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乞求陛下开恩,饶过他的家人。

所以陈演只押着王永吉案中那十几名“伏法认罪,愿意受国刑而死,已正国法”的犯官和章丘那几个愿意指证马秀、许文国的官员们上京。王承恩也准备和陈演一同回京。

朱震、黄永年带着济南官员出城相送,声势也颇为盛大。一直送出近十里路程,陈演笑道:“朱大人,所谓送人不过十里,况且济南还有很多事务等着你回去处理,就到此处为止了吧。”

朱震笑道:“陈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不再矫情了。”

陈演附耳过来小声说道:“老弟,你答应我的事可是一定要做到啊,否则上面那位会把我活剐了。”

朱震也小声的说道:“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连同大人的份子一共二百五十万两银子,最迟八月下旬就会押送到京城来。至于那四万大军,我昨晚就连夜下达了命令,只怕大人还没到京城,我的大军就已经打到河南了。”说着,朱震掏出个本本递给陈演道:“这份是下官给圣上的奏章,里面详细的记载着我部下四万大军所要的粮饷兵器盔甲马匹等,他们的战斗力将看圣上派遣的物质而定,希望圣上理解才好。”

陈演苦笑着接了过来:“我已经看到圣上看到这份奏章是盛怒的模样了。”

朱震笑道:“圣上先看了前面那几份奏章,心情自然会很好,在看这份奏章,自然不会生气了。”

看着一大队人马远去的身影,朱震、黄永年也带着济南官员们回城了。

布政使司官衙,朱震笑着对黄永年说道:“这座官衙很快就是黄兄的了。”

黄永年也笑着说道:“整个山东已经是大人的了。”

大人?朱震疑惑的看着黄永年。从黄永年口里吐出这个称呼来,应该有别的含义吧。果然,黄永年笑着说道:“只怕在过一两年,我就的称呼大人为‘主公’了。大人你有没有发现,陈演似乎很照顾你。”

朱震笑道:“黄兄不是想说,陈演想来投靠我吧。”

黄永年道:“陈演这是在给自己找后路,将来大人若是发达了,他自然能跟着发达。否则依照官场上的规矩,上面来的人总是要千方百计的为难大人一番,最后再露出朝廷的底线和自己要的好处。哪会像陈演这样,纯粹是来帮大人出去马秀、许文国等一班敌对势力。”

朱震仔细想了一会,似乎还真有几分道理,心里便打定主意,让在京师的陈杰再去好好试探一下陈演的本意。

第135章 新的开始(五)

却说昨日朱震送走两位钦差大人后,也没心思再去城外的训练基地了,便督察了一下王明对那些犯官的家产统计的如何,却也如意料般,总价值在三百万两银子左右,虽赚的不多,却也不要自己赔老本了。

而今日清晨一起床,朱震便往城外赶去,他今日准备给那群学生上一堂战术推演课。他已经让罗刚毅派了七百名士兵来到这个训练基地,那些学生见自己能带兵了,虽然不多,却也一场兴奋。

朱震道:“今天上课在就在这校场,虽然你们只学了短短的两天,但是你们当兵最短的也有两年了,这两年你们跟着我经历过无数次的血战。我相信你们在这些战役中多多少少会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今天,我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接下来的战术推演课,将作为你们的第一次考核。我将根据你们的成绩,赐予你们新的官职。郭子建,如果今天你不是表现最好的,你班长的职务,我就给你撤了,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七十名学生大声吼道,他们心里有的,只是兴奋。

朱震道:“你们基本上都是在洛阳便追随我的老兵了,跟我转战千里,但是最激烈,最凶险的莫过于枣庄一战。今日我们的战术推演课便以枣庄一战为基础,对各种结果进行推演,你们可以站在我的立场上,站在王明、李超涂等任何一位将军的立场上,也还可以站在金虏的立场上。只要你们想得到,便可以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来论证你们的设想是否能成立。”

那七十名学生听了,兴趣更加浓厚了,可以站到朱震大人的位置上去去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就算不能扮演朱震大人,李超涂、朱亮等任何一位大人的事迹也是他们平日里津津乐道的。倒是很少有人想着要扮演金虏。

刚刚受到朱震打击的郭子建却英勇献身,欲扮演金虏主将阿巴泰。不过他这位金虏主将阿巴泰却要面临着无兵可用的尴尬。朱震见状,又补充道:“枣庄之战,是我军大胜,现在扮演我军的肯定占有优势。但是大家也看了我昨日给大家的《游击战术纲要》了,真正的大将之才,是要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能打胜仗。所以你们想要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么先的站在劣势的情况下去。”

朱震这句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人都纷纷改辙易弦,决定扮演金虏。甚至有人大声叫道:“那位金虏统领落芳在城楼上和总镇大人打斗了上百回合才渐渐落入下风。只带几千人便敢冲进总镇大人精心布置的大阵中救援主帅,是条汉子,我就扮演他试试。”

于是,围着枣庄战役,一件件陈年往事被一点一滴的挖了出来,被七十名学生慢慢的去分析,去推演它发展的可能性。如最基础的一个问题,假如当初硕托带着三万大军追至会宝岭谷口时,却不进谷,只把大军驻扎在谷口,再派精骑四处劫掠粮草,以备长期困守。朱震大人应该怎么办呢?

许多学生都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办法,有引一军翻过山趁夜晚配合当时尚在谷外的朱亮部骑兵偷袭其后背,谷中发正兵以应之。两面夹攻之下,金虏必定大溃。

有也有人继续延续朱震的策略,时而发兵骚扰之,消耗其耐性,若能吸引一部分金虏进谷消灭,改变双方兵力对比,便能正面击败金虏了。

众说纷纷的策略一一被提出来,然后在模拟对战下,一一被否决了。这样即便是能取得胜利,剩下的军队也无力应对接下来阿巴泰的大军压境了。

这些讨论甚至让朱震感到心惊,自己当初也没有去考虑这一层关节。如果硕托真不进谷,一时之间却也无可奈何。

最后,有一名叫莫逆的学生根据会宝岭谷的地形想出了一条绝户计。整个会宝岭谷里高外低,而且整体地势要低于旁边的会宝岭湖。如果能在晚上瞒过金虏耳目,掘开会宝岭大堤,湖水必定从谷口倒灌而出,虽然不致以致命,但金虏必定大乱。再用两面分兵夹攻之计,必然能大败金虏。不过无论他们怎么推算,绝对不能取得会宝岭战役那样的成绩。

接下来阿巴泰大军压境,各种可能性更加多了。甚至大家还推算出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那位刚到会宝岭一带时便被周云一阵乱箭射伤然后杀死的金虏统领哈吉图当初是不是脑袋有点不舒服。否则这种事情不可能会发生的啊!

朱震太小瞧七十名学生的想象能力了,眼看着一天就要过去了,他们却还在琢磨阿巴泰的第一波攻城,当初朱震怎么就敢凭借不到一万的士兵防守近六万金虏的进攻的枣庄城呢?

朱震无法,只好多抽出几天时间来,让学生们接着推演,直到四天后才接近尾声。

但一切结论都证明,朱震在冒险,他对于当初能打败金虏,也丝毫没有把握。所以扮演朱震一方的学生虽然各种计谋层出不穷,但是在扮演阿巴泰的郭子建稳扎稳打,丝毫不受外界各种骚扰,全力攻城的战术下,毫无例外的败北。

当然,这四天里朱震不会一直守着这群学生的。王明清算出来的财物是价值三百万两,却不是三百万两白银,他必须得变卖了。好在山东的富商们现在都急着找门路巴结朱震,一听朱震变卖这些产业是为了筹钱,纷纷都赶过来愿意出略高的价钱购买。这除了让三百万两小小的涨了一把外,却又让朱震想到一个点子:“我是不是可以先给朝廷送一百万两银子去,其余的便是不动产业,现在还未消化掉,等明年开春时全部变卖完毕,在派人送上京去。朱震的现实想法是到了明年开春,只怕李自成快打道京城了,这笔银子又可以省下来了。

对于那些一心巴结他富商,朱震也不能没有表示,抽了个空集体见了他们一次,许若在山东范围类,只要是做正当生意,他一定给与保护。但同时又暗示出,谁要是敢背地里搞些不法勾当,或者说有损他朱某人的利益的勾当,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他铲除。

第136章 火器时代(一)

大明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一。孙传庭在西安誓师出征,分兵五路围剿李自成,哪五路军马?陕西巡抚领统兵取道商洛进剿南阳,是为一路;河南总兵陈永福南渡黄河,回师洛阳,是为二路;平寇将军左良玉领兵北上,是为三路;破虏将军朱震统兵西进,是为四路。他自己亲自统率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五镇总兵共计马步军十五万东出潼关,正面迎战李自成,是为主力。

八月初二,朱震命令李超涂统山东兵四万出东昌府,算是响应孙传庭,至于其他几路大军,朱震却懒得理会了。此时,他已带着十余骑奔驰在去章丘的路上。

那天送走两位钦差大人后,他收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一份宫廷里各位主事太监每年在山东得到的分红详细名单。据那位驿馆的差役交代,这份名单是王承恩留下来的,并叮嘱他要等钦差大人走后才能交给朱震。

“这死太监,活要面子死受罪。”朱震暗笑道。不过能名正言顺的得到山东铁矿的开采权,那也是好的。至于分红,今年年底给他们送一点银子过去,当作是改善一下关系。到了明年,便是朱震想送银子,也没人收了。

山东的一切已经走上正轨,济南城外训练基地里的那七十名学生按照朱震制定的模式继续上课,抽出空闲来的朱震准备解决一个大问题—发展火器。虽然现在火器在战场上发挥的威力甚小,别人看不到他的重要性,朱震却是知道的。

发展火器,最重要的是钢铁的锻炼技术。前世身为特种兵的朱震对于火药的制作还是有一点心得的。根据现有的技术制作出稍稍先进一些的火药还是做得到的。但是火炮的威力除了对火药的要求,对钢铁的要求更加严格。

试想一下,当你制作出威力强大的炮弹,但是没有能承受得住他的炮身,你这炮弹用什么发射?当然,做个什么小手雷还是顶用的,可这就决定了他不能走向战场的主流。

所以,朱震要趁现在有空,把火器发展起来,把钢铁锻炼技术发展起来。而那个号称“铁匠之乡”的章丘,便成了他发展钢铁锻炼技术的首选目标。

九十几里,经不住快马几步奔跑,就在朱震思索间,章丘城已然遥遥在望了。原先安顿在章丘城下的矿工和难民又回矿场去了,此时城下一片空旷。守城的士兵老远的就发现十几骑奔驰而来,看那气势,便猜测得出是自家人了。

等他们走近了些,他们看到那十几骑中有朱震大人。顿时喜形于色,大声叫道:“快去通知崔杰大人。”

朱震走到城门口,守城的士兵即向他问好,翻身下马,把马匹交与守城的士兵。在一名士兵的带引下,径直往章丘县衙走去。走了一会,迎面走来七八个人,为首的穿着一身红色官府,看上面的补子便知道是七品正堂了。

朱震没见过崔杰,崔杰却见过朱震,他一见面便行礼道:“下官崔杰拜见大人。”

朱震点点头道:“崔大人多礼了。相信我的来意你也知道,希望比别让我失望才好。”

崔杰道:“大人请移步官衙,下官慢慢道来。”

来到章丘县衙,崔杰即把自己来来章丘几天里处理的大小事务简述了一遍。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也是一县之长的职责所在。然而朱震要的不是一个小知县,便不耐烦的说道:“崔杰,若是你就这点本事,做个七品知县倒也合格了。”

崔杰道:“大人明鉴,下官知道大人将对章丘的铁矿有所动作,所以先让垛庄的矿工都复工了,那些难民也择其精壮进行雇用。章丘的其他两处铁矿下官也斗胆自作主张,接管了过来。章丘所有的铁匠也都招募起来,现在都在冶炼场里等候大人差遣。”

朱震听了,这才露出一丝笑意来:“很好,我将会把章丘建成一个很大的军需品生产基地,以后就由你来负责,做好了,功劳比起那些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士们也丝毫不差。”

崔杰听到将有很大的功劳,心里自然窃喜,但是对于军需品生产基地,却还心存疑惑,明代实行匠户、军户制度,一个军户家庭,生下来的儿子只能做军人,匠户也一样。但是军户还可能在战场上立些功劳,封了官职,以后儿子就可以继承自己的官职,如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便是世袭指挥使一职,但是永远也没有立功机会的匠户却只能世代做那低人一等的工匠了,负责看着这些低人一等的匠户生产一些军用品,会有什么大的功劳来?

朱震看得出崔杰的疑惑,笑道:“不仅你会有一场大功劳,那些工匠们也会有立功的机会。过些日子,我会宣布在山东境内取消匠户制度,这个决议先在章丘县试行。而且对于有杰出贡献的工匠,我还会给他加封官职。”

崔杰道:“大人,下官还是不明白。工匠能有什么杰出的贡献来?他们无非是每日里重复着那几个重复了千万遍的动作,就算是好一点的工匠也不过是做出来的东西精美一点,耐用一点。这些都不能算是功劳啊!否则大人的官职还不够封那些工匠的。”

朱震道:“崔杰,我问你,你说现在威力最大的兵种是什么兵种。”

崔杰道:“当然是骑兵了,金虏就是靠着铁骑才敢到我大明的领地上来放肆的。

朱震道:“如果我军有一万门红衣大炮一起发射,对方是十万骑兵冲锋,你说他们能不能冲到我军阵前来”

崔杰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能,一万门红衣大炮,一刻钟齐发,只怕整个战场也能轰成焦土了。”

朱震道:“那为什么我大明为什么不造出一万门红衣大炮来!”

崔杰疑惑的说道:“红衣大炮造价那么高,而且极端难造,便是京师匠营,也要十天半月才能造出一门来。而且还不耐用,发得几炮,就可能炸镗。我大明如何凑得齐一万门来。”

朱震笑道:“如果有工匠锻炼出强度更硬的钢铁,可以提高红衣大炮连发的次数,有工匠能改进火药,增加红衣大炮的威力。这些算不算是大功劳?除了红衣大炮,我军还用三眼火铳、霹雳炮等长短火枪。如果有人能大幅度增加火枪的射程,增加他的威力,这算不算是大功劳。?甚至,如果有人能让火枪变成床弩那般,能连发十二次,他是不是意味着一个士兵就可以当十二个士兵来用?”

崔杰听得瞠目结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讪讪的问道:“大人。这些东西,可能实现吗?”

朱震道:“两年零八个月前,我还是洛阳兵备府兵备副使王胤昌大人标下的一名普通士兵。如果那时候让你遇到我,你会不会相信我两年零八个月后就能变成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大吏?”

崔杰道:“绝对不会相信。”

朱震笑道:“但是我相信,所以我成功了。而且我还相信,不久以后,你也会成功的。”

崔杰眼光变得坚定起来,坚定的说道:“下官相信大人,您一定能带领我们创造奇迹的。”

朱震不失时机的给他打气道:“坚忍不拔,敢于尝试,这才是我想要的人才。便是真的一事无成,这朝廷还有个工部嘛!工部尚书也是从一品大官。”

崔杰听了这句更加兴奋起来,他和李超辉交情不浅,当然知道朱震的志向。而朱震这句话是在告诉他,将来我做了皇帝,工部尚书的职位一定给你留着。虽说工匠没有地位,却不代表工部尚书没有地位,不然那从一品的头衔是乱挂的?

崔杰压抑住心中的兴奋说道:“多谢大人指点,属下一定不会辜负大人厚望的。”

朱震道:“那就好,章丘知县的你以后还身兼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你自己找个信得过的人托付了。朱亮呢?我来了这么就怎么还没瞧见他。”

崔杰突然笑道:“大人,恐怕您家里又得多副碗筷了。”

朱震疑惑了一下,随即想起王明曾经说过朱亮看起来有点魂不守舍的,顿时释然,佯怒道:“我让他来章丘主持大事,他却自己去找女人了,岂有此理,待会我再好好收拾他。”

崔杰笑道:“大人此言差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亮大人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追求淑女,也是应该的。何况这回事成,朱亮大人可是又立了一场大功。”

朱震奇道:“他讨个老婆回来也能立功?这章丘好像没有别的世家大族可以联姻了吧。”

崔杰道:“大人和郑家联姻后,根基上已不是问题了。但将来大人要顺天承命,还得过那千万士子口诛笔伐这一关。如果有了朱亮大人这位准夫人,就不一样了。此女闺名茗枝,乃是复社创始人张溥之女。张溥病故后,投在复社另一创始人张采门下。张采感念昔日同张溥的情份,便如对待自己女儿一般对待她。大人试想一下,朱亮大人娶了张茗枝,是不是代表着张采先生以及复社三千士子都站在大人这一边?”

复社?朱震心中猛然一惊,对于这个后世充满议论的组织,这个理论上拖垮南明的组织可是早有耳闻了。却不知道复社的创始人已经到山东。

第137章 火器时代(二)

就在朱震和崔杰说话间,门外响起了朱亮豪爽的声音:“大哥,你来章丘怎么也不先通知一声。”

朱震板着脸道:“我是来检查工作的,先通知一声好让你作假吗!现在被我抓了个正着吧,跑哪里鬼混去了。”

朱亮尴尬的笑道:“大哥不是派崔杰来接替章丘的事务了嘛。更何况我可没有去鬼混,我是替你去拜访复社的领袖张采先生了。礼贤下士,可是你教我的。”

朱震道:“人家刘备礼贤下士是三顾茅庐,你可是天天泡在张采先生家里。这礼贤之心,却让人好生敬佩,却不知道张采先生这贤士感动了没有。”

朱亮道:“像张采先生这样的贤士自然的大哥亲自前去拜访才够诚意。我每天去那里只是先试探一下他的意向嘛,现在大哥前去,保证只需一顾,便能感动张采先生了。”

朱震道:“不错,张采先生是复社的领袖,你的份量是轻了点。不过拜访张采先生的弟子,你的份量却是够了。我听说张采先生门下有一女弟子,她的才学如何?”

朱亮听了,顿时满脸通红,期期艾艾的说道:“张采先生门下弟子各各才华横溢,很不错。”

朱震脸上露出笑意,点头说道:“不错就好,你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找门好亲事。长兄为父,这事就由大哥我做主了。”

朱亮急道:“大哥,茗枝姑娘还没同意呢。”

朱震道:“婚嫁之事,只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自然会答应的。况且你追了人家这么久,还说出她没有答应的话来,也不怕丢人。”

朱亮脸上突然正经了起来,说道:“如此就多谢大哥了,不过如果茗枝姑娘不愿意,大哥千万不用勉强。为了我的事去得罪三千复社士子,为大哥召来麻烦,却是得不偿失了。”

朱震笑道:“放心吧,张采在章丘等了我这么久,还不是想为复社找个靠山。别看他复社有三千士子声势浩大,可是在后来周延儒、吴时昌等人的打压下也就剩下一个空壳子而已。你看看复社出身的官员有哪个是手握实权的?现在若能借着我们的势,以后便是朝廷里有人想再要打压他们复社,也得先问问我了。”

崔杰突然插嘴说道:“大人,与其说周延儒、吴时昌卖力的打压复社,还不如说圣上对复社不放心。属下也是复社的士子,前年科考,那主考官一听属下是复社出身的,脸上便寒冷了下来。周延儒权势再大,在京城所作所为岂能瞒得过圣上的耳目?要知道锦衣卫办事那是无孔不入的。所以大人现在和复社交好,只怕会惹圣上不高兴。”

朱震道:“复社想借用我的势力,我们又何尝不是想借用他们的名望?至于圣上,难不成他还会跑来山东和我拼命?就算来了,我也不怕他。这件事就先放着,待我拜会过张采先生再说。还是先说说那些工匠们吧,我来时胡乱写了一些将来章丘的工匠以及矿工的管理条例,你好好看看,再根据我的意思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来。你记住,这套制度是你将来管理好章丘的基础,只有当一切事情都按照这套规章制度运转时,你才能轻松的管理好一切,否则你就去学那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最后被累死吧。”

崔杰道:“能为大人鞠躬尽瘁,便是累死,也是值得的。不过能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比起累死属下更值得。”说着双手接过朱震手里的那卷书。

朱震接着说道:“想来现在张采已经知道我来章丘了,我现在便去拜会他,一来显得我的诚意,二来处理矿场的事也颇费功夫,怕一陷进去了,没个十天半月的抽不了身。朱亮,你就和我一起去吧。”

崔杰道:“大人英明,属下便先去参阅大人的手册,以属下的智慧肯定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等大人拜会完张采先生回来,属下正好请教。”

朱震点了点头,便同朱亮前去拜访张采。

张采住的小庄园位于章丘城西郊,朱震、朱亮来时,张采门下的弟子早已在大门外侯着了。

朱震打趣道:“在下看过很多稗官野史,每每读到那些名士总能够预先知道有人会来拜访时,经常一笑哂之,这世上哪有未卜先知的道理,今日见先生侯于门外,方知事真。”

那名士子笑道:“朱震大人幽默风趣,方才章丘来人寻找朱亮大人,得知您以来章丘,故而推算大人会来,却也不会未卜先知的本事。大人还是请进吧,我老师已恭候多时了。”

朱震微笑着随他进入庄园,一位看上去年近花甲的老文士在园中侯着了。心想这应该是张采了,却也不敢乱打招呼。还是朱亮率先说道:“大哥,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张采先生了。”

朱震这才拱了拱手说道:“晚生朱震冒昧前来造访,劳烦张先生亲自出来迎接,过意不去。”

张采也拱手说道:“朱大人折杀老朽了,你是堂堂平东伯,朝廷命官。我只是一介书生,怎敢托大。得大人光临茅舍,只怕我这茅舍也身价倍增了,大人请屋里叙话。”

张采说这是茅舍,果然没有谦虚,虽然庄园不小,但却只稀疏的树立着几栋矮小的木屋。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隐士风范吧,不过朱震心里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的隐士都是在装逼,想提高自己的身价。

张采带着朱震进入正中的一栋小木屋里,很随意的说道:“大人请坐,茅舍简陋,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朱震难得的装了一回高人,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像似在西西品味了一番,才啧啧有声的说道:“张先生果然是世外高人,这木屋虽然简陋,却雅典精致,品味起来别有一番风韵。记得刘禹锡先生的《陋室铭》开篇便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謦’。这陋室住过张先生这样的大家,也算是仙灵福地了。”

张采笑道:“许多人都跟我说朱大人只是一介武夫,老朽得知大人一直居住在济南那座独特的平东伯府中时,便知道大人心中自有天地。我这间陋室今日得大人一赞,千百年后,亦将有名矣!”

第138章 火器时代(二)今日两章,一起更新!

朱震笑道:“先生谬赞了,我还真就是一介武夫。只不过和大多武夫一般,喜欢附庸风雅,卖弄几句半吊子诗文,却让先生这样的大家见笑了。”

张采笑道:“朱大人不必过谦,老朽绝非阿谀奉承之辈,若是这等谦让,倒显得老朽在拍朱大人马屁一般。”

朱震道:“如此,那晚生便受了先生这一赞了。今日我得先生这一赞,出了此门,也是身价倍增了。晚生虽说是一介武夫,但从来不缺乏附庸风雅之心,每每读到先生以及复社诸士子文章时,敬佩不已,尤其是西铭先生痛斥魏党的《五人碑墓记》更是热血沸腾,那五位义士慷然就义的情景至今犹然历历在目”说道这里,朱震高声念道:“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

背完之后,心中汗颜,高中之时,老师强压着背诵的这篇《五人碑墓记》却在今天派上用场了。然而听在张采耳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他只觉得朱震真情真性,对他们复社很有好感,可以好好结交,便叹道:“朱震大人也是性情众人啊!若是天如(张溥字)知道有人对他如此推崇,也会欣慰不已。”

慷慨之后,剩下悲哀,朱震痛惜道:“前年忽闻西铭先生病逝,心中悲痛不已,晚生出身贫寒,每日里只想着如何饱食三餐,也无甚大志。却是西铭先生的文章让我明白,人生在世,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不枉此生。遂投身军旅,奋发图强,盼望着早日建功立业,封官拜爵,便能前去聆听西铭先生教诲。却怎知晚生事业刚有起步,西铭先生却中年早逝,晚生几次想要前往太仓拜祭,无奈俗事缠身,未敢轻动。如此一拖,又二年矣!斯人已逝,其文犹在,痛哉!”

张采面上露出无尽悲伤来,怅然道:“天如时常叹息,人生这一辈子难寻几个知己,却不知道世上还有大人这么一位知己存在。失之交臂啊!大人,天如生年未及四十,正当壮年。突然之间病逝,您相信么?”

朱震勃然道:“难道西铭先生是被小人加害的?张采先生,你且将其中详略告知晚生,晚生便是举山东之兵,也要为西铭先生报仇雪恨,用那小人的头颅来祭奠先生在天英灵。”

张采道:“小人一时得志,却也经不住时间的锤炼。加害天如的那群小人早已因果使然,到阴曹地府向天如赔罪去了。只是大人,老朽这心却也随着天如一起死去了啊!前次朱亮大人以为老朽年及花甲,可怎知我今年刚入天命!不过在见到大人那一刻,老朽感觉自己的心又活了。读书之人,本该仅遵本分,幼儿学、壮而行,求上登明堂以致君王,下长郡邑恩泽黎民。却无奈今朝君王偏暗、群臣献媚,朝廷不像朝廷。再观文坛,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幸戈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如此以往,国将不国,整个文坛也将成为一滩污水。当此之际,正需要一个像大人这样具有雄才大略且谦恭下士的人来清洗君侧、匡正朝纲重还我大明江山朗朗乾坤。也还我文坛清新之风。”

朱震听了,心中实在惊讶,‘清洗君侧,匡正朝纲’不是要自己造反么?“谦恭下士?”是以后要多用你们复社的人吧。不是说那些文人都讲究死谏、死节么?如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后世树立读书人的典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