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咦,南烛,近日里似乎圆润不少啊!”
  “哎呀,观天,你来的正好,快去看看李乘风那小子,他能抱着你大腿哭上一个月!”
  “王姑,您这是去哪,上街采办吗?”
  “张婶,今个有什么好吃的?”
  “李伯,这些活让年轻力壮的家丁们做就是了,您别伤着腰哇!”
  据说,被凯旋而归的王妃慰问过的下人们私底下都悄悄跟同僚炫耀了一番,生怕别人不知道。
  亲民的王妃一路走一路奇怪怎么没见着商陆那丫头,正要拦个小厮问问,忽见商陆从长廊尽处匆匆跑来,奔得一张小脸发白,似乎很有些着急的样子,一看见江凭阑立即大喜,大喜过后又皱起了眉头,“凭阑你可算回来了,快去卧房看看殿下吧!”
  江凭阑一愣,望望当空的日头,“这个时辰在卧房做什么?”
  “吕先生刚来给殿下瞧过,这会怕是……”她还没说完便见江凭阑一个闪身从长廊这头奔到了那头,再一个闪身就一脚闯进了皇甫弋南的卧房,“怕是还没穿好衣裳……”
  小丫头掩着嘴一笑,乐呵呵走了,殿下啊殿下,商陆只能帮您到这里了。
  江凭阑抬腿就是一脚风风火火踹开了皇甫弋南的房门,看起来颇有“刀下留人”的声势,一进门便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似乎是衣物摩擦的声音,她大惊之下想到,皇甫弋南不会疼到在床上打滚吧?这么一思忖,她停也不停立刻奔了进去,直冲床榻。
  七拐八拐绕过一堆碍事的屏风,江凭阑眼前忽然一白。该怎么形容这种近乎晃眼的白呢?嗯,它有点像……人体的肌肤,而且是上好的那种。
  托洗髓丹的“福”,一路踩着风火轮的人没能在发觉不对劲的一刹立即止住脚下步子,反倒由于速度太快收束不及,一惊之下直直扑了过去。
  扑是扑过去了,却还差床榻一点距离,不想磕掉门牙的她下意识张开双臂,猛地下拍,企图借床板之力撑住自己,这一拍却好像拍到了什么要命的东西。
  正倚着床栏穿了一半衣裳的皇甫弋南发出了他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声闷哼。
  扒着床沿的人愣了愣,连眨三次眼,然后保持着僵硬的状态缓慢抬起手,假装没有辨认出先前那个奇怪质感的源头是何物,十分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呵呵,我回来了,走得快了些,没留意脚下步子。”
  何止是走得快了些?
  她这一句刚说完,一抬头便见皇甫弋南咬着牙脸色苍白,满头大汗,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正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疑似怨妇的神色看着自己。
  她的目光在他八块腹肌上迅速逡巡了一遍,随即心底默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屁股坐在了床沿,“听商陆说你刚针灸完,很疼?”说着就去抓他右手。
  皇甫弋南好似被气着,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道:“不是这里。”
  江凭阑手一停,苦着脸看向他,“哎呀,我这不给你个台阶下嘛,你非要自己说出来做什么?你那个位置,我帮不上忙啊!”
  “是,你也就净会帮倒忙。”素来不温不火的人难得脸色铁青,忽然连名带姓道,“江凭阑,第二次了。”
  她“咕咚”一声咽下好大一口口水,以她的记性,自然不会忘记初遇时自己造过的孽,却没想到皇甫弋南也还记着。她白他一眼,“你怎么这么记仇?”
  “事关重大,不好好记清楚了,将来出了岔子找谁去?”
  这个“出了岔子”说得清冷,内里却很暧昧,她愣了愣,脸唰地一下红到耳根子,偏嘴上还强硬,“我也不是故意的,你说你刚刚要是扶住了我,不就没这事了?”她羞恼之下有心赖账,却忽然注意到皇甫弋南此刻的姿势,左手被穿了一半的袖子束缚住,而右手又没好全,要扶住她确实颇有些难度,这么一想就有点不好意思再怨怪,“我帮你把衣服穿好先。”
  她凑过去拽他袖子,这一拽却没拽动,刚要骂人,忽然“砰”一声轻响,整个人就被翻了个个,身下是床板,身上是皇甫弋南。
  她连眨三次眼,觉得这画面好像有点眼熟,还没等想明白上回这个姿势发生了什么,眼前就黑了。
  哦,没错,是了,上回也是这个镜头。
  一刹恍似又回到那年小小的客栈,他神志不清将她压在身下,而她懵懵懂懂任他索取了好长一会才费尽全力将人推开。
  然这一刹又不同于那一刹,如今的他清醒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而她也完全有反抗的能力。
  可谁都没有停下。
  他俯下身的姿态强硬,真落了吻却又细致到近乎温柔,并不急着攻城略池,而是触着她的唇角缓缓行进,像三月里淅淅沥沥的小雨,绵密温存,似乎要以这样的方式一点点填补这些时日以来分离的空白。
  江凭阑从最初的愣神里缓过来,目光悄悄扫过他闭着的眼,又扫过他耳后那一点红晕,再扫过他右肩狰狞的伤疤,她毫无来由地一颤,却忽然被人蒙上了眼。
  眼睛一闭才得以专注于唇角的触感和身上人的气息,极其熟悉的淡淡药香萦绕在鼻端,打着旋儿落到心里去,她不喜欢喝药,却不知怎么不讨厌这个气味。是安心又或者是欢喜,她忽然弯了弯嘴角,将手攀上了他的背脊。
  她的手微微发烫,他又未着寸缕,这么一触,竟惊得皇甫弋南也颤了颤,这一颤过后,他更深地俯下身去,细细攫取她唇齿间清丽芬芳。
  他的动作很轻,像捧着一件至宝。江凭阑觉得很奇怪,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吻她,可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个吻里包含了太多东西,不止是分离数月的思念,似乎……还有别的什么。像是害怕,对,害怕。
  这是皇甫弋南会有的情绪吗?可他在害怕什么呢?
  身子已经酥麻得不听使唤,她心里又有种隐隐的担忧,总怕自己不在这两月发生了什么事,才致使他今日如此失控,因此便觉得气紧,低低喘息里,她稍稍推开他一点。
  皇甫弋南感觉到她的动作,也似乎意识到时间过去太久,离了她的唇微微偏开头,伏在她肩头喘着息。
  他的手还蒙着江凭阑的眼睛,四下静默里,她的眼一开一合,睫毛簌簌扫过他的掌心,似要痒到人心里去。
  半晌,她忽然出声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皇甫弋南似乎惊觉于她的敏锐,默了一瞬,转而笑道:“你还有脸问我?”
  江凭阑一愣,拂开他的手,看向他的眼睛,奇怪道:“我一没毁容,二没易容,怎么没脸?”
  “你此前见过谁,忘了?”
  她恍然大悟,难道他的情绪异常是因为这个?
  “你说微生啊,不就远远见了一面,我还能跟着敌军元帅跑了不成?”
  皇甫弋南还她一个“知道就好”的眼神,为避免压着她,翻了个身让开,自顾自穿起里衣来。
  江凭阑看着他行动不便的样子,笑了一会爬起来,“我来我来。”
  以皇甫弋南的身份,不论是当年在微生皇宫还是后来回了皇甫,穿衣自然都有人侍候。可这一年来,每每针灸过后,为掩人耳目便不能唤来侍女,因此都是江凭阑给他穿的。一想到自己不在的日子里,他每隔三日便要这样艰难穿衣,她就觉得好笑。
  她也不管皇甫弋南脸色多难看,边笑边道:“其实你也可以让吕仲永帮你穿的嘛,再不济还有观天。”
  他偏头瞥她一眼,神色不悦。
  江凭阑笑嘻嘻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觉得确实有点目不忍视,也便不打趣了,正经道:“对了,问你个事,赵梁和崔远是谁的人?”
  皇甫弋南慢悠悠走下床,头也不回道:“你回来以后分别问候了南烛、观天、王姑、张婶、李伯,眼下又提起远在尚原军营的两位副将,却似乎未曾关心过我的伤势?”
  永远不解风情的某人相当理直气壮,“早在岭北时乘风便隔几日给我汇报一次,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问的?”
  他似有若无叹一声,想想她先前慌里慌张踹开自己房门又跌在自己床沿的样子也便算了,答起她的问题来,“崔远年轻气盛,好大喜功,擅自对大顺动手并不奇怪,倒说不好是哪个派系的。至于赵梁,那老头是老六的人。”
  江凭阑恍然,一面下床给皇甫弋南穿外袍,“诱敌一事原本是想给喻衍攒点功绩,树立军威,这赵梁却逼得他不得不暴露我的身份,还在之后到处宣扬我的神勇,搞得人尽皆知。”
  “自然要人尽皆知的。一来能够阻止喻衍坐大,二来也令你在军中和民间声望大增,以此引起神武帝的忌惮,同时也给朝中官员留出话柄,有机会参你一本。”
  “所以你才让十一先发制人弹劾我?”
  “首先,他有理由这么做,神武帝一直以为当初陷害他入狱的幕后黑手是我们,那么他如今的报复也是情有可原。其次,他与我看起来越是争锋相对,神武帝便越放心将兵权交给他,这不,还派他去前线接替了你的位子。”他笑笑,“只不过,前几日听闻他似乎过得并不好。”
  江凭阑愣了愣,“怎么,还有人敢欺负当朝皇子?”
  “你带出来的兵,自然敢。”
  她张张嘴有些意外,“不是吧,跟过我的那支骑兵队为难十一了?”
  皇甫弋南看她这样子笑了笑,“十一弹劾了你,又取代了你的位子,这事谁人不知?那些士兵本就是你亲自挑选,个个都跟你一样是烈性子,便是皇子,他们也得给他些脸色看。你曾说,真心对待谁便能换来谁的真心,我看也并非没有道理。”
  她“哈哈”一笑,“苦了十一,也苦了你,一下多了一千两百个情敌。”
  他觑她一眼,“信不信我即刻上书,请求将那支骑兵队发配边疆?”
  “你敢?”她瞪他一眼,“不过我倒也的确担心,他们如此对待我,咱们那位素来疑心很重的陛下恐怕会看不顺眼。”
  “他迟早会找个理由端了这支骑兵队。”皇甫弋南淡淡道,又在江凭阑眉头皱起来前来了个转折,“不过,这是你第一支军队,虽然没拿到兵权和名分,人数也不过区区千余,却足够忠诚,我会想法子保住他们的。”
  她讨好一笑,“有劳有劳。”
  “此去岭北,除了这支骑兵队,还有一点你做得不错。”
  江凭阑本以为皇甫弋南定要责备她亲自上战场的事,不想他却只字未提,奇怪之余也便想通了。以他对自己的了解,想必这些事早在预料之中,而他也从没想她安安分分待在笼子里受人呵护,他经历了太多,因此愈加明白,要在这诡谲的世道活下去,最终靠的只能是自己。
  “别卖关子,快说。”她忍不住催促。
  “星海平原一役后,你对喻衍、崔远、赵梁三人的处置倒有些叫我刮目。喻衍确实犯了错,为避免神武帝起疑,你非但不能帮着掩饰,还须将事闹大。与十一同理,他与我们的关系看上去越糟糕,便越容易得到神武帝的信任。此番你狠狠奏了他一本,反倒是救了他。而崔远气焰太盛,一百军棍一方面是治了治他,另一方面,这场面整个军营的人都瞧在眼里,自然会暗暗将他与喻衍作个计较,如此便是变着法子替喻衍树立了军威。至于赵梁,”他冷笑一声,“恐怕他还在沾沾自喜,不知就要大祸临头。”
  江凭阑狡黠一笑,“我在奏报里特意将赵老头夸了一番,想必他的底细早就被查了个干净,神武帝哪能留着老六的人坏了岭北的事?至少在这一点上,咱们跟老皇帝还是一条船的人。”
  皇甫弋南含笑看她一眼,似乎很满意她这一年多来的进步,却也不多夸她,淡淡道:“此前不知你在行兵打仗之事上也颇有天赋,如今晓得了,整理了些兵书放在你房里,回头好好看。”
  得意洋洋的宁王妃回了房,立刻被案几上厚厚一沓半人高的书册给惊得退了出来,苦着脸大骂:“天杀的皇甫弋南!知道我记性好也不能这么折腾我吧!”
  

☆、登基称帝

  宁王妃归京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宫中,第二日朝议时,神武帝也对此前以十一皇子为首的一干人的弹劾奏本表了态,虽认定江掌院确为越权掌兵,却并未对其“谋逆之嫌”作过多探讨,只象征性剥夺了她对岭北战事的发言权。
  自然有人对此感到不满。十一皇子当初也不过是因了点风吹草动便被押入大牢关了三月之久,如今陛下竟对江掌院丝毫不疑心,前后一比较,实是令人不平。
  又过几日,十一皇子在前线亲自整束军队,将江掌院先前点的那支骑兵队打散了编入其余各营,并调离了尚原。陛下明面上没什么表示,私下里却是龙颜大悦。很显然,他虽出于某种原因有心偏袒江凭阑,但也不可能不忌惮这等牵涉军心民意的大事,如今自家儿子看这支队伍不顺眼,也算替他解决了心头大患。
  深宫密阁里,幽微烛火忽明忽灭,隐隐传来两人的谈话声。一人低伏在帷幕外,宽大的斗篷遮没了她的身形,只能通过声音辨认出是个年纪尚小的女子。
  “启禀陛下,属下已查明喻妃下落,他似乎并未起疑。”
  “似乎?”帷幕后的人冷笑一声,“你应该晓得,朕不喜欢听任何没有把握的话。”
  “陛下息怒。”她伏得更深,“自从回了甫京,他对属下的态度便一直不大明朗,属下也实在摸不透他的心思。”
  “七年之期将近,过了冬至便又是一个七年,朕等得太久,早已没了耐心。”
  “属下明白。”
  “光是明白这一点还不够,你须得想得更清楚些。尤其记得,你姓千。”
  “属下不敢忘。”
  “还有你们家主,望他也永远记得。”
  “陛下放心,江氏虽对家主起了疑心,却还不至于影响大局。家主要我提醒陛下一言,注意养贤书院的动向。”
  “此事朕自有计较,下去吧。”
  ……
  又一年秋。
  大顺占领河下近三月,其间历经大小战役十五起,始终岿然不动,却于八月初十忽然弃城而退。昭军挥兵入驻河下,被伺机已久的皇甫军队团团包围。
  七日后,八月十七,一个足以震动三国、惊骇世人的消息自前线传来。正当大昭与皇甫为争夺河下战得不可开交之际,大顺卫玦亲率二十万大军现身大昭西南部长辽省,以强硬攻势叩开长辽大门,兵分三路,不出一日,全省沦陷。
  巨浪拍石,卷起千堆细雪,无人不畏而生寒,就连皇甫神武帝也为之震惊,念着那人的名字久久难安。
  卫玦,微生玦。
  这是他做梦都想杀的人。微生皇室覆灭,却独独逃出了一个皇三子,像他这样的人,岂能不明白赶尽杀绝的要紧?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纵虎归山并非一时大意,而是当真杀而不得。
  去年普阳城围剿失败后,他曾秘密派出手底下最精锐的杀手一路追踪,为此大损一番,却还是让微生玦躲进了西厥。
  西厥内战爆发后,他也曾一度以兵械、火药秘密支持王族的死敌,可终归鞭长莫及,挡不住微生玦一次又一次大胜而归。
  岭北战事起,他牢牢盯紧此人动作,无奈又一次被迷惑了双眼。微生玦耗时大半年,要的竟不是打通岭北地界,而是借战争消耗大昭军力,转移世人的关注点,好在两国皆无防备之时对大昭西南各省一网打尽。
  他以三万兵马吊了两国整整大半年,大大保存了己方实力,为的就是今日这二十万铁蹄踏破大昭山河!
  八月十八,大昭怀盛帝气急败坏下旨,令镇国大将军武丘平即日自岭北撤兵,率军赶赴长辽,同时征调西南全境地方军共御外敌。
  同日,皇甫神武帝火速传信,令十一皇子与喻衍收束兵力,放昭军撤退。
  九月初一,历时整整九个月的岭北战事彻底结束。皇甫朝廷最终平定岭北动乱,收复失地,解决了多年来的边境隐患。岭北草案拟定人江掌院成为此事件中最大功臣,不过,朝廷暂时没空封赏她,也没空清洗岭北的大小官员,举世都将目光投向了大昭西南。
  大顺二十万铁蹄所向披靡,不到半月便攻占了西南三省。大昭政权本就尚未稳固,尤其是远离京城的西南一带,如此攻势之下,许多县城大开城门以示投降,几乎战意全无。
  九月初八,一支十万大军自皇甫南境秘密南下,随时准备支援大昭,领兵人正是方才自岭北凯旋的喻衍。
  面对大顺的铁蹄,一月前还剑拔弩张互相撕咬的皇甫与大昭忽然同心协力起来。关于这一点,世人是想不通的,但三国高层却都心知肚明。
  大昭这个政权是“虚”的,再耗个几年,待时机成熟,皇甫要它亡,它便不得不亡。可一旦微生玦打入大昭建立新的政权,那便成了“实”的,届时,南国将重新脱离皇甫的掌控。
  蛰伏近二十载,好不容易扳倒了微生王朝,帝业将成,大统在望,神武帝又如何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
  而他选择喻衍的理由也很简单:合适。此人比朝中几位老将更了解厥人,也绝对精通防御战,且从岭北战事来看,他对朝廷暂时没有二心,也与皇甫弋南不存在瓜葛。更重要的是,相比面临皇子领兵出京的风险,上台一位将军根本算不得什么。
  九月二十五,皇甫十万大军进驻大昭西南,表意声援大昭。
  九月二十八,大顺铁蹄在横扫西南第八省时受到皇甫阻碍,两军于长空野正面相遇,连战七天七夜,仍旧僵持不下。
  好似是天意要弥补当世两位将才四月前未能在尚原全力一战的遗憾,长空野成了微生玦和喻衍的对决之地。前者尤擅灵活的游击战以及大胆的突围进攻战,后者则精于防守,一个锐不可当,一个坚不可破,可谓是矛遇上盾,盾遇上矛,谁也讨不着好。
  无边旷野,血火漫天,这一战的激烈已不能单单用死人白骨来清算,据说在那七天七夜里,所有流经长空野的大小河川都被染成了赤红色,周边三省一时竟无水可饮。
  萧瑟秋意里,长流之水被热血浸泡得滚烫,远望宛如煮沸的茶汤。
  很多年后,长空野一役被誉为矞洲大陆史上最旗鼓相当的战役之一,无数军事大才猜测,倘若不是后来的第三方插足,这场仗恐怕要打个地老天荒,打到两边的主将都精疲力竭而亡才是。
  不过,又有人说了,皇甫那位倒确实是个实心眼,可以大顺卫玦的狡猾心性,怎么也不会让自己活活累死的嘛。
  打破了长空野一役僵持局面的是来自昭京的皇城军。大昭的军力一直很虚,就跟这个政权本身一样空有皮囊,可皇城军的战力却是不容小觑的。一味固守京城显然不明智,一旦西南全境沦陷,大顺军队必然一路东深,到时,即便皇城守备再森严也不过是一张纸,一推便倒。因此,大昭怀盛帝此番也算下了血本,不惜冒着滞空京城兵力的险,誓要将大顺阻在西南之外。
  十月初八,大顺同时面临皇甫与大昭两边的炮火,终于支持不住,退守龙泉省。
  十月半,皇甫与大昭乘胜追击,意图收复失地,却被大顺铁蹄阻在龙泉之外,难进半分。
  刚打破的局面又陷入了僵持。尽管此战不过打了不足两月,却因其极强的侵略性与铁血攻势,令三国消耗巨大,不论哪方都已不堪重负。
  大顺前身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藩国,即便西厥全民皆兵,二十万兵马也已是倾国之力,自然经不过折损。大昭更是不必说,本就空有军队而无战力,岭北战事又令其大损元气,此番连皇城军都搬出来了,可见也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至于皇甫,十万精军虽算不得什么,可问题在于,这是大昭和大顺的战事,插手已是破了例,难不成当真要源源不断支援南国吗?
  皇甫朝堂日日“鸡飞狗跳”,无数官员大臣上书请求陛下撤兵。十万精军兵损过半,如今不过余寥寥三万,能阻挡大顺的攻势已是不易,真要替大昭收复失地,起码还得再派出一支同等数目同等精锐的大军,即便最后胜了,皇甫也将大伤。岭北初定,太多事亟待处理,皇甫不能再为大昭耗费太多心力了。更何况,大顺占领的西南七省尚未擦着皇甫边境,待国内休养生息数年,哪怕数月,到时,再做打算也不迟。
  一连七日,奏折叠了近半人高,神武帝终不能一意孤行,于十月二十三下旨退兵。
  十月二十六,皇甫军队撤退,大昭挣扎几日后自知无力挽回局面,为保存皇城军实力,只得灰溜溜向东撤离。
  虽是没了两国的掣肘,大顺却也并不贪婪,立即停止了向北向东深入的攻势,急急收束兵力,开始着手整顿西南七省。
  十月二十八,一个惊世消息再度自西南传来。大顺向世人宣布,将全力扶持一个政权上台,并甘为其附属藩国。这个存在了短短两百多日的王朝就此倒台,而它所扶持的这个新立政权的当政者,他的名字叫微生玦。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当年微生皇城里第一顽劣、第一愚钝、第一不学无术,以风流二字‘誉’满天下,后于亡国之际弃城出逃,为无数人所不耻的皇三子,失踪近两年,却原来从未远离过世人的眼睛。
  那个令敌军望而生畏闻风丧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顺卫玦,竟是微生玦!
  一朝国破家亡,他甘愿被世人唾弃,甘愿俯首尘埃,孑然一身入西厥,再度走出时,却是凤凰涅槃。
  这么多年,是世人错看。那是真正的王者,胜过每一位死在城破里的皇子,十七岁的少年用自己的脊梁背负起整个家国,从此雄心深潜。一朝归来,他一柄□□一身金甲,以铁血手腕踏碎仇人的山河,不死不休。
  西南七省在听见这个名字时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抵抗。微生两百余年的政权并非说倒台就倒台,相比大昭,这才是众望所归的正统。王朝后继有人,复国大业已然开始,他们除了臣服别无选择,也不欲做别的选择。
  十一月初一,在大顺的全力支持与拥立下,微生玦于矞洲大陆西南部龙泉省登基称帝,国号“乾”,年号“帝业”,定都南回,取微生王朝传世剑“破军”为尊号,世称“破军帝”。
  尽管这一日已经酝酿许久,世人也早有预料,消息传出的一瞬却还是炸开了一锅的沸水。西南七省,微生玦偏就挑衅似的选了最靠近大昭边境的龙泉登基。寓意繁荣昌盛的年号上百上千,他却偏要将这一年称作“帝业元年”。
  纵观矞洲大陆历史,哪位开国帝王敢将年号取出这种霸道的气势?大乾不过与大昭我三你七分了南国疆土,拿的还是小头,却摆出这样的阵仗来,不就等于告诉世人,他微生玦要的是皇图霸业,要的是天下大统,一切不过只是一个开始吗?
  据说,对此,大乾破军帝表示:“朕不过吓吓他们,这些人也忒没胆子,且庸俗不堪,光见朕取什么年号,就不晓得看看朕的国号吗?朕如今,真的很缺‘钱’造宫殿啊!”
  侍应在旁的女子望着王袍冕冠凭栏而立的那人,轻轻叹出一口气来。
  是啊,世人的眼皆盯住了这个年号,可她却知晓,什么“帝业”,什么“大乾”,不过是他信手拈来作了个样子罢了,他真正想说的是……南回。
  都城原本不叫“南回”,是他力排众议坚持改的名字。
  南回,南回。
  凭阑,这里有一个人拿一座城在等你,你何时才会南回呢?
  千里外,拿着奏报的人手轻轻一颤,指尖缓缓拂过那两个字,一点一点,一笔一划。
  又是一年深冬,甫京的雪绵绵密密下个不停,连带奏报也是冷的,可她却分明感觉到指腹滚烫,像要将心都灼烧。
  成大事者绝情弃爱,可是微生,为何你却偏偏不是?
  

☆、最终不相认

  宁王府书房,专门给王妃辟出的小间里传来低低的谈话声。用以取暖的手炉静静搁在一边,江凭阑披着薄薄的轻裘,微垂着眼,似乎在愣神,直到阿六和十七面面相觑对视一眼,同时喊了一声“小姐”,她才忽然抬起头来。
  “哦,走神了,你俩再说一遍。”
  “小姐,您近日里不大对劲。”实诚的十七犹豫一会,还是说了出来。
  是不大对劲,她也晓得自己不大对劲。
  自七月里从岭北回到甫京,她总觉得身边怪怪的。先是王府的守备出现了变动,莫名其妙多了很多值戍的亲卫,到了夜里,每三刻钟便调换一班,似乎在警惕着什么,可问起皇甫弋南,他又没给出特别合理的解释。防患未然这种鬼话,她是不会信的。
  再者,吕仲永也很奇怪。虽是每隔三日照例来王府问诊,话却变少了许多,反倒有时是自己主动跟他打招呼。每次她想问点什么,那书呆子就以诸如“何老还在等我”或者“天冷先告辞了”的理由慌忙遁走。
  皇甫弋南就更奇怪了,这些日子以来天天往她房里送兵书,教她这个教她那个,还跟她分析了大昭国内存在的政治诟病以及地理缺陷。天冷的时候,他分明说不了太多话,左咳一声右咳一声也不肯去休息。起初她以为是西南那边的情况让他感觉到了紧迫,可仔细一想,他分明巴不得微生玦在南国搞点乱子来掣肘神武帝吧。
  实在忍不住便问了,对此,皇甫弋南的说辞是:“岭北动乱结束,你在朝中地位如日中天,待西南乱子一了,封赏很快会来,不提前做些功课怕是应付不来。”
  当时她觉得有道理,便没再多思忖,可终归心底里还是将信将疑,昨日又在皇甫弋南书房里发现了一封密函,更觉得这甫京的天似乎要变。
  倒不是她有意查皇甫弋南,只是找东西时不小心翻见,又看上头注了“养贤”二字,心生好奇便拆了。
  江凭阑重新封好密函后,回房闷了很久,一些埋在心底的疑问终于也浮了出来。
  她接手养贤书院已有一年半,一开始,里边的学生十分不成器,她为此设了个早跑制度,意图将这些人的惰性给剔了。事实证明,效果确实不错,以起始时的状态,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好好念书,连着两个多月跑下来才令整个书院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那之后,她模仿现代高校的规制,将这批从年龄到性别到性格到特长都参差不齐的学生分为文科与武科两大类,又在文科与武科里划出不同课目来。不过,书院的资源很有限,连教书先生都配备不全,至于武教头,那是她向皇甫弋南借了几个手下充当的。
  如此过了一年多,书院的学生虽是有了不少进步,却也没能成什么气候。这并不令人意外,一个被当朝天子遗忘的书院,一个连院选时间都得靠自己估摸猜测而无明文规定的书院,能被整顿成这样已是奇迹,还指望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跟人家睿明院的大才子们媲美吗?
  当然,江凭阑也是发现了“苗子”的。比如那个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