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汉纵横家-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弟子陆言拜见师叔浮丘公,师弟刘交,家师上朝未回,有什么话还请里面说,以待家师音讯。”陆言很是恭敬的说道。
浮丘伯有些茫然,不过看着陆言聪明伶俐,当即眉开眼笑,“刘交,日后可像他学习,师兄的弟子果然不一般。”
三人客气几句,陆言便把两位请到客厅之上,原来现在是太平年间,浮丘伯想带着刘交去山中学习,远离是非。
“陆言小友,不知道张苍师兄何时可以回来?”浮丘伯和气的问道。
陆羽拱手,“浮丘公叫在下子玉就行,家师上朝很久了,估计过不了一时半刻就该回来了,两位可先喝茶静待。”陆言缓缓的说道。
浮丘伯点头,正说话间,张苍也从府外赶了回来,见到浮丘伯也是有些激动,只是听说他要离开,未免有些失落。
客厅之中,浮丘伯和刘交已经起身,张苍本想挽留,奈何浮丘伯去意已决,“师兄不用担心,我只是想静下心来学习师傅所传而已。”
“嗯,这位想必就是你的徒弟吧,一脸福相,日后可成大器。”张苍看着刘交说道,从始至终,刘交一句话都没有说。
陆言也是疑惑,书上说刘交和刘邦的意气相投,应该很活泼才是,没想到竟是一个书呆子,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听到张苍的话,浮丘伯只是摆手,“我观子玉聪明伶俐,又好学,处事行为极为谨慎,张师兄可要悉心培养,日后定不会弱于李斯师兄。”浮丘伯和蔼的说道。
陆言在后面只是挠头,真不知道这个评价是好是坏,陆言当即上前一步说道:“多谢浮丘公赞赏,只是小子觉得,李师伯对于大道只成功了一半,倒不如浮丘公,已经领悟大道,看透世事,我应该像你学习才是,功名利禄能得最好,得不到也不应强求。”
浮丘伯很是诧异陆言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心中对陆言更是敬佩三分。
“刘交,日后见了子玉,一定要以兄长的礼节拜见他,不可怠慢。”浮丘伯转身对着刘交说道。刘交亦是点头。
客套几句,总算是把浮丘伯送走了,总体来说印象还不错,除了张良之外,陆言可是有攀上了以为高祖亲弟弟刘交啊,想想都激动。
第十章 子玉为师初献计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之间陆言在张府之中学习了三个年头,完全忘了现代的事情,身体也逐渐长开,变成一名英姿飒爽的青年。
在陆言看来,其实什么都不用学习,只是稍微学习一下李斯的小篆就行,这样的话交流起来也方便,这三年过得很是平静,天下似乎很是太平。
公元前二百一十八年,陆言与张文儿三人坐在书房之中,已经时至午时,依旧不见张苍从朝中回来,不免让人心中有些着急。
“爹爹这个时候应该回来了啊,为什么还是没有消息?”张文儿有些着急的说道。
陆言见到张文儿如此,心中亦是担忧,倒是后面的陆敬和玉婉就像没事人一样,兴致勃勃的看着手中的楚辞,虽然屈原投江了,但是在那个年代依旧是明星人物。
“快回来了,老师是上大夫,怎么可能会出事,不用担心。”陆言安慰着文儿说道,如今文儿已经十五六岁,也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
这些年陆言不仅心性变得老辣,而且似乎更加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只不过大家太过遵循三纲五常,君臣之礼,陆言亦是如此。
就在两人着急之时,张苍有些疲倦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陆言四人的面前,手中拿着兵书策论,缓缓的走向陆言的面前。
讲了一个时辰的策论,全部都是先秦百家,张苍的表情很是无奈,不知道如何形容,陆言也是全部看在眼中。
晚些时间,陆言带着纠结的心情,还是来到了张苍的书房,从老师的表现来看,定是在官场之上遇到了困难。
张苍此刻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竹简写的文书,时不时的叹气忧伤,陆言轻轻敲门,张苍有些惊讶,见到门前站的是陆言,立即挥手让他进来。
在张苍看来,虽然教育了陆言三年,但是依旧不敢让他涉及朝政,毕竟现在朝中,李斯王绾冯劫把持大政,咸阳宫内有赵高秉持后宫之事,根本没有其他人崛起的基础。
“子玉,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张苍很是和蔼的说道。
陆言躬身行礼,“子玉确实有事情想请教老师。”陆言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来由,此次只是想循循善诱。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说,自家人不必客气。”张苍总是慈父般的看着陆言,这让陆言也是非常的感动,不过他时刻没有忘记家中的老夫人,所以必须要有一番成就。
“老师教我们兵法策论、诗书礼仪、骑射周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张苍有些茫然,这大半夜的,陆言怎么突然之间问起来这样的话语,真是让人猜不透,张苍只是抚须,一时间不知道作答。
毕竟当初只是见他聪明伶俐,才打算收他为徒,至于教育的目的,张苍确实没有认真想过。
“我教你们这些,自然有用,小的说乃是修身养性,韬光养晦;大的说自然是解决天下事,造福百姓。莫非子玉有什么疑问。”张苍也是反应极快,很是平心静气的说道,虽然朝中有些事情,但是也不想横加与孩子身上。
“即如老师所说,那子玉觉得,现在的我可以解决天下事,造福百姓了。”陆言颇有自信的说道。
张苍瞬间明白陆言的意思,“子玉果然是聪慧过人。”说着便把手中的文书递给了陆言。同时也是长舒一口气。
或者自己的是老了,有些事情让陆言去办也未尝不可,如今秦王当政,民虽安静,却不富裕,依旧有很多饿死之人。
陆言躬身接过文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原来是秦王想要修栈道,把所有的宫殿从空中连接起来,这些都还不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秦王开始着手修建阿房宫。
纵使现在的人看来,这也是一件劳财伤民的事情,而且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就被项羽一把火,一切全部付之东流。
“我今早痛陈修建阿房宫之弊端,但是朝堂之上尽皆阿谀奉承之徒,秦王说什么,下面的人都是叫好,纵使师兄李斯也是点头。”
“秦王觉得我扫兴,便要把我下狱,不过还好有李斯求情,才免得祸患,而且从今天起还要禁闭一月,实在是可恶啊!”张苍力不从心的说道。
陆言听后只是点头,这件事情吧,陆言也觉得老师做的对,但是这个方法实在不行,太直接了,不被下狱才怪。
真不知道史书上怎么记载的,张苍竟然还在咸阳当过御史大夫,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子玉可有办法?”张苍转而问道。
“启禀老师,这件事情说起来也不难办,只是看谁去建造这阿房宫,其实老师可以举荐蒙毅大夫,蒙毅大夫向来得到扶苏和秦王的恩宠,事情交于他们自然可以成功。”陆言缓缓的说道。
可是张苍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这阿房宫交给谁建不都是劳民伤财,最后的办法就是不建,陆言的办法不免有些失望,也不好当面指责。
陆言见到张苍脸色有些难堪,当即起身说道:“老师,你怎么不明白呢?蒙毅和扶苏向来体察民情,怎么可能会同意这件事情,到时候这件事情扶苏肯定出面,若是他提出来,纵使秦王心中不悦,事情恐怕依旧得搁下来。”
“好,甚好,明日我便修书一封,你亲自带给蒙毅,让他直接承接下来此事,也免了我举荐的事情。”张苍面露喜色说道。
“老师今日便可想好说辞,明日我为老师带过去,子玉一定会竭尽全力办成此事。”陆言很是激动的说道。
这样以来,阿房宫的事情就会解决,反正把锅甩给扶苏公子也不是什么坏事,等到明日到了宫中,完全可以在想其他的办法。
“子玉,明日趁此机会你也可以结交一些武将,始皇帝终究不肯选太子,我们还是早点站队比较好。”张苍笑着说道。
陆言点头,没想到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个滑头,现在就开始让自己站队了,在他看来不是扶苏就是胡亥,一个是嫡长子,一个是最爱之子,不过这些都是后事,等到明天见到蒙毅大夫,先了解一下宫内的情况比较好。
第11章 蒙毅承旨建阿房
次日清晨,张苍便有锦帕写了封信,交给了陆言,由于今天张苍禁闭,所以这件事情还是需要陆言去做。
子文亦是跟着陆言过去,毕竟初次办事,张苍不放心也是应该的,陆言心中比较激动,毕竟第一次出谋划策,希望蒙毅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
或许这也是陆言扶摇直上的一个契机,张苍的府邸和蒙毅的住处不是很远,陆言和陆敬两人步行便来到了蒙毅的府上。
怎么说蒙家三代都是受到秦王照顾,所以蒙家也是秦王朝的忠实拥护者,扶苏更是非常看重蒙毅和蒙恬两兄弟。
比起胡亥和赵高,陆言还是比较看中前面这对组合的,虽然两队后果都不怎么样,但是不代表陆言改变不了这一切。
说来也巧,蒙毅与扶苏公子全部在府上,听到昨天朝堂之上张苍的事情,亦是感到有些惋惜,今天决定亲自去和嬴政理论。
陆言把信封直接交给了护卫,扶苏和蒙毅见到是张苍家中的弟子,当即邀请陆言和陆敬来到客厅之中,具备茶水。
扶苏身穿青衣,丝毫不像是王室成员,样子大概有二十多岁,颇有点风流才子的韵味,但是更多的是沉稳儒雅。
蒙毅头戴玉绾,身上亦是麻衣粗布,看上去略显简朴,眉宇之间更多的是沉稳,和扶苏相对而坐,见到陆言二人立即起身。
“两位不知是张大夫什么人?”扶苏很是恭敬的问道,虽然陆言比他小了一些年岁,但是丝毫看不出王公贵族的傲慢。
“在下陆言字子玉,这位是我长兄陆敬陆子文,皆是老师的门生。”陆言缓缓的说道,眼前的这位毕竟是秦王的儿子,陆言根本不敢妄动。
活了几辈子都不可能和这样的人说话,所以陆言的表现相当之谨慎,旁边的陆敬更是如此,只是低头不敢说话。
“张大夫书中言语,扶苏已经看过,明日早朝我会向父王说清楚的,昨日张大夫所受之苦实在是惭愧。”扶苏有些无奈的说道。
看着扶苏,陆言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了一会,陆言才明白,扶苏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低了,毕竟是王室,应该有点威严才是。
“书中所言,公子不用照做,反而可以顺其道而行之。”陆言紧接着说道,其实陆言并不想坑自己的老师,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而已。
蒙毅有些神秘的看了看陆言,“莫非你还有其他的方法?”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才俊,蒙毅不由得有些怀疑。
年纪尚且不过二十,能有什么高论,不过旁边的扶苏很是期待的看着陆言,陆言稍微弹了弹衣衫,从席间离开。
“蒙毅大夫自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秦国尽心尽力,竭尽全力,从筑长城到融兵器铸铜人,再到后来的咸阳宫以及骊山陵,无不尽职尽责,试问这些民夫蒙毅大夫是怎么对待的?没有尽力便拷打,没有完成便鞭打,谁人敢为秦人效力。”
陆言的话使得蒙毅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如今秦国强盛,建造宫殿可以理解,但是那些建造的奴隶也是人啊,其中还有一些是征调的民夫,试问上大夫这是在帮秦还是在害秦。”陆言紧接着说道。
蒙毅有些害怕的跪了下来,“子玉所言极是,还请公子原谅,日后定会善待民夫。”扶苏摆了摆手,并没有要指责蒙毅大夫的意思,因为大秦人都是如此,没有办法的事情。
“子玉,还是说出解决之法吧,蒙毅大夫心中有愧,想必你也会原谅他的。”扶苏很是和气的说道。
陆言点了点头,他心中也没有责备蒙毅的意思,毕竟这种事情功过参半,只是应该把奴隶和民夫分开来看待。
“依子玉之言,蒙毅大夫主动请缨接下来修建阿房宫的事情,在修建阿房宫的时候善待民夫,让他们不在心生怨恨,到时候他们肯定愿意卖命,反而比鞭打强上十倍,岂不是美哉,所以堵不如疏。”陆言缓缓的说道。
“子玉之言甚好,蒙毅可照做,彼时父王若是再让修建栈道的话,也不至于没有民夫征调。”扶苏很是同意的说道。
蒙毅亦是欣然点头,还不等扶苏安排,便匆匆进宫,向秦王禀告这件事情,扶苏见到蒙毅如此着急也是有些发笑。
“子玉不要见怪,蒙毅素来如此。”扶苏解释道。
“没事,蒙毅大夫为民之心急切,就该如此。”陆言在一旁笑着说道。
此刻房中只有扶苏和陆言陆敬三人,扶苏见到陆言如此聪慧,心中也是有意安排他官职,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看着扶苏纠结的表情,陆言当真是一时间猜不透,只是有些尴尬的坐着喝茶。
过了片刻,扶苏首先开口道:“子玉聪慧机警,不知道可愿为帝国效力,以流芳百世,供万人颂扬。”
陆言有些茫然,这是什么情况,天上掉馅饼吗?陆言的内心相当之激动,但是表面已经强装镇定。
若是答应的话,从今天起就是秦朝的大官,到时候岂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封侯拜相那岂不是指日可待。
“子玉,公子问你话呢?”陆敬在一旁戳着陆言的袖口说道。
陆言猛然回过神来,当即对着扶苏叩首,“待到蒙大夫事情成功之后,公子在封赏一官半职也不晚。”
见到陆言如此低调,遇到官职竟然如此淡泊,扶苏对待子玉更是肃然起敬,虽然陆言表面只有十六岁,但是那只是表面。
旁边的陆敬见到陆言没有答应,不免有些失落,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实在是可惜啊。
“既然子玉如此,我也不在强求,待到蒙毅大夫回来的时候再说也不迟。”扶苏缓缓的说道。
陆言只是点头,又和扶苏公子谈起了治国之道,还好张苍老师教了陆羽黄老之道,所以陆言从始至终都是对答如流。
一个时辰的谈话间,扶苏对陆言更是赞赏有加,认为陆言乃是当世不可多得之才,陆言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健谈在古代这么有优势。
三言两语得个一官半职不是问题。
第12章 蒙封上卿陆封郞
可能陆言与扶苏相见恨晚,无论谈什么都合得来,当然了,扶苏说的陆言基本上都同意,然后稍加补充而已。
陆言几次都想离开,都被扶苏挽留,虽然这是蒙毅的府上,扶苏完全把他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毕竟整个天下都是他们家的。
夕阳渐落,两人促膝长谈竟然一天,蒙毅也从朝中赶了回来,看着脸上的表情应该是有好事发生了。
见到陆言没有离开,也是随机做了下来,此刻蒙毅看着陆言的目光之中尽是崇敬,同时把诏书摆在了木桌之上。
“我把子玉的良言说与秦王听,秦王大悦,当即封我为上卿,赏赐金百斤,说我为国分忧,劳苦功高。”蒙毅有些激动的说道。
陆言很是淡然的拿起了诏书,果然是从大夫升迁为上卿,食禄增加两千石,怪不得蒙毅会这么高兴。
不过陆言有些茫然,这个时期的蒙毅确实受到始皇帝恩宠,曾经封官为上卿,原来这一切都是陆言的功劳,真是有意思。
“蒙上卿升迁固然可喜可贺,希望上卿不要忘记承建阿房宫的本意。”陆言有些和气的提醒道。
蒙毅对着陆言叩首,“毅谨记。”能让蒙毅为陆言叩首,可见蒙毅此刻是多么的崇拜陆言,有时候脑子真是一个好东西。
晚间时分,陆言直言告辞,扶苏本相挽留,但是陆言执意要走,扶苏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只得让陆言离开。
“子玉今日之功很大,择日扶苏亲自拜望,定带上厚礼一份。”扶苏很是诚恳的说道,陆言顿首再拜,这才离开。
张苍此刻在府中也是焦急的等待,仔细想想难不成是自己信中的话语太过直白,惹得扶苏公子生气,故意刁难陆言。
今天一天张苍都是禁闭,有些事情也不好大厅,只是在书房之中看书等待,只希望不要出事情。
就在这时,陆言二人提着灯笼从蒙毅府上赶了回来,张苍亲自出去迎接,看着陆言没事,心中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张苍当即带着两人来到书房之中,“子玉,事情如何?”张苍开门见山的问道。
“今天子玉在扶苏公子面前畅谈良久,深得扶苏公子的赞赏,本来扶苏公子想要封子玉官职,不过被子玉拒绝了。”陆敬此刻很是激动的说道。
在蒙毅府上,陆敬简直就是一个木头人,回到府上才把自己心中的事情说出来,张苍听后看向了陆言。
“扶苏公子待人宽和,只是稍欠缺了一些威严,况且今日只是小事情,若是因此封官,未免有点说不过去。”陆言很是谦虚的说道。
他只不过是忍着没有接受而已,反正这官职早晚会来,这样推脱正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范,留下更好的印象。
张苍听后只是笑笑,“子玉比师傅强多了,为师也就放心了。”张苍略有深意的说道,陆言表示本来就比师傅强一些,这样才能显示出老师教学上比其他人厉害。
这些话陆言只能藏在心里,说出来了让张苍的脸面往哪搁,恐怕以后再也无颜面对陆言了。
相国府中,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头,身穿长袍,头戴玉棺,胡须略长,面容宽阔,体态富饶,一副富家员外的样子。
此人便是大秦现任丞相李斯是也,在秦还没有统一六国之前便与王绾同位,如今更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拿着手中的竹简简约的看了一遍,便递给了旁边的侍臣,“蒙毅竟然主动承接阿房宫修建的事务,他怎么会如此殷勤。”
“启禀相国,外人来报,张苍门生曾去过蒙毅府上,晚间时刻才回去。”侍臣很是恭敬的说道。
李斯轻轻放下手中的卷轴,眼神有些疲倦,“此乃张师弟之计也,今日朝中张师弟直言简述,使得秦王大发雷霆,若非我出力,恐怕早就在牢狱之中了,张师弟真是为了阿房宫费劲了心思啊。”
“那接下来怎么办?”侍臣缓缓的说道。
“就让张师弟随便玩玩吧,以他的才智也就适合做这些事情,出事了还得我这个师兄替他担待着。”李斯端起茶杯说道。
可能是因为韩非子的事情,使得李斯对于自己的同门非常的关注,尤其是自己的师弟,也算是对同门的补偿吧。
见到李斯如此说,侍臣也不在说话,只要不阻碍李斯的利益,他们怎么搞都没有关系。
张苍府中,第二日虽然扶苏没有来,但是却从宫中下来一道旨意,却不是给张苍的,而是给陆言的。
陆言听说有自己的旨意,立即梳头洗面,整理好衣衫慌忙去接旨,想想都有些激动,第一次接旨。
平常只是看到影视剧中有接旨的画面,几乎都是跪着接旨,不过秦朝倒不是如此,传旨的太监并没有朗诵旨意,直接给了陆言。
使得陆言一脸茫然,旁边的陆敬撺掇了陆言两下。
“难道还有什么事情吗?旨意都已经在我手上了。”陆言心中暗道,站在院子之中不知道该干什么。
这时的陆敬终于机警了一次,慌忙从袖中掏出金子递给了传旨太监,如此太监才先满意足的离开。
“子玉,这是规矩,以后可不要忘了。”陆敬提醒着说道。
陆言当即恍然大悟,“子文兄长,以后有你跟着我,这些规矩还要你好好的教我才是。”陆言打趣的说道,拿着诏书回到了房间之中。
“我可不教,这些东西都是靠自学的,只有聪明的人才会。”陆敬紧跟着陆言后面说道。
诏书上的意思很明白,封陆言为侍郎,每三日进宫陪同公子讲学,帮助公子们熟悉国家政务,以及诗书礼仪。
这么说吧,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接触的都是上流人物,这些人物都是皇帝的儿子们,现在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以后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这种职务不是一般人可以得来的,看来扶苏公子对于陆言很是照顾,一开始就封一个这么有价值的官职。
晚间十分,朝服都送了过来,别说这秦朝的办事效率还是挺快的,不管怎么样,咱也是秦朝的一名官吏了。
第13章 六国余党秦王怒
陆言官得侍郎,外面虽然没有来人庆贺,还好张苍为陆言准备了一桌子饭菜,使得府中不显冷清,也算是为陆言仕途的开启高兴一番。
“子玉从今天起,你也算是朝中一员了,虽然不登宫殿,也算是太子近臣,日后行事更要谨言慎行。”张苍很是认真的说道。
想来张苍也教了陆言许多东西,如今也算是稍有成就,他自然也不想陆言骄傲,像他这样一直做一个大夫也挺好的。
“陆言谨遵老师教诲,一定不惹是生非,好好讲学。”陆言恭敬的说道,现在的陆言只有十六岁,竟然要为比自己大的公子授课,当真是有意思。
整晚下来,张苍教了许多陆言宫里面的规矩,毕竟不像张苍府上,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那里可是皇帝的家,稍有不慎就是九条命也不够玩的。
次日清晨,陆言换上官服,径直向着咸阳东宫走去,咸阳官员入朝是不准用马车的,就算是轿子也要停在咸阳宫外二里处。
“没想到我陆言还有今日,真是不枉此生,如今为公子扶苏讲学,应该是可以名垂万古的。”陆言心中暗想道。
现在的陆言毕竟只是侍郎,一路上碰见好多达官贵人,陆言也不好开口,官职太小,人家也没有闲心搭理你。
陆言只是低头向前走着,表现的很是谨慎,就在这时,前面忽然向着陆言这边跑来,躲闪不及,一个踉跄向后甩了一跤。
本来是上朝的时间,还有人向着宫外跑,实在不合常理,陆言正要上前理论几句,只见那人正在地上捡着诏书。
陆言想着此人应该也是有大事缠身,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着急,当即向前帮着把竹简捡了起来,他所穿官服,似乎要比陆言的官位大一些,丝毫没有注意陆言,只是自顾自的捡着竹简。
“大人何故如此着急?”陆言说着,便把竹简递了过去,顺便看了看眼前的中年人,长的很是老实,处处表现的较为谨慎。
那人只是有些好奇的看着陆言,同时接过竹简,“多谢阁下,刚才多有冒犯,还请见谅,不知道阁下是?”
“在下陆言字子玉,乃是侍郎,进宫为公子讲学,能为大人帮忙也是应该的。”陆言刚进咸阳宫不敢放肆,躬身说道,那人见到陆言不仅眉清目秀,而且还对自己毕恭毕敬,心中自然高兴,不过身兼要事,没有多做停留。
“我还有事,改日定请阁下喝酒,没事的话就先告辞了,在下乃是中车府令赵高。”那人说着就向着宫外跑了过去。
陆言听到此话,不觉有些发愣,刚才那人说他叫赵高,这也太巧了吧,刚进宫就碰到赵高,还是以这种方式。
更让陆言惊讶的是,陆言发现赵高这个人的脾气挺好,如果没有历史记载的话,陆言还真不敢相信刚才跑过去的那个人竟然是佞臣赵高。
“这朝中的权贵不会都是这个样子吧,这般摸样还有心机,简直就无解了,谁能对付得了。”陆言想过只是暗暗摇头,当即向着东宫走去,这些事情现在说未免有些早了,什么时候到达三公九卿的地位再想吧。
咸阳宫中,大殿之上,坐着一位身穿王袍,头戴王冠,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中年人,身材矫健,雍容轩昂,活生生的一副帝王相。
此人便是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的始皇帝嬴政,不过此时的嬴政似乎并不是很开心,反而有些阴郁的坐在宝座之上。
下面站着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说话,右边武将分别是王贲、蒙毅、李信、内史滕,左边文臣分别是王绾、冯劫、张苍,独独不见李斯。
而赵高如此慌张,自然是嬴政让赵高去请李斯,李斯今日染有小恙,并没有来上朝,嬴政平时相当信任他,所以今天必须请他来。
秦王嬴政坐在大殿之上,俯视着下面的一般群臣,“尔等在秦朝之上已有数载,六国未定之前,各个都可以攻城略地,以一敌百,如今天下既定,却犹如病猫一般,整天只知道赋闲!”嬴政大声的说道。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大家都心知肚明,明显是说这帮武将,如今天下太平,秦王为何怒火中烧,原因则是六国余孽。
如今六国统一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但是各地依旧有六国乱党出现,肆意攻击各部郡守,这也就算了,但是这群余孽的活动地点很是嚣张。
乃是赵国首都邯郸,距离咸阳不过七百余里,这如何使得秦王安心,说不定哪天就攻打到咸阳来,复立六国。其实七百余里很远,但是和总的国土相比就很近了。
“启禀王上,这帮流寇地点不稳定,而且邯郸附近地势沟壑较多,吾等根本无法先手。”李信首先站出来说道。
秦王只是冷笑,“你们无法先手,这就是你们一个盗贼都抓不住的理由?难道我大秦养的都是一帮废物不成?”
李信不敢说话,只得退到队列之中,说起李信自然也是秦中一员大将,虽然不如王贲出名,但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此人打仗喜欢速战速决,不过生性略有自负,当初攻打楚国的时候被项燕打败,从此跟在王贲麾下,在平定燕国时立有大功。
众人见到李信这样的人物都被秦王训斥,再也没有人敢做出头鸟,就在此时,赵高带着李斯连忙赶到了殿中。
嬴政见到李斯,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王上有何要事,竟要赵大人亲自前去寻找老夫。”
“相国有所不知,最近邯郸一代六国流寇猖獗,朕因为此事夜不能寐,望相国出谋划策,以绝后患。”嬴政有些无奈的说道。
李斯有些茫然,这些本来都是将军们的事情,大王为何找他过来,“王贲将军素来精通兵法,为何不请他们出兵?”
还没有等李斯说完,王贲立即站了出来,王贲长的身材魁梧,明显西北大汉的模样,“相国有所不知,军队对此等流寇亦是没有办法。”
“这些人昼伏夜出,经常在郡守处闹事,当地郡守无兵器,对此亦是束手无策,所以写了奏疏,送到了朝廷中来。”
听到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