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枪毙!

虽说这个词让溥仪的浑身一颤,内心恐惧死亡的他当然会害怕,可是却不知从那来的勇气说道。

“枪毙朕,他们凭什么呢?”

目睹着宫中的混乱,纹丝不动的溥仪不说道。

“叛国罪?”

似是嘲讽的一笑,接着说道。

“叛国?叛的是那个国?朕从来都不是中国人,何来叛国之说?朕是大清国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至于中国……那从来说不是朕的国,何来叛国之说!”

“可,可、可陛下,大清国也是中国啊……”

贴身宫侍的结巴,让溥仪笑了笑。

“那不过就是些奴才的自作多情罢了,就连康熙爷都说“朕非中国之君”,这大清国那里是中国了?”

似不知从何处来的勇气,扶着楼梯扶手说道。

“他们想要审判朕,朕倒希望到法庭上去揭穿中国人的假仁假义,揭穿他们的不守信义……”

在说出这句话时,的那些没有多少血色的脸上所流露出的全是一面恼怒之色,似乎大清国的灭亡,都是这些中国人的不仁不义造成的,似乎,叛国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他这个“皇上”。

就在他声音落下的时候,车灯的灯光透过了玻璃窗,刺目的灯光径直照入房间内,即便是过去横行霸道的日本人,也没有这么无礼,显然——中国人来了。

十几辆汽车直接驶到这栋曾属于白毛将军的官邸门前,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官兵跳下了汽车,而那些奉命“保护皇上”的日本兵,连忙在军官的带领下列队、敬礼、鞠躬。

“少校阁下,根据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现在我向您投降!”

对于日本兵的投降,接收的中**官显然并不在意,他只是朝着房内那些惊恐的宫侍看去,然后大声问道。

“在那?”

听到那沉稳的问声,溥仪只感觉到浑身一颤,先前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在这时似乎又消息了,他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在颤抖着,随着那慢慢走进大厅的身影而颤抖着,以至于他甚至需要抓住拦杆的扶手才能站稳,才不至于瘫倒下去。

“长、长官,他,他就是皇,不对,是、是”

在军官走进房间后,一个宫侍连忙走向前去,用卑微而又充满奴意的口吻,指着二楼楼梯平台栏杆边站着的溥仪说道。

“他就是……”

抬起头,瞧着那站在栏杆边,虽说看似摆出了一副临危不惧的样子,但苍白的脸色和微动的大衣,却出卖了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军官的唇角一扬,径直走了二楼,然后站在的面前,死死的盯视着对方,直到对方的目中流露出恐惧的时候,他才开口说道。

“爱新觉罗?溥仪,根据特别军事法庭的命令,现在您被逮捕了!”

第1198章去过中国吗?

位于伊希姆平原上的鄂木斯克,并不是一座大城市,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里却是一个分界线,1943年10月17日,日本西伯利亚军团占领了这座城市,并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抵达托博尔河畔,从此之后,日军再也未能向西推进一步——他们耗尽了最后一滴油料,也未能达到发动“1号作战”的目标——与德军会师。

1943年的最后一天,对于驻于伊希姆平原的日军第8军的十余万官兵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一天,在中午午餐前,他们在战壕中、在据点内、在军营里听到了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广播,随后所有的人都面向北方默默地鞠躬。

面对国家无条件投降的现实,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抱着“为国玉碎”念头的日本官兵不由得双泪长流,但很快当他们从最初的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在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开始有人高兴地议论说,既然是整个国家投降,他们应当高兴,因为他们可以不必羞愧、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原本无人触碰的午餐,终于被他们吃进了肚子里,甚至在午餐后,除去战斗执勤的官兵之外,绝大多数官兵都没有进行正常的训练,即然国家已经投降了,那为什么还在训练呢?反倒是在军营或者帐蓬中一个劲谈论自己的家乡,谈论着自己的亲人。

只有极少数的一些军官或者士兵,觉得自己还是不能从心里高兴。他们在庆幸着战争结束时,同样也担心日本投降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政府的政策会变成什么样呢?人们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呢?国家会被分而治之么?

整整一个下午,许多人都深陷在这思索里,深陷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心之中。

鄂木斯克医院,曾是一座普通的市民的医院,不过在日军占领后,作为城内少有的几座完好的建筑,而成为了日军的军事医院,在这座医院里,几乎每一个角落之中都挤满了受伤的日军官兵,其中不乏在极度的严寒中严重冻伤截肢的官兵。

在中午的“玉音放送”后,尽管因为距离的关系,使得声音有些失真,甚至听不太清楚,但这些伤员依然都还是明白了天皇在说什么——日本投降了!

从中午开始,整个病房里的气氛就显得极为压抑,甚至不时的会到有人自杀,一些重伤员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这一切,或许,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他们没能奋勇作战,才导致了国家的战败。但绝大多数人,却庆幸战争的结束,庆幸自己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往往这些伤员对残酷的战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可以回家了!”

躺在病床上,尽管感觉自己的双腿还存在,但小泉却知道,自己的小腿早就不存在了,他甚至有些懊恼,如果没有执行那个任务,自己双腿就不会冻伤,那样的话,再等四天,战争不就结束了吗?

在小泉的内心暗自懊恼时,却听到邻床的山县曹长气呼呼地望着他说道:

“小泉,真羡慕你呀。你这种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回到家,怎么着都能找着事做。我只有军中服役的经历,在和平时期,这点本事用不上。我可怎么办哪?”

山县是一个农民的第三个儿子,因此没有资格分地,所以志愿当了下士官,盼望以后能被特准晋升为军官。熬了十几年,现在是一名准尉,如果日本没有投降,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了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军官,再过几年以军官的身份退役,进入某所学校成为军训官,可是现在呢?国家投降了,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作为一名文科大专生,小泉对于未来有着他自己的思索,于是便对山县说到。

“现在我们国家投降了,可实际上,因为这么长时间的轰炸,还有原子弹的轰炸,其实早已经崩溃了,各个方面都崩溃了,很难说将来会有和以前一样的工作机会。生产军需品的会社不会再有了,可能一些轻工业行业会留下来。”

其实有一些话,小泉并没有和山县说,比如,作为历史系的大专生,他知道欧战德国投降后,德国民众的遭遇,同样也知道,日本可能将背负远超过德国的巨额战争赔款,中国、美国、英国以及其它国家,无不是在虎视眈眈的等待着日本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到那时,民众同样将会遭受苦难。

“那就是说,以后全靠专业知识了。我们这些人在军队里可能算个人物,今后可是猴子从树上掉下来了。”

对未来的担心,让山县曹长神色黯然,声音低沉地说道。

“我真的害怕日本被中国人占领……”

床位在小泉的对面伍田军曹在那里神情惶然的说道。

“我害怕中国人占领了日本,会像过去……”

伍田这个混蛋是个老兵,在“日支事变”时曾出兵中国,再次征召后,他总是会吹嘘当年他怎么在中国前线强j妇女、放火抢劫。照他的想法,在华军占领下,华军一定会对他们展开疯狂的报复,日本男人一准得都给阉了当苦工,而女人就会献上去供中国人取乐。

“我家里还有老婆和女儿,我害怕中国人会强j她们……”

对于伍田的担心,小泉只是冷眼看着对方,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如果中国人要追究他们的罪责的话,像伍田这样的家伙,自然无法逃脱,不过伍田的话,却让小泉整个人都沉寂下来。

是啊!日本投降了,从今以后就要任人鱼肉了,中国人会占领日本,他们会在日本干什么呢?会不会像伍田说的那样,他们在日本横行霸道,任意的抢劫、强j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无法预料的,至少军队是不会鼓励的,就像在他们的部队中,尽管诸如抢劫、强j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只有一些人这么干,中国人应该……也不会差吧!

晚饭之后,实在无心安睡的小泉走到外面,凝望满天星斗,不禁开始想起家,很快就可以回家了,等到中国人来到之后,他们就会解除武装,到时候,就能够回家了。

这时山本医生走了过来。叼着烟的他看到小泉,用极为欢快的声调说道。

“好了,小泉,这下好了,就要和军队永别了。我自由了,能回去****的研究工作了。”

是啊!

自由了,可以回家了!

就在小泉点头赞同时,透过医院的栅栏,他们看到远处驶来一支车队,车队的灯光映亮了整个街道,虽是黑夜,根本就看不清车队上的旗帜或者标志,但听着声音,他们还是能听出来,汽车的声音与日本或者俄国汽车不同,声音更像是美国汽车。

“中国人来了?”

在疑惑中,小泉和山本医生互相看了一眼——就在一个护士道出这句话的时候,便看到两辆车开进了医院,通亮的车灯将医院的院子照的通亮,在通亮的灯光中,院子里站着的伤兵、医生以及护士,无不是用紧张的眼神看着刚刚停下来的汽车,打头的是一辆帆布蓬的吉普车,而后面的则是一辆装着帆布蓬的十轮卡车,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军车。

几乎是在两辆汽车刚刚停稳,卡车后面便传来了一阵靴响,是中国人在跳下卡车,然后小泉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军人,他们的身上穿着碣花迷彩作战服,唯一的例外是他们头戴蒙布的中式钢盔,钢盔下戴着线绒帽,身着的装满弹匣包的马夹是绿色的,他们手中或是拿着半自动枪或是拿着自动枪,一个个神采奕奕、得间洋洋的样子。

在人们的注视中,医院的高岛大佐走向前去,对着那名中国、军官先行了个军礼,用生硬的中国话道。

“军官先生,我是日本帝国陆军第6方面军医院院长高岛赞,根据命令,现在医院所属275名医护人员以及1763名伤员向阁下投降!”

话说完,高岛又深鞠躬,双手奉上他的指挥刀,而在一旁的雪地上,还堆放着几十支步枪,以及弹药,在他的身后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

“我是中国北方边防军中尉于子沫,现在接受你的投降!”

在接受受降时,于子沫只是轻轻的伸出手,高岛连忙又向前一步,双手将指挥刀奉出,一个简单的受降仪式,便如此完成了,

而在这个受降仪式完成后,那些中国士兵并没有急于接管一切,而是在那名军官的指挥下,升起了国旗,看着那些神情肃然,目中尽是得意之色的中国人,小泉不禁有些心灰意冷的想到,他们赢了,赢得了这场战争。

而日本呢?败了!

败的很惨!在这种感叹中,小泉第一次认真的打量这些中国人,虽说他们是胜利者,但是却没有胜利者的趾高气扬,他们的神情中带着得意,脸上带着笑容,但是他们却没有因为胜利,而给予他们这些失败者以羞辱,整个过程似乎很平和,但在进行战俘登记时,小泉却听到了一个他并不愿意听到的问题。

“你在军中服役时去过中国吗?”……17070505……》

第1199章兆铭之惶

民32年,12月31日,晚六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中央广播台播报后,南京市民大放爆竹,欠欣之状空前高涨,在南京中央社内的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号外,几名记者更是开着汽车,在城市中狂敲响锣,向市民门报告日本投降的消息,其实这会电线杆上的喇叭早就向民众广播了这一消息。

南京中山路上挤满了的欢呼雀跃的市民们,满面笑容他们不断的鼓着掌,每当人群中偶尔有军人出现时,总会被热情的市民拦住,不管他们有没有去过前线,反正就是一个劲的冲着军人伸着大姆指,然后夸着“你们好样子,终于打败小鬼子了”,更有甚者,热情的市民甚至将军人不停的抬抛至空中,一边抛着,一边喊着“万岁”。

同时,《中央日报》、《国民时报》、《大公报》以及其它数十家报社印刷的号外在街头上散发着,而几乎每一家报社都在出售《捷报号外》的汽车上写出了同样的一句话“今明售报所得皆用于慰问前线官兵”,热情的市民们争相购买那5分钱一张的号外,甚至一人买十数张,数十张,只为了将喜报与他人分享,更多的人款却是为了收藏以作为纪念。

那些鞭炮店的生意更是火爆起来,原本鞭炮店的爆竹、烟花是为春节准备的,但这会却在瞬间售空了,南京的上空到处都是不断炸响的礼花,鞭炮声更是连绵不断的在城市的上空回响着,紫金山以及幕府山等地的防空部队的数百具防空探照灯,更是直指天空,照的整个市区如同白昼一般。

与此同时,在城内正在放映的电影院内,正在播放的电影中断了,正当人们欲抱怨时,银幕上却映出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幕,观众们顿时一片欢呼,他们拿出帽子、手帕在空中乱舞着,正在演戏的剧院,有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更是跳上舞台,抱着正在甩腔的大花脸狂呼着“日本投降了!”,台下的观众更是狂喜的纷纷跑上街头欢呼胜利。

而此时,南京市的180万市民几乎全涌到了街上,宽达百米的中山路变得拥堵起来,满街的人群像洪水般激流汹涌着,许多人拿着长串的鞭炮满街飞跑,敲锣打鼓的,更多的人则是把洗脸盆拿出,当成锣在乱拍、乱锤。

这一夜,南京的茶馆免费供茶,酒馆免费供酒,甚至就连同一些大饭店,亦抬出酒水,摆在路边,免费招待路人,而许多杂货铺的小老板们,同样亦取出香烟派发,来一杯胜利茶、喝一口胜利酒、吸一口胜利烟,欢呼着胜利。

这胜利不同于五年前的停战,五年前的停战是羞辱的、是令人悲愤的,而现在,这却是一场全面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在中国那充满屈辱与泪水的近代史上,这是第一次,中国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在南京市中心的中央饭店,这座南京第一高楼的楼顶上,不仅升起了一面国旗,甚至在楼的四周还垂下四面巨幅的国旗,在探照灯的照耀下,那巨幅的国旗成为全市的焦点,首都内外数公里内皆能看到国旗。

在街道上欢呼着的人们不时的高唱着国歌以及国旗歌,在这一天,南京,与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一样,陷入了狂欢之中,人们尽情的吼啊、唱啊、跳啊,尽情的宣泄着内心的兴奋,甚至还有许多市民朝着中山陵步行,以向国父报告这一胜利。

一百年了,这个消息,人们等待了整整一百年,从鸦片战争国门被洞开,从《南京条约》签订,至今已经超过一百年了,一次次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的耻辱,终于,在这一刻被终结了,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

在这一天,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中国人终于能够真正挺胸抬头的迎接属于中国的未来的,胜利的消息不仅让市民们兴奋、狂热起来,同样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了军警,甚至在国民政府外执勤的宪兵,亦难自控的扳着冲锋枪朝天鸣枪以示庆贺。

虽说外间鞭炮连连,但是冲锋枪的脆响,着实让国民政府内特工以及卫兵猛然一紧,甚至让那些依然在办公室中的要员们精神紧张起来。

“是士兵在鸣枪庆祝?”

先是疑惑,而后汪精卫像是松口气似的说道。

“告诉丁团长,千万不要惩处鸣枪的士兵,别说是他们,就是我,这会都想买串鞭炮庆祝胜利,如果我有冲锋枪在手的话,没准也会鸣枪的!”

虽说对侍卫长说话时,脸上带着笑,可汪精卫的心里却是百般滋味,他没想到,日本人投降的会这么利索、这么的干脆。

丢在日本的两枚原子弹,彻底的打垮了日本人。

想到在管明棠丢原子弹之前,自己谋划的“和谈”,汪精卫只感觉脸上发烫,他甚至能够想象得出,当报界获得这一消息后,会如何嘲讽他,

失策啊!

想到日本投降后,日本外务省的文件势必将不再保密,汪精卫忍不住在心里一叹,那些与中日和谈有关的文件一但刊登于报界,即便不让他汪精卫的身败名裂,也会让他背负一个“出卖胜利果实”的罪名。

“难怪他管哲勤能沉得住气啊!”

周佛海的一句话传入汪精卫的耳中,却让他的眉头猛然一锁。

“可不是,难怪他拒绝去参加开普敦会议,弄了半天,他手里头握着原子弹,有了那玩意,去不去开普敦,管他罗斯福也好、丘吉尔也罢,即便是蒋先生,也得顾着他的面子!”

旁人的抱怨让汪精卫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甚至想到当初就和谈征求他的意见时,管明棠的回应,准确的来说,他没有回应,紧接着原子弹就扔在了广岛,那会他总算明白了管明棠的想法,可那时已经晚了,他给重光葵外相的信,已经到了日本,到了重光葵的手中。

“估计,这会,咱们的蒋先生正接受罗斯福和丘吉尔的祝贺那……”

话未说完,陈公博便接连苦笑着,蒋先生,蒋先生又能如何呢?管明棠的手里有原子弹!现在没准,罗斯福、丘吉尔都等着派出特使,希望管明棠把原子弹扔到德国去,或者从中国买原子弹。

“好了,”

汪精卫随意的摆了下手,打断了幕僚们的话语,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日本投降了,这是一件好事!大好事!”

接着他又特意强调道。

“这毕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第一场大胜利!明天,行政院要发表一份公告!”

可,这胜利,与他汪兆铭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任何关系,人们记住的了蒋介石领导国家赢得了战争胜利,记住了管明棠的原子弹,记住了军队的浴血奋战,记住了……可,他们不会记住他汪精卫。

不仅不会记住他汪精卫,甚至还会因为那封信,把他汪精卫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上,甚至可能会导致他身败名裂。

注意到汪先生在提及公告时,眉宇中一显而过的忧色,梅思平敏锐的意识到汪先生的或许是在担忧什么,他在担心什么?

难道是……

突然,梅思平像是想通什么似的,看着汪精卫说道。

“汪先生,我以为,行政院方面不仅要考虑胜利公告一次,还应考虑另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

疑惑的看着梅思平,虽未说话,但汪精卫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就是对日占领的问题!”

见众人把视线投在自己身上,梅思平借着喝茶的空儿整理了一下思路。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国势必将派出占领军,不仅将派出占领军,同时亦将派出其它占领机构,毕竟占领军是总监日本一切事物,这就要求,我国需要派出除军队之外的其它机构,”

梅思平一边说,一边看着汪精卫,现在他提出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占领日本当局中获得一席之地,这是他从幕僚迈向行政官员的一个机会,功成名就莫过于此了。

“因此,行政院绝不能落他人之后,应主动派出行政官员,协助占领军司令部处置行政事物,且相比于军人,行政官员与日本本地官员打交道,反倒更为恰当!”

在提及“本地官员”时,梅思平特意加重了语气,而他的话让汪精卫立即明白了过来,是的,应该派自己的亲信去日本,提前同重光葵外相接触,然后把那封信要回来。

“确实如此,汪先生,毕竟军人和官员不同,再则,军人太过于强硬了,官员嘛,总比军人更委婉一些!”

陈公博连忙赞同道,梅思平的提醒让他意识到,现在汪先生还有“把柄”握在日本人之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行宪之后,势必会有竞争者以此为器,污蔑汪先生之名。

“嗯……”

点点头,汪精卫稍作思索后,先看了一眼陈公博,又看了眼周佛海,最后,他才看着梅思平说道。

“这件事,我会亲自同管明棠联系一下!到时,可就要辛苦思平了!”

第1200章拆掉它

一夜之间,一场大雪再次袭卷了华北大地,这雪还下得很凶猛,大片儿大片儿的雪花儿像无数个毛茸茸的小精灵,张牙舞爪地在风中你推我搡,肆无忌惮地旋转啸叫,扯动了整个破碎的天空,极灰暗地往下坠落。

不过这大雪,却没有阻挡人们的热情,在华北各地、在北平胜利的狂欢持续了整整一夜,虽说此时,狂欢早已结束了,但是在街头上,却到处都是临时张贴的欢庆胜利的海报,清晨时分,广播中,依然播放着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远在开普敦,对全**民和世界人士发表的广播演说录音。

“我们的正义必然胜利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他最后的证明……我们中国在黑暗和绝望中展开了抗战,其间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曾屈辱的选择停战,但现在,六年奋斗的信念,今天得到了实现……我们一惯声言,只以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经被我们以及盟邦共同打倒了,我们当然要严密责成日本忠实的执行所有的投降条款,但是我们不要企图报复……”

经过一夜的喧嚣与狂热之后,此时的北平显得有些安静,空气中隐约的还能呼吸到丝许鞭炮味,尽管为庆祝抗战胜利,行政院已经于昨晚临时通知,全国放假三日以示庆贺,但是在华北依然有许多机构正常上班。

和往常一样,路上都是脚步匆匆的人们,只不过今天大家在半尺厚的雪里深一脚浅一脚的,速度明显不如往常。那频频看表的,估计已经有迟到的可能。在北平与华北其它的地区,迟到,几乎是最不能被原谅的事情,任何原因,包括天气,都不能成为理由。相比于中国其它许多地区,华北的生活节奏之快,总会让初来者难以适应,但对于这一切,人们早已经习惯了。

在汽车朝着城外驶去时,管明棠朝着车窗外看去,可以看到路边的人正用大雪铲铲开店前的积雪,不过他只是偶尔才会把视线投向车窗外,更多的时候,他会凝着眉看往前方,眉宇间虽显得有些凝重,但脸上却带着一丝笑容。

汽车出城后,很快便驶到了八宝山忠烈祠,和每一辆汽车一样,既然是管明棠也是汽车抵达停车场后便下了车,然后沿着步道朝着忠烈祠走去,步道两侧的松柏上挂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尽管天上下着大雪,但依然有很多民众来到了忠烈祠的,显然大清早,就有人来这里祭奠安葬于这里的忠魂了,胜利的消息足以告慰这些忠魂,他们曾在战场上不屈的战斗着,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朝前走去时,管明棠偶尔会把视线投向一侧的墓地,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墓碑虽在雪地中,但依是极为显眼,一排排墓碑如同雪地中的哨兵一般,无声的守卫着这片土地,恰如他们生前一般。

十一年了!

沿着步道朝着忠烈祠走去时,管明棠在心里默默的想到,在过去的十一年间,自己一步步的走到现在,而在过去的十一年间,这个国家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许多事情都改变了,残酷的伤亡数千万人抗战,在这个时空中并没有另一个空间那么惨烈,数千万平民并没有弥难于侵略者的屠刀下,不仅如此,中国还真正成为了战胜国,根据两国秘密协议的规定,日军只能向中**队投降。

而成就这一切是谁呢?

不是自己,而是……将视线投向远处的墓地,管明棠知道,是这些阵亡的官兵成就了这一切,是那些不屈的忠魂英勇的战斗,成就了今天的胜利。

让人欣慰的是,在胜利到来的时候,民众并没有忘记他们,早早的他们和自己一样,就来到这里祭祀安葬于此的忠诚。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沿着苍松翠柏旁的小道朝着忠烈祠走去时,透过挂满积雪的枝条,看着来此的民众,管明棠的内心深处只觉得一阵欣慰。

现在,这个民族已明白了应该铭记什么!

在经过忠烈祠前的无名烈士墓时,正好赶上整点换岗和敬献花圈的仪式。仪式一如既往的庄重,神情肃穆的卫兵,在墓碑前有节奏地走二十一步,面对墓碑停留二十一秒,然后转身,停二十一秒,再反向行进二十一步,而在无名烈士幕前的所有人起立把右手放在心脏处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们神情都是那样的肃穆,静静的望着无名烈士墓。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勋永垂不朽!”

历史上有多少的为国牺牲之人,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知晓,但正是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成就了这个民族、国家真正的魂魄,这些无名之士才是这个民族真正脊梁,正是他们支撑了这个民族不灭的尊严。

在肃穆的熄灯号声中,避开了人群的管明棠来到了位于忠烈祠东北角的“游就馆”,在“游就馆”的正门悬有“成仁取义”之匾,这里保存着许多忠烈之士的遗物、遗照等与战争有关的历史遗物,馆名取自《荀子?劝学》中“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一句,以此象征忠烈祠内供奉的“神”是所谓的高洁之士。。

在厅内像征着英烈精神永存长明火旁站着两名卫兵,而在在长明火后,是一面黑色的泰山石制成纪念碑上,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

“所有人都在奉献,但有些人奉献了全部!”

这句话恰恰说明了他们的牺牲,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一些人奉献了全部,而他们才是最值得这个民族铭记的人。

置身于照片墙下,管明棠看着照片上的一张张或是坚毅、或是满面笑容、或是神采奕奕的面庞,看着那一张张年青的脸庞,管明棠只觉得的眼眶微酸,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这些年青的、对未来充满向往的青年,都是在这场战争中阵亡的军人,他们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刻,用生命书写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胜利了……”

隐约的管明棠听到一丝轻微的呜咽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管明棠看到在十几米开外的照片墙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用手指轻抚着一张照片,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泪珠。

“这下好了,熙儿啊,咱们国家终于赢了,小日本败了,投降了……”

呜咽声中压抑着的痛苦是难又言表的,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在这一张张照片的背后,是多少个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多少个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个孩子失去了父亲,而在那无尽的伤痛背后,却是一个民族为赢得尊严、自由所做出的不屈的奋战。

现在,终于胜利了!

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也绝不会白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