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翔霸三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益州可以做为根基之地,但却不能成为踏板,荆州才是益州通往外界的踏板,所以荆州不得有失,刘备苦战剑屏,所以只能向刘璋求援。
但是刘璋手下可有着张松呢?就算没有张松,黄权也不会答应刘璋派兵救援,刘备进入益州以来威名日盛,已经有赶超刘璋之势。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刘璋跟黄权等人商议救援一事,黄权直接跳出来反对,与平日的稳重判若两人,“主公,刘备眼下除了手下大军,还有我西川的大半精锐,难道主公忘了刘备进入东川向主公讨要了张任,如果他们都不行主公这些人上去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主公最后的兵马了。”
刘璋:“如果张翔攻入,又该如何解决?”
张松:“主公,我们其实不用考虑张翔,毕竟张翔还没有兵临城下,刘备驻守剑屏,剑屏那个地方想必主公很清楚,杨柏可以守一个月,那么刘备也可以,我们何不先等一等,看看形势也不迟。”
众臣纷纷反对刘璋派兵支援,刘璋也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所以就找借口拖延了,而这件事自然落到了张松的手里,张松对刘备的使者可是非常的不客气。
张松虽然不是小人但确有小人之相,挑衅的本事与生俱来,历史上曹操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使者,刘备的使者愤然离去。
正中了张松的下怀,刘璋交待下来的事一般都不会过问,他还以为张松把一切都搞定了,却不知张松给他惹来了大麻烦,而且是杀身之祸。
刘备知道了张松的态度,自然把这件事放在了刘璋的头上,刘备很清楚一旦剑屏失利,他就必须退守绵竹,其他的地方可不能挡住张翔的兵锋。
刘备好不容易有现在的形势,他可不想一下子都失去,解决这件事的唯一办法,就是搬倒刘璋,只要刘璋下台西川就落入了刘备之手。
刘备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哪怕是剑屏真的失利了,他也可以得到西川之地,那可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直接可以威胁到东川。
除了汉中郡其他之地对刘备来说都不在话下,刘备连夜下令让马奎回去继续向刘璋求援,不过这次是明则救援,暗则杀之夺取西川。
刘备手下也有一支精兵,那就是白耳精兵,统领是陈到这次跟马奎一起行动,陈到和马奎都是刘备的爱将,从此就可以看出刘备的决心。
马奎陈到求援刘璋依然没有防备,依然交给张松去处理,但是这次张松领命之后就消失了,他可是知道马奎这次是带兵前来的。
张松可没有听过求援是需要带兵的,虽然只有寥寥的几千人,但是张松总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张松当晚就离开了,马奎一直在等待刘璋的召见。
但是刘璋这边却没有了动静,也没有让官吏过来接待了,马奎觉得不能在等了,在等下去就要出事了,刘璋这个态度太引人怀疑了。
这也许就是做贼心虚,马奎直接带兵夜袭了刘璋的住所,刘璋住在宫殿之中,其实这些宫殿也可以当做营寨,这也是宫殿的另一个作用。
不过马奎袭击的太突然了,让刘璋一点防备都没有,黄权也不善军事,只来得及救援刘璋,当黄权找到刘璋的时候,刘璋竟然还沉浸在温柔乡中。
黄权:“主公,刘备反叛大军来袭。”
刘璋:“这怎么可能,吾与玄德可是同宗啊!”
这是黄权最不想听到的话,“主公你好糊涂啊!董卓乱政以来,死去的汉氏宗亲不计其数,有谁还会在意同宗之情,刘备可是先夺取了刘表的荆州,主公我们还是先逃命吧!”
刘璋也听见了喊杀声,马上跟着黄权逃跑,不得不说刘璋有个好父亲刘焉,刘璋的宫殿之下其实有一条密道,其实是刘焉生前挖掘的。
不过已经多年不用了,要不是黄权,刘璋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刘璋就是通过这条密道逃出了生天,保全了一条性命。
刘璋离开密道之时非常的狼狈,身边除了黄权就剩下几个亲卫,“刘备,吾嗜杀你。”
黄权:“主公息怒,现在还不是跟刘备对抗之时,刘备得到西川大势已成,属下也无力回天,还是静待天时吧!”
刘璋:“我们还可以联合张翔,他不是与刘备对抗吗?”
黄权:“张翔和刘备是同样的人,刘备至少还有一层虚伪的面纱,但是张翔却什么也没有,我们没有任何资本跟张翔联合。”
刘璋:“我们还有士卒,张任等将一定不会背叛。”
黄权:“张任将军的确忠心于主公,可是刘备既然反叛,又怎么会留下张任呢?想必此时张任将军已经遇害了。”其实黄权想的一点都没有错。
马奎陈到带兵离开,刘备就把张任调到了前方与张翔厮杀,以前刘备为了赢得西川民心军心,所以不会把这些苦差事交给张任。
但是现在不同了,张任已经成为了他的威胁,自然不会留着不用,张任不但是个良将还是一个好人,他竟然没有怀疑刘备的用心。
直接带兵与张任对抗,张任是童渊的徒弟,但是与张绣和赵云不同,他并没有经历过北方的战事,而是直接来到了西川为将。
可以说是仕途平坦,不管是刘焉还是刘璋都委以重用,益州这些年没有发生战乱,也让张任成了井底之蛙,并不了解北方士卒的勇锐,这一交手就非常不适应,尤其是北方的厚甲兵,这是张任自己起的名字,张翔的精锐都是披了两层盔甲,厚甲兵因此得名。(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放纵的代价与收获
张翔进入益州之后,才发现山地之战没那么容易,张翔也曾经经历过山地之战,毕竟太行山也是很雄壮的山脉,但是太行山虽雄壮却不险。
大部分山地都是安全的,益州却完全不同,益州多山但没有形成山脉,但每座山都不是那么容易翻过的,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剑屏之险则是益州之地的佼佼者,虽然对张翔这边已经很有利了,但是张翔手下的精锐难免会有死伤,北方士卒习惯了在平原作战。
自然不适应山地之战,此次攻打刘备,张翔带在身边的都是跟自己三年以上的老卒,稍差一点的都被张翔留下镇守汉中,他们可不是汉中那些杂兵。
张翔心中也是有偏重的,自然对自己麾下的这些老卒格外照顾,身披两层甲根本不算什么,当然也不是每人都披两层甲,只有攻击的士卒才有这样的待遇。
山地之战滚石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滚石最大的效果就是砸伤别人,当然也有一些倒霉蛋被砸死。
所以张翔才让攻击的士卒披上两层甲,那样一来能尽量减少伤亡,刘备临阵换将把张任调到了前面,张翔是有所察觉的,毕竟刘备的士卒和西川的士卒是不一样的。
刘备手下更加勇武,西川的士卒却差了一筹,不过西川的士卒从小到大都在山里跑,在灵活性方面的确有可取之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
张翔大军早就攻破的防线,每每在关键时候张任都会出现,张任的勇武也映入了张翔的眼帘,不愧是童渊的徒弟赵云的师兄,并不是一个草包。
张翔对张任的了解也较为片面,毕竟张任为人也是不显山不漏水的,由于赵云的关系,张翔自然就把张任归于刘备一边,所以才没有手软。
张任可以说是一个异类,身为枪神童渊的弟子,使得却是刀,张任也的确是师兄弟中力气最大的,刀乃百兵之霸,适合势大力沉的人使用。
也许这也是张任弃枪用刀的原因,凡事有利就有弊,张任使用自己适合的兵器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使刀的诀窍在于一个势字。
蓄势的过程速度自然不会那么快,所以战场之上用刀的武将很少会讲究一个快字,张翔让卢劈出手射杀张任,卢劈是张翔手下第一箭手。
连张飞都略有不如,卢劈的卢家也曾经隐世不出,所以卢劈对山地的情况也较为熟悉,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反而如鱼得水。
这样的环境之下更时候卢劈发挥,张任为了稳住防线,经常会出现在最前面,为了就是振奋士气,自然也就把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
卢劈最擅长的就是放冷箭,这其实都怪张翔,在张翔潜移默化之下,卢劈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以前还是很正大光明的。
卢劈身上的盔甲其实并不起眼,毕竟太起眼可放不了冷箭,那就变成了明箭,卢劈一箭射出向张任而去,卢劈使用的可是强弓。
在张翔军中都没有几个人可以拉开,箭矢划过空气的声音可是很大的,连普通士卒都能听得见,张任自然也不会例外,张任下意识用刀挡住箭矢。
可是卢劈的箭实在是太快了,张任的刀挡在了箭杆上,箭矢随偏却划伤了右眼,眼睛是人最脆弱的部分,哪怕像张任这样的人也会疼痛不安叫出声来。
张任这一大叫自然吸引了士卒的注意,张任受伤不能全力作战,毕竟这个世上可没有那么多夏侯惇,张任被迫放弃了防线,就当张翔要乘胜追击的时候。
又被箭雨给赶了回来,堵住剑屏缺口的是黄忠,是刘备新收的老将,黄忠一箭射向卢劈想还以颜色,但是被卢劈躲开了,两人都是用箭的高手。
自然要比试一番,卢劈不得不承认,黄忠不管是在力道上还是技术上都高出自己一头,最后卢劈被黄忠射中了左肩败退下来。
“老将军威武。”张任并没有离开,而是来到了黄忠旁边,正好看见这场箭术对决。
黄忠:“张任将军,这里就交给我吧!你先下去养伤吧!”张任眼睛上的伤还是极为狰狞的。
张任:“老将军,为什么没有射杀刚才那名敌将,刚才明明有机会。”
黄忠:“我手中的这把弓很硬最多能连续开九箭,我跟刚才那名敌将对射了十次,第十次能射中已经不错,那个人是个高手。”
该解释的黄忠已经解释了,这也就是黄忠历经沧桑,换做是别人肯定不会给张任好脸色,张任撤退到后方疗伤,没一会就听说刘备反叛。
本来张任是想反抗的,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他才发现自己身边都是刘备的人,原来他以为这是刘备的关心,现在才发现原来是为了监视。
刘备反叛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很多人都被殃及池鱼,由于张任受伤被软禁已经是好的了,很多刘璋旧将都被刘备斩杀,下手可谓是快狠准。
没有给人一点反抗的机会,刘备收拢了西川的士卒,这些士卒也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只能低头,但是不代表他们会对刘备忠心。
剑屏防线马上变得不稳,哪怕有黄忠这样的猛将,也是于事无补的,张翔手下不缺人,只要黄忠不射杀自己手下的大将,张翔是不会心疼的。
剑屏可以说是张翔用人命打下的,当然大多都是东川的士卒,东川士卒大多都信奉五斗米教,迟早都是一个隐患,何不先削弱一下。
刘备这次一路退守绵竹,顺便还收拢地方百姓,到处宣传张翔的恶行,很多东川百姓都被刘备蛊惑去往了西川,西川和东川都是益州之地。
所以当地的百姓也不抵触,就算留下的百姓对张翔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张翔也忙着收拢东川,也没时间关心民意,就留下了一丝隐患。
张翔的大军在绵竹对峙,刘备利用地势彻底把自己的实力聚拢再起,让张翔无处下口,只能互相攻伐,张翔只希望曹操那边会有所进展。
只要荆州那边出事,刘备这边势必会受影响,可惜事与愿违,张翔位于益州,所以消息不是很灵通,他并不知道曹操在荆州吃了大亏。
曹操攻入荆州刚开始也是进展不错,但是却遇到了后来救援的诸葛亮,诸葛亮看似躬耕于南阳以避世,实则心怀天下,要不然也不会有隆中对。
这个避世之人怎么会对天下局势如此了解,诸葛亮不会选择张翔曹操,所以对二人的了解也就越多,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对手。
诸葛亮视曹操张翔为日后对手,自然更加关注,他知道曹操一直是一个多疑的人,于是就利用了曹操的多疑,故意在军中多打了很多旗帜。
一般的人会觉得荆州军人数众多,但是曹操却会以为这是虚张声势,曹操沙场多年,自然感觉出诸葛亮的援军人数与旗帜不符。
诸葛亮退往博望坡,曹操下令追击,博望坡也算是一处险地,枝林叶茂不适合大军行动,越是险地曹操就越觉得诸葛亮在欲盖弥彰。
不顾众将的反对,执意追击诸葛亮,正值夏秋交际之际,南方酷热难耐草木枯黄,可谓是一点就着,更何况是博望坡这个地方。
大火从四处而起,曹军大乱好在人数众多,就算诸葛亮趁势掩杀,也没有让曹军溃败,不过损失惨重到是真的,而且这次曹操还是亲自指挥。
对军中士气的影响可想而知,曹操这才想起张翔对他说的话,看来诸葛亮真的不算好惹的,这个世上能让自己吃亏的人已经不多了。
曹操领兵多年,自然明白一时的胜利不算什么,他很快的就调整好了心态,并没有急于报复,而是选择后撤休整,曹操开始重视诸葛亮。
火烧博望只是诸葛亮计划中的第一环,他没有想到曹操会退,让他的第二环第三环彻底白准备了,诸葛亮也觉得曹操是个可怕的对手。
不过在曹操后撤的途中,关羽带兵袭扰,直奔曹操而去,关羽的确有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的本事,他的距离已经离曹操很近了。
最后被曹操的亲兵大将,虎候许褚挡住,看形势不对关羽马上撤退,还顺手杀了曹军的小将曹镶,曹镶是曹洪之子,也算是曹操的子侄。
曹洪暴怒私自带兵讨伐关羽,送上门来的曹军,关羽诸葛亮可不会放过,要不是曹操及时发现不对,派兵支援曹洪也折戟沉沙了。
不过曹洪也身受重伤,被关羽重伤,伤口贯穿腰腹,没有几个月是恢复不了了,曹洪可是曹军之中的老牌将领,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
曹军士气彻底陷入了低迷之中,曹操只能用放纵的方法来恢复军中士气,曹军身上的枷锁被卸除,露出了血腥的獠牙,荆州的百姓就遭殃了,可以用人间惨剧来形容,不过曹军的士气也总算有了恢复,这不是曹操第一次下这种命令,但每次都很有效。(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顶天立地
曹操失去了荆州的民心,这对曹操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他曾经屠杀徐州百姓,但是现在徐州还不是在他的手下,百姓生活还不是依靠他曹操。
曹操行事向来如此,先打破在治理,曹操觉得这样才能一来永逸,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对荆州百姓下毒手,张翔一点都没有犹豫。
可也是因为如此荆州的百姓都倒向了刘备那一方,关羽和诸葛亮得到了兵力的补充,一时间荆州战场又陷入了僵局,张翔这边只能有靠自己了。
张翔和刘备在绵竹一战,持续半年有余,双方死伤惨重,刘备占据地利之势死死的守住绵竹,让张翔大军不得寸进,直到第一场雪降临。
张翔才不得不收兵,而曹操那边也收兵了,关羽和诸葛亮死守襄阳让曹军不得寸进,可以说刘备完成了袁绍都没有完成的事,以一人之力在绝对弱势的情况下硬抗北方两大诸侯。
这半年来刘备在南方一地的声望与日俱增,渐渐有和张翔曹操并驾齐驱之势,只有刘备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他硬抗曹操张翔。
手下精锐死伤殆尽,现在是外强中干的场面,别人只看到他刘备风光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风光的过程,张翔和曹操怎么会那么容易对付。
阔别半年刘备又一次见到了诸葛亮,“军师,你曾经保证过只要挺到冬天,就有缓转的办法,不知道计将安在。”
诸葛亮:“主公还记得江东孙家否,只要我们联合孙家,就有资格跟张翔曹操对抗,趁着主公声望如日正天,正好是我们的机会。”
刘备:“军师可能不知道,江东孙家跟张翔历来交好,张翔跟孙坚之间以兄弟相称,现在的江东之主孙策可以说是张翔的晚辈,孙家未必会跟吾联合。”
诸葛亮:“此一时彼一时,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孙策必扰也清楚,私交是私交,怎能和家国大事混为一谈,如果主公被北方吞并,孙家可就独木难支了。”
刘备:“军师这么一说,到是很有道理,但是派谁出使江东,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弄不好也许会从两面对敌,变成三面对敌。”
诸葛亮:“事关正大,属下决定亲往走这一遭。”
刘备在心里想过所有的人,但唯独没有想过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容有失,“不行,这件事没得商量。”
诸葛亮:“属下不去,主公还有其他人选吗?江东的张昭和周瑜可不是好对付的人。”
刘备:“对了还有法正,他应该也较为合适。”
诸葛亮:“据属下所知,益州牧刘璋在逃,主簿黄权不见踪影,法正的确有才名才学,但是法正却是刘璋的重臣,不可用。”
刘备:“看来军师去意已决,既然如此我就让马奎陪你去。”
诸葛亮:“万万不可,张翔和曹操虽然退兵,但不意味着就不会在冬天发动袭击,张翔和曹操都有在冬天作战的先例,不得不防武将不能轻动,我只带一个书童就好了。”
刘备:“这能行吗?”
诸葛亮:“主公放心,家兄诸葛瑾在江东身居高位,可保在下无忧。”刘备是说不过诸葛亮的,所以只能亲自送诸葛亮离开。
诸葛亮进入江东,就被周瑜的人接走了,诸葛亮在荆州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大冬天坐船进入江东,这件事也太稀奇了。
周瑜:“诸葛先生,来我江东之地所为何事?”
诸葛亮:“想必这位就是江东的大将军周瑜,此次孔明前来不为其他,只为联合对抗张曹。”
周瑜:“诸葛先生说的张曹,不会就是张翔和曹操吧!先不论曹操,张翔我们江东是不会碰的,更何况我们江东偏安一偶,为何要趟这趟回水。”
诸葛亮:“江东在不出手可就晚了,孙家两代经营战船无数,可不是为了偏安一隅。”
周瑜:“我江东可没有像样的骑兵,就算同意联合也帮不了什么,我们江东军在海上是条蛟龙,,可是在马上可就真的成软脚虾了。”
诸葛亮:“只要孙家从侧翼攻打扬州,就可以解决曹操的问题,至于张翔那边我家主公可以自己解决。”
周瑜:“好算计,我们帮刘备对抗曹操,让刘备巩固势力,但是我们却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还要损失兵力,这世上可没有那么好的事。”
诸葛亮:“可是贵方不出手,在想染指南方就没机会了。”
周瑜:“诸葛先生的大哥应该就是诸葛瑾吧!不如孔明也入我江东如何,吾势必会请求主公重用于你,刘备能给的我们江东也给的起。”
诸葛亮:“大将军的好意孔明心领了,我在主公麾下内可参与政务,外可领兵对战,不知道吴候给的起吗?”
周瑜:“诸葛亮。”也许真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第一次见到诸葛亮就非常不顺眼,怎么看都不舒服,刚才诸葛亮那番话直指他的位置。
诸葛亮:“家兄还在等我,大将军先告辞了。”诸葛亮只是找个托词而已,周瑜也不会强留,江东的美周郎这点风度还是有的。
诸葛亮没想到出去之后真的看见了诸葛瑾,“大哥,你怎么会来?”
诸葛瑾:“大都督让我前来接你,二弟看来这次你想离开江东可没那么容易了,刘备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来,看来这个刘备不值得跟随。”
诸葛亮:“大哥,我们还是回去再说吧!这个地方谈论此事可不好。”
兄弟二人上了马车,一直就到了诸葛府,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从小就佩服诸葛亮,也不知道在哪里听到消息,直接就跑了过来,“二叔。”
诸葛亮:“恪儿长大了,也比以前好动了。”
诸葛瑾:“都这么大了,还跑来跑去的成何体统,去书房抄书去,晚上才能出来。”诸葛恪耷拉一个头就离开了。
诸葛亮:“大哥未免管教的太严了。”
诸葛瑾:“恪儿是长子,如果一点大哥的样子都没有,如何让弟弟妹妹信服,以后也不能支撑起这个家,该严的时候还要严,二弟这么大的时候可懂事很多。”
诸葛亮也不想说自己这个大哥了,从小到大都这么死板,一条路都能走到黑,当初诸葛亮劝过诸葛瑾不要过早入仕,但是诸葛瑾偏不听。
老早就投到了江东孙家,现在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却已经泥足深陷了,想离开都离开不了,“大哥,我明天要求见吴候,可否代为引荐。”
诸葛瑾:“大都督都知道了,你以为主公会不知道吗?也许都不用我这个做大哥的,吴候会亲自派人接你,毕竟二弟是刘备的使者。”
诸葛亮:“那就托大哥的吉言了。”诸葛亮做了一天的船也累了,又跟周瑜勾心斗角了一番,现在都有点打瞌睡了。
诸葛亮早早的就回到客房休息,连晚饭都没有吃,而此时的周瑜却跟孙策一起吃晚饭,“主公,刘备的人来了,没想到刘备真的能挺得过去。”
孙策:“刘备一直都是个厚脸皮,当然善守了,交州那边这么样了?”
周瑜:“当初张曹合力南下,我们就断定荆州不保益州危以,所以我们只能跟交州结盟,为了满足士燮,士壹两兄弟的胃口,我们江东一年的税赋都没有了,不过交州那边已经点头了。”
孙策:“那就好,张昭这段时间可没少在吾耳边絮叨。”
周瑜:“刘备的人是来谈联合的。”
孙策:“联合,刘备已经是强弩之末后劲不足,与之联合得不偿失。”
周瑜:“属下到是觉得联合也无妨,只要刘备在一天,张翔就不能下南方,主公对自己那个小叔父下得起手吗?不如拿刘备当挡箭牌。”
孙策:“这个主意到是不错,看来我真的见一见刘备的人了。”
次日,诸葛两兄弟正在吃朝食,孙策的马车就来了,诸葛瑾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看着诸葛亮,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就离开了。
诸葛恪看到这一幕两个眼睛都冒金星,一副崇拜的样子,诸葛瑾这个做老子的都有点嫉妒自己这个二弟了,“好好吃你的东西,快点长大超越你二叔。”
诸葛恪:”父亲,二叔依靠的是学识,跟长大有什么关系。“诸葛恪向诸葛瑾投去了鄙夷的目光。
被自己的儿子小看,诸葛瑾的脸色可不好看,”臭小子你二叔刚走,你以为还会是抄书那么简单吗?小心家法伺候。“诸葛恪摸了一下自己的小屁股,显然没少挨打。
而此时的诸葛亮也进入了吴候的宫殿,江东孙家颇有节俭之风,所以宫殿也是古朴大气,比荆州的风雅和益州的华丽比起来要更加大气,不能让人小看。
诸葛亮第一次看到孙策,这个天下最年轻的诸侯,虽然只是仰先人的基业,但是孙策能走到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一身霸气顶天立地。(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夷人叛乱
诸葛亮:“吴候下令让人接我,想必已经知道了在下此行的目的,不知吴候意下如何?”孙策也一直在观察诸葛亮,他觉得这个诸葛亮跟周瑜很像。
好像是同一类人,“你就是诸葛亮,我听公瑾说过你,他在吾面前对你大加赞赏,公瑾可是很少在我面前夸人的,更何况是个文人。”
诸葛亮:“大都督真是谬赞了,孔明不过是一个普通布衣而已,多亏皇叔赏识,才有入仕的机会。”诸葛亮看似自谦,实则是推脱。
堵住了孙策的嘴,那些招揽的话语诸葛亮在也不想听到了,孙策又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孙策和周瑜不愧是故交好友,对诸葛亮的观感都一样。
刚见到还挺顺眼的,不过一张口就变得完全不同了,“刘皇叔想与吾联合,吾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空口白牙吾从来都不信,你就不用说了。”
诸葛亮:“不知吴候想要什么?”
孙策:“如果吾江东不出手,皇叔最多只能保住西川,那么吾要的也不多,吾就要荆州好了,这样以来皇叔也没有什么损失,吾也可以派兵,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正逢战事,荆州不能现在让出,张曹退却之后,荆州双手奉上。”
孙策:“你能做主吗?”
诸葛亮:“在下来之前,皇叔找过在下,把此次联合看的很重,能保住西川就已经很好,在下当然可以做主,只是不知吴候认同否?”
孙策:“荆州之地,就算吾借给皇叔的,战后吾就要收回。”
诸葛亮:“从此以后,两家联盟共抗张曹,一定会马到功成。”
孙策:“两家你错了是三家,吾与交州的士家兄弟有书信来往,士家兄弟虽然野心不大,但也不想受制于人,也是我们的盟友。”
交州士家对诸葛亮来说到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孙家和刘备联合对抗张曹其实力有不逮,如果在加上交州的士家,那就可以并驾齐驱了。
看来这个江东小霸王,并不是有勇无谋,为了对抗张曹想必也做了很多准备,看来就算不让出荆州,孙策也会跟主公合作的。
这样的心思真的跟他的名声很不符,盟约已成以免夜长梦多诸葛亮马上就离开了江东,战事凶险时间紧迫,随时都能发生以外。
这次诸葛亮故意没有请辞,通过诸葛瑾的关系秘密离开了江东,诸葛亮刚离开周瑜就得到了消息,除非明不张胆的追捕,否则为时已晚。
诸葛亮是刘备的人,又刚签订了盟约,周瑜自然不能明目张胆,与刘备结盟其实的确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是人力无法更改的。
由于诸葛亮是秘密回去,所以刘备也事先不知道消息,诸葛亮突然冒了出来让他喜出望外,自从诸葛亮离开,刘备就一直觉得心里没底。
而且他还担心诸葛亮的安全,“孔明,回来就好,应该很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这就是刘备哪怕心里在着急,也不会明着问,而是先表现自己的关心,收买人心已经刻在了刘备的骨子里,但是诸葛亮却很急。
诸葛亮出仕太晚了,天下的局势已定,想辅助刘备必须分秒必争,“主公,孙策已经答应了盟约,不过他要荆州,属下已经答应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