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生涯-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对于那些粮商来说,粮食涨价的事实和民间流言。直接应证了大家当初对山陕总督府的推断……
除了养活山陕两省数百万屯民。总督府手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控制粮价。
于是,为了完成朝廷给他们下达的秘密任务,为了赚银子。这些粮商。同样抓住最后一点机会。大肆从山陕总督府收购粮食……
然后。等到总督府没有粮食后,以更高的粮价卖出去,赚取大比大笔的银子。
在这些粮商的疯狂收购下。短短三天时间,再次有五十多万担粮食,进入山陕两省所有粮商的仓库。
这个时候,总督府卖粮的价格,再次迎来了新一轮暴涨,十五两银子一担,足足是商战前的三倍。
面对高价,非常自信自己判断的粮商们,并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
再次拿出银子,从总督府手中买回整整二十万担粮食……
就在所有粮商都把家里的银子换成粮食,准备等山陕总督府无粮可卖时大赚一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表面上已经无粮可卖的总督府,竟然在第二天再次打出了卖粮的招牌。
不仅如此,总督府打出的粮价,竟然出人意料的低到五两银子一担。
当然,打出低粮价的同时,一个消息,也随之被总督府放了出去。
“总督府已经从江南买回来一百多万担粮食,足够山陕两省一千多万百姓坚持到秋粮收获,请山陕两省百姓不要惊慌,不要哄抬物价……”
刚开始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山陕两省境内,无论是官绅地主,还是普通百姓,都不敢相信。因为,朝廷封锁山陕两省,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如此局面下,山陕总督府怎么可能从江南买粮食,运进山陕两省。
难道朝廷驻防在山陕两省的数十万军队,在虎豹军面前都是摆设?
不过,当他们真的以五两银子一担的价格,从总督府买到粮食后。
他们心中的各种怀疑,马上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兴奋。因为,按照山陕总督府所说,从今以后,山陕两省,再也不需要为粮食的事情发愁了。
普通百姓事高兴了,但是,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的粮商们,却是欲哭无泪……
在长达七八天的粮食收购中,他们已经用尽了家里的所有银子。所有粮商,都指望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粮食,给自己赚取更多的白花花银子。
然而,山陕总督府今天的这个动作,不仅让他们想要赚银子的希望破灭,还会让他们血本无归。
因为,他们堆积在仓库内的粮食,都是花高价从总督府手里买的。
如果以五两银子的价格卖出去。他们每卖出一担粮食,就会亏损五两以上的银子……
如此情况下,这些本来就抱着在这场哄抬粮价的过程中,大赚一笔的粮商,当然不会以如此低的价格,将粮食卖出去。
他们在等,等一个希望,希望虎豹军穿出来的这个消息,仅仅是为了稳定民心。实际上,山陕总督府手里,并没有足够可以稳定粮价的粮食。
然而,他们在第二天,不仅没有等来想象中的希望,反而等来了更大的绝望。
总督府的卖粮价格,竟然再一次下跌,和一年前山陕两省的粮价持平,变成出人意料的四两银子一担。
面对已经出现下跌趋势的粮价,一些实力不太雄厚的粮商,为了将粮食变成可以进行流通的白银。不得不拿出粮食打出和总督府一样的价格,还是卖粮。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哄抬粮价后,这些粮商在百姓中的印象,已经降低到最低点。
所以,即使他们打出四两银子一担粮食的价格,粮铺也是无人问津。
对粮商充满恨意的老百姓,即使到总督府多等一等,购买粮食,也不到普通粮商手里购买粮食。
如此情况下,为了将粮食早日变成银子,这些粮商,不得不在四两银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降价……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中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缺少带头的……但是,只要有了带头的,其他人就会蜂涌着进行跟风。
眼前仓库中囤积了大量粮食的粮商们,同样如此。
当他们看到一些同盟,不惜亏本的将粮食换成银子后,他们也开始着急了。
作为山陕两省的粮商,他们非常清楚,山陕两省的屯田情况。
在他们的计划中,不管是哄抬粮价,还是囤积粮食,赚取更好的利益,都只能在秋粮收获前的一个月进行。
现在,距离秋收已经只剩二十天不到。如果自己不能在二十天内,将堆积在仓库内的粮食卖出去。一担秋粮收获,就是给他们再大的能耐,也没有办法继续卖粮。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花高价买回来的粮食,一点一点发霉,亏损的血本无归。
于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直接摆在他们面前……
继续抱着高价粮不卖,很可能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以现在的价格将粮食卖了,同样会亏得非常严重。但是,至少还能收回一些银子,不至于倾家荡产。
于是,越来越多的粮商,开始以低价格卖粮。
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早的将粮食卖出去,减少亏损,他们的卖粮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仅仅一天时间,就从三两九钱银子一担,突破为三两五钱银子,而且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此时此刻,任谁也想不到,当初还联合在一起,互为同盟,一起哄抬粮价的粮商们。此时此刻,为了利益,为了减轻自己损失,已经在无形之中,变成竞争对手,不断压低昔日同盟的卖粮价格,将自己手里的囤粮给卖出去。
这个时候,山陕总督府,已经在无形之中,掌握了山陕两省粮价的控制权。
作为外贸司司长,周老没有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时间刚刚过了一天,各地粮商才卖出去不到五万担粮食的时候。山陕总督府,直接标出了三两银子一担粮食的更低价格。
面对总督府手中源源不断的粮食,面对总督府越来越低的粮价。粮商们不敢想象,粮价到了明天以后,还会不会进一步下跌……如果继续下跌,自己还要亏损多少银子。
所以,为了让手里的粮食尽可能保值。
总督府三两银子一担粮食的价格刚刚打出来,那些粮商就先后打出二两九钱银子,二两八钱银子,甚至于二两五钱银子的价格……
让这些粮商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买涨不买跌。
面对越来越低的粮食价格,山陕两省的百姓,反而变得犹豫了,不再买进粮食……
粮食价格经过连续下跌后,所有百姓都在期盼着第四次,乃至于第五次下跌。
所以,普通百姓都在等,等更低的粮价,然后再出手。
面对这种情况,最着急的,仍然是那些手握大量越来越不值钱粮食的粮商。
就在他们带着惶恐不安,开始烧香拜佛,祈求粮价不要继续进行下跌的时候。外贸司周老,直接给他们发去一份文书……
如果他们愿意,总督府可以以二两五钱银子一担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大量收购粮食。
第四百零九章骆养性的抉择
当然,除了给这些粮商的文书外,还有周老的一句话,一句充满威胁的话。
“如果他们还不将粮食卖给总督府,明天的粮价,就会进一步下跌到二两银子一担。与此同时,总督府收购粮食的价格,也会从二两五钱银子,下跌到一两五钱银子……”
如果放在以前,他们一定会认为总督府再说大话……
但是,经历过这场关于粮价的商战,见识过总督府一系列手段的粮商们,已经不敢有丝毫继续和山陕总督府进行作对的想法……
各地粮商,就好像闻到血腥味的狼群,蜂涌着敢往总督府,抢着将手里的高价粮食,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总督府……
总督府大堂,得知周老在此次商战中所用到的各种手段以及最后收获后。卫征终于相信了一句话,那就是‘术业有专攻’。
卫征心里非常清楚,即使这件事交给自己,就算自己有后世几百年的经验,也不可能在这场商战中,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脸上露出一副发自内心的满意笑容后,卫征毫不犹豫的开口夸奖道。
“周老,你做得很好……现在看来,你当这个外贸司司长,是山陕两省最好的选择……”
说完,一双眼睛向外射出精光的卫征,已经满怀期望的继续开口追问道。
“周老,接下来你还打算怎么办?”
周老一脸严肃的回答……
“一共有两件事要做。”
“一个是把粮价重新涨起来。要不然,因为粮价下跌。损失最大的,还是种田的普通百姓。要知道,过不了多久。秋粮就要收上来了,绝对不能让百姓吃亏。”
“第二个就是,开始履行外贸司的责任……从粮商手里收回来的这批粮食,虽然给总督府赚了七八百万两银子。但是,如果将其送到非常缺粮食的京城,还能赚回来至少四百万两银子。所以,下官打算想办法将这批粮食运送出山陕两省。减少库存,迎接秋粮。”
“另外,山陕两省的屯田秋收在即。为了保证两省粮价的稳定,并且通过这批粮食,给总督府赚取更多的银子,外贸司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从屯民和百姓手中收粮的准备……只要总督府源源不断的收粮。粮价就可以稳定,不会出现大跌的情况。”
卫征点了点头,脸上的满意笑容,也随之变得更加浓烈。
想也没有想就开口命令道:“周老你办事,本帅放心……”
“从屯民手里收购粮食,保证粮价稳定……这两件事都需要大量的银子。所以,本帅决定,周老你在此次商战中赚得七八百万两银子。包括接下来的卖粮收入,全部留在外贸司备用……”
“本帅很想看看。几个月后,周老你的外贸司,可以给总督府挣回来多少银子……”
卫征在山陕两省,一步一步清除异己,将两省变成自己越来越稳固的根据地时。军师周书源,再次给自己送来一份关于朝廷仿造火器的情报。
对于情报内容,卫征虽然重视。但是,真正让卫征感到心惊的,却是从京城传出这份情报的人……已经辞官回家的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因为多次帮虎豹军说话,而且和虎豹军有着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非常理智的主动向朝廷称病辞官,避免惹祸上身。
不过,作为一个久经官场的老手,骆养性绝不会这么爽快的和权利说再见。
即使辞官在家养病,骆养性的耳目,也遍布京城,随时了解山陕两省和朝廷之间的最新局面,从而判断谁会在这场军事对峙中取得最后胜利。
当虎豹军以数百精锐在莱州湾消灭一万多官军的消息传单骆养性耳朵后。骆养性心里,虽然充满了震惊,但是,并没有失去理智和分析能力。
根据自己对虎豹军的了解,一番对比和分析后,骆养性直接得出一个让自己非常震惊的消息。
除非朝廷直接调动边军进攻山陕两省,否则,以虎豹军如今的实力,朝廷调遣再多的地方驻军,在强大的虎豹军面前,也是送死,死不了任何作用。
当然,骆养性也考虑到朝廷打造并且装备新式火器,封锁山陕两省这两个决定。
但是,在骆养性看来仿造火器,虽然对提升官军战斗力很有帮助。但是,在短时间内,对朝廷和山陕两省的这场军事对峙,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再说了作为对手,虎豹军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朝廷装备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新型火器吗,答案是肯定的。
至于朝廷关于封锁山陕两省的圣旨,比朝廷更加清楚虎豹军真实实力的骆养性,直接一笑而置之。因为,在骆养性眼里朝廷的封锁,对于虎豹军来说,没有任何作用。
既然如此那朝廷和山陕两省的这场军事对峙就会以山陕两省胜利,朝廷低头这个结果而结束。
面对自己推断的这个结果,抱着给自己获取最大利益想法的骆养性,马上做出决定:暂时倒向虎豹军,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人脉,给虎豹军通风报信,从而获得虎豹军卫征对自己的好感,让虎豹军这个朝廷无法将其消灭的大军阀,当自己的后盾。
于是乎,朝廷刚刚下达从各地抽调工匠,仿造虎豹军火器的密旨,骆养性就将圣旨内容,通过锦衣卫渠道,一字不漏的传到大同,送到卫征手里。
看完情报后,卫征虽然不知道,骆养性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帮助自己,难道他就不怕朝廷知道,给他安上一个通匪的帽子,最后把他除掉?
但是,此刻的卫征,已经没有心情和精力去考虑这个问题。
他在思考,虎豹军现在装备的所有新式火器中,有多少朝廷可以进行仿造的。朝廷仿造并且装备军队后,会给麾下将士,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很快,卫征紧锁的眉头,就放松下来。
对着面前一脸担忧的周书源安慰道:“军师,对于情报中的问题,你也不用太担心了……本帅刚刚分析了一下,就是朝廷手里拿着我们装备的火器,也只能仿造手榴弹这一种……”
第四百一十章出兵京城
“至于我们装备的燧发火枪和迫击炮,无论是材料,还是生产技术,朝廷都比不上我们。即使他们照着样子打造出来,在威力上,也远远比不上我们。”
“真正到了战场,只能被动挨打。”
听到这里,周书源下意识就长松一口气。不过,眼前卫征接下来的一句话,再次让周书源变得紧张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样,装备这些新式火器后,官军的战斗力,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虽然他们仍然不会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在交战过程中,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损失,绝对要比原来大……所以,该做的准备,我们一定要做。至于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马上结束这场军事对峙。”
说到这里,外贸司周老刚刚对自己的一番话,忽然浮现到卫征脑海。
短暂沉思后,对着脸色再次凝重起来的周书源,继续说道。
“军师,你没有来之前,外贸司周老跟本帅说了一件事:因为总督府出银子,在山陕两省挖了大量深井。因为这些井水,今年的山陕两省,将会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粮食丰收,就意味着接下来一年,甚至于两年时间内,我们再也不需要为粮食而发愁了。”
“但是,粮食丰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怎么把粮食换成银子……”
“在朝廷封锁我山陕两省的情况下,粮食绝对运不出去,运不出去。就没有办法将其换成银子。所以。外贸司周老。也向本帅提议,最好在一个月之内,让朝廷解除对我山陕两省的封锁,和朝廷重归于好。”
“另外,周老也说了,只要朝廷解除对我们的封锁,周老就可以从周边省份,给我们赚回上千万两的银子……通过这些手段。一点一点削弱朝廷实力。”
听到上千万两银子的收入后,周书源直接心动了。
不过,心动归心动,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在卫征注视下,一脸无奈的回答:“大帅,下官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朝廷和我们重归于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通过朝廷对我们山陕两省的一系列动作,下官可以肯定的说,只要给朝廷一丝一毫的希望。眼红我山陕两省的查朝廷,就不会和我们重归于好。”
“不说别的。就是我们现在向朝廷低头,只要我们还占着山陕两省一天,朝廷就不会放过我们。”
面对周书源充满肯定的回答,卫征并没有给出回应。而是一脸自信的反问道:“是谁告诉你,只有和朝廷重归于好,才能让朝廷解除对我山陕两省的封锁……”
“如果我们能逼着朝廷向我们妥协,那朝廷对山陕两省的封锁,就会不攻而破。”
在周书源眼里,虎豹军的军事实力,虽然远远超过官军。但是,虎豹军的兵力毕竟非常有限。所以,论起整体实力,朝廷仍然远远超过虎豹军超过山陕两省。
只是,朝廷现在的大部分实力都被后金鞑子拖在边关,没有办法来参战而已。
一旦虎豹军把朝廷逼急了,朝廷抽调边军来对付自己。那虎豹军所面临的压力,将会变得非常之大……甚至于被这些久经沙场的朝廷边军给打败。
毕竟,这些边军都装备了朝廷最好的火器,最好的火炮……
如此情况下,周书源不知道面前的大帅,到底从哪里来的自信,敢说让朝廷妥协,让一向非常自负,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崇祯皇帝低头。
在卫征注视下,周书源没有犹豫,直接将心中的担忧和疑问给说了出来。
让周书源感到意外的是,面对自己的担忧,眼前卫征脸上的自信笑容,不仅没有丝毫消散,反而变得更加浓烈。
与此同时,一丝充满嘲讽的冷笑,也随之从卫征脸上一闪而过。
对着周书源,语出惊人的说道:“军师你说得不错,崇祯皇帝的确非常的自负和好面子。但是,在两件事面前,这两个问题,几乎可以称得上不值一提。”
“什么事?”带着一脸不可思议的周书源,下意识开口追问道。
卫征没有隐瞒,非常直接得回答。
“一个是死亡,一个是当亡国之君。”
“你认为,面对这两件事,崇祯皇帝的好面子和自负,还会是问题吗。”
“至于朝廷里的那些文武大臣,本帅可以肯定,仅仅一个死亡威胁,就可以让他们改变对我虎豹军的看法,劝解他们的崇祯皇帝,向我们妥协……”
听完卫征所说后,周书源直接一针见血的说道:“大帅,下官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妥协,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朝廷,都是暂时的……”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办法,直接出兵京城。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就在也没有可以进行缓和的可能……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不死不休……“
“即使朝廷暂时向我们妥协,等他们渡过这场南关后,也会再次发动对我们的新一轮围剿和进攻……”
卫征点了点头,一脸不在乎的说道:“不死不休,这个词用得好……”
“军师,你认为,如果我们不出兵京城,以崇祯皇帝自负的性格,我们和朝廷之间,有可能进行缓和的机会吗?”
在卫征的反问下,周书源很想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因为,按照自己和卫征在当年制定的计划,虎豹军再经过一年的发展后,才是和朝廷翻脸的最佳时机。
但是,在事实面前,周书源不得不摇摇自己脑袋回答……
“我们和朝廷之间,已经不可能有缓和的可能了……”
听到这里,卫征大声肯定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在近期出兵京城,逼着朝廷向我们妥协。”
“军师,你马上召集总部参谋,将本帅的想法和目的告诉他们。本帅给他们三天时间,三天以后,本帅要看到一份完整的作战计划。与此同时,各种后勤保障,装备保障,也必须要跟上…。。本帅要通过这一仗,将朝廷逼得彻底低头。”
第四百一十一章为大帅效死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让出征将士不在有后顾之忧。卫征专门将出兵时间,定在秋收之后,也就是将士们知道自己家秋粮收成后的某一天。
随着秋收时间一天天临近,山西境内,几个月前还是成片成片的荒芜之地。此时此刻,已经被一阵阵金黄色的麦浪给覆盖。
距离大同城大约十里外的一片屯田区,超过两万亩良田,同样没有例外,全部被金黄色麦浪给笼罩。守在田间的屯民,就好像看待小孩一样,一脸渴望的守着屯田即将收获的小麦。
当然,也有一些屯民聚集在一起,带着满脸憨厚的笑容互相讨论各自家里今年的收入。
山陕两省境内,上千万百姓,数百万屯民……全部都带着满脸渴望,迎接秋收。
在这片屯田区,最吸引大家目光的,就是张木匠一家。
因为,别人家田地里,就一两个人守在田边。而他张木匠家,则全家出动,五六个人,有老有小的全部守在田边。
原来,这个张木匠是大明朝曾经的匠户,地位低下的他,从来没有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田地。家中的米缸内,也从来没有过隔夜粮食。
为了养活自己家人,除了给卫所军官做工,给周围军户做一些木匠活计,换取全家用来活命的口粮外。张木匠还剩下的一个收入来源,就是租种卫所军官的田地。
但是,因为干旱减产。田地中有限收成入,除去上缴租税,已经所剩无几。
一年辛苦下来,全家上下,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是喝野菜粥过日子的。
可是,这种饥不果腹的日子,老天爷和朝廷,也不让他们过。
随着干旱越来越严重,租种的农田,慢慢从开始的减产。一步一步变成绝收时。为了活下去。张木匠不得不带着家人,加入流民大军,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自己和家人的活路。
那个时候。不管是张木匠本人。还是张木匠的家人。因为没有吃的。全都营养不良,面色苍白,并且对自己未来。充满绝望……
就在他们快要被饥饿给打倒时,他们遇到了虎豹军……
不仅给他们乃以活命的粮食,还给他们分田,分牛羊,打深井……让他们在山西大同境内,重新安家落户,对未来有了新的希望。
刚开始,他们对虎豹军的态度,一直都充满了警惕。
因为,在地位低下的张木匠眼里,虎豹军是朝廷的军队,既然是朝廷,那虎豹军就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对自己一个木匠这么好。所以,虎豹军这么做,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过,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他们慢慢从虎豹军手里领到全家上下足够的口粮,领到牛羊,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并且在田地中种上粮食后,他们心中的警惕,终于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得,则是对虎豹军发自内心的感谢。
为了报恩,也为了响应总督府号召。心中一直抱着‘好男不当兵’想法的张木匠,竟然出人意料的将自己大儿子送进虎豹军,吃军饷,为虎豹军效力,为卫大帅效力。
而此时此刻,面对即将到来的收获,苦了一辈子,身怕田地中的小麦,会在最后关头出什么意外的他。直接带着全家老小六口人,轮番守在自家田地旁,眼巴巴看着小麦一天一天接近成熟。
就在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讨论即将到来的收成时。正昂着脑袋,四处张望的老四,忽然发出一声充满激动的惊呼。
“大哥,当兵的大哥回来了……爸……妈……大哥回来了……”
顺着田间小路望过去,一身土黄色军装的老大张铁柱,提着用油纸包裹的东西,大步向家人所在位置走开。
面对离家当兵长达半年的儿子,围坐在地上的家人,就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同时从地上一跃而起,并且向大儿子所在方向迎接过去。
一番寒暄过后,老大张铁柱,在家人面前扬了扬提在手里的东西后,一脸自豪的说道:“爸,妈……这是大帅让儿子带回来孝敬你们的……”
“为了把田里的粮食早点收到仓库,只要家在附近的将士,都可以回来帮家人秋收。”
“除此之外,大帅还给我们这些回家帮忙秋收的将士,每人分了五斤羊肉……”
“大帅说了,农忙时节,只有多吃点肉,多吃点油水,大家才有体力干活,才能早点把粮食收上去……”
听到这里,张木匠赶紧接过羊肉,在几个孩子充满渴望的注视下,交到妻子手中。
而后,一脸感慨的说道:“大帅真是菩萨在世,不,比菩萨还要好,这么小的事情,都考虑的这么周到。遇到这样的大帅,真是我们老百姓之福啊……”
“等粮食收上来,卖了银子,我一定找人给大帅立一个长生牌位,天天给大帅烧香,祈求大帅长命百岁。”
“既然这些羊肉是大帅送给我们的,那我们就接下。今天中午吃掉两斤,给老大接风。剩下的,等开始收粮的时候再吃……”
在几个孩子的欢呼声中,一家老小,直接在张木匠的招呼下,提前回家。
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边吃炖羊肉的时候,张木匠没有忘记问老大在军队中的情况。
在一双双好奇,疑惑,担忧……复杂目光的注视下。
老大张铁柱一脸自豪的回答:“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事情……两个月前,因为我在训练的时候表现突出,营长提拔我当伍长了。手下不仅管了十个兄弟,军饷也从原来的六两银子一个月涨成现在的十两银子一个月。”
说完以后,直接在大家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掏出五个十两重的银子摆在大家面前。
随后,指着银子说到……
“这是我参加虎豹军后七个月的饷银,一共五十两银子。我一两都没有花,全部在这里。今天,儿子就把这些银子交给你们……你们今后也过得好一点,拿着银子,平时多买点肉,给弟弟妹妹们做一两件新衣服穿……”
听完老大所说,特别是亲眼目睹老大放在桌子上的白花花银子后。除了不怎么懂事的孩子,其他人脸上,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震惊。
虽然在送儿子进入虎豹军的时候,张木匠就听招兵的虎豹军说了,虎豹军的军饷非常高,远远超过朝廷其他官军。更加重要的是,在虎豹军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当官而且还没有克扣军饷这种事。
当初听到这些的时候,张木匠同样抱着怀疑的态度。
因为,在张木匠的认知中,大明朝还没有这么好的军队。特别是对老大这种匠户出身的人,几乎一辈子都只能当一个受人欺负的大头兵……
如此情况下,之所以还将老大送进虎豹军,目的一共有两个……
一个是为了让家人,让老大多一条出路。
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报恩,报答虎豹军对自己和家人的救命之恩。
而现在,眼前放在桌子上的白花花银子,直接向张木匠证明,他所有的担心和疑问,都是多虑的……虎豹军不仅给老大发了全饷,而且还让自家老大当了军官……
想到这里,张木匠对虎豹军的感恩,对卫征卫大帅的感恩,再次提高了一倍不止。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老大开口道:“铁柱,当初送你去虎豹军,就是为了报答虎豹军对我们家恩情的。现在看来,让你去虎豹军是去对了。”
“既然虎豹军对我们这么好,那你一定要在虎豹军好好干……为虎豹军效力,为大帅效力……要不然,咱们老张家,还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报答大帅和虎豹军对我们的恩情。”
张铁柱点了点头,一脸慎重的回答:“爸,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一定会好好在虎豹军干。为了虎豹军,为了大帅,就是让我死在战场上,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听到‘死’这个字的时候,张木匠的眉头虽然皱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将心中的担忧给表现出来。而是对着儿子一脸欣慰的回答。
“铁柱你说的对,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良心……”
“咱们全家的命都是大帅救的。没有大帅,我们早就被饿死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