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明-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朱震能买下这只扳指,并帮他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朱震仍然不信,这只扳指既然是惠皇帝的御用的,他应该贴身带着才是,怎么会在慌乱中丢了呢?而且这件事虽说过去了很久,但是朱震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免费得到这只扳指了。他凭什么相信朱震不会出卖他!就因为今天替他还了三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能够随便乱扔的人大有人在,一万两银子不眼红的人就少的可怜了。所以朱震并没接话,只是不置否可的笑了笑。

那年轻人见朱震不相信他,连忙说道:“朱先生在仔细看看,这只扳指真是大明惠皇帝的御用之物。”

朱震见他焦急的样子,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这家伙姓朱,莫非是建文帝的后代?如果是建文帝的后代,这只扳指就可以解释了。关于建文帝的传说,朱震可没少看,关于他的下场大致有三种版本,一种是官方版本,建文帝在南京城破时**而死了。第二中版本是在南京城破是化妆成和尚溜出皇宫,后来见复国无望,便剃度为僧,云游四方,晚年在贵州修行。第三种版本就是飘洋出海,不知所踪。据说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明朝时中国周边的小国都以大明为宗主国,大明的皇帝为宗主,即天下共主之意。)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寻找建文帝的踪迹。

但是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所以第一种官方版本是最站不住脚的。有了这个想法后,朱震便试探道:“你叫朱振是吧,传闻惠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出皇宫,你若是说自己是惠皇帝的后人,岂不是更能证明这只扳指的价值?”

那年轻人也笑着脸说道:“朱先生说笑了,假冒皇亲,那是要杀头的。”

朱震又问道:“那你那位做过宫女的祖先在逃走的时候还有没有捡到其他的东西?我们商人跑南走北的,总想图个吉利。这皇家瑞气,可是好东西,沾上一点,十辈子不倒霉。你有的话一并卖给我怎么样,我都给你出大价钱。”

那年轻人非常利落的说道:“皇宫里的东西哪里有这么好捡,我祖上就捡到这一件。”

朱震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说道:“是这样啊,那好吧!你这一件东西一万两是贵了点,我给你八千两,卖就卖,不卖你就拿回去另找买家。”

那年轻人高兴的说道:“行,就八千两八千两,朱先生今日还救过我一命呢,若不是我实在缺钱,就算是送给朱先生也无妨!”

朱震问道:“八千两银子你要现银还是银票?如果是现银的话,我身上可没有。”

那年轻人也笑道:“那是自然,谁没事会在身上带着五百斤银子乱跑。您给我一千两现银,其余七千两就要银票吧。”

朱震按照那年轻人的意思,给了他一千两银子和面值七千两银子的银票。那年轻人拿着银子,屁颠屁颠的回去了。朱震冷笑了一下,带着十名轻兵暗地里跟了上去,他想看看这家伙到底和建文帝有没有关系。

那年轻人拿着银子,直往家里走去,身上带着这么多银子,当然不敢到处乱跑了。

八千两银子,那年轻人想到这些银子心中就十分高兴。祖先带出宫的东西经过几代的变卖,都卖的完了。剩下的那几样都是很敏感的,祖先有留下明训,这些东西不准拿出去,否则就有杀身之祸。

这次见那个朱先生出手大方,又是远地而来的商人,他才冒险拿出这只扳指,去碰碰运气。

“有了这八千两银子,以后的日子会过的舒坦了吧!”他心想着,加快了回家的不乏,毕竟身上带着这么多银子很不安全。

他浑然不知道后面有人在跟踪他。一直走到一座很大的宅子面前。这座很大的宅子,是祖上从海外回到中土后,在登州安了家,并且变卖从皇宫里带出来的一些不是很敏感的东西,才置办的。几代人坐吃山空,到了他这一代,祖上带出来的金山吃完了,日子也过的紧巴巴起来,这座大宅子外面看起风光,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地方破败不堪了。

朱震看着那年轻人走进一座大宅子,皱了邹眉头。这家伙住在这么大的宅子,看来祖先肯定很有钱啊。也对,如果真是建文帝的后人,凭他从皇宫里带出来的东西,置办这么一座宅子不是什么难事。

那年轻人这么缺钱,宅子里应该不会养着很多护院、家丁之类的人吧,朱震心想着,让一名轻兵越过围墙,观看一下里面情况。

第152章 登州(八)下

那年轻人背着银子,进入了大宅子的一栋楼房里。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书房,里面藏着几代祖先收集的许多书籍。他看着这些书,小声的嘀咕 道:“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读再多的书也不敢去考科举,还是要浪费这么多的银子去收集这些废纸,害得我现在这么窘况。”

这些读书人眼里价值连城的书籍,在他眼里只是一堆废纸!

他把那一袋子银子放在书桌上,双手在拖住一张画像的边框,用力扭转了一下。

吱!吱数声,那书桌后面的一张书架竟然从中间裂了开来,并且慢慢的向两边移动,中间很快就空出一块四尺宽的空地来。

“哼,胆子还真够小的,这密室设计得,连我自己都找不到人口。”那年轻人再次小声的嘀咕了几句,蹲下身子,把手伸到一张书架下面,像是在摸索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书房里再次响起了阵—吱—吱—的声音,那因为书架裂开而空出的地上,居然开始下沉,很快便形成了一个空洞。这个空洞是一排向地低下伸延的阶梯。

那年轻人拿起放在桌上的那一袋子银子,甩到背上,沉甸甸的一百来斤,如果不是银子,只怕他背不起吧!

在窗外的朱震看着那年轻人背着那袋银子走进地下,脸上露出了笑意。这里面如果不是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干嘛有费大力气建造这么一个机关。

他吩咐了一声,几名亲兵立即向四周散开,把这栋楼房监视起来。另外两名亲兵小心的把书房的门打开,朱震进了书房,那裂开的书架在年轻人走进地下后,便有合了拢来。朱震照着他的样子,把墙上的那幅画旋转了一下,书架又裂了开来。

朱震吩咐两名亲兵守在书房里,只带着两名亲兵沿着阶梯向地下走去。只走了几步,朱震赫然发现,这地底下的密室居然是一个祠堂!而那个年轻人正在把袋子里的银子一锭一锭的拿出来放在祠堂前面的那张供桌上。此时,他也察觉到了朱震的到来,蓦然回过头来,看见那道通往书房的阶梯上有三个人在看着他,中间一人赫然就是买自己那只碧玉扳指的朱先生。

他的脸色迅速变得煞白,战战兢兢的说道:“朱。。朱先生,你。。怎么会在这里?”

朱震笑道:“当然是你带我来的,这个密室设计得这么隐秘,若不是你带路,我怎么找得到。”

那年轻人的惊恐突然变得愤怒,红着脖子说道:“朱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吧银子拿回去不成?”

他这时最关心的仍然还是那八千两银子!

朱震笑道:“你放心,我早就说过,区区八千两银子我还不放在眼里。我跟来只是想看看你那位祖先还有没有在皇宫里捡到别的东西。”说到这里,他有意无意的看了看那祠堂上面供奉的灵位,笑眯眯的说道:“想不到你那位祖先对惠皇帝还蛮忠心的,居然花这么大的力气给他在这里建一座祠堂。”

那年轻人这时在意思到事情的严重性,这做祠堂可是见不得光的东西,因为祠堂里面供奉的是他们家历代祖宗灵位,第一代祖先,赫然就是那位靖国之难后神秘失踪的建文帝!

他的脸色突然之间变得比发现朱震时还要煞白。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顺着朱震的话说道:“人最重要的就是忠信二字。我的祖先既然是惠皇帝的臣属,当然要世代对陛下忠心了。”

朱震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忠心可嘉!不过你这祠堂上面供奉的灵位似乎不只惠皇帝一个人啊!看上去倒像是一个家族祠堂,而且,还都姓朱的呢!”

那年轻人头上冒出冷汗来,吱吱唔唔了很久,也没想到怎么回答朱震问话。最后只好说道:“你到底想怎么样!”

朱震说道:“我不是早就说了,只是想看看你那位祖先逃出皇宫是,还有没有捡到别的东西,你别告诉我没有啊!”他把“捡到”两个字咬得极重,显然是在告诉他自己不相信你的祖先是皇宫里逃出来的一个宫女这套鬼话了。

那年轻人说道:“朱先生,真的没有了,你也知道,我很爱钱,要是有的话,早就拿出来卖给你了。你瞧,你手上的那只碧玉扳指还是我卖给你的呢!”他指了指朱震手上那只自己刚刚卖给他的碧玉扳指。

朱震冷哼了一声,说道:“那你不介意我在这里看一下吧!你不是说我见多识广么,说不定你的祖先从皇宫里带出来某些东西,但是你不认识呢!比如说,金刀玉玺什么的。”

那年轻人压不住怒气了,大声说道:“朱先生,若换作是你,会允许别人搜查你们家祠堂么?”

朱震笑道:“年轻人莫生气,这祠堂又不是你们家的的,不是吗?难不成你真是惠皇帝的后代?那真是失敬了。”

那年轻人连忙摇手说道:“朱先生不要乱说,这样吧,我们先出去,朱先生你在我家里呆几天,四处看看,如果真发现有值钱的好东西,便卖给你,如何?”

朱震把脸一冷,突然喝道:“如果官府知道你在家里设立祠堂,供奉惠皇帝,你会被判处什么罪,要我教你吗?”

那年轻人连声露出哀求的神色,说道:“朱先生,您大人有大量,就饶过我吧,要不,这八千两银子,我还给您。”说话间,他把手伸进怀里,把那七千两银票掏了出来。

朱震道:“我没空跟你废话,你祖先真从皇宫里带出什么东西来,应该也藏在这件密室里,我自己搜一下便知道了。”说到这里,他大声喝道:“来人,先给我把他抓起来,然后仔细的把这件密室给搜索一遍!”站在朱震身后的那两名亲兵早就对唧唧歪歪的两人不耐烦了,得到朱震的命令,一把便把那年轻人扑到在地,那年轻人大声叫道:“你们要做什么。。。”还没说完,砰!的一声,他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然后什么都不知道了,竟是被朱震的亲兵一拳给打晕了。

朱震见了,说道:“你怎么把他给打晕了!”

那名亲兵憨厚的笑了一下,说道:“我见这小子唧唧歪歪的,十分讨厌,怕他再乱说话,便想打他一拳,警告一下,哪知道这么不经打,一拳就晕了。”

朱震挥了挥手,说道:“好了,去搜索一下这件密室吧!”说完,自己带头搜索了起来。

第153章 登州(九)

很沮丧的是,朱震搜索了半天,并没有找到仍和能与“建文帝”三个字挂上钩的东西。

“妈的,老子就不信这家伙逃出皇宫时没带出好东西来。”朱震低声骂了一句,把目光投向那些灵位。在很多的电视局中,这灵位、佛像一类的东西后面,总会藏着什么秘密的啊!

朱震伸出手在供奉灵位的台子上摇了摇,突然双手用力一推,那台子轰然而倒,台子地下,露出一只小箱子来。(好吧,这些都算是很狗血的桥段了。)

朱震兴冲冲的抱起箱子,据说当初刘伯温早就料到燕王会造反,便给建文帝留下一个箱子,说等到那一天便可打开箱子,里面自有报命妙策。莫非就是这只箱子?那他从皇宫里带出来的宝物定然在这只箱子里面了。虽说刘伯温死的时候建文帝还没出生,但是人家刘伯温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嘛!他喜滋滋的想着。

他把箱子抱出来放到地上,这只箱子并没有上锁。朱震打开箱子,却看到箱子躺着的是一本书。而书皮上面写着一行标准的楷书‘钟离朱氏族谱’。

“钟离,那是什么地方?”朱震不解的拿起那本族谱,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入眼的是一大段文言文,“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朱震没心思去仔细看这一大段文言文,但是开头的第一个字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朕!”这是皇帝专用的自称。

“有戏了!”朱震高兴的翻开第二页,页面上画的是一副世系传承图,看着图表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太祖讳元璋、兴宗讳标。。而建文帝朱允文的大名也赫然在列。

朱震深吸了口气,把那本族谱收入怀中,一个狠毒的念头顿时涌上心头。他阴狠的说道:“你们身上带有火种么!放把火把这间密室烧了,嗯,连同这个人一起烧了。”

那两名亲兵自然不会去问朱震为什么要这么做,应了一声,便掏出身上的火折子,放起火来。

朱震退出密室,来到书房,便再次打开那本族谱。他要仔细看一下,看看是否能把它利用起来。

“如果,我能冒充建文帝的后人,那以后的事会少很多麻烦吧!”

朱震心想着,对于明朝用八股文培养出来的那些死板顽固的文士,朱震一直抱有连绵不绝的敬仰之情。这“反清复明”的口号他们可是一直喊道清朝末年啊!虽然,这和清朝皇族是外族有一定的关系,可是历史上也没有那个朝代激烈道这种程度吧!如元朝末年,那些农民起义的首领只说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却也没喊着要‘反元复宋’啊!

族谱第三页便开始写了这一支朱氏家族分支的由来,建文帝朱允炆在逃出皇宫后,便飘洋出海,四处流浪期中间也是妄图着要复国。可是看着朱棣的王朝一天比一天稳固,心灰意冷之下,知道复国无望。而离开中土已久,思乡之情日重,便又溜回了中原,并在靠近海港的登州安了家。

朱震继续看下去,建文帝朱允炆晚年只得一子,又单传了两代,才生出两支来,却偏偏其中一支传了三代后,只剩下一个女了。也算是又断了根了。又孤零零的传了三代,可谓人丁单薄之极了。

传到如今,正好是第九代,而这朱允炆在世的后人中,除了那个叫朱振的年轻人外,还有朱振远嫁江南的一个姑姑。看到这里,朱震暗呼,真是天助我也,若是这一支人丁兴旺,自己也冒充不来了。难道还按照这谱上面一支一支的去灭绝了不成?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个年轻人也叫朱振,虽然,震不同,但是这很容易说通的,只是要让自己年轻一岁了。朱震突然又想起自己出来时,郑家催着要他的八字。还好当时没给他,否则自己的出生日期要和这本族谱上的相冲突了。

等朱震看完,不知不觉便过去半个时辰了。他把那本族谱收入怀中,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意思残忍的笑意说道:“你们去搜查一下,看这座宅子里是否还有其他人,有就都给我杀了。”

那几名亲兵一直对朱震今日所作所为很不解,这些都不像平日里朱震大人的行事作风啊!所以尽管他们对朱震命令从来没有怀疑过,但当他们听到朱震的命令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大人真要把这座宅子里的人都杀光?”

朱震喝道:“你们没听清楚的的话吗?立即去执行!”说到这里,他看了看那几名亲兵,心想着是不是要连他们几个一起做掉?虽然他们对自己很忠心,可这件事干系太大了,只有死人,才会永远的保守秘密。

这时,他心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是很快有把这一丝丝不忍压了下去。“最多,把他们当作战死的,好好抚恤一下他们的家属也就是了。”他想着,便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几名亲兵定了死罪。

这座大宅子过人衰落了,十名亲兵搜遍了宅子,也只找到两个人:一个年纪在六十岁左右的老翁和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汉子。他们两应该都是那种以前受过朱家恩惠的仆人吧,否则也不会主人家衰败至此了仍然还呆在这里了。朱震又再一次联想到了那些狗血桥段。

杀完人后,朱震又命人把他们两人的尸体埋葬好,退出那座大宅子,又把那把锁挂上,布置出一副主人家出了门的样子。

“暂时只能这样做了,等过明天自己走了,在派个人回来放一把火。”朱震想着,便带着十名亲兵回客栈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钟彬便来客栈接朱震了。再次陪同朱震来到军器局,看到工匠们都收拾停当了,按照朱震的意思,军器局那些工具一件都不要,只要工匠本人,所以人虽多,却也容易搬迁。

在周汉勋、钟彬的目送下,朱震大队人马渐渐远去,只有钟彬还在回味朱震悄悄说给他听的那句话:“钟兄随时可以来济南找我啊!”

(真的很不好意思,今年新写的这几章很空乏,但大家全当作是后续情节展开的一个铺垫吧。离开了登州这个低迷的地方,后面就会来一次**了,透露一下,猪脚要进京了!京城啊!在那地方,想不出点**都难!“

第三卷 谱新章 第154章

却说孙传庭自八月一日在西安关帝庙誓师出征,大军出潼关后,直扑洛阳。李自成虽然占领洛阳,但主力部队却随着他下湖广去了,故而孙传庭大军兵临城下时,并没有遭遇到抵抗,并不见血,便重新夺回了洛阳城。

孙传庭大喜,一面写奏章给崇祯皇帝报喜,一面发放书文,催促左良玉、陈永福、朱震等各路兵马速速前来洛阳城会师。其部下陕西官军便在洛阳城下驻扎。虽说攻克了洛阳,但是孙传庭自己心里有数,给皇上报喜的奏章只是用来镇定一下朝中的情绪,至于对李自成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的损失。

这时候,他的幕僚便向他提出了“稳扎稳打”四个字,劝他不要急于冒进,应该以洛阳为基地,先把城池修复了,便于固守。再广招流离失所的难民,把空余的田土分给他们耕种,囤积粮食,这样便有了和李自成抗衡的基础。到时候进可以发兵南下,剿灭流寇,肃清中原,退可以保守洛阳,把李自成拖在荒芜的中原,等待时机,再一举击溃之。至不济,还可以退回陕西,保守潼关,给大明朝留下这支最后的精锐力量。

孙传庭也是有见识的人,否则当初也不会追杀得李自成只剩下十几骑了。上次被李自成打败,归根结底还是在京城的大牢里呆久了,耳目不灵,没有正确估算出李自成的实力,还以为这流寇和几年前没什么变化。

吃一惊长一智,有了上次的失败,孙传庭自然重新估算其李自成的实力来,特别是李自成在湖广闹得翻天覆地时,孙传庭值得叹道:“李贼羽翼成矣!”然后恨恨的想到当年杨嗣昌构陷自己的事来。若非他在皇上身边使坏,让皇上把自己召回京师,说不定李自成当年便被自己扼杀在摇篮里了。至于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崇祯皇帝,他自然不会去恨的,皇帝做错了事肯定是下面的奸臣在使坏嘛!

所以孙传庭也很对自己幕僚的一件很以为然,只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等自己把新招募的十万陕西军训练熟了,害怕收拾不了李自成。收拾了李自成,其余的几股小流寇就不足为虑了。

可惜的是,他等得,皇上却等不得。孙传庭苦笑了一下,那些幕僚们才是有才,可惜不明白自己头上的压力有多大啊!也罢,借着等待几路援兵的空挡,再好好训练一下这批新兵蛋子吧,多训练一天,胜算又要大上一点。

就在孙传庭攻占洛阳的第三天,原本就在河南境内的流窜的陈永福部和早就和孙传庭搭上线的高斗枢部便赶到洛阳同孙传庭会师了。但是陈永福、高斗枢虽说也是一镇总兵,但是久在河南同李自成接战,手下兵丁都没满足二万五千人的标准配额。而且还有许多兵丁也和陕西新军一般,是新招募来的。孙传庭虽然高高兴兴的把他们接入帅帐,但是心中着实不满意。

他虽然广发缴文,调集各镇援剿兵马会师洛阳,但期盼最大的还是宁南伯平寇将军左良玉部和平东伯肃虏将军朱震这两支兵马。左良玉号手下兵多将广,是大明诸镇总兵第一;朱震能击败正面击败金虏,也是有绝对实力的。可惜现在这两支兵马一点消息都没有。

到了第六天,孙传庭帅府聚将,商讨进兵方略,牙门将进来报道:“大帅,城外有人自称是山东总兵朱震标下,说朱将军有书信呈交大帅。”

孙传庭眉头一皱,朱震给自己送封信来,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自己不准备来洛阳了。他疑惑着接过书信,打开一瞧,朱震的信先是吧自己恭维了一番,然后又推托山东有事,自己不能前来洛阳听用,甚是遗憾,但是以差遣游击将军李超涂领精兵四万,前来助战。

孙传庭看完后舒了口气,虽然他人不来,但是派来了四万大军

,还算给自己面子。转念又想,他人不来岂不是更好,他现在是皇上眼前的红人,若是将来自己平定流寇,皇上自然会分一份很大功劳给他。没了他,自己的功劳反而会多些。想到这里,他便道:“让朱将军的属下进来。”

孙传庭见到那个送信的小军官,便问道:“李将军的大军现在行至何处了。”

那名小军官道:“ 李将军大军已经到达洛阳境内了,至多一个时辰,便能到达洛阳城下。”

这么一个低级军官,身为援剿督师的孙传庭自然不会和他废话什么,孙传庭又问了几句,便说道:“你远来幸苦了,先下去歇着吧。”

那名小军官退出帅营,孙传庭到:“朱将军既然派兵四万前来助战,我们的胜算又多了一分,只是左将军现在还没消息,诸位将军有何看法。”

陈永福暗恨当初左良玉在郾城时擅自逃回南方去,害得他部将损失惨重,便哼声说道:“大帅还是不要对他抱有希望了,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任援剿督师被他卖给李贼了,去年在郾城时也丢弃我们大军自顾逃命,今次他会应命前来才怪!”

孙传庭也只能摇了摇头,对杨嗣昌的恨意有加重一分。左良玉尾大不掉的局面实在他手上养出来的。

一个时辰后,李超涂终于带着朱震拨给他四万兵马来到洛阳城下。看着这座破败不堪的千年古都,李超涂心里很不是滋味,这里是朱震当初发家的地方,那时候洛阳已经被朱震经营的有声有色了,哪知道一道圣旨,把朱震调往安徽战场,洛阳又再一次经受了李自成的铁蹄摧残。假如,当初朱震仍然据守着洛阳,他能在李自成几十万大军的围困下创造奇迹么?

四万大军驻扎城外,李超涂被孙传庭派去的人迎入帅营,见过礼,在给他安排座位时,才发现够资格进帅营议事的,最低也是游击将军官衔。又加之李超涂资历最低,便只在最末尾给他安排了一个座位,惹得他心中很不快。

官军初战获胜,士气大涨,大部分将领要求再接再厉,挥军南下,彻底剿灭李自成。孙传庭看着这班将领,皱了皱眉头,当他看到朱震派来的那个游击将军坐在尾座,一言不发时,心想这人官衔虽小,但人很年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又是朱震的部下,不要对他他冷淡了,便点名问道:“李将军,大家都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了,怎么却没见你发言啊!”

李超涂见孙传庭点名问自己,便回道:“末将资历甚浅,不敢胡言。”

孙传庭笑道:“帅营议事,不论资历,但说无妨!”

李超涂道:“那末将就斗胆了,我认为官军虽然小胜,却没给李自成造成多大的损失,士气提高得也有限,现在挥军南下和流寇争锋,甚为不妥。不如重建洛阳城,开屯田,储粮草,以守为攻!”

第155章

孙传庭见李超涂的意见居然和自己不谋而合,心中很是惊讶,随即又释然,这些话可能是他大军出发前朱震教他的吧。朱震能在山东闹得风风火火,有这些见识也是正常。

想通此节,孙传庭也不再多问,吩咐诸将各自回营。对于出兵策略却只字不提。

再回过头来,说那陈演和王承恩。他们回到京城,不敢怠慢,立即去向崇祯皇帝复命。崇祯皇帝虽然早就做好暂时把山东交给朱震管理的准给,但是从他们口中得知朱震利用朝廷钦差大人的名义大肆清洗本土势力,安插党羽,除了莱、登二府,山东一境都在朱震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心中还是隐隐发疼。心想做皇帝做到自己这个份上,也算是窝囊了,也暗暗发下狠心,终有一日,要上朱震跪求着请自己收回他手中的权利!

不过当他看到那白花花的银子和朱震答应派兵四万去河南平寇时,所有的不悦马上被抛在一边。有了这批银子,因为久已缺饷而开始积怨的各镇兵马应该能够息怒了。陈演见皇上龙颜大悦,便再次说道:“陛下,朱震派遣手下第一号战将李超涂领兵四万前去孙传庭帐下听用,比起那个不派一兵一卒的左良玉忠心多了。”

崇祯听道左良玉,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大明总兵官额定配额兵员是二万五千人,只凭这家伙公然号称拥兵三十万这一条,就可以治他个图谋不轨的罪名了。现在居然再一次违抗自己的命令,一名兵将都不派。

陈演看到崇祯皇帝眼中闪过厉色,正准备拿出朱震那封请求接管山东所有矿场的奏章的那只手又缩了回来。心中更是埋怨自己,好好的去提那个左良玉做什么,让好不容易龙颜大悦的崇祯皇帝又生出怒气来。

但是崇祯皇帝却把他这个动作看到眼里,便笑着问道:“陈爱卿是不是还有什么东西想要交给朕?”

陈演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朱震还有一封奏章拖微臣转上。”说着,把那封早就藏在怀里的奏章逃了出来。

崇祯皇帝接过奏章,看了一篇,心中冷笑,这个朱震,还真把山东当成是他的了,连矿场都不放过。随即又想,这样一来,朱震势必会得罪朝中许多权贵,等以后自己回过头来收拾他是,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给他说好话了。

便把奏章放在桌上,说道:“陈爱卿先回去休息吧,这份奏章明日早朝时朕当庭批复。”

陈演连连叩头告退,他知道,接下来,崇祯皇帝就会问王承恩一些细节了。皇上不信任大臣却偏信宦官的事,整个大明朝都知道。

次日临朝,崇祯当庭把当初朱震替部下要求的封赏以及接管山东矿场等事全部批复下去。整个朝中再一次燃起**,陛下对那个小子也太厚爱了些吧,最后大家竟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来,似乎这个人连京城都没进过也就是说皇上连他的面都没见过,这样的厚爱给了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不觉得蹊跷吗?

甚至朝中生出这样的想法来,陛下偏信太监,会不会朱震是个太监呢?

不过这样的股波没传多久,马上就被另一股更强大的波给取代了,援剿督师兼陕西三边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孙传庭与李自成部血战洛阳,大胜!斩首数万,洛阳光复。

当然,这个消息是崇祯皇帝放出来的,孙传庭稍稍虚报了一点军功,但却不敢说斩首数万。是崇祯皇帝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一下朝廷的声望了,也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堵住那些反对孙传庭出师东征的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