备,结果才导致靖康之难的发生!”
“晓初你的话让某也很是汗颜。”张浚不好意思地笑笑,“当日在太原城下的时候,某听从了太上皇的令,准备停止攻打太原。结果差点酿成大错,还好晓初你率军及时赶到,对太原展开了猛攻。并轻取太原重镇。这军事谋略上,晓初你比我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王晨知道张浚恭维自己的话,只是为下面要进行的密议作铺垫,也没太多在意,笑笑道:“德远兄,可能是我头脑简单没去想太多,只是一心想收复太原。当时觉得,前面那些州城能轻松攻下,太原新城,城池不是特别高大雄伟,与旧城完全不能相比,里面的守军数量也不是特别多,应该也能轻松攻下。因此也就一心想着攻打太原,没去顾及太多了。德远兄也不要自责,那种时候,确实是很难下决定的。就像这次我不同意朝廷的和议计划,上表抗争一样,那时候,做出一个决定太难了!”
一听王晨主动提这一点,张浚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刚才说这话,就是想将话题引到这一点上,这也是他抵达幽州后,最想和王晨讨论的一件事。没想到王晨主动提了出来,当下也大为好奇,轻声问王晨道:“晓初老弟,当时你为何不认可朝廷与金人签订的和议,并且在稍后时候,私自与金人再签订和议?”
“德远兄,这件事,在朝中应该闹的沸沸扬扬了?相信因为这件事,朝中肯定有很多同僚上表弹劾我这个抗命不尊的领军元帅!”王晨笑的挺无奈,也没正面回答张浚的问询。
“也不相瞒,确实如此!”张浚点点头道:“这件事,确实在朝中炸了窝,上表弹劾你的大臣不少,连朝中多位宰执,也对你的做法表示了不满。不过陛下最终还是否决了所有的弹劾,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一点解释你的做法。某当日也在朝堂上为你争辩,说你一定是因为局势的变化,所以才不同意在那时候与金人议和,并且也不同意朝廷与金人达成的那些要求,你应该觉得,依那时候的形势,应该能逼迫金人做出更多的让步?”
张浚说着,以一副探询的目光看着王晨,希望王晨能给他解答。
“多谢德远兄在朝堂上为我辩驳,今日既然说起来,那我也和德远兄说说那时候的情况!”王晨先喝了一口茶,清清喉咙后再道:“当日我接到朝廷下令马上与金人止战,履行与金人达成的新和议时候,正亲率大军,步步紧逼完颜宗翰和完颜杲的大军,局部的交战已经开始,那种情况下,不是说我大宋单方面停战就可以停止战争的。要时候,要是我大宋军队停止作战,那很可能被金人打个反击,甚至全军覆灭都不一定。在那种时候,任何一个统帅都不可能马上下令停止军事行动的。就像两个人打架,刀子已经相互架在了一起,如果你撤刀,那对方的刀马上就会砍下来,致你于死地!”
听王晨这样说,张浚微微地点点头,表示认同王晨的说法。
“而且那时,在与金人对峙的时候,我大宋军队已经完全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位统帅,都想倾全力打一仗,重创对手,将对手打的再没有还手之力。即使要和谈,也要将对手进一步重创后,才有可能取得更多的收益。诸多因素考虑,那时候我认为,马上停战根本不可能,也是完全不符合我大宋和利益,因此就上表对此时停战提出了置疑,希望朝廷能多多考虑!”王晨说着,眼睛浮现微微的迷茫,叹了口气后说道:“其实上表抗争的书信送出后,我就预料到一定会在朝中引起波澜,许多的人会指责我。但我都认了,只希望能重创金军,再取胜利,甚至以武力夺回幽云。那时候,耶律大石的西辽军队,已经势如破竹般攻入金国内地,金人无力两线作战,因此只能求和。”
听到这里,张浚眼中有精光在闪,忍不住插口问了一句:“晓初,其实,那时候不应该言和,而应该继续作战,将金人的力量彻底歼灭,甚至最终灭其国,对?”
王晨两眼光芒一下子汇聚,紧紧地盯着张浚,稍一会才点点头道:“是的,那时候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决不与金人停战,而是趁金军遭遇连续的重创,耶律大石的军队攻入其国内,其国内四处生乱的时候,彻底将其攻灭,一了百了,消除后患。现在我大宋军队依然在雄兵百万于北方,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一点,可惜啊……”王晨说着,重重地叹了口气。
王晨刚才那凌厉的注目让张浚忍不住打了个颤,心头一寒,有点骇然之色起来,他想不明白,王晨怎么会有这种眼神。不过王晨的眼神马上变了,恢复如初,并且将实际情况也讲了出来。后面那重重的叹气让他也忍不住起了共鸣,当下也马上说道:“晓初,那时候我依据战报分析,知道我大宋在战场上已经取得了完全的优势,想着应该可以再次重创金人,收复燕云,因此也在朝会上建议,暂时不要与金人和议,让你继续作战。待再次重创金人后,或许可以考虑和议。”
张浚顿了一下后,又道:“当日我提议,要与金人和议也不是不可以,但要问询一下你这个领军元帅的意见再做定夺,可惜我的意见并没被采纳。那时候,宗相公也曾有过提议,只不过那几天,宗相公病重,不能理事!”
“原来如此!”王晨有些无语,事情怎么这么凑巧?
在这一点上,他真的挺愤怒,朝中那般人,包括李纲,怎么就不把他这个统兵元帅当一回事呢?在与金人和议之前,竟然不问询一下他的意见,也不和前方战局结合起来,这班人,真的服了他们。
不过他也很奇怪,为何张浚此次来,首先和他说这个。
王晨从来不认为张浚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从原来历史上张浚的地位,及现在张浚才三十几头就在朝堂上位居高位这一点上看,这家伙能力不同一般,心思也肯定比别人复杂。今天一到幽州,就和他说这事,其背后肯定有比较深层次的目的。
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百二十四章为何会这样呢
看到王晨脸上有愤愤之色露出来,张浚心中大动,但依然不露声色,静静地想了一下后,才道:“晓初老弟,你可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弟不知,还请德远兄明示!”王晨知道,张浚肯定有特别目的,不然不会这么说,他也静听张浚将谜底揭晓。
“此次与金人和议的事,是李相公一力主导,也是他建议不要问询你这个实际负责军务的领军元帅的意见,直接与金人和议!”张浚以平静的口气说道:“如果没有李相公一力主导,那与金人秘密使团的和议,根本不可能达成。”
“原来如此!”王晨轻叹了声,并没在这一点上发表意见,只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见此,张浚进一步受鼓舞,再道:“晓初老弟,你可知道,这次你不愿遵从朝廷与金人签订的和谈,私下与金人重新签订和议,李相公可是很震怒,说你自恃手握重兵,完全不把朝廷,不把陛下当一回事。他甚至提出,朝廷拒绝承认你与金人签订的和议,依然遵守上次的和议。真不明白他为何这么古板,你率军取得了这么多的胜迹,立下了大功,又逼迫金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这样的和议,朝中无论是何人,应该非常满意才是!”
这话中,有一点是张浚的真实意思,那就是王晨与金人签订的和议,比李纲主导的那份和议更让人振奋。张浚曾在军中任职,指挥大军作战许多次,深知道骑兵的重要性,而现在我大宋军队军中,骑兵数量依然远远不足。制约我大宋骑兵发展的自然是马匹问题。
没有好的牧马地,没有持续可得的良马,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何从谈起?
现在金人答应一年向我大宋提供八万匹良马,当作战争赔偿。这是何等让人振奋的结果?不说八万匹良马的军事价值。光论其实际价值,就以一匹马五十贯计,八万匹战马就值四百万贯,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何况,这八万匹战马对我大宋军队骑兵的建设所起的作用不是四百万贯钱能买来的。
李纲在朝会上提出,要否决王晨与金人签订的和议。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反对的理由主要就是这八万匹战马的价值。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张浚与李纲争论非常激烈。
因为其他一些因素,最终李纲改变主意,不再提出否定王晨签署的这份和议。
张浚在随后的话中,也将此次争论的情况挺详细地说了一遍。末了挺气愤地说道:“晓初,其实我很不明白,李相公应该是一个坚持抗金的人,应该抑制与金人和议才是,但没想到,在你所领的战事进展顺利的时候,却要与金人和议。难道他是想将收复燕云之地的功劳。记到他的头上吗?”
张浚这样问,王晨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已经大概明白了张浚和他说这些的真实目的所在。
不过他却不方便在这样的事直接表态,只能含糊其辞:“德远兄,现在朝中的事,我是真的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依我想想,这样的事,只要怎么有利于大宋就好了。还有……嗯。只是不知道这件事,陛下是如此表态的?”
“陛下,当然完全支持晓初兄你所作所为,一力坚持认可了你与金人签署的这份和议。如果没有陛下的意见,李相公是不会退让的。”
看到张浚在说这话时候。脸上有点愤愤,王晨忍不住替李纲解释了一句:“德远兄,李相公应该是担心此举失信于天下才这样坚持的吧?”
王晨替李纲辩解了句,让张浚惊讶了一下,不过他也点点头,认可了这一点:“应该有这意思,不过并不是主因!”
“那主因是什么?”
“应该是李相公想独揽大权,独断朝政的原因吧!”张浚口气淡淡地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朝中的政策都是出自李相公之手,他经常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你没理会他主导下与金人签署的和议,私自与金人再签订了和议,这是冒犯了他的权威,他肯定愤怒,所以才这样的!”
一听张浚这话,王晨已经完全明白了怎么回事,那就是,张浚与李纲在朝中的矛盾很大,已经起了争执,并且争执已经明朗化,张浚这是想拉拢他,共同对抗李纲才这样说的。
一想到此,王晨心里一阵悲哀,怎么会这样啊?
在他心目中,李纲的地位有点神圣,盖因为原来的历史中对其评价非常高,而且原来的历史上李纲又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觉得,李纲应该一心为国,不应该有其他想法,不应该有争权夺利的动机,这从李纲辞去平章军国事这一点可以得到验证;而他也认可张浚是个坚定的抗金派人物,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现在都是这样。
都是主战派的李纲和张浚,应该很容易取得共同点,在朝堂上携手合作,良好共事的。
为何两人就这样起了纷争呢?
其实是王晨想的太简单了,在涉及权势地位的相争上,从来没有如他这样的想法,两个“大忠臣”之间,争的你死我活都很有可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间起纷争再自然不过了。
还有,有一点王晨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张浚与李纲矛盾一样非常大,两人争斗很激烈,最终李纲是因为张浚的弹劾而被贬出朝,这结果主要因为张浚的原因。李纲在被罢相贬任后,再也没有回朝。原来的历史上,两人之间为何起怨各种史料记载不一,但两人的关系如同水火这一点是实打实的,李纲也是因为张浚的弹劾而罢相这也是在历史上有记载的。
虽然说现在历史的发展已经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但人总是有共性的,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做事,相互间起纷争,再正常不过。
并不是说耿直、爱国的人在一起就不会争斗,偏偏这样的人,最容易起纷争。
看到王晨听了他的话后沉默不语,张浚以为王晨被他说动了,当下小声地说道:“晓初,相信你回朝后,朝中弹劾你的大臣肯定会不少,到时你要做好准备。你也放心,要真是有那种情况出现,某一定会为你仗义执言。某不允许朝中那些小人,中伤我们这些曾在前线拼死力战,拿性命相搏的人。有一点我很赞同晓初的提议,那就是现在朝中武将的地位太低,必须要有所提高!”
“唔,德远兄也这么想的?”张浚的后面这句话引起了王晨的兴趣。
“正是如此!”张浚点点头,“在某主事川陕,亲自指挥作战之前,我也认为,文臣就应该比武将地位高,因为文臣都是通过多年苦读,科举及弟才得以授官。武将可以大字不识一个就可以为官。但在参加了战事后,才明白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武将是要拿性命相搏,在战场上死战才能取得战功,武将的战功都是靠鲜血和性命换来的,他们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文人对军事不懂,在如何指挥作战中,只有武将才有发言权,在这一点上,某和晓初你两人间的区别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指挥作战中,我差你太远了。因此我认为,应该让武将得到更多的尊严,不然就对不起他们在战场上的付出!”
“好,德远兄说的太好了,”王晨不禁为张浚这番话而叫好,“希望此战以后,武将的地位能得到彻底的提高,不然我大宋的国力依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军事力量方面,只会衰退,不会进步,崇文抑武的后果很严重啊!应该崇文尊武,就如盛唐时候一样。”
“这一点,某完全赞同晓初你的观点,希望你回朝后,我们能一道推动这方面的变革!”张浚注视着王晨,慷慨激昂地说了几句后,又压低声音:“可是,要真做到这样,遇到的阻力可是不小,某希望,能与晓初一道,破除所有阻挠,彻底改变重文抑武之道,复我汉人之荣耀。”
王晨当然没明白张浚话中的真实意思,点点头答应:“是,待归朝后,我一定想办法,与德远兄,还有朝中其他大臣一道,彻底改变这让大宋积弱的政策。德远兄,我期望着有一点,能放马天山,在大漠策马驰骋呢!”
张浚以为王晨明白了他的意思,并且答应了与他的合作,心情大悦,听王晨这话后,哈哈笑了起来,“晓初你有这样的想法太好了,想想盛唐时候,大唐的铁骑纵横驰骋在天山南北,没有遇到过敌手,突厥人完全臣服在我汉人的铁骑下,真希望能再看到这样的盛况!”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到的!”王晨说的很坚定。
“相信一定能做到!”张浚再次爽朗地笑了起来。
两人继续交流,直到深夜后,张浚才离去。
张浚离去后,王晨并没马上休息,而是站在了窗前,独自沉思起来。
朝堂上的争斗,好像永远都是这么激烈!唉,内斗不止,怎么能团结起来一心对外?
第二百二十五章我服侍你洗漱
张浚离去的时候,王晨腕上的手表时间已经指向晚上十一点。
深秋的夜,十一点钟已经很迟了。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事,今天又几乎没有空闲过,王晨感觉到了累,在张浚离去后,独自站在窗前,沉思了一会后,也准备睡觉。
他必须要休息好,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应付接下来的忙碌。
据前方传来的消息,无上皇赵佶及其他被遣返的宗室车驾距幽州城只有不到三百里路程,再过几天就可以抵达幽州。
赵佶和几千名幸存的宗室子弟及其他成员返回,王晨必须要亲自出城迎接,而且要迎出城一段距离,抵与金人划定界线的地方迎接。这也是接下来时间内他再需要操心的事,这件事必须要组织好,搞出大的阵仗来,并且绝对不能出哪怕一丁点的差错。
赵佶回归,作为儿子的赵桓也肯定会出城迎接,虽然说赵佶和赵桓已经失去了权势,但他们毕竟是大宋的无上皇和太上皇,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