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枭雄-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禁之后,胡进思一度进言,要诛杀钱弘倧,在钱弘俶不许之后,他暗中派人刺杀未遂。
两人的关系一度到了这种地步,钱弘俶有着种种考虑,不得不虚与委蛇,直到去岁,胡庆被大唐所擒,钱文奉设计,虽然没有让大唐砍了胡庆,但对胡进思的打击是巨大的。
年前,胡进思上书告老还乡,虽说交出了兵权,但在朝廷里,依旧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钱弘俶依旧不敢动他,不过胡进思退出,钱弘俶逐渐掌握了兵权,胡进思的影响力逐渐削弱。
所以,这个时候吴程提出请胡进思出山,钱弘俶陷入了沉默,尽管胡进思已经有九十多岁,但正是因为他如此高龄,万一他再度掌握了权利之后,有了异心呢?钱氏的命运不能被别人所掌控,他更不能把钱氏的江山丢掉。
钱弘俶沉思,吴程看出了他的心思,低声说了起来,他的意思只是向胡进思问计,而且,他在军中威望很高,将士必然用命,只要用得好,对吴越社稷没有大的危害,再说,正如所说,胡进思已经九十多岁了,最为宠爱的幼子又在唐人的手中,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钱弘俶仔细考虑了半响,答应了吴程的要求。胡进思就住在西湖边上,吴程立刻出发,去请他。钱弘俶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步,思考着。唐军来势汹汹,中吴节度使的战败,等于雪上加霜,唐军士气高昂,该如何是好?
钱弘俶毕竟年轻,吴越国外患甚重,一时没有了主意。
如今看来,明州的战事最为紧要,若是明州失守,唐军就能直驱杭州,杭州有钱塘江,可以利用水师阻截唐军渡河,但是,唐军同样有数量不菲的战舰,如果他们从杭州湾杀过来,杭州的情况就难了。
钱弘俶焦急地踱步,足足过了三个时辰,太阳快要落山了,吴程这才快步走了进来,道:“大王,胡尚书来了。”
钱弘俶朝着门口望了望,并没有看见人,他皱起了眉头,这时,两名身强力壮的民夫扛着担架进来了,胡进思躺在上面,一张老脸如同白纸一样的苍白,这段时间以来,他受到的煎熬难以想象,最爱的幼子虽说性命无碍,可是终究不在他的身边,他听从了谋士的建议,退位让贤,满以为大唐会把幼子放回来,但胡庆依旧被困在金陵。
胡进思已经年迈,苦苦支撑了一年多,如今再也承受不住了。
“大、大王!”胡进思嘴唇蠕动,声音有如猫叫一般,根本听不清楚。
钱弘俶见他如此,心情复杂,略作犹豫之后,走到了胡进思的身边,垂下头,道:“胡尚书,你居然病重到了这个地步,来人呀,快叫御医过来。”
“不、不用了。”胡进思摇摇头,勉强说道,担架放下之后,在族人的帮助下,胡进思坐了起来。
钱弘俶忙让人点燃了火盆,又让人煮了姜汤上来。胡进思喘息了一阵,随着屋内气温回升,脸色也好看了一些。
“大王,如今的情况确实紧急。”胡进思慢慢说道。
“胡尚书,你是几朝老臣,如今吴越即将国灭,依胡尚书的意思,该怎么办呢?”钱弘俶说道。
胡进思虽然年迈病重,说话不清楚,但脑子还算清醒,慢慢地说了起来,他认为,唐军气势汹汹,但终究是有弱点的。唐军的优势在于突破了吴越国外围的防线,而且主要是舟山的布防,不过,吴越国还有一定数量的水师,可堪一战,就目前而言,水师守卫杭州,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中吴节度使那边,钱文奉毕竟经营苏州多年,至少守住苏州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对于吴越国最为重要的便是明州的防守。明州刺史潘审燔带兵多年,也算良将,如果有精兵三四千,守住三四个月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明州的兵马多半是新兵,所以支援明州,还是有必要的。
胡进思的意思也很简单,抵达明州之后,不与唐军交锋,因为唐军远来,粮食必然不足,只能通过海运,吴越国可以利用水师偷袭唐军粮道,若是成功,明州的唐军就会陷入粮食危机。
持久战对吴越国来说不利,但对大唐更为不利,北方大周是吴越国的宗主国,一旦缓过气来,就会进攻山东、两淮地区,到那个时候,唐军不退兵也不行了。
胡进思还建议,派使者去南汉,请他们出兵楚地,这样一来,楚地的反唐势力会更为强大,大唐内忧外患,能撑多长时间呢?
钱弘俶听了,默然不语,胡进思的分析有一定道理,如此看来,唐军比他还撑不住。钱弘俶想了想,决定一边坚守的同时,一边令人去南汉求助。
明州虽然地处南方,没有那么寒冷,但若是下起雨来,人还是感觉到凉飕飕的。偏巧这几日下起了大雨,唐军只能躲在军营里,烧起了篝火取暖。
大帐里,杨琏喝着黄酒,正与林仁肇、章文济、章文益等人商议着事情。众人夺下了舟山,就要守住这个战果,拿下明州,势在必行,不然,这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几日,唐军在准备攻城器械的时候,对明州进行了侦查。明州地势复杂,河流纵横,驻扎有望海军,虽说已经被抽调的差不多了,但补充了之后,实力仍然不容小视。
明州的地势复杂,有丘陵、盆地,还有山脉、平原,复杂的地势使得唐军作战的不确定性增加,但同样的,对于吴越国也有不利的地方。
杨琏已经在明州城西的四明山布下大营,三千士兵驻扎在这里。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截断来援的吴越军后路。
一个简易的沙盘在杨琏面前,杨琏指着明州城,道:“经过探查,明州城内有驻兵六千,其中约有四千人是新兵,战斗力不详。”
章文济道:“杨节度,舟山水战,吴越军已经吓破了胆,如今明州城中,多半是新兵,想来战斗力应该不强,末将以为,天晴之后,便可以立刻攻城。”
章文济一心想要立下功劳,因此立刻邀战。
杨琏看了看林仁肇,笑道:“虎子,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林仁肇叹息了一声,有些不满这鬼天气,道:“这贼老天,真是和人作对。如今天气寒冷,我军攻城非常不利。不过,我以为,可以趁这段时间打造很多的攻城器械,要知道吴越人有威力极大的火油。”
杨琏点头,这火油就是后世的石油,吴越人与大食人经商所得。强攻明州唐军的损失一定很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身体舒展不开,作为攻城的一方,处以非常不利的位置。
杨琏仔细想了想,指着沙盘,道:“诸位,我军孤军深入,实际上情况非常不利,最主要的便是军粮的供给。虽说有海路也很便捷,但杭州湾内,毕竟还有吴越国的数百艘战舰。一旦粮食被夺,三军就会陷入危机。”
“我的打算,是趁着如今粮食充足,拿下更多的吴越国土地,这样,就算打到夏日,也有足够的土地征粮。明州阴雨绵绵,暂时不利于用兵,若是三军绕道北上,直驱绍兴,诸位以为如何?”杨琏问道。
直驱绍兴?章氏兄弟你看我,我看你,觉得这个决定太过于冒险了。
林仁肇凝神望着沙盘,也表示了反对,道:“杨节度,绍兴离杭州更近,防御能力必然更强,我军虽然有水师可以接应,但这个决定还是太过于冒险了。”
杨琏喝了一口茶水,道:“虎子,你看这样如何?”说着,杨琏慢慢说了起来。
明州城,细雨绵绵,潘审燔带着亲兵在城楼上凝神远望,天地一片苍茫,雾蒙蒙的,就连平时清晰可见的唐军大旗也消失不见了。明州是有六千多人不假,尤其望海镇的水师被唐军击败以后,潘审燔加快了征兵的步伐。
吴越国不像宗主国中原王朝,全民皆兵,还算富裕的吴越国与大唐差不多,文化鼎盛,尤其是钱氏父子特别喜欢佛教,佛教在吴越国很是昌盛,西湖岸边,耸立着很多佛塔,多半是吴越国这几年建造的。
吴越国的相对富裕使得百姓没有参军之心,所以临时召集的百姓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有多强,潘审燔的心中有数得很,恐怕有的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被吓尿了,更不用说看见漫天飞舞的鲜血,躺在地上呻吟的伤兵,那个时候,恐怕这些百姓连站都站不稳吧?
要怎样才能守住明州?潘审燔陷入了思考。
幸好这几日下起了雨,不利于攻城,唐军暂时没有进攻,这才给了潘审燔喘息的机会。国王已经告诉他,援军就在路上,可是什么时候到,潘审燔的心中没有底,唐军若是攻城,他要怎样才能守住?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绕道北上
阴雨下了三天,到了第四日,天空终于放晴,阳光普照大地,唐军士兵取出了弓弦,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以恢复弹性。攻城器械也加快了打造,唐军大营显得忙碌无比。
这些消息都被潘审燔派出去的探子得知,为此,潘审燔一边积极备战,一边派人去杭州求救。两日后,钱弘俶接到消息,再度写了一封书信,告诉潘审燔,他已经在调集兵马,准备支援明州。钱弘俶再三叮嘱,要他务必守好明州。
这时,唐军经过两日的准备,弓弦在太阳暴晒下,已经恢复了弹力,杨琏大手一挥,并没有直接攻打明州,大军而是收拾了行李,并把建设营寨的栅栏等物都收拾了,放在车里,满满地装着,粮草辎重放在中军,大军沿着官道,缓缓向北方走去。
一开始潘审燔以为唐军要攻城,显得非常焦急,他召集了部队,登上城楼观看,只见唐军黑压压的一片,有如乌云一般遮盖了过来,一些老兵还好,新兵尤其是一些农夫,他们刚刚转变身份,一下子非常不适应,看见唐军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而且还推着大量的攻城器械,脸色不由都变了。
潘审燔双目有神,他有些奇怪,因为他分明从唐军的攻城器械中看见了一批辎重车,攻城需要辎重车吗?这显然不需要,所以潘审燔有些闹不明白唐军要做什么。
忽然,一名新兵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潘审燔回头一看,只见他的胯下已经湿了一片,潘审燔脸色变了变,他的忧虑是对的,守城的士兵虽然看起来多,但毕竟大半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眼前的这个新兵就是代表,潘审燔相信,类似的新兵不止一个人。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潘审燔才没有主动攻击,而是打算固守城池。
唐军一队队的走过,身上的铠甲明亮,不时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令人有些目眩。更重要的是唐军整齐的队形,显示出这是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潘审燔皱起了眉头,如果唐军攻城,仅仅依靠农夫组成的新兵,能挡住唐军吗?潘审燔没有底,因为他不知道,像刚才那个士兵一样的新兵还有多少。
唐军一队队走过,潘审燔很快看见最高最大的一杆旗帜,那是杨琏的旗帜,一个大大的“杨”字在旗杆上飞扬,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让潘审燔想起杨琏。尽管他没有见过杨琏,但从很多人的口中,听说过杨琏,据说那个人脸上有一道刀疤,这样的人想来是从刀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吴越国的名将鲍修让都死在了他的身上,这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潘审燔不得不小心。
潘审燔看着城外的时候,杨琏也在打量着明州城,潘审燔有他的难处,杨琏也有难处。一万多人看起来多,但又要攻城,一旦拿下明州,还要分兵攻占其他州县,分下来也没有多少,根本守不住。杨琏只能是集中兵力,减少作战的消耗。
大军前军走过了明州城,中军、后军继续缓缓而行,中军后翼的辎重粮草很多,足足有五百多步,潘审燔舔了舔嘴唇,这么多的粮食,让他垂涎欲滴,不过他清楚自己的能耐,并没有出兵抢劫,而是静观其变,在城墙上目送唐军离开明州。
唐军足足花费了两个半时辰这才彻底离开了明州,后翼慢慢走的样子让潘审燔很是郁闷,这是明摆着引诱他啊。唐军远离之后,潘审燔小心翼翼地派出了斥候,去探查唐军的情况。
唐军后翼多是骑兵,他们布防在四周,潘审燔派出去的斥候很难靠近,这一日的黄昏,唐军在明州城西北方向十余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明亮的灯光让吴越军的斥候掌握了一定信息,一个半时辰后,潘审燔接到了消息。
唐军离开的已经比较远了,潘审燔稍稍安心,但他清楚,明州城的危机还没有解除,他严令明州城依旧紧闭城门,不给杨琏任何机会,第二日,潘审燔依旧派兵去查看,这一次唐军走的更远,足足走了二十里,离明州城已经有了三十多里的路程,而且,驻守在四明山的唐军也选择了撤退。
潘审燔松了一口气,他觉得,唐军的主攻方向肯定是越州。
想到这一点,潘审燔意识到,唐军是要水陆并进,一旦拿下越州之后,便可挥师攻打杭州,杭州若是被围,吴越国的根本就会被动摇。杨琏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海战他取得了胜利,吴越军水师只能驻守在杭州湾内,不让唐军水师靠近,威胁杭州。但若是唐军决意进兵,杭州湾必然会发生一场恶斗,若是唐军水师取胜,唐军陆军部队就鞥呢源源不断,从海面上而来,直接攻打杭州。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可了不得了,潘审燔立刻修书一封,让幕僚抄了几份,盖上了明州刺史的大印之后,几名斥候从不同方向赶赴杭州,确保消息能送到大王的手上。
明州城西北三十余里,唐军大营驻扎在四明山余脉,这里地势相对复杂,位于山脉边上,又靠近小河,便于取水,深夜,杨琏在大帐里,慢慢踱步,林仁肇率领水师,所以此时杨琏身边,只有章文济、章文朝兄弟。
章文济有些忧心,道:“杨节度,明州会上当吗?”
“谋事在人,而且我相信,潘审燔是沙场老将,有时候,资格老,见识多,反而会坏事。”杨琏说道。
章文朝倒是点点头,道:“杨节度,若是攻下明州,大军就有了依靠,水军以望海镇、舟山为依靠,至少能保持战斗的均势。”
“光有均势不抵用,北方的战事目前还不清楚,若是契丹人退却,郭威就能腾出手来,进攻山、东各地,甚至直接攻打两淮,我军在南方的战事就会功亏一篑。”杨琏说道,这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郓州、兖州等地,大唐借着刘承祐的名义进行统治,杨琏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招揽流民,恢复经济,训练新兵,但毕竟兵力不足,留守兖州的陈铁、郓州的刘正、章仲通等人兵力也只有区区一万,周军若是大兵压境,那就危险了。
“周军与大唐有盟约,而且郭荣也在金陵,大周天子会做出这种事情?”章家一向至孝,听见杨琏如此说,章文济不由问道。
杨琏哈哈笑了两声,心想郭威虽然喜欢这个养子,但养子毕竟是养子,哪有亲生的来得好?为了帝国霸业,不要说区区一个儿子,恐怕就是让他吃粪、送妻子,也没有什么不可能,那勾践、朱友珪、朱友贞等人,不就是如此吗?
杨琏笑了之后,关于北方的战事他不想推测,他更关心如何夺下杭州,便道:“吴越国在杭州、越州等地经营多年,防守必然十分严密,临安还有衣锦军,衣锦军是吴越国最为精锐的部队,战斗力不俗,我只希望我军能掌控杭州湾,给钱氏更大的压力。”
“杨节度,常州战事已经结束,钱文奉败退苏州,北方的唐军应该会围攻苏州吧。”章文朝道。
“陛下不是短视的人,如今对吴越国的战事各方面都取得成果,天子必然会下令围攻苏州,但是,能不能攻下苏州,什么时候攻下苏州,这些都是未知之数。”杨琏说道。
章氏兄弟点点头,两人虽然有一段从军的经历,但毕竟打仗不多,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听了杨琏说着,都比较赞同。
这时,大帐外脚步声响起,有亲兵在门外说道:“杨节度,抓住吴越军探子一名。”
“带进来!”杨琏说道,回到位置上,正襟危坐。
“走!”两名士兵把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推了进去,这个汉子年约四旬,两只眼睛滴溜溜的转着,一看就是狡猾之辈。
杨琏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不等杨琏说话,汉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将军,小人只是经商路过此地,并不是吴越军的探子呀。”
“好了,本节度不杀你,你也不用啰嗦,你从哪里来?”杨琏单刀直入。
商人一愣,还想坚持,但杨琏不等他说话,猛地拔出了匕首,插在案几上,喝道:“你若老老实实交代,还有一条命可活,若是不说,本节度就割掉你的胯下之物,送你宫中做太监!”
商人脸上立时变得铁青,死他不怕,可是若是被割掉了那个东西,让他怎么见人?这时,章文济已经站了起身来,从案几上拔下了匕首,在手中掂量了几下。
“我说,我说,我是明州派去杭州的。”商人说道。
章文济笑道:“去杭州做什么?”
商人看了一眼章文济手中的匕首,在灯光下闪动着嗜血的光芒,只得在怀里掏了掏,取出一个蜡丸,道:“将军,具体的小人也不知道,信的内容全在蜡丸里面。”
章文济哼了一声,接过蜡丸,捏碎了,里面有一张纸,展开了,有两个巴掌大小,章文济把它递给了杨琏。
杨琏展开书信一看,眉毛微微皱了起来,书信里的内容让他诧异,他忍不住站起身来踱步,忽然,猛地一回头,看着吴越军的信使,道:“这封书信的内容的确让我很是诧异,既然如此,我不能留你的性命!”
第二十二章 斗智
吴越信使吃了一惊,忍不住后退了两步,却被身后的唐军士兵挡住了。
“将军,我可是把消息都告诉将军了呀,将军可不能言而无信呀!”信使脸色大变,额头上汗水也滴了下来,他不想死。
杨琏淡淡地打量着他,沉吟着,唐军士兵伸出手,按住了信使,就要把信使拖出去,信使大叫着,显然不甘心。
“好了,回来吧。”杨琏摆摆手,示意士兵停下。
信使松了一口气,垂下头,不敢去看杨琏。
杨琏慢慢踱步,手里拿着那张信纸,走到信使面前,杨琏把书信塞到他的胸口上,道:“本节度不杀你,你可以回去。”
信使嘴唇蠕动,道:“多谢杨将军。”说着,就要走了。
“且慢!”杨琏摇摇头。
两名唐兵伸出手去,挡住信使,信使十分郁闷地看了杨琏一眼,只见杨琏脸上带着笑意。
“我虽然不杀你,但你身为吴越人,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杨琏说道。
信使一愣,不等他说话,杨琏一挥手,道:“拖下去,割了他的左耳。”
信使被一名士兵死死按住,另一名士兵抽出了兵刃,一刀割下了信使的左耳,鲜血流淌在地上,信使惨叫着,很快就被拖了出去,连同掉落的左耳扔出了唐军大营。
信使从冰冷的地上爬了起来,鲜血流淌,变得冰冷,他身子颤抖着,一把抓起了左耳,想要粘在头上,可是根本无济于事,信使脸色铁青地慢慢爬起来,用一块布把耳朵收藏了起来,看着在一旁的马匹,翻身上马,朝着明州城奔去。
“将军,你可要为卑职报仇呀。”明州刺史府上,信使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耳边已经被包扎了起来,鲜血还在不停向外渗出来。
潘审燔看着信使那副悲惨的模样,走上前去,扶起了信使,道:“你放心,杨琏欺人太甚,我一定会为你报仇。”
信使点点头,掏出被鲜血染红的信纸,递给了潘审燔,道:“将军,杨琏已经看过书信了。”
“很好!”潘审燔接过了书信,展开一看,忍不住点点头,拍了拍信使的肩头,道:“这一次委屈你了,杨琏看了书信,一定会上当,只要他上了当,就能把他杀死在明州,到时候本将允许你亲自砍下他的头颅!”
“多谢将军。”信使满意地点头,笑了起来,却又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潘审燔道:“你先回去好好养伤!”
“喏!”信使退了下去。
潘审燔在书房里慢慢踱步,在书信里,潘审燔传达了一个信息,他告诉杭州方面,唐军已经北上,要越州做好御敌的准备,同时,他的打算,是放唐军绕过明州,只要越州方面守住城池,他就能截断唐军后退的路。
潘审燔知道,杨琏的唐军是孤军,一旦被围堵在明州与越州之间宽阔的区域内,海上又被吴越水师死死守住的话,唐军水师无法登岸,这支唐军就像瓮中之鳖,早晚必败。
潘审燔在信里再三叮嘱,越州一定要以死守为主,速战速决对于唐军来说,是有利的。而且如今是冬季,田地荒芜,唐军几乎得不到什么补给,只要坚壁清野,唐军最终就会被饿死。
这封书信被杨琏得到之后,他会怎么做?不外有两个可能,一是趁着尚未深入,退到明州一线,这样还能依仗舟山这条补给线,慢慢徐图;另一个可能,便是拿下越州,一旦越州被拿下,唐军就能得到越州粮食的补给,至少三四个月内,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唐军水师也有足够的时间打通水路与越州的联系。
这两个可能,潘审燔觉得前一个可能会大一些,因为这是最为稳妥的计划,就算立不下大功,也能保障一万多士兵的安全,一旦战事不利,可以从水路退回大唐。第二个可能则要小很多,不提越州是杭州门户,越州城池高大,城内河流纵横,陆军想要拿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潘审燔倾向于第一个可能,所以他依旧下令严守城池,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除非握有他颁发的军令。
就在潘审燔加强明州防守的时候,杨琏也在思考着,如今是战乱时期,越州的防备必然会十分严密,这一点杨琏早就有了准备,因此一点都不意外,潘审燔的办法虽然老土,但对于唐军来说,却是很致命的。
影响杨琏决策的,还有苏常一带的战事,如果那边的唐军能够顺利夺下苏州,就能与杨琏合兵一处,围攻杭州,不过唐军拿下苏州的可能性很低,所以能绕道苏州南下,这是一个可能,但孤军深入,同样意味着粮食的缺乏,粮道暴露在吴越兵峰之下,这显然是极为不明智的。
杨琏想了想,最终做出了决定,三军继续选择北上,这一日的行军路程稍远,约有二十五里,申时的时候,唐军士兵就停止了前进,趁着天亮,建造大营。
越州、明州的吴越军通过探子都得到了消息,越州方面显得十分紧张,每一天,无数民夫搬运着礌石檑木上城,准备一场大战。
唐军行动不快也不慢,每日拆除营寨、建立营寨,就要花费至少两个时辰的时间,行军只用了三个时辰,由于人数多,一天也就走二十来里的样子。唐军不紧不慢的行动让越州方面十分紧张,他们闹不明白唐军为什么速度这么慢,难不成有什么阴谋不成?
走了几日,杨琏走到了明州与越州之间的地方,离两地都有百余里,杨琏在这里驻扎了下来,派人收购了一批黄羊,统统都杀了,犒赏三军。
杭州,经过几日的准备,钱弘俶已经把衣锦军调回了,让这支吴越国的支柱守卫杭州城,钱弘俶很有信心守住杭州,不过,明州方面,他就没有太多的信心了。潘审燔虽然是老将,但部下都是新兵,战斗力不强,有必要支援明州。
钱弘俶与兵部尚书吴程商量了很久,都认为既然唐军杀到了明州与越州之间,杨琏很有可能进攻越州,震慑吴越君臣,两人决定增兵越州,同时令水师将领邵可迁率领二十艘战舰,进驻越州,协助越州刺史守城。
不过,两人都认为这个时候先不增援越州,若是杨琏看见越州兵马增多,以他的兵力必然是拿不下越州的,很有可能就会撤退,如今先要拖住杨琏,让他在越州城下损兵折将,杭州方面再派兵支援。能在越州击败杨琏最好,若是杨琏逃走,也只有可能走明州,从望海镇逃回舟山。那时候,明州兵马再杀出,唐军已经是溃兵,哪里会是潘审燔的对手呢?
两人商议了半响,都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吴程比较谨慎一些,他提出,把这个计划告诉胡进思,听一听他的意见。钱弘俶否决了,如今的情况十分明显,唐军虽然气势汹汹,但杨琏打了几次胜仗之后,已经膨胀到了极点,居然敢孤军深入,就意味着他的灭亡。
次日一早,杭州城内就由数匹战马奔出,有的朝着杭州水师大营奔去,有的朝着越州奔去,带去了各自的消息。
“杨节度,越州方面已经加强了戒备,初步估算,越州城内至少有三千兵马,这三千兵马都是老兵。”章文济禀告着,派去越州的探子经过一番探查后,把消息带了回来。
杨琏点点头,三千兵马其实足以拱卫越州,因为越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内河流纵横,护城河足以供战舰航行,攻打这样的城池,光有陆军是不够的。
“传令下去,大军驻扎两日,好吃好喝,三日后再听军令。”杨琏说道。
章文济和章文朝都是一愣,不明白杨节度为何如此。
“唐军又停下了?”明州,潘审燔接到消息之后,不由一愣。
“是啊,潘刺史,唐军的行动太奇怪了。”赶来的报信的斥候说道。
潘审燔踱步走了一会,摇摇头,道:“杨琏的行动如此慢,应该不是有诡计,而是在等待。他在等待着水师的北上,这样,唐军才能水陆并进,攻打越州。”潘审燔是吴越人,自然对吴越的地理非常熟悉。
斥候一听,觉得有些道理,忙道:“潘刺史,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老样子,如今我军占优,静观其变就好。”潘审燔说着。
这时,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明州县令王承走了进来,朝着潘审燔拱手施礼,道:“潘刺史,刚才百姓都到了县衙,说唐军已经撤退,远离明州,是否可以开城门?”
“不可,明州城依旧紧闭,没有我的将令,不允许出城。”潘审燔摇头。
“可是,潘刺史,经过这段时间的围困,城中百姓的柴薪已经告竭,若是不能外出砍柴,恐怕只能拆屋了。”王承说道。
这倒是一个大问题,如今天气依旧寒冷,若是拆了屋,百姓居住在哪里?换句话说,百姓他可以不管,但刺史府也要吃饭,也要用到柴薪,没有柴薪,难道都喝西北风不成?
潘审燔仔细想了想,柴是要砍的,但决不能因为砍柴误了大事,潘审燔眉头一皱,已经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叮嘱了王承几句,要他去好好办理此事,每一天出城砍柴的百姓都要发放木牌,以证明他的身份,回城的时候若是没有这个物件,绝对不允许他进入。
王承得令,匆匆走了。
第二十三章 夜袭明州城
唐军离开了明州,让明州的百姓松了一口气,对于这些百姓来说,谁当政都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