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血(无语)-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豫北第一个机制面粉厂、二十年前,又开起了第一个织布厂,十八年前办起了电厂,几十年下来,到了王柏友这一代人,尽管当年的袁家早就没落了,可是王家却已经成了彰德本地的显绅。

“柏村先生,您可得拿个主意啊!”

说话的是城南李家的李赞诚,与王家三十年前发迹不同,李家打从清初起就是彰德大户,早些年有着李半城之说,虽说现在李家没落了,可痩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彰德周围还散落着李家的一万多亩地,单是管事庄都分在十几个庄子里。

“就是,柏村先生,咱们这彰德,可也就看您老人家了……”

在众人期待的看着王柏友的时候,他只是抱着水烟袋,闭着眼睛,出了一会神,歇了半天,才慢吞吞的说道:

“这件事不该这样办法。”

“那如何办法?”

堂里下头坐着的赵员外则急切切的问道,今个能坐进王家大堂里的,都有家有千亩田的大财东,他们之所以聚在王家,只有一个原因——二五减租。

“这二五减租是南京政府办颁布的法律,别说有法可依,就是前阵子……”

吸一口水烟,王柏友微抬下眼帘,看着众人说道。

“那个什么公审大会,一个个大师父什么的不是公审就是枪毙的,外面那么闹腾,到最后,南京那边不还嘉奖了专员嘛!”

听闻提着那件事,众人脸色顿时一变,他们什么时候见过那万人的公审,那沸腾的场面现在回忆起来,也只让他们觉得一阵胆战心惊,当初专员剿灭枪会,他们是支持的,可是那公审的场面……着实太吓人了!

“你们说,若是咱们拒不执行,万一……”

王柏友皱着眉头,瞧着众人说到。

“到时候,咱们可就……”

他的话音落下时,众人立即沉默了下来,这“二五减租”是专员公署刚刚签署的行政令,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额统一按土地全年收获物的50%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减去25%;公式为:50%x(l…25%),就得出37。5%。也就是说,地主收取的地租,最多不能超过全年产量的37。5%;而且,双方必须签订租约,而更要命的是地主不许任意撤佃。

也正因如此,这些人才会聚集在王府商议对策,就在这会突然堂厅外传来一阵拦阻声。

“陈,陈县长,您,你别……老爷,老爷,陈县长来了……”

在屋内的人们惊讶的功夫,只见一个穿着中山装左胸佩着青色徽章的青年官员不顾阻拦的走了进来,而这青年官员的身边还跟着一名随员,这人正是刚上任不过才一个星期的县长,陈逸之和其它十一县的县长一样,都是专员从南京请来的大学生。

“诸会,今个听说大家伙在这开会那,我这不请自来,诸位员外可不要见外啊!”

人未进屋,陈逸之便抱着拳道着歉,在他的身上全没有一般“学生官”的文气,倒是带着几分油滑。

“陈县长……”

王柏友与众员外连忙起身迎着,如果说那公审审出了什么,恐怕就是审出了官威,现在他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般视官府如无物。

“陈县长驾临,实在是令寒舍……”

听着王柏友的吹捧,陈逸之只是笑着,一个个的见过这些乡绅后,他并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那说道。

“原本寻思着,这几日请诸位乡绅往县政府一聚,今个巧了,听着大家在这,陈某不请自来,还望诸位见谅!”再次鞠躬致歉后,陈逸之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这次陈某来王先生府上,只为一件事,也只有几句话,一来呢?是向诸位宣传政府的农业的政策,二来呢,则是为转达专员的一句话!”

在随员将十几份“二五减租”宣传单递给众人后,望着众人陈逸之的脸色随之严肃起来,

“专员希望转告诸位的是……”

(第二更,7点40和9点还有两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重典之后

第341章重典之后

“哗啦……”

铁链声,在公路上回荡着,在公路的一侧,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黄色囚服的犯人在路边拖着脚镣翻修着公路。在某种程度上,直鲁豫三省或许是中国公路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成灾,民不聊生。北洋政府一面准许数百万灾民免费做火车移民东北等地,一面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国际赈灾委员会,开展赈灾工作。外交部则通过驻外使馆,在华侨同胞中劝募赈款,民间的劝募活动推进了美国红十字会的捐款赈济筑路计划,在五省修筑近代公路近万公里,不过历经十余年的使用,这些当年用三基土压成的,只铺设有一层碎石子的公路,早已经破败不堪,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今天邯彰专区的筑路工程。

“重修县道1500公里,所有公路都采用同一标准,路基宽度在6公尺#;6。5公尺之间,路面宽5公尺#;5。5公尺,全部都是柏油沥青路面,专区内县与县皆有公路相连……”

在汽车上,刘陆民并没有因为陪同人员的话语,而将注意力放之到邯彰专区的建设成就上,此时,他的视线尽在路边的囚犯身上。

“杀一批、关一批、放一批……”

这是名震全国的“邯彰经验”,在短短半个月内,查禁解散336伙枪会,解散枪会人员达三十万之众,收缴各种枪支逾十万件,抓捕近6万枪会人员,公开审判、处决3872人,三万人被判处3至5年劳动改造,这一结果震惊了全国,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均有相应的报道。

而在另一边,短短一个月内,邯彰行政督察专员全面推行保甲制,专区内民团建设全面推进,而从“剿匪”到随后的地方建设,被其支持者称为“邯彰经验”,随后这一经验于月前,还得到南京的赞赏,以至于邯彰专区被称为“绥靖典范”,尽管对其公审模式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反对声,但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乱世用重典”这一原则下,邯彰专区结束了乡不闻其政的现实,而在随后组建民团的过程中,地方上几乎没有任何阻力,而这一切,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呢?

一直以来,作为一名法学专家、律师,刘陆民从反对南京政府推行的“司法党化”,因其左右了司法**,而现在,在这个被南京政府在南方剿匪地区推行的“邯彰经验”却又让他看到了司法政治化、工具化的一幕。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接受专员的邀请,来专区考察,而考察的目的则就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一经验对“司法”的重创,而这里的一切几乎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特设军事法庭!”

似嘲讽的吐出一句话,刘陆民望着车窗外的那些正在寒风中翻修公路的囚犯,反问着身边的邱昭文,他是他的学生,是中央派来的第一批青年官员,月前刚刚就任淇县县长。

“在那个特设法庭上,这些人有答辩吗?”

对于正在推动冤狱赔偿制度的刘陆民来说,眼前的这片公路绝不是“地方建设成就”,而是是司法工具化的开端。

“有律师为他们辩护吗?”

“这个……”

面老师的问题,邱昭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作为一名法律专业毕业的青年,他自然知道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公审”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他却不能否认,若是没有当初公审、公决的威慑,绝没有现在政府政令的畅通以及乡公所的建设。

“老师,现在专区以及县政府的公信力正在一步步的恢复中。”

对于学生的回答极不满意的刘陆民,转过身看着邱昭文反问道。

“那么将来呢?”

一声反问之余,专员办公室内静了下来。

在这个初冬的正午,阳光透过明亮的窗口照进这间并不算宽敞的专员办公室中,沉默使得这间办公室中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仲民,你应该看到眼前!”

在沉默良久之后,管明棠用异常坚定的口气说道。

“眼前的现实情况是,在一个月前,在邯彰专员,枪会这一非法组织控制着农村,枪会的会首,在乡间横行霸道、代官征税、残害民众,民众可谓是苦不堪言,而现在呢?当年枪会设于各个路口的关卡,随着枪会的瓦解而消失,在统一市场形成的同时,商人、农民都无需再承受沉重要的负担,在枪会之前,商人行商每一元需要负担o。4元的捐税,其中枪会勒索约占一半,农民同样承受着繁重的负担,现在,他们的负担同样有少减轻,根据我们的计算,解散枪会后,农商减轻负担超过两千万元!”

喝一口茶,管明棠沉声说道。

“而且政府政令的推进也极为顺利,几乎不存在政令打折扣一词,政府与乡绅之间的合作也极为顺利,在专区内推行的“二五减租”,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力,民团建设也顺利推行,保甲制、二五减租、民团建设,你应该可以看到,在这些政令推行中,“特别军事法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起到了强大的镇压、威慑和保障作用,没有“特别军事法庭”,就没有“专区的今天。现在,民众对于政府从怀疑变成信任,是为什么?是因为政府,说到,就能够做到……”

虽然知道这不过只是强辩,但是在过去的一个半月之中,管明棠可谓是充分体会到“特别军事法庭”的镇压以及威慑作用,没有对枪会会首以及首恶的公开审理、快速审判、处决,恐怕在一个月前,推行二五减租和民团建设时,那些乡绅会第一时间站起来反对,但是实际上呢?

面对特别军事法庭“从重、从严、从快”的审判,乡绅们几乎没有任何抗拒,他们全力配合着政府的工作,威慑,没有特别军事法庭的存在,没有那种“不需顾忌法律存在”的前提,就不存在这种配合上的“默契”。

“所以,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民众受益了!”

“民众受益了,但是将来呢?”

又是一声反问,刘陆民望着面前的这位专员,这个管专员过去是以实业闻名全中国,而现在其名闻中国,却是以其“铁腕”,在推行“二五减租”时,面对士绅们的抵制,其在接见士绅代表时,只说了一句话。

“我相信困难是有的。调皮捣蛋不要脸皮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

随后,眼前的这位专员又签署行政命令,以“全区皆民团”的名义,把涉及“二五减租”的案件由民事案移至“特别军事法庭”,此话一出,原本等等看的形势立刻大变,刚刚目睹过“从重、从严、从快”的“快速军法公审”目睹了几千人被枪毙的血腥场面的邯彰专区内地主们哪敢反抗?

甚至在报纸上曾提到,一位大地主一下子刻了20枚私章,只为与各处佃农签约时更快捷,一时间地主们简直就是求着农民来签约减租,原来以为最快需要用三个月才能完成的签约换约,在短短一个月就全部完成了。

“难道将来,管专员,还要依靠这种所谓的军法威慑治理专区、建设地方吗?”

此时刘陆民显得有些激动,他直视着面前的专员。

“我承认,现在专区内的治安环境的确大变,通过“二五减租”民众的确从中受益,而建设民团又稳定了地方,但是,在所谓的特别军事法庭上,那些被起诉的对象,所面对的根本就不是起诉,他们从一开始就沦陷于民众的批斗漩涡而难以辩白,面对几十人的“诉苦”、几百人的“上诉”和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几万人的大会“公审”,审判对象其权利诉求自然是微弱不堪、沧海一粟,而所谓法治保障的呼唤即便不说是天方夜谭,其呼声在民众的滔滔声中也难免渺乎小哉,形同涓埃之微!这牺牲的是什么?!”

大声的质疑着,刘陆民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激动。

“这牺牲的是法律,牺牲的是法治的精神,没有了法治,甚至没有了法律,那么还存在有公平吗?还有所谓的正义吗?”

面对刘陆民的质问,管明棠沉默着,对于那种“公平正义”的弊端,他自然知晓,但在另一方面,却同样知道,正因如此邯彰专区才能够在短期内做到很多地方,无法做成的事业。

“我相信……”

在沉默片刻之后,管明棠看刘陆民,神情虽然严肃,但却流露出一些无奈之色。

“我知道,你说的这一切,我同样也知道,所谓的特别军事法庭……从根本上就不合法!”

岂止是不合法,根本就是没有考虑到法律,主持审判的是军官,至于所谓的审判,甚至根本就不符合司法程序,没有所谓的起诉,也没有所谓的审理,有的只是……

“不过,我相信一点,司法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

望着听到自己的话后,显得有些诧异的刘陆民,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所以,我才会邀请仲民先生一行过来,帮助我们在这里重建法律,以维持司法的公正!”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新政之难

第342章新政之难

十月里,天气依然热得厉害,在邯彰专区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此时已经快到了秋种的时节,在一个个农家大院里,庄户人家坐院子里,在太阳下一粒粒的挑着种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挑种往往意味着明年的收成,虽看似一把把的选着种,可实际上,却是一粒粒的选着,只盼着明年的收成,这个活计,看似很轻松,可实际上选种的老农的后背却都被汗湿透了。

一天种一季粮,千百看来,庄户人家从来都是这么过活,当家里的老农在院子里挑着种的功夫,地里头的活同样没闲下来,在田间老头用鞭子在拉犁的牲口的两边晃,“啪,呵,呵”随着老头的吼声同,那犁被拉动了,土地翻出了黑壤。

秋忙时的乡间,几乎看不到闲人!

可虽是如此,在村落当初枪会练拳的校场上,却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灰布衣、头戴灰布帽,脚穿黑布鞋的壮丁在那里随着口令操着,而在校场附近的墙上则用白灰写着“大办民团、共赴国难、建设乡里”的标语。

民团是邯彰行政专区在剿灭枪会后推行的“新政”之一,与过去枪会、民团、保安团还能领点不足糊口的粮饷不同,邯彰专区内所有18岁至45岁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的义务,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民团训练,而且是任何人均不能规避的,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居民,大部分卷入民团的网络之中,这就宣告了专区自此全民皆兵。

对此,无论是乡间亦或是城中,都没有多少人抵制,在专员成立之初,为铲除枪会而召开的公审大会,震撼了每一个人,无论是富人亦或是穷人,在数十年的散乱之后,通过群情汹涌的公审大会和数千颗脑袋,第一次重建了“官府的权威”。

“左右左、左右左……”

在五分地大小的校场上,随着一名穿着军装的士兵的口令,二十几名青年壮丁扛着木枪踏着正步,在过去的二十几天间,王土楼庄子上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年壮丁,无不是如此接受着训练,而训练官则是新一军派出的军士。

“左右左……”

在训练官的口令声中,不过只有十七岁的张富民乐呵着随着乡邻们踏着正步,岁数不足的他,只能在一旁参训,身上穿着一身破衣的他,总是会想象着自己穿着那灰布军装的模样,两尺半的灰布民团装,都是专区统一派下来的,军装无论大小皆是两尺半,可尽管如此,对于七岁没了娘,十三岁没了爹,家里就只有两间破草房的张富民来说,打从他记事,就没穿过的新衣裳,这两尺半的衣裳或许是他唯一能盼着的新衣赏。

“要想枪打的准,就要先把枪拿稳……”

当那个王长官招呼着团兵在木枪上吊着砖练持枪的时候,张富民也随着在他那杆木枪的枪头吊起了两块砖头,虽说他并不是团兵,可在这个庄子里,就数他训练最为积极,每天只要旁人训练,他就跟着训练,甚至旁人不训练的时候,他也会一个人站在校场上,自己踢着正步,吊砖练持枪。

“这小子!”

余光瞧见张富民在那练习,王满的唇角不由的一扬,这小子虽说不是团兵,可练的却比其它团兵更勤快、更刻苦。

“要不,回头看看整身旧军装给这小子……”

王满在心里如此嘀咕着,其实他的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在另一边,他更希望这小子能进乡村服务学校学习,那乡村服务学校是培养乡村干部的地方,不过进乡村服务学校却有土地限制,各乡选送前往邯郸乡村服务学校学习的都是家庭富裕者,他们在学校培养一年后,即会回乡代替军队派出的教官培养担负起基层民团的训练和指挥,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那里接受新式农技培训。

在许多人看来,各乡选送进乡村服务学校的一年后,一回乡就会成为村公所村长那样的体面人,也正因如此,王满才会有这种想法,可想到那个需家境富裕的限制,他还是在心里叹口气。

可惜了!

摇头叹息着,在骄阳下,王满继续着他的训练,偶尔他会把视线朝张富民投去,心下只觉得的一阵可惜。

“……堆肥的效果极为显著……”

在邯郸县专员乡村服务学校内,听着教室内传出的话语,管明棠的心下微微感叹着,这所乡村服务学校里内的教员,是自己通过梁漱溟从山东邹平请来的数十名农技专家创办的,去年自己在邹平像是献宝似的推出的“现代堆肥技术”

,已经在邹平等地推广,而专区的推广则要到明年才有可能。

“全区2472个村,今年整个专员一共推荐了3000人,希望明年,他们能在各村把堆肥、良种都推广出去吧!”

在内心感叹之余,望着教室内教室里的那些学员,想到他们的身份无不是富农子弟,管明棠还是忍不住摇了摇头,这是梁漱溟引用邹平乡村建设培训部的要求,之所以选择富农子弟原因非常简单,一来是因为地主子弟对于“乡村干部”的不屑,二来则是因为富农家庭在乡村中适当的影响力,富农家庭往往都是种田能手,他们的子弟有种田的传统经验,适当的培训之后,他们可以在乡村迅速推广良种、堆肥等现代农技。当然,更多的恐怕还是政治层面的考虑,他们更靠近政府、更渴望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正是富农与地主一样全力支持民团建设的原因所在。

“……建设民团的目的,不仅仅只是维持乡村安定,同样也是为了以民团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教育、政治建设……”

在这所只能容纳六百人的学校中,一边走,管明棠一边听着身边的郝书宝这位乡村服务学校的校长讲解着民团建设的要点。

“嗯,专区政府制定的方针就是以民团建设为契机,以新生活运动为中心,全面推进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声之余,管明棠并没有忘说套话,这些套话都是说给南京听的,现在专区十二个县长之中,有十个是通过汪精卫引入的改组系培养的青年干部,而推行民团建设时,同时落实新生活运动,可以说,即满足了前者,又不会得罪后者,而这正是某种程度上的妥协,至于各县县政府内的官员,有地方上的,有南京选派的,同样也有李璜等人推荐的法政大学毕业的青年,可以说,现在的专区各县几乎就是一个“联合政府”。

“所以,在传统的军事训练项目之外,民团训练项目方才包括农业技术、中国及世界大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卫生常识等等,而推行这些训练有项目,单靠这些一年培训的乡村干部是显然不行的,”

郝书宝将视线投给管明棠,然后用极为认真的口吻说道。

“专员,若是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扬教育,在村一级普遍建立初小,在乡一级建立高小,推行强制造教育,这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在邹平时,郝书宝曾试图推行农村教育,但是受限于各种因素,邹平试验县的教育普及率一直不高,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把希望放在邯彰专区,相比于其它地区,邯彰专区能够解决很多看似不可解决的问题。

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一点,管明棠当然清楚,从十九世纪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世界历史往往的都在印证着一个道理“笔杆子决定枪杆子”,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命运,同样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可是……

“教育固然重要,但是……”

沉默片刻,管明棠叹了口气,然后叫起了苦来。

“钱从什么地方来?”

反问之余,管明棠的表情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就拿民团来说吧,现在全区差不多有百万团兵,单是提供服装这一项就花费了200万,而剿匪所得,不过只是不足70万元的现款,嗯,还有没收了枪匪三十六万多亩地,为了筹集这笔款子,政府只归还了十二万亩有据可查的确定为强占的土地,剩下的二十三万亩,原本计划应该低价售于无地贫农,可结果呢?我们只售出了十三万亩,剩下的十万亩全都抵押给了银行……”

剿匪是项“产业”,若是没有当初剿灭枪会,又岂能没收那些枪会会首、大师兄的土地,没有那些地,又岂有现在政府的威信和民团建设需要的资金,也正因如此,当初管明棠才能拍着胸脯说,钱由专区出,实际上,民团资金不过是剿匪所得。可对于专区而言,那笔所谓的“巨款”只不过是解决了民团建设所需的资金。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专区十二县,一年的税收才多少?依靠这些税收,能办成什么事?办民团需要钱,乡公所,村公所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样也需要钱,虽说明年推行的是三位一体制,一人兼数职,钱……”

将视线投向远方,管明棠叹气说道。

“我想办教育,可钱从什么地方来?没有钱,拿什么去办教育?”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破解

第343章破解

人的一生总是面临着各种选择,对于关吉玉这位留学于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的“留洋派”来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可说面临过数次选择。

第一次是他在民国21年学成归国后,于财政任职后,被派往天津统税查验所任查验员,而在次年晋升查验所所长时,他又面临着一个选择,是任天津统税查验所所长,还是前往邯郸任北方公司新区统税查验所所长一职,与前者的常设不同,新区查验所不过只是一家“特设单位”,最终在思索月余之后,他选择了后者。

而在作出那个选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以后,他会面临着另一个选择,另一个完全影响其人生走向的选择,两个月前,邯彰专区成立的同时,在需要任命一名专区财政科长时,管明棠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公司内部人财政经济专家,而是关吉玉这位绝不属于其阵营内的政府官员。

而对于关吉玉这位“中央官员”来说,此时他却面临着多个选择,一是出任专区统税查验所所长,一是前往庐山军官教育团任经济教员,三是出任专员公署财政科长,这可以说是一个极难做出的选择,但与上次选择不同,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做出了选择,接受管明棠的邀请出任专员公署财政科长。

钱!

几乎从邯彰专区刚一成立,钱的问题,便成为困扰专区最大的问题,而最终,几乎所有的财政问题都挤到了关吉玉这位专员公署财政科长的面前,作为财政科长关吉玉必须要解决专区面临的财政问题。

与其它专区或者县不同,财政不足可以申请省政府补贴,但对于初时便反对建立这一跨省专区的河北、河南两省政府来说,绝不可能提供那怕一分钱的补贴,更不可能免除应缴纳两省的税收。

“钱啊!”

每天,在进入办公室的时候,看着报表上那逐渐攀升的财政赤字,关吉玉便只觉一阵头痛。

签字笔的不锈钢笔尖在纸张上划动的同时,关吉玉知道,在邯彰专区的财政赤字上又增加了五十万元的财政赤字。

可是这笔钱,专员公署不能不出,这五十万元是专员公署划出的第一笔教育经费,其中三十万元是教育硬件投资一一在专区所属12县乡村兴建100所初级小学、50所高级小学、24所初级中学,至于另外二十万元,则是聘请教员的开支。

与过去的学校不同,这174所学校是专员推行的《邯彰行政督察专区强制义务教育条令》中的一部分,与过去国内普遍的义务教育仅初小部分可达到高小不同,包括初级中学在内实施完全义务教育,学校不仅免除学费,而还提供免费课本,可以说仅此一项,专区就赶在了全国各地区之前,但是……财政负担。

“钱!得想个办法啊!”

在签出那笔教育经费之后,坐在办公室中,看着应专员公署的发展规划制定的那笔庞大的财政预算,关吉玉的眉头紧皱着,作为专员公署的财政科长,他比谁都清楚这笔庞大的财政预算意味着什么。

其所意味的并不仅仅只是财政负担,而是财政破产,甚至其中的一项,便足拖垮整个专区的财政。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当前上海每年人均初等教育经费1。18元,仅次于南京1。21元,为全国第二;上海平均每人担负的中等教育费为1。21元,仅次于北平1。56元,也为全国第二,而现在专区所属河南部分人均初等教育费为0。15元,而河北部分人均0。31元,而中等教育,河南部分为0。06元,河北部分为0。12元,即便以此为例,以当前专区所属412万人口中,欲实现中小学教育支出保持接近上海水平,仅此一项即需1000万元经费……”

手中拿着详细的表格,关吉玉一张表格一张表格的将事实摆在专员的面前,作财政科长他绝不能接受现在专区所谓的“积极财政”,在他看来这那里是“积极财政”,根本就是“不问家底”。

“而反观全区的税收呢,当前田赋占全区财政收入60%

,而全区耕地不过1532万亩,每亩田赋包括附各类附加额应为o。1826元,年入279万元,而其中30%上缴中央国库、30%上缴省库,而另据行政院行政令,专区初建需经费三年免缴中央国库,即便如此,田赋所得不过200万元……”

在一张详列着专区各种税收额的表格上,管明棠可以清楚的看到实收、上缴各种支出,而最终落到专区手中的不过只有三百余万元,这便是专区实际的财政情况,而在这里新区“贡献”了170余万元。

“即便是想方设法的赖掉应缴省库部分,亦不过只有465万余元……”

放下手中的厚厚的一叠表格,关吉玉望着专员似无能为力的耸耸肩。

“可现在呢?按照专区制定的计划,明年,教育亦需要1850万元,民团需要350万元,水利及公路基建需320万元,再加之行政、医疗支出,明年专区的实际预算将超过2500万元,专员,这差出的2000万,从什么地方来?”

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管明棠沉默了,看着林林总总高达2500万元的开支,管明棠的眉头紧皱着,手指不时的轻击着桌面。

“专区农业合作社明年可以上缴多少利润?”

专区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