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生涯-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柱你说的对,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良心……”
“咱们全家的命都是大帅救的。没有大帅,我们早就被饿死在当流民的路上了。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不仅仅是你,就算把你老子我的命也给搭上,我也心甘情愿。”
说完,直接对身边因为这些话而两眼通红,眼看着就要留下眼泪的妻子说道:“你个妇道人家,你懂什么,就会哭……大帅救了我们全家,而且还让老大当兵,吃军饷,给他官当,那是看得起我们。”
“关键时刻为大帅效死,那也是应该的。”
“好了,不要哭了……马上把这些银子收起来,给老大存着……”
“等咱们碰到合适的,咱们就用这些银子给老大说上一门好亲事,让让老大给咱们生一个大胖孙子……这样一来,老大跟着大帅打仗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大丰收
听到爸妈要给自己娶媳妇,张铁柱的脸马上变得通红,赶紧摇头拒绝道。
“爸妈,这些银子就是给你们平时用的。如果将来我真的要找媳妇,我还可以再挣到足够的银子……”
“现在朝廷正在进攻我们山陕两省,想把大帅刚刚分给我们的田地和牛羊都给收回去。我们卫大帅当然不干,大帅说了,只要朝廷官军敢来山陕两省,我们就消灭他们。”
“和朝廷那帮窝囊废打仗的时候,儿子我随随便便就可以立下几个战功。按照虎豹军的规矩,只要有军功,卫大帅就会赏赐给我银子,还会继续升我的官。到时候,就算几百两银子,对于儿子我来说,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所以,儿子我拿回来的这些银子,你们尽管用。”
看到老大脸上的自信笑容,张铁柱脸上,也笑得跟一朵花一样。就好像要上战场的人是自己一样,一脸豪气的说道:“好,不愧是我张木匠的儿子,有骨气……”
“想当年,咱们家也受了官军不少气。你爷爷,就是被官军给活活打死的。”
“在我看来,官军没有一个好东西。看着我们过上好日子,就想过来抢,简直是一帮畜生不如的土匪。到了战场,你一定要多砍几个官兵的脑袋,为你死去的爷爷报仇。”
张铁柱点了点头回答:“爸,你就放心吧,只要官军敢来,我们就敢将他们杀光。就是死。咱也不能再回去过那种饥不果腹的日子。”
说完。张铁柱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五十两银子上。
对着二老一脸感激的说道:“爸妈。我在虎豹军,每天都可以吃到肉。我知道,咱们家不缺口粮,但是,想要吃上一口肉,还是很困难的。你看弟弟妹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这些银子。你们就收着用,多买点肉吃……”
“儿子在虎豹军当兵,平时也没有办法孝敬你们二老,只能多给你们一些银子。所以,你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银子收下。”
听到这里,张铁柱再次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不管怎么样,这些银子我们是不会用的。要知道,这些银子都是你用命换来的。既然你坚持,我就帮你收下。留着将来娶媳妇,盖房子。至于家里。你放心,等秋收过后,我们就不缺银子了……”
“秋粮收上来,你老子我保证,一定让弟弟妹妹,每隔几天就能吃上一顿肉。”
说完以后,一丝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随之浮现到张木匠脸上。
听到这里,当兵的张铁柱脸上,也露出一副感兴趣的表情。
带着满脸期待问道:“爸……妈…。。你快跟我说说,咱家今年到底能收多少粮食,看你们乐得,都快要合不拢嘴了。”
张木匠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毕竟,咱们家是第一次种小麦。不过,我已经问过了邻居家,因为大帅给我们打了深井,再加上总督府让我们在田间用了大量沤肥,今年的产量要比往年都要好,一亩地收个两担小麦,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具体能收多少,只有等秋收完了以后才能知道。”
“正好铁柱你回来了,从明天开始,咱们家就开始割麦子,争取用十天时间,将所有麦子全部收进粮仓。”
第二天,全家老小六口人,全部来到自家农田,开始收割小麦。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越来越多的小麦被收割……
经过一系列的收割,脱粒,晾晒…。。过程后,一袋接着一袋的小麦,先后被张木匠收进粮仓。
当最后一袋粮食被抬进粮仓后,张木匠脸上的紧张和担忧,马上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一丝发自内心的满足笑容。也随之浮现到张木匠饱经风霜的脸上。
因为,自家四十亩麦田的总收入,竟然出人意料的达到了惊人的88担。比自己预估得,还要多出整整八担之多。
面对这个结果,不仅仅张木匠,全家所有人都笑了……
激动的老父亲,为了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激动,直接抱着铺盖,在装满粮食的粮仓内睡了一个晚上。
等全家上下都从激动恢复平静后。在虎豹军中学了不少东西的张铁柱,马上问出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爸,整整八十多担粮食,不可能全部堆在粮仓里……不知道你们打算怎么用这些粮食?”
面对这个问题,激动的张木匠马上恢复平静,对着老大回答。
“按照当初分田时候的约定,分到田地的前三年,每亩地上缴五斗粮食。”
“其中两斗粮食是粮税,剩下的三斗粮食,作为总督府给我们分田,打深井,差不多一年口粮的代价,还给总督府。”
“所以,这些粮食中间,有二十担粮食是总督府的,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动。”
“总督府对我们这么好,现在有了好收成,咱绝对不能欠总督府粮税。”
对父亲回答点了点头后,张铁柱继续问到:“除去二十担粮税,咱家还剩六十八担粮食……不知道爸妈你们打算怎么处理这剩下的粮食。”
这个时候的张木匠,正应了一句经常听到的话,那就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面对老大提出来的问题,一脸笑容的张木匠,不慌不忙的回答……
“咱家带上你,一共有七个人,所以,口粮要留下三十担……”
“为了应对明年可能出现的灾慌,我还打算留下十五担粮食存着。”
“这样的话,六十八担粮食就去了四十五担。至于剩下的二十三担粮食,我决定响应总督府号召,全部卖给总督府。把咱家当年买六头羊,欠总督府的六十两银子给还上。”
“至于卖粮剩下的银子,就留着当咱们家一年的开销。”
“等到了明年,粮食收上来以后,咱们就给你二弟存银子,争取能在明年,也给你二弟娶一个妻子回来……”
面对父亲脸上流露出来的满意笑容。张铁柱直接摇头否定道:“爸妈,说句心里话,我不同意你们这么做……”
张木匠猛的一愣,马上想到,如今的老大已经不再是原来什么都不懂得混小子,而是一个虎豹军底层军官。无论是见识,还是懂得东西,都比自己多得多。
既然如此,面前老大的想法和意见,也许比自己得更好。
想到这里,张木匠没有丝毫犹豫的直接问道。
“铁柱,你的见识多,你是怎么想的?如果说得好,咱家就听你的……”
张铁柱没有犹豫,直接说出自己想法……
“六十八担粮食,除了留下三十担的口粮,剩下的三十八担粮食,全部卖给总督府。按照现在四两银子一担粮食的价格,三十八担粮食一共可以卖一百五十多粮银子。”
“至于这些银子,拿到其中一百两到总督府买一头耕牛,剩下的五十两,作为咱们家全年的花销,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提起耕牛,张木匠心里就是一阵痛。
当初分发牛羊的时候,自己嫌牛太贵,没有要。
但是,那些要了耕牛的屯民,在耕牛帮助下,仅仅用了自己一半的时间,就把总督府分发的田地全部耕种完毕。如此情况下,因为春耕时间还没有结束,这些屯民,每家都利用这个时间,私下开垦出四五亩地。
虽然这些土地一样要交粮税,但是,除去粮税后,四五亩地全部加起来,收获七八担粮食,还是有的。
按照这种收获来算,最多两年时间,这些屯民就可以在不付出任何其他代价的情况下,白白得到一头耕牛。
而就是这样的好事,竟然被自己给忽视,并且放弃了……
所以,现在的张木匠,每看到这些屯民家里的耕牛,就会非常的眼红和心痛。并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能狠狠心,也和他们一样,领回来一头耕牛。
面对儿子忽然提出购买耕牛的想法,张木匠想也没有想就准备答应。
就在这时,张木匠忽然想到,在老大刚刚的提议中,竟然没有怎么还总督府六十两银子这一说。
于是,张木匠直接开口问道:“铁柱,那我们买羊的六十两银子呢?”
张铁柱想也没有想就回答:“暂时先欠着…。等到了明年,直接卖羊还上这笔银子…。”
“儿子刚刚看了,当初我们买回来的六头羊,现在已经变成了九头。按照这个发展势头,到明年秋收的时候,这九头羊怎么也有十四五头……”
“到时候,随便卖上六七头羊,都可以还上这笔银子……”
张木匠的眼睛一亮,激动的说道:“老大你说得对,我只想着粮食,竟然把家里的九头羊给忘了…。”
“反正我们欠总督府的六十两银子没有利息,今年还和明年还都是一样…。。”
“九头羊,等到明年,至少也能变成十五头…。。”
“十五头羊,如果全部卖了,一百三四十两银子还是有的。到时候,我们不仅可以还上总督府欠账,还能大大赚上一笔银子……”
第四百一十三章军心,民心
粮食丰收,牛羊也获得丰收,再加上虎豹军低得可怜的一次性税收。所有百姓和屯民,都对自己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成堆的粮食被收进粮仓后,整个山陕两省境内,超过八成的百姓和屯民家里,都给卫征立了一个长生牌位,天天烧香拜佛,祈求卫征长命百岁,永远当山陕两省的大帅。
如此情况下,不用卫征说一句话,山陕两省的一千多万百姓,就在无形之中,成了卫征和整个虎豹军的无条件追随者……
随着回家的虎豹军将士相继回归,并且把家里的丰收情况慢慢在军营宣传开来。整个虎豹军都沸腾了。因为,被自己牵挂的家人,在大帅的统治和保护下,再也不会回到原来那种饥不果腹的苦日子。
高兴之于,他们没有忘记山陕两省目前所面临的危险局面。
眼看自己家人就要过好日子的时候,畜生不如的朝廷官军,竟然要从家人手中,抢走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让家人再次回到原来饥不果腹的日子。
作为手握武器,保护自己家人的军人,这些虎豹军将士,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所有虎豹军将士心中,都竖起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就算自己战死沙场,也不能让朝廷官军进入山陕两省,将家人辛辛苦苦收货的粮食抢走,让家人重新过苦日子。”
“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卫大帅一路走到底。因为。自己和家人的一切都是大帅给的。只有永远跟谁大帅,自己和家人。才能永远过上好生活。”
“誓死跟随大帅,和朝廷官军血战到底”的坚定信念。再加上军队中。一些有心人的影响。一个声音,迅速在虎豹军和山陕两省的十万驻军中间传来。
“跟着大帅打出山陕两省,一路打到京城,让大帅当皇帝……”
“只要大帅当了皇帝,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将大家手里的好生活给抢走……”
随着流言越传越烈,作为流言的当事人卫征,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距离山陕总督府最近的一个虎豹军军营,五千虎豹军将士,无一例外。全部带着充满炙热的目光,看着站在垫将台上,一身盔甲的卫征。
作为大帅的卫征,也带着欣赏和考校目光,在五千将士中间来回巡视。
就这样,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对部下表面慢慢露出满意笑容的卫征。才气沉丹田,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喊道。
“将士们,兄弟们……本帅知道。最近军中一直在流言,说本帅要带着大家打进进城,当皇帝。今天在这里,本帅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本帅不想当皇帝,也不会去当皇帝。之所以带着大家一起对抗朝廷,并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不想让大家和大家的家人,回到原来那种饥不果腹。随时可能饿死的流民生活……”
在普通将士心里,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和小心思。
既然站在点将台上的大帅不想当皇帝。那大帅在山陕两省的所作所为,头上顶着的‘叛贼’帽子,都是为了他们,为了他们的家人。
所以,卫征的这句话刚刚说完,面前很多将士的一双眼睛,就因为感动而变得通红。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誓死效忠大帅……”
刚刚喊完,那些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将士,就好像找到一个宣泄自己内心激动的突破口一样,同时举起拳头,大声感道:“誓死效忠大帅……愿为大帅效死……”
如同打雷一样的呐喊,一轮接着一轮,绵延不绝。
如果不是卫征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卫征真不知道,这种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还要持续多久才能停下来。
当将士们的目光再次转移到自己身上后,卫征的话锋忽然一转,继续吼道。
“本帅虽然不想当皇帝,但是,本帅也不能任凭朝廷说咱们是大明叛贼。”
“兄弟们告诉本帅,你们愿意头上一直顶着‘叛军’的帽子,被大明朝其他人看不起吗?”
“不愿意……不愿意……”在军官的带头下,这三个字,再次如同打雷一样,从五千将士嘴里吼出,声音充满了愤怒和坚定,震耳欲聋。
这个时候,卫征继续吼道……
“对,就是不愿意……不仅兄弟们不愿意,本帅也不愿意……本帅相信,你们的家人,也会非常的不愿意……”
“但是,叛贼的帽子,是朝廷给我们扣上的。不是我们一句话,就可以让朝廷把我们头上的这个帽子给摘掉……”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本帅现在就告诉大家,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用我们的拳头和武器,打的朝廷满地爪牙,将他们打通,逼着朝廷向我们妥协……”
“只有如此,害怕我们的朝廷,才会在我们的威胁下,摘掉我们叛军的帽子……”
“所以,本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本帅不想当皇帝,但是,为了让朝廷摘掉我们头上的‘叛军’帽子,本帅一定要带着大家,出兵京城,一路打到京城城外,逼着朝廷向我们妥协,摘掉我们头上的‘叛军’帽子……”
说到这里,卫征直接举起拳头,大声喊道:“出兵京城,逼退官军……”
在卫征的亲自带头下,五千将士,就好像发怒的狮子,同时举起拳头,跟着卫征一起高喊口号……
“出兵京城,逼退朝廷……”
就这样,两天时间不到,卫征不想当皇帝,但是,为了摘掉大家头顶上的叛军帽子,不得不出兵京城的想法,就迅速传到数万虎豹军的每个将士耳朵。
卫征的一番话,再加上自己家人越来越好的生活。虎豹军全军上下,马上就因此而拧成一股绳,一天到晚都嗷嗷叫着,要跟着卫征一起出兵京城。
这个时候,不仅仅普通将士,包括赵云等人在内的虎豹军高级将领,也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狼群,开始嚷嚷着出兵京城。
第四百一十四章征北军
山陕总督府,包括张武在内,卫征麾下的所有统兵大将,全部聚集在一起,带着满脸炙热,等待卫征下达出兵京城的具体将令。
一脸严肃的卫征刚刚走进总督府议事堂,性格直爽的赵云就抢先一步开口嚷嚷道。
“大帅,您是不知道:您的一番话,在将士们中间传来后,将士们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没日没夜的进行训练。”
“现在,末将只要一走进训练场,就会被将士们包围起来,嚷嚷着要末将向大帅您请战,此次出击京城,无论如何都要带上我们骑兵……否则,末将回去后,都没办法向麾下一万多骑兵将士交待了……”
看到面前卫征只是一脸含笑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带着满脸渴望的赵云,继续说道:“另外末将这里还有一个想法……”
“末将认为,要想在此次出兵京城的行动中,付出最小代价。唯一的办法就是兵贵神速,趁着封锁我们的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兵临京城城外。”
“而放眼我们虎豹军和所有地方驻军,也就末将统帅的骑兵可以达到兵贵神速这个要求。所以,末将向大帅您请战,希望大帅将出兵京城的先锋任务,交给我们骑兵……”
赵云说完后,坐在身边的王峰可就不怎么高兴了。
对着赵云一脸不服气的说道:“老赵,凭什么先锋的任务要交给你骑兵,火枪兵同样也能当先锋……不要忘了。现在的虎豹军,不仅你的骑兵配备战马。我们火枪兵,炮兵。全都配备了战马,我们也可以在战场上进行快速行军……”
说完,一脸激动的王峰直接对卫征不甘落后的请战道。
“大帅,末将代表所有火枪兵向您请战,带领麾下将士,担任此次出兵京城的先锋……”
看到赵云还准备说话,卫征赶紧摆了摆手回答:“都不要吵了……”
“本帅知道,现在的虎豹军和地方驻军,全军上下的士气都非常高涨。对于这个结果。本帅非常满意。因为,值此关头,正好应了一句话,那就是士气可用……”
“至于此次出兵京城,本帅会带谁一起去。这个答案,本帅先不回答你们。不过,在此之前,本帅有一个问题,要考校大家一下……”
“本帅想要知道。我们此次出兵京城的目的是什么?”
一脸沉稳的王峰,想也没有想就回答:“大帅,末将认为,出兵的目的一共有两个。”
“第一。向朝廷展示出我虎豹军的强悍战斗力。”
“莱州湾一战,我们虽然用事实展现出我军的强大。但是,对于朝廷上下的文武大臣来说。他们并没有亲眼看到过。他们对我们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和奏折。”
“但是。在末将看来,只有亲眼看到我们虎豹军的强大后。他们才会真正感到害怕……”
“至于第二个目的,那就是大帅在军营中说的,通过我们的军威和强大战斗力,逼朝廷向我们妥协,解除朝廷对我山陕两省的封锁。”
卫征点了点头,对着王峰一脸赞赏的肯定道……
“说得不错……要想达到让朝廷向我们妥协的目的,我们首先要的就是达到第一个目的。所以,这两个目的,可谓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在出兵京城的整个过程中,达到第一个目的呢?”
看到沉思的众人,卫征没有犹豫,直接开口解释道。
“赵将军刚刚提了一个想法,兵贵神速,非常好。但是,本帅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此次出兵京城的目的是拿下京城,本帅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同意这个提议。”
“但是,恰恰相反,我们此次出兵京城的目的,不是拿下京城,而是为了向朝廷示威。展示出我虎豹军的强悍战斗力,让朝廷感到害怕。“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兵贵神速,在朝廷官军还没有真正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兵临京城城外……到时候,我们拿什么向朝廷示威……是我们比朝廷冠军要好得多的军容,还是我们比朝廷更加精良的武器……“
“在本帅看来,这些表面上的东西,都不可能让朝廷动容,让崇祯皇帝动容。“
“而唯一可以让他们心动的,就是我们在进军京城的路上,通过正面对战,消灭了多少朝廷官军。以京城剩下的朝廷官军,能不能在我虎豹军的强大攻势下,守住京城……“
“所以,此次出兵京城,本帅不仅不要所谓的兵贵神速,还要反其道而行之……“
“整个进军京城的路上,我们不仅要慢,而且要正正当当的消灭一切挡在我们面前的朝廷官军。让兵锋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看到我们虎豹军的强大。“
“本帅命令,从虎豹军和地方驻军全军,分别抽调一万骑兵,五千火枪兵,一万屯田兵,一千炮兵,一万驻军,组成征北大军,由本帅亲自进行指挥,出兵京城。”
“骑兵统帅赵将军,屯田兵统帅周将军,驻军统帅张将军,统帅各自麾下将士,跟着本帅一起出征……”
“火枪兵统帅王将军,留守大同……在本帅出兵京城期间山陕两省所有军队,全部由你进行指挥,协助军师,替本帅守好山陕两省。在此期间,如有官军来犯,本帅允许你进行反击……如果机会合适,可以打出山陕两省。”
“是,大帅……”
卫征组建征北军,即将出兵京城,数万虎豹军开始进行集结,向大同府靠拢……这么大的事情,觉不可能瞒住朝廷无处不在的耳目。
所以,卫征组建征北军的将令刚刚下达一天时间。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就收到消息,并且被这个消息给吓得大惊失色。
当崇祯皇帝将卫征组建征北军的消息,展示给自己匆匆着急起来的大臣后。大小几十个手握重权的大臣,也被吓了一大跳。
当然,震惊过后,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大臣,马上就恢复本质,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大骂卫征的不是。
有说卫征大逆不道,会遭到天谴……
也有人说卫征是在自取灭亡,只要卫征敢出兵,整个大明朝的百姓,就会对卫征这个奸臣群起而攻之……
总之一句话,吵吵闹闹的十几个重臣,竟然没有一个人,给自己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全部都是一通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虚话……
看到这里,崇祯充满担忧的脸上,马上就被愤怒给取代。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面前仍然没有丝毫停息,继续吵吵闹闹的一众大臣,大声骂道。
“都给朕闭嘴……朕是让你们来想办法的,不是让你们来骂人的……”
“数万叛军,都快要打到京城脚下了,你们竟然还有心情在这里骂人。难道你们认为,你们刚刚的骂声,可以把卫征手下的数万军队给击退吗……”
“朕看你们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真不知道,你们怎么会占着大明朝这么位高权重的位置,成为朕的忠臣,大明的忠臣……”
自从有了银子后,崇祯皇帝在朝堂上的威信,可以说是一日比一日更胜。用‘一言九鼎和手握生杀大权’这几个字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所以,崇祯的咆哮刚刚结束,吵闹的大殿,瞬间就变得鸦雀无声起来。
在崇祯皇帝一双伶俐目光的来回扫视下,所有人都低着脑袋,一言不发……
就在崇祯的目光,慢慢停在兵部尚书身上时,额头上已经开始冒冷汗的兵部尚书赶紧提前一步站了出来。
在十几双目光的同时注视下,一脸心虚的说道……
“请陛下息怒,老臣也没有想到,不占任何兵力优势的虎豹军,竟然会主动出兵,而且还直接出兵京城,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听到这里,崇祯脸上的表情不仅没有丝毫缓和的意思,反而变得更加愤怒。对着兵部尚书,满脸杀气的说道……
“朕要的是解决办法,不是你的解释……”
“几天前,朕已经给了你一次机会,让你继续以兵部尚书的身份,统帅朝廷官军,围攻山陕两省。可是,结果呢,虎豹军没有被消灭,大明朝中枢所在地京城,反而要面临虎豹军这支叛军的进攻,危在旦夕…。”
“你说,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得,你都干了些什么?”
听到这里,兵部尚书赶紧跪倒在地,对着崇祯皇帝大声保证道:“请陛下放心,只要老臣还是兵部尚书一天,就不会看着虎豹军进攻京城,威胁陛下的安全……”
“老臣一定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解决办法,确保京城的安全…。。”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脸上的凝重和愤怒表情,终于出现一丝缓和的迹象。
不过,在生死关头,崇祯皇帝并不打算这么轻松的放过兵部尚书。
当然,越来越精明的崇祯皇帝,也不会这么容易的被兵部尚书几句话给忽悠过去。
第四百一十五章朝廷对策
在崇祯一连串的质问下,兵部尚书不得不当着他的面,和几个大臣一起,讨论可能退敌的办法……
一番争执和讨论过后,在新办法的刺激下,兵部尚书充满无奈的脸上,也随之恢复一丝自信。而后,对着御座上,一脸焦急的崇祯皇帝回答。
“陛下,臣等已经讨论出了具体的退敌之策……老臣相信,用这个办法,不仅能打退叛军对京城的进攻,还能在战斗中给予叛军以重创,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战果……”
听到这里,崇祯赶紧追问道……
“什么办法……只要能打退叛军对京城的进攻,保住京城,保住朝廷和朕的尊严……能不能给叛军以重创,朕都不在乎……”
“朕不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次看到大明中枢所在地京城,遭到兵祸。不然,朕就是死了也没有脸去见朕的列祖列宗……”
兵部尚书没有犹豫,直接回答:“陛下,我们的办法一共分两步走……”
“第一步,马上抽调重兵,迟缓叛军进攻京城的速度。如果能将叛军挡在进攻京城的路上,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步,趁着叛军进攻京城,山陕两省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给叛军来一场‘声东击西,直捣黄龙’的大戏,让进攻京城的叛军,陷入收尾不能相顾的危险局面……“
在兵部尚书的解说下,包括崇祯在内,这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人。都对这个方案充满希望。特别是崇祯皇帝,焦急的脸上。再次燃起了可能打败虎豹军,打败卫征的希望。
两天时间不到。因为人人配置战马,已经达到半机械化的数万征北军,就完成集结。
骑兵统帅赵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前锋任务。统帅麾下一万铁甲骑兵,给征北军主力开山破石,清理进军京城的安全通道。
对于卫征亲自统帅的四万征北军来说,走出大同府,就意味着走出山陕两省,进入朝廷控制的北直隶。
虽然过了大同以后。通往京城的路上,已经变得无险可守。但是,朝廷仍然抽调了整整五万大军,分别进驻叛军进攻京城必经之路的几座县城。
在朝廷一众大臣看来,虎豹军装备的一系列精良火器,都是针对夜宵和守城的。在攻城战斗中,像手榴弹这种威力巨大的火器,几乎起不了任何作用。
如此情况下,朝廷官军和叛军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再加上官军非常擅长守城,对自己非常有利的城墙工事。一向战无不胜的虎豹军,很可能在官军依托城墙的坚守下,折戟沉沙……
挡在征北军面前的第一座县城。如果放在以前,最多只有几百人的守军,专门负责防御盗贼。维护县城安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