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建瀛在一边看看不是事,这样下去的话,倒要争论到几时?他对于夷物也是‘略识之无’,可称得上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只得做好做坏的劝解:“列为大人,贵使先生,如此下去必将伤了两国和气。我倒要请教,贵国大臣在面见君主的时候,是行得什么礼节?”

“只是鞠躬行礼。”

“这样说来的话,贵国人民,便从无下跪之例喽?”

“呃……”

文翰一打楞的功夫,给孙瑞珍提了醒,他想起了皇帝在内阁面对群臣时说到了英夷只有在对上帝的时候,才会行单膝下跪之礼,立刻揪住此节,大声问道:“这样说来的话,贵国人也有下跪之礼了?不知道是在何时,何地?”

既然给对方猜出来了,文翰也无意隐瞒下去:“是的,我国人也有下跪之礼,不过却是在教堂,面向上帝祈祷的时候。”

“可是上帝之意?”

“正是!不知道贵使先生如何得知?”

孙瑞珍得意的一笑;“我国皇帝陛下天资聪颖,古往今来之事,无不了熟于心。便如此等微末枝节,便可见一斑。”

曾国藩紧接着说道:“既然贵国人也有下跪之礼,又为何在此事上耿耿于怀呢?”

“这不行,先生们,这不行。上帝乃是天上的父。”文翰也是一时口快,竟然把《圣经》中的话也说了出来,殊不知更为中国人捉到了把柄:“贵使先生,可知我中华上国于皇帝尚有一个称谓?便是‘天子’?”

“诶?”文翰疑惑的瞅向坐在一边的阿利图,后者苦笑着点点头,印证了孙瑞珍的话没有撒谎,这让他有点紧张:“此天不同于彼天,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算什么?贵使是在出言戏弄我等吗?何为此天,何又谓彼天?”

文翰被问得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重新回到桌前,双方相向而坐,继续刚才的谈判。文翰只是一个劲的摇头,怎么也不认同中国皇帝和上帝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语句,弄得孙瑞珍等人也一筹莫展起来。

最后曾国藩怎么也忍不住了,放下身段小声的和孙瑞珍、沈淮嘀咕了几句,这才转脸看向文翰:“贵使这般不同情理,想来于进京之事并无半分诚意。我等虽是自觉有愧差事,也只得如实回奏皇上了。”说着话,伸手便要端桌面上的茶杯。

文翰知道,中国官场有‘端茶送客’的规矩,只要端起茶杯,对方身后的听差就会高声唱喏一声:“送客!”那今天的见面就算是全无结果了。当下也顾不得考虑对方是不是在假作,赶忙出声呼唤:“请等一等!”

“怎么?”

“专使先生,此事重大,本公使也不能一言而决,这样吧,不如等我回到香港,将此事会通我国外相巴麦尊爵士之后,再作出正式的回答?”

“这怎么行?难道要我们等在江宁,到阁下回返吗?”

这一次改为文翰苦恼了,琢磨了半天,终于双手一摊做无可奈何状:“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能放弃了。”

“这样吧,”陆建瀛难得的说话了:“将此事经过写明,上报皇上,伏请圣裁。如何?”

第76节 庙算无遗

看着孙瑞珍,沈淮,曾国藩,陆建瀛会衔呈报上来的折子,皇帝轻轻地笑了起来。不知道这份奏折是谁的大笔写就,倒真是声情并茂,让人有临场之感。

看过了折子,把它放到一边,皇帝望着在书案下跪成两排的一众军机大臣:“英夷于入京行礼之事有为难之处,请求宽限时日,上报彼邦朝廷会商批准。只是这样来回之间,甚费功夫,孙瑞珍他们怕迁延日久,所以才上了这份折子,你们议一议,看看应该怎么解决?”

自从上一次在君前说了错话,赛尚阿很是为同僚不耻,更让一众清流读书人讥讽,说他君前奏对,全然不知进退,更不知军机所在,除辅佐皇上处理朝政之外,更有匡正君父之过的用意。皇帝的令名,国家的政令发布,都要靠军机处一群人负责维护,只知道在皇帝面前磕头承命,又何必设立军机处、内阁这一类的机构?

一时间对他的为人、能力都有声讨之声,甚至有那硁硁自守,以为天下请命自命的御史言官,都想借这样一次机会狠狠地弹劾他一番,只是此事是由皇上谈起,而且简派钦差到江宁去的,笔锋扫过之处,很难不把皇帝牵涉在内,而这样的文章却实在是做不得的,便只好饶过赛尚阿此节。

赛尚阿自家知道自家事,再不敢逞能以首辅自居,本着说少错少的念头,回头看了看跪在身后的祈隽藻:“皇上,浦公于朝政多知,就由他来一抒伟见吧?”

“也好,祈隽藻?你怎么看此事?”

“是!”祈隽藻也乐于君前奏对,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向上回奏:“回皇上话。英我两国相距甚远,英夷本国即使允准文翰所称之事,此事怕也要拖延良久。所以,不妨着孙大人等尽快返京,等待英人有了确切的回信之后,再言其他。”

“若是有了回信呢?就再派人前往江宁或者广州去与英夷接洽吗?这样不会太过劳动了?”

“老臣以为……”祈隽藻猛的咳嗽了几声,在养心殿的御阶下匍匐着身体还在一边强自忍耐,一边伏地请罪:“老臣……咳咳!请皇上恕老臣失仪之罪!”

“起来,起来吧。”看他咳得辛苦难支,皇帝也有点着急了。但是见军机的时候,照例是不能有宫婢或者内侍的,只得摆摆手,示意周祖培和季芝昌将老人扶了起来:“可要紧吗?”

“老臣……”祈隽藻很是艰难的在两位同僚的帮助下爬起身来,剧烈的喘息了几声:“老臣君前失仪,请皇上责罚。”

“说这些做什么?”皇帝左右打量了一下,有心把自己桌上的参汤赏给他喝,不过参汤无碍,装参汤的器具却是只得上用的明黄色,便是自己赏给了他,他也一定不敢受。当下很是关切的看着他,说道:“周祖培,季芝昌?”

“臣在!”

“扶浦公下去休息吧。看看要不要紧,若是要紧的话,就先回府,等将养好了,再来入值也不迟。”

“臣不敢!”祈隽藻还有意坚持,他说:“老臣粗体尚称顽健,不敢于入值之时劳动同僚,更不敢劳皇上挂念。”

“有敬君父之心,也不在这一时一刻之功。周祖培,季芝昌?”

“是!”两个人答应一声,搀着祈隽藻走出了养心殿。

他的话只说到一半,皇帝也不能再继续处理此事,否则的话,就有故意借他身体不适为由,甩开祈隽藻决断朝政的嫌疑,养心殿中剩下的是何汝霖和赛尚阿,两个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打破这份宁静。

就在这时候,殿外传来周祖培唱名的声音:“臣,周祖培,季芝昌,告进!”

“进来吧。”

“是!”周祖培挑起门帘,两个人鱼贯而入:“浦公可要紧吗?要不要回家去延请医生?”

“回皇上话,祈隽藻深感圣恩浩荡,自道为官数十载,君前失仪尚属首次,皇上不加责罚,反倒温语相慰,令老臣心中感动不已,特别请我二人先在君前谢恩,等他病体康复一点,立刻进宫在皇上面前请罪,谢恩。”

皇帝笑眯眯的点点头:“先不要谈这个,祈隽藻是侍奉过皇考的老人,可谓是国之干才。偶而因病于朕前不支,又有什么过错?等一会儿你们回去,把朕的这番话告诉他。”

“是!”

“刚才的话没有说完,等他来了再说吧。好在孙瑞珍他们在江宁那边也不用着急回来。”皇帝停顿片刻,从御座后面转了出来:“今天召见军机,还有一件事。郑祖琛已经是第二次上折子请求朝廷恩准他致仕还乡了。你们知道吗?”

“是,臣等知道。”

“那,朝廷是不是应该再挽留一下?毕竟,他在任上官声不错,此次桂省剿匪之事,他身为巡抚,也是很出了一份力的。”

“是,郑祖琛郑大人的折子臣等已经看过。”赛尚阿不敢多说,祈隽藻又因病离开,军机处论资历,就轮到季芝昌了。左右看了看,季芝昌越众而出:“梦白公于广西任上操劳甚久,其人也亦七旬高龄。上一次上折子言及此事,朝廷照例温语挽留,此番再上,可见其求卧之心已定,请皇上准了他的言请之意吧?”

皇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讷讷的嘀咕着说道:“那,接任的人选呢?”

“臣以为,广西巡抚身处汉、苗、夷等聚居之地,除却能力之外,最要紧的便是要深得同僚拥戴,方可以如臂使指,将一省政务通盘掌握。还有一节,便是皇上始终挂记在心的平叛剿匪事宜。洪秀全等一众会逆匪首虽已伏诛,却仍有大批会众逃逸在外。桂省巡抚,当有定拟遣释,令得囹圄一清之能力之人上任,方可保桂省及相邻之省平安。否则,会匪一旦逃去,便不在本地为害一方,到了旁的地方,也是其患难平。”

“嗯,你说的是。”皇帝绕室蹀躞几步,突然站住了:“着常大淳去广西。”

军机处的几个人同时愣住了。常大淳是现任的浙江巡抚,从来以善于捕盗追贼而闻名,当年在福建的时候任按察使(就是臬司,相当于今天的省公安厅长),捉拿贼人很有一套,在道光三十年才升为浙江巡抚,到今天还不足四个月,真真是屁股还没有坐热呢,就要迁地为良了?

而且,浙江巡抚,广西巡抚在名字上都一样是巡抚,但却是一个富庶已极,一个困顿久矣。广西不论是从人口数量上还是从赋税上,都只能算是贫弱小省,从浙江调任广西,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实际上,却也可以看做是被贬谪的象征——最起码,圣眷已衰是很明显的了。

不过身为臣子的,绝对不能因为路途远近,或者所处之地的贫富以为攸归,军机处的一群人有心为常大淳说几句话,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季芝昌只得点点头:“是!臣等明白。下去之后会廷寄到浙江。只是,常大淳奉旨奏调,他的遗缺,交由谁呢?”

“这件事啊,容朕想一想。暂时不要廷寄出去。等想好了,连同此事一起,廷寄到省。”

“喳!”

皇帝本心中没有对常大淳的恶感,正好相反,这个在真实的历史中因为洪杨之乱而居家殉国的读书人,却是他很看重的朝廷一员。当然,这份好感也并不是来自于他对于自己效忠的朝廷的的豁死以报,而是他知道,常大淳是可以放下身为读书人的尊严,而真正的去考虑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得失的那种人。比之身为封疆,却只知道心中念叨着华夷之辩,从来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些昏聩之人,例如徐广缙等,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要调常大淳去广西,为下一步路做好准备工作。

至于常大淳的遗缺嘛,也很简单……

见过了军机处的几个人,皇帝进了西暖阁,时令进入了十月,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凉,暖阁中生了一个大大的炭火盆,外面已经是寒冬,暖阁中却是三月小阳春的天气,唯一让人感觉有点不舒爽的,就是有些许的烧碳味儿。

“下面该是谁了?”

“回皇上话,宗人府府正,定亲王大人;上书房总师傅卓秉恬卓大人和吏部尚书贾祯贾大人递牌子进来了。”

“让定王先等一等,叫卓师傅和贾祯进来。”

“是!”

卓秉恬和贾祯进到暖阁中,摘下头上的暖帽,伏地叩头:“臣,恭请圣安!”

“都起来吧。”皇帝很自如的微笑着,却并没有如同平常召见宗室那般的翘起二郎腿,而是保持了一个很中规中矩的坐姿:“这一次叫你们两个来,是想问一下几位皇弟们的学业。”

“是!回皇上话,六爷,七爷,九爷在上书房的学业都很有长进。诗赋之功,国文(指满语)皆能朗朗上口,文墨之功也从来都为各位上书房师傅称赞有加。”

“总算是他们肯上进,没有辜负了几位师傅的教导。”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卓师傅?”

“臣在。”

“朕记得您是先皇二十年的时候升任协办大学士的吧?是不是?”

“回皇上话,老臣是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戊寅以吏尚,为先皇捡拔为协办大学士,于道光二十四年真除,升任体仁阁大学士。”

“说起来已经有七年之久了。”宝座上的年轻人一笑:“也该换个地方了。嗯?”

卓秉恬楞了一下,‘换个地方’无疑就是升任殿称大学士的代名词,内阁大学士四端两协,文华殿大学士现在是由祈隽藻担着,武英殿大学士是由穆彰阿兼着,此番穆彰阿去职,他的大学士的头衔也被剥了,但是皇帝却始终没有寻找后人接替的意思,这样看来的话,……考虑了片刻,卓秉恬赶忙跪倒谢恩:“臣叩谢皇上捡拔之恩。只是臣才浅德薄,不敢领旨。”

皇帝笑了:“你当得起!”他说:“不提其他,只是在上书房担任总师傅的这些年,还有身为老六的师傅的这几年间,你的劳作皇考和朕都是看在眼睛里的。古人曾经说过,名师出高徒,同样的,学生高明,自然也就可以说明老师的能力非同一般了。”

卓秉恬和贾祯心中一动:皇帝这样说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准备要开始放手使用自己的手足兄弟了吗?若是这样说起来的话,倒实在是大大的福音了。

第77节 宫闱趣事

卓秉恬和贾祯退下,定王载铨进到暖阁中,行礼以毕,皇帝让他站了起来:“启奏皇上,奴才这一次进宫来,是为皇上子嗣之事而来的。”

“诶?”皇帝楞住了:“什么……子嗣之事?”

“是!回皇上话,奴才领着内大臣的职衔,有查阅皇上起居注的权限。据奴才所知,皇上自登基以来,从无召嫔妃侍寝之事。是故,奴才以为,若是皇上龙体不适,是不是应该招太医院为皇上诊治?”

这样的说话很含蓄,内在的意思却是在责问皇帝有没有隐疾了。弄得年轻人心中好气好笑:“你糊涂了!朕的宫闱之事,也要你来过问吗?”

载铨和很多的宗室一样,都是肚子中一团漆黑,不过这一次进宫,也知道所言及的事体很有些尴尬,特为请人来询问过,所以倒是不惧皇上会有此一说,当下居然很是硬邦邦的顶了回去。他说:“奴才以为,皇上身系天下,并无私事可言。”

皇帝很无奈的摇摇头,载铨所说并非虚假,登基年来,他从未召嫔妃侍寝,倒不是他于男女之事不热衷,只是一个主要而不能和旁人说得出口的原因是,他是后来人,让他和几个年纪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娃娃做那鱼水交欢,总觉得心里很觉得奇怪。其实不但是在宫中,当年在潜邸做皇子的时候,就极少和元配萨克达氏,侧福晋钮钴禄氏,还有其他的两位侧福晋有‘敦伦’之事。只是这样的原因如何和载铨解释?

“皇上?皇上?”

“哦。”皇帝缓过神来,苦笑着看向载铨,半是命令,半是宛求的,他说:“此事,朕会记得的。”

“皇上身兼天下,子嗣之事关系我大清绪统,请皇上慎重以待。”

“行啦,朕知道了。”皇帝站了起来,中止了这个让人觉得不快的话题:“载铨,最近有和老六见过吗?”

“这,有过的。”

“哦?他在忙什么?”

“回皇上话,六爷的福晋刚刚为六爷产下嫡子。已经有快满月了。”

“那,老六的府上是不是很热闹?”

载铨暗叫不好。皇帝的脾气甚是古怪,今年八月十二从园子中驾返大内,立刻就有一道旨意交内阁明发,内容大约是这样的:‘……国家初初安定,时值艰难,朕深以今昔异势,外敌环俟为苦,又何敢重劳民力?况先皇考奉安大典尚未遵行,着宫中一切庆典,皆力杜浮冒,次昭撙节。’

虽然皇帝的话言之成礼,而且在道理上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妥当之处,只是这等‘力杜浮冒,次昭撙节’之语很容易因辞害意,一个领会不到,做事便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揣测,更不用提皇帝自登基以来,陈孚恩,穆彰阿的处理上从来都是无半分手软之态势,要真的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对为嫡子庆贺满月的奕訢大肆邀请宾客之事有什么不满的话,把一桩好端端的喜事给搅和了不说,可能还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连累到恭亲王,那就比较严重了。

他停顿了一下,偷眼瞄了瞄皇帝的脸色,却也没有什么很特殊的表示,似乎真的只是随意一问,却让他分外觉得难以回答:“载铨,朕问你话呢?”

“啊,是!奴才在想,六爷添丁,不但是六爷一家的喜事,想来也是皇上的大喜事,便是先皇在天有灵,看见我天家人丁兴旺,当也会含笑的吧?”等了一下,见皇帝没有表态,载铨继续说道:“不过,此事于皇上今年八月十二日所发上谕中所言之事略有不循之意,只恐言官会从中说话。”

“这话倒也是的。时下快到年根底下,言官又在起劲了,少惹他们为妙。”皇帝考虑了一下,他说:“老六打算请一次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不必降旨。你告诉他,若是请客的话,便请吧。”

“是!皇上的话,奴才会转告恭王爷。”

“你再传话给他,开一张单子来我看,席位要好好排。”

载铨心中佩服:皇帝这样做就等于变相的降旨。朝中大臣自然会知道,席次是经‘钦定’的,那就不敢不来了。一些意图就此事说话的言官,也得好好的考虑考虑了。

“最后,再告诉老六他们,可也不必太招摇。快到年底了,那班‘都老爷’正在找毛病,避着他们一点儿。”

“喳!”

载铨关于皇室子嗣的提议虽然给回绝了,却也让皇帝心生旖念,就连平时用来和臣工做沟通之用的折子,这时候看起来也失去了以往的兴趣,胡乱的扔下笔,一派懒于问事的懈怠神色:“六福?”

“奴才在!”

“传朕的话,今天晚上着……”

六福跟在皇帝身边有近数月的时间了,大约能够猜出这位主子的心思,在旁边小声的接了一句:“是不是招哪一位主子来?”

“嗯?”皇帝眨眨眼,他的本意只是想要他传旨下去,今天晚上到祯嫔钮钴禄氏所居住的钟粹宫中去看看她,并没有打算做些什么,听六福的话不由楞了一下:“你说什么?”

六福吓了一跳,赶忙跪了下来:“奴才糊涂!”

“起来吧。你这惫懒小子。”皇帝笑骂了一句,他说:“就招钟粹宫的祯嫔过来吧?”

“是!”六福大声的答应着,他说:“奴才这就下去传旨。”

“算了,不要传她过来了,等一会儿朕过去吧。”

“喳!那奴才也过去传旨,着祯主儿预备接驾!”

这一次皇帝没有其他的表示,似乎对他的话很满意,点点头,让他下去传旨了。

用过晚膳,又批了几本折子,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北京的冬天寒风怒号如虎,听在耳朵中都让人心中发憷,皇帝向外面看了看,双腿一偏落到地上:“走,到钟粹宫去!”

“哦!”向门口走了几步,他突然想到,祯嫔钮钴禄氏有一个很可爱的习惯,爱吃零嘴儿,便又转了回来,一指宝座旁边的紫檀木几案上的大果盘。吩咐道:“拿上那个,她喜欢吃的。”

一行二十余人,前面是引导的太监,口中发出‘起,起,’的声音,这是警告闲人回避的是敬事房的太监,在他后面二三十步远是两名总管太监,并排走在两侧,任务是察看道路,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及早戒备。然后,又隔一二十步远,才是皇帝的软轿,走得极慢。

皇帝登基有近一年的时间,在做皇子时就入府陪伴的祯嫔居然还是第一次见君!提前得到六福传旨的她传召宫女伺候大妆:先穿香色龙纹朝袍,再穿下幅八宝立水,两肩前后绣正龙的朝褂,披上金约,挂上珊瑚朝珠,最后戴上朱纬薰貂,满镶珠宝的朝冠,另外还要配上各项首饰等零零碎碎一大堆的东西,踩着花盆底,侍立在寒风之中,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张俏脸就冻得通红。

这是她第一次觐见皇帝,依照正式的仪注,得在宫门跪接,同时报上姓名。等皇帝软轿进宫,方始跟随在后,进入正厅朝见,行过三跪九叩的大礼:“起来吧。”在皇帝说完之后,两个宫婢上前,扶起了祯嫔——穿着旗袍,脚踩花盆底,让人的行动变得非常的不方便,跪下去还好,想站起来,就一定得靠旁人的帮助才行。

皇帝对自己的几个嫔妃都不能算很熟悉,尤其是登基之后,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更加觉得心中的一股陌生感油然而生。近距离的打量这只有十四岁的娇娃,她生了一副很孩子脸,有点像那个叫蔡琳的韩国女星,面团团的,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脾气很好的女孩儿,夫妻二人第一次见面,心中都有点距离感,祯嫔站在那里,垂着手,垂着眼,让皇帝从容平视。不过不能只看不说话,皇帝想了一下说道:“朕知道你喜欢吃零食,特别让人给你带了些来,都是各地督抚上来的,没事的时候尝尝看,怪好吃的。”

不过是一点零食,不过出于皇帝,便算是赏赐之物!祯嫔赶忙第二次跪倒下去:“奴才,谢主隆恩!”

皇帝扑哧一笑:“这是戏台上的话,怎么,你也拿来说吗?”

“奴才……”祯嫔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一句说话,出口便知道说错了,赶忙深深地伏下身去,以头触地:“奴才糊涂!”

“起来,起来。”皇帝摆摆手,示意她站起来,眼睛左右打量了一圈,很关切的问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在这里住,可冷吗?”

“回万岁爷话,奴才这里有炭火盆,每天都不冷的。”

“那就好。”皇帝摆摆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边来,待她走近,轻轻地拉住祯嫔的手:“还说不冷?你的手好凉啊?”

“奴才真的不冷,只是刚才,在外面……啊!”

“在外面等朕的时候受了风了,是吗?”皇帝的另外一只手绕过祯嫔的腰肢,轻轻地搭在她的腰间:“这样吧,今后,不要再在外面等了,朕要是再来的话,允许你在殿中见驾,可好?”

“奴才……”祯嫔想起身谢恩,又给皇帝拉回到座上:“这不是在朝堂,不必事事、时时的起身谢恩。”

“是!”祯嫔娇羞的一笑:“奴才记住了。”

“朕记得你的闺名是叫秀儿的,可是?”皇帝深为自己能够想起她的乳名而觉得自豪,轻笑着点点头:“今后,朕就叫你秀儿,好吧?”

六福适时的上前半步,小声的说道:“天晚了,皇上请回宫休息吧?”

“哦,是的。”皇帝站了起来:“朕回去了,明天,唔,可能不行,等有时间了,朕再来看你。”

祯嫔很不舍得皇帝就这样过来坐一会儿,然后就起驾离开,又没有旁的办法,只得起身行礼:“是!奴才恭送皇上。”

第78节 江宁办差(5)

皇帝早上起来,照例是在中正仁和殿召见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怎么,浦公今天就入值了?你的咳症,可好些了吗?”

“是!多谢皇上垂问。老臣粗体顽健,昨日只是偶感风寒,以致在皇上面前失仪,请恕老臣不敬之罪。”

“没什么的。年纪大了,总要注意保养才是。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冷,不但是浦公,你们几个人都是一样的,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听着皇帝口中温温抚慰之语,军机处以赛尚阿为首的几个人都是心中感动,几个人同时跪倒叩头:“臣等多谢皇上关爱之意。”

“算了,既然来了,就谈正经事吧。”皇帝再一次拿起昨天几个人没有议完的折子,说:“朕想了一下,孙瑞珍等人总是在江宁可不是事儿,现在已经快到年底,很多事情还需要他们料理,左右英人一时间也回不来,就着他们先返京复命吧。至于英人再来嘛?就让孙瑞珍告诉他们,这一次再来,允许他们在大沽口外泊船,让直督纳尔经额负责接待事宜。”

“皇上,京津密迩,大沽口又是我大清帝都之外的海上第一条防线,英夷性情阴柔反复,狡猾难知,若是有大逆作乱之心,只恐事在不测!臣以为,还是不应让夷人才此地停泊才是上策啊!”

“京津相距不过百里,朕又岂会不知?只是做如此打算,其中另有缘故。”皇帝知道这样的一条命令出台,不会如同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总是要有很多口舌官司要和这些人去打,也早有了准备。不慌不忙的端起桌上的参汤喝了一口,慢吞吞的说道:“首先说,英夷此次要求之事,总是理屈在我,朝廷若不能拿出一个可以令天下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或者办法来,不但有碍观瞻,更会使群夷耻笑我大清食言而肥!这样的结果,是朕不能接受的。这是第一个理由;而在天津外海允许英夷船只靠近停泊,一来示人以坦荡,二来也是无畏于英夷船坚炮利的铁证。”

“至于英夷入京行礼之事,当简派大员赴津与其商谈,若是终不能达成协议,英夷自当挂帆南返,便是列强,也不会因此衅生事端。”

“再有一节,便是关于你所言英夷有大逆之心的话。”皇帝的嘴角抽动了几下,冷冷的哼了一声:“祈隽藻,你认为凭英夷的几艘炮船,就可以在我大清腹地做出什么大逆之事吗?便是他们有这样的胆量,难道我的大清兵勇都是木雕泥塑的吗?告诉你们,英夷不敢趁机要挟便罢,若是敢有此等大逆不道之想,朕便要他们来得去不得!”

“是!老臣思虑不周,是老臣说错了。”

皇帝换上一副笑脸,语气也变得和缓下来:“你也是一片为国之心,何错之有?”他说:“有以上数点于我朝有利之节,英夷肯进京行礼便罢,若是不肯,则屈不在我而在彼,想来,英夷也不至再有颜面就入城一事在朕耳边哓舌不已了吧?”

众人想了想,觉得皇帝的话也有道理,当下点头附议:“老臣深以圣上所言为然。总要使理屈在彼方,日后就英夷入城之事交涉起来,我方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季芝昌这话说得对。南粤群情汹汹,皆已英夷入城为非。偏生当年之事已成定局,若是不能有个妥善解决之法,将来因为此事引发事端,可怎么得了?”皇帝大声说道:“所以,我天朝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理法上不能授人以柄,其他的事情嘛,等到英夷肯于进京的时候,再着派有司,与其慢慢磋商。”

听皇帝说完,众人心中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自从上一次就英夷进京之事在御前商讨以来,军机处的几个人也已经知道,皇上是很有想在京中见一见这些红头发,绿眼珠的洋人的意思的,不论众人心中如何取舍,总有一点是‘询谋莶同’的,那就是,万万不能在这件事上过于驳了皇上的意思,因此以祈隽藻为首,众人同时磕头回奏:“是!皇上圣虑周远,大开臣等茅塞!我等钦服不已。”

“我等君臣相忍为国吧。”皇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放下了手中的折子:“还有一事,便是昨天议过的,浙江巡抚的人选。你们心中可有定议?”

“这,臣等商量了一下,皆以为内阁学士何桂清年少有为,又向为先皇赏识,捡拔在君侧有年,此次浙江巡抚出缺,可命他前往任职。”

“何桂清?他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