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高进喜一副爱理不理的摸样,王福顺继续陪笑奉承道:“高公公说笑了,如今宫中谁不知道高公公您是皇上身边一等一的红人,日后还指望高公公多多关照一二。”说着,他抬头张望了一下,低声道:“高公公,能否借一步说话?”

听的这话,高进喜脚步微微放缓了点,他并不清楚贞武会如何惩处这些个引阅太监,况且,就是贞武要大力惩处,他眼前也不宜得罪这些个引阅太监,选秀女这才算是刚刚开始呢,事情办砸了,他也跟着讨不了好。

当下,他便微微笑道:“差事在身,可不敢怠慢,王首领,也甭说小的不讲交情,包大总管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王福顺听的眉头不由微微一皱,贞武在神武门外点名留牌子的都是美女,这事他早就知道,自然也揣摩的出贞武选秀女的标准,这话说了岂不等于没说,不过一转念,他就会过意来,贞武既然刻意点出了选秀女的侧重点,也就等于是给了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他忙欣喜的道:“高公公点拨之恩,日后必有重报。”

凝春堂,当第一队六名秀女在门外站好之后,贞武和皇后完颜海若才走进凝春堂,包福全及一众太监宫女则小心的跟随于后,落座之后,贞武便扫了一眼门外的五名秀女。

秀女选阅,按例皆须身着旗装,旗装宽大,只能粗略看出身材胖瘦以及身高和容貌,好在旗人女子不允许缠足,若依民间的‘看人先看脚’的习俗,这根本就没法选了。

略微打量,贞武便微微点了点头,一排六名秀女虽然都不咋的,但高矮胖瘦齐全,脸型亦是各不相同,看来,几个太监是下了番心思的,这是想摸清楚他的喜好,不过,离着七、八步远,看的不是太真切,略一沉吟,他便站起身道:“将椅子挪到门口,如此远,岂不成了雾里看花?”

听的这话,包福全不由一愣,自顺治爷首创选秀女以来,已经六十余载,早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规矩,选阅秀女时,帝后应该距离多远,也是有规矩的,他不由求助的看向尚安坐在御椅上的皇后。

海若略微一愣之后,便微微一笑,不言声的站起身来,缓缓走到贞武身旁,贞武回头冲她微微笑了笑,也不多言,见这情形,包福全哪里还敢迟疑,忙使了个眼色,众太监宫女齐动手,七手八脚的将御椅挪到贞武、海若站立之处。

离的近了,贞武便看出几个秀女都是精心装扮过的,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待太监唱名,他便开口道:“让她们分别侧面、背面对朕。”

历来背对帝皇皆被视为大不敬,听的这话,包福全忙跪上前道:“皇上,这如何使得……”

贞武不以为意的道:“既是选阅,自然要全方位的看,无妨,照办便是。”

“奴才遵旨。”包福全只得躬身道。

随着秀女们的侧转后转,贞武总算是找到了一点选秀的感觉,只可惜旗装太大,虽然转去转来,也无法判断出三围来,更看不到腿,若是能够让她们穿泳装就好了,这想法他也仅只敢想想,别说是穿泳装了,就是让她们穿紧身衣,一顶荒淫无道的帽子怕就会扣下来。

略微看了片刻,他才微微摇了摇头,摆了摆手,一见这情形,唱名太监连忙唱名赐花,将几名秀女打发出去,贞武略微沉吟,便吩咐道:“传朕旨意,侯选阅秀女不得装扮,一律素颜。”

“喳,奴才遵旨。”包福全忙躬身道,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传承了数十年的选秀女的规矩,到了这主子手里,竟然会有如此多的不满?他要知道贞武还是满腹的委屈,就不知会是何想法了?

一连看了十队,贞武竟是一个也没看上眼,这下皇后海若倒是急了起来,这十队秀女也有几个容貌过得去的,贞武竟然一个都未留牌子,她原本还担心贞武选的太多,却未料到贞武的眼界如此之高。

沉吟了片刻,海若才柔声道:“皇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皇上皇嗣稀薄,还该多为江山社稷着想,再则,这些个秀女都是镶黄、正黄两旗的,皇上好歹也选几个,慢慢再撂牌子,否则两旗的面子可就丢尽了。”

听的这话,贞武不微微笑了笑,所谓慢慢撂牌子,不过是托词,照顾两黄旗的体面也是托词,提醒他注意笼络两黄旗的官员才是海若的真实意图,毕竟两黄旗是由他亲领,按礼是应该稍加照顾的。

按理,他身为新君,对自己亲领的上三旗确实应该稍加照拂,但是他现在已经尽收八旗的兵权,当务之急,他是要极力融合上三旗与下五旗,如果在选秀女一事上再照拂上三旗,必然会让下五旗的勋贵有被冷落的感受。

当然,这些事情,贞武不好也不想给海若细细解说,一则是恪于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二则,海若的性子偏于恬淡,对朝务也从不关心,三言两语难以解说清楚。

最主要的,这可是给他自个选老婆,自然要挑剔一点,总不能睡了两晚,就丢在一边,那还不如不选进宫,这些个秀女大多年龄偏小,好多还是孩子,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他实在提不起兴趣,当然,美女胚子自是另当别论,美女养成计划,他不介意尝试一下。

稍稍沉吟,贞武才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朕心中有数。”

见皇后海若着急,包福全心里自然也急,忙对门外的高进喜使了个眼色,高进喜连忙就溜出了院子,几个引阅太监见他出来,忙都迎了上来,还不及开口逢迎,高进喜已是拱手团团一揖,道:“诸位首领,十队了,皇上一块牌子也没留,皇后都已经着急了。”

王福顺忙笑着回礼道:“高公公甭急,这叫先抑后扬,前面都是资质一般,年龄偏幼的。”

“先抑后扬?”高进喜狐疑的瞅了他一眼,才道“皇上今儿改了好些规矩,千万别玩砸了。”

“放心吧您,咱们可是在将功折罪。”王福顺含笑道。

先抑后扬确实效果不错,贞武看了半晌姿色一般的秀女,突然看到两个身材和容貌皆属中上的,不由眼前一亮,略略问了问,便留了牌子,随后三队出来的秀女竟是越来越好,每队都有一两名容貌上佳的被村托的格外显眼。

这一来,贞武心情不由大好,连连留了五块牌子,随后的几队,上来的秀女又差了起来,贞武的脸色也跟着沉了下来。

包福全留意到了之后,不由大为诧异,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这刚刚不都还挺好的?

坐在他身旁的海若自然也留意到了,略微沉吟,她才谨慎的问道:“皇上可是身子不适,是否要传太医?”

贞武微微摇了摇头,道:“朕没事。”

海若关切的道:“皇上已经坐了半晌,不妨歇息一下?”

微微沉吟,贞武才沉声道:“这几个该死的奴才,竟然胆大妄为,妄想左右朕的喜好。”微微一顿,他便冷冷的道:“传旨,将几名引阅太监发往打扫处。”

“喳,奴才领旨。”包福全忙躬身道,出了门,他才感觉后背凉飕飕的,原来是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出了一身冷汗,对太监而言,揣摩皇上的喜好都是大罪,更别提妄自左右皇上的喜好了,这个罪名可不轻,只是发往打扫处怕是看在各宫的面子上。

第663章 出巡陕甘?

站在门口的高进喜更被吓的不轻,引阅太监的这些把戏他是事先清楚的,待的包福全出了门,他才反应过来,忙趋步上前跪下道:“奴才罪该万死,先前出去催促,一众引阅太监曾说起先抑后扬的话语,奴才愚钝,竟毫无所察,恳祈皇上一并惩处。”

他这番话不仅是坐实了一众引阅太监左右贞武喜好的罪名,也将他自个轻松的摘了出来,可谓是典型的落井下石。

“先抑后扬?”贞武轻哼了一声,哂笑道:“朕让他们先扬后抑。”说着,瞥了高进喜一眼,才淡淡的道:“罢了,不知者不罪,你去接手引阅的差事。”

听的这话,高进喜不由大为欣喜,忙叩首道:“谢皇上开恩,奴才遵旨。”

贞武这才侧身对皇后海若道:“这些个胆大妄为的奴才丝毫不能纵容,否则就会得寸进尺。”

海若此时才回过神来,明白贞武为何会无端发作一众引阅太监,她宫中的二总管也是引阅太监之一,略一沉吟,她才道:“皇上烛照幽明,洞察秋毫,处置极为妥当,既整肃了宫中规矩,也顾全了后宫妃嫔的脸面。”

话音一落,一名小太监在门口躬身禀报道:“启禀皇上,怡郡王胤祥在澹宁居外递牌子求见。”

老十三来了!那定然是赵申乔有了消息,贞武微微点了点头,才对海若道:“秀女来回折腾不易,剩余秀女选阅,就有劳皇后了。”说着,他便站起身来,吩咐道:“让胤祥在澹宁居侯着。”

海若虽然身居宫中,但对朝廷的大事还是清楚的,知道胤祥不仅坐镇丰台大营,而且还兼管着兵部,明知今日选阅秀女,仍前来求见,显然是有紧急之事,她忙起身道:“国事要紧,选阅秀女之事,皇上尽管放心。”

贞武也急于知道赵申乔的情况,一路快步赶回澹宁居,进入殿内,却未见胤祥,他便知胤祥定然是怕僭越,不肯在殿内等候,便吩咐道:“宣胤祥觐见。”

胤祥大步进殿后,便利落的行礼道:“微臣恭请皇上圣安。”

俟其起身,贞武便含笑道:“免礼,赐座。”

谢恩之后,胤祥便躬身道:“禀皇上,微臣已于前日在栾城接应到赵申乔。”

栾城?贞武眉头微微一皱,山西、陕西入京有两条道,由正定西北行,经获鹿井陉入晋者,为驿站通行之道,凡皇华使臣、军书邮递皆由此道,西南行,经栾城赵州入豫者,为商旅共行之道,赵申乔不走驿道,走商道,是为隐藏行踪?

略微沉吟,他才问道:“赵申乔可好?”

“回皇上,微臣坐镇真定府,闻报后便亲去接应。”胤祥躬身道:“赵申乔精神尚好,只是颇为憔悴。”说着,他便掏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了上去,道:“这是赵申乔托微臣转交的密函。”

贞武拿过密函,检查了一下火漆,才拆开,匆匆开了一遍,他的脸色便沉了下来,赵申乔在信中详细禀报了山西、陕西两省官员上下其手贪侵、冒领朝廷下拨的安辑银、抚恤银、除害银,并且提及,举报此案的五名监生已有三名下落不明。

所谓的安辑银,是指对遇灾流亡在外的灾民的安置,因为救灾赈济历来都是以民就粮,以县城或是大镇为赈济点,四方灾民纷纷聚集到赈济点度灾,这些灾民不仅要赈济还要搭棚置屋安置,另外,灾后还要资送回籍,视其路程远近按灾民人口大小发给盘费和一定的口粮,这是为了尽快恢复、促进灾后的生产。

而抚恤银则种类繁多,有恤孤贫、养幼孤、收羁穷、安节孝、恤薄宦、矜罪囚、抚难夷等,大灾之后这些抚恤都是很必要的,这年头不仅医疗差,人的体质也差,每逢灾荒,即便赈济及时、得力,亦会出现各种死亡,灾后抚恤主要是为了稳定人心,亦为争取民心。

除害主要指捕除蝗虫,大清入主中原以来蝗灾极为严重,因此对捕除蝗虫非常重视,康熙为此还著有《捕蝗说》,地方官员也总结了大量捕蝗经验,大旱之后往往伴有蝗灾,这亦是所谓的旱极而蝗,旱灾之后发放除害银,既为消除蝗灾,亦为变相的补贴灾后百姓。

虽说早有预料,贞武还是颇为震惊,这些官员竟然利欲熏心到了这种地步,如此三令五申,严刑峻法,并且在众多监生的监督之下,他们都敢伸手贪侵赈灾银,真可谓是胆大包天到了极点,那三名下落不明的监生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沉吟了半晌,贞武才将那封密函递给胤祥,道:“你也看看。”

粗粗一看,胤祥便惊出一身冷汗,如此大案,以贞武领兵的一贯风格,必然要言出必行,大开杀戒,陕西、山西两省的官缺多是满缺,专用旗人,两省府道以上的大员与京师的宗室王公、满蒙勋贵多有牵连,不是子弟姻亲便是门人,若是大开杀戒,只怕会引起朝局动荡。

但要贞武将此案轻轻揭过,也是根本没有可能,别说贞武不会食言于天下,就是赵申乔也不会善罢甘休,默然半晌,他才躬身道:“皇上,微臣窃以为,此案必须彻查。微臣奇怪的是,如此多的监生在两省监督,何以仅只五人察觉其中有问题?”

“这不奇怪。”贞武随口说道:“监生并无赈济救灾的经验,他们监督的重点是救灾时的赈济粮食,关心的是会否饿死人?下雨之后,灾情缓解,他们以为差事已完结,自然不会多加关心。再说,安辑、抚恤、除害银,被两省官员上下其手,他们根本就无从得知,如何监督?”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此番赈济,朕不仅在京报上三令五申,又杀了一批仓官庾吏以为警示,却是根本未起到震慑之效,看来杀的还是太少了。”说到这里,他冷哼了一声,“朕还真是不相信他们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东西,此案必须彻查,朕亲自跑一趟晋陕。”

贞武要出巡?胤祥不由一愣,哪有才御极登基就出京的?他忙躬身道:“皇上万金之体,岂可轻涉险地?晋陕之地旱灾刚过,民心未稳,治安不靖,又有爆发瘟疫之可能,微臣斗胆,恳祈皇上取消出巡晋陕之计划。”

“区区一个春旱,朕前后投了一千多万银子,若还是民心不稳,治安不靖,爆发瘟疫,两省官员尽皆可杀。”贞武沉声说道:“朕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些银子究竟有多少用在了百姓身上?”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暗怨自个失言,正琢磨着是否给上书房几位大臣或者胤禩通气,让他们来劝阻,不想贞武又接着道:“朕虽然久历地方,却是限于江南沿海,晋陕甘等省从未涉足,此番出行,不仅是要暗查赈济情形,也想去西安看看。”

暗查?贞武这是打算微服私访?胤祥心里一惊,开什么玩笑,陕甘一带民风彪悍,可不比江南,不仅是今年春旱,寻常也是十年倒有九年旱,根本没什么好年景,不敢说遍地盗贼,但想来也不会少,如何能够微服私访?一旦泄露风声,后果不堪想象。

未及他开口,贞武又已接着道:“去年皇阿玛初次中风,朕就遣人去西藏聘请精擅治疗中风病症的藏医来京为皇阿玛进行恢复治疗,前些日子,在皇阿玛去避暑山庄之前,藏医便已赶到了。

前往西藏的亲卫回来禀报,哈密、西藏都有传言,说准噶尔与沙俄接触频繁,朕担忧西北变在眉睫,真若西北有变,川陕甘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朕不得不倍加重视。西北之战,以前是打的粮草后勤,如今还要加上军火补给,朕预计将西安建成大型的军火粮草补给基地,不实地看看,朕放心不下。”

噶尔与沙俄接触频繁?西北变在眉睫?胤祥听的心头一喜,不过马上又沮丧起来,贞武早就有言在先,不会让他去西北苦寒之地,转念想到朝中如今没有出色的将才,他心里又添加了一丝希望,恨不得西北马上大变才好。

患得患失了片刻,他马上就收住了心神,贞武既然还带有这个目的,那也就没有再劝阻的必要,略一沉吟,他便道:“皇上,陕甘一带民风彪悍,微臣实不放心,微臣恳请随驾扈从。”

贞武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三打的什么主意,他是一清二楚,当下便道:“十三哥就不必随驾了,朕不在京,你得替朕坐镇京师,你与八哥,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大为失望,什么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不就是要留自个与八哥相互制衡,想想也是,老十在禁卫新军,不把他留下,贞武还真是放心不下,自个一心想出征西北,倒是忽略了这点,他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贞武微微笑了笑,才道:“禁卫新军兵力有限,训练时间亦不足,若是变在顷刻,必然要抽调八旗,十三哥能否抽出一万不让朕丢脸的精锐参战?”

第664章 贪官之论

闻听此言,胤祥不由微微楞了一下,他对禁卫新军的战力是相当了解的,配备轻型野战炮的禁卫新军说以一当十或许夸张了点,以一抵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便仅只出动禁卫新军的老兵——八千人,也足以横扫准噶尔四万轻骑,贞武却仍要从八旗抽调一万人,这是什么意思?

准噶尔部虽然休养生息近二十载,估计能够拿出来的兵力也就在三万左右,根本就不够禁卫新军吃的,想到这里,他心里隐隐一动,贞武抽调八旗参战,难道是欲借此机会练兵,借此机会安抚满蒙勋贵?

微一沉吟,他便躬身道:“回皇上,微臣这半年坐镇丰台大营负责对驻京八旗的清理整顿,八旗虽然声名不佳,但尚有一战之力,十万兵丁,五万精锐还是能够拿得出手的,微臣必定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一万不堕八旗威风,不损大清国威的精锐参战。”

贞武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这段时日,务必加紧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微臣遵旨。”胤祥忙躬身道,抬起身,他不由看了贞武一眼,犹豫了下,才道:“皇上御极之初,唯稳至上,陕甘之地,多是旗缺,实不宜过于严苛,微臣恳祈皇上能给满蒙王公勋贵稍存体面。”

“朕何尝不想给他们稍存体面。”贞武轻叹了一声,才缓声说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清如今远未到鼎盛之时,吏治就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朕若再加以宽容,不出数年,便会积重难返,如此,大清即便能够达到极盛之局面,也只是昙花一现。”

见贞武不为所动,胤祥略一沉吟,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可听闻宇文泰,苏绰之具官论?”

听的这话,贞武不由诧异的瞅了胤祥一眼,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此人一手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业,在位期间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可谓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一生功业鼎盛,他岂有不知之理。

苏绰则是宇文泰的得力大臣,助其革新政治,其草拟的《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素为后世称道,可未听说过这二人还有什么具官论。

略一沉吟,他才含笑道:“十三哥军务之暇,尚能不忘读书,实是难得,别藏着掖着,说来听听。”

话已出口,胤祥也不再犹豫,微一沉吟,便道:“这具官论是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于苏绰,其精髓所在,便是要用贪官,反贪官,唯有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听闻此言,贞武不由大为诧异,迟疑着道:“用贪官,反贪官,能长治久安?这是苏绰之言?”

“查无实据,应是后人杜撰。”胤祥沉声道:“不过,微臣却觉的甚为有理,官员贪贿,等若授皇上以柄,皇上随时可以名正言顺的革其官夺其职,如此,贪官必忠于皇上,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

反贪官,则是取悦百姓,稳定民心,使百姓相信朝廷,对朝廷充满信心,用贪官反贪官,如此反复,则长治久安。”

这倒是新鲜,贞武微微一笑,道:“那用清官又如何?”

胤祥小心的看了贞武一眼,才道:“清官以清廉自恃,直言强项,又深得民心,若才干出众,忠心耿耿也就罢了,若才能不济,或是不忠于君上,如此,则陷皇上于两难之境,不罢,则尸位素餐,如鲠在喉,弃罢,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如贪官。”

“这是苏绰之言,十三哥对此如何看?”贞武随口问道。

听的贞武如此问,胤祥不由大加小心,稍加思忖,他才谨慎的说道:“汉唐以来,唯宋朝官员俸禄最高,明朝官员俸禄最低,堪称自古官俸之最薄,然纵观历朝,反腐肃贪之严厉,莫过于明朝,虽然如此,然明朝官员仍是朝杀暮贪。”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才接着道:“官员俸禄微薄,钱财又唾手可得,岂有不心动者?微臣窃以为,明太祖这是以严刑峻法肃贪以邀取民心,以最薄之官俸逼迫诱使官员贪贿。

皇上御极之初,不在争取民心,而在争取官心,特别是满蒙之王公勋贵及八旗朝中地方大员,待朝局平稳之后,再争取民心不迟,大清乃是以寡御众,八旗乃国之根本,八旗若乱,后果则不堪想象。”

听得这话,贞武半晌无语,大清官员俸禄皆是沿袭明朝,顺治时虽也涨过,但很快就折成了火耗银,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官员明面上的俸禄与明朝没多大区别,他御极以来,也仅仅只是将京官的俸禄翻了一番,地方官员并未受惠。

如果明朝是用贪官,反贪官,那大清又何尝不是如此?胤祥这番话可谓是从正反两面来谏劝自己从轻处理这起贪侵赈灾钱粮的大案。

默然半晌,贞武才道:“九月初旬要出兵征伐非洲,八哥你们的人马和物资在八月底之前必须在噶罗巴汇集,不要耽搁海军的行程。”

见贞武转移了话题,胤祥不由暗喜,看来这番话多少起了一点作用,他忙躬身道:“禀皇上,一应准备事宜,几位兄长早已布置妥当,定不会拖延海军的行程。”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此事暂且不要泄漏出去,另外,让赵申乔不由回京,在路上侯着朕,你先跪安吧。”

“微臣遵旨。”胤祥连忙躬身应喏,起身缓步退了出去。

待的胤祥退出,贞武才吩咐道:“快马去顺义大营,宣胤誐、岳钟琪即刻觐见。宣在京的上书房大臣觐见。”待的太监躬身退出,他才起身在殿内缓缓的踱步。

开年以来,他清理整顿驻京八旗,扩建禁卫新军,调整朝中人事,推行八旗子弟进入军工作坊,以增加俸禄革新兵制,一举尽揽八旗兵权,并以扩大美洲封国,推行非洲分封笼络满蒙王公勋贵及一众兄弟,再加上花大价钱赈济北方数省的春旱,退行满汉联姻,如今他的皇位可说已经稳如磐石。

但陕甘两省官员上下联手侵吞赈灾钱粮,却是又给他出了一大难题,这事是真不好处置,仅从满蒙大员为了此案不惜挑起一场大规模的满汉之争就可看出,此案必然是牵连甚广,严惩的话,必然要导致朝局不稳,甚至可能又会激发满汉之争。

若是轻轻放过,必然有损他的威信,不准贪侵赈灾钱粮,可是他在京报上三令五申的,再则,他腾出手来便准备大力推行革新,没有良好的吏治,一切都是枉然,而整顿吏治,首在反腐肃贪。

这事的分寸可不好把握,贞武皱着眉头在殿内慢慢的踱着,包福全此时躬身进来禀报道:“皇上,张鹏翮、马齐、萧永藻在外侯见。”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宣他们进来,嵩祝、王掞到了直接带进来。”

“喳。”包福全忙躬身应道。

贞武搬到畅春园,上书房自然是跟了过来,他们在二宫门的春晖堂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张鹏翮、马齐、萧永藻三人在春晖堂轮值,听的贞武召见,都是颇为惊讶,今儿个是帝后选阅秀女的日子,贞武不选阅秀女,召见他们何事?很快,三人都隐隐猜到是赵申乔回京了,三人当即就匆匆的赶了过来。

三人进殿见礼后,听得贞武仍是按例赐座,这让三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俟三人谢恩落座,贞武才开口道:“历朝历代,贪官屡屡不绝,尔等皆熟读经史,可知是何缘由?”

听的贞武开口就是贪官,三人心里都是一紧,这个话题太空泛,沉吟片刻,张鹏翮才躬身道:“回皇上,有史以来,官员贪贿便不绝于书,因官员贪贿而亡国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鉴于此,历代贤君皆大力肃贪,周公作《周礼》,唐太宗将贪官与十恶大罪等同,遇赦不赦,魏晋设‘登闻鼓’,明太祖编《醒贪简要录》。

然皆是见效甚微,明太祖肃贪手段堪称最为严酷,但贪官却是朝杀暮犯,为何贪官屡禁不绝,纵严刑酷法亦不足以禁绝,微臣窃以为,乃是人性使然,贪婪是人之本性……”

一听张鹏翮这话,马齐便知他未说到点子上,无须再听,他便知张鹏翮接下来要从修身立德这方面说下去,这与康熙提拔重用清官如出一辙,贞武是出了名的喜欢革新,他定然是不会走康熙的老路,否则也不会有此一问。

当下,他便沉声说道:“奴才窃以为,贪官屡禁不绝,是因为官员权力过大,地方百姓事事皆有求于官员,送礼好办事,更是妇孺皆知,送上门的,唾手可得的银子,又有几人不心动?除非是心性坚毅,家中富足之辈,否则,难抵诱惑。”

听的这话,贞武不由微微点了点头,他抛出这个话题,就是想刻意的引导,要整顿吏治,反腐肃贪,就必须进行权力的制衡,就必须对权力进行监督,现有的监督体制显然是无法起到监督作用的。

第665章 大清乡绅

当然,贞武心里也很清楚,在专制制度下,即便再完善的监督体制也不可能杜绝贪官,他也没打算增设监督机构,官员增多,机构臃肿,到头来只能是增加朝廷的负担,最终都转嫁到百姓头上,况且,增加监督官员,也未必就能遏制官员贪贿,谁能保证这些监督官员就个个清廉?

要对官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只能从体制之外寻找监督,这事情他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陕晋的贪贿大案出来,逼迫他不得不将整顿吏治提出日程,当然,这也是一次极好的机会,今日特地召集几名上书房大臣,他就是想抛出自己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反应。

微一沉吟,他便缓声说道:“都说的有理,贪婪是人之本性,贪欲之心,人皆有之,朕亦有贪心,朕不满足大清现有之疆域,渴望将周边藩属国尽皆纳入大清版图,朕不满足大清子民现有之生活境况,希望百姓人人都能够安康富足,尊礼守法,朕希望朝廷官员人人都能清廉如水,勤谨奉公,希望大清的军队能够所向无敌,这些都是贪欲,这是为君之贪。

朕常说凡事有利必有弊,贪欲亦是一样,君王贪欲,既为祸国之本,亦为立国之根,不顾国情,穷兵黩武,必然祸国,一味的无为而治,则会丧失进取之心,文恬武嬉同样是祸国之道。

臣子之贪,在于建功立业,在于流芳百世,在于封妻荫子,在于光宗耀祖,在于升官发财,在于穷奢极欲,所有朕都能够容忍,独穷奢极欲以及贪财,朕万难容忍,官员贪财,穷奢极欲实为祸国殃民。”

马齐三人听的这番话,不由皆是一愣,君王贪欲,既为祸国之本,亦为立国之根,这话可真是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彻底的否定无为而治,尤为难得的是贞武竟然如此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贪欲,这是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将周边藩属国尽皆纳入大清版图。

呷了口茶,贞武又接着说道:“太上皇曾言,治国必先治吏,民安而吏称其职,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纵观历朝历代亦是如此,治国皆首重吏治,吏治之好坏,首在官吏是否廉洁奉公,然如何整肃吏治,如何反腐肃贪,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官?

历朝历代反腐肃贪可谓是手段尽出,除了严刑峻法之外,还有善加引导,加强监督等等措施,然皆只能收一时之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