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丰军-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仁路过寿州,再次对寿州进行了人事任免。

    宋克已经由文官调任北方军的副总管,太守职位空缺,自然要有新太守任命。

    郝仁经过与余阙商议,任命余阙为寿州太守,总督原先寿州的民政,以及此次北进所攻占的并不稳固的土地,悉数划入寿州管辖。

    此时的寿州,虽然没有大敌人,但是,天完政权的势力,已经扩散到寿州西面的边界,而且与刘福通之间的地方,必然也要有人治理,划清界限,以免引起摩擦。

    余阙虽然经过一年的育种生涯的磨砺,早已经看清郝仁统治下,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他一心归顺了庆丰军,可是,若是用他打蒙元,让他出卖蒙元,余阙还是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出卖旧主元惠帝,但是,用他防备天完、龙凤两路义军,余阙十二分愿意。

    他痛恨除了庆丰军以外的所有义军,他尤其痛恨天完军队!

    余阙出镇安庆时,曾与天完军鏖战数年之久,死了自己不少的亲戚部将,治下不少地方遭遇兵祸,百姓流离失所,他已经与天完政权结了死梁子。

    在他看来,没有义军,朝廷不会遭遇连年的兵祸,若是和平数年,‘脱脱更化’(脱脱拜相时,推行的一系列缓和********的新政)能够得以很好的执行,大元绝对能够中兴,甚至能达到大汉时的文景盛世。

    忠臣,总是对自己的旧主,报有美好的愿景,余阙也不能免俗。

    余阙肯出来做官,这对郝仁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虽然他已经将余阙雪藏一年,余阙也从公众的视线中,足足消失了一年,但是,余阙官声和威名,在淮南乃至华夏,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余阙出山,不但能吸纳大量仰慕余阙文人,而且,对蒙元朝廷对淮南的统治,也是巨大的打击!

    堂堂朝廷的二品大员余阙,都出任庆丰军的官职,那些在地方的朝廷三品以下的小虾米,自然都要合计了!

    余阙管民不管军,无非就是发挥他最擅长的治理手段,招徕流民,继续扩大垦荒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以太守的身份,兼管作物培育改良,顺便督促一下治下,已经过了一年免税区的赋税罢!

    以余阙十足的工作经验,只要他稍微用心,都会比其他地方上的任何一个镇守大员做的好,余阙出镇一方,郝仁都感觉有点大材小用了!

    不过,按照庆丰军的用人标准,余阙绝对算是火箭提拔了!

    余阙出镇寿州,再次有了父母官的权利,自然不肯安分守己,依靠自己的威名,兵不血刃,为郝仁招降周边的大部分城池,间接的导致天完政权与庆丰军开战,这些都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寿州的将作坊,是郝仁与焦玉一手建造起来的,为庆丰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郝仁此时无战事,路过寿州,必然要拜访这个元帅府直辖的机构!

    郝仁的到来,如同给工匠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元末,工匠地位低下,约等于编户奴隶,是郝仁解放了他们,让他们拿着让百姓羡慕的高额薪酬,工匠们走在大街上,都自豪的拍着胸脯‘我是庆丰军的工匠’,工匠们深深以自己的身份为荣。

    郝仁曾经与这些匠户们,一块制造水车,一块打铁,如今官已经做到红巾军天下兵马副元帅,还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与众工匠们有说有笑,没有丝毫的架子。

    “十夫长根据古籍记载,复制了号称是诸葛连弩的弩箭,请主公上眼看看!”将作坊总管焦玉拿出一个大号手弩,对郝仁进献道。

    郝仁心道‘火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让你造枪,你居然又拿冷兵器来忽悠我!’

    他却不能怠慢工匠们创造发明的热情:“工匠们辛苦了,那就看看吧!”

 第二百四十章 庆丰连弩

    颍水旁,寿州将作坊的演射场,本就是用作将作坊武器试场地,工匠十夫长葛小大,操着自己设计的诸葛连弩,瞄准三十步外的木人桩。

    那是一个比手弩略微大一点的弩,弩机上端,安放着一个装有十支弩箭的木匣,木匣的下端为开放式,正好与手弩的膛口连接,利用机械原理,由扳机控制着弩弦,每扣动一次扳机,就自动拉动弩弦,弩弦到尽头,自动激发,重新将扳机推回原位再次拉动,就能完成另外一次的发射,而木匣内的弩箭,依靠重力的原理,自动落入膛口,无须人工添装,射速是原先的手弩的十倍。

    葛小大端着手弩,连续扣动扳机,片刻功夫,将十支弩箭发射完毕,可惜,命中率却不理想,对面的木人桩,只是着了两支箭而已!

    “葛小大,你的弩也不行啊,十发中两发!”将作坊总管焦玉,感觉自己在主公面前失了颜面,数落道。

    葛小大也是一阵脸红,感觉自己给总管丢人了,羞愧的低头不语。

    郝仁不能打消工匠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替葛小大开脱道:“焦总管不要这样说,发明创造,总需要一个过程,由不成熟到成熟,这弩,尚有用武之地,使用得当,大有好处!”

    虽然这弩的命中率偏低,而且射程已经固定,最大射程不过五十步,郝仁却已经看出来这种弩的长处,单是这射速,就已经有足够的优势了。

    平素骑兵,也不过在敌阵十步外游动射弩,这射速,已经足够将骑兵的作用放大三倍以上。

    葛小大只是工匠,不是士兵,平素也没有操作过手弩,在加上紧张,严重影响了连弩的发挥,郝仁也知道这一点,郝仁在自己的卫队中,选了了五名射弩的高手,操作庆丰军的原先的手弩,自己亲自上阵,操作诸葛连弩,进行比较射击。

    众弩手同时将弩背在身后,千夫长陈达一声令下,众弩手一齐操作手弩,摘下手弩、控弦、装弩箭、瞄准、发射。

    郝仁十支弩箭射完,有五发中地,其余五名弩手,四名一发中地,一名好手,两发中地,五名弩手,一共就发射六支弩箭。

    “主公神射!”宿卫与工匠们一阵欢呼,拍马屁道。

    郝仁并不喜欢这种吹捧,若是沉溺于这种吹捧,早晚迷失!

    他向大家摆摆手,示意安静,将葛小大唤到自己身旁,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将弩机上设置瞄准具,利用三点一线的原理,进行瞄准射击,第二,弩箭的尾翼做的不够精细,影响射击精度,第三,需要对弩匣进行改进,利用压力原理,保证不卡壳!第四,在弩的后端加长木柄,顶着肩膀,提高弩的稳定性。

    其中的具体细节,具体怎么做,就要靠工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赏葛小大白银百两,加封其为连弩作坊千户,先造连弩十支,传庐州各军试射改进,十日后定型生产!”郝仁朗声宣布道。

    造一器而的重赏高位,满将作坊工匠无不羡慕,郝仁也是千金买马骨,激励众工匠的发明创造力,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伟大的,谁发明创造有用的东西,谁就能得到重赏、重用,无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这就是工匠们永远前进的动力。

    “主公,请给连弩赐名字吧!”焦玉见主公满意,心中大喜。庆幸自己暂时有可以推迟火枪的上交日期,火枪实在太难做了,他挂着笑意对郝仁道。

    起名?起什么名字?

    既然已经改良的连弩,跟诸葛亮没有太大关系,确实不能再叫诸葛连弩了,按照常理,应该以发明者的名字定名,郝仁总感觉‘葛小大’的这个名字太过猥琐,让他很容易联想到香港电影,那个撒尿能将耗子呲死的葛小大,自然也不能用这个名字了。

    “参军,你们怎门看?”郝仁对着身后的两根拐棍儿刘伯温、俞通源问道。

    刘伯温摇着羽扇,慢声细语道:“小可认为,取‘庆丰’二字,就叫庆丰连弩!”

    “葛千户辛苦!”郝仁拍着葛小大的肩膀,称赞道:“此弩,就叫庆丰连弩!”

    “谢主公赐名!”

    ……

    庆丰军的将作坊,已经有寿州、庐州两处,人员非常庞大,为了避免体制的混乱,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郝仁经过与焦玉商议,将将作坊具体分科,分别设置火器万户、弓弩万户、弹药万户、舟船万户、器具万户、锻造万户,分不同门类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制作,千户下面,有设置许多不同门类的的千户、百户,分工明细。

    其中火器万户,为最重要的千户,着重研发火炮、火枪、震天雷、一窝蜂、火龙出水等与火/药有关的武器,以及批量生产。

    弓弩万户,主要进行弓弩、弩车、投石车、攻城器械投射冷兵器的打造。

    弹药万户,负责各种火器的铅弹、弓弩的批量生产,主要是生产单位。

    舟船万户,负责车辆、舟船的建造工作。郝仁目前不想北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北方都旱地多,不似南方河流密集,可以用舟船保证后勤的供应,而北方的后勤运输,就要重要靠车辆了,所以,研发车重载重的车辆,已经迫在眉睫了。

    器具万户,主要负责农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作,同事生产玻璃镜子,属于民用部门。

    锻造万户,负责改进并生产庆丰军所需要的一切刀枪等冷兵器。

    煮盐万户,负责食盐的精细提纯。

    ……

    其中还有很多郝仁和焦玉没有考虑精细的地方,日后各万户,可以随时裁撤、合并,甚至增加新的万户,个万户生产出来的器械,自然是要统一入庆丰军在庐州的仓库,归庆丰军元帅府长史穆有才进行调拨,穆有才可根据供应情况,向将作坊总管焦玉下命令,安排各种东西的生产数量等等!

    郝仁虽然在将作坊设置了诸多万户的岗位,不过,在庆丰军中,只有千户编制,想要做到万户,还得看各位千户的能力,郝仁重赏之下,还不忘给各位千户的面前,悬着一根胡萝卜,想吃到的,那就加油生产、创新吧!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元帅拜年

    庐州的除夕,空气中弥散着硫磺的味道,火/药最初的应用,也就是用在烘托气氛上,庆丰军本就擅长制作火/药,爆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新年的气息浓重!

    郝仁这几天忙坏了,虽然有庐州太守罗本前后张罗新年的庆祝仪式,郝仁还是忙的脚不沾地,留在江南的将领,家眷都安置在庐州,将领们无法赶回与家人团聚,若是想让将领们真心实意的归附,除了厚赏、重用外,最廉价的方式,自然还要打感情牌。

    郝仁以庆丰军大元帅的身份,先要到各位将领家里走上一遭,顺便送上温暖,米、面、油什么的就免了,君子周急不济富,若是让将领们的家眷缺这些,郝仁也就不干不了大元帅了,将领们早撒丫子走人了!

    送老人珍珠、高丽参,送女眷金银首饰,送子女挂件、红包,因地制宜,无有特定章程。

    好在这些东西,都是夫人杨芷玉、王梦晨与长史穆有才,根据各家的人口现状,事先安排好了,郝仁只要让陈达、斐冠军用马车拉着礼物,跟着他就行了!

    若是将领的高堂都在就好了,可是,不少将领的家里,只有女眷妇孺,郝仁不能一个人去,这可是封建社会,闹不好,好心做了坏事,引起别人的误会就不好,为了避免闲言碎语,他必须带着自己妻室。

    郝仁现在有正妻四名,分别是杨正泰的女儿杨芷玉、王保保的妹妹王梦晨、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儿,宿卫千户陈达的妹妹陈小鱼。

    不能让这个去,不让那个去,会引起内室的争风吃醋,带多了也不行,人多了乱,彼此接触多了,容易产生摩擦,只能四个正妻,轮流陪同了!

    “庆丰军大元帅携带夫人,前来给老太太拜年!”常遇春家门前,宿卫陈达,轻轻的敲着常遇春家的大门,对着院内高喊!

    门子听闻大元帅来,不敢怠慢,还未经主人吩咐,就已经将大门全部敞开,有人飞奔入堂,禀报家主常母,满家女眷、奴仆,东西两项跪地迎接。

    “谁让你们跪的?都给我起来!”

    郝仁确实有些怒了,他自己嫉恨这种带有屈辱性的跪拜礼,他不喜欢给别人下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也不喜欢让别人自己下跪。

    若是脚下必须要有跪着的人,那最好是那些自诩为高高在上的群雄!

    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庆丰军都已经占领庐州一年多了,如今庐州是庆丰军的天下,居然还有人向郝仁行跪拜礼!

    管家常二不敢怠慢,赶紧招呼满院子的家人起来,上前长揖高罪道:“大元帅亲自登门,常二一时紧张,行了跪拜礼,请大元帅责罚!”

    “算了!是我唐突,未曾先让首先提前告知,惊吓了各位!”郝仁也发现自己没有事先派人早来通报,确实惊吓住了常家人,他随口道。

    常二出城寒微,本是门户奴隶,见郝仁这么大官儿还自己揽责任,对他如此客气,激动的抹着眼泪,哽咽道:“大元帅……”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常母出身寒微,听闻这么大官来拜年,吓的手足无措,赶紧从屋内迎接出来,惊呼:“老妇何德何能,让大元帅亲自降临寒舍,折杀老身了,折杀老身了!”本能的扑倒就要拜。

    郝仁连奴仆都不让跪,更受不了比自己妈妈还大的老人下拜,赶紧住常母,笑道:“我与常遇春虽属于上下级关系,却是情同手足,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

    郝仁让夫人杨芷玉搀扶着常母,进入堂屋,让常母上座,有丫鬟陪立左右,郝仁坐左客位,杨芷玉做右客位,有常遇春的妻妾陪伴,一番嘘寒问暖,郝仁一个眼神,陈达领会,拿着礼盒摆在常母面前。

    郝仁抱拳道:“这是北地盛产的人参,据说能益寿延年,特送与老夫人做新春贺礼,恭祝老夫人身体安康!”

    常母见郝仁随和,此时也不那么拘谨,客气道:“哎呀!怎么劳烦大元帅记挂,遇春呀,遇春确实是遇到了春天,这回算是跟对人了,大元帅可比刘聚那吹胡瞪眼的土匪,强多了!”

    常遇春本来就是土匪刘聚的手下,因为厌倦了为匪,归顺了郝仁,常母虽然说话不中听,拿郝仁与刘聚比较,确实也无恶意,乃是出自本能,一个乡间夫人,难道还能指望他会做诗吗,郝仁人自然不能跟老人家计较了!

    郝仁又问了老人家住的习惯不习惯,身体如何云云,拉了片刻家常,把老妇人说的眉开眼笑,常母才想起来,让自己的两个孙子在家,叫常升、常茂出来给大元帅叩头!

    郝仁这回没有阻拦,晚辈给长辈叩头,这属于华夏根深蒂固的礼节,这个无妨,郝仁微笑着受了两个少年的叩头。

    常升文弱,年纪不过七八岁,常茂虎头虎脑,年纪不过五六岁,郝仁问了两个少年,才知道常升学文,开始读四书了,常茂学武,如今已经会了两套马槊套路!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郝仁称赞道(虽然此时看不出来有什么大作为的样子):“来啊!这是国祚叔送你们的仪刀,只许在家里玩耍,不许出去伤人!”

    “谨遵大元帅教诲!”

    郝仁说着,将两把与送韩林儿一样短刀,乃是寿州将作坊打造的,送与两个少年,两个孩童满心欢喜,跪地受领。

    对刀剑的喜爱,是男孩子的天性!

    蒙元时期,连百姓家菜刀都不允许随便用,如今尚未成年的孩童,就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佩刀,这就是庆丰军与蒙元的最大差别所在。

    “只求快些长大,与大元帅杀敌立功!”常茂颇有乃父遗风,豪情万丈的说。

    “我要弃文从武,长大也要为大元帅冲锋陷阵!”常升也坚定的说。

    “学文不耽误学武,学武,也要学文,两者相得益彰!”郝仁一副慈祥长者的姿态,告诫二位。

    郝仁对常遇春家的一番拜访,换了祖孙三代的衷心,虽然孩童的话,当不得真,郝仁还是感觉,这些足够让猛将常遇春暖心了。

    历史上,太多父母因为忙着奋斗,疏忽了子女的教育,导二代坑爹败家,看来是时候,办一所学校了,让庆丰军的子弟,入学堂学习,不能因为将领在外,耽误子女的教育工作,少年,可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庆丰军的未来!

    

 第二百四十二章 阻力不小

    元末的百姓,久经铁蹄奴役以及战乱之苦,好不容易安定了一年,要给百姓生活的希望,也要给百姓来年的愿景,新年的庆丰军二十三声礼炮,正是拉开一三五六年的新春。

    庆丰军各地的不少百姓商贾,都来庐州参加庆典,庐州太守罗本,为了不发生踩踏事件,也不引起城内的混乱,将庆典的场地,选在庐州城西的肥水南。

    庐州城门彻夜不关,成队的士兵在城内、城外巡逻,维持庐州的治安,是夜庆典场地,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百姓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忘却上一年的烦恼,寄托美好的新年愿景。

    郝仁先敢了两个场子,与将作坊的工匠们在伙房共进晚餐,又与军营的当值的将领们把酒言欢,然后才带着四个正妻并翠袖儿姑娘,小舅子陈小二,陈小三,小姨陈小妮等,坐在庆典场地的观景台上,品着醇香的美酒,与万民同乐。

    那一夜,气温达到零下十度,不少百姓,也效仿郝仁,就观景台四周,点起篝火,拉上酒桌,与台上的郝仁及文武们,举杯唱喝!

    万名同乐,真正的与万民同乐!

    几天劳累,蓦然放松下来,郝仁醉了,醉的很深很沉,热闹的景象都已经在脑海中忘记了,只记得下面的百姓,衣袖如云,向他挥手高呼‘万岁’!

    “少年乃是华夏的未来,百姓学识的多少,决定兴盛,很多将士出征在外,无暇管教自己的子女,我准备在各州县办大、小学堂,凡庆丰军治下的六到十六岁的孩童,都有学习的机会,诸位大人怎么看?”年初一一早,郝仁就召集几个在庐州的重要文官穆有才、罗本、刘伯温、廖永安商讨创办学校的事情。

    诸位都是文人出身,都是自己的家长在家延请的先生,听说办学校,乃是让更多人有求学的机会,这事一件好事,众人都微笑着表示满意,还未等众人开口,却听元帅府长史穆有才虎着脸,率先发话。

    “办学校,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大元帅,我只想问一下,学生是否需要缴纳馆资?这个馆资,以多少为标准?”

    穆有才是穆家寨出来,乃是跟随郝仁最早的人员之一,他对郝仁太了解了,郝仁一说这话,他就知道,自己这个长史又要掏钱,郝仁肯定要办免费学堂了,他心疼,肉疼,肝疼!

    众位参军知道穆有才与郝仁的关系,就差穿一条裤子了,见穆有才说话,众人都欲言又止,只听这两位兄弟对话。

    “若要收取馆资,必然有许多子弟不能入学,我的意思是,不但不收取馆资,就是学生所用的书本、纸张也一概免费!”郝仁平和道。

    穆有才颇为不快的反问道:“是不是大元帅还想,像对待工匠与士兵一样,也要给他们发钱啊?”

    郝仁的心思,都被穆有才意义的猜中了,他确没有听出来穆有才的弦外之音,满意的笑道:“不愧是元帅府的长史,不愧是穆家寨的兄弟,这般的了解我,我确实有此意!”

    不曾想,穆有才怒气冲冲的走上前,‘啪’的一声,将厚厚的账本重重的摔在案几上:“大元帅就知道一味的花钱,你看看吧,你的账面上还有多少钱?”

    众参军、太守无不愕然,不知道穆有才哪里来的发这么大火气,居然敢对大元帅这样说话!

    郝仁却颇感欣慰,穆有才肯跟他发火,证明他有意见,手下有意见就该提,这样才不会迷失,这对庆丰军是一件好事儿,能让郝仁在权利的顶峰,不能迷失。

    穆有才是个仔细的人,郝仁才会选择他管理大帅帅府的一切收入支持,不过,这穆有才仔细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的缺点——仔细过头吝啬。

    穆有才依旧不依不饶,碎碎念道:“减免各新占领城池一年的赋税也就算了,如今一年期限已经过了,各地方收那么轻的赋税,勉强够大元帅府庞大体系支出运营,对江南用了一次兵,也没有明显的账目收入,给军队、工匠的薪饷,给官员们的俸禄,都是靠我卖东西赚来的,大元帅若要如此败家,你的这个管家,我不当也罢!”

    穆有才越说越气愤,最后血气上涌,直接放狠话,撂挑子不干了!

    郝仁一直一言不发,还真以为自己的家底,被败光了呢,他翻看账本,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娟秀工整的小楷,每一笔收支的账目,都记得非常清楚,不过字体太小,郝仁必须拿进眼前,瞪大了眼睛,才能看的清楚。

    “穆长史,你这字不能写的大一点吗?纯心难为本大帅是不?”郝仁看的烦躁,随口道!

    穆有才余怒未消道:“我这不是为了给元帅府省点纸张吗?难道这也有错啊!”

    郝仁知道,穆有才是一个仔细道近乎吝啬的人,第一次攻占寿州的时候,穆有才统计府库的铜钱、粮食数量,铜钱一枚一枚的数着,粮食一合一合的量(合,容积单位,古代最小的体积计量单位),好不容易拢出来府库的数目,乐得跟范进中举似的,还是郝仁友情出演范进的屠户老丈人,一巴掌把他打过来的!

    穆有才之所以把字写那么小,眼睛都快累瞎了,就是简单的为了节省纸张。

    郝仁把桌上的单筒望远镜拆了,将望眼镜的那个凸透镜拿出来,账本的字体轻松看清。

    郝仁也不将镜片重新装回去,而是对身后的宿卫陈达道:“拿去将作坊,让工匠们镶嵌一个铜套、短柄,送与长史!”

    郝仁不与穆有才正面碰撞,而是温言道:“庆丰军不差这一点纸张,这个跟你的眼睛比起来,微不足道,若是你日后还要把字写这么小,我送你的东西,或许对你有帮助!”

    郝仁猛然想起来,没准穆有才这个葛朗台先生,有了放大镜,会把字在放大镜下把字写的更小,才又告诫道:“以这个账本字体为下限,再比这字小了,当心我让宿卫们,把你当雄鹿烤了!”

    穆有才不是想撂挑子不干,在古代,办免费学堂,这是前所未有的,在穆有才看来,郝仁就是败家,别的参军恭维老大,他不能恭维,要不,老大这点家产,早晚要败光了,他被郝仁的两句话,说的心也软了,不过,他的原则和立场不能变。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公私分明

    “这不还有不少盈余吗!”郝仁指着账本的结余,对穆有才道。

    长史穆有才的账目做的分明,凡是各地的赋税、府库缴获,都算作是庆丰军的公家账目,单独做了一个账本,至于买食盐、铜镜、兵器等的收入,另外做了一本账目,他看做这是郝仁的私产,没有郝仁,哪有这些紧俏的东西在市场流通,他认为这个是公私分明。

    穆有才两本账本一对比,尚有盈余近百万贯之多!

    “这是大元帅的私产,不能这样不声不响的打水漂了,大元帅要是还让我做这长史,我就不出这个钱!”穆有才理直气壮的说。

    ‘这些钱没有公私之分,都是庆丰军的,我是大元帅,这钱,怎么花,难道我说还算吗?穆有才这个守财奴!’

    郝仁又好气又好笑,很是无奈,不理会穆有才,对余下三人道:“学堂一定要办,刘参军、俞参军、罗太守,不知道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没?”

    罗本道:“自古以来,免费学堂,贯中从未听说,主公若想重民智,只要开科取士,让士子儒士们看到读书的希望,读书之人,自然趋之若鹜!”

    俞通源道:“办学堂是好事,不过,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要主公倒贴学生的钱,属下认为不和规矩,我们不指望学堂盈利,我们也应该象征性的收取成本,勉强能维持学堂开支为上策!”

    刘伯温道:“都督仁义,慷慨拿自己的私钱兴办学堂,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可以收纳士子文人之心,士子之心,乃民心也,主公若是如此,霸业可成也,不过也就象征性的办一两处学堂,没必要大张旗鼓,遍地开花,如今开科取士,才是王道。”

    郝仁也没想到,办一个免费学堂,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人家某某某,生了小孩,据说某某拨款养道十八岁呢,不过这里是元末,民智未开,不能用普世的观点连下结论,诸位文官有如此见解,实在不足为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本帅想如此做,并不是想收纳什么虚名,而是为华夏的长久兴盛,万世不衰,也为了庆丰军长久的人才供应。百姓的赋税虽然轻,与办学堂比起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要我们把百姓的基础设施做好,百姓都得到实惠,日后加税,百姓也会心甘情愿!”郝仁与众位参军解释道。

    郝仁自然不能说什么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倒是把先有鸡,先有蛋的伪命题,给诸位手下说的云里雾里,做了好一番解释,说明这个学堂不会败家。

    几位参军,最后被郝仁的高见所折服,知道主公的学识,他们翻遍古籍也学不来的,都同意了郝仁兴办学堂的事情,其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做起来,不知道其中的问题,包括财政预算、学科设置等,郝仁命庐州太守罗本,率先在庐州辖区做示范,三五个月成熟起来,再在庆丰军全部的地区推广。

    剩下的就是先让帅府长史拨款的问题,穆有才一听,诸位参军都同意了,也忘记自己刚才还要撂挑子不干,就郝仁的桌上,将账本紧紧的抓在怀中,说什么也不拨钱。

    郝仁见自己赚来的前,花起来还这么费劲,确实有些恼了:“左右,给我逮起来,先打他十板子!”

    陈达、斐冠军乃是郝仁的过命亲信,不知道穆有才与郝仁的交情,早就被穆有才的举动激怒,虽然骑马不怎么样,对付一个文弱书生,还是绰绰有余,二将凶神恶煞一般,将穆有才像抓小鸡一样的逮着,斐冠军按着穆有才,陈达操起手下递过来的军棍,举手就要打。

    穆有才打衣服咋就破旧不堪,如今袖子也被扯掉了,他也不挣扎,可能怕挣扎给衣服造成更大的破坏,只是死死的抱着账本,口出豪言:“主公公私不分,要打便打,打死我也不出钱!”

    虽然没有这个长史的命令,郝仁照样可以去府库支领钱财,那样,任命手下的一应官职还有何用?自己的政令都传达不下去,日后怎么治理手下官员?

    俞通源、罗本等见郝仁真动怒了,陈达、和斐冠军确实要打穆有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