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丰军-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因为他是我的亲自,更应该以身作则,皇后休要求情,求情也没有用!”郝仁气愤道。

    “陛下!”新任刑部尚书罗本道:“郭天叙犯法罪当不赦免,陛下如此贸然杀了郭天叙,不怕他的部将们造反吗!”

    郭天叙的旧日将领,胡大海、耿再成因与其父亲有嫌隙,自当没有问题,张天佑、邵荣、赵继祖,可都是与郭天叙交情不错的旧日将领,手中都握着雄厚的兵权分镇各处,倘若发起难来?

    郝仁有些迟疑了,但是他马上拿定主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我不能因为怕将领们造反,就忽略了法度,将郭天叙交由刑部,按照律法处置,任何人不得求情!”

    郭天叙是在闹市上被执行绞刑的,哪一天,郭惠儿哭成了泪人,庐州百姓万民空巷,都来观看大宋国舅被执行死刑的现场,百姓们嘘唏不已,都当是郝仁不徇私情,将国舅都正法了,可见国家法度之严。

    更有苦等处置郭天叙的苦主家属,在绝望中看见希望,声嘶力竭,口称:“一代明君!”

    郝仁本也没想让郭天叙死,可是郭天叙情节太恶略,闹事伤人,不是寻常的作奸犯科,杀掉郭天叙,实在迫不得已。

    为了稳定濠州旧部的人心,郝仁立即让郭天爵,继承了郭天叙的爵位,试图告诉郭子兴的旧部,杀郭天叙紧紧是因为他罪不可恕。

    

 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消彼长

    郝仁在外面征战的日子久了,便再也难以坐得住板凳,这是每个常年在外面跑的人的一个职业病,必须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现在想的非常狭小的皇宫,更让他感觉及其不适应,让他中怀念自己的行军帐篷。

    施耐庵处理的的渎职卷宗,郝仁也都耐着性子看完,其中确实有些处置过于严厉,但并非无中生有,贪渎事件证据确凿,便没什么太大的难点,并且嘱咐新晋升的刑部尚书罗本和吏部尚书廖永安,以后但凡有类似的贪渎案件,便以此为参照办理,绝不姑息。

    施耐庵的致仕让郝仁的心中感觉很空,就像一下子失去了很多东西一样,不过施耐庵要写书,又年迈,不可能硬把他按在朝堂的议事桌上,那样就太不人性话了。

    好在廖永安、姚广孝、俞通源等重臣一道回京,郝仁处理问题也不觉得吃力,毕竟这些都是老成干练的内阁,经验丰富,郝仁只要提出自己的设想,便能把问题做的井井有条。

    施耐庵告老导致内阁成员严重不足,余阙坐镇扶桑,刘伯温在建康筑城,内阁成员等于一下子少了三人,经过与在庐州的四个内阁商议,以罗本刑部尚书的身份,入内阁。

    罗本作为施耐庵的徒弟,接替师父的位置,也算是卖给施耐庵的面子,更因为罗本是给随郝仁最早的文人,曾作为辅兵的总管在肥东练兵,没少为郝仁战场上输送兵源,作为庐州的太守数年,政声斐然,颇得民心,又随军远征南方,功劳不大,苦劳不少,是一个合格的年轻干将。

    “北地战况如何了?”在内阁会议的圆桌上,郝仁问道。

    穆有才作为工部尚书,留守庐州,三日前未被施耐庵囚禁前,也是与施耐庵一道商议事情的内阁,对北面战况极其了解。

    蒙元的内讧说白了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争斗,衍生为两个重要支持者战争,孛罗帖木儿支持元惠帝,王保保支持太子,两项大打出手,连皇帝也约束不住。

    元惠帝好不容易约束住两个将领的内斗,太子的舅舅老地杀构陷孛罗帖木儿罪名,元惠帝下诏剥夺孛罗帖木儿的兵权,盛怒之下的孛罗帖木儿竟然举兵围攻大都,元惠帝迫于无奈,流放老地沙等人,任命孛罗帖木儿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孛罗帖木儿大权在握,拱卫大都,内斗本可以告一段落,太子却逃出大都,举王保保之兵,打出勤王的口号,又与孛罗帖木儿开战。

    元惠帝此时已经没有办法操纵朝臣,无奈之下,杀掉了孛罗帖木儿,以王保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希求平息内斗。

    熟料,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已深,太子命令王保保一举攻破大都,逼迫元惠帝退位,让自己退位,王保保认为孛罗帖木儿已死,不肯继续用兵反而退兵,太子与王保保因此反目成为仇敌。

    王保保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后,抽调各路兵马南下讨伐郝仁,割据西北的李思齐、张良弼,因为是跟王保保舅父李察罕是一代人,欺王保保年幼,拒不奉命,于是乎,王保保便在西北向李思齐和张良弼用兵。

    “哈哈!”郝仁听闻蒙元内斗如此激烈,大笑道:“蒙元内耗如此严重,攻灭蒙元,指日可待也!”

    郝仁自从遭遇陈友谅偷袭,与李察罕暂时以汴梁分界线,郝仁在南方攻灭了陈友谅、明玉珍、元梁王、安南,而蒙元大军,却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斗,除了王保保挟为义父复仇的仇恨,攻灭的山东的朱重八,蒙元的内斗便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李察罕死了,孛罗帖木儿也死了,虎林赤也死了,这几个都是蒙元比较有实力的将领,居然都死了,为郝仁省去许多麻烦。

    李察罕号称消灭天下红巾军百万,一生中罕有败绩,郝仁在汴梁城下,也不过与他打了个平手,他死在义军田丰、王士诚之手,这多少让郝仁又一些惋惜,毕竟李察罕这样的名将,不是败亡在自己的手中。

    而孛罗帖木儿、虎林赤等蒙元虎将,郝仁也曾多次与其交手,知道他们绝非等闲之辈,竟然死在蒙元的内斗之中,这算是帮了郝仁的大忙了。

    “陛下!”工部尚书穆有才道:“徐州、蒙城、亳州等处的屯垦的军民,连续三年丰收,为北征而准备建造的仓库已经堆满了粮食,将作坊生产的武器,也已经堆满了府库,陛下南征大军奏凯而归,正应该挟百战之威名,乘王保保在西北永兵之机,大军北伐,一举攻破元大都,中原可定也!”

    “莫急!莫急!”郝仁笑道:“只要我们不给蒙元施加外部压力,他们的内斗就一刻也不会停息,南征大军一路疲惫,此时尚未抵达庐州,需要修整两月,待我大军修整完毕,再兴兵北伐不迟!”

    郝仁注视着桌上的舆图,猛然想起北伐中路军攻入高丽的部队,抬头问道:“在高丽的毛居敬、关铎现在什么情况?”

    “毛居敬、关铎大军不肯听从我朝号令,在高丽自行其事,私下与高丽王谈何,高丽以女眷美酒相诱惑,趁着红巾军懈怠之机,举军攻杀而来,中路军已经在去年年底败亡,失去了与在扶桑的余阙大人的联系!”穆有才道。

    北伐中路军陷于北方苦寒之地无处可归,曾经两次攻入高丽。

    第一次是探路的试探进攻,攻打下一些城池后,被打了出来,却为中路军探路成功。

    第二次中路军全军攻去,占领高丽大片国土,一直打到高丽都城脚下,高丽国王恐惧,向红巾军求和,用美女和美酒犒赏中路军,中路军军纪涣散,耽溺于酒色,高丽见有可乘之机,便一举将中路军的十余万大军击溃了。

    中路军有十余万之众,高丽得送多少美女才能让中路军放纵如此,郝仁无暇考虑,他想起自己的安南的所作所为,后背已经起了一层冷汗。

    险些在安南步红巾军中路军的后尘啊!

    郝仁没有为这十几万的红巾军赶到惋惜,大军所过,赤地千里,就算勉强靠拢在郝仁的麾下,其在北地烧毁的许多城池,也将成为郝仁在中土的污点,郝仁不想这样。

    何况凭借蒙元内耗如此严重,郝仁兵多粮足,似乎独自北伐,已经没有压力可言。

 第四百二十九章 科班毕业

    庐州太学堂第一批学生毕业的日子,太学堂的操场上,数百名莘莘学子根据各自的学科,列出几个方阵。分别是文科、武科、工科、医科。

    衣着都是一样的样式和颜色,白色长袍陪着青色的衣领,而头顶的帽子却有不同,分别是红、黑、蓝、白四色。

    而各学科中又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文科分政务、文学、刑名三科,武科分马、步、炮、水四科,工科分建筑、矿物、将作三科,医科因为太过于新颖,尚未明显分科。

    太学堂理论上是从中学堂结业的学生,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入学,其考试难度不亚于科举,不过这第一批结业的学生,是面向全国公开招考进来的,由各地方的太守一级在辖区内推荐,通过考试入学。

    倘若要是经过六年小学堂、三年中学堂、再加上这四年大学堂,恐怕还得等十年以后才能迎接来第一批结业生。

    各学科的学生有基本学科、军事和专业学科组成,就拿入学成绩最低的工科(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影响,工科招生不理想,以文武二学科报考最热门)来说,太学毕业至少也是秀才以上的水平,当个十夫长也是绰绰有余。

    其中文科毕业便可以直接去吏部报道,由吏部根据学政的毕业考核评价,实习地方官员的考核评价,便可以做七品到九品的官员。

    武科毕业的学生一般去军中担任十夫长和百夫长的职位,至于日后升迁,全看战功。

    工科去工部,担任建筑、采矿、将作的技术人员。

    医科入学考试对专业要求比较严格,故而太学生都是有中医家传基础,毕业入太医院充当各地医官。

    太学学政宋克在一应教师的陪同下,在讲台上发表长篇讲话,目的无非是让各学子分别取吏部、枢密院、工部、太医院报道,朝廷免费培养他们,勉励众位学子好好工作,为国尽忠云云。

    莘莘学子们满脸喜悦,毕竟已经走出学堂,成为朝廷的有用之才,各个心中满是期待。

    但也有特例。

    一个工科将作专业的学生胆子很大,直接对上面的学政嚷嚷道:“学政大人,可是我不想去将作坊做工作啊!”

    “将作坊薪俸颇高,你去了也可以领取相当于七品官员的俸禄,倘若有所发明创造,日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官阶和爵位,你未见如今将作坊的焦玉大匠,昔日也不过是一个破落的匠户,如今却任二品工部侍郎,二等伯爵爵位!”宋克颇为耐心的开导道。

    那个学生似乎有些顽劣,又嚷嚷道:“可是我只想当兵打仗,当个小兵也好,你看征南回来的将军们,哪一个不是腰包鼓鼓的!”

    “竖子顽劣!”大宋大军乃是威武之师,不掳不掠,各个腰包鼓鼓,难道南征的大军是去掳掠去了吗?宋克愠怒道:“国家为了遵从学子的个性发展,特意开设不同学科,你既然不喜欢工科,为何又要考进来啊?国家四年培养,你却要去当士兵,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家钱粮,你如此这般,对得起当今圣上的一番栽培吗?”

    “我成绩不好,文科考不上,武科也是因为差在文化上,所以也考不上,我只能勉强考入工科!”那学生又是顶撞道,惹得一应学子一番哄堂大笑。

    “你如此顶撞学政,目无尊长,叫什么名……”宋克的话还没有说完,却见郝仁带着几个文武大人,出现在自己一旁,赶紧住了自己的话,转身抱拳行礼道:“臣庐州太守、太学学政参见陛下!”

    满操场的教师、学生纷纷抱拳拱手。

    郝仁笑容可掬,让众人免礼平身,早已经将一切看在眼中,他见那个发问的学生又黑又矮,颇觉有趣,问道:“你想抛弃将作坊的高额俸禄,甘心当一个小兵?”

    那个学生在郝仁面前便收起了自己的顽劣,满脸尊敬的抱拳道:“北伐在即,学生早就坐不住板凳,学生甘愿当一名士兵,为我大宋开疆拓土!”

    学生勇气可嘉,但是郝仁不想破例,花四年时间不少金钱培养一名将作的大匠不容易,而一个大匠挥动斧头擅长,却不能让他像普通士兵一样去填沟壑。

    操场边有各色武科学生训练用的石锁,其中最大一个石锁,至少在四百斤以上,郝仁保证,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举起,设置这个大号石锁的目的,就是要告诫那些自侍力大者,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太学堂不分学科,都有基本的长跑、拳脚、兵器的练习,任何一个学生单独拿出来,也能附和一个士兵的基本标准,甚至比一般的战兵更出色。

    郝仁想让那个学生知难而退,指着地上的最大号石锁道:“你若能举起这个石锁,我便准许你放弃工科,到我中军充当宿卫!”

    那学生丝毫没有畏惧,还不确定的问:“陛下说话当真?”

    郝仁听这学生的口气,有点吃不准了,可是自己话已经出口,自然不能反悔:“当真!”

    “陛下上眼了!”那学生说着,掖起自己的衣襟,撸胳膊挽袖子,径直走到石锁前,摇了三摇,换了三换,啊呀一声呐喊,硕大的石锁,却已经高高的举在头顶。

    那学生的面部表情因为用力显得狰狞,双眼大小比例明显,却还从牙根中发出几个字:“可乎?”

    这小子也太能逞强了,郝仁真怕他成为第二个秦武王嬴荡,赶紧点头表示同意,待那学生将石锁“咚”的一声砸在地上,一个熟悉的银锁,却从脖颈上荡了出来!

    毕竟这个石锁自从立在哪里,从来没有人提起来过,学生们早已经欢声雷动,高声呼喊着这个力能举鼎学生的名字:“常茂!常茂!”

    郝仁自从那个银锁从学生的脖子荡出来,郝仁便已经知道他是谁了。郝仁曾经带着娘子去给常遇春的母亲拜年,这银锁是夫人亲自常遇春的两个留守儿童挂上的,其中常升学文,这个必然就是常茂。

    功勋名将之子入卫,本就无可厚非,凭借常遇春在军中的战功和威望,常茂就是在军中做个千夫长也不足为奇。

    这个常遇春可倒好,既没有找郝仁求情让考不进文武科的常茂入学,也没有在军中为常茂安排军职,却让常茂自己为了能升太学,考了个自己不喜欢的工科。

    常茂武力继承了父亲常遇春,郝仁还能说什么呢?

    

 第四百三十章 免费午餐

    常茂放下石锁,黝黑的面皮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却不至于大汗淋漓或红头胀脸,气息微微有些起伏,却不至于气喘如牛。

    没有出现秦武王嬴荡失手被鼎砸死,也没有因为用力过度而倒地暴毙,其功夫手段几何不得而知,就是这一身神力,当不次于乃父常遇春。

    “单凭我这一身的力气,当个百夫长千夫长也绰绰有余,陛下真让我当个宿卫马?”常茂显然被众人的欢呼搞得有些膨胀,自然不甘心当一名没有军阶的宿卫。

    郝仁感觉自己先前说了答大话,不好在众人面前失信,又不好轻易破了太学堂的规矩,吧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跨专业任用。

    单凭常遇春在大宋军中的地位,按照惯例,其子入卫中军当个千夫长、百夫长是绰绰有余,这种武学武将勋臣的子弟,或多或少都要得到家父的一些经验传承。

    尤其是郝仁起兵时,常遇春率领三百弟子、义子来归,其人数经过战损,至今存在人数不足当初的半数,其中能力最弱者,当个百夫长也是绰绰有余,何况这个这个亲儿子加上关门弟子的双重身份的常茂,常遇春传授起来,自然不会像猫教老虎一样,必然会不遗余力。

    郝仁对常茂的能力自然不怀疑,也不可能让他当中军普通的宿卫,在常遇春的面皮上也说不过去,但是他没有时间在这和常茂聊家常,只是颇有威严道:“你先站到中军队列去,我的宿卫总管会给你安排适合你的岗位!”

    常茂是个淘气的孩子,小时候就好舞动弄枪,而他心中崇拜的英雄莫过于郝仁。郝仁开疆拓土,所向无敌,就连号称常无敌的父亲提起来,也赞叹不已。

    既然郝仁已经答应收了他,迫于对郝仁的敬仰,便也不再多说什么,满是喜悦的走进中军宿卫之列,为了显得自己更加威武,还特意将左右的两个宿卫向左右挤了挤,腰杆拔的近乎后仰,以方便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威武。

    常茂的显赫背景,太学学政宋克这个正直的人自然不知道。因为他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靠的是自己从龙日久,他不想去巴结别人,显然也不需要巴结任何人,他的台阶是郝仁和内阁说了算。

    宋克虽然不知道常茂的身份,而常茂的身份,早已经在一应的学生中间传开,郝仁为了彰显自己不是看常遇春面子,让常茂这个工科学生改行从军,对下面的学生道:

    “倘若还非武科的学子想改行从军,如常茂一般,能够举起最大的那个石锁,便可以入朕的宿卫!”

    下面的学生一片哗然,却知道,那个最大号的石锁,在各学科必修的军事科目上,众人都曾经对他望尘莫及。有那么二三个从军欲望强烈着,也想效仿常茂,试图去举起石锁,可是,满斗大汗之后,石锁只是平移,却并没有移动,只好悻悻作罢,自然也没有人对常茂从军改行提出异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郝仁望着讲台下面人头攒动的莘莘学子,心中无限感慨。

    柳三变的婉约诗词名满勾栏所,可是其不适合做官,只适合在勾栏所厮混,李太白斗酒诗百篇,可是他更适合仗剑走天涯,四处游山玩水。

    可见,文学水平和做官的水平并非共通的,文章写得好,未必适合做官。

    就像御史蔡子英一样,写的一副好檄文,能把陈友谅的病骂痊愈了,让天下人都对陈友谅咬牙切齿,可是他动不动就哭鼻子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官,他更适合写文章,恐怕给他一个县城也治理不了。

    郝仁最开始搞科举制度,的确是因为自己急需人才的补充,更重要的一点,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收拾天下士子心的最好方法,而科举的弊端却是太多太多,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策论的八股文,更是后世某个时间段批判的腐朽落后的东西。

    如今的新宋已经和以前大有改变,尤其重视工业贸易的发展,显然科举是不可能为大宋培养出适合的治理相关方面的人才,何况汉地受胡虏压迫日久,大宋的精锐科技,至此已经损耗殆尽。

    当然,郝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的废除科举,郝仁已经决定,小学、中学、太学三级学堂制度日趋完善,逐渐的减少科举的次数和招聘数量,直至最后彻底废止科举制度,提前让这害人的东西在中土拔根儿。

    “诸位学子!”郝仁登高一呼,众位学子们知道这是皇帝亲自训话,本能的鞋跟靠拢,发出整齐的碰撞声,站起笔挺的军姿,各个如同苍松一般的挺拔。

    “你们是我大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太学人才,你们是我国的栋梁和希望!跟随我一同打天下的军政大员,都有老去的一天,而这个太学堂的存在,就会为大宋国家,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太学堂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将会有无数的师弟从这个学堂走出来,朕只希望你们,能给你们后进的学弟们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不要辱没了我们大学堂这块金子一般的招牌,国家建设在即,你们将大有作为!”

    郝仁一番近似于煽动的讲话,听得下面莘莘学子们热血沸腾,如同雷鸣一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是呀!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只要你的学业足够好,便可一路享受国家的免费培养,吃穿用度,都是站在台上的这个大宋皇帝出钱,从太学堂毕业,便可以得到丰厚的薪酬待遇,这些二十左右岁的学子们没有遇见过,就是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是闻也未闻。

    这样的国度,值得这些享受一路免费教育的学子们为之奋斗,甚至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野蛮对文明的残酷践踏后,这样幸福的国度,让人倍觉珍贵。

    荣誉,似乎都显得黯淡,为这个国家尽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享受了一路幸福后,应该奉献的义务。

    当然,这些学子的费用并非是郝仁自己无端印刷出来的,这钱,大部分是来自学子的父母们贡献的赋税,至于大宋庞大的对外贸易所得,是要用来进行对外无限的扩张,甚至要这些学子,为之付出生命。

    天下,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是价格高低不同罢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日臻完善

    当然,郝仁认为自己的学堂只是一个雏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改善。

    比如要将各学科单独独立出来,至少要将文、武两学科划分开。文武交往过密,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历来被各朝廷忌惮。

    工科更应该像后世的技术学校发展,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并考虑取消官职任命。

    女学也要兴办起来,在这种男权时代,不奢望能让女子学的跟男人一样,至少也可以考虑在医科、女工、纺织方面着重培养,进而促进科技的兴盛。

    郝仁知道,这一切将会阻力重重,但他坚信自己能办成。免费学堂已经由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硕果累累,还有什么不可能?

    百姓们已经看见自己沉重的赋税税有所值,倘若基金不足,也可以考虑将百分之十五的税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只要监察御史们保证这笔花销,没有进入各级官员的口袋中就可以。

    至于最终会不会的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工作岗位,这已经不是郝仁考虑的问题,在人才奇缺的建国之初,人才过剩?几十年内郝仁是看不见了。

    就算最后太学堂的学生结业后,无法取得官职和工作岗位,那他们又有什么怨言?学费都是国家承担,没有收了他们的重税再收他们的学费。

    庐州的将作坊在肥水的下游,如今夹河两岸,已经修建了两丈高的城墙,一应生产工作,都在城墙内完成,大大的保证了将作坊的保密性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

    数百隶属于工部的卫兵在城头警戒,一队常常的车队从南门出来,将准备出海的货物,运抵巢湖码头,等待商人前来沽货。

    郝仁刚刚从太学堂出来,便带着一应人等,径直前往将作坊考察指导工作。

    负责警戒的千户正是郝仁穆家寨出来的兄弟破卒,如今封爵二等子爵,当他抬头看见郝仁时候,满心欢喜的迎上去,一如当年在穆家寨一样,开口就要喊“老大”,可一个‘老’字刚出口,他满上意识到不对,赶紧恭敬的抱拳行礼。

    “臣参见陛下!”

    郝仁望着昔日存活下来的兄弟,如今有模有样,不是昔日破落户的模样,心中颇觉欣慰。他笑容可掬,抬手让其免礼,才道:“我已经回驾多日,为何不来宫中探望?”

    破卒虽然当年就跟随郝仁,可是自己能力有限,自从郝仁人手充足后,自己一直被分派在守备将作坊的位置上,不能像张破虏、穆有才那样,博取显赫的功勋,自觉惭愧,哪敢主动登门。

    不过破卒知道自己的能力,这是郝仁爱惜他的生命,能够封爵,昔日想都不敢想,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如今郝仁问起,自然是这个富贵了的皇帝,还没有忘记昔日的功勋,心中大喜。

    “臣有军务在身,又恐陛下回京事多,故而臣未敢轻易叨扰!”破卒恭敬道。

    “过几日旬休,可约在京的兄弟一道来,朕也许久未曾饮酒了!”郝仁道。

    破卒笑逐颜开,感觉受到极大礼遇:“臣领旨谢恩!”毕竟,郝仁这个皇帝心中还是有兄弟的。

    郝仁穿的是常服,从破卒手中接过来大宋制式的安全帽,扣在头上,便大大喇喇的走进将作坊,工部尚书穆有才走过破卒面前,意味深长的拍了来破卒的肩膀,不知道是显示自己的地位高贵,还是给破卒莫大的鼓励。

    将作坊的城郭内,清一色的白色木质板房,露天看不见一样的设备,所用的工作车间都已经被板房覆盖,工匠们不需要顶着寒风烈日工作,将作坊的工作环境大为改观。

    只能见高耸的烟囱冒着腾腾的青烟,巨大的水车田在吱吱嘎嘎的转,夹杂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钻头钻铁的摩擦声,木匠丝丝拉拉的锯木声……

    工部侍郎将作伯焦玉头戴安全帽,正拿着图纸,对几个工匠的头领们分派任务:“黑药要加紧再造出来一些,以做陛下北伐备用之需要,一窝蜂也要多造一些,这个损耗大,火枪还需要改进……”

    几个将作头领已经拱手施礼,焦玉才回头看见郝仁,却并未显出太过惊讶,他早就料到,郝仁特别重视这个将作坊,可以说,这个将作坊是郝仁一手打造出来的,陛下回京,必然要来视察,而且郝仁从来不讲排场,都是闷头就杀来,不会提前给支会的。

    焦玉等人行礼完毕,却都未对这个曾经与他们抡大锤的皇帝,表现出太大的恐惧,而是各个满脸喜悦。

    今日的郝仁,不是昔日的郝仁,是尊贵的大宋天子,焦玉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主公,如今一家两个伯爵,祖坟早爆炸了。

    焦玉无非是领着郝仁在将作坊转了转,汇报一下产能提高多少,火枪准备改进城燧发等工作方案。

    郝仁细心听取汇报,至于将作坊的日后发展方向,郝仁的学问已经用尽,只能提出些课题、设想,让将作坊的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之行解决问题。

    就像郝仁当初想做火枪,工匠们复原了连弩一样,郝仁也是千金买马骨,毕竟现在的整体将作水平在世界是保持领先的,郝仁便也没那么急。

    “将作伯满脸喜悦,定然是有大快人心的事情,莫非是尊夫人有喜了?”郝仁见焦玉气色明显与以前不同,身上未见伤痕,至少有些日子没有遭遇家庭暴力。

    “臣见着陛下,本就满心欢喜,如陛下所说,臣确实前几日得了个犬子!”焦玉兴奋道。

    郝仁还能清晰的记得焦玉的那个悍妻,焦玉是不肯与她同房,自然多了许多家庭暴力,焦玉索性将将作坊为家,曾经吃住都在将作坊,郝仁曾经赏赐给焦玉两名朱重八送来的美女,据说差点被悍妻子马丫打断焦玉的腿,郝仁真不知道是焦玉放弃底线,还是马丫变得开名。

    “如此喜事,朕必然要讨一杯喜酒喝啊!”郝仁高兴道。

    “全赖陛下帮忙,臣才能得此犬子啊,七日后犬子满月,臣在寒舍摆下薄酒,恭请圣驾莅临!”焦玉满心欢喜,却把郝仁弄的不知所措。

    郝仁虽然乐善好施,却在这方面和臣子们划清界限的。

    焦玉继续说下去,才将事情解释明白!

    焦玉封了二等伯爵,官居从二品,郝仁感谢马丫对焦玉工作的支持(其实是压迫的焦玉只能一心吃住在将作坊),郝仁便给了他妻子敕封诰命。二品官员,伯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