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河血(无语)-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稍作思索后,心知这或许就是“大国责任”的蒋介石并没有反对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但是他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统先生,我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在蒋介石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罗斯福的心下暗自一笑,这正是他希望的,在关于日本驻军的问题上,中国人并没有作出太多的让步,但是现在,他却可以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未来的亚洲事物中,发挥出美国的作用,而不是由中国去统治亚洲,中国可以去统治亚洲,但是他们必须要在美国的影响之下。
而蒋介石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同样是基于“合法性”的需要,毕竟未来中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需要美国的支持,更何况无论是对台湾的进攻还是对日本本土的进攻,都需要美国海空军的全力协助,在马六甲战役成功之后,下一步更需要两国的全力配合。
“总统先生,假如,这一国际组织是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而建立的,那么,我们认为,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应该结束西方国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而且赋予殖民地以自由!如此对能建立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的!”
现在,罗斯福总算是明白了,或许眼前的这个人看似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却没有放弃那一丝机会,亚洲各殖民地自然并不仅只局限于英国的殖民,同样也包括菲律宾,而未来这些国家所依靠的恐怕就是眼前的这个人所代表的国家,中国不仅仅要取代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同样,他们还将要接收日本的那个幻想——大东亚共荣圈,只不过他们换了一种方式,至于日本,不过只是扮演了一个砸碎了一切的角色,对于现在的东南亚各国而言,中国人或许才是真正的解放者。
等到蒋介石说完,宋美龄则面带微笑的将蒋介石的话,用更委婉的方式翻译给了罗斯福,而翻译的空档,则给了蒋介石调整思路的时间,大国地位或许是他追求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愿意为大国地位付出一切,至少不可能去牺牲一切。
“好吧!”
罗斯福思索了片刻,然后看着蒋介石说道。
“给予殖民地民族以自由,这同样是美国所赞同的,不过这一问题是极为重要的,等到我们一起开会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补充,我想到那时,我们可以就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谈判,不过,我们认为,考虑到殖民地的现实问题,宗主国应当在殖民地**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尽管蒋介石与罗斯福之间的提前会面,更多的是讨论有关“联合国”的设想,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一丝进展,甚至可以说,双方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就像美国得到了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在日驻兵权,同样也得到了蒋介石的某中承诺——中国绝不会加入轴心国,同时中国也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罗斯福原则上同意了中国对琉球的主权要求。几个小时后,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场并不算盛大的宴会在大使馆内举行,与会者自然是中美两国的首脑以及代表团成员的,宴会的气氛是欢快的,似乎从这一气氛中,人们可以感觉到,未来这场会议会极为顺利,甚至一些乐观的代表成员相信,这场会议甚至将掀开人类的******。
“总统先生,我们为什么要同中国分享亚洲呢?”
在宴会结束之后,在大使馆二楼的阳台上,赫尔看着罗斯福轻声询问道。
“毕竟,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的最少,得到的却是最多的,他们不仅得到了巨额的援助,甚至还获得了他们从不曾拥有的大国地位,对此,丘吉尔首相一直颇有微词,甚至在他看来,也许,三大国应该是美英苏,而不应该是中国!毕竟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还太过弱小了,或许,苏联政府即将流亡,但是,在未来,他们仍然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赫尔,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看着开普顿的星空,罗斯福那张略显病态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无奈。
“我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我们需要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近5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话声稍稍一顿,然后罗斯福又接着说道。
“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
沉默片刻,罗斯福用平静的口吻反问道。
“赫尔,你觉得,俄国还有可能收复本土吗?或许,斯大林现在还有150万军队,但是,随着俄国战场的结束,英国甚至将不得不将再次考虑流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中国,而不是让中国倒向德国,现在……”
凝视着南半球的星空,罗斯福的口气变得越发平静,而神情却是极为凝重。
“这场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顺应世界的改变……”
第1159章国家的崩溃
正值破晓前的一个小时。
德国人的坦克从飞机场,朝着城交开了过来。有一处士兵的头脑清醒,他们把武器放在战壕边上,站起身来高举双手,一枪也没放,就让坦克一直开到指挥部,另一处重机枪又响了起来,握着手榴弹的手臂又一扬起,坦克盘旋前进越过战壕,履带碾碎了战士的身体,蹲装甲车的空当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被下车的步兵打死。
在地堡内,桌子旁边只坐着军官和政治指挥员,门开了,一名满身是血的士官冲了进来,摔倒在地上。
“德、德国人到了!”
“把白旗举出去!”
就在这一瞬间,随着一声枪响,政治指挥员自杀了。他向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这一切发的很突然,似乎又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在风雪中,大校神情呆滞的看着远处的身影,那是德国人的身影,现在,一切终于都结束了!
乌法,这座俄罗斯最后的首都,终于在坚持了8个月后,在付出了数百万军人伤亡的代价之后——陷落了。
因为当俘虏只需要等着,而自杀则需要勇气,所以绝大多数人便开始投降,没有共同的决定,没有共同的实施,凡是部队领导表现出组织能力和主动性的地方,会稍发生一些混乱,有抵抗的、有投降的,不过,这一夜,举手投降的集合起来的人群,最初只是几滴,渐渐的汇成小溪,然后成为了一股洪水。
在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中,被俘的将军身后拖着大群已经放下武器的俄国士兵,刚才还火光闪烁、枪炮不断的废墟陷入沉寂,在一个个地堡和瓦砾堆之间,出现了浑身泥土、高举双手的身影。在一个被断垣残壁包围的广场,广场上站着一名德*官,那里也立着一群投降当了俘虏的俄国士兵,那些没有成为俘虏的士兵正从废墟的上百个射孔中探头张望。
一个俄国将军走了出来,头发灰白、身穿大衣、头戴羔羊皮帽,甚至在他的胸前还有一块红旗勋章在晃动着,将军朝着德*官走去,向他伸出了手来,而德国上校握住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上百个射孔后全是惊讶的脸,废墟中发出了呼喊声。
“早知道这里的事情是这样……”
这样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四周的孔洞仿佛都炸开了,人们拥了出来,穿着破旧的军装,披着破旧的毯子,这些残存的俄国士兵等着德国方面的命令,准备列队出发。
从乌法市中心直到市郊的道路上,在浓雾中挤满了人流,他们脚上包着破皮片,穿着破旧的军大衣,身上又裹着破军毯,身上长满了虱子,更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所有人都是饿得骨瘦如柴,脓疮和伤痕布满全身,手中抓着一块破布,一团卷起来的碎片或是什么都没拿,一个又一个这样灰色的面孔聚集在公路上。
在远处一辆正在行驶的“黑豹”坦克碾过几米厚的尸体,把冻的僵硬的尸体碾成碎块,冻硬的碎块迸裂飞得老高,而站在旁边的人已经疲惫的连手都举不起来了,不能抹去溅在脸上的碎屑,在一辆战地炊事车旁一个人抓起十份食物,却倒下去死了,那些因他的缘故什么也没有得到,肚子空空的人后来则在行军路上倒毙了,继续行进的人既不朝这个人也不朝另一个人看一眼,一个仓库的残骸中挤满了饿的眼睛冒火的人,人们在拼命的干活,汗水从额头和鼻子上淌下,他们把死人扔到一旁,还有半死的也扔到雪地上,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应该存放在这里的口粮,就越来越愤怒了。
而这时,又走来了一百多人的队伍,身着厚厚的皮领大衣,头戴皮帽,他们有脸上虽显得疲惫但却不是*的痛苦,他们手提衣物袋、背包和箱子,他们还站在那里,脸上弄得很脏,手臂垂着,在眼睛中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也看不出他们窨是不是在想。
从地下室、从下水道、从堆满瓦砾的废墟的角落中、从防空洞中,从废墟和战壕中不断的走出新面孔,集合成土黄色的人潮,排成没有尽头的队伍,等待出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完结了。
在城市的废墟之间,到处都不满面笑容的德国士兵,他们或是在相机前拍上一张照片,或欣赏着这认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夺取的城市,或许,这座城市并不大,但却是俄国的首都,而一辆辆“黑豹”坦克的前方,则挤满了满面笑容的士兵,这些士兵看到那些因饥饿而骨瘦如柴的俄国战俘时,有时候会发出善心,向他们扔去一盒饼干之类的食物。
而那些俄国士兵却没有说出感谢,这样被打败了的人不是交谈的对象,他们只是一群从各个民族中征召来的,为“伟大的苏联”战斗的“黑色炮灰”,现在他们垂头丧气走着,在街道上,俄国士兵不断有新的人走过来,破烂不堪的制服,炮炎熏黑的胸膛,脚上裹着破麻布片,拄着棍子一瘸一拐的沿着道路在雪中穿着过。
不管是德军参谋部的军官,还是后勤部队都没有准备一间那怕是如此简陋的草棚,没有人想到这一点,或者说,压根就没有人考虑这一点,同样也不会有人会去考虑,在这个冬天,被俘虏的上百万战俘,会有多少人冻死在前往战俘营的道路上。
这些俄国士兵,像是被脱粒打下的麦粒一样,本来曾填满鲜活的生命,现在却成了空壳,仿佛一阵风吹来,就开始运动了,此刻,他们慢慢地,慢的朝着西言行进着。
现在再也没有人挥动着手臂说:为了斯大林!
没有再去呼喊:为了苏维埃!
有人抬起头看了一眼,路旁站的是德国人,德国人的脸色同样也被熏黑了,满面硝烟的德国人,同样站在那里,他们站在坦克边,站地装甲车边,脸色显得很平静,但平静却无法掩饰他们神情中的疲惫。
当这场大迁移开始的时候,在被炮火熏黑的墙壁和堆成小山的废墟间,一些俄国平民用茫然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一切,他们偶尔会把视线投向那引起曾经的城市保卫者们,偶尔的还有一些妇人用焦切的目光在冻僵的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但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流露着失望的目光。
队伍在通往西方的公路上着,一条长长的,黄色的线,一万、两万、三万、几十万人,在向着西方行进着,而在道路边的高音喇叭这会已经停止了欢腾,就在几个小时前,这里还响彻着一个声音。
“去埋藏那些德国侵略者,为了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人!”
显然,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当大崩溃开始之所,所有的鼓动都变成了一个笑话,在大崩溃开始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
现在向前行进的是一支多达二十万人的队伍,人们集合起来排成长队走着,掉队的又跟上,一步一滑,一瘸一拐,头上缠着绷带,一个折断了肋骨,另一个手臂的骨头被打碎了,有些没了脚,趴在雪橇上用手中的棍子撑着往前滑,他们的胃里空空的,肚子里没有一丝油水,肤下也没有任何脂肪,包在脚上的是冰冷的雪,每一步都十分吃力,好几个小时才走了一公里。
这只庞大的队伍吃完了最后的面包屑,用完了最后的急救包,喝光了最后一升水,最后的残余的物资也被炸飞上了天,没有任何运输工具,卡车、载重汽车、火车都被炸毁了,这是一群被交给了死神的人,各种疾病跟随着这只部队,让这群濒临死亡边缘的人向西行进。
尽管德国人并不愿意,但是他们还是不得把这支混乱的队伍接收下来。
大崩溃倒了上百万俄军的投降,这是一个突然出现庞大的数字,为了安置他们,德国人自己的口袋也空了,沿途的村庄大都毁于俄国人自己的破坏之中,在焦土政策中被夷为平地,牲口很早之前就已经杀完了,还能走动的铁路,在德军战线一侧才有。
到了晚上,冰冷的严寒再一次笼罩着大地,裹着大衣和破布片的人们在寒风中跌跌撞撞的走着,脚步一滑,然后便倒了下去,再接着他们便没能再次站起身来,在一夜的严寒之后,随着太阳的升起,行军再一次开始了,而在这个时候,德国的前线部队才从他们的补给中分出一部分给这些俘虏们,这一夜,已经有很多人倒在了雪地上。
在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在这支队伍的行军再次开始的时候,拿着相机的德国随军记者们出现在队伍的面前,他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谁能想到,之前他们还不断的高喊着乌拉向我们发起进攻?”
一名随军记者用感叹的口吻说道,看着这些可怜的人,很难相信他们就是那群悍不畏死的敌人。
“是啊,他们就这样失败了!”
“不!”
突然,另一个人摇摇头说道。
“不是失败,而是崩溃!今天,我们目睹了一个国家的崩溃!”
第1160章雄心
雪一直下着,刮雨器费力地除去毛绒绒的雪片。公路上一片泥浆,尽管山东省拥有现代化的公路系统,但是乡间公路却大都仍然是砂姜路,那些道路给公路带来了许多乡间的泥土,这会汽车一过,和着雪水的泥浆高高地溅射起来。
邵夫杰并没开自己的31款的金鹿,这是去年刚刚上市的新款轿车,在去年河北进入战时状态后,轿车皆被停产,产量不过万辆的31款金鹿,则成为抢手货,在私下交易中,像邵夫杰的这辆汽车,至少可以卖到5000元。战争不仅带来了毁灭,同样也带来了财富——巨额军需定单制造了大量的百万富翁,他们总愿意为得到一些事物,花个大价值,停产且数量有限的31款金鹿不过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作为北方动力公司的工程师,邵夫杰并不需要为了几千元卖掉这辆轿车,这款轿车上使用的1。8l发动机就是他的业余之作,相比旧型的2。1l发动机,他的功率相近,重量减轻了近六十公斤,耗油量减少20%,而更为重要的发动机寿命增加数倍,而这也是他得到这辆汽车的原因。
此时,邵夫杰当然没有去考虑这辆车黑市价格增加了多少,同样也没有去考虑,在驾驶着汽车的时候,他偶尔会望着车窗外迷茫的风雪,有些发呆。
汽车在空旷的6号高速公路上奔驰着,山岗、森林、冰冻的小湖一掠而过,拐了几道弯之后,他一直把车开入了济南南郊的北方镇,这是一座因企业而名的市镇——在山东重建期间,北方航空工业在这里投资建立了其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在过去的两年间,这里并没有生产太多的飞机。但现在,这座工厂却以每月760架的速度制造着战斗机、攻击机以及轰炸机、运输机。
在占地十数平方公里的工厂内,一座座大型的平顶装配厂房,提醒着人们,这座工厂可以制造包括h4轰炸机在内大型飞机,实际上,工厂确实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机装配厂房。
一走进跨度极大的平顶装配厂房,邵夫杰便闻到那股暖哄哄的机油、松香、香蕉水混合的气味,听到车床的嗡嗡声、铣床的哗哗声和气动铆钉枪特有的“卟、啪”声,邵夫杰整个人随之都兴奋起来,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渗透出活力。
在半个足球场大的厂房里,一溜儿放了二十架h…4“空中堡垒”的*。巨大的水压机把飞机大梁压出来,龙门刨和龙门铣把它们加工成图纸上绘出的样子。再用螺栓和铆钉在大梁上搭起框架,在框架中排满电线,钢索、机械传动系统和电力系统。然后,安装首炮塔、中央炮塔和下炮塔,在炸弹舱里装上挂架,在驾驶舱里装上无线电台和数不清的仪表。
大部分安装好的*被拖到另一个更大的装配厂房里,对接上水平尾翼和机冀,再安装发动机和三个起落架。扳金工在桁架上把亮闪闪的铝蒙皮铆在机身上,安装钳工把一个个部件装配起来,检验员不停地检查安装质量。他们默默地干活,有时偶然商量一下,或者叫来工长和技师,然后几经讨论后,再次工作起来。
飞机装配好之后,一辆拖车把它拖出装配厂房,加油车、测试车和其他各种车辆围着b—17。发动机开始试车,震得地面发抖,发动机试车完毕后,拖车又把飞机拖上滑行道,装配车间外面就是试飞场。最后,波音公司的试飞员来了,他们自己先里里外外查看一遍新飞机,然后就直接钻入机舱。新飞机在滑行道上开几个来回,试试仪器仪表和操纵系统,就滑上主跑道,试飞员一加油门,拉起襟翼,巨大的“空中堡垒”腾空而起。在大约三千米的高度上,用三百公里的时速在泰山的上空飞一个椭圆。飞机降落后,试飞员要填厚达数十厘米的各种表格,虽为战时,亦不能免。晚上,波音的技工紧张地在新飞机上进行各种调试,拆卸、安装,更换零件。
第二天早晨,那些就睡在机场边的机库行军床上的陆军航空队的机组成员们就来接收轰炸机了。他们随随便便地在空中兜儿圈,然后加足汽油,然后直接飞往的数百公里外十几个航空基地,然后迅速投入战场。一架巨大的轰炸机就这么诞生了。它将不停地起落、投弹,直到被敌人的高射炮或战斗机打下来,重新变成一摊破铝片为止。
或许,邵夫杰是一个发动机工程师,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他并不陌生。一架轰炸机的心脏就是发动机,而他就是发动机的母亲,尽管h…4轰炸机是根据美方授权生产的,但是发动机却是北方动力自行设计的,动力更为强大、可靠性更高,而且更省燃料,不过,邵夫杰今天来这里,并不是为了看一架架展翅欲飞的轰炸机的。
今天邵夫杰来这里有更要紧的事。
匆匆穿过忙碌的装配车间,邵夫杰搭了一辆公司的专用小车——一辆电动的小车,在北方公司的工厂园区中,这种电动车是极为常见的,然后便开往一排法桐树后面的厂房。那片厂区围了铁丝网,戒备森严,甚至还有警犬。他俩掏出特殊的通行证,把车开到一间巨大的平顶建筑跟前,那建筑象一个大飞机库。
邵夫杰同警卫讲了几句,再一次出示了证件。填闭的房门在他们面前自动打开了,里面灯光明亮。六架银色身躯的庞然巨物正对着设计师和工程师,它是一架世界上从未见过的超级飞机,翼展四十三米,垂直尾翼超过三层楼高。它那庞大的金属躯体带有一种人类对机械的征服欲。这只铝合金的“巨鸟”的作战航程超过七千六百公里。
“伟大的轰…6。”
目睹着这架庞大的飞机,邵夫杰低声轻语道。
站在庞大的轰6面前,邵夫杰感觉自己显得极为渺小。他双手抱住臂膀,又有一股自信和自豪。他经历了轰6从构想、提出技术要求、纸面竞争、原型机设计制造、竞争招标、试生产的全部阶段,甚至熟悉它的每一颗铆钉。
“终于飞起来了。”
这时梁玉杰走到他的身边,不无兴奋地说道。他为h…6的批量生产熬过了整整一年的岁月。许多时间他干脆用帆布行军床睡在办公室里,疲倦了喝杯浓茶,然后直接冲个澡。他设计了大量工夹量具,编写了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手册,使试制的原型机xh…6,变成流水线上的大批b—29。
h…6远程轰炸机,并不是北方航空工业的杰作,实质上,它是调查部的“杰作”,民29年6月,在美国陆军同四家飞机制造商签订了“超级轰炸机”的预研合同后,北方航空工业派于波音公司实习的数名工程师便参加了xb29的研制。尽管一年后,中方人员被排斥在这一项目之外,但却基本掌握了xb29的初步设计,在此之后,调查部驻美工作站介入其中,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搜集xb29的设计资料,并将其传回国内。
而北方航空工业在借鉴xb29的初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展开了“xh…6工程”,尽管初步研制落后于美方,但利益于材料的优越性,尤其是7075以及多种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应用,成功解决了美方研制过程中面临的超重问题,因此进展反而比美国更为顺利,其后结合调查部提供的相应设计资料,更是对xb29方案加以修改,从而使得脱胎于其的“xh…6”更为先进。
相比于xb29轰炸机,北方航空工业的xh6设计指标更高,速度更快、航程更远,且载弹量更大、升限更高。经达两年的努力,去年11月,首架xh6终于在济南第二分厂的机场内首飞,而相比于美方试飞仅晚了两个月。
如果说,美国的波音呕心呖血把b—29设计出来,那么,借鉴了b…29轰炸机的h6轰炸机,则是其青出于蓝的改进型,而梁玉杰则竭尽全力把h…6轰炸机从图纸变成实物,从一架只存在于图纸上的轰炸机,变成千百架能投入战斗的真正的轰炸机。
邵夫杰拍拍梁玉杰的肩膀,不无佩服的说道。
“杰逸兄,它可真不错呀!”
梁玉杰谦虚的笑了笑。
“美国人的设计很出色,咱们只是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造而已,但愿h6投入战争以后能够减少航空队的伤亡,早点儿打败日本。”
“嗯!载弹13吨,作战半径超过3600公里,一架相当于6架h4,”
邵夫杰点了点头,可以说,如果不是他解决了r…3350的可靠性问题,并使其功率增加至3500马力,h…6轰炸机并不见得会比b29先进多少。
“如果装备一千架的话,我们每天可以向日本倾倒超过一万吨炸弹!一年至少可以在日本扔下超过500万吨炸弹,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
“一千架……”
梁玉杰咧了下嘴,然后用颇为玩味的口吻说道。
“半个月前,航空队下达了第一批定单——300架,这才把每架的成本压缩到169。75万元,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样也是最贵的轰炸机,一千架,估计财政专员会拿枪和杨总长决战……”
作为责任工程师,梁玉杰自然希望这种先进的轰炸机,尽可能的多制造些,但理智却告诉他根本就不可能,它太贵了。
“现在,生产进度怎么样?我听说航空队一直在催是不是?”
第1161章大新闻
“没错!”
梁玉杰笑了笑,看着那架分成十几个部分,正在吊装着的一体化机翼,以进行最后组装的h…6轰炸机说道。
“空军的要求是,这个月之前,至少交付20架。”
“这么一来,加上十二架已经交付的原型机,空军就有32架h6轰炸机了。”
尽管邵夫杰并不是飞机制造工程师,但是作为发动机的设计者,他却清楚的知道h6轰炸机的进程,这时梁玉杰招呼他坐在一个铁桌于前的钢折椅上,自己也搬了一把椅子坐下来,一位认识他们的工程师给他俩端来两杯茶。
“是34架,上个星期,他们又要走了两架,一共制造了二十架原型机,现在公司只留了六架进行试验和改装。”
盯着那些在灯光下银光闪闪的h6,梁玉杰不无认真的说道。
“诚然,现在联合轰炸机部队对日本的轰炸效果显著。但是你知道这种轰炸的代价吗?我遇到的一位接机后勤中校,他在荣成半岛那边的基地上。我几乎想象不出世界上还有比轰炸日本更残酷的事情了。”
“是特别攻击吗?”
邵夫杰反问了一声。这是目前国内报纸上时常能够看到一个名词,是指日本陆军航空队对轰炸机部队实施的“空中撞击”,极为残酷,却又极为有效。
“没错,日本的战斗机性能或许并不先进,曾经横行太平洋的一式战还有零战,都不是鹰战f型的对手,更不要提g型了,至于海冬青,根本就是飞行坦克,可是相比与德国空军,日本陆航根本就是一群疯子,他们训练了一大批素质一般的飞行员,他们把那些根本就不会空战的飞行员部署在朝鲜……”
说话的时候,梁玉杰在手中比划着,比划着特别攻击的攻击方式。
“然后,在咱们的盒型编队从朝鲜上空经过的时候,他们首先用优秀飞行员驾驶最好的飞机,驱散我们的护航机,一但护航机陷入缠斗的时候,上百架特攻飞机就实施俯冲撞击,b17是坚固,可再坚固的飞机也经不住撞击,一个星期,联合部队就损失了超过150架轰炸机。”
两只手撞在一起之后,梁玉杰有些无奈的说道。
“那个中校这么对我说,虽说现在b17是美国的提供的,h4是美国的买单,可是按现在的这个损失速度,美国人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现在对日本的轰炸实际上已经处于半停顿状态,航空队计划对朝鲜的日军机场实施全方面的轰炸,用h5进行轰炸……”
邵夫杰简直听呆了,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他的手一直握住茶杯,但杯中的茶水早凉了。
一个星期损失150架轰炸机,即便是轰炸机是由美方提供的,仅是飞行员的损失,都不是航空队所能接受的,难怪最近对日本轰炸的新闻在报纸上越来越少了,这么大的损失,航空队肯定需要进一步调整战术。实施夜间轰炸?似乎航空队早已实施夜间轰炸了,那……也许,想到英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在轰炸德国时的损失,邵夫杰反倒觉得,也许,是因为美国人无法提供足够的轰炸机了!嗯,应该是这个原因。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好一会他才开口说道。
“所以,航空队才会督促h6。”
“说对了。”
从夹克中掏出一个笔记本来,梁玉杰开口说道。
“b17的实用升限只有7500米,实际上,装满炸弹和燃料,升限还不到6000米,在这个高度上,日本的特攻飞机可以轻易的实施撞击,但是h6的升限却接近12000米,日本飞机根本就飞不到这个高度。”
“你是说航空队是准备利用高度优势来避免损失?”
“不只是高度优势,还有速度优势,仗要就是这么打的,否则我们就甭想赢,日本能损失起一万架战斗机,但是咱们损失不起一万架轰炸机。”
“所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