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的,他次行还有个目的,整合晋商,大清要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西北的内陆贸易亦要大力发展。

晋商无疑是西北贸易的主力军,不仅资本雄厚,而且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他不仅要引导,而且要大力扶持,将晋商纳入他开拓西北的计划当中来,说一千道一万,亚洲才是大清的根本利益所在。

另外,山西的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质好,是近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工业燃料,一旦蒸汽机大量运用开来,山西的煤炭就成了抢手货,除此之外,山西的铁矿亦特别丰富,一路行来,他一直在考虑,是否将山西建成一个近代的重工业基地。

令他难以下决心的是山西的交通,出山西实在太难了,四面皆是大山,这年头靠肩挑手扛,开辟一条路那难度就真不是一般的大,他进山西这一路,亦是觉得极为辛苦。

看了半晌,他才轻叹了口气,放下了地图,出了门在院子里缓缓的踱步,建立近代工业体系,怎么说也还得等个二、三十年,眼下并不着急,他很快就将思绪转到了太原。

自进入山西,不论是打尖还是住宿,他都遣人四下打探情况,山西的各种安辑银、抚恤银、除害银确实未下发,而且还为治理汾河征派徭役,这纯粹是在拆他的台,明天就要进太原城了,不知山西这帮子大员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第674章 泄露

朝廷有超品大员进入太原城,并且连夜召集太原镇总兵金国正以及参将王一明、赵军前往满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西巡抚苏克济、布政使苏瞻等山西大员耳中,一众人不由的心惊肉跳。

超品大员,什么叫超品?正一品之上就叫超品,异姓功臣爵位,男、子、伯、侯、公五级爵位中,子爵是一品,伯爵以上的爵位才称为超品大员,宗室爵位中,公爵以上才是超品。

不用说,是朝廷的钦差大臣抵达太原城了,对方不仅脚程快,而且丝毫不按朝廷礼仪,入城前后连招呼也不打一声,便直奔满城,紧接着就召见太原镇城守协的将领,这不明摆着是冲着他们来的?巡抚苏克济稍一愣神,便沉声道:“备轿,去满城,另遣人去通知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布政使苏瞻、按察使岳代都前往满城参见钦差。”

在满城门口,揆叙、苏克济等人却吃了个闭门羹,城门的值卫兵丁和将领都已换了人,送上名刺之后,很快就出来了一名武官,态度很客气,话语却极为冷淡,“主子有吩咐,一路快马驰聘,极为劳累,今晚一律不见客,请诸位以及太原城的府道县官员明日一早前来参见。”

苏克济没料到自己等人主动前来,对方竟然会避而不见,眼见那武官转身要进城门,他忙问道:“请问钦差大人是……?”

“明日一早便知。”那武官头也不回的说着,快步进了城门。

竟然连身份也不告知,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钦差?苏克济几人不由面面相觑,愣了一阵,几人便移步远远的离开城门,站定之后,揆叙便将一应亲卫屏退,扫了几人一眼之后,他才轻声问道:“所有的安辑银、抚恤银、除害银都已经发下去了吗?”

苏克济苦笑着道:“宪台大人,这才短短几日,哪能就发的下去,这才凑了三百万的银子。”

微微沉吟了片刻,揆叙才问道:“那二百万能否凑齐?”

苏克济忙回道:“毫无问题,都已经说好了,只是调集银子需要时间,再有三天,所有的银子都能到位。”

“那就好。”揆叙微微点了点头,道:“赶紧的给陕西那一百多万划拨过去,通过‘四大恒’用会票转,快马送去,如今是能救一个是一个。”

听的这话,苏克济几人不一呆,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能救一个是一个,难道山西没救了?几人不由狐疑的盯着揆叙,默然半晌,揆叙才沉声道:“不用心存侥幸了,满城里这位,不是什么钦差。”

不是钦差!苏克济几人登时就蒙了,难道还有人假冒不成?不可能,假冒的敢住进满城?城守尉齐明堂又不是白痴,布政使苏瞻迟疑着道:“宪台大人这话何解?”

微微沉吟,揆叙才道:“那名武官我认的,是敦亲王府的三等护卫,住在满城的是敦亲王无疑。”

来的是敦亲王!苏克济满脸不解的盯着揆叙,敦亲王前来岂不是更好?揆叙可是八党的中坚,与敦亲王的关系定然非同一般,何以他如此沮丧?转念他就明白了过来,有着这层关系,敦亲王竟然不敢见揆叙,他怕什么?或者是说他顾忌什么?意识到这点,他登时就脸如死灰。

大晚上,布政使苏瞻也没发现苏克济的异常,见他不吭声,便狐疑的问道:“敦亲王怎会不是钦差?”

揆叙微微苦笑了下,却是没有解释,且不说胤誐豁达直阔,不适宜查案,仅凭他与胤誐的关系,贞武就不会派胤誐来山西?不用想,定然是贞武亲自来太原了,胤誐让他的护卫出来,就是在变相的提醒他,实是未料想到贞武竟然对此事重视到了如此地步,居然亲自驾临山西。

他也不理会几人,仰着头望着满是繁星的夜空,苦苦思索着,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见他这副样子,几人也不敢打搅,心里却是又惊又疑,更夹杂着一些惶恐。

默然半晌,揆叙才沉声问道:“那几名监生情况如何?”

见他问起这事,按察使岳代忙回道:“都没事,好吃好喝的供着,只是不准出门而已。”

微微点了点头,揆叙才道:“放了吧,好好安抚一番,赠送点银子当做赔礼。”

“下官尊命,回府便去处理。”岳代忙躬身道。

微微沉吟,揆叙才沉声道:“有关挪用赈灾钱粮食一事,本宪一力承担,你们尽管将责任推诿到本宪头上,你们要做的是将参劾太原知府赵凤诏贪赃一案,做成铁案,万不能有丝毫破绽,亏空钱粮,因为治河工程,已是一团乱麻,都不必心虚,一口咬死,没有过不去的坎。”

听的这话,几人心里都是一松,苏克济却沉声道:“凯功,岂能让你一人背这黑锅,参劾太原知府赵凤诏贪赃乃是我出的面,所有的事情还是由我来担吧。”

“你担不了,何必拖你下水?”揆叙强打精神笑道:“放心,廉亲王、敦亲王会为我求情的,我并未贪侵钱粮,不会有多大的事情,时间不早了,赶紧的去安排。”

此日一早,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山西巡抚苏克济、布政使苏瞻、按察使岳代,山西学政、冀宁道道员等大小官员皆齐齐赶到满城拜见敦亲王胤誐。

胤誐很是热情的接见了他们,大谈山西的风俗以及官场趣闻,却丝毫不提及山西的赈灾,一众不知情的官员虽然满头雾水,隐隐感觉怪异,却也没人敢得罪这位当红的亲王,只得小心翼翼的奉迎,几位大员却是暗暗叫苦,胤誐这是摆明了拖延时间,将他们拖在满城,也不知道外面现在是什么情况?

太原城,水西门大街一大早便布满了衣甲鲜明,挎刀持枪,神情肃然的兵丁,沿街百姓多吓的不敢出门,都偷偷躲在门口观望,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当看到一队帽子上插着野鸡翎子,身穿黄马褂,骑着高头大马的兵丁路过是,他们心里还一个劲的纳闷,这是哪里来是官兵?

水西门,范家大院门口,一身长袍马褂的范毓宾带着两名管家侯立在阶前,一双浓眉头微微皱着,心中暗暗揣摩着,是哪位大员一大早要来他家拜访,前几日,巡抚苏克济才跟他范家借了六十万两,难道还不够?

当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他急忙循声向街口望去,当看到骑在马上的官兵皆是身穿黄马褂,他心里不由一阵激动,他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草民,一眼就看出这些人不是普通的八旗兵丁,而是宫中侍卫的特有的标准,这黄马褂,就是一般的一二品大员都没有,难道是皇上来太原了!

达春领着一众侍卫在门口停了下来,稍稍打量了范毓宾一眼,这人颇为年轻,应该还不到四十,身材壮实,脸形削瘦,一脸的沉稳,给人感觉倒不似一个商人,反而象是一介武夫,不过,达春却是知道,此人是大清八大皇家之首的范永斗之孙,而且是五个孙子中最为拔尖的。

陪着达春前来的太原知府赵凤诏,这时在旁开口介绍道:“这是皇上驾前一等御前带刀侍卫,达春,达大人,还不快来拜见。”

听的这话,范毓宾一阵兴奋,立刻快步迎了上去,跪下道:“草民范毓宾,叩见大人。”

达春跃下马来,一把将其扶起,含笑道:“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见达春如此客气,范毓宾颇有些受宠若惊,这位大人的顶戴可是正三品,没想到竟然如此和蔼,只不知道他是不是来要输捐的,皇上若是驾临太原,这迎驾的开销可不是小数目,站起身来,他便躬身侧让一步道:“大人里面请。”

几人进入二堂大厅,达春便面南而立,沉声道:“皇上有旨。”

一听有旨,赵凤诏亦是一愣,忙赶紧的躬身准备退出去,范毓宾从未接过旨,也没有任何准备,一时间不由有些手足无措,达春看了两人一眼,道:“赵大人无须避让。”说着又看向范毓宾道:“这是皇上口谕,跪着便行。”

待两人跪下,达春才道:“皇上口谕,山西介休范家,乃八大皇商之首,有功于社稷,为示恩赏,朕巡视太原,陛驻范家,特赏银二千两。”

当今皇上贞武要陛驻在范家!范毓宾不由听呆了!这可真是旷世之恩,仅凭这份荣耀,范家就是山西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家!看来,范家要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了,他不由感到一阵眩晕,这幸福实在是来的太突然了。

赵凤诏听的是又嫉又妒,皇上为何对范家如此青睐有加?瞥了一眼仍在发愣的范毓宾,他不由轻声提醒道:“还不快谢恩。”

范毓宾这才醒悟过来,忙磕头道:“草民范毓宾谢皇上恩典。”

“皇上今日午时前就会到。”达春看了两人一眼道:“我负责警戒宿卫事宜,抽不开身,赵大人抓紧时间教他陛见礼仪。”

皇上午时前就会抵达太原?赵凤诏、范毓宾两人听的都是一愣,这如何准备的过来?

第675章 下马威

贞武圣驾即将抵达太原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传遍了太原城,由于事前未曾有半点风声传出,太原的一众士绅百姓对此都是将信将疑,历来圣驾巡幸地方,乃是地方一大盛事,地方官员士绅为准备迎驾事宜至少得忙碌一段时间,整修驿道路桥、整理地方名胜古迹,修缮城池,绥靖地方,扎彩坊等等以粉饰太平,地方士绅因此也少不了要大出血,如今太原城里却是不见丝毫动静,他们自然不肯相信。

就在众人半信半疑之时,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扬开来,太原城昨晚来了一名超品大员,所有大小官员一早赶往满城前去拜见,水西门大街出现了一队身穿黄马褂的宫中侍卫,太原首富范家里里外外忙成了一团,听说是准备迎驾,水西门附近已经有兵丁戒严。

接连不断的消息让太原的士绅商贾百姓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出门涌到水西门大街去一探究竟,当看到水西门大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站满了八旗兵丁,而且不时可见身穿黄马褂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来回穿梭,众人登时皆深信不疑,纷纷返家扶老携幼赶来准备一睹圣颜。

这年头没有明星,能够亲眼一睹圣颜,于百姓而言实是莫大的荣幸,甭说是士绅百姓,便是一般的官员得觐天颜,那也是无比荣耀之事,这也是士绅百姓明知很难近距离看到皇上,亦会趋之若鹜,便是只远远的看一眼,那也足慰平生。

太安驿距离太远并不远,不过百二十里路,贞武一行一大早便起身纵马急驰,巳时未便赶至太原城,离着水西门尚余数里,一行人便停了下来,稍事洗漱,贞武便换上龙袍,侍卫们则整理装束,套上黄马褂,虽然未带前导车驾、护卫甲盾、仪仗旗幡及乐舞之类,但也不能满面风尘的进太原城,那也太有损天子威仪了。

水西门外,早已聚集了大量的士绅百姓,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却是相当的安静,大道两旁是站的跟木桩似的两列兵丁,城门口,胤誐率着太原城的大小官员神情肃然的恭候着,一众官员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忐忑不安,谁也未料到贞武会突然驾临太原,从胤誐刻意拖延时间来看,贞武此番巡幸,显然不是来褒奖他们的。

因为没有仪仗,贞武只能一切从简,仅遣一人持一张九旒华盖于前,他自骑马随后缓行,所过之处,一众百姓皆是焚香跪迎,到的城门口,胤誐带头跪迎道:“臣等恭迎皇上驾临太原,皇上万岁,万万岁!”

贞武轻轻一提缰绳,停了下来,盯着跪在地上的一众官员,却是半晌没有开口,一众官员俯伏在地,皆是如芒在背,正所谓天威咫尺,面对这巨大的威压,短短瞬间,不少官员便汗湿重衣。

足有移时,贞武才淡淡的开口道:“朕自京师快马而来,不过七日便至太原。”说着,他一催坐骑,缓步而行。

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山西巡抚苏克济、布政使苏瞻、按察使岳代、学政,总兵等一众大小官员听的这半句话,心里都是一惊,贞武这是在明明白白的警示他们,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就可以胡作非为,这里距离京师不过是六日里程而已。

进城之后,贞武直接便往范家大院而去,范毓宾早就带着合家老小恭候在门口,见贞武骑马而来,立时就跪了一地,三呼万岁。

贞武含笑道:“免礼,平身。”说着便翻身下马,在众人的镞拥下进了院子,因为时间紧,范毓宾直接就将自个的主院让了出来,一应物事都是临时新换上的。

尾随的一众官员见贞武竟然进了范家,不由面面相觑,贞武这是唱的哪一出,现成的抚衙不住,竟然住到一个商贾家里?一众官员不由都在心里暗自揣摩这个中的原委,曾经盘剥过范家或者是还欠着范家银子的,都是叫苦不迭。

贞武洗浴更衣,用膳之后,又休息了片刻,才命人宣都察院左都御史揆叙觐见,揆叙等一众官员在外早就等的又累又乏,听的贞武召见,他连忙快步跟了进去。

一进房间,揆叙便叩首道:“奴才揆叙,躬请皇上圣安。”起身走到贞武跟前,他又恭敬的跪下,自觉的摘了头上的顶戴,放在一旁,这是大臣自知有罪,恳请惩处的礼仪。

贞武瞥了他一眼,才淡淡的道:“你坐镇太原,监督赈济救灾事宜,山西这是怎么回事?”

“奴才该死。”揆叙忙叩首道:“山西赈济灾民事宜,原本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条,但在施行以工代赈工程之时,奴才贪攻求全,以图邀宠,妄想彻底根治太原城水患,摊子铺的太大,难以善后,这才挪用赈灾银于河工,并同意征徭役。

奴才未经请旨,擅自主张,为求一己之荣辱,置灾民于不顾,上有负皇上重托,下愧对三晋灾民,恳请皇上重重惩处,以肃朝廷纲纪。”说完,他便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范家这地板可都是青石铺砌的,他的额头登时就青乌了一片。

贞武倒没料到揆叙会如此干脆,一来就把罪责都揽到他自己的身上,微微沉吟,他才问道:“此番赈济,你可曾从中贪贿钱财?”

揆叙忙躬身回道:“回皇上,奴才薄有家产,天良未泯,不会从灾民口中夺食,皇上三令五申,严禁贪侵赈灾钱粮,京城仓场营私舞弊案历时不远,奴才亦没胆子贪贿赈灾钱粮。”

贞武瞥了他一眼,他家老头子纳兰明珠虽被罢职,却是留下了巨额的家产,他也相信揆叙不会因小失大,但揆叙做过工部侍郎,并非对治河工程一无所知,他为何将摊子铺的如此之大?以图邀宠?有这可能,自己对八党官员重用有加,以揆叙的资历和才干,想进上书房,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挪用赈灾钱粮,根治太原水患,征发徭役,若无山西巡抚苏克济、布政使苏瞻二人点头配合,显然是不可能的,揆叙为何不推卸责任,反而如此干脆的揽下所有罪责?难道是出于仗义?不可能,官场上没有仗义这一说。

微微思忖,贞武便隐隐猜到,揆叙此举定然是想掩饰什么?难道苏克济和苏瞻二人有问题?他是想以此为二人开脱?他越想越觉有理,揆叙并未贪贿,以工代赈根治太原水患亦称不上大罪,说破天就是个能力的问题,有老八、老十两人为之求情的话,根本不会受到重惩。

微微沉吟,贞武才沉声道:“为一己之私利,陷千万灾民于水火,实乃丧心病狂,其心可诛,帽子留下,先去厢房侯着。”

听的将帽子留下,揆叙心里不由一沉,贞武这是要将他革职?这却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忙磕头道:“奴才谢皇上恩典。”

待的揆叙躬身退却出去,贞武默然半晌,才吩咐道:“召苏瞻觐见。”

若是苏克济和苏瞻二人有问题,那自然是钱粮问题,除了贪侵赈灾钱粮便是亏空,不存在别的什么问题,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自然要先问苏瞻了。

苏瞻一路进来,未见揆叙出来,心里颇为忐忑,他也揣摩不透贞武为何跳过巡抚苏克济先召见他,一进门,他便飞快的瞥了一眼,并未见道揆叙,却见到揆叙的官帽摆在地上,心里立时便咯噔一下,暗道不妙,他忙强忍着心里的恐慌,叩首道:“奴才苏瞻恭请皇上圣安。”

起身走到贞武跟前,他便按例跪了下来,却未主动摘掉头上的顶戴,贞武轻瞥了他一眼,却是没有急于开口,呷了口茶之后,他才道:“说吧,亏空了多少?”

一听贞武直接问他亏空了多少,苏瞻额头登时见汗,难道揆叙已经招了,将事情都供出来了?想到揆叙昨晚的交代,他很快就稳住了心神,不可能,揆叙不可能招出来,招出来对谁都没有好处,揆叙岂会不知道这点?

想到这里,他忙摘了顶戴,恭敬的磕头道:“回皇上,藩库钱粮和太原府县的钱粮皆已亏空半数以上。”

又来个实话实说的?贞武不由暗暗诧异,微微沉吟才道:“缘何亏空?”

“回皇上。”苏瞻恭敬的会道:“皆是此番以工代赈治河所亏,由于工程太大,朝廷下拨的以工代赈银远远不够,揆叙便令地方先行垫付,奴才不忍见治河工程半途而废,便自作主张。”

这家伙倒是推的干干净净!原本还想捏个软柿子,没料到竟然是个滑头,贞武瞅了他一眼,心里已是明镜似的,不用说,苏克济和苏瞻二人同意这个庞大的治河工程肯定是为了填补亏空,否则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微微沉吟,贞武才哂笑道:“朕要查山西的亏空可谓易如反掌,只须将你们监禁即可,罪名是现成的,亏空!”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马齐、王掞和赵申乔就跟在朕的后面,两日便可赶到太原。”

第676章 诡辩

听的贞武这话,苏瞻心里一阵惶恐,马齐、王掞和赵申乔随后就到?看来揆叙猜的不错,贞武不会在山西久留,不过他只猜对了一半,他没猜道贞武会对山西大动干戈,竟然同时遣出两位上书房大臣和人憎鬼嫌的‘官屠’赵申乔来查这起案子。

这案子落到赵申乔手中,会是什么下场?只怕连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都会翻出来,想到这里,他脸色不由变的异常苍白,好歹也是一省大员,他马上就稳住了心神,很快就察觉贞武这话有问题。

什么叫要查山西的亏空?难道他本无心追查?还是有意袒护?他既然是有备而来,自然不可能是无心追查,那就是有意袒护了,他越想越觉有理,贞武刚刚才大力推行满汉联姻以消弭满汉之争,这当口若是大张旗鼓的追查山西的亏空,必然有大批的满蒙官员落马,此举会引起满员大臣恐慌,再度掀起满汉之争。

想到这里,苏瞻稍稍松了口气,贞武既是有意袒护,事情就还未到最坏的地步,就该给他台阶下,若是硬扛着,只会激怒贞武,等到清查出亏空来,还得再加上一条欺君罔上的罪名。

见苏瞻俯伏在地,半晌不吭声,贞武也不着急,审案他也算是老手了,知道这时候得给对方时间权衡利弊,之所以言语含糊,就是要给对方一丝希望,这跟围师必阙是一个道理。

默然半晌,苏瞻才磕了个头,沉声道:“皇上,奴才罪该万死,山西藩库钱粮以及各府县仓库于灾前实则皆有不同程度的亏空,原因颇为复杂,有为公务移缓就急之挪移,有假公济私之侵盗,有军兴公用,不得已而借用之透支,有藉端开销之冒破,种种情形不一而足。

此番赈灾钱粮充裕,各层官吏鲜有克扣,落入灾民手中之钱粮甚为丰厚,奴才等着实担忧灾民因逸生堕,是以便欲借以工代赈之治河工程钱粮填补所有之亏空,太原城屡受水患之苦,若能彻底根治,亦不失利国利民之一大盛事,是以揆叙提出这方案,奴才等皆是极力赞成。

此番赈灾,奴才等实未从中贪侵一丝一毫,如今藩库和周边府县仓库之钱粮亦确实都填入了治河工程,为此,不仅向地方缙绅商贾募捐,还征发徭役,而且还借了不少银子,如今藩库和周边府县仓库之钱粮皆是治河民工之工钱和口粮。”

听的苏瞻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部都招了出来,贞武脸上却无丝毫轻松之色,亏空,山西之亏空绝非是个别现象,江南富庶之地尚且连年亏空,更何况其他各省?这亏空不仅是一笔糊涂帐,而且是陈年的糊涂帐,追究起来,耗时费力不说,也容易导致朝局不稳,朝中大臣,但凡在地方任过职的谁任上没拉下亏空?

但若不追究,亏空必然越演越烈,最终出现积重难返之局面,这不仅助长了官员贪贿的风气,也害苦了百姓,最终为亏空买单的还是百姓,眼下山西的情形就是如此,以赈济钱粮填补亏空。

此事该如何处理?贞武一时间也拿捏不定,他之前也未料到这事竟会因为山西的亏空而起,放任不管,显然是不行的,那会加剧各地的亏空规模,严惩亦不行,山西大员之所以冒险填补亏空,便是担心朝廷追查。

一旦严惩山西官员,各省官员势必全力填补亏空,指望那些龌龊官员自个掏腰包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千方百计的压榨百姓,这不仅不利于朝局稳定,也会弄的民怨沸腾。

这事情着实让人纠结!贞武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拖,拖延时间,清理亏空必须得寻求一个稳妥的法子,不能让官员害民,不能搅得朝局上下不安。

微微沉吟,他才瞥了一眼仍是俯伏在地的苏瞻,道:“在门外侯着。”

听的是在门外侯着,苏瞻不由大为诧异,难道就此轻轻揭过?他瞥了一眼揆叙留在地上的顶戴,赶紧打消了这分侥幸,忙磕头,躬身退了出去,在门外他也不敢挺腰候立,而是规矩的跪在台阶下。

瞥了一眼地上的两顶官帽,贞武才吩咐道:“宣苏克济觐见。”

“皇上有旨,召苏克济觐见。”一名身穿黄马褂的三等侍卫急步跨出范家大院的大门,扫了一眼众官员,才扬声喝道。

心神不定的苏克济听的这一嗓子,忙上前跪下道:“奴才遵旨。”爬起身,便快步尾随那侍卫进了大门。

一溜大小官员皆是惊恐不安的盯着范家的大门,这一个接一个的大员进去了便不见出来,这情形可是大为不妙,瞧贞武今儿进城这架势,怕是会有一番雷霆之怒,他们不由的忧心忡忡,借治河工程填补亏空,他们可是都有份,不知道贞武会如何惩处?

一进贞武所住的院子,苏克济便看到苏瞻光着个头跪在阶前,心里不由一沉,难道苏瞻已经被革职了?可为何未见揆叙?难道还在房里?提心吊胆的进了房间,他虽是低着头,却仍是一眼就瞅见了地上那两顶官帽,心里登时一片冰凉,心中揆叙、苏瞻两人已经说出了原委,他忙磕头道:“奴才苏克济恭请皇上圣安。”

不待他起身,贞武便直接道:“正己风群吏,精心理庶民,苏克济,你对住太上皇的褒奖吗?”

正己风群吏,精心理庶民,这是康熙巡幸太原时赐给苏克济的匾额,听的这话,苏克济忙自觉摘下顶戴,连连磕头道:“奴才有负圣恩,愧对太上皇,愧对皇上,恳请皇上从重惩处,以肃朝廷纲纪。”

贞武冷冷的问道:“你任上亏空了多少?”

听的这话,苏克济心里一惊,在他手上亏的可不少,这要如实交代,那绝对没好下场,他猛的想到才借了如此多银子,当下便理直气壮的回道:“回皇上,奴才在任四年,只收应得之款项,不敢贪侵一丝一毫公帑,因公务缓急或是军务借调或有之,然绝无半文进入奴才私囊。”

听他说的如此坦然,贞武不由微微点了点头,道:“叫苏瞻进来。”

待苏瞻进来跪下,贞武才道:“山西上任巡抚噶礼乃是清理亏空的模范巡抚,在调任两江总督之时,奏报山西已无亏空,何以才六年光景,山西藩库及各府县皆有不同程度之亏空?”

听的这话,二苏都是一呆,两人都说未贪侵,这账如何平?该死的噶礼,苏克济不由一阵肉痛,刚才说的倒是正气凛然,这下好了,好不容易贪侵了数十万两的银子又得原封不动的填还回藩库了。

微微沉吟,苏瞻便躬身道:“回皇上,藩库及地方仓库钱粮亏空,实则是年年有之,无可避免,奴才来山西五年,窃以为,山西之地,不可能无亏空,欲使山西无亏空,非得敲骨吸髓,压榨百姓不可。”

贞武听的不由一愣,还有这种说法,盯着二人看了片刻,他才缓声道:“免礼,起身回话。”

二人听的一喜,忙谢恩爬了起来,苏瞻已经跪了半晌,早就腿脚发麻,因担心君前失仪,也不敢活动,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禀皇上,钱粮亏空,实为官侵、吏蚀、民欠等三种情形引起。

山西不比其他省份,前任清理亏空的模范巡抚噶礼抹平了所有亏空之后,合省上下官吏鲜有敢肆意贪侵者,山西之亏空,主要来自民欠。

地方各级仓库之储粮非是仅用于备荒,凡仓谷,春夏初粜,秋冬籴还。平粜之类有三,有歉收之后发粜以济民食者,有青黄不接减粜以平市价者,有谷难久贮出粜以易新者。

山西地狭民稠,春旱频发,青黄不接减粜,向百姓出借种粮以及歉收济民,乃谷仓损耗的主要原因,推陈易新亦是行之甚难,当青黄不接时将仓谷散去,倘值秋成歉收便不能还仓。若再如此一年,则仓谷必多亏缺。

当然,官侵、吏蚀亦是在所难免,概因地方仓库监管不力,储于仓库中的粮食,总是处于不断的出粜入籴、出陈易新的循环之中,一则损耗,一则吏蚀,皆有可能。

山西之地旱灾涝灾频发,罕见大丰之年,若欲杜绝亏空,实乃妄想,自世祖章皇帝以来,山西没有亏空的,仅只见于清理亏空的模范巡抚噶礼任上。”

这话确实有理,仓储亏空实是在所难免,江南鱼米之乡尚且好说,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