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臣风流-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闾十七娘临上车前,笑对婢女道:“听说这位表姐夫长得极俊朗,不知能不能见着。”
她们可都听说了,程墨京城第一美男子的美誉,早有心瞧瞧。
第318章抗拒
感谢中友1104181817投月票、amonks打赏。
永昌侯府右侧的院落大多带有花园,霍书涵居住的正房,花园尤其大。这会儿正是初夏,百花齐放的时节,景色非常怡人。
东闾氏人丁兴旺,未出阁的姑娘一共有十三位,这次来了六位,还有七位年龄在十二岁以下,没有过来。
东闾十七娘下车,便被永昌侯府的气派惊着了,在她想来,除了未央宫和大将军府,再也没有府邸比得上她们家,没想到眼前所见,明堂威严庄重,古柏高耸入云,笔直宽阔的甬道能同时并驰三辆马车。
这样的府邸,比未央宫也差不了多少吧?没想到霍书涵嫁得还真不错。
她正想着,旁边的姐妹已和迎上来的霍书涵打招呼,道:“姐姐今天这一身,可真气派。”
霍书涵特地精心打扮过,要把表姐妹们比下去。
对女子们在头饰衣裳佩饰上头互相攀比的的心思,程墨识相地不予置评,和一早过来的张清、武空在书房闲坐。
张清对这位东闾十七娘有抗拒情绪,一进门便拉着脸,武空正劝呢。
看看到了巳时末,武空转头问程墨:“应该来了吧?”
他说得口都干了,张清就是一声不吭,可累死他了。
程墨一边闲闲泡茶,一边听两人说话,听武空问起,笑道:“我打发人去看看。”刚要叫长丰去看看,青萝来了,行礼后禀道:“夫人让奴婢送几样鲜果过来。”
她身后,还跟着两个手捧漆盘的小丫鬟。
这是约好的暗号,程墨道:“放下吧。”
张清脸色不好看,不知嘀咕了句什么,武空没听清,刚要问,程墨道:“外面风和日丽,我们窝在这里做什么?不如去外面走走。”
“可不是,”武空笑着拉歪在官帽椅上的张清:“走走去。”
张清歪着不动,小声嘀咕道:“不过是一个世家,摆得好大的谱。”
他没封列侯又怎么了,不是没有机会博军功吗?哪天他博了军功,封个列侯恶心死这势利的女人,到时她哭着求他,他看都不看她一眼。
武空一脸无奈,怎么劝都不听,这事就难办了。
程墨笑道:“你若要我们帮你说服伯父,就得听我们的。”
这桩婚事,到现在为止,都是安国公剃头担子一头热,女方那边冷冷淡淡的,张清是一听“东闾”两个字,脸就拉下来。如果东闾家的这位十七娘确实不是良配,程墨自然不会由着安国公把张清往火坑里推,怎么着也拉他一把。
张清眼中闪过一抹光芒,站了起来。
三人一起朝霍书涵所居的华庭走。程墨搬进来后,并没有改变这座府邸的局格,他所在的书房,是原来赵王的书房,霍书涵所居的院子,是原来赵王妃所居的正院,两处相差不远,两刻钟也就到了。
来到花园角门,三人不约而同停步,侧耳倾听,里面静悄悄的,并没有女子们在一起的喧闹。
程墨和武空对视一眼,迈步入内。
几个明眸皓齿的面生婢女垂手站在树下,见有男子进来,都面露惊讶之色,却没人声张,只是瞪圆眼看他们。
这是东闾姑娘们带来的侍女了。
同样在一旁候着的婢女屈膝行礼,低声道:“阿郎,四郎君、十二郎君,可要奴婢通报么?”
她竟称呼“阿郎”,便是点明了程墨主人的身份了,那几个瞪圆了眼看着他们的婢女也跟着屈膝,道:“表姑爷。”
霍书涵是东闾家的外孙女,算起来,程墨便是东闾家的表姑爷了。
她们虽然垂下眼睑,心里不禁想,难怪人人说永昌侯是京城第一美男子,长得可真好看。
武空站在程墨身侧,见刚才婢女们一双双瞪圆了的眼睛只是在程墨脸上身上转来转去,嘴角勾了勾,回头看了板着脸跟在后面的张清一眼。
张清对婢女们视而不见,好象树下并没有站人。
几人眼神交锋,说来话长,实际不过是一息之间的事。程墨道:“夫人在花园?”
有婢女在这里侍候,肯定是她在这里了。
那婢女道:“是,夫人外祖家的几位姑娘过来赏花。”
有外客,还是女眷,不便直接往里头闯,这是根本礼节。
程墨道:“通报吧。”
十七娘刚刚赏完花,在八角亭坐下,婢女识相地过去给她扇风,她一边接过婢女递来的帕子擦汗,一边道:“表姐,你这府邸可真不错。”
别的不说,这花园,比她们家的花园就要大,种的花品种也好。
今儿来的,还有一位十五娘,比十七娘大三个月,是三房所出,两人是堂姐妹,偏又合不来。不待霍书涵说话,十五娘抢着道:“那还用说,永昌侯可是深得陛下信任的人,府邸好有什么稀奇?也值得你大惊小怪?”
实则她心里满满的都是妒意,凭什么霍书涵成了老姑娘,还能嫁得这么好?
十七娘眼角没看她一下,冷冷道:“我跟表姐说话,你插什么嘴?”
两人昨晚刚吵了一回,还没和解呢。
十五娘不甘示弱,道:“我也跟表姐说话,你插什么嘴?”
两人吵了起来,婢女进来在霍书涵身边低声禀报:“阿郎来了。”
旁的堂姐妹见两人吵个没完,道:“都少说一句吧,永昌侯来了。”
她们是世家没错,可到这一代,也不过仗着祖上的余荫,有个世家的名声罢了,族里可没出什么人才,要不然长辈也不用想方设法把她们嫁给列侯了。
列侯是世袭,长此以往,在世家的名声之外,他们能多一层保障。东闾英就十分羡慕霍书涵轻轻松松嫁给程墨,要不然也不会让她们过来了,不过是想和霍书涵多走动,希望能得她相助,嫁个好夫婿。
两人听说程墨来了,都想看看这位京城第一美男子是如何的俊朗,不约而同闭了嘴。
很快,几人便见远远的,三个青年男子从甬道走来,前头那个皮肤白里透红,鼻梁高挺,一双桃花眼波光潋潋,让人一见移不开眼睛,偏偏他又身姿挺拔,让人不敢逼视。
有他在,身边的人只是陪衬罢了,谁还去看他们?
第319章拆散
霍书涵站了起来,十七娘等几个堂姐妹也跟着站起来。
看看程墨三人到了亭子附近的忍冬青树旁,霍书涵迎了出来,未语先笑,俏脸在阳光下灼灼生辉,道:“五郎来了。”
程墨笑挽起她的手,和她并肩入亭,扫了一眼在场几位姑娘,微微颌首,道:“你这里有客?”就像根本不知道她请了表姐妹们过来玩似的。
霍书涵便一个个地介绍,程墨等三人都是见过世面的,惯会装,听到十七娘的名字时,就当没议亲这回事,可东闾家的姑娘听到张清的名字时,都多看他一眼,颇有打量的意思。
张清自然是挺直了脊背,身姿如松,由她们打量去。
至于武空,就直接被她们忽略了。
十七娘看了看张清,又拿眼去看程墨,颇有比较的意思。其实张清剑眉星月,长得很好,只是没有程墨那么妖孽罢了。
程墨感觉到她的比较之意,心里不悦,面上一点不显,桃花眼一闪一闪的,笑眯眯道:“夫人在这里待客,我们就不打扰了。”
霍书涵估计他们该看的已经看了,道:“好。”
张清下巴抬得高高的,一副看十七娘很不屑的样子,随程墨转身走了,三人出了亭子,听到身后隐约传来女子的轻哼声:“那位十二郎,也不过如此。”
比永昌侯差多了。
话声随风飘来,程墨暗暗摇头,东闾家的姑娘果然娶不得,一点教养也没有。
张清脸色黑如锅底,加快脚步,抢在前头朝程墨书房去。
三人在书房坐定,武空叹道:“伯父这门亲挑的,实在差强人意。”
与其和这样的名门世家结亲,不如挑一户小门小户的人家,只要女子品性好,比什么都强。
程墨看张清气呼呼端起凉茶仰脖子往下灌,道:“有什么好生气的,你要拿定主意不结这门亲,伯父还能硬绑你拜堂成亲不成?再说,我们也会帮你。”
主动权在你手上,端看你怎么做。
张清道:“我回去就绝食。”
程墨笑着吩咐长丰:“去厨房说一声,多做些点心,装在匣子里,给十二郎君拿回去。”
武空也笑了。张清脸色稍霁。
张清回府,就闹了起来,先是说如果和东闾家结亲,他就去修仙,把安国公夫人吓得魂都没了,接着又要绝食自尽,把送进房里的膳食统统砸了。
安国公开始当他小孩子脾气,劝老婆:“不知他抽什么风,过两天就好了。”
安国公夫人悬着心,度日如年,一天挨过一天,看看都第二个两天了,儿子还没有要吃饭的意思,着急起来,忙派人去请程墨。
程墨在宫里轮值,不能过来。
“这可怎么好?”听着屋里又是一阵乒乒乓乓声响,安国公夫人泪水再也忍不住。
砸完饭菜碗碟,待小厮收拾好出去,张清拿出程墨送的点心,就着茶水,慢慢吃着,还是五哥想得周到啊,要没他这几匣子点心,他哪能这么有底气把香喷喷的饭菜砸了?
天黑后,他的小厮清越悄悄出府,来找程墨。
程墨哪里是在宫里轮值,不过是要吊一吊安国公夫妇俩罢了。
“你家郎君可还好?”他问。
清越忍着笑,道:“好着呢,天天在房里睡觉,醒了就吃几块点心。他说府上的玫瑰糕做得好,让我再拿些回去。”
这是来要点心了。
程墨哈哈大笑,吩咐厨子立即给张清做点心。
又过了三四天,安国公夫人天天和安国公吵,说如果他不改了主意,立即和离。安国公看着实在没办法,只好在宫门口守着,总算把程墨等到了。
“贤侄,那逆子就听你的,你快劝劝他。”安国公一脸讨好地道,说话间,把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了过来,也不知盒子里装了什么珍宝。
程墨哪里肯收,把小盒子推回去,道:“伯父有话到车里说,这里人来人往,说话不方便。”
“是是是。”安国公连连点头,和程墨上了停在远处的马车。
“贤倒啊,我真是没办法了,这都快十天了,那逆子,不吃不喝,躺在床上不起来。”安国公说着,眼眶就红了,声音也哽咽了,道:“你是他的知交好友,不能看着他真的活活饿死啊,你得劝他一劝。不过是一个妻子,娶回来摆在屋里,他喜欢多少美貌女子,要纳多少妾侍,不都随他吗?”
在安国公看来,和东闾氏联姻顶顶重要,这样,安国公府就两条腿走路了,既有勋贵的尊荣,又有世家的名声。
如果不是东闾氏瞧不上庶子,他也不会这样逼张清。
安国公絮絮叨叨说完,见程墨冷着脸看他,一双桃花眼更是没有丝毫表情,不如讪讪住了嘴。
程墨这才道:“伯父可知,我们见过东闾家的姑娘?长相中上,只是眼高于顶,并不是十二郎的良配。”
安国公的心凉了半截,道:“这么说,你是要十二郎另择良配了?”
没有千年传承,哪能算得上世家?满京城也就那么几个,他可是仔细打听了,才挑了这一家,其余几家,都比不上这家。
程墨道:“十二郎若是列侯,公主也尚得,何必非巴着他们东闾家?这样低声下气,有什么意思!”
男子立于天地间,何必为一个眼高于顶,不能满足的女子屈膝?
公主尚列侯,这是开国之后的惯例。
安国公眼睛一亮,一拍大腿,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如果张清能封侯,以安国公府的身份地位,再加上程墨和刘询非同一般的情份,尚公主不是没有可能,何必求东闾氏?
安国公被程墨一言点醒,道:“贤侄说得有理,可说到底,打铁还须自身硬,十二郎不是还没有封侯吗?”
意思是让程墨出面,向刘询求封。
程墨道:“伯父不要着急,这件事我来想办法。”
只要程墨肯答应,就能办成,安国公拱了拱手,道:“多谢。”
这门亲事就此作罢。
霍书涵得知,白了程墨一眼,嗔道:“哪有你这样的?不说帮着我表妹说门好亲,反而拆散人家的姻缘。”
程墨笑道:“若他们真是三生石上注定的姻缘,我想拆,也拆不了。”
第320章用途
感谢想笑想哭投的月票。
方略把安国公府全府供暖的造价算出来时,在风箱的帮助下,能提高铁的质量的奏折,也送到霍光案前。
霍光让人去调查,又把伍伍叫来询问。
伍全前一天上折子,霍光第二天便派人叫他,他估摸着是风箱的事,来的时候带齐了人和物。行礼毕,还没坐下,霍光开口便问起风箱。
伍全立即让人抬了风箱进来给霍光看。
霍光起身走到风箱旁边,看得很仔细,还动手试拉了几下,感觉到有风从另一侧出来,叫过不语,让他拉,自己到另一侧,把手掌放在出风口。
不语的力道岂是霍光能比的?稍微用力,霍光便觉劲风扑面。
伍全见霍光这么认真,想过去接替不语拉把手,不语摇了摇头,表示不用。
“如果炼铁的时候使这个,是什么情况?”霍光试了一会,示意不语停下,抬头问伍全。
伍全忙道:“匠人在门外候着,大将军要叫他们进来吗?”
难道要在院子里炼铁不成?
霍光看了不语一眼,不语点头,转身出去,霍光坐回去继续批奏折。伍全不知他是什么意思,又没让自己退出去,只好双手放在膝上,正襟危坐。
过了小半个时辰,不语进来,低声禀道:“都准备好了。”
霍光这才放下手里的朱笔,站了起来。
伍全忙跟着站起来。
“走吧,看看去。”霍光说着,当先而行。
伍全带来的铁匠和一切用具都安放在后院,铁匠惶恐不安地搓着手,见一群人呼啦啦走来,忙低头跪下。
霍光温声道:“你是铁匠?”
铁匠忙道:“是。”
霍光道:“你用这风箱,演示一遍给我看。”
铁匠答应了,爬起来,到炉火旁,和徒弟忙活起来。
有了风箱,炉子的温度高了一倍不止,霍光等人站得远远的,热浪还直往身上脸上扑,只好往后退,直退到院子门口,才感觉好些。
铁匠挥汗如雨,铁锤如疾风般敲打在铁块上,不到半个时辰,一块铁块就炼好了,成色确实比普通的铁块要好。
霍光摩挲铁块几息,交给不语,转身走了。
程墨像往常一样回府,刚要进府,门房那边跑出来一个圆脸少年,叫了声:“东家”,快步过来,道:“霍大将军叫小的过去,想盘下我们的店。”
说是盘,不过是给一点银子,全盘接手。
程墨知道什么东西一旦跟战略物资扯上关系,便不能以常理度之,点头道:“我知道了,我叫人去办手续,你明天回宜安居吧。”
伙计本来就是从宜安居叫过来的,办完事,自然要回宜安居去。
伍全的奏折摆在刘询面前,后面附上霍光用朱笔批的处理意见,刘询看了,道:“就依大将军。”
你把什么都做好了,才来告诉我,我不答应行吗?刘询心里有些不爽,脸上却跟平常没什么不同。
霍光又指导道:“像这样的新生事物,必须亲自验证了,确信其事,才能做决定。”
刘询应了,道:“多谢大将军指教。”
待霍光说完公务离去,程墨过来,刘询便向他抱怨:“不过一个小小风箱,也有这么多话说。”
把那份奏折递给他看。
程墨细细看了,笑道:“既可以炼成精铁,自然应该重视,大将军做得没错。只是禁止民间使用,却有些过了。”
为了防止这种新技术流入匈奴以及周边国家,霍光指示,民间不准销售、使用风箱,可是老百姓犁田耕种的农具,却离不了铁产品。
不过,这些东西对铁的质量要求不高,普通的铁就能使用了。
刘询又在几案上翻了一下,抽出一份奏折给程墨看,道:“匈奴又侵边了,到这地步,还不安份。”
程墨打开一看,边关急报,不过烧掠的规模比较小。
“今冬北方大雪了吗?”程墨回忆一下,京城天气正常,也没听说匈奴那边遭灾啊,不过掠夺是他们的本性,天气好时,掠夺的规模小些,遭了灾的年份,却是大规模掠夺甚至整个部族南下。
匈奴不会耕种,物资又少,掠夺是天性,他们不侵扰吴朝边境,也侵犯别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恶邻居,家里没吃的,就会想办法从邻居们家中抢点。
武帝把匈奴驱赶到漠北之后,他们已不复当年气焰,可这掠夺的天性却是改不了。
霍光现在的对匈政策,还是以和亲为主,不过性质却与文帝景帝之时的和亲不同。这时的和亲,有天朝上同恩赏安抚小国的意思,和亲的也不会是公主,或是宗族中犯事的女子,或是宫中的宫中,封个公主的封号,送去和亲。
对这项国策,程墨并没有多说什么,穿过来两三年,也没见藩国朝贡或是公主和亲。现在看奏折,只是下意识觉得,难道匈奴又没有吃的?
刘询道:“自先帝行与民生息之仁政以后,匈奴越发昌狂了。”
武帝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名留青史,可积了三代的财富也在三十年的战斗中消耗贻尽。昭帝继位,霍光等人辅政,颁布多项利民措施,与民生息,要不然不知始皇帝二世而亡的旧事会不会重演。
当然,这个有诅咒亡国之嫌,谁都不能乱说,不过这十多年来,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很多,却是事实。老百姓只要有饭吃,便不会想着造/反,政权便能稳定。
程墨应道:“是,不知我岳父怎么处理?”
这份奏折并没有霍光的朱批。
刘询笑道:“下午大将军要过来为朕授课,大哥不妨过来听听。”
程墨有些意外,没想到霍光如此尽职,道:“是,谢陛下。”
霍光进来,见程墨在座,微觉奇怪,看了他一眼。刘询道:“朕让大哥过来听听,长长见识。”
霍光没说话,神色如常,又看了程墨一眼。
程墨直觉他不欲自己在这里,便起身道:“臣还须去巡视,先行告退。”
刘询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眉,笑道:“既是大哥有事,尽管去做,下次有机会再来听听大将军说话也不迟。”
“诺。”程墨行礼退出。
想必霍光有什么重要军情跟刘询说,不方便外人听,程墨并不介意,随意走出宣室殿。
第321章轻视
报上来的造价比安国公想像的要低得多,而且他想借机送程墨银子,对报价并没有异议,立即决定全府建一套供暖系统。
程墨更加关注匈奴的动向,不过连续一个月,边境并没有送来匈奴侵边的奏折。他半是遗憾半是玩笑地对张清道:“本来还想借此机会为你博一个列侯,没想到没了下文。”
大军出动可不是玩笑,小小侵边,只需让守关边将加强防守即可,朝廷不会发兵。
张清道:“我父亲也真是的,最近常怂恿我和永安公主搭讪。”
永安公主是是昭帝同父异母的姐姐,前些年嫁给靖海侯,两年前靖海侯死了,那时昭帝还在位,接她回宫暂住。刘询继位,自然不会让她出宫回府。
羽林郎在宫中轮值,若是有心,要遇到这些贵人并不难。只是永安公主比张清大了近十岁,又是寡居。程墨没想到安国公如此急切,居然瞄上了她,不禁一阵无语,又有些后悔跟安国公说“若是封了列侯,不如尚公主”的话。他只是打个比方,没想到安国公如此痴迷权力。
“你看中哪家的姑娘,我帮你想办法娶到手就是。伯父的话,你不用放在心上。”程墨拍胸脯保证。再这么让安国公搞下去,非把张清折腾死不可。
安国公府的供暖做好了,安国公宴请程墨,席间非常遗憾地道:“怎么天还不冷呢?”
天冷了,就可以露一回脸了。
程墨莞尔。
武空也请程墨在自己的院子建一套。父亲吉安侯很不放心,天天过来看,待建好,又请了术士,确定没有破坏风水才作罢。
转眼到了秋天,霍书涵的肚子还没有动静,霍显着急起来,亲自到永昌侯府探望,奴仆侍卫从府门口一直排到御街。
程墨出宫,本想回家,得知丈母娘来了,想了想,借口有事,去了安国公府。
昨夜起了风,今早起来有些凉,安国公借机下请柬宴请有来往的勋贵,也给程墨下了请柬。程墨不想去,以有事为由推脱了。这会儿门子通报:“永昌侯来了。”安国公还有些不相信,道:“真是永昌侯来了?”
几位好奇地打量着供暖的管子的列侯听到程墨的名字,都望了了过来,一人道:“这管子是永昌侯弄的?”
好好的列侯,怎么不干正事,弄什么管子啊。
另一人道:“应该是吧?年轻人脑子活络,敢想敢干,要是这管子有用,我也弄一套。”
省得烧炭盆子时,好半天屋里才暖和,每一个院子还得备一个专门烧炭暖屋的丫头。刚才安国公可给他们演示过了,只要一班两个仆妇轮流烧水,不过一刻钟,这屋子就温暖如春。据安国公说,别的院子也会很快暖和。
而且,这费用,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么好的事,何乐而不为?
先前说话的是淮南侯,为人一丝不苟,据说早上出门,先迈哪条腿,几十年来一直不变。他的府邸已现破败之像,却说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不能动,因而不肯修缮。知道的说是淮南侯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危房,已成为京城的笑柄。
安国公这么活络的一个人,不知怎么的,居然跟他走得近。
淮安侯却是个随遇而安的,别人种两株花,他也会想着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两株,因而他一见这套设备,立刻就喜欢上了,想着自己也要弄一套。
不过,这两人一向说不到一块。
淮南侯听淮安侯说要弄一套,脸色就不好看,张口就训上:“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没个正形?这样大动土木,也能说建就建?”
如果安国公建之前跟他说一声,他是绝对不同意的。
淮安侯怎么受得了他像训孩子似的口吻?何况两人一向合不来,当即反唇相讥:“哪里有动土了?不过在墙上装根管子,连墙都不用动。谁像你一样,一百年了,府里连株小草都不敢拨。”
旁边几位列侯听着,脸上的笑绷都绷不住。
淮南侯怎么不知道满京城的勋贵笑话他的府邸?他虽然按着夫人长子,不让修缮,可谁愿意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何况还被人耻笑?久而久之,这府邸修不修缮,就成了他的心病。
安国公迎了程墨回来,便见两个老头吵得面红耳赤,旁边几人不痛不痒地劝上几句。
“你们这是怎么了?”安国公道:“我给你们引荐一下,这位是永昌侯,这位是准南侯……”一个个介绍了。
其实京城的勋贵也就那么些人,没有见过也听说过,在座几人,程墨只有准南侯没有见过。
程墨见他气得满脸通红,一根枯瘦的手指快点到淮安侯的面门,不禁莞尔,道:“淮南侯这是怎么了?”
大家同为列侯,品阶相同,他虽然年轻,但近在皇帝身边,又是霍光女婿,地位稳稳居于几人之上。
淮南侯想到都是因为这小子,自己没来由受淮安侯奚落,不由来气,枯瘦修长的手指点到了程墨面门,道:“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寸功未立,凭什么封列侯?”
一句话没说完,旁边一人赶紧捂住他的嘴,笑对程墨道:“他喝醉了,永昌侯别跟他一般见识。”又小声对淮南侯道:“你乱说什么?他怎会寸功未立?对陛下有恩,就是大功了。”
皇帝龙潜时住在他家,你这样胡说八道,可是要惹来大祸的。
程墨笑笑道:“我是年轻了些,但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不见得比年长差。淮南侯倒是年长,也不见有什么建树嘛。”
你的爵位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爵位是自己博来的,谁高谁下,一目了然。
淮南侯气极,挣开拉住他的那位列侯,厉声道:“你小子说什么?”
程墨好歹也是列侯,却被他一口一个“小子”说得火起,道:“我是小子又怎么了?总比有些人为老不尊的好。”
淮南侯气得额上青筋一跳一跳的。
安国公忙上前劝道:“都是我不好,没招待好几位,酒菜已备好,快快入席,我自罚三杯。”
要知道淮南侯会发疯,就不请他了。安国公后悔极了。
第322章闹翻
感谢我喜欢甘蔗、yangxinsem投月票。
“淮南侯说话直了些,五郎不必和他一般见识。”安国公说着,束手做请,道:“我们先入席吧。”
他称呼淮南侯的封号,而叫程墨五郎,亲疏立现,在场众人看了淮南侯一眼,都觉得入席时很有必要坐离他远点的位置。
偏偏淮南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屑也不会察言观色,听安国公说他说话直,立即不高兴了,拉下脸,道:“他一个小孩子,就是被你们这些人给惯坏了。国公爷,你家十二小子跟这小子常在一块玩吧?他没父亲,你怎么不管教他,还跟着他胡闹?这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哪能说动就动,在墙上弄根管子,算怎么回事……”
絮絮叨叨个没完。
在场人人禁声,表情怪异。
安国公快气疯了,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他得多没有眼色,才会跟这样一个人交朋友?怎么就不想想他多么地腐,还请他来赴宴?
程墨听他左一个“小子”,右一个“小子”,不屑之色溢于言表,气极反笑,笑眯眯道:“我们这些小子只跟同龄人玩,不跟老小子玩。”
“老小子!”旁边几人再也绷不住了,或是低头无声地笑,或是背过身去笑,乐得不行。
淮南侯大怒,变了脸色,厉声道:“你说什么?!”
他一出生便是嫡长子,自懂事时起,就没人敢驳他的面子,父亲去世后,他是淮南侯,在府里更是说一不二,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骂过?还骂他老小子!这让他怎么忍?
安国公息事宁人般道:“宇权,你少说两句。”
宇权是淮南侯的字。
淮南侯更怒,觉得安国公拉偏架,他性子执拗,这时更是性起,一双欲喷火的眼睛盯着安国公,怒道:“你没听他怎么说我吗?”
居然叫我老小子!
安国公心道:“还不是你为老不遵?”
旁边另一位国公,定国公看不过眼了,劝道:“都少说一句吧。”
淮南侯愤愤,觉得大家同为勋贵,时常走动,关键时刻没有一人和他拧成一股绳,却站在程墨这个原来的没落旁支这边,很伤自尊,一张脸时红时白。
一直没有吭声的淮安侯适时补上一刀,不阴不阳道:“淮南侯一向话多。”
淮南侯气得吐血,决定和安国公这老货绝交,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他居然一见面便把程墨得罪了,安国公也不想再跟他来往,嘴里说着:“宇权,你要去哪里?”脚却没有动。
厅中众人默契地没吭声,直到淮南侯出了厅门远去,淮安侯才笑道:“不是说可以入席了吗?我早就饿了。”
“哎呀,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