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豪杰[精校]-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不知怎么回事,对面的东郡黄巾竟然选择了后撤。
“……”望着那徐徐后撤的东郡黄巾,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迷惑。
短短半日后,张煌的不详预感得到了验证,因为卜巳所派出去的斥候,果然在仓亭东南三十里处发现了一支军队的踪迹,因为该地地形单一,因此斥候清楚地就能估摸出这支军队的数量,差不多三万!
'三万兖州军?!'
当反复查证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张煌的心中难免有些苦涩。
因为就凭这三万兖州军,就注定东郡黄巾难以再夺回关键的仓亭渡口,甚至于,还有反被皇甫嵩与刘岱击破了危险。
'黄巾,就真的注定覆灭么?'
深夜,张煌站在临时的营寨帅帐,默默地抬头仰望着苍穹。
或许他一直认为黄巾军只是他向第五宫元报仇的筹码,但不可否认,已坐稳了天下黄巾总帅的他,心中也难免地开始为手底下的士卒们考虑起来。毕竟那些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口口声声尊敬地喊他“小天师”的生命。
“小天师,您叫我?”
身后,传来了东郡黄巾渠帅卜巳疑惑的询问。
张煌缓缓地转过头去,目视着卜巳。
“若不能力挽狂澜,便只有卧薪尝胆!是时候……让我太平道再次隐于浓雾了!”
“……”
第一百九十章 张梁未死、黄巾不灭
光和七年八月中旬,因屠杀黄巾士卒无数而逐渐被呼为“再世白起”的朝廷名将皇甫嵩,终于还是率军抵达了广宗东郊。
在皇甫嵩来到之前,前一阵子为了一己之力而暗中联手黄巾军坑害北军的董卓便已迫于此人的威慑力,在发信“警告”黄巾军的郭泰之后便至此与黄巾军划清了界限,不敢再偷梁换柱,以免被皇甫嵩识破,这就使得一度被广宗黄巾所压制的北军逐渐又有了几分起色。
更别说眼下皇甫嵩率领征讨兖、豫两州的得胜之兵与北军汇合,说实话广宗黄巾的处境并不乐观。
而更糟糕的是,之前独自一人前往兖州的“小天师”张煌不知发生了什么而并未按期返回,这一切的变故,使得广宗城内十余万黄巾军心动荡,士气每况愈下。
平心而论,黄巾军中并不是没有可以维持局面的人,比如郭泰与张燕,他们便是张煌所提拔上来的领袖式将领,无论是智勇还是个人魅力皆属上乘,但遗憾的是,他俩终归还是太稚嫩了。说得通俗点那就是,郭泰与张燕具备“帅”的资质,但也仅仅只是资质,缺少阅历与经验。
韩暹、杨奉,日后的两位白波帅,如今也只是初经几仗的稚鸟,日后的“黑山五虎”,眼下也只有于毒可堪堪一用,其余人还太过于年轻。
至于经验较为丰富的卞喜、郎平等人,却又因为资质的关系,做不到独挑大梁,毫不夸张地说,眼下是最需要张煌来坐镇广宗的时候。但遗憾的是,这位被无数黄巾尊称为小天师的新任领袖,不知怎么迟迟未有露面。
不过幸运的是,广宗城内还有一人可以力挽狂澜,那便是“人公将军”张梁!
对于黄巾军而言,张梁那可是远比张煌更具威信的主君级人物,正因为如此,尽管张煌并没能及时赶回广宗,郭泰、张燕等人心中对于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也丝毫没有衰减。
然而意外的是,本应该站出来力挽狂澜的张梁,在面对北军主帅董卓与其援军主帅皇甫嵩的夹击攻势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明明占据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却竟然被前者打得节节败退,屡次被朝廷军队攻上广宗城墙,好几次险些破城。
“人公将军……究竟是怎么了?”
在又一次艰难地击退了朝廷的军队后,卞喜茫然目视着张梁离开城墙时的萧索背影。
他想不通,明明人公将军说好要配合分兵出去的郭泰与张燕那两队人马狠狠痛击来犯广宗的朝廷军队,但却屡屡魂不守舍地发呆。尤其是在今日,竟险些被一名攻城的官军伯长取了性命,这简直就是……难以置信!
不光是卞喜,城墙上还有许多黄巾将士们望向张梁的目光也很复杂,毕竟他们也想不通张梁为何时而魂不守舍,时而又面露挣扎迷茫的表情,这根本不像是曾经领导过他们的人公将军。
面对着许许多多疑虑乃至于逐渐变成质疑的眼神,张梁默不作声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独自在光线昏暗的小厅里喝闷酒。
“再过数日,怕是就能解脱了……”
小厅里响起一声幽幽的叹息。
可能怎么也不会有人想到,其实张梁的心中早已失去了斗志。
“解脱么?”
角落里,传来一声清淡的笑声。
“唔?”一脸茫然的张梁轻疑一声,逐渐恢复了应有的姿态,神色哑然地望向角落,旋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你……天遁?”
角落的昏暗处走出一个人影来,仔细一看那竟然正是之前了无音讯的张煌。
“可不是么!”张煌略带些苦闷地吐了口气,走到张梁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一嘴牢骚的语气说道,“我试了大概二十来次,就成功一回……其中有一回,我还真怕天咒直接给我带到塞外去。”
张梁闻言略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果然,想要在官军与黄巾军双方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广宗,张煌也就只有凭借那“天遁之咒”了。
“是来接你那位心仪女子的么?”张梁慢慢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风轻云淡地说道,“来迟了,我已派人将她送走了。”
张煌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张梁指的是蔡琰,遂皱眉问道,“送往何处?”
“还能送往何处?自然此女的故籍了。……我又算不到你的行踪。”张梁淡淡地瞥了一眼张煌。
'报复!这绝对是报复!'
张煌苦笑着摇了摇头,毕竟蔡琰若是被张梁派人送回她老爹蔡邕处,日后他再想把她“抢”出来,势必得多费一些工夫了。
“三叔……是在怪我么?”张煌小心翼翼地问道。
听了这句话,张梁不由得愣住了。半响,他长长叹了口气,自嘲般苦笑道,“我也是越发活回去了……”言下之意,他已经默认了派人送蔡琰回其父蔡邕处多少有点给张煌使绊子的事。
至于为何要给张煌使绊子,可能就是张煌辜负了他的期望,没能领导黄巾军走出覆灭这条注定的归宿之路吧。
“三叔,你有何打算?”张煌问出了他心中最想要知道的问题。
张梁的目光,并没有落在张煌身上,他自顾自地欣赏着酒水在杯中晃荡的样子,语气萧索地随口说道,“还能有何打算?……能守则守,不能守……这也是命数!”
说罢,他昂头将杯中酒水一口饮下,淡定地逐客。
“你……走吧。”
半响,张煌没有丝毫动静,就当张梁疑惑地将目光扫向张梁时,他这才听到张煌嘴里吐出一句隐隐有些动怒的话来。
“三叔,你也太小看我了吧?”
望着张煌坦荡的眼神,张梁不禁有些纳闷,难道这小子偷偷回来不是为了接走他那位红颜知己?
想到这里,张梁不免也有些惭愧,叹息道,“我并非是看轻你,只是……事到如今,就算是你,也难以挽回我黄巾的败局了。与其白白丧命在此,倒不如林鸟飞散各奔活路……”
“那若是三叔你呢?”张煌冷不丁打断道。
“什么?”张梁疑惑地望着张煌,似乎没有听懂。
见此,张煌压低声音逐字逐句地重复道,“倘若是三叔你,能否力挽狂澜?”
张梁闻言有些好笑地说道,“若我能力挽狂澜,此刻就应该是在召集众将饮酒庆贺胜利,而非是独自一人在此喝闷酒……”
“你放水了。”张煌再次冷不丁打断了张梁的话。
“什么?”
“我是说,你故意输……”抬头望向表情有点不自然的张梁,张煌沉声述说着自己的依据,“我不晓得是因为什么,但是我可以肯定,三叔你是故意要输掉这仗!”
“……”张梁闻言脸上的笑容缓缓收起,眼神中竟闪过一丝慑人的凶芒。“这可是乱军心的话……”
面对着张梁那近乎威胁的目光,张煌丝毫不怵,冷笑一声淡淡说道,“事实上,我是昨日到的。”
“呃?”张梁脸上表情一僵,因为很明显张煌是在暗示他,他白昼间防守城墙时魂不守舍的样子,早已落入了他张煌的眼睛。
“你可真是……”苦笑一声,张梁附加给张煌的压迫力顿时消散地无影无踪,整个人再无丝毫气势。很显然,在张煌摆出足够的证据后,他不得不默认了暗中放水的举措。
望着一脸颓意的张梁许久,张煌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三叔?”
张梁默然不语,一连饮了数杯闷酒,直到张煌忍不住再次询问,他这才叹息着说道,“打一场必输的仗,叫人如何提得起劲来?”
张煌闻言眉头一皱,他万万也没想到张梁竟然也是这个想法。
“三叔,仗还未打完,怎么能说必输呢?”
“不,必输!”张梁抬头望着张煌,用一种后者难以理解的冷漠语气,狰狞地说道,“天要我死,不得不死;天要我亡,不得不亡!”
那一瞬间,张煌只感觉自己寒毛直竖,这不单是因为他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张梁露出这等狰狞的表情,更是因为张梁口中所说的话。
“命数!懂么?”目不转睛地直视着张煌的眼睛,张梁咬牙切齿地说道,“注定我黄巾要败亡,无论我做什么,都万难挽回……不斗争亡,斗争也是亡,既然如此,我还费那个力做什么?!”
“……”张煌目瞪口呆。
他终于意识到,这位人公将军张梁,或许也早已洞察黄巾军必定败亡的定数,就像早已载入青史的历史一样,难以改变。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比如说第五宫元,未卜先知天下无人出其右,再比如张珔,若不是因为张煌,唐周、天剑恢恢与地剑输耳根本不可能捉地住他。似这类人,皆是或多或少可以揣透天意、洞察天机的异士。
莫非这位人公将军张梁竟然也能看透几分天机、宿命?
似乎是为了验证张煌的猜测,张梁似自言自语般说着。
“你之前并不情愿撤到广宗来,是因为广宗不单是我冀州黄巾的败亡之地,更是我张梁命丧之所,对么?”
“……”张煌的眼中闪过阵阵震撼,难以置信地望着神色淡然的张梁。
“看来我说对了。”张梁自嘲般笑了笑,自斟一杯淡淡说道,“……我对你寄以一丝期望,只因你乃异数,此事我观天象所知。当时我想,或许,你能叫我等摆脱注定的命数也说不定……但是如今看来,命数之所以是命数,就是因为它万难更改。”
“……”张煌惊地说不出话来,只因为在张梁、第五宫元这等近乎妖邪的人物面前,哪怕是“并非这个世界”的他,也剩不下多少优势。
简直就是妖邪一般的存在!
“你走吧!”
许久的沉默过后,张梁再一次催促道。
望着一脸心灰意冷的张梁,张煌可以肯定,若是他此时离开,就算张梁明明拥有着杀死董卓及皇甫嵩的实力,他也不会再做反抗,多半就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战死广宗”。
若是没有见识过张梁的本事,张煌绝不会对这句产生怀疑,但问题是,在他眼前的张梁,论实力那可绝对可以列入天下前三甲的强者,强者中的强者。
孙坚厉害不厉害?在他面前张煌只有逃命的份。然而在张煌眼中恐怖如斯的孙坚,竟然打不赢重伤在身的剑儒、地剑输耳。
而看似天下无敌的地剑输耳,他胸前那道吓人的剑伤是怎么来的?那是他狂妄挑战天剑恢恢时被其所伤。
可以压制地剑输耳的天剑恢恢,厉害不厉害?!
然而事实就是,哪怕是天剑恢恢,也奈何不了这位人公将军张梁!
二人,打了一个平手。
可想而知,张梁究竟拥有着何等强大的实力,似这样的强者,怎么会轻易就“战死广宗”?
唯一的解释就是,张梁认为黄巾必定覆灭,心灰意冷,不做反抗遂被皇甫嵩所杀。
这个放水,放地太彻底了,简直比董卓还要彻底。
'果然历史当中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秘,只不过眼下这个秘密,也太过于震撼人心了……'
张煌心情复杂地摇了摇头。不过事实上,他就是隐隐担心这一点,因此才悄悄潜入广宗,想知道张梁究竟是怎么回事才会战死广宗。结果,果然不出他所料。
“三叔已经决定要这样?须知,若三叔战死,广宗城内城外十余万黄巾弟兄,恐怕就难以逃过这一劫……”
张煌的话说得张梁心中一痛,毕竟平时张梁最是爱护手底下的士卒弟兄,如今要十万人跟他殉葬,他心中也实不忍心。
可问题在于张梁心中清楚,天,目前的这个“天”,苍天,是绝对不会容许他们这群反天逆贼活在世上的,曾经张梁天真地觉得作为异数、作为劫子的张煌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可当大劫真正到来时,张梁这才发现那只是他美好的幻想。
“早死、晚死,不都得死么?天要亡我,如之奈何?”
从希望坠入绝望,就算是张梁,也难免有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毕竟张煌面对的只是第五宫元,只是天道的代言人,而他所要面对的,则是整个苍天,整个天道。
天要我死、不得不死;天要我亡,不得不亡!
黄巾起事数百万百姓云从又如何?
还不是莫名其妙的就败了?
一个如有神助的皇甫嵩横扫黄河南北,无坚不摧、无人能敌,谁晓得他背后是否有天道为他站脚助威?
每每想到这里,张梁心中便再难有斗志。
然而,他真正觉得累的,其实并非只有这一桩事……
“三叔……”
“我累了。”张梁平静地说道,平静地仿佛在述说与他不相干的事,“从此这世上的事,与我再不相干。”
“弟兄们怎么办?”张煌冷不丁问道。
张梁诧异地抬头望向张煌,却见后者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沉声问道,“三叔死得轻松,可黄巾军的弟兄们怎么办?太平道的弟兄们又怎么办?”
“……”
“我张煌虽半途加入,但也清楚究竟有多少弟兄们视三叔如父如兄,事到如今三叔却要抛下他们么?”
“……”
“信念呢?我黄巾军的信念呢?我太平道的信念呢?!”
“……”
“这个时候轻言放弃,对得起奋战到今时今日的弟兄们么?对得起那些为了信念而战死的无数弟兄们的信念……”
“那你要我怎么办?!”
终于,在无数次沉默后,张梁终于忍耐不住,一巴掌将面前的桌子拍个粉碎,怒视着张煌愠色说道,“你以为我张梁铁石心肠么?!……你懂什么?你我只是棋子而已!只是棋子而已!”
“……”这回换张煌哑然了,因为他没想到张梁不爆发则已,一爆发竟然如此吓人。
“只是棋子而已,你懂么?!”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张梁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怒视着张煌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咆哮,“我累了,我心累!因为我晓得整桩事的来龙去脉!晓得你我,晓得我黄巾百万兄弟,皆是棋子!……你呢?又晓得什么?!”
“……”
“别以为我铁石心肠,在我看来,他们死在今日,远好过他们死在日后!”
“……”
“要我说,我黄巾起事本来就是个错误,可我又能如何?苍天注定我黄巾必定要起事,也必定要覆灭!……这并非是一场必输的战役,而是一场不会有结果的起事!”
“……”
“你以为我不晓得唐周是个内奸么?不,我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我杀不得他,因为他乃苍天选定向汉庭举报我太平道的人,是天选之人!
有天道撑腰的唐周,实力不在我之下。再者,就算杀了他唐周,或许也会再冒出李周、张周、赵周,杀之不尽!……你懂么?!”
“……”
整整半炷香的工夫,张梁尽情地发泄着心中的愤懑,他所说的话,张煌有些听得懂,有些却怎么也不明白。
很显然,张梁心中还深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
终于,张梁逐渐平静下来了,神色默然地望着眼前被他拍碎的桌子,以及那一壶已经摔碎溅撒的美酒。
“我不懂。”思忖了一下,张煌低声说道,“我只是觉得,既然三将军拉起了太平道这杆大旗,那就理当为每一个兄弟负责,不可轻言生死。毕竟……兄弟们视三将军如兄如父。”
可能是已经发泄了一通的关系,张梁的情绪平静了许多,摇摇头心灰意冷地说道,“你把事想地太简单了。不错,我的确可以杀掉城外两支官军的主帅,但是,那不会改变任何事。相反的,局面会变得更糟糕……”
“更糟糕?”张煌脸上露出不解之色。
而这时,就见张梁眼中露出几许戏谑之色,淡淡说道,“你不会想在这个时候撞见第五宫元的,对么?”
“……”张煌微微一愣,旋即心中大震。
因为张梁是在暗示他,若是他贸然出手杀掉了董卓及皇甫嵩,阻止了黄巾覆灭这个天道所定的大势,那么,第五宫元或许就会出面来接受这桩事,可能到时候不止第五宫元一人,还会有天剑恢恢、地剑输耳,甚至连唐周都或许会出面。更有甚者,谁晓得被天道所庇护的方仙道以及儒家,究竟还深藏着怎样实力强大的怪胎。
“天道既定,则大势不可更改!”说这句话的时候,张梁的表情十分怪异。
而张煌却顾不上分析张梁古怪的表情,他急不可耐地接口道,“大势不可更改,那若是小势呢?”
“小势?”张梁闻言一愣。
只见张煌微微吐出一口气,终于开口说出了此番真正的来意。
“广宗、哪怕是整个冀州,都拱手让人也无妨……既然不能胜,何不识趣地再次隐于阴影,等待真正适合的时机呢?”
“你……”张梁惊愕地望着张煌半响,忽然张口问道,“东郡……”
“已经散了。”张煌接口回答道,“我与卜巳大哥已遣散了弟兄们。……真是费了好一番口舌,才说服弟兄们摘下头上的黄巾呢。”
“怪不得你耽搁了那么久……”张梁这才恍然大悟,正要说话却见张煌脸上的笑容一收,正色说道,“三将军可知道那些宁死也不愿摘下头上那代表着太平道信念的黄巾的弟兄们,究竟是怎么给我说服的么?”
“怎么说服的?”张梁听了不觉有些好奇,毕竟黄巾代表着太平道“灭苍天、兴黄天”信念,真正的甲子年黄巾,那是宁死也不愿摘下的。
“因为我告诉他们,今日他们死了,只是无谓的送死,而倘若他们活着,那么在明日,人公将军将会再次带领他们。下一次,将会彻底推翻汉庭,甚至是头顶上的……这片天!然后,他们摘下了。”
“……”张了张嘴,张梁感觉胸腔闷地难受,说不出话来。
“只是为了这些弟兄们,三叔你就应当振作!”说着,张煌向张梁伸出了右手。
“张梁未死,黄巾不灭!”
张梁浑身一震,望着张煌伸出的右手看了许久,终于伸手一把握住。他的脸上,再次露出几许笑容。
“天……又能奈我何?!”
——与此同时,雒阳城东北,方仙观青苍塔——
仙雾漫漫之间,大汉朝国师第五宫元整盘膝坐在蒲团上,沉心静气,说不尽的仙风道骨。
突然间,第五宫元猛地睁开了双目,似乎有所察觉。
但见他右手袍袖一挥,顿时阁楼内景象大变,一股深沉的黑色仿佛渲染了阁楼整个空间。
黑色之中,星彩点点,仿佛夜空般绚丽。
而在这份绚丽之中,一架架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庞大书架从黑色中缓缓浮现。
这是,龙御回廊。
“张梁!”第五宫元沉声喝道。
只听呼啦一声,一卷书册犹如飞鸽迅速窜了出来,在盘旋了几圈中徐徐飞入第五宫元的手中。
第五宫元急翻书册,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目光注视那最为关键的一行。
'……嵩攻广宗,梁奋战。城破,梁战死。……'
梁战死!
望着那一行字,第五宫元脸上露出几分淡淡的笑容。
就在这时,那一行字仿佛突然间变成了会动的蚂蚁,在几番变动后竟变地面目全非。
'……嵩攻广宗,梁奋战。城破,梁遁走。……'
梁……遁走?!
瞬间,第五宫元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这下可……麻烦了。”
微微吐了口气,第五宫元脸上的表情变得极其复杂。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两个月
历史中黄巾起义期间的冀州战场,其实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仗是广宗战役,第二仗是曲阳战役。
光和七年的秋天,左中郎将皇甫嵩按照历史所呈现给后人的那样,配合北军主帅董卓一鼓作气攻克了广宗,城内多达十二万数量的黄巾在战况不利的局面下无奈选择突围,在皇甫嵩麾下三河骑兵的掩杀下开启了一段千里大逃亡。
最终,皇甫嵩以杀三万人、溺毙五万人的惊人战绩,向朝廷呈送了捷报。
十一月,再度北上的皇甫嵩在钜鹿太守郭典的协助下打响了冀州战场的第二仗,即与张宝的曲阳战役。
张宝的曲阳不比广宗,数日内便被皇甫嵩所攻破,期间张宝被杀,十余万黄巾新兵成为俘虏。
毫不夸张地说,皇甫嵩这位来自雁门的名将之后,经这场“黄祸”一跃成为当世第一名将,朝廷眼中的宠儿,风头一时无两。
“天使来了,天使来了!”
在曲阳附近临时搭建的军营中,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风风火火地闯入了帅帐。
在帅帐内,诸多位将校武官竖着耳朵,睁大眼睛望着继皇甫郦之后从帐外走入的宦官,脸上同样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左中郎将皇甫嵩,拜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
当那名宦官念到了这句圣旨中最激动人心的封赏后,皇甫嵩麾下诸多将领皆为自己的主帅感到高兴,甚至于有几位将军忍不住大声道好。
然而,皇甫嵩脸上竟无多少喜色,因为在他看来,这场“黄祸”还未到结束的时候。
而看天子以及朝廷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尽快地结束这场动乱?
这如何使得?!
要知道,可是还有许多名“黄逆”逃逸不知所踪啊!
比如自号“人公将军”的张梁,号称“小天师”的张晟、张白骑,东郡黄逆首领卜巳,还有在广宗扬名的黄逆小将郭泰、张燕……
所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在皇甫嵩看来,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诏令天下州郡通缉擒拿这些“黄逆余孽”,并继续攻打天下仍旧还残留的黄巾势力,务必做到除恶务尽。否则,今日的疲软,必将成为明日的祸患。
“不知陛下如何处置黄逆余孽?”皇甫嵩问道。
可能是看出了些什么,那名宦官压低声音说道,“天子思定,朝廷思定、百姓思定……请接旨吧,皇甫将军。”
皇甫嵩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天子刘宏与朝廷百官不想再继续被拖死在黄巾的烂泥中,想趁早抽身了。
理由很简单,这一任的天子刘宏本身就不是什么明君,再加上张让、赵忠等宦官在旁教唆,如非天下大乱,否则这位天子陛下是绝对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享受的;至于朝廷百官,想来是这一年的征战让原本并不丰足的国库更加疲倦,无力再延续下去了。
“请天使回雒阳后奏请陛下,通缉黄逆余孽!”
想通了此事之后,皇甫嵩只能叹息着接受了封赏,并出于身为臣子的考量,提出了最符合于当前的建议。
至于天子是否接受,单单看面前这名宦官那苦笑着敷衍的态度,就晓得那位当今天子是不怎么会在意这种建议的。
防微杜渐、居安思危,那位满脑子都是享乐的天子是不会懂得的。
“放虎归山吶……”
目视着天使转身离去,皇甫嵩手捧圣旨站起身来,长长叹了口气。
事实上,他在捷报中向天子刘宏以及朝廷百官提出了数条他的疑虑,比如消失的数万东郡黄巾、成功突围逃逸的广宗黄巾骨干。皇甫嵩直觉地认为,那场大捷并不建立于他与董卓联手摧枯拉朽地击败了广宗黄巾,而是广宗黄巾为了某个目的,不得已要选择强行突围。
而如今,他已经明白了当时广宗黄巾的意图,那就是化整为零,重新潜伏于民间。
皇甫嵩将这个威胁的讯息告诉了天子与朝廷,但似乎并不能得到后者的重视,或许在天子与朝中百官们看来,黄祸既然已经平息,那就已经达到目的,无须再画蛇添足了。
“鼠目!真乃鼠目也!”
随手将圣旨交给自己的侄子皇甫郦,皇甫嵩叹息着摇头走出了帐外。
这一刻,皇甫嵩对朝廷的判断十分不满,然而事实上,且不管天子刘宏的打算,朝中百官所商议得出的判断,其实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皇甫嵩并不清楚,就在他一力平息了“黄祸”之同时,西凉之乱也爆发了。
西凉之乱的初始起于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叛乱,当时大汉朝廷正陷于黄巾之乱的泥潭中无法抽身,因此匆忙招募了一支前往平定叛乱的雇佣军,号“湟中义从”,由护羌校尉冷征率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由羌人以及小月氏人组成的“湟中义从”,竟然倒戈加入了叛军,更杀死了护羌校尉冷征。
事态升级,两股羌人叛军与湟中义从合并,并推举原湟中义从士卒北宫伯玉与李文侯为将军,正式开始了羌对汉的叛乱反击。
短短月余工夫,叛军便攻克了金城,原因是新任凉州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救军不济。
当时左昌麾下有一员名将叫做盖勋,因劝说左昌而遭后者记恨,派其率军驻守汉阳郡阿阳县,正面叛军锋芒。
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败仗,即便不战死,待其返回后也可以用军法处死,岂料,盖勋多次应战并成功守住阿阳县。
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并捉到了两个非常关键的大人物,一位是凉州督军从事、新安县令边允,一位是凉州从事韩约。
或许有人对这两个名字非常陌生,然而事实上,正是此二人直接导致大汉朝廷对西凉的控制丧失长达十余年之久,直到曹操掌握后亲征西凉。
事后,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而最为关键的是,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允、凉州从事韩约被说服加入了叛军。并且,边允被推举为叛军首领。
再过数日,被迫上位的叛军新首领边允在“湟中义从”首领宋杨、北宫伯玉以及李文侯等人的胁迫下进攻州治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