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枭雄-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笔仇,张绮栎肯定不会忘记。
  不过看她的表情,应该还不知道,不然她肯定早就去报仇了。既然曾忆龄不说,杨琏也就不会去。走出门去,看着太阳,杨琏伸了伸懒腰,就去吃早餐。
  早餐有馒头、咸菜、鸡蛋等物,还算丰盛,要知道这年头,一般人都是吃两餐,只有达官贵人、富人才能吃三餐的。杨琏喝了两碗粥,吃了两个馒头,这是,赵鹏匆匆进来了,手中还拿着一沓请帖。
  “老爷,这些都是城中的达官贵人送来的请帖。”赵鹏说道。
  杨琏摆摆手,示意他放在一旁,自顾先吃了饭,这才慢慢翻阅着请帖。这些请帖有的是朝廷重臣,有的是金陵的富商。在请帖里,有的邀请杨琏参加宴会,有的表示过两日就的登门拜访。
  杨琏随意翻了几个,觉得十分无趣,便站起身来,走出了杨府。
  离开金陵已经有了好一段时间,金陵似乎越来越繁华了,一大早,街道上就有很多人,杨琏不紧不慢地沿着秦淮河走着。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时候的秦淮河碧波荡漾,船只穿梭,船娘经过,带来阵阵歌声,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豪迈,却有各自不同的风情。
  杨琏走了一会,停在了秦淮河边,注视着前方,思绪万千。这时,有人匆匆走来,没有看路,撞着了杨琏,那人身体不佳,撞着杨琏的身子一连后退了好几步,摔在了地上。
  杨琏回头一看,道:“六皇子,你这是?”
  来人正是李从嘉,他站起身来,揉了揉摔痛的屁股,道:“杨节度,不,吴侯,你终于回来了。”
  “六皇子行色匆匆,这是为何?”杨琏问道。
  李从嘉闻言,差一点哭了出来,他走上几步,道:“吴侯,你可要帮帮我。”
  “六皇子,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不要急,我能帮则帮。”杨琏说道,看着面容还十分稚嫩的李从嘉,心中更加奇怪,什么事情让他如此焦急?
  李从嘉哭丧着脸,道:“吴侯,你有所不知,我对娥皇早就情有独钟,正思忖着什么时候找父皇向周司徒提亲,想不到却被大哥抢了先。父皇已经下了圣旨,给大哥和娥皇赐婚。想来用不了多久,娥皇就要嫁给大哥。吴侯,你说我该怎么办?”
  杨琏走了一会,停在了秦淮河边,注视着前方,思绪万千。这时,有人匆匆走来,没有看路,撞着了杨琏,那人身体不佳,撞着杨琏的身子一连后退了好几步,摔在了地上。
  杨琏回头一看,道:“六皇子,你这是?”
  来人正是李从嘉,他站起身来,揉了揉摔痛的屁股,道:“杨节度,不,吴侯,你终于回来了。”
  “六皇子行色匆匆,这是为何?”杨琏问道。
  李从嘉闻言,差一点哭了出来,他走上几步,道:“吴侯,你可要帮帮我。”
  “六皇子,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不要急,我能帮则帮。”杨琏说道,看着面容还十分稚嫩的李从嘉,心中更加奇怪,什么事情让他如此焦急?
  李从嘉哭丧着脸,道:“吴侯,你有所不知,我对娥皇早就情有独钟,正思忖着什么时候找父皇向周司徒提亲,想不到却被大哥抢了先。父皇已经下了圣旨,给大哥和娥皇赐婚。想来用不了多久,娥皇就要嫁给大哥。吴侯,你说我该怎么办?”李从嘉哭丧着脸,道:“吴侯,你有所不知,我对娥皇早就情有独钟,正思忖着什么时候找父皇向周司徒提亲,想不到却被大哥抢了先。父皇已经下了圣旨,给大哥和娥皇赐婚。想来用不了多久,娥皇就要嫁给大哥。吴侯,你说我该怎么办?”李从嘉哭丧着脸,道:“吴侯,你有所不知,我对娥皇早就情有独钟,正思忖着什么时候找父皇向周司徒提亲,想不到却被大哥抢了先。父皇已经下了圣旨,给大哥和娥皇赐婚。想来用不了多久,娥皇就要嫁给大哥。吴侯,你说我该怎么办?”


第八十七章 懦弱的
  由于财政紧张,所谓的杨琏赴宴也不过是李璟与几名王爷、朝中几名不参与党争的大臣参与了,不然韩熙载、常梦锡、孙晟等人在这里,指不定会闹出什么风波。
  一场酒宴虽然人少,但也吃的很是尽兴,十几名宫女在大殿中央跳着舞蹈,歌声悠扬,声音甜美。
  杨琏喝酒的时候,不时看向一脸愁容的李从嘉。少年不知愁滋味,如今的李从嘉却是满脸愁容,即使杨琏已经给他支了招,但对于他来说,这似乎太难了。
  李从嘉案几前的饭菜几乎没有动过,酒水倒是喝了不少,脸上红扑扑的,醉意越来越浓了,一名宫女在他身边,不断为他添酒。
  杨琏坐在左首第三个位置上,在他前面的,是齐王李景遂以及鄂王李景达,两人表情各自不同,李景遂自然是开心的,李景达却隐隐有一丝忧愁。在大唐,皇室中人里,有一点几乎是公认的,李景达的军事能力最强,李弘冀次之。
  至于文的方面,李璟、李景遂都有不错的造诣,李从嘉年纪轻轻,也已经崭露头角,未来文学方面的成就不低。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无论是李璟还是李景遂,以他们的性格,至少也是守成之君,但如今是乱世,文人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李璟前怕狼后怕虎的行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杨琏对大唐的局势有充分的了解,李璟有壮志雄心,但犹豫不决,没有太大的主见,又特别爱猜忌,所以公认能力最强的李景达得不到重用。再锋利的刀,放置了一段时间不保养,刀锋肯定钝了。李景达就是如此,他为了保命,同前几年的韩熙载一样,夜夜买醉,至少表面上,已经颓废了。
  杨琏一而再再而三表示要回家养老,是一种试探,也是向李璟表示,他本身没有太大的权力**,态度表示出来,至于李璟怎么想,那就是他的事了。
  杨琏与大唐诸位亲王把酒言欢,席间说起吴越战事,有人听得津津有味,就连李景达也不由连连点头,不管怎样,灭掉了吴越国,大唐腹地再也没有了危险。趁着这个机会,杨琏向李璟进言,吴越国的战事造成的损害太大,吴越国旧地各州县减免赋税,同时,继承吴越国海事昌盛的传统,大力鼓励海运,与其他国家经商贸易,用丝绸锦缎、瓷器等物从国外换回金银或是其他的物资,尤其是火油,用来守城最为犀利,余杭一战,杨琏就得到火油的帮助,重创了吴越军,才扭转了局势。
  吴越战报李璟详细看过,对此他点头同意,出于对查文徽的信任,他正式下旨,令查文徽镇守杭州,并暂时统领越州,发展海运,恢复经济。
  席间,李璟问起杨琏封地一事,杨琏却表示没有想好,其实封地一事杨琏是拒绝的,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块封邑,而是天下,只是这种心思,深深地隐藏了起来。不要封地,也是向李璟表示,他会一直待在金陵,哪怕没有兵权,只是一个快活的侯爷。
  双方在话语里度过了一个时辰,随着又是一曲歌舞结束,这场酒宴就要结束了。杨琏扫向了李从嘉一眼,见他依旧低垂着头,不肯说话,心中不由叹息了一声,以李从嘉懦弱的性格,根本不能办成这件事情,不然历史上他也不可能会亡国。
  吃饱喝足,又聊了半响,李璟再度叮嘱杨琏想好封地一事,便站起身来走了。天子离开,李景达也站起身来,一步一摇的走了,杨琏忽然有一种感觉,李景达似乎在看着自己,但当他回头的时候,又没有看出任何端倪。
  看着李景达走了出去,杨琏轻轻摇头,或许是自己多虑了。齐王李景遂站起身来,道:“杨琏,随本王走一走。”
  杨琏称是,落后齐王半步,朝着大殿外走去。李从嘉慢慢抬起头来,注视着杨琏离去的背影,握手成拳,慢慢站起身来,目光中带着一丝愤恨。
  李景遂与杨琏一前一后,在宫城里沿着碎石路上行走着,李景遂道:“杨琏啊,鄂王这两日来找本王,想要外放做个团练使,要本王在皇兄面前美言几句,你看能答应吗?”
  杨琏心中觉得奇怪,李景达不是蠢人,很显然他知道皇兄对他有所芥蒂,所以一直在韬光养晦,或者说假装堕落,如今为何想要外放?而且一个区区的团练使,根本没有什么大权,他为何要执着于外放?
  杨琏觉得李景达应该有什么企图,但又不知道他究竟有什么企图,只得道:“齐王,有些事情杨琏不清楚,还望齐王解答一二。”
  “杨琏,你想要知道什么?”齐王问道。
  杨琏压低了声音,说道:“自从天子登基以来,鄂王没有什么大权,就是做一个快活王爷。我还听说当年先帝曾经想把皇位传给鄂王,不知此事真假?”
  齐王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杨琏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已经非常明显了,李景遂咳嗽了一声,道:“这个嘛,都是一些往事,本王也不便明言。”齐王也有他的顾虑,若非杨琏突然出现而且与他关系不错,如今更是要成为他的女婿,齐王根本不可能支撑到现在。
  杨琏没有出现之前,李璟多次表示要立李景遂为皇太弟,都被齐王拒绝了,他的顾虑类似于鄂王李景达,皇家没有亲情,为了权利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杨琏点头表示明白,有的事情点到为止就够了。两人紧接着说起了其他事情,杨琏想要尽快回到郓州,周国与契丹的战事已经结束,如今郭威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积极恢复经济,意图非常明显。兖州、郓州等地,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随时可以刺进大周的心脏。郭威怎能不担忧呢。
  齐王也清楚,不过大唐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粮食、钱帛消耗都非常大,即使灭掉了吴越国,得到了吴越国的财富,仍然是入不敷出,尤其是为了收买吴越旧地的民心,恢复经济,免税三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李璟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有楚地、闽地的前车之鉴。查文徽这几年在福州的治理颇有声色,想来治理杭州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到了皇城门口,李景遂坐进了马车里,在亲兵的护卫下,缓缓离开了。杨琏从守城士兵手中要了战马,正要跨上战马离去,这时,一个人影快速奔来。
  “什么人?”几名士兵很是警惕,居然有人在皇城门口闹事?
  “是孤!”来人一声大喝,声音有些嘶哑,正是李从嘉。
  杨琏看见是他,停了下来,摇摇头,道:“六皇子,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哪。”
  李从嘉握紧拳头,慢慢抬起头,眼中居然留下了泪水,他带着哭腔,道:“吴侯,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啊。我、我、我该怎么办?”
  “自己的幸福要自己争取。这一次就算是我帮了你,以后你会有幸福吗?”杨琏说道。
  李从嘉一愣,见杨琏一脸认真,忽然哭了起来,飞奔而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
  杨琏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摇摇头,叹息了一声,翻身上马。这时天色已经黯淡但还没有黑透,街道上依旧有不少百姓在忙碌着,杨琏被风一吹,醉意多了几分。
  走了半里路,杨琏觉得酒意越来越浓,便下了马,牵着战马缓缓而行,到了飞津桥上的时候,就看见一个女子,正扶着栏杆,看着秦淮河。
  杨琏的脚步声引起了女子的注意,她别过头,忽然惊喜地看着杨琏,道:“杨公子。”
  “原来是周姑娘。”杨琏定睛一看,说道。
  一股酒味传来,周娥皇道:“杨公子喝酒了。”
  “天子设宴款待,便多喝了一些酒。”杨琏说道。
  周娥皇点点头,情绪却有些复杂了起来,她强自按捺住心头的焦虑,道:“杨公子喝了酒,就让妾身送你回家吧。”
  杨琏笑了起来,点点头,答应了。
  两人沿着秦淮河边上缓缓而行,周娥皇心犹如鹿撞,父亲已经告诉了她,杨琏已经答应了要求,但不能保证事情能够办成,对于周娥皇来说,这就足够了,至少杨琏肯为她做事。
  周娥皇偷偷地拿眼睛去看杨琏,见他脸色红红的,显然喝酒太多了。
  杨琏向前看着,却发现周娥皇在偷偷看着自己,他的情绪也是复杂的,两人短暂的沉默后,突然都开了口。
  杨琏停下了脚步,道:“周姑娘,你先说。”
  “不,还是杨公子先说。”周娥皇有些紧张起来了,她隐隐觉得杨琏要说这件事情,也不知道杨琏想好了办法没有?他的心中期待,很希望立刻听到答案,但又害怕听到答案。如果失败了呢?她的这辈子就要绑在一个不想爱的男子身上,更主要的是,燕王是想要利用周家的势力,为他增添夺嫡的砝码。
  杨琏停了下来,道:“周姑娘,有一件事,我想向你求证。”
  周娥皇抿着嘴点点头。
  “周姑娘不愿意嫁给燕王,一方面对燕王没有感情,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了意中人,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杨琏笑着说道。
  周娥皇的脸迅速红了起来,一颗心猛烈跳动,他,知道了?他怎么会知道的?难道他也是如此?这就是心有灵犀吗?周娥皇低下了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轻轻地“嗯”了一声。
  杨琏见她承认了,便道:“既然周姑娘有了意中人,我一定想办法成人之美,绝对不会让你嫁给燕王。”
  周娥皇惊喜地抬起头,看着杨琏清亮的眸子,道:“杨公子,妾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燕王府,李弘冀在不安地踱步,父皇今日在皇城里设置了小型的酒宴为杨琏接风,韩熙载、常梦锡也就罢了,但孙晟以宰相之尊都没有被邀请,这意味着什么?是天子不再信任孙晟,还是认为两者有矛盾,而不邀请孙宰相?
  不管是那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随着吴越国的灭亡,杨琏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他被封为吴侯就是明证。杨琏的地位巩固就意味着齐王的地位巩固,他该怎样才能扭转局势呢?
  郭荣说他会从大周调集一批死士过来,供李弘冀驱策,但李弘冀觉得不靠谱,仰人鼻息总归要看人脸色,还是要自身实力强,才能话语权。李弘冀想了想,派人去叫来了陈栋慎、朱令赟、周弘祚、周邺等人,如今的他,也只有这几人可以依仗了,他想要试一试,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他们还会不会效忠自己?
  半个时辰后,这几人陆陆续续地过来了,陈栋慎来的最早,周氏兄弟是一起来的,朱令赟则来的最晚。
  李弘冀已经让人备下了酒宴,四人来了,立刻就开宴。几人之中,陈栋慎最为机灵,不时站起身来,向李弘冀敬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弘冀咳嗽了一声,觉得时机到了。
  “几位将军,与孤相识多年,今日请诸位来到府中,是有一件事情拜托诸位。”李弘冀开口。
  周弘祚道:“能为燕王效力,是我等莫大的荣幸。”
  陈栋慎见周弘祚抢先了,不甘落后地道:“燕王,究竟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四人合力?”
  这个时候,情况未明,李弘冀不可能全盘托出,只是道:“说起来也是小事,孤丢失了一样极为重要的东西,想要把他取回来。可是这东西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想要几位将军帮忙。若是能寻此物,他日孤一定有重谢。”
  朱令赟道:“燕王丢失的这件东西,一定非常重要,卑下一定用心寻找,为燕王分忧。”
  周邺道:“燕王,卑下与舍弟都会竭尽全力,为燕王分忧。只要燕王一句话,前方纵然是刀山火海,周氏兄弟若是皱一下眉头,就不算好汉。”
  “好!”李弘冀见几人都表了态,心中稍定,在没有明白是什么事情的情况下,这几人表明了态度。以后真要那样,为他效力的几率必然会很大。想到此,李弘冀心中稍定,举起酒樽,道:“几位将军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日后的成就必然不小,就让孤与诸位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第八十八章 开源
  对于钱氏兄弟,李璟给予的条件不算差,杨琏去过钱氏的府邸,在金陵城中,也算数一数二的了,只是钱弘俶十分紧张,连连表示这么大的府邸不适合他住,好几次上书拒绝了。
  钱文奉也分到一座府邸,不过规模比起钱弘俶的就要小上很多,杨琏抽空去了两人的府邸,也算安下心来,自己说过的话,当初也兑现了。对于杨琏这个朝廷红人,钱氏兄弟表现的非常殷勤,好吃好吃的伺候着,末了,钱弘俶还拿出一颗足有拇指大小的珍珠,送给杨琏,拜托他转交给怀柔公主,就当是新婚的礼物。
  杨琏思考了一番之后,还是收下了,这笔账以后他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还给钱弘俶。
  这段时间,随着战事的结束,各地的局势逐渐安定了下来,粮价在官府的主持下,逐步下降,户部、兵部成为最忙的部门之一,户部主要是对战死士兵的抚恤,钱粮的调配等等,杨琏见过户部侍郎李平,他最近忙的不可开交,预计今年的收支是入不敷出的,尤其是攻下吴越后,相当一部分的金银被天子收入了内库,户部的收入就捉襟见肘起来。
  兵部呢,也有难处,战争历经了一年多,战死的士兵数以万计,士兵的安葬要钱,家属的抚恤要钱,打仗损坏了兵甲器械,要更新装备,也要钱。方进昭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他参与了灭亡吴越国的战争,受到了陛下的嘉奖,天子赏赐了他五百金,此外还有金陵城外的一百多亩良田,这是喜。战死士兵的家属来要抚恤,很多女子、老人带着家中的孩子,来兵部讨要,可是兵部哪里有钱?还不是要靠户部拨款?
  方进昭这几日连连出入户部,可是户部也拿不出多少钱来,礼部这边,要筹备王爷公主的婚事,都没有办法呢,平民百姓的事情更要延后了。
  兵部、户部吵得不开交,有时候礼部、工部也去凑热闹,杨琏倒是有难得的空闲时间,有时候去齐王府转一转,与齐王、怀柔公主说些话儿,有时候就在秦淮河边上钓鱼,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
  这一日的黄昏,杨琏在府中正要用餐,太监高泽匆匆来了。高泽奉命而来,令杨琏入宫。
  杨琏拱拱手,十分不解地问道:“高公公,这么晚了,天子突然召见,是有什么要事吗?”
  高泽笑了起来,道:“吴侯放心,天子召见,是有要事相商。”杨琏凯旋,送给了高泽两根珊瑚,高泽爱不释手,对杨琏的感觉更深了一步,因此才会说出天子召见的来意。
  杨琏微微愣神,叮嘱了府中一番之后,立刻赶往了皇城,一路上他在思考着,大唐朝廷府库空虚的事情,前些日子曾经谈过,天子也采纳了,海运获利虽然颇丰,但不是一下子能奏效的。尤其是吴越国战事传来,海外的商人都不敢再来,这时候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他们还没有得到消息,再说了,就算得到消息及时立刻赶来,也至少要一个月以上,经商耗费的时间长久,不是一下子就能奏效的。
  这个家不好当啊,御书房内,李璟慢慢踱步,户部、兵部、礼部等各部这几日吵得不可开交,身为大唐君主,李璟自然是知道的,与楚国、吴越国的战事都是他拍板的,户部不会怪到天子的头上来,可是这样继续吵下去,不是一回事呀。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杨琏,或许杨琏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李璟喝了两盏茶,杨琏终于来了,进门施礼之后,杨琏便站在一旁,有些不解的模样。
  李璟呵呵笑了两声,先是问了一些事情,比如回京之后,杨琏是什么感受,比如说与怀柔公主的婚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杨琏一一回答,心中却在思考着,天子什么时候才说正事?两人聊了一会,李璟咳嗽了一声,终于说起了财政。
  “杨琏啊,这几年海州的食盐生产,还算顺利吧?”李璟问道。
  杨琏见李璟说起海州的食盐事情,心中猜到一二,便笑了笑,道:“启禀陛下,海州的食盐生产倒也顺利,不过自从与吴越国开战之后,食盐的收入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李璟皱起了眉头,食盐一向是官营,是重要的财政来源,虽说海州是在杨琏的治理下,但杨琏每一年都会给他几百担食盐,同时地方上也会上缴赋税,食盐卖的越好,获利就越大,李璟自然是关心的。
  杨琏道:“陛下,吴越国一向唯周国马首是瞻,大唐全力南下,周国自然是不愿意的,因此限制了大唐盐商的进入,同时周国在两池的盐池扩大了生产,尽量减少了货币的流出。”
  李璟点着头,如果是在以前,比如说汉国,不仅拥有两池,还在齐鲁煮盐,大唐的销售量更少,只是杨琏后来所产的食盐品质好,量又大,因此销量不错。可是这样的食盐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的百姓根本吃不起,只能是富商或者是达官贵人才能品尝。
  李璟问这事情的目的,是想收回海州的食盐,或者杨琏退步,提供更多的免费食盐给朝廷,毕竟朝廷有专门的盐榷机构,一向独立于各地的官府,杨琏能脱离盐榷,是因为当初李璟的承诺。
  李璟想了想,道:“杨琏啊,如今朝廷的用度超支,虽说战争也取得了收入,但总的来说,入不敷出,这几日朕正在为士兵的抚恤而头疼,而且你与怀柔公主,燕王与周家女子的婚礼迫在眉睫,毕竟是皇室中人,这婚礼可不能寒碜啊。”
  杨琏笑道:“陛下,微臣虽然没有太多钱,但要养怀柔,也不费事。”
  “你这人,在想什么?怀柔虽然不是朕的女儿,但朕一直拿她当亲生女儿,如今她要嫁人,岂能寒酸?”李璟摇摇头。
  杨琏点头,他知道李璟是个极为好面子之人,如今怀柔公主就是皇家的颜面,燕王同样也是如此,李璟决不能让旁人指着他的脊梁骨,骂他吝啬。李璟是个挥霍无度的人,前几年财政不佳,他依然在皇城里大兴土木,足见他的挥霍到了什么地步。
  “杨琏啊,朕找你过来,是商量如何解决财政危机,前些日子你的建议不错,可是要奏效,却不是一时半会能成的。”李璟说道。
  杨琏沉吟了起来,想了好一会,这才迟疑的道:“陛下,只要能解决粮食危机,陛下什么事情都会做吗?”
  “这个,除了出卖大唐的土地,朕都做得。”李璟说道,猛然间又想起来,继续道:“当然了,大唐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也不会出卖。”乱世里,百姓尤其是青壮年,是极为重要的财富,李璟不可能放弃。
  “陛下,微臣的意见依然是开源节流,开源前些日子说过了,不过需要一些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短时间内,无法支付这一次大唐牺牲士兵的抚恤,至于节流也不成,同样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杨琏说道。
  李璟抿抿嘴,他觉得有些口渴了,便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目光依旧盯着杨琏,希望他能有一个好主意。
  杨琏咳嗽了一声,道:“微臣倒是有一个主意,但恐怕陛下不会采纳。”
  “杨琏,你不必多虑,说出来给朕听听。”李璟说道。
  杨琏闻言,还是犹豫了好一会,这才说了起来,历史上,有赫赫有名的三武灭佛,在杨琏看来,佛教有他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其中最大的坏处,便是佛教的土地非常多,而且他们借着佛主的名义,不纳税,这就使得官府的收入锐减。
  而且,往往有一些达官贵人会把土地捐赠给寺庙,一些贫穷的百姓为了躲避赋税,也会提出把土地兼并入寺庙,这就造成了寺庙的土地庞大,这样的结果便是寺庙的土地越来越多,而且官府无法收回,造成分给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缺少土地,赋税却不变,收入就越少,迫不得己的时候,就会卖儿卖女。
  杨琏知道,除了三武灭佛,还有一宗灭佛,不过这一宗暂时还在金陵,郭荣灭佛之后,周国的可耕土地增加,百姓也变多,实力大幅上涨,后来派兵夺下了大唐的两淮地区,国力更加强大,相反,大唐的国力就日渐衰落了。
  北方一直战乱,佛教都如此昌盛,南方的大唐、吴越国比起北方,更加兴盛,甚至就连国君都信仰佛教。
  果然,李璟听了,不免瞪大了眼睛,从佛主口中夺食,这在李璟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这样做,佛主会不高兴的。
  “这,杨琏,除了这个办法,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李璟问道,他不想灭佛,背上背叛佛主的罪名。
  杨琏摇摇头,道:“陛下,佛教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微臣知道陛下信佛,原本是不想说的。各地的佛教拥有太多的财富,如果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国库不说立马充盈,至少也能度过眼前的危机。陛下,这些士兵都是魏国战死,如果家人得不到抚恤,日后与周国打仗,谁还会为国卖命?”
  这些道理李璟不是不明白,他很是犹豫了好一会。
  杨琏见他没有果断拒绝,便继续游说,杨琏的目的不是想要彻底灭亡佛教,任何事情都是由利弊的,信仰佛教,能让百姓有寄托,在这个时候,属于精神鸦片,是必要的。但不能让佛教太过于壮大,所以杨琏提出了几个观点。
  佛教可以继续存在,各地的寺庙也不会关闭,但在人数上,要有一个度,比如说大型寺庙,可以有两百僧侣,中型寺庙,可以有一百名僧侣,而小型的寺庙,只能保留五十人,这些人的数量,统统都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造册有好处,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寺庙人数,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恶人剃个头躲在寺庙里,美曰其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寺庙靠什么来养活?官府会根据人数,赠送一定土地,这些土地百年不变,只要僧侣们用心,就能保证生存,出家人嘛,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够吃就行了。
  寺庙不能接受达官贵人的馈赠,尤其是土地的馈赠,如果暗中接受,一旦发现,官府就要收回土地。
  杨琏一边想一边说着,李璟的眉毛宁成一团,灭佛,难道真的要灭佛吗?虽说杨琏后来的话并不是要真正灭佛,而是要控制佛教的发展,但这在李璟看来,已经足够骇人听闻了。
  李璟听罢,认真地想了想,道:“虽说有前车之鉴,但要朕作出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妥。”
  杨琏见李璟还是不肯,只得叹息了一声,道:“陛下,这是最好的办法,这些寺庙多年来囤积了大量的钱财,收归国库,国家强大了,才能保全佛教的发展,微臣的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不妥,却总比三武灭佛要好上许多,至少没有赶尽杀绝。”
  李璟站起身来,慢慢踱步,思考了好一会,还是摇头,道:“杨琏,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就算要采纳你的意见,也要让朕思量思量。”
  “陛下英明,一定会选择利于国家的选择。”杨琏说着,站起身来,打算告辞。
  李璟有心思在身,也不便留下杨琏,便点点头,示意杨琏出去,继续向着事情。杨琏退下,走出了御书房,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月挂在天上,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