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贞武忙起身上前,亲自搀扶康熙进入西暖阁,侍候康熙落座,他却未敢就坐,康熙伸手指了指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太师椅道:“坐。”
贞武早就留意到那张太师椅与康熙的炕乃是一般高,忙躬身道:“皇儿不敢。”
康熙微笑着道:“皇帝无须拘礼。”说着又对李德全指了指,李德全忙招手叫外面的小太监奉茶,见康熙再无指示,便领着一众太监宫女退了出去。
贞武谨慎的坐了半个屁股,便直言不讳的道:“皇儿听闻皇阿玛龙体大有起色,便快马赶来探视,皇阿玛龙体康泰,实是大清之福,大清皇室之福。”
“这得益于你请来的藏医。”康熙缓慢的说道:“邀天之幸,能在有生之年,优游养性,亲眼目睹大清之变化,时时听闻皇儿之令名,朕已此生无憾。”
见康熙一来就明确表态要优游养性,不插手朝廷事物,贞武不觉有些不安,知道他看破了自己的来的目的,正琢磨该如何解说,康熙已接着问道:“欧洲大捷可真?”
“回皇阿玛,欧洲大捷已经证实。”贞武忙回道:“自欧洲返航的商船队,船员水手不少,更有护航之海军战舰,欧洲海战大捷,确是事实。”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征伐欧洲,不仅关系到大清海外分封的成败,亦关系到南洋澳洲能否彻底巩固下来,事关大清国运,他自然是最为关心,如今既是海战大捷,至少说明大清海军的火炮要强于欧洲,如此,即便是在美洲要与欧洲各国联军打一场陆战,亦无所畏惧,海战尚且不惧,何惧陆战?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问道:“西北可有异动?”
西北?贞武知道定是调动一万禁卫新军前往西安之事引起了康熙的担忧,他忙欠身道:“回皇阿玛,西北目前尚无异动消息,皇儿加强西安的兵力,乃是未雨绸缪,亦是有意将西安扩展成一大军事中心,以震慑辐射整个西北,西安的禁卫新军,皇儿预计逐步增加到六万。”
六万禁卫新军!这可是大手笔,以禁卫新军的战力,贞武这个部署就不是单单对付准噶尔了,看来他是准备在西北大打出手,继续开疆拓土了,想到这里,康熙不由瞥了贞武一眼,这个老十四果然是比他更有野心。
沉吟片刻,他便缓缓问道:“对于兵制的革新,你是如何想的?”
见康熙终于问到兵制问题,贞武亦稍稍松了口气,八旗制度是大清的根本,康熙若是不问,问题可就严重了,略一沉吟,他便开口道:“皇阿玛,海军和禁卫新军皆是全部装备火器,一色的火枪和火炮,战力远甚于八旗绿营,取代八旗地位,已是必然。
驻防八旗在解除了束缚之后再通过满汉联姻,完全可以与绿营合成一体担负起驻防地方之重任,这实际与之前的八旗绿营之分没有多大的区别。
皇儿如今已经尽收下五旗兵权,一统八旗兵权,下一步则是打破八旗壁垒,不再以旗统兵,继而逐步扩大旗人的数量,彻底改变以少驭多的局面,至于平衡和牵制,皇儿拟在京师、盛京、西安、成都、江宁、广州、噶罗巴、暹罗、澳洲设立九大军事中心。”
康熙听的眉头一皱,西安是作为军事中心的试点?老十四在西安一地就部署了六万兵力,九大军事中心,至少就是近六十万人,再加上海军和驻防地方的八旗绿营,大清的兵力岂非要上百万?以此来牵制平衡倒是没有问题,只是朝廷养的起吗?
微一思忖,他便明白了贞武的想法,噶罗巴、暹罗、澳洲三地的兵丁根本无须朝廷供养,不仅不需要朝廷供养,而且还能为朝廷增巨额的收入。
微微点了点头,他才接着问道:“大量的抬籍,会否再度引发旗人生计问题?”
“不会。”贞武毫不犹豫的说道:“皇阿玛,在二十年内根本无须担忧旗人生计问题,如今大清正加速海外和大陆扩张,旗人数量即便翻一番亦无法满足兵力的扩张需要,因此,皇儿准备大量输入奴隶,并且准备大举从民人中征召兵丁。”
“大举征召民人入伍?”康熙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贞武点了点头,肯定的道:“是的,皇儿一直未将海军中非旗籍者抬籍,便是欲以海军为垂范,在禁卫新军中亦大量征召民人,大清不独是旗人的大清,是所有旗人和民人,是所有满汉蒙回藏各族的大清,所有大清子民皆有为大清开疆拓土,保卫大清的职责。
必须让大清所有的子民皆能够享受大清开疆拓土带来的荣耀和财富土地名利地位,唯有如此,他们日后才会义无反顾的担起捍卫大清权益,守护大清疆土的职责,唯有如此,大清才能够彻底改变以少驭多的局面,才能稳如磐石,绵延千秋!”
第731章 贞武元宝
老十四这是旨在扩大利益格局,让受益者真心拥护维护大清的统治!康熙默默的瞅了他一眼,如此看来,老十四发卖大清远洋贸易船队股份、发卖海上贸易航线、鼓励晋商创办‘晋和盛’票号,倡议满汉联姻,大量抬民人入旗籍,废除贱籍、提高工匠地位,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何谓天下归心?唯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唯有让各阶层的利益都与朝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下归心!
老十四从一开始便走的就是利益均分的路子,海外分封的受益者是皇族宗亲、八旗王公勋贵,海外扩张、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必然将大力拉动大清的百行百业,受益的是大小官员和士绅商贾。大举征召民人入伍,则是将小民百姓也拉入了受益的行列。
随着海军禁卫新军的不断扩充,随着海外分封,海外扩张,海外贸易的加速,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受益的人群数量将越来越大,在他们享受大清海外扩张带来的益处同时,大清的统治亦将越发的稳固。
老十四这算是将大清海外扩张利用到了极致!想到这里,康熙不由微微有些兴奋,他在位五十余年,重在笼络天下士子,老十四则扩展到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才是真正的一网打尽天下英雄!
如此下去,不出十年,大清就将彻底解决消除以少驭多的局面,获得朝野上下各个阶层的真心拥戴,即便是废除八旗制度又何妨?即便是换做他在位,也愿意以废除八旗制度换来大清的繁荣安稳,换来真正的天下归心!
想到这里,康熙微微笑道:“下的好一盘大棋,也不愧朕对你青睐有加,不过,朕还是要叮嘱你,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且毋操之过急,另外再嘱咐你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为人君者,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见康熙对破坏八旗制度不置一词,反而加以褒奖勉励和叮嘱,贞武不由如释重负,他知道康熙后面的话是针对即将开始的吏治整饬,忙欠身道:“皇阿玛教诲,皇儿必定铭记于心,不敢一日或忘。”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皇儿初临天下,渊冰日惕,还恳祈皇阿玛移驾回京,皇儿亦能日日受教。”
回京?康熙瞥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新政以及兵制革新,京师一众皇族宗亲、八旗王公勋贵未必人人皆是心悦诚服,目光短浅之辈,虽不敢言,然心里却是颇有微词,朕若回京,必然日日前来呱噪,还是这里自在,再缓一缓吧。”
见康熙如此直言不讳,贞武倒不好再进言,康熙略微一顿,便微笑着道:“去给你额娘请安吧。”
出的西暖阁,贞武不由长松了口气,康熙能有如此态度,也不枉他跑这一趟,康熙既是不反对破除八旗制度,他倒不用瞻前顾后,尽可放手大干。
腊月初一,‘四大恒’在京师的各个分号同时推出了大清银元——贞武元宝。
消息一出,京师一众皇族宗亲,王公勋贵纷纷派人捧场,遣人到就近的分号大量兑换银元,他们是必须捧场的,贞武明确的说过,朝廷将银元的铸造权交给‘四大恒’是为了刻意补贴他们,银元流通的越好,他们的利润就越高,岂能不捧场?眼下年关将近,给下人发例银,打赏皆用的上。
京师的大小官员自然亦不甘落后,这是贞武御极登基发行的新钱——贞武元宝,此钱的发行流通,意义不可谓不大,身为京师官员,这点子自觉性是必须有的,虽然明知银元的成色略有不足,却也顾不得那点损失,亦纷纷遣人去兑换,否则新钱发行遭受冷遇,他们这个年只怕都过不好。
紧随其后的是喜欢用洋银的商贾士绅,大清发行了自己的银元,他们自然都欲抢先目睹,以做比较,‘四大恒’各分号立时就挤满了前来兑换银元的人群,各分号都将贞武元宝的详细数据一一注明,张贴在醒目处,进店便可看见。
色泽润白柔和,铸造精美,大小适中,携带方便,使用便利的贞武元宝一兑换出来,立刻就获得一片好评,虽然只是九成银,及不上九五成色的官银,但是这些个优点完全足以弥补成色上的不足。
次日一早,京报上就刊载了贞武的谕旨,大清银元等量兑换,全国等值流通,与银两同时流通,自贞武二年起,朝廷一应赋税皆改用银元征收,随后还附上了银元与铜钱的兑换比,一元兑换五百六十文,并且注明,银元与铜钱的兑换将会根据市场实际兑换情况,一年调整四次。
京报一发行,立刻就竖立了大清银元法定货币的地位,全国等值流通最受商贾欢迎,与铜钱的兑换按市场的实际兑换数值适时调整则使的小民百姓对银元极力热捧,况且银元一角的面值仅仅只需五十六文便可兑换,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兑换使用小额的银元。
年关将近,一应官绅士民手中都积攒了不少的闲钱,消息一传开,士绅商贾、小民百姓都纷纷涌到‘四大恒’兑换大小不等面额的银元,短短数日,银元在京师就开始广泛的流通起来。
不独是京师,广州、江宁、太原三地的银元在京报刊载之后,银元的兑换数量亦是节节高攀,四地的铸钱局亦开始日夜加班加点的铸造银元,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兑换需要。
大清贞武银元的发行流通不仅统一了大清的银币,促进了银币在全国的广泛流通,省却了白银在各省流通中的损耗,亦使的所有的百姓在缴纳赋税之时免遭第二次盘剥,所有的士绅百姓对贞武银元皆是喜爱至极。
唯独大清的地方官员们闷闷不乐,银元的发行,再次证明了贞武废除耗羡的决心,虽然如今废除耗羡还在山西试行,贞武还没有明确的旨意,但银元一流通,是否有废除耗羡的旨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银元全国流通,不存在成色差别,无需回炉熔铸,何来损耗?
乾清宫西暖阁。
看着各地送来的密折,贞武亦终于明白过来,自明朝到康熙,一百多年时间,为何明知银元的好处,却没有一个皇帝肯全面推广银元,原因就出在火耗上面!推行银元,无形中就砍掉了火耗的合法性,这不仅损害官员的利益也损害朝廷的利益。
官员无法从火耗中捞取额外的好处,朝廷则要从赋税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地方衙门的办公经费和地方经费,想明白这点,贞武不由哑然失笑,闹了半天,都是钱闹的,看来,没钱的皇帝这日子也不好过。
看完密折,贞武不由掏出金表看了一眼,已经十一点了,他不由眉头微皱了皱,老十胤誐怎的还未进宫?昨日就接到禀报,已经抵达通州驿了,正自疑惑,包福全便躬身进来禀报道:“皇上,敦亲王胤誐在外递牌子觐见。”
“宣!”贞武含笑道。
不一时,胤誐便快步进来,瞥了一眼端坐在炕上的贞武便在门口跪下道:“臣胤誐恭请皇上圣安。”
“免礼。”贞武微微笑道:“赐坐,赏茶。”
“谢皇上恩典。”胤誐叩首之后便起身微笑道:“臣第一次到南洋,可算是开了眼界,八哥、九哥嫉妒的眼都红了。”
“你就可着劲的吹吧。”贞武心情轻松的笑道,一众兄弟,如今也就老十在他面前能够放的开,他也难得轻松,俟其落座,他便问道:“十哥不晕船?”
听的晕船两个字,胤誐登时一脸不自然的道:“皇上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怎么不晕?晕!初到噶罗巴,上岸之后都感觉踩在棉花上一样,不过,臣没告诉八哥九哥他们。”
胤誐这是想让老八老九也尝尝晕船的滋味,一副小孩心性,贞武微微一笑,知道他是有意的轻松气氛,当下便随口道:“说说你一路的见闻,朕也听你吹吹。”
“皇上去过噶罗巴的,臣还如何敢吹。”胤誐说着已是收敛了笑容,略一沉吟,便道:“皇上,臣在噶罗巴停留时间较长,闲着无事,微服了解了一下噶罗巴的情况,噶罗巴一地如今的人口已经达到二十余万,不留辫子的汉民在城内和郊外皆随处可见,通过交谈得知,其中不少人都是前朝的移民。
令臣有些担忧的是,噶罗巴的驻防绿营和海军数量不多,总计也就五千余人,而且海军常年不在噶罗巴,常驻的绿营仅只二千人,而噶罗巴的团练和海军学院却有一万五千余人,且多是前朝移民出身。
皇上,噶罗巴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稻一年三熟,距离暹罗这个粮仓亦近,而且噶罗巴造船厂、火器火药作坊、海军学院皆已初具规模,臣委实有些担忧生出乱子来,是否再增派些驻兵。”
第732章 天意难测(大结局)
见胤誐一脸郑重的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贞武不由颇为意外的瞥了他一眼,前朝遗民,老十这是对那些前朝遗民耿耿于怀,还是对留短发或是留长发着汉装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这老十素来大大咧咧,他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个皇族宗亲和八旗王公勋贵,这事有必要加以引导。
微微沉吟,贞武才含笑道:“十哥且说说,为什么短短数年,就有如此多的前朝遗民投奔噶罗巴?”
胤誐眨巴了下眼睛,道:“那是因为南洋无偿分送土地,而且不要求剃发易服。”
微微沉吟,贞武才缓缓说道:“十哥应该听闻过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和当地土著对汉人进行过几次屠杀的事情吧?不独是马尼拉,荷兰人在噶罗巴对汉人亦是肆意盘剥杀戮,暹罗对北大年的汉人同样亦是如此。流落南洋的汉人在安南、南掌、暹罗、缅甸皆被大力限制,而且受尽歧视与盘剥,可谓备尝艰辛。
相反,大清在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三征准噶尔之后,便天下太平,日渐繁荣,复开海禁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昌盛,这几年大清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为大清锦上添花。
之前开海禁,大清子民是大量流向南洋,而今大清繁荣昌盛,流落南洋,日子过的艰难的汉人则又想回归大清,然而,出门容易回家难,朝廷一纸严令,断绝了南洋汉人的回家之路。
这才是大清占据南洋,宣布建立南洋行省,吸纳移民的消息传出之后,流落南洋诸藩各地的汉民蜂涌来投的真正原因,这是百姓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朕对下南洋的汉民并无偏见,不论是前朝遗民,还是国朝之初躲避战乱,仰或是为了生计而远走南洋的,可说大多都是出于无奈。
朕亦从不认为剃发易服就代表着真心臣服和归顺,吴三桂不也剃发易服了那么多年?结果还不是反了。朕以为,南洋汉人举家投奔噶罗巴,比剃发易服更能说明人心向背,十哥以为举家来投,生活安稳富足的百姓会造反?”
听的贞武长篇大论,胤誐不觉有些讪讪的,原本是想表现下的,这下算是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他忙微微躬身道:“臣愚钝,皇上这番训诲令臣茅塞顿开。”
贞武微微笑了笑,道:“无须在意,时时处处能够留意关心国事是好事。”呷了口茶,他才接着道:“噶罗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朕亦不敢掉以轻心,稍稍缓上一年半载,必然要大举增兵,其本地的团练和海军新兵亦会抽调各地,这是驻兵的原则问题。
再则,朕以优厚政策吸纳南洋各地汉民来投亦是未雨绸缪,为日后征伐南洋诸藩做准备,他们可比咱们更了解南洋诸藩属的情况,大军亦不用为翻译和向导发愁。”
竟然还有这么一层意思在内?胤誐不由暗叹了一声,以后还是老老实实装傻得了,他忙赔笑道:“皇上圣虑深远,策划周全,臣实是敬服的五体投地。”
“谁个对朕不是五体投地?”贞武轻笑道:“先跪安吧,明儿朕叫上几位兄弟为十哥洗尘。”
“谢皇上隆恩。”胤誐忙起身行礼。
望着胤誐退出的背影,贞武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噶罗巴他并不担心,五千驻兵已是绰绰有余,南洋的土著在西班牙人的屠杀下,能够存活的不多,不可能对噶罗巴构成威胁,当地吸纳的移民更不会造反,他考虑的是安南、南掌、暹罗、缅甸等藩属国。
作为世界粮仓的东南亚,必须彻底的并入大清版图,问题是采取何种方式?要说一劳永逸的话,莫过于南洋这种方式,如此,则必然投入大量的兵力,东南亚气候炎热,森林茂密,疫病肆虐,若是损失太大,必然倍遭诟病,影响以后的征伐。
渗透同化,着实有些太慢,而且短期难见成效,也难达到彻底并入大清版图的目的,欧洲是利用不上的了,或者可以试着利用莫卧尔帝国,能否再来次驱虎吞狼?
略微想了想,他便搁开了手,东南亚目前不能操之太急,先等非洲的事情安稳之后再说,乘着这段时间倒可以先将莫卧尔的底细摸清楚。
腊月二十日,贞武在交泰殿举行了隆重的封印仪式,从京师到地方,所有的衙门亦跟着封印放假,开始享受长达一个月的春节假期。
一众皇族宗亲、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地方官员皆是如释重负,长松了一口气,贞武元年总算是捱过去了,回想这一年,众人皆是百般滋味在心头,不少人更生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贞武巩固了皇位之后,一众皇族宗亲也跟着起的起,落的落,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十五、十六不仅被晋爵重用,更获得非洲分封,可谓是名利双收。
老十二、老十七虽未获得非洲分封,却亦有晋爵之喜,被圈禁的老大胤禔,废太子胤礽亦被先后解封并获的海外远征的机会,同时两家长子亦获得爵位,老三胤祉掌管教育,亦算是重用,一众兄弟不说皆大欢喜,至少亦无多大的怨言。
八旗王公勋贵则是失大于得,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们被剥夺了兵权,被削弱了对旗民的掌控,却是获得了贞武对他们海外封国的大力支持,不仅放宽了对封国的限制,而且还大力提供银钱和奴隶,同时还画了一个大清周边藩属分封的大饼,相信过不了几年,他们便能扔掉‘空桶子王爷’的帽子。
虽说是常见的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不过这一巴掌打的有些忒狠了,一众王公勋贵心里实是有些不满,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是忍气吞声的煎熬着。
朝中一众大臣却是稍稍松了口气,短短一年时间,这位初登大宝的主子收缴八旗兵权,调整朝廷大员,赈济北方五省,清查京通粮仓,发卖海上贸易航线,选秀女,倡议满汉联姻,革新兵制,出巡晋陕,试行新政,挑起京宁两报辩论,出兵征伐非洲,发行银元,大小事情一桩接着一桩,让人目不暇接,忙的他们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地方官员们则是忧心忡忡,银元的发行,断绝了州县官员征收火耗的财路,没有州县官员的孝敬,他们如何给京师的大佬们孝敬?更为可虑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贞武明年可能就会放手整顿吏治,如此多的亏空如何才能填补?
最为高兴的则莫过于商贾和小民百姓,随着美洲、欧洲、非洲、阿拉伯、莫卧尔等航线的相继开通,海外航线的发卖,稍有眼力的都知道大清即将迎来空前繁盛的海外贸易,而‘晋和盛’票号的创办和贞武提出大力发展内陆商贸的倡议让晋陕甘的商人亦是大为振奋。
小民百姓最为实在也最容易满足,摊丁入亩的推行,银元的发行,既免除了人头税也废除了火耗的征收,更让他们高兴的是高产抗旱作物的普及推广,能够让他们填饱肚子,而‘四大恒’的低息放贷,遭灾时的无息放贷又让他们不用再遭受高利贷的盘剥,如此大的变化,让所有的百姓都感觉有了盼头。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被加重了赋税负担又断绝了高利贷剥削的缙绅们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暗暗的在心里盘算着将手里的钱财转投到商铺中去,因为购置田地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了。
喜也罢,忧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贞武元年总算被翻过去了。
广济寺的钟声响了,这是迎新辞旧的钟声,钟声悠扬而浑厚,久久回荡在夜色笼罩下的京城上空。
京城内外各色人等怀着各自的憧憬,燃放着各色各样的爆竹烟火,庆贺贞武乙未年的到来。
贞武二年春,三月,京师。
三月底的京师,繁花似锦,春光明媚,南迁的燕子早已翩然归来,四处忙着啄泥构筑新巢,补筑旧巢,在城里窝了一冬的人们纷纷出城踏青,尽情享受城外的春光。
畅春园,集凤轩,新近最为得宠的周贵人周柔嘉带着宫女在亭子里观赏着刚刚越冬飞回来的白鹤,这是一片为了养白鹤而特意保留的湿地,除了白鹤,还有许多其它的鸟类,诸如黑鹳、苍鹭、池鹭、白鹳、绿头鸭之类的。
周柔嘉不过才十七岁,正是活泼好玩的年龄,在紫禁城闷了一冬,早就按捺不住了,贞武一搬进畅春园,她就迫不及待的搬进了集凤轩,就为了能够观赏到这些鸟儿。
正自看的高兴,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抱着一只白鹳匆匆的赶了过来,道:“主子,奴才刚刚从他们手中买来一只受伤的白鹳。”
“伤哪儿了?”周柔嘉登时兴奋的问道。
“回主子,翅膀伤着了。”小太监忙躬身道,这只白鹳是他特意着人张网捕来的,然后弄伤了翅膀,以讨周柔嘉欢心。
周柔嘉哪里会想到这么多,仔细的查看了一下白鹳受伤的情况,见伤的不重,立刻吩咐人找笼子先养起来,待伤好了,再放回去。
澹宁居前殿。
贞武一脸微笑的看着刚刚翻译出来的鸽信,这是噶罗巴传来的,海军在南非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了开普敦的军事基地好望堡,并且俘虏了二千荷兰人和四千奴隶,控制了开普敦方圆百里的地方。
西非的战事亦相当顺手,已经攻占了黄金海岸上一个商贸港口——阿克拉,并且扫清了周边包括英国人占据的海岸角在内的奴隶堡十二个,正盘整休息,待巩固了阿克拉之后再继续推进。
跟随海军舰队前往的庞大的商船队已经满载着黑人奴隶返回噶罗巴,同时还有抢掠的十一万两黄金和大量的象牙。
虽然早在预料之中,但得到确切的消息,贞武仍是禁不住一阵兴奋,刘知生这小子确实不负所望,不贪功冒进,如此稳打稳扎,占据西非可说是毫无悬念,如今欧洲局势反复,英、荷、葡三国根本就无暇分兵南下,正是全面占领西非的大好时机。
一旦全面占领西非,就能垄断西非的黄金和奴隶贸易,万恶的奴隶贸易虽然名声不好听,却实实在在是这年头最为赚钱的贸易,一旦南非储量惊人的金矿开始开采,就根本无须担忧快速扩军带来的财政压力了,必须尽快的派兵全面征伐占领南非,寻找金矿。
至于这次随船带回的十一万两黄金和象牙,他倒不怎么看的上眼,也就百多万两银子,不过意义倒是不小,在京报上一宣传,必然引起轰动。
奴隶贸易虽是赚钱,却不宜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事必须低调,现阶段要尽量控制黑人留入大清,先开发婆罗洲,或是运往美洲澳洲,这个消息传出,一众王公勋贵定然会欣喜若狂,有源源不断的奴隶,海外封国就能迅速的发展起来。
呷了口茶,贞武将思绪又拉回到国内,非洲既然已经无须担心,整顿吏治便该提上日程了,这个他早已设想好了,从清理湖广、两江、浙江等地的钱粮亏空开始,休息了几个月,也该折腾他们了。
包福全这时躬身进来,轻声道:“皇上,已经未时了,是否传膳?”
传膳?贞武心情正好,可不愿一个人吃饭,当下便问道:“周贵人在何处?”
一听这话,包福全便知道贞武是想与周柔嘉一起用膳,心里暗道这周贵人如今可真是受宠,忙躬身道:“回皇上,周贵人在集凤轩观鹤。”
贞武点了点头,道:“就在集凤轩用膳吧。”
集凤轩,周柔嘉因为一时间着不到适合的鸟笼,便命人将受伤的白鹳关在一间废置的房间里,又命人去抓小鱼之类的喂食白鹳,忙上忙下,兴奋的不亦乐乎。
待的太监通知圣驾到了,她才急忙领着一众宫女太监迎了出去,贞武进了门,待众人行礼之后,他才上前拉起周柔嘉,微笑着道:“瞧你一脸的兴奋,可是南迁的白鹤都已飞回来了?”
“回皇上,不仅白鹤回来了,还有好多鸟都回来了。”周柔嘉甜甜的笑道:“臣妾还收养了一只受伤的白鹳,正给它喂食呢。”
见她满脸的欢笑,贞武不忍扫她的兴,便微微笑道:“难为你有如此爱心,陪朕去瞧瞧。”
此日,海军征伐非洲大捷的消息便在京报上刊载了出来,对于海军的胜利,京师百姓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议论最多的是随船运回的那十一万两黄金和象牙,虽然运回的黄金象牙数量不是很大,却足以说明非洲盛产黄金象牙,一众士绅商贾立刻开始对非洲关注起来,非洲的黄金、象群、黑人、气候,地理位置、原始部落等等立刻就引起了热议。
黄金象牙虽然价值不菲,但是京师的王公勋贵,大小官员却并不上心,他们更关心的是非洲运回的黑人奴隶,一众王公勋贵对奴隶的渴求完全是没有止境,奴隶越多,他们的海外封国就发展的越快。
大小官员对黑奴上心是因为黑奴能够尽快的开发婆罗洲,从去年过年开始,他们就意识到这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随着银元的推行,地方官员们断绝了收取火耗的财路,京报宁报的普及又加大了对朝廷新政的宣传力度,而且各州县都有为京报撰写文章的士绅,况且还有个言论自由的宁报,一众地方官员可没人敢顶风作案,胡乱摊派收费。
地方官员没钱,京师的官员自然就没人孝敬了,京师的物价却又没降,虽然加了一倍的俸禄,但那点俸禄怎及得上地方官员的孝敬?这不,所有的官员如今都对婆罗洲的庄园开始高度关注起来,那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福利,而奴隶则是婆罗洲庄园能否迅速开发的关键,他们岂能不关心?
澹宁居前殿。
贞武一众上书房大臣商议完奴隶以及清理江南亏空的事情之后,正待出去散散,包福全便躬身进来道:“皇上,方才集凤轩太监来报,周贵人今日身子略有不适。”
不适?贞武微微楞了下,周柔嘉昨日还好好的,怎会突然不适,当下便问道:“太医怎么说?”
包福全忙躬身道:“太医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