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何故如此忧虑,今韩信兵在河内,招来议事,项羽兵自然破之。”陈平不以为意的说道,陆言在旁稍微拉了一下陈平衣袖。

    若是韩信肯出兵,刘邦还至于在此议事,分明是韩信不想出兵罢了,这个事情还要从悉定三秦的时候说起。

    那时韩信掌兵权,出陈仓,大破章邯军,但因为章邯有辱与韩信,韩信追至黄河岸,将其斩杀,陆言对此并未多说,但是刘邦却在殿上当众点名说出此事,使得韩信满面羞愧,因此心中郁闷不乐,此其一也。

    另外韩信见到西魏王对荥阳造成威胁,便放弃北进的念头,前往安邑攻打魏国,经过月余,魏国破灭,本是大喜之事,但刘邦非但没有杀了魏豹,反而任用其为荥阳的守将,韩信多次劝谏魏豹无能,不可重用,刘邦却并未听取其意见,韩信对此却记在心中,此为其二也。

    最后便是刘邦认命樊哙为主将攻打朝歌,却将韩信闲置在平阳屯兵,韩信只觉得刘邦在有意提拔樊哙,与之对抗,此其三也。

    这些事情都是韩信的心事,外人何曾知道,项羽出兵外黄的时候,刘邦已经多次写诏书,让韩信率兵前来把守荥阳。

    韩信却借口托词说,荥阳城外有魏豹大将,完全可以御敌,我韩信不过宵小之辈,回去也是徒添麻烦,还是在平阳整顿兵马吧。

    刘邦连续发了三道文书,韩信就是无动于衷,刘邦觉得既然自己用了魏豹,就该让他展示一番,这样的话,或许就能让韩信心服口服。

    于是乎,便让魏豹前往陈县北,和夏侯婴形成掎角之势,扼制项羽攻击陈县,然而魏豹驻扎两天不到,就被项羽得知,夜间突袭营寨,使得魏豹大败。

    刘邦本来是想让韩信看看魏豹的实力,结果不免有些失望,于是便让魏豹留在荥阳,不再交于兵权。

    韩信听闻魏豹大败,心中窃喜,让你刘邦不听我劝谏,这小子本来就没有实力,你还去用他,倒霉了吧。

    这也是刘邦召集群臣在府中议事的前提,因此陈平贸然说出让韩信出兵的话,陆言这才下意识的拉了一下陈平。

    “难道诸位爱卿都没有办法吗?”再次着急得问道。

    “兄长不必着急,只要找人去劝韩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可让其发兵。”陆言在旁缓缓的说道。

    “侯爷所言极是也,不过朕有愧于韩信,今发多份文书,韩信却未动兵,当真是愁煞朕也,不知侯爷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刘邦慨然的问道。

    “军师便可,不知子房兄长能行此事否?”陆言转而看向张良说道。

    张良略微颔首,“子房或许可前往一试,还望这些时日让夏侯婴好好把守陈县,不可丢失,最起码也要撑到韩信兵来,否则荥阳危矣。”

    几人商议计定,便差遣张良前往平阳说服韩信出兵。

第372章 张良计韩信伐楚

    外黄与陈县两军多次交战不提,且说张良离开荥阳之后径直赶往平阳,欲要与其陈说利弊,劝其发兵击退楚军。

    韩信得知张良前来,倒也是热情款待,平阳县府之中,两人推杯把盏,叙说旧事,酒过三巡,张良脸色才稍显认真。

    “上将军久在平阳屯兵,不知数万将士是否衣食无缺?”张良端起酒杯,面色淡然的问道,

    韩信岂不知张良之意,当即回道:“军师前来莫不是为了劝我出兵荥阳,以助大王击退楚军,如此还是请回吧,毕竟荥阳尚有魏豹,韩信之才不堪与之相比。”

    “上将军此言差矣,魏豹不过是无能小辈,大王不过是展现长者仁义,方才将其用于帐下,今已悔过,特命子房前来与将军致歉,早发救兵。”张良低声道。

    韩信闻言沉默不语,“重言得平南侯举荐,受用于汉王帐下,多次劝谏未曾听取,且由魏豹去对付项羽,我坐观成败,不图名利。”

    反正不管张良如何劝说,韩信就抓着魏豹这个点不放,而且韩信素来聪明,怎么会不知道张良主要是来劝他出兵的,其他全部都是铺垫。

    “既然如此,还请上将军好生思量,我且去拜访萧相国。”张良说罢当你起身,向着府外走去。

    萧何自从彭城战败之后,便一直在咸阳调运粮草,今听闻魏国被灭,特从咸阳赶到平阳,整理西魏王所留下的军需物资。

    而张良出了府门之后,自是觉得此次前来主要目的是说服韩信的,若是不成,回去将何以交差,况且平南侯点名要我出面,绝对不能失败,无论如何,都要使得韩信出兵。

    平阳内史府,萧何亦是听闻张良已经赶到平阳,没想到还未前去拜访,张良便亲来内史府,萧何当下出府迎接。

    两人叙礼毕,萧何遂问道:“上将军可有出兵的意思,莫不是军师也没有办法?”

    “子房办法是有,不过还需相国助我一臂之力,方可瞒过韩信。”张良略作神秘的说道。

    萧何有些迷茫的看着张良,“军师尽管说,何定然全力相助,毕竟那韩信出兵与否,关系着汉家的天下存亡。”

    “相国所言是也,今韩信不出兵,原因不过埋怨汉王误用魏豹,其心仍旧属汉,相国是想,若是吾等假计汉王屈服于霸王,想必那韩信定然会出兵。”张良缓缓的说道。

    萧何听罢,略微颔首,“原来如此,何似乎明白了些意思,吾这就差人去办,军师在此静候佳音即可。”

    两人计定,萧何首先召集士兵清点平阳百姓籍薄,以及府吏库存,现在话说,就是查户口,将镇里面的公款封好。

    然后又在县东头贴上告示,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表明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们要投降霸王了,汉王似乎打不过他。

    韩信在府中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于是乎,萧何便派人前往县府之中询问事宜,此时韩信正在阅览公文,见到萧何随从前来,手中拿着竹简,显得很是蒙蔽。

    “你不在相国府中记载军粮,来此作何要事?”韩信当即起身问道。

    那随从稍微挠了挠头,“将军有所不知,相国收到汉王吩咐,欲投降霸王,让我前来查报县府中人口,还请将军莫要为难下官。”

    “你说什么,汉王欲要投降,绝对不可能,你且回去待命,莫要再来县府之中。”韩信很是怀疑的说道。

    “将军何故这般,县东已经贴出告示,不日霸王兵到,便要开城纳降。”那随从声情并茂的说道。

    韩信愣在原地,立即命士兵去县东头将告示拿来,不消片刻,那士兵果真带着一份帛书回来,直接呈给韩信。

    帛书上面还有印绶,书曰:“汉王告平阳县众民,今天下自秦以来,纷争不断,群王并起,唯有霸王占据楚地,威势最大。”

    “且项羽又有范增佐之,楚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东南之地尽数得知,齐赵示好,诸王归附,得天下乃是天心民意也。”

    “邦无大贤之才,择日便迁回蜀地南郑,休养生息,不事兵戈,免得百姓受涂炭之苦,今若投降强楚,其定会好生对待,不负诸位乡民,汉王刘邦告之。”

    韩信看罢帛书,心中五味杂陈,但上面的印绶似乎并不假。而且还有相国随从前来清点县府人数,难不成荥阳真的守不住,楚军欲得关中之地。

    若是楚军取得关中,天下则尽归囊中,若是汉王投降,吾等百官诸将难逃项羽之手,或有可能尽皆屠戮,韩信想到这里不觉胆颤心惊。

    “吾欲见相国说话,还请带路!”韩信当即对着随从说道。

    那随从略微行礼,丝毫不敢怠慢,“相国正在内史府,还请上将军随我来。”

    两人来到府上时,萧何正在清点百姓户籍,韩信见状,当即走上前去,将告示扔在萧何面前。

    “难道相国也觉得大汉气数已尽?”韩信很是直接的说道。

    萧何连忙收起帛书,抬头看了一眼韩信,又开始叹息的整理户籍,并未与韩信答话。

    韩信在旁,见到萧何无动于衷,紧接着说道:“汉王何故有此想法,河内之地已得,三秦悉定,上郡无忧,量那霸王有百万之师,也难以破汉!”

    案牍前的萧何这才缓缓起身,“将军难道不知荥阳、成皋乃是汉中门户,今魏豹无能,遭遇新败,汉王不想被霸王所擒,只得拱手而降,或可封侯得地,子孙平安,若是荥阳被霸王攻破,唯有死路一条,何劝将军一句,还是收拾行李,退出蜀中吧。”

    “某不信汉王会如此,荥阳怎么可能会丢失,相国可速写帛书,交于汉王,我明日便先往荥阳,随后大军即到!”韩信略微不忿道。

    “将军所言可是真的,若是将军出兵,大汉仍有一线生机。”萧何故作兴奋的说道。

    韩信当即将腰间印绶拿下,重重地放在萧何面前,“若是不退楚兵,韩信愿交还将军印绶,回淮阴终老!”

第373章 夏侯婴弃城而逃

    萧何见韩信竟将印绶放下,不觉惊讶,慌忙双手拿起递给韩信,“将军之才,何在南郑便知,今若出兵,汉王必胜,何深信不疑。”

    韩信以为萧何回心转意,自然大喜,当即躬身接过印绶,向萧何行礼告退,前往兵营整理军队,准备发兵荥阳,御敌于楚。

    韩信刚离开,张良便从内室走了出来,“相国当真厉害,竟能瞒过韩信,如此荥阳有救矣。”

    “全凭军师吩咐,不足言语,只是此事大王尚未知晓,难道军师不先回去告知大王,见到韩信如何行事吗?”萧何颇为担忧的说道。

    “这个自然,那子房就先行一步了,相国在此整顿后方,与上将军相辅相成,荥阳必可保全,将楚军置之死地。”言罢,便与萧何告别,向着荥阳赶去。

    此时的刘邦心中更加惶恐,每日都在等待张良的消息,原来夏侯婴把守陈县,却遭到项羽的猛烈进攻,怕是支撑不了多少时日。

    而且中间的粮道还被钟离昧带人切断,夏侯婴目前的状况就是死守,待到陈县告破,项羽兵一日便可赶到荥阳城外,形成对立局势。

    张良亦是不敢怠慢,连夜从平阳赶回,刘邦听闻张良回来,丢下饭碗就去迎接,还好张良并未让刘邦失望,很是详细的将自己的计策告诉给了刘邦。

    刘邦闻言,心下大喜,立即命人重赏张良,韩信这个时候已经整理好兵马,大部队在后,先带领两千人马赶回荥阳,只望汉王不要那么早开城纳降。

    韩信出兵不提,且说夏侯婴的军队,城内士兵曾多次出战,奈何项羽兵多将勇,每次几乎都是败北,这也使得陈县汉军士气萎靡。

    前些时候,刘邦曾安排一万士兵前来,现在只余下三千不到,数千人战死不提,大部分人见到形势危急直接就逃走了。

    那个时候的小兵还是很随意的,说叛变立马就叛变,而且各地诸侯来者不拒,但项羽和韩信的军队却不会有这种情况。

    首先项羽的军队,并不像汉王那般随意招收,其核心部队全部都是江东子弟,因此基本不会叛逃,至于韩信,治军严整,未尝败绩,没必要叛逃。

    夏侯婴被围在陈县之中,进退维谷,前往荥阳送信的士兵无一人返回,这也使得夏侯婴心灰意冷,如果再没有消息,便从陈县强攻出来,反正粮食也维持不了几天。

    项羽在外黄,见陈县久攻不下,心中甚是烦闷,便命钟离昧与龙且强攻,是时夏侯婴正在等待荥阳消息。

    忽听闻项羽大军来攻,心中惶恐,慌忙命人于城楼之上死守,但钟离昧等人着实狡诈,先用尘土装进罐子之中,然后投向城楼。

    恰值秋风飞扬,那些尘土被刮到城中,使得汉军不能睁眼,楚军借此机会,迅速爬上城楼,很快便将陈县拿下。

    夏侯婴见状,立即率领千余人从北门逃跑,钟离昧却未曾派人追袭,只是在城中整理军需,等待霸王入城定夺。

    想来夏侯婴仅带兵千人,何来不追之理,原来在此之前,季布早就埋伏在陈县北,其目的有两个,一则切断汉军粮道,二则防止夏侯婴弃城逃跑,在此正好可以擒杀夏侯婴。

    季布率军两千,在陈县北的丘陵中扎营,每日都派人巡防四周,今听闻陈县城破,立即派人于岔路口埋伏。

    楚军刚埋伏完毕,那夏侯婴便策马前来,季布心中大喜,待到汉军靠近之时,立即示意士兵放箭,然后冲杀出去。

    夏侯婴见状心中大惊,丝毫不顾后方的士兵,攒着劲向前冲去,季布亦是明白擒贼先擒王,见夏侯婴走脱,立即率军追击。

    奈何夏侯婴胯下坐骑乃是良马,季布如何追得上,只是在后面放了几个空箭,便命人撤退,不复追去。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夏侯婴带出一万兵马,从陈县回到荥阳的时候只剩下数十骑,刘邦见状,并未责罚,反而大加夸奖。

    此次若不是夏侯婴拼死把守陈县,怕是荥阳早破矣,项羽闻说陈县城破,立即布兵陈县左右,韩信带领千余骑也从平阳赶了过来。

    刘邦亲自出城迎接,韩信见汉王如此,亦是受宠若惊,当即下马叩拜,“大王实在多礼了,至此危难之际,应当谨慎行事,何故十里来迎末将。”

    “上将军乃是朕的救星,自然来迎,若将军两日不来,朕就弃城而降,恐难在与将军相见了。”刘邦伤心欲绝的说道。

    韩信见状,当即躬身行礼道:“大王放心,只要重言在,定然那项羽匹夫退回彭城,不敢再来攻占荥阳。”

    “重言足智多谋,身经数十战役,未尝败绩,项籍亦是如此,两军交战,当真是有些意思。”陆言在旁颇为打趣的说道。

    “侯爷放心,那项籍不过是自恃勇武,带兵打仗与某相比,稍微逊色。”韩信倒也不含糊的说道。

    几人略微聊了几句,便领兵回到了荥阳,韩信则是将士兵分别驻扎在成皋和荥阳,之后又派人前去打探项羽动向。

    韩信得知项羽在陈县胜了夏侯婴,心中尚有思量,立即增兵死守荥阳,不与之战,正所谓兵法有云,“敌军气盛,退而守之,敌军气弱,进而攻之。”

    楚军在陈县稍作休整,便由项羽带领前来攻打荥阳,但是见荥阳城楼布满汉军,整齐威严,不免有些大惊。

    然兵临城下,岂有不攻而退的道理,因此项羽便让钟离昧前去约战,奈何钟离昧在城下喊了数声,并未有人答话。

    项羽见状,心中大怒,立即命弓箭手上前放箭,汉军早有准备,当即举起盾牌防守,连续多次射击,楚军并未取得优势,便命人架起云梯,直接攻城。

    韩信在城楼中间,见楚军架梯攻城,立即派出汉军弓箭手上前,霎时间,荥阳城上,箭矢如雨,齐飞而下。

    众多楚军躲避不及,纷纷从梯子之上坠落,半个时辰,汉军未伤分毫,楚军士兵却连伤千人,项羽知情况不妙,只得下令撤退,来日再战。

第374章 范增临淄劫陆母

    韩信在城门楼上见到楚军退去,面色颇为慨然,“待到成皋传来军情,项籍定会被吾擒之,今不过缓兵之计尔。”

    项羽见到荥阳汉军势重,又闻成皋驻兵五万,便退守外围不再贸然进攻,准备寻找其他的方法,毕竟攻城要比守城困难。

    然就在此时,郦生也从临淄将陆言家人带了出来,张苍和陆母亦是随同前往,诸多时间没有见过陆言,陆母心中颇为挂念,郦生乃是儒生,如何不知母子之情,便没有回绝,至于张苍嘛,完全是不放心自己的女儿。

    现下从临淄前往汉地,必须经过田广所辖地,而田广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出卖,为了讨好霸王,当即将陆母出行的事情告诉了范增。

    范增在陈县北,得知陆母出了临淄,心中大喜,目前楚汉局势正是胶着状态,如果将陆母请来,或许局势便可扭转。

    因此范增便派遣周兰前往城阳,准备将陆言的家人请来,郦生前往临淄的时候,仅带了几个随从,身边并无武卒。

    周兰则是带领百余骑快速北上,郦生和陆母都是六七十的人了,行动多有不便,因此赶路速度并不快,恰好与周兰军队在城阳外相遇。

    郦生行事谨慎,见楚军迎面赶来,便觉得情况不妙,立即让随从将马车赶到一旁,周兰见状,立即下马查探,其他人不认识,但郦生他曾在吴中见过几次,颇为眼熟。

    “你们几人去将马车拦下!现下纷乱时局,如何会有这么华丽的马车?”周兰颇为疑惑的说道。

    楚军得令,立即围上前去,那马夫心中惶恐,慌忙下车立在一旁,“诸位大人,我们不过是赶路的,还请放行。”言语略微发颤。

    “打开!”周兰立即喊道,楚军甩开车夫,就在这时,郦生首先掀起车帘,“周将军,何故行如此苟且之事,难道这是西楚霸王所为?”

    “此乃亚父之命,后面的车中想必是平南侯的家眷吧,先生这么大的年纪还来办这件事,当真是辛苦了。”周兰冷眼道。

    郦生稍微吃力的踏下车来,略整衣衫,“古时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今却劫持他人父母,其何罪耶?”

    “其子为敌,乃父母之过也,况且亚父只是让我将他们请回去,又未说行不道之事,还请郦生多多理解。”周兰说罢,立即摆手,楚军犹如虎狼,当即向着后面的车辆走去。

    陆母在中间的车辆,听到外面嘈乱,便让文儿搀扶着下车,恰好楚军迎面走来,见陆母出面,颇为恭敬的站在了原地。

    “先生,这位大人为何拦住去路?”陆言面色沉稳的说道。

    郦生见陆母下车,面色稍显慌张,“今楚军欲拿我回出营,老夫人还请车内休息。”

    “拿你作甚,我看是来拿我这把老骨头的,吾儿为汉,与你无关,且让老妇上前答话。”陆母说着便走了上去,旁边的张文儿颇为无奈。

    周兰见陆母走近,立即躬身行礼道:“晚辈乃楚将周兰,特奉亚父之命,请老夫人前往楚营休息几日。”

    “我若随你去,可否放了先生和我的儿媳?”陆母很是淡然的回答道。

    周兰听罢,面色踌躇,想来亚父将陆夫人请回不过是威胁陆言,今若将家眷全部带去,徒增烦恼,不若只带回陆母,也算依了亚父之计。

    “既然如此,全凭老夫人安排,还请另上马车,与我回楚营。”周兰颇为恭敬的说道。

    旁边的张文儿见状立即拦住陆夫人,“婆婆,还是我去吧,你与先生回去,也免得生出母子思念之苦。”

    “文儿啊,你还要为我们老陆家传宗接代,莫要与我这把老骨头争三比四,我若有事,子玉还要有你代我照顾。”陆母很是坚定的说道。

    张文儿欲要开口,但见陆母已经上了马车,楚军倒也有眼色,直接将马车牵出,周兰也不在和郦生多说,回身上马直接向着陈县赶去。

    此刻郦生只是茫然的站在原地,“吾等先回荥阳,诸事之后再议。”

    周兰回到楚营不久,郦生亦是从黄河岸回到了荥阳,陆言知道自己的老母亲肯定会跟来,便匆忙出去迎接。

    刘邦虽然被围在荥阳,但依旧筹备宴席,为老夫人接风洗尘,毕竟陆言叫他兄长,陆言之母即为刘邦之母。

    陆言驻足北门颇久,才看到有马车行来,当即徒步走了过去,郦生从内看到陆言如此,不免有些黯然伤神。

    “郦先生,辛苦你了,老母是否就在车后?”陆言对着陈内的郦生问道。

    见郦生沉吟不语,陆言亦是有些疑惑,“怎么?难道老母不愿意长途跋涉来此?还是在临淄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后面的张文儿突然下车,当即扑向陆言的怀中,“子玉,老夫人他被楚军抓去了,我们因此得救。”

    陆言瞬间愣在原地,许久才缓过神来,“没事,没事,文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母的事情我会想办法,文儿莫要担心。”

    旁边的郦生有些愧疚的下车,不待陆言反应,当即跪拜道:“郦生无能,竟让老夫人于城阳有失,还请侯爷责罚。”

    陆言将文儿送回车上,连忙扶起郦生,“先生哪里话,此乃子玉之过,不该盲目去接老母回来,你且回去休息,诸事会安排妥当的。”

    当日宴席可以说是不欢而散,但是楚营之中,范增心情大好,随即命人好生款待陆母,不准有任何的怠慢。

    陆母独在军营之中,表现的很是坦然,范增处理好军事后,当下便去拜访陆母,希望通过她可以让陆言来楚营效力,如此韩信等人必会追随而来。

    帐内,范增很是和气,亲自为陆母斟茶道:“老夫人从临淄赶来,着实辛苦,不若喝点温茶解乏。”

    陆母眉头微皱,“莫非你就是周兰所说的亚父?”

    “正是老朽,今请老夫人前来,不过为了一件事情罢了,那就是希望老夫人让爱子为大楚效力,不知老夫人意下如何?”范增低声问道。
第375章 平南侯欲往楚营

    陆母听闻范增所言,稍微抿口温茶,“小儿自咸阳为官以来,老妇便事事随他,今犬子侍奉汉王,老妇更无话说。”

    “老夫人怕是有所不知,楚军已经兵临荥阳城下,待到荥阳城破,汉王被擒,平南侯纵有名声,不过一刀下亡魂尔。”范增颇为惬意的说道。

    “亚父何苦自欺欺人,老妇虽然久居临淄,亦是知道天下世事,当初霸王坑杀秦卒数十万,又焚咸阳宫室,强杀秦三世子婴,又无缘无故屠戮百姓,后回吴中放逐义帝,阴弑郴县,此等无德无义之人,何来破汉之说,吾曾听闻汉王乃长者也,不好杀生,所过之地,皆坦诚相待,天下诸侯皆因此归附,何来擒杀汉王之举。”陆母很是真切的说道。

    范增闻言,心中大惊,未曾想陆母竟会说出这般言语,真可谓良母也,陆子玉能有今天,其母功不可没也。

    “既然如此,陆母且先休息,老朽明日再来拜访。”言罢便向帐外走去。

    此时项羽亦是在等候范增的消息,若是能够说动陆母,汉失左膀右臂,必难以复兴也,正在霸王浮想联翩之时,范增从外匆忙赶来。

    “启禀大王,陆母一时恐难说动也,不若派使者前往荥阳,诱惑陆言出城,进而杀之,以免日后徒增烦恼。”范增还未行礼,便直接说道。

    项羽当即命人赐座备茶,“亚父何来此言,难不成那老妇还能识大局,不顾生死?”

    “陆母并非平常妇人可比也,我素闻陆母曾为齐国大户,想来也是受过书香熏陶,故而识时务,顾大局。”范增颇为无奈的说道。

    “原来如此,平南侯有这般良母,佐助秦十年兴盛,不复疑也,诸事还劳亚父费心,望早日解决平南侯之事。”项羽很是慨然的说道。

    范增略微颔首,当即下去差遣楚使,欲往荥阳将陆言骗到楚营来,有陆母在,不怕陆言不中计也。

    荥阳城内,陆言独坐庭院之中,心情忧烦,张文儿在旁轻声斟茶,“子玉,喝点茶吧,已经九月天了,外面严寒,不若回屋坐会儿?”

    陆言略微回神,“哦,文儿,师傅他老人家想必正在寻住所,就让他住在这里吧,顺便代我向师傅问声好,等到老母的事情解决好,子玉定会亲自前去问道。”

    “嗯,你也注意身体,我这就向父亲说明,父亲定会理解的。”文儿略显担忧的说道。

    两人言罢,陈平忽府外赶来,“侯爷,陈县有楚使前来,大王请你过去议事,或许和老夫人有关。”

    陆言闻此,心中颇为高兴,“文儿,府上的诸事你且打理,过些时日我派人送你回栎阳,那里比较安全,这里与楚交战,多有不便。”

    “嗯,你且忙吧。”张文儿倒也颇为通情达理,陆言当下便与陈平向着县府赶去,此刻刘邦坐在首位,并未与楚使答话。

    想来自己的父亲、妻子都被项羽抓走,却未曾派出使者商量如何解决,今平南侯的母亲被抓,却要大张旗鼓,刘邦只觉得项羽对陆言颇为重视了点。

    不消片刻,陆言便来到府内,张良等人皆在,楚使表现的略微有些尴尬,汉王不与之答话,旁边的大臣自然不敢先开口。

    刘邦见陆言前来,脸色稍微好转,“侯爷,你可算来了,这有使者找你商量,你且与他答话,吾等静听即可。”言语间丝毫不把使者放在眼里。

    不过能当使者,心理素质自然不差,对此也没有说什么,见陆言前来,当即迎上前去,“平南侯有礼了,今陆老夫人在楚营尚好,平南侯莫要挂念。”

    陆言听罢,不觉有些潸然,“那老母可有什么嘱托,请你带回来?”

    “启禀平南侯,陆老夫人说自从临淄一别,久未相见,心中甚是想念,因此想请侯爷前往楚营叙情,也算尽子孝,不使陆老夫人心中遗憾。”楚使缓缓的说道。

    旁边的张良见状,当即出列答道:“古今往来,此等至亲,能为利剑者,唯有楚霸王一人也,当真让天下人耻笑!”

    “想来两国之间,不过是兵戎相见,何来以情夺志,恐怕唯有范增老匹夫能够用此毒计,你身为使者不规劝范增,反而前来游说平南侯,实乃助纣为虐!”

    楚使听闻张良此言,不觉稍有惭愧,当即从袖中取出一封帛书,“侯爷,此乃亚父所给,还请平南侯读阅。”

    陆言有些无奈的接过帛书,“那项羽难道也同意范增此做法?”

    “这个,小的也不知道,大王曾说让亚父斟酌行事。”楚使颇为低声的说道。

    其中书曰:“楚相亚父范增顿首,初闻平南侯家住临淄,老夫人锦衣玉食,生活何等无忧,今因侯爷效力于汉营,老夫人心中惆怅,面色忧愁,可见老夫人并不希望侯爷如此。”

    “今老朽将楚军攻围荥阳之事说与老夫人,老夫人更是食难下咽,每日只稍微用膳,心中无不希望侯爷早日归楚,效力于霸王。”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纵使侯爷不愿如此,难道欲违背老夫人所想,使其终日惶惶,为子忧郁。”

    “若平南侯尚有孝心,就应前来楚营,以全孝名,否则侯爷不顾生母,自会遗臭万年,为后人所不耻。”

    陆言看罢书信,霎时间怅然若失,细细想来,这世间确实没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事情了,陈平见陆言面色不对,欲要说话,哪知道陆言直接跪在了刘邦面前。

    “兄长,子玉欲效力,奈何老母身在楚营,愿与使者前往,还请兄长成全。”

    “侯爷,你若是去了,那霸王竖子定然不会放了你和老夫人,但你若留在汉营,或许项羽只会囚禁老夫人,并不会生出什么祸端,朕之父妻皆是如此,还望侯爷深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