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庥嗪汲悄耸俏庠焦返牡嘏蹋侵械娜耍际乔系陌镄祝疑彼牵俏舜筇频酃D阋恍奶换の庠焦罚悄忝且唇崆雮m不成?!”
“放屁!”
“混账!”
朱琦身边,几名唐兵破口大骂,周洪身边的袍泽也不甘示弱,纷纷对骂起来。
双方像泼妇骂街一般,说着各种污言秽语,但谁都没有动手,还算比较克制。稍等了片刻时间,周弘祚赶来了,看见朱琦,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周弘祚上下打量了一番朱琦,道:“杨琏他人呢?怎么不见他?”
朱琦认识周弘祚,不由冷笑了一声,道:“周将军,要见杨节度也简单,你只要顺着这条路,去县衙,就能拜见杨节度。”
“混账!我会拜见他?”周弘祚大怒。
朱琦拱拱手,道:“周将军,如今余杭已经是我军管辖,还望周将军遵从军令。”
“军令?本将并非杨琏治下,为何要听他节制?”周弘祚说道。
“听与不听,全在将军,只是,若有人一意孤行,要在余杭城中乱杀,莫怪朱某手中的长刀不长眼!”朱琦不卑不亢地说道。
“哈哈!”周弘祚发出一串冷笑,大声的道:“本将就是要杀光余杭城中的吴越狗,谁敢挡我?”
“本节度要挡你,你又能如何?”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在亲兵的拥簇下,杨琏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了过来。
周弘祚瞳孔猛烈收缩,是杨琏。他来的好快,周弘祚心中想着,皮笑肉不笑的道:“杨节度最近春风得意,可是这春风中,带带着寒意,杨节度可要小心天气变幻无常,注意身体呀。”
杨琏慢慢走了过来,朝着朱琦微微点头。朱琦退下,杨琏笑道:“原来是周节度,失敬失敬!本节度已经拿下余杭,多谢周节度的援助。”杨琏说着的时候,拱拱手,又道:“周节度可以请回了。”
周弘祚知道杨琏不想太过于撕破脸皮,所以才会说的比较客气,但他有心试一试杨琏究竟是什么态度,便道:“杨节度,本将一路奔波,尚未捞到什么好处,杨节度就要赶人走,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
“周节度如此收获,还不足够吗?”杨琏伸手一指周弘祚的战马,马尾巴上,挂着七八颗人头,而且都是青壮年汉子的头颅,很显然,这是周弘祚为了博取功劳,准备用这些百姓的头颅假冒吴越士兵。
周弘祚老脸微微一红虽说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但被杨琏发现,令他有一种小偷被人发现的感觉。周弘祚咳嗽了一声,道:“身为士兵,这点头颅自然不算什么,杨节度莫非不想多杀敌人,为国效力吗?”
杨琏丹丹一笑,道:“本节度南征北战,就是要为大唐开疆拓土,可是,攻占吴越国,土地倒是其次,攻心才是良策,周节度不妨转告周司徒,若是杀戮太甚,恐怕适得其反。”
周弘祚哼了两声,道:“这么说来,杨节度是想要教训周司徒?”
“不敢,周司徒是国之柱石,杨某哪里比得上周司徒?再说周司徒年轻时候征战四方,杨某不过是小辈,岂敢对周司徒指手画脚?周节度可不能乱说,坏了本节度与周司徒的关系呀。”杨琏说的一本正经。
周弘祚心中冷笑了一声,心想你与周司徒的关系,金陵城都知道,何必在这里假惺惺?当下便道:“杨节度拿下余杭,确实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余杭乃是鱼米之乡,想来府库中囤积的粮食财富都不少。”
“很可惜,都被吴越人早早带走了。”杨琏摇摇头,他知道周弘祚是要好处,杨琏自然不会给他,再说余杭的粮食、钱帛的确已经被钱弘俶早早拨走,所以余杭城才会如此不设防。
周弘祚也意料到杨琏不会交出财物,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拿出来呀。当即又道:“杨节度,如今周司徒缺粮,不知杨节度能否支援一些?日后我等必有重谢。”
杨琏见他说得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便摆摆手,道:“本节度与周司徒都是为国效力,如今攻打杭州在即,既然周司徒缺粮,要节度使周济一二,也是可以的。不过,准备粮食总要一些时日,周节度可稍待,杨某派人把粮食送过去。”
周弘祚有些诧异地看了杨琏一眼,心想他为何这么好说话?这不符合常理啊。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周弘祚只得拱拱手,转身告辞。
杨琏注视着周弘祚离去的背影,不由摸了摸下颚的短须,周弘祚此来,固然是想要抢功,但是他的这番话,究竟是出自于他的想法,还是周宗的授意?这对于杨琏来说,很是重要。
“杨节度,你真的要给他粮食?”目送周弘祚一行离开之后,朱琦忍不住问道。
杨琏哈哈一笑,也不回答,吩咐了朱琦几句,朱琦领命离开,余杭四处城门被关闭了起来,唐兵在街道上巡逻,维护秩序,天色黑了之后,杨琏加派了人手巡逻,严防有人作乱。
“杨琏这个人,虽然老夫觉得他身份可疑,但今日这一点,还是做得极好的。”大营里,周宗听完了周弘祚的述说,忍不住说道。
周弘祚一愣,他有些被搞糊涂了,难道说周司徒要支持杨琏?便带着疑问,道:“周司徒,你的意思是?”
“非也,非也!”周宗摇摇头,见周弘祚依旧不解,便解释了起来。周宗派兵屠杀吴越国百姓,是有深意在其中,他想要通过杀,令吴越君臣丧胆,但就他本心而言,还是比较关心民间疾苦的,所以这种杀戮,是相对于吴越人而言。
杨琏制止,证明他看到了另一点,那就是平定吴越国,攻心为上。不管什么时代,想要长久占据一地,就要拥有民心,不然,就会面临无休止的叛乱。西北、西南乃至于东北的异族为何叛乱频仍?就因为他们的心不属于华夏。
吴越国的情况大同小异,吴越国与大唐交战多年,彼此有很深的敌意,杨琏这样做,可以稳定局势,但这需要长时间的安抚,在周宗看来,这种安抚需要在平定了吴越国之后再实施,所以现在杀戮,是最好的办法。
只有杀得吴越人害怕,他们才会老实,才会接受大唐的统治,大唐才能实施安抚,所以,周宗觉得杨琏还是年轻了一些,没有看透其中的利益关系,或许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吧。
“周司徒,如今杨琏已经占据了余杭,该怎么办?”周弘祚问道。
周宗眯起眼睛仔细想了想,这才道:“杨琏已经占据了海上的优势,如今他攻打余杭,表明了他想打攻打杭州。既然他有这个心思,老夫就不急,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等他打的差不多了,老夫再挥师攻打杭州!”
“周司徒妙计,末将佩服!”周弘祚笑了笑,不动声色地拍了一记马屁。
第四十四章 弹劾
唐军周宗部在杭州以北,杨琏部占据余杭,同时,水路被林仁肇牢牢控制,除了西边还有路之外,杭州城几乎被唐军牢牢围困住了。
杨琏进驻了余杭之后,没有急着动兵,反而安抚百姓,修葺城墙,仿佛他不是来攻击而是来守城的。对此,周宗显得十分郁闷,他只能派兵四处抢劫,继续惊扰百姓,每一天都有数百名百姓被杀死。
钱弘俶依旧不打开城门,这些百姓走投无路,只得向西边逃走。周弘祚带兵掩杀,百姓或被杀死,或跌落钱塘江被淹死。
这种情况持续了数日之后,也不知道谁传出的消息,百姓们纷纷赶往余杭,希望杨琏能够庇护他们。
“这些百姓,都是逃难而来的,可是,这其中究竟有没有钱弘俶派来捣乱的?”杨琏站在城头上,凝视着城外,城外大约有五百多名百姓,正可怜的哭泣着、
“杨节度,这些百姓虽然可怜,但却有可能是钱弘俶的阴谋,余杭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绝对不允许出现钱氏的探子,不然这余杭城必定惶恐不安。”朱琦说道。
杨琏点点头,道:“话虽然如此,但想要彻底平定吴越,就要收揽民心。”
朱琦却是苦笑了一声,他是贫苦人出身,对这些百姓充满了同情,可是他也知道,在国家大计面前,吴越国的百姓就像一粒沙子那般,微不足道。若是出了事情,杨节度恐怕都担当不起,更不用说他了。
“不如这样,余杭城东有一片土地,还算开阔,我给你五百兵马,在城东修建简单大营,把这些百姓安置在其中,每日只给米粥吊命。若他们是真的百姓,必然会接受这个要求,若不是,十之**熬不过这样的苦。”杨琏想了想说道。
朱琦笑道:“杨节度此计甚妙,卑下这就去办。”说着,匆匆走了。
朱琦带兵了城,隐者百姓向东,经过一下午的努力,一座简易的大营建立了起来,大营外,还修建了几个哨塔,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就算是周宗部来了,杨琏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当日,这些百姓就都喝上了米粥,对于这样的生活,少部分百姓很不习惯,吴越国地处江南水乡,相比北方来说,粮食充足,又靠近海边,可以打渔,一下子只能喝着米粥,顿时觉得难以下咽。
杨琏暗中派人监视着,观察百姓的情况。
杭州城内,钱弘俶正在书房里踱步,他实在是做不安稳,大唐大军压境,虽然因为种种问题没有攻打杭州,但杭州被围,加上周宗在杭州四周的大肆屠杀,已经令杭州的局势再度恶化。即使群臣纷纷献策,认为吴越一定能守住杭州,只要等周宗与杨琏发生矛盾,吴越国便可反攻,收复国土。
“大王,消息传来了!”元德昭快步走了进来。
“元丞相,杨琏如何?”钱弘俶问道,心中一紧,那些百姓里,的确有少部分是他派去的。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杨琏与周宗截然不同,周宗在吴越国土上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可是杨琏虽然打过恶仗,却不怎么杀害百姓,甚至在攻占明州的时候,他还拿出府库的粮食来赈济百姓。
这些日子,杨琏在余杭积极收买民心,更加让钱弘俶坚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他暗中派出精锐部队,混入百姓中,就是希望将士们能够浑水摸鱼,扰乱杨琏的部署。
元德昭摇摇头,道:“大王,杨琏非常警惕,这几日被他收纳的百姓,都安置在了城外,并且有士兵看守。想要浑水摸鱼恐怕很难。”
“嗯,这一次本来也是试探!”钱弘俶虽然如此说着,心中却觉得十分可惜,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元德昭道:“大王,以微臣之见,我军的探子虽然不曾得手,恐怕周宗的探子不会甘于寂寞。”
“你是说,周宗也想暗算杨琏?”钱弘俶一愣,问道。
“微臣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元德昭说道。
钱弘俶叹息了一声,只得点头,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可恶,杨琏居然不放他们入城。”周宗大帐里,周弘祚恨声说道。
周宗捋着胡须,道:“周将军不必担忧,话说回来,这也只是试探,以杨琏的个性,必然会想到放这些百姓入城后的坏处。”
“可是这样一来,周司徒的计划就不能实施了啊!”周弘祚郁闷,叹息,脸上很是失望。
“这个不用担心,老夫已经写了一封书信,你先看看,觉得如何?”周宗从袖口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身边的亲兵,亲兵又转交给周弘祚。
周弘祚放下酒杯,把书信拆开一看,连连点头,道:“周司徒妙计。”
周宗呵呵一笑,吩咐亲兵把书信送到余杭。
两人一边吃酒,一边商量着事情,周弘祚建议,若是杨琏不敢来,不妨上书一封,弹劾杨琏。这很合周宗的意思,两人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余杭城,杨琏正在听着朱琦的报告,经过这几日的观察,住在大营里的百姓成分复杂。大部分的百姓是真正的百姓,但是另外有两批人,多半是壮汉,他们时常聚在一起,不知道商量着什么。
杨琏让朱琦继续加强监视,或许这些人可以利用。
两人说话的时候,一名亲兵带着周宗的使者过来了。使者倒是非常客气地冲着杨琏失礼,道:“卑职奉命周司徒之命,送书信给杨节度。”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书信。
朱琦接过了书信,抽出了信笺,打开了,见没有异状,这才递给了杨琏,如今非常时期,总要小心的好。
杨琏仔细看了看,收起了书信,道:“你转告周司徒,本节度事务繁忙,抽不出空,若是周司徒想要共商攻打杭州大计,周司徒不妨来余杭城一趟,本节度一定好酒好肉招待。”
使者一愣,道:“杨节度,这……”
“怎么,本节度说的话不算话?”杨琏沉声问道。
使者一愣,见杨琏言语之间,杀气腾腾,顿时后退了两步,道:“卑、卑职明白。”说着,不等杨琏回话,低着头匆匆走了。
“哼!”杨琏冷哼了一声,把注意力放在了地图上,周宗的事情,他压根不关心。
唐军节节胜利,兵锋直抵杭州,消息传到金陵,李璟心情大悦。这段时日,大唐的局势是相对糟糕的,除了吴越国战事,北方的大周国在边境兵马调动频繁,似乎有南下之意,但大周一直没有异动,让李璟稍稍安心。
北方战事不提,南方的南汉北上,试图攻占大唐的土地,而另一边,楚地被马氏旧部收复,虽说马希崇被送入大唐,但实际上楚地已经不复大唐所有,幸亏占据了楚地的刘言没有他意,只是想要占据楚地自立。如今大唐四处烽烟,既然刘言没有进攻的意思,李璟也就暂时不理刘言。
不过楚地的失利令李璟十分郁闷,一连好几日都没有恢复过来,幸亏吴越国的战事顺利,李璟的心情这才好了许多。
若是占据了吴越国的丰腴之地,远远比楚地好太多,金陵也就安稳了许多,宣州、常州一带的重兵便可以转移到边疆,为大唐开疆拓土。
“皇兄,如今吴越国的战事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杨琏可是立功不小啊。”齐王李景遂说道,他脸上冒着红光,杨琏是准女婿,如今他立下功劳,李景遂也觉得脸上有光。
“呵呵,杨琏立下大功,朕自然不会亏待他。”李璟说着端起茶水抿了一口,又道:“不过,如今周国在边境虎视眈眈,似乎有南下之意,吴越国的战事越早解决,大唐便能腾出手来,休养生息。”
李景遂道:“皇兄,如今周司徒、杨琏兵临杭州,吴越国必定军民惶恐,想要攻打这一座孤城,应该不是难事。”
“但愿如此。”李璟说道。
这时,再度被调回京城的韩熙载走了进来,如今为中书舍人,掌侍进奏,参议表章等事,虽然只是区区的七品官,但职责重大,掌管机密,非天子的亲信不能任职。
韩熙载手中捏着一份急报,进来了,冲着天子李璟施礼,道:“微臣见过陛下、齐王。”
“免礼。”李璟说道。
李景遂如今沉稳了许多,也发现韩熙载变了很多,见他手上拿着书信,便问道:“韩卿,你手上的急报,莫非是好消息?”
韩熙载不动声色,道:“齐王,这是周司徒的急报,据说与攻打杭州有关,微臣不敢怠慢,便先把奏报送来了。”
高泽上前,接过书信,转交给天子。李璟拆开一看,不觉皱起了眉头,他看了韩熙载一眼,道:“韩卿家,你先退下去罢!”
韩熙载拱拱手退下,他很想知道天子是怎么想的,可是天子不给他这个机会,想来在天子的心目中,杨琏的地位依旧牢不可破,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
“皇弟,这是周司徒弹劾杨琏的急报。”李璟说道。
“弹劾杨琏?这是为何?”李景遂不由一愣,杨琏连战连捷,攻下舟山、明州、越州等地,如今又占据了余杭,离杭州不过数十里的路程,杭州几乎唾手可得,这样的功劳,周宗为何要弹劾他?
第四十五章 分歧
李景遂看完了急报,把急报放在了案几上,抿了一口茶。
“皇弟,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李璟问道。
李景遂捋着胡须,道:“皇兄,臣弟倒是觉得,双方都没有错。”
“何以见得?”李璟再问。
“吴越与大唐关系复杂,有恩义,也有仇恨,周宗也是想要尽快攻下杭州,这才四处屠杀吴越百姓,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大唐,只得褒奖。”李景遂说道,又笑了笑,道:“至于杨琏,臣弟认为,他的本意是想要收揽民心,只有民心稳定,吴越国才不会造反。”
“说得有理。”李璟点头笑着,心中却觉得齐王在和稀泥,不过,正是齐王这种中庸的态度,令李璟十分欣赏。治国靠蛮力是不行的,燕王就是一个武夫,打仗还可以,之火是局对不行的,所以李璟才会对他不喜。
齐王李景遂又道:“皇兄,臣弟倒是觉得,可以派人安抚周司徒、杨琏两人,如今灭吴越国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莫要闹出笑话,以至于功败垂成。”
李璟点点头,吩咐高泽磨墨,他要写书信。
韩熙载没有探听到消息,心情很是不爽,他匆匆走出了宫城,把一个蜡丸放在了树杈上,然后装着没事一般,慢慢又踱步回到了宫城。半个时辰后,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匆匆走来,左顾右盼了一番后,从树杈上取走了蜡丸。
燕王府,李弘冀与郭荣正在商议着事情,两人讨论的很是亲热,但实际上,都是怀着各自的心思,互相利用罢了。
“想不到吴越国的战事到了这个地步。”郭荣有些感慨,他根本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如今吴越国岌岌可危,对于大周帝国来说,这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如果吴越国被灭,大唐在南方将没有太大的对手,大周与大唐,将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如果大唐同意南方,只需把兵力调往北方即可,二大周却四面受敌,契丹以及西北蠢蠢欲动的党项人,都不容小视。
李弘冀脸上露出伤心的模样,叹息了一声,道:“哎,父皇如此,人轻言微,实在是没有办法。”
郭荣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大伙儿都是互相利用,这厮居然如此假惺惺,脸上居然还挂着泪水,当真是不要脸到了极点。郭荣没有揭破,同样叹息了一声,道:“如今杨琏立下大功,恐怕回京之后,他的权柄会更大。”
李弘冀担心的正是这个,不然他也不会和郭荣暂时结盟,便问道:“郭大哥,你有什么好的意见,不妨说出来。”
“杨琏兵临余杭,大军威逼杭州,如今看来,杭州城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就会落入大唐之手。攻取杭州势在必得,不过,攻取杭州的功劳,一定要让周司徒拿到,不然,功劳都是杨琏的,形势就更加不利了。”郭荣这时也想明白了,既然无法阻止唐皇的决定,那就不能让杨琏捞取功劳,若是这个功劳让周宗占据,燕王一党还有翻盘的机会。
燕王虽然有些能耐,但郭荣自信能制得住他,杨琏就不同了,当然在郭荣的心中,究竟是不是这回事,也只有他知道了。
听见郭荣支持周宗,李弘冀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有些猜不透他的想法,“郭大哥,你的意思是?”
“杨琏一向狡猾,在这种形势下,让他主动攻城,似乎不太现实。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妨让周司徒推波助澜,激怒杨琏,令他攻打杭州。”郭荣说道。
“郭大哥有什么好办法,小弟愿意洗耳恭听。”李弘冀说道。
郭荣微微一笑,低声说了起来。
杭州,出现了极为微妙的一幕,唐军控制了杭州外围,在这种局势下,作为攻打杭州主力的杨琏、周宗,谁也没有主动发动杭州战役,周宗四处掠夺,杨琏则在余杭城中,大肆犒劳三军,从海州不断有战舰南下,运送来了足够的粮食,还有腌制了的猪肉。
经过杨琏腌制后的猪肉,洗干净了,或放进锅里蒸熟,或用来炒菜,味道都是极好的,士兵们每日都吃的满嘴流油,大半年来厌战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天气越来越热,雨季也明显增多,江南一带的梅雨季节似乎又要来了。雨季的到来显然不利于征战,弓箭被雨水浸湿,就会失去弹性,唐军就无法有效压制城头上的吴越军。
这个时候,杨琏也有些吃紧了,他接到消息,郭威派兵巡视边境,似乎有入侵的架势,杨琏不认为区区一个郭荣能阻止郭威的行动,更何况郭荣只是一个养子。
必须要尽快结束这场战斗,杨琏与林仁肇、朱琦、章文济等人商议如何攻打杭州。想要攻下杭州,绝不能给周宗机会,所以杨琏的动作一定要迅速快捷,攻入杭州之后,第一时间内就要控制王宫,抓获钱氏一族。
可是杭州城池高大,想要迅速攻克,实在是太难了。
这时,谁也想不到,事情发生了异变。苏州城,周宗虽然留下了一定的士兵围困钱文奉父子,但由于兵力不足,唐军只能监视要道,同时保护好粮道。
就在两日前,钱承礼探听到有一批粮食从常州经过苏州,准备送到杭州。唐军是走水路,相对安全快捷,钱承礼作出了准备,派善水的士兵潜入了水中,附身在唐军粮船上,偷偷凿穿了粮船。
数以万计的粮食沉入运河中,押送粮食的唐军将领害怕受到惩罚,带兵回到了常州,准备再押送一批粮食。可是就在这时,在钱文奉父子精心安排下,常州粮船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常州作为前线,囤积了足够供应周宗大军的粮草,这么一烧,常州顿时就缺粮了。常州刺史眭匡符大吃一惊,急忙上书天子,把常州的事情一一禀告。李璟得到消息,格外愤怒,他派出使者,把常州刺史眭匡符抓回了金陵,准备治罪。齐王李景遂知道眭匡符是个好官,拼命劝慰皇兄不要杀他。李璟听了,决定等到吴越国战事结束了,再治罪不迟。
可是粮食已经被烧毁,再治罪又有什么用?俗话说三军未行粮草先行,由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李璟急忙下令筹备粮草,决不能让前线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但一时之间,根本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
大唐这几年战事太多,偶然有停战的时候,收成也都用来填补了亏空,囤积下来的粮食不多。常州大战数月,数万大军驻扎,每一天的粮食消耗都极为惊人,平时不觉得,此时常州粮食被烧,李璟顿时有捉襟见肘之感。
迫于无奈,李璟只得下令户部召集城中的粮商,向他们购买粮食。
金陵方面,处理的速度很快,周宗得到了消息,正在打猎的他差点从战马上摔了下来,粮道被劫,粮食全部被烧毁,这个打击是致命的。周宗这时慌了起来,如今军中的屯粮不足五日,就算勒紧了裤腰带吃饭,最多支撑十日。十日后,必然断粮。
可是,这些日子以来,三军胡吃海喝,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每一餐都有羊肉,士兵们大吃大喝惯了,一下子节食,谁能忍受得住?周宗仔细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周宗的大帐内,最为重要的将领都到齐了,周弘祚、姚凤、朱令赟等等,基本都是燕王一系的心腹。
“诸位,如今形势危急,诸位有什么好主意,不妨直说。”周宗说道,眉头紧皱,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周弘祚道:“周司徒,苏杭百姓富裕,家中必然存粮不少,我等不如向百姓借粮?”
朱令赟苦笑了一声,道:“周将军,这大半个月以来,我军四处行动,方圆百里内,恐怕除了杭州、余杭城,再无百姓。”
周弘祚一愣,暗想对啊,自己怎么没有想起来?
姚凤与燕王关系一般,不过这时为了活命,也只得道:“周司徒,杨节度就在余杭,据说存粮颇丰,依我看,不如向他借粮,先度过危机再说。”
周弘祚冷哼了一声,一甩衣袍,道:“姚将军,你这是哪里话?杨琏小儿卑鄙无耻,怎么可能肯借粮?”
姚凤摇摇头,道:“听说周将军与杨节度有些矛盾,如今看来,的确不假。”
周弘祚勃然大怒,道:“姚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姚凤也动了火气,自从跟随周宗以来,周弘祚一向作为先锋,打家劫舍有他的份,抢到的东西,都是他的。朱令赟等人还好,与周弘祚关系不错,能够分到一些,可是他则不同,根本分不到什么,粮食得到最少,更不用说钱帛了。
姚凤猛地站了起来,道:“周将军,如今情况危急,本将只是觉得杨节度有粮食,如果你不愿意,那也就罢了,你如此,是想要做什么?难道要杀了我不成?”姚凤猛地站了起来,道:“周将军,如今情况危急,本将只是觉得杨节度有粮食,如果你不愿意,那也就罢了,你如此,是想要做什么?难道要杀了我不成?”姚凤猛地站了起来,道:“周将军,如今情况危急,本将只是觉得杨节度有粮食,如果你不愿意,那也就罢了,你如此,是想要做什么?难道要杀了我不成?”
第四十六章 求粮
见周宗发火,周弘祚、姚凤还是有些惧怕的,周宗毕竟是老臣,身上自然有一股威严,更何况此时他是一军统帅。
周弘祚闷闷地坐了下去,一边,姚凤也冷着一张脸坐下了。
“诸位,如今缺粮,正是需要同舟共济的时候,诸位不可如此。”周宗说道,谁也不偏袒。
“喏!”周弘祚拱拱手。
“愿听周司徒调遣。”姚凤说道。
“好,老夫思前想后,觉得这一次想要度过难关,非一个办法能解决。周将军,从明日开始,你率领五百骑兵,四处搜寻粮食,总之能撑过一日是一日。”周宗说道。
周弘祚点点头,答应了。
“姚将军,老夫听说你与杨琏是旧识,既然刚才你提出想杨琏借粮,这个重任,就交给将军吧!”周宗又道。
姚凤只得点点头,答应了。
余杭,这一日的天气颇好,阳光普照,天空一片湛蓝。杨琏正在城头上巡视,朱琦站在他的身后,两人正说着话。
“杨节度,钱文奉夺了粮食,更是焚烧了常州的军粮,这一下周宗可头疼了。”朱琦脸上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
杨琏停了下来,看向城外,道:“朱指挥,你猜一猜,周宗会向我们求救吗?”
“嗯,周宗自视甚高,常以老臣自居,他虽然缺粮,未必会求粮。”朱琦说道。
杨琏哈哈一笑,道:“这只是一个面子问题,不过,在现实面前,纵然是高傲,也会低下他的头颅。”
“杨节度的意思是,若是周宗求救,杨节度会借粮?”朱琦问道。
“这就要看周宗有没有诚意了。”杨琏说着,看着前方。
城外约两里的地方,一溜浓烟升起,等到近了,这才发现是灰尘,再近了,一群骑兵蜂拥而来。
“是吴越人?”朱琦手塔凉棚,仔细地看着。
“应该是周宗的人。”杨琏目力较好,已经能看出远处的骑兵铠甲制式正是大唐的。
“嘿嘿,周宗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