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明-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震笑道:“我自然要说道理的,首先是‘刚愎雄猜,刻薄寡恩,致使君臣离心,文武人人思危’说你疑心很重,应该无话可说吧,刻薄寡恩,孙承宗几次立下大功,王应熊屡次被你当枪使,可是你在不用他们时,一脚就踢得远远的,最后孙承宗活活的被逼死在登州城中。熊文灿、杨鹤等虽然剿贼无功,但苦劳总有些吧,惨死之后,家人受到的是什么待遇?你常常一言不合,就罢黜大臣,朝中官员有哪个敢和你说句实话?有哪个不在上朝是心惊胆寒?”
崇祯听了,心中黯然,尤其是朱震提到孙承宗时,他更加不舒服。孙承宗三朝老臣,多有功勋,自己却因为一些小事情把他罢黜,最后在金虏为攻登州城时,他仍然带着全家上城杀敌,落得个全家惨死的下场。
朱震见崇祯无语,继续说道:“用人不明,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这就更好说了,单说你换了五十几个首辅,就可见一斑,他们为什么会被你换掉?因为他们不合格,为什么不合格仍然会爬上首辅的宝座?你崇祯皇帝用人不明!”
崇祯叹息道:“朕也不知道,那些人没做上首辅之前,挺能办事的,一旦座上首辅,便不像话了。好,前面这些朕也认了,朕确实有些不对的地方,但是‘忠良惨祸,压迫百姓’这两句从何说起,朕有杀错忠良么?朕有压迫百姓么?”
朱震笑道:“没有!”
崇祯愤愤然说道:“那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在污蔑朕吗?”
朱震摇摇头道:“当然不是,既然李自成夺了咱们朱家的江山,自然会丑化一下你。说你‘忠良惨祸,压迫百姓’便是对一个君主最差的评价了。而且偏偏李自成还能找出道理来,比如袁崇焕,他有些功劳吧,可是就被你无缘无故的杀了!”
崇祯愤然而起,叫道:“朱震,你也认为我不该杀袁崇焕么?你也认为我杀错袁崇焕么?”
朱震摇摇头道:“你杀袁崇焕那会儿,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但是我想你杀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就算没有理由,冤枉他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天下是咱朱家的天下,臣子都是咱朱家的臣子,能让皇帝冤枉他,本身就是一种福气,皇帝会去冤枉一个农民么?我要说的是你不会杀,你瞧咱祖宗太祖皇帝多会杀人,蓝玉厉害吧,早在他西征之前,太祖就想杀他了,但愣是笑嘻嘻的送他西征,笑嘻嘻的迎接他凯旋归来,笑嘻嘻的设宴为他庆功,笑嘻嘻的为他加官进爵。可是突然之间,大量指向蓝玉的谋反证据就出现了,满城都是,天下都是,蓝玉就算没有谋反,那也谋反了。可是袁崇焕呢?你找到一项他谋反的证据了么?你在杀他之前控制好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了么?他想过杀了他之后拿什么去堵天下人悠悠之口了么?没有,你一点都没有想过!”
崇祯听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讪讪的说道:“现在朕完全相信你是太祖皇帝的后代了,王永吉、赵明玉带兵围攻福王府,是你亲自策划的吧,马秀、许文国出言不逊,家中藏有许多违禁事务,上百官员弹劾他们密谋造反,这也是你一手安排的吧!果然有太祖遗风!朕不如啊!”
朱震不好意思的说道:“过奖了!方才我不是说过么。他们都是咱朱家的臣子,我能冤枉他那是他们的福气!”
崇祯苦笑道:“按照你这么说,朕是一无所是,整个就是一昏君?”
崇祯皇帝功过是非,请容朱震慢慢道来!
第229章 谁之过(四)
朱震大笑道:“那也不是,你有许多史上之最!”
崇祯一听,顿时来兴趣了,他本是最好面子之人,一闻说自己有许多史上之最,眼睛立马来光,口里哦了一声,说道:“说来朕听听!”
朱震笑道:“第一个,说得好听的,你是史上最勤勉的皇帝,说得不好听些,你是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一天十二个时辰,你又十一个时辰是在处理政务,说起勤勉,史上有谁能比得上你?你看看自己,才三十三岁吧,这可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时期,可我怎么看你就像个六旬老翁了,满头白发,皱纹遍布,能把一个皇帝累成这个样子,也真不容易!说最窝囊,史上还没有哪个像你这样勤勉的皇帝丢掉江山的。”
崇祯顿时苦笑不已,这是赞自己还是损自己。想想也是,自己还真他娘的窝囊,如此呕心泣血,换来的却是亡国,不值啊!他不出声反驳,像是默认。
朱震笑道:“这一点你承认就好。第二个之最,嗯,我都不好意思说了,你应该是史上和臣子之间关系最为怪异的皇帝了。可以用‘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这三个相互来概括。真不知道你和那些大臣拿来这么大的仇恨,连天下官员人人可杀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大臣们听到这句话后,自然恨你入骨。但是你们又不得不相互依存,对抗金虏和流寇,也不得不相互利用,你好让朱家江山继续传承下去,他们好让自己升官发财,诡异非常,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崇祯鼻子里哼了一声,不悦的说道:“你不要告诉我朕的史上之最都是最差劲的吧!”
朱震笑道:“不是最差劲,而是最怪异,前面两点难道不怪异么?这第三点就更加怪异了,你是最简朴、最悯恤黎民疾苦的皇帝,同时又是最奢侈、最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的皇帝。你看你,那些大臣们那个不比你生活得好,这身黄袍,怕是登基以来就没换过吧,这点小钱都要省出来,还不简朴,你六次下罪己诏,深切的关心民间疾苦,知道流寇源于百姓的道理,哪怕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家伙烧了咱朱家祖陵,你还要围护他们。可是知道这些道理,为何又要屡次给百姓增加辽饷、剿饷等杂七杂八的税务?你知道信誓旦旦的说‘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皆朕之罪也,暂累吾民一年,待剿灭流寇后朕再报之。’可是你就不会明白,你向百姓分摊一两银子,那些个贪官污吏们就能刮出十两来,这时累你的百姓一年么?这是再把你的百姓往死里逼啊!”
崇祯脸上阴晴不定,想了许久,才说道:“贪官污吏真有这么可恶么!但打仗要得有银子,没有银子,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金虏、流寇打进京师来不成?”
朱震冷笑道:“那些苦哈哈的百姓,一辈子能积累几个银子,你要银子,不知道问那些大臣、勋贵们要么!”
崇祯苦笑道:“我又不是没要过,三番五次、低声下气的求他们给点银子,他们还朕把朕当叫花子打发,甩个几百两千把两就了事,朕也没办法啊!”
朱震气得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指着崇祯皇帝说道:“你还像个皇帝么,低声下气的求别人给你点银子!我说大侄子,你死后真能去列祖列宗那儿,太祖皇帝肯定不会放过你。这天下都是咱朱家的,咱要他银子,还用得着低声下气的求么?看谁家银子多,派人去抄了他家就是。你知道么,我两次清洗山东,从哪些官员、官绅士族家里抄出来的金银财物,价值起码在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前些日子我大军洗劫卫辉、怀庆二府,得到的财物价值也有七八万百两银子。你累死累活的像百姓增派赋税,又能增派几个银子?”
崇祯不服气道:“你开始不还是说朕刻薄寡恩么?若是朕再动不动就去抄那些勋亲权贵、文武大臣的家,不更加弄得人人思危。”
朱震笑道:“我在山东杀的官员没得一百,也有八十,而且全部是抄家,怎么没见人人思危,而且大家还拍手称快,附近几省的人都来我山东避难?这就是你的第四个之最,你是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君主,同时又是最严酷无情,果于杀戮,用人不明的君主。你任用的督师如袁崇焕、孙承宗、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文武全才,而且你在任用他们时是言听计从,优遇有加。袁崇焕说五年收回辽东相信,孙承宗说构筑大凌河你也相信,杨嗣昌的六正四隅十面张网你还是相信。当真是纳谏如流!可是一旦不用了,立马翻脸无情,任意处置他们,袁崇焕胡乱杀了了事、孙传庭扔进天牢,孙承宗罢黜回家,杨嗣昌被逼自尽,洪承畴被迫投降金虏,他们没一个有好下场,可是他们都为士子乃至百姓所津津乐道、所称颂的人物。其实话说回来,这还是你用人手段上的错误,是,他们打了几次胜仗后便居功自傲了,你看不顺眼了。可是看不顺眼了你就不会夺了军权,高官厚禄养着么?前些天,有两位名士来投奔我,一个是复社四公子冒襄,你个是你曾经称赞的‘忠臣孤子’黄宗羲,我就看他们不顺眼,但我还是给与他们极高的荣誉,我命令麾下将士们见了,都要称先生,他们洋洋自得,可就是不知道手上没一点权力。好吧,你不想养废物,不想浪费粮食,可是你就不能把事情做的干净些么?孙传庭下狱是为什么,就因为当庭反驳了你一句?孙承宗罢黜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部下没守住大凌河么?这些理由根本就不能影响他们在士子、百姓们心中的声望。你就不会让他们在京城住上几个月,然后再给他们安上几百条要命的罪名,弄得他们名声扫地?到时便是你不处罚他们,也有人会求着你处罚他们的。”
此时,崇祯已经哑然无语了,过了半晌,他才慢慢说道:“或许,朕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吧,王者之道,王者之道!什么是王者之道,朕到今天才终于明白。这王者之道就是无耻之道,只要对国家社稷有利的事,再无耻,也能做到!”
朱震抚掌大笑道:“你若是早先明白这些道理,何至有今日?圣人说得好,人至贱则无敌嘛!”
崇祯问道:“圣人说过这句话么?朕怎么没听说过?”
朱震豪气冲天的说道:“你是第一个听说这句话的,因为说这句话的圣人便是我!”
崇祯一时间都看呆了,曾几何时,自己也有这般豪气。即位伊始,雷霆般的铲除阉党,革新朝政,任用贤士,天下都以为一个新时代要来了。张溥在《五人碑墓记》里不是说‘圣人出’么?可惜自己这个圣人没出成。
“朱震,你能不能答应朕两件事!”崇祯幽幽的说道。
朱震突然躬身道:“皇上,您在一天,便是君主,您的话就是圣旨,臣将不敢不从。”
崇祯笑道:“这两件事我还是以朱家子孙的身份请求你的,并不是给你下的什么圣旨,毕竟朕死后,圣旨一钱不值,不是么?”
朱震沉吟了一会,慢慢吐出两个字:“请说。”
崇祯正色说道:“第一件事,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太祖皇帝传下的基业落入外姓人的手中,否则,你死后更加无颜见列祖列宗。”
朱震昂然说道:“这是自然,想要夺走我们朱家的江山,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
崇祯点头道:“第二件事,你能不能保证我那三个皇儿平平安安渡过这一生!”
朱震道:“臣将一定带着太子杀回南方去,拥立太子继承皇位,继续带着天下臣民同贼寇战斗。”
崇祯苦笑道:“我是说将来,以你的雄才大略,十之**能像汉光武一般,中兴大明,那时后朕的皇儿怎么办?他们的存在会使得你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朱震看着崇祯似乎交代遗言一般,心中似有不忍,脱口说道:“皇上放心,臣将这就立下誓言,竭尽所能保护太子扫平天下,绝不篡夺皇位!”
崇祯摇摇头道:“刚才朕不是说了,王者之道就是无耻之道,你认为誓言有作用么?或许你朱震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能忍得住不违反誓言,可是你的部下呢?他们跟随你南征北战不就是图个好出身么?有句话叫做皇帝不急太监急,每次改朝换代,最急的总会是那些开国功臣们!”
朱震默然无语,不是么?政客的誓言和婊子说他是处女一般,是世上最不可信的东西了!朱震徐徐说道:“皇上,我以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证,我绝不会动三位皇子一根寒毛!”
崇祯笑道:“好!现在就咱君臣两人了,麻烦爱卿帮朕研墨,朕写两份诏书给你,对你将来有好处的。”
第230章 谁之过(五)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天晴,风从北来,吹水动,水冲龙王庙。宜祭祀、乔迁。
崇祯立于煤山之巅,紧张的看着城中连绵的烽火,看着朱震高举的旗帜在城中四处飘扬。‘希望他能杀出去吧!’崇祯祈祷道。
昨夜,他和朱震谈话了一整宿的话,到了黎明时分,他给朱震写好两份诏书后,便把三位皇子,长平公主交给朱震,让朱震保护他们杀出北京城去。袁贵妃等贵妃自然要陪皇帝一起死的,周皇后和崇祯做了十几年恩爱夫妻,崇祯舍不他死,让他随太子一起南下,可是周皇后执意不肯离开,要陪崇祯一起死。
此时,贼军已经从正阳门杀进了内城,内城中一片烽火。甘剑锋五千士卒驻守西直门,所以朱震保护着三位皇子和长平公主就往西直门逃窜。
西直门内连西直大街,这条街前文说过,住的都是权贵显赫人物,此时他们一个个也顾不得什么体面,都蓬头散发的乱奔。朱震认得许多熟人,却没心思和他们打招呼。
走了一会儿,朱震经过吉安会馆时,心中迟疑的一下,还是准备耽搁一会,去见一下李邦华。他来到会馆大门面前,赫然看到门上提着一行血红的大字‘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矢死无他!’他心中顿时明白了,或许李邦华已经死了,就算还没死,也不会跟自己走的。
朱震对着吉安会馆拜了三拜,继续护送着皇子、公主往西直门逃奔。到达西直门时,西直门已经被贼军围了起来,甘剑锋两面作战,情势很不乐观。此时朱震身边只有十余骑,他赫然拔出宝刀,大声 说道:“几位殿下,你们怕么?”
“我们不怕!”他们咬着嘴唇,坚定的说道。
朱震叫道:“好,果然没给你们父皇丢脸,跟着我,我带你们杀出去。”一声呼啸,十余骑飞奔而出,向着城门杀过去。贼军料不到后背还有人敢袭击,猝然之下,被朱震一行杀了二十几人。
甘剑锋见朱震杀过来,连忙亲自带领人马,过来接应。贼军大呼小叫的向着朱震围过来,口里大声叫道:“这人肯定是明庭高官,捉了他,大功一件啊!”
朱震心中冷笑,枣庄一战后,自己再也没亲自上过阵了,就看看自己的刀法生疏了没有,他带着十余骑横冲直闯,努力的想城门口冲去,只要和甘剑锋回合,便万事大吉了。
负责围攻西直门的贼军将领是刘希尧,他一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城墙那五千官兵身上,心中十分的纳闷,别的兄弟负责的城门一攻击破,自己负责的这座城门内外夹攻了半个多时辰,仍然纹丝不动。
他听到有人从城中杀出来时,也没太注意,城里功勋权贵甚多,有个三五十家将的很正常。但当他看到甘剑锋居然亲自带着千余骑兵去迎接时,就感觉到,这人身份肯定不一般,是崇祯或者他儿子?
举目一望,刘希尧心都快跳出来了,脸上充满了兴奋,天哪,是朱震,是带甲十数万,镇守山东,大顺军最强劲的敌人朱震!
他激动的大声叫道:“兄弟们,快拦住他!那个人是朱震,济王朱震,拿住他比拿住崇祯还值钱啊!”
贼军一听刚刚冲出来的人是朱震,眼睛都光了,嗷嗷叫着向朱震杀过来。这样一来,反而给了甘剑锋机会,他一千铁骑疾驱之下,居然撕开贼军防线,冲到朱震跟前来。
甘剑锋大声叫道:“王爷,您身份已经被贼军识破,只怕会有更多的贼军赶过来,我们的趁快杀出城去。”
朱震道:“甘将军,让兄弟们放弃城墙,占据城门,这死是皇子殿下和公主殿下,你保护着他们杀出去,我带些人马吸引贼军的注意力。”
甘剑锋道:“不行,若是没有了王爷,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我去冲开贼军,保护王爷出城。”说完,也不待朱震答话,大声吼道:“兄弟们,今日就是全部死在这里,也得保护王爷杀出城去!”
甘剑锋精心训练的骑兵到了关键时刻,体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来,他们没有像别部明军那般鸟走兽散,而是大声吼叫回应甘剑锋,眼睛里没有丝毫畏惧,全是野性的血光。
杀!杀!杀杀杀!
千余骑兵在甘剑锋的带领下,以命博命朝着城门杀去,他们每死一个人,至少的杀三个敌人,他们临死之前都要对敌人发出死命一击!
“好汉子!”终于冲到城门口了,朱震大声吼道:“兄弟们跟我一起杀出城去,外面的天空任我们闯荡!这次我打先锋!”他挥舞这鸣鸿宝刀,杀将出去,将士们见王爷亲自带头,也不敢落后,吼叫着杀了上去。五千士卒放弃城墙,汇聚到一起,形成一股不屈的洪流,在近二万贼军中组成的大阵中咆哮着,滚动着。
煤山上,王承恩高兴的说道:“总算杀出去了,皇上您看,济王殿下杀出西直门了。”
崇祯喃喃的说道:“是啊,他们杀出去了!未来的天空有多宽广,朕也不知道了。王承恩你说,朕这十七年,真就没一功劳么?把大明江山弄成这个样子,真是朕错了么?”
王承恩苦笑道:“皇上,奴婢哪敢议论这些事?奴婢只知道您待我好,我便会终身富士您,就算到了地府,我还是回去服侍您。”
崇祯苦笑道:“若是内侍都有你这么忠心,也不会有今日了,哼哼,杜勋、杜之轶、曹化淳他们一个个,唉,不说了、不说了,是时候该走了,或许这一切都是朕的罪过,便用朕的死来替自己赎罪吧!还好,朕似乎能看到大明的明天,大明的明天是辉煌的!朱震啊,你不要让朕失望!”
煤山上,多了两个孤魂野鬼,十七年,到底是谁的过错?功过是非,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但崇祯皇帝,确实是史上最勤勉,最怪异、最具有悲剧性、能得到所有敌人同情的皇帝。
朱震对甘剑锋说道道:“我们往西北方向撤,贼军其他将领得知我从西直门杀出去,肯定会把北上、南下的道路都封死,只有西北方向布置着贼军的重兵,所以不会提防!”
朱震分析道,此时,他们已经把刘希尧二万大军绞成一锅粥并顺利的杀了出来,但付出的代价是五千六百士卒只剩下三千九百人,而崇祯托付给朱震的四个儿女,定王在战乱中不知所终,朱震知道,若是在皇宫里,定王还能暂时保住一条性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凶多吉少。
朱震安慰了两位皇子和长平公主一番,然后和甘剑锋商议逃跑的路线,他们决定从西北上保安州,然后转道南下,从山西回到山东去。李自成虽然号称占领了山西,其实也就攻占了几个主要城池而已,自己近四千人马在山西横冲直闯,应该没人拦得住。
李自成得意非凡,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这么一天,能踏上这九重霄。毕竟造反那时,也就想着保住性命而已!
他骑着高大的乌骏马,身披锦衣战袍,头戴冲霄冠,一班文臣武将拱卫左右。他是刚刚得知刘宗敏占领了皇宫,特地从巩华城赶过来的。李自成在开封城下被陈永福射伤一只眼睛后,就学乖了,每逢攻坚之时,在城外选址设立指挥所,然后让刘宗敏等一班大将攻城去。攻打北京,指挥所就设在昌平和京城之间的沙河巩华城!
走到承天门之时,李自成炫耀道:“据说进此门时,若能一箭射中承天门当中的 ‘天’字,便代表着将来能一统天下。我能一箭射中楼上那个‘天’字,你们信不信?”
牛金星、宋献策等大声笑道:“这是自认。”
李自成得意的挽起手中强弓,搭起一支羽箭,‘咻’的一声,一箭朝城楼上射去,羽箭却插在中字下面。李自成登时愕然,他及其相信宋献策那套‘十八子,主神器’的鬼话,现在见羽箭不中,莫非自己做不成皇帝?
宋献策看到李自成尴尬不已,连忙说道:“羽箭射在中天字下,这说明您至不济也能和明庭平分天下,现在南方未定,明庭势力犹存,平分天下,正合天意。”
李自成听了,这才高兴,带着一班文武徐徐进入皇城。来到武英殿,李自成兴奋的走到龙椅之上,爱不释手的抚摸了一阵子,然后一屁股就在椅子上坐了起来。
地下文武官员见了,连忙大声叫道:“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嬉笑道:“我若是能做皇帝,你们都是开国功臣!嗯,崇祯皇帝以及他的皇后、皇子们找到了么?”
刘宗敏道:“崇祯、皇子们不知所终,皇后以及嫔妃们都在文渊阁自缢了。刘希尧在西直门见到朱震身边有几个小孩子,我怀疑他们便是崇祯的儿女。”
李自成道:“朱震捉住了么?万不可放此人回山东,否则后患无穷!”
这时,刘希尧垂头丧气的走了进来,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李自成,大声说道:“请皇上责罚,末将未能抓到朱震!”
李自成蓦地站了起来,喝道:“吩咐各部,把南下的道路都给我堵起来,还有北上的道路,他有可能会去关外,通过海路回山东!”
刘希尧道:“皇上,末将在乱军之中,发现一个小孩子,他说自己是定王。”
李自成笑道:“可能是崇祯的儿子,你去找几个宫里的人认一下,如果是,便好生看守者,将来还有大用。”
牛金星道:“皇上,京师初定,人心不安,还请皇上早下国策,安定民心!”
李自成道:“还像往常一般,不得滥杀平民,对于那些功勋权贵,朝廷大臣、宦官内侍等统统抓起来,追赃助饷,哼哼,京城的官,家里的银子肯定更多,你们一定要给我把他们的身家全部榨出来。”
牛金星笑道:“这些事皇上不吩咐,臣下们也会去做的。微臣说得国策是如何对待明庭官员、拥兵武将以及南方的应天政权。”
李自成苦想了一会儿,说道:“明庭官员么,该用的自然要用些,拥兵武将都给我发一份招抚信,率军投降按照麾下兵力授予官职爵位。其中主要招抚对象就是宁远的吴三桂和山东的朱震。嗯,朱震是明朝宗室,招抚大概是行不通的,命令任继荣先拿下河间府,威胁济南。袁宗第进攻沂州、莒县,刘芳亮继续牵制朱震布置在东昌的大军。”
牛金星道:“皇上英明,现在朱震还未回到山东,山东军群龙无首,三路夹攻之下,必定大乱,等旬日之后,京师稳定,朱震也回到山东,皇上便可亲统大兵,一战击溃山东军,这大军便可趁机南下,一统天下。”
一班文武将官奇怪道:“皇上为什么不趁朱震未回山东之前,消灭山东军?稳定京师,十万大军足以,我等还可以分出十万人马前去山东助战啊!”
李自成笑道:“还是金星最明白我的心思,哼哼,我若趁朱震不在,击溃山东军,明朝南方那些官僚们定然不服气,毕竟我们没去过南方,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威名。若让朱震逃到南方,拥立崇祯皇帝的儿子做皇帝,以朱震的手段,很快就能拉出一支大军来。我要一统天下,那就难了(奇*书*网^。^整*理*提*供),甚至真会出现宋先生说得那样,只能半分天下!但是我光明正大的击溃朱震,让南方那些官僚们知道,我大顺军打的就是实力,我大军南下之时,便会同东征一般,明庭将官闻风而降了,兵不见血就可以一统天下!”
一众文武官员大声说道:“皇上英明,吾等不及也!”
第231章 伐谋(一)
济南,郑心兰一身凤冠霞帔坐在那张本该属于朱震的位置上。大厅里依次坐着两排文武官员。
郑心兰轻启朱唇,徐徐说道:“诸位大人、诸位将军,依照密探送回来的情报,皇上确实已经在煤山殉国难了,大家请节哀!”
文武官员们面色恭肃,似在为崇祯皇帝死去而哀悼,心中却都是不一而同的想到:“崇祯皇帝死不死关我们鸟事,我们担心的济王殿下。殿下身边只有甘剑锋带着几千士卒保护,可千万不要出事才好。”
郑心兰接着说道:“咱们王爷在甘将军的保护下已经退到山西,现在正往山东赶回,预计还需要十天功夫。诸位大人、诸位将军都是王爷倚重的肱骨,追随王爷浴血奋战,才打下这点基业。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王爷不在事,为他,也为我们自己把这片基业给守住了。心兰一个妇人,不敢妄谈国家大事。王爷进京之前,把政务托付给李超辉、黄永年二位大人,军务托付给朱亮、李超涂两位将军,现在大事还需你们四个主持。”
李超辉拱手说道:“王妃明断,下臣以为李自成在京城的主力暂时不会南下,但是任继荣、刘芳亮同袁宗第这三路贼军却不得不防。当务之急,是要抵住来犯的三路贼军,稳定山东形势。”
郑心兰点点头,看着朱亮,意思是这军务大事,该轮到你说话了。朱震拱手说道:“刘芳亮军在十万左右,王爷在东昌府布置了六万人马,由末将亲自统领。兖州府有蒋建将军领兵三万镇守,沂州有周云将军领兵三万镇守,沂州离兖州不到三百里,急行军一日可到,他们相互呼应,袁宗第六万贼众远道而来,根本不惧。德州城有王明将军训练的精兵八千和王爷准备带去京师的士卒四万,李超涂将军通之,可挡任继荣。此外,罗刚毅将军镇守济南,周从善将军巡视东昌、兖州,刘斌将军巡视青州、莱登,但有聚众闹事者,均以军法处置。这些是我和李超涂将军商议决定的,各位有异议没有?”
一众将官道:“愿遵将令!”
郑心兰笑道:“现在大伙儿在商议对策,若是有异议的可以说出来,朱亮、李超涂两位将军都会慎重考虑你们的意见。”说到这里时,他看了大家一眼,突然厉声说道:“但是出了这个议事厅,这些令条便要无条件的去实行,任随违反,军法从事!”
过了稍许,无人说话,郑心兰笑道:“既然都没意见,便依照朱亮将军的布置行事,黄大人,各地刑事都是你在管,这个时期,趁火打劫的肯定不少,你要好好看牢了。”
黄永年道:“回王妃,下臣已经发下文书,令各府州县戒严,有绕乱治安者,立即逮捕审问。”
郑心兰道:“除了东昌、兖州靠近河南、京畿的一些州县外,其余的州县也不必弄得气氛太紧张,否则反而让百姓们以为我们山东军不行了,前线支持不住了。便向往常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要更加幸苦那些捕快兄弟了。”
黄永年恭敬的说道:“王妃如此爱护他们,便是累点,也是福气。”
郑心兰笑道:“事不宜迟,诸位将军速速赶往前线,我也不给你们弄什么设宴饯行那一套了,诸位大人照常处理山东大小事务,围护山东稳定。”
一众文武官员齐声唱到:“臣等告退!”
郑心兰看着文臣武将们退出去,拭了拭额头上的冷汗,恨恨的想到:“这死家伙,逞什么英雄,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