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妙!
马齐、萧永藻、嵩祝三人对满汉通婚的反应却并不大,对大清而言,满汉通婚不是什么新鲜事,入关前,满汉之间就曾经大规模的联姻,入关后,顺治五年,摄政王多尔衮告谕礼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
然而,满汉通婚的倡议在当时并未推广开来,一则当时大多数汉人还不愿意与满人联姻,再则大规模的满汉通婚有可能会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导致八旗旗民特权的丧失以及影响八旗生计。
这一倡议在当时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两年后,多尔衮死,并且死后遭到清算,被追夺了生前的名誉和爵位,满汉通婚的倡议也随之成为多尔衮的大逆罪状之一。
至此之后,朝野刮起一股恢复八旗祖宗旧制的风气,虽无明文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但满汉不通婚在满人中却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甚至是不得触犯的天条,不过,近些年又有些松动,虽然仍是禁止满人女子下嫁汉人,但却开始鼓励汉人女子嫁给满人。
旗人的地位明显优于汉人,即便是满汉通婚,满人也不会吃亏,马齐对此并不太担心,他心里疑惑的是贞武这时候宣衍圣公孔毓圻觐见是何意思?衍圣公历来是不过问朝政的。
萧永藻这时却开口道:“皇上,大规模的旗民通婚可以促进满汉融合,但也势必导致旗人数量激增,加重朝廷的负担且不说,这兵额官缺有限,必然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八旗生计如今才稍有好转,奴才担心此句可能引起旗人的抵制。”
一听这话,张鹏翮立刻沉声驳斥道:“不然,随着海军、禁卫新军的快速壮大,大清海外和本土的疆域大幅扩张在即,兵额官缺都将成倍增长,岂会出现僧多粥少之局面?”
“运青这话不错,看事情不能仅仅只着眼当前,必须立足长远。”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旗人是大清的根本,随着大清疆域的扩张,旗人的数量自然也要随之增长,如今美洲封国正逐步扩张,非洲分封也已提上日程,八旗兵力如今已然太过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朕如今是嫌八旗人口太少。”
“皇上。”王掞紧跟着道:“满汉不通婚虽无明文规定,却也是约定成俗,且历经六十余年之久,可谓是深入人心,骤然倡议,微臣恐难以见效,再则,旗人地位优越,婚嫁又素来讲究门当户对,即便朝廷鼓励,微臣亦忧心难以推行。”
“这有何难?加大鼓励力度便是。”贞武微微一笑,道:“上行下效,不独官场如此,民间亦是如此,满汉通婚,朕自当以身作则,另则,汉女嫁与满人者,抬入夫家旗籍,旗女嫁与民人者,夫婿子女皆抬入相应各旗的汉军旗。”
张鹏翮、马齐五人听的都是一呆,这才是大手笔!也亏得这主子敢想,如此一来,旗人女子身价立时百倍,什么门当户对都将被弃如敝履,汉人官员缙绅士子百姓都会以迎娶旗人女子为荣,旗人数量立刻就会暴增!
马齐不由暗暗心喜,贞武此举,果然是要将汉人大力融入满州,如此一来,大清江山可谓稳如磐石!张鹏翮却是暗暗心折,贞武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如此大规模的联姻,不出十数年,便可彻底消除满汉之争,同时,也一网打尽天下精英,端的是好手段!
嵩祝这时却躬身道:“皇上,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旗人暴增,必然引发众多的问题,奴才窃以为,考虑周全之后,再行颁告天下为宜。”
贞武瞥了他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头,满汉大规模通婚,当然会引起连锁反应,这他如何不知?考虑周全?哪要等道何年何月?满汉通婚不仅眼下是安抚汉官的最好法子,也是破除八旗制度的良方,不容拖延扯皮,一拖延,必然是夜长梦多,此事必须快刀斩乱麻。
微一沉吟,他便道:“旗人激增,最大的弊端是难以解决生计问题,其他皆为次要,目前,旗人的生计根本不成问题,而且眼下也急需扩大旗人数量,不论是美洲、非洲、海军、禁卫新军,眼下都极缺人手,倡议满汉通婚一事,无须再议,明日便着京报刊发出去。”
见贞武态度如此坚决,马齐生怕嵩祝不知进退,忙躬身道:“皇上英明睿圣,圣虑深远,实乃大清百官之福,天下万民之福。”
马齐一开口,张鹏翮也紧跟着道:“皇上圣明,满汉一体,满汉联姻,不仅可以彻底消除满汉之争,亦可尽揽天下英才,收尽天下人心,实是上利社稷,下利官绅士民之善举。”
两人这一开口称颂,其他三人哪里还敢有异议,即便是异议也不得不憋在肚里,只得跟着躬身称颂。
衍圣公孔毓圻恰在这时躬身入殿,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孔毓圻乃是孔子第六十七代嫡长孙,康熙六年袭封衍圣公。九年授光禄大夫,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衍圣公爵位虽然品秩只是二品,但其地位却是十分尊崇,朝见时,位列在一品内阁大臣之上。
顺治三年,顺治在太仆寺街赐了一座‘衍圣公府’,自此,历任衍圣公在每年的春秋丁祭之后,都会在京师居住一段时间,今春北方数省干旱,山东亦然,孔毓圻忙完春祭之后,便进了京师。
不过,他虽然地位尊崇,却是从不过问朝政,贞武突然召见,令他一直颇为纳闷,不知是何原因,进入殿内,他飞快的瞥了一眼,见一众上书房大臣俱在,心里不由更觉诧异,当下也不敢多想,忙叩首道:“微臣孔毓圻恭请皇上圣安。”
到的这时,张鹏翮、马齐等人也都揣摩出贞武召见衍圣公孔毓圻的目的了,都不由暗赞这主子心思慎密,孔家不仅地位尊崇,而且世代公爵,延绵不绝,即便是公主下嫁,也不辱没,而皇室与孔家联姻,这个率先垂范的号召力堪称巨大,天下的官绅士民必然争相仿效。
见孔毓圻起身后前行几步准备跪奏,贞武才含笑道:“免礼,赐座,赏茶。”
听闻赐座赏茶,孔毓圻不由瞥了一眼躬身肃立的五位上书房大臣,微微犹豫,才谢恩落座。
高进喜却是瞅准机会,躬身进来,禀报道:“启禀皇上,辅国公塞勒、奉国将军增寿、户部尚书噶敏图、内务府总管海章、刑部尚书赖都、礼部尚书瓦而答等二十余人在外递牌子请见。”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这些人动作倒不慢,这才多大会功夫,都赶进宫请罪来了,略一沉吟,他才看向张鹏翮、马齐五人,道:“这些人朕就不见了,由你们上书房去处置,另外,着六部九卿议议,当众辱骂君父,该当何罪?”
还要议罪?马齐听的心里一跳,这主子可真不是善茬,这是要将此事当做把柄长期捏在手里?他也不敢多想,忙躬身道:“奴才等遵旨。”
听的当众辱骂君父,孔毓圻不由吓了一大跳,出了什么大事,那么多人当众辱骂贞武?这主子虽说是新君,但手段惊人,登基不到一年就尽收了八旗兵权,都是些什么人,敢如此大胆?
待马齐等人躬身退出,贞武才看向孔毓圻,含笑道:“今日召钟在前来,有一事相商。”
一听这话,孔毓圻哪敢拿大,忙躬身道:“皇上尽管吩咐,微臣必竭尽所能为皇上分忧。”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也不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如今天下太平,朝廷年复一年开科取士,汉员日趋增多,几与满蒙官员分庭抗礼,满汉之争亦越演越烈,为朝廷百年计,朕欲大力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卿家世代公爵,声名卓著,朕意欲与卿联姻,以为垂范,促进满汉联姻,卿意如何?”
与皇室联姻?孔毓圻听的一呆,贞武这是要孔府嫁女还是纳媳?想到京师满人娶汉女为妻的情况并不少,若是孔府嫁女,垂范作用并不显著,他马上断定贞武这是想将公主下嫁孔府,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不过,他马上就愁了起来,公主下嫁,肯定只能嫁给嫡房,可他的嫡长子孔传铎今年已经四十有一,早已被康熙赐了二品冠服,也是下任衍圣公的继承人,嫡孙孔继濩也已娶妻生子,公主自然不能做妾,那能够娶公主的就唯有嫡重孙孔广棨了,不过,这个孔广棨如今才两岁,这如何联姻?
第657章 反响激烈
对于衍圣公的子嗣情况,贞武也仅仅只知道其嫡长子孔传铎的情况,毕竟是经过康熙封赏过的,但对于其孙辈情况,他就毫无所知了,由于事发突然,时间紧迫,他才急召孔毓圻觐见详细打探,此时见孔毓圻眉头微皱,他便约略猜到其嫡孙怕是已经大婚。
稍稍沉吟,贞武才开口问道:“钟在可有为难之处?”
孔毓圻回过神来,忙赶紧离座起身,叩首道:“皇上厚爱,微臣铭感五内,谨代孔家上下叩谢浩荡天恩。”抬起身来,他才接着道:“如今正值皇上挑选秀女,微臣即刻回曲阜挑选德貌双全的女子参选。”
见孔毓圻主动提出送选女子,贞武不由瞥了他一眼,含笑道:“钟在的嫡孙已经成婚?”
听的贞武直言相问,孔毓圻也不再犹豫,如实禀报道:“回皇上,微臣嫡长孙孔继濩已经成婚,嫡重孙孔广棨业已两岁。”
嫡重孙都已经两岁了?贞武不由微微一怔,不过,他很快便释然,这年头寿命普遍不长,结婚早,生子早,四十岁做爷爷,一点不稀奇,反而相当正常,只是如此一来,这事可就有点棘手。
“钟在起来坐下。”贞武吩咐了一声,便端起茶盅缓缓啜了几口茶,皇室与孔府联姻既是垂范,也为造势,宣示朝廷推行满汉联姻的决心和力度,孔广棨才两岁,显然不是联姻的好对象,这年头死亡率极高,两岁的小孩根本不能保证顺利成人,再则,这效果也不明显。
微微沉吟,他才问道:“钟在孙辈中难道没有资质出众者?”
听的这话,孔毓圻心里不由一沉,贞武这是想干预衍圣公的传承?衍圣公这一称号历经宋、金、元、明、清,到他手中已经传承了二十二代,衍圣公爵位的传递,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公主若是嫁的非是嫡子嫡孙,朝廷必然是要插手干预的,这岂不是破坏了衍圣公爵位的传承?
不过,公主下嫁,对孔家而言,又是极为荣耀之事,孔毓圻心里也清楚,贞武主动提出联姻,这是为了大力推广满汉联姻的需要,错过了这次机会,这种好事可能再难落到孔家头上,这可真叫他左右为难。
虽是难以取舍,但孔毓圻也不敢多做权衡,略一沉吟,他便有了决断,立刻躬身道:“回皇上,次孙继溥亦乃嫡出,年方十七,尚未大婚。”
听的这话,贞武不由微微笑了笑,年已十七,尚未大婚,这是说已经订婚了?孔毓圻既不明说,他也懒得追问,此事孔家自会处理好,他倒不在乎是否嫡长孙,衍圣公爵位他也无心插手,公主下嫁,还担心受委屈不成?大不了多提携一下便是。
点了点头,他才道:“如此甚好,朕之公主尚在幼龄,饶郡王胤禟之长女静芳,年方十五,温婉灵秀,不骄不妒,温柔娴静,朕将其过继名下,赐婚继溥,钟在意下如何?”
一听是饶郡王胤禟之长女,孔毓圻不由微觉失望,不过,饶郡王胤禟圣眷深隆,再则过继在贞武名下,便是公主身份,同样是尊荣无比,他忙起身道:“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言语不足以表微臣感激之情,唯益加忠心惕励,矢公矢慎,奋勉效力于朝廷。”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道:“赐婚一事,明日便要在京报刊载,孔府乃世代名门礼仪之家,不可因此招惹闲言,若有为难之处,尽可禀报于朕,京师宗室子弟甚众,朕断不至叫你为难,你先跪安吧。”
听的这话,孔毓圻登时不知如何感激,这下可真是两全其美了,他忙起身叩首道:“皇上如此体恤,微臣实不知如何报答。”说着便连连碰头叩首。
却说张鹏翮、马齐、萧永藻、嵩祝、王掞等五人出了乾清宫,远远见到景运门一帮焦急不安的勋贵大臣之后,马齐便停下脚步,对着张鹏翮、王掞二人微微一揖,道:“皇上令上书房处置神武门之事,却又未明言该如何处置,不知诸位可有具体处置方案?”
一听这话,张鹏翮、王掞二人便知马齐这是嫌他俩人碍事,贞武并未明言对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只是着六部九卿对公然辱骂君父一事议罪量刑,显然只是要勒令这些人放弃满汉之争,这事由马齐他们出面说服自然是最好,他俩个汉大臣确实不便在旁。
张鹏翮当下便微微一揖,直接说道:“眼下压制满汉之争方是急务,咱们不妨分头行事,我与藻如先行出宫,这里之事,就烦劳诸位了。”
“如此甚好。”马齐微微一笑,待的他俩人先行离开,他便收敛了笑容,快步向景运门而去。
景运门等着侯见的一众勋贵早就等的心慌意乱,见到马齐三人出来,忙都迎了上来,与三人匆匆见礼之后,辅国公塞勒便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秀水,皇上召见尔等,可是为神武门一事?”
马齐微微点了点头,扫了众人一眼,才含笑说道:“诸位,皇上有旨,此事由上书房处理,宫中不得喧哗,还请诸位移步前往上书房详谈。”
一众勋贵听闻贞武将这事交由上书房处理,心里不由都是一松,不过,在听马齐说到要详谈,一个个心里不由又打起了鼓,看来贞武并无意轻易揭过此事。
上书房并不十分宽敞,二十多名勋贵涌进来立时就挤的满满当当,除了几名品秩高的,身份尊贵的有位子坐,其他的就只能站着了,一见这情形,打杂的太监和上书房的书吏都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能在上书房这等机要之地侍候供职的,都是机灵之辈,都知道不该听的,千万不能听,不该看的,千万不能看,否则下场就会很难看。
马齐稳杌而坐,待众人都安静下来,他才扫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皇上已下旨,着六部九卿商议,当众辱骂君父,该定何罪?”
听的这话,众人心里都是一紧,当众辱骂君父,这是大不敬之罪,轻则抄家革职革爵,重则坐斩,这罪名是明摆着的,根本无须议定,贞武此举是何用意?
就在众人暗自揣摩之时,马齐又接着说道:“皇上召见我等,就说了一件事,平息满汉之争,消除满汉畛域,融合满汉,大力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
众人一听,便明白过来,贞武这是欲以这件事情要挟他们放弃满汉之争,满汉之争是为争权夺利,此事却是关系到众人的身家性命和仕途前程,孰轻孰重,他们自然掂的清楚,至于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不过是为了防止满汉争端再起,众人也没当回事,满汉一体从顺治朝就喊起,喊了几十年,还不仍是老样子?满汉联姻就更不用担心了,自古皆是养女攀高门,旗人女子如何肯下嫁汉人?
辅国公塞勒在众人中爵位最高,也最为年长,当下便开口道:“满汉之争不利于朝局稳定,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乃是笼络汉人之国策,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此议,自当极力支持,诸位以为如何?”
此时把柄捏在贞武手里,要打要杀全在贞武一念之间,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众人哪里还敢有什么异议,当下便是一片附和之声。
见众人纷纷附和,马齐不由微微一笑,道:“为大力促进满汉联姻,皇上已经下旨,汉女嫁与满人者,抬入夫家旗籍,旗女嫁与民人者,夫婿子女皆抬入相应各旗的汉军旗,另外,皇室可能与曲阜孔家联姻。”
一听这话,众人顿时就炸开了锅,立时就议论纷纷,贞武这次可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动真格的了!这道谕旨一发,旗人女子立时就会变成香饽饽,就是底层的旗人女子也肯定被汉人的官绅士民疯狂迎娶的!一般的旗人再想娶旗人女子为妻,只怕是千难万难,没办法,就只能娶汉人女子了,如此一来,旗人数量瞬间就会暴增!
相比于汉人,旗人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不论是入仕、任职、官缺、司法、教育、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种种特权,突然一下将如此多的汉人抬入旗籍,自然会侵害到他们的本身的利益,做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当然不乐意。
户部尚书噶敏图、内务府总管海章、刑部尚书赖都等都是贞武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心里有意见,却也都忍着没吭声,礼部尚书瓦而答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三位中堂大人为何不劝阻皇上?旗人数量如此激增,内城如何安置的下?八旗官学如何容得下?兵额、职位官缺本就极度缺乏,这岂不是火上浇油?”
一见瓦而答带头发难,一众人立时纷纷附和:“瓦大人此言甚是,内城如今本就人满为患,突然增加那么多人,如何安置的下?”
“大清这江山是咱们祖辈打下来的,仅凭联姻就能抬旗籍,让咱们情何以堪?”
“说白了,咱们旗人的威风来自何处?若是人人都是旗人,这旗籍还有何用?”
“这话说的极是,不能如此便宜他们?必须坚决反对。”
“对,这是咱们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决反对,法不责众,皇上还能把咱们都杀了不成?”
第658章 纠结的衍圣公
听的法不责众,一众勋贵皆是精神一振,纷纷议论开来,上书房立刻便热闹的有若菜市场一般,见此情形,马齐不由微皱了皱眉头,侧首看了萧永藻、嵩祝二人一眼。
嵩祝是军伍出身,威信颇高,性情也相对直爽,当下便站起身来,扬声道:“诸位,这是上书房,宫中不得喧哗,仔细违仪。”
听的这话,一众勋贵立时便安静下来,萧永藻扫了众人一眼,才含笑侃侃而道:“诸位别只盯着眼前这丁点利益,大清如今正在快速扩张,兵额官缺亦将大幅增加,八旗官学自前年开始,便在逐步增加,如今京师的国子监、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西学,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早已扩大一倍不止,诸位想必都未留意到吧。
至于内城的人口,我不知人满为患是从何说起?这几年,经海军、禁卫新军、天津军工作坊的不断抽调,特别是今年大批的人手被派遣去美洲,内城的人口已经急剧减少,便是再填补三、五万旗人进来,也是相当的宽绰。”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扩充八旗,丝毫不会侵害诸位的权益,诸位的风光和威风来自哪里?不就是一呼百喏吗?若是无人可用,又何来风光和威风可言?”
听的这番话,一众勋贵不由半晌做声不得,这番话没有半点水分,而且体贴入微,京师的各类官学他们平日里极少留意,但官学扩建还是听说过的,而内城的人口这两年也确实是不断的外调,如此看来,这扩充八旗倒是完全的为他们着想。
见众人不吭声,马齐接着道:“朝廷马上又要推行非洲分封,美洲封国的规模亦会逐年扩大,各旗再不大规模补充人口,再过十年,你们将无人可用,再则,内城也不可能长期空置,旗人填补进来,总比民人填补进来要更安全吧?
更重要的一点,大清疆域如今正不断的拓展,旗人的规模不壮大,如何能够有效的统治?皇上有吞吐天下之志,要创建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帝国,你们安享尊荣也就罢了,难不成还要从中作梗?”
“说的好!”随着话声,贞武一身常服走了进来,他是真不放心这些个勋贵,送走了孔毓圻,便赶过来看看情况,并且制止了太监的禀报。
上书房内一众人等谁也没料到贞武会亲自过来,一愣之后,都忙不迭的起身,马蹄袖打的响成一片,规规矩矩的跪了一地,齐声道:“奴才等恭请皇上圣安。”
“都平身。”贞武摆了摆手,才从容踱到就近的一张案桌后坐下,扫了众人一眼,他才开口道:“创业难,守成更难,列祖列宗起于微末,尚能创下这万里江山,大清如今国力强盛,岂能安享其成,不思进取?
再则便是老生常谈,居安思危,大清目前虽然太平,但北有俄罗斯虎视眈眈,西有准噶尔蠢蠢欲动,更有欧洲各海上强国对我大清的富庶垂涎三尺,咱们岂能高枕无忧?
不论是远征欧洲还是分封美洲、非洲,都是为了大清的强盛和稳定,朕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与俄罗斯、欧洲,迟早必有一战,这也是朕急于扩充八旗规模的原因。另外,随着澳洲的开发、美洲的分封,八旗兵额也急需扩张,不扩充八旗规模,兵从何来?”
说到这里,贞武扫了众人一眼,放缓了语气道:“我大清首重军功,诸臣工的爵位皆是世袭递减,想要晋爵,想要子弟封爵,想要世袭罔替的爵位,这是你们百年难逢的机会,朕希望你们能够好好把握。”
见贞武以爵位激励他们,一众勋贵登时都大为振奋,大清的爵位实在是太难得了,一般的王公勋贵晋爵的机会可说是微乎其微,都是代代递减,即便是公爵,不出三代也就成了侯爵,要想晋爵,除非是立下大功,而最容易的便是军功了。
辅国公塞勒立时便躬身道:“奴才等必定尽心竭力,为国效力,不负皇上圣恩。”
马齐亦紧跟着道:“皇上圣虑深远,未雨绸缪,赞画周详,必然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开创亘古未有之盛世。”
一见这情形,一众勋贵自然是不甘落后,纷纷奉承,上书房立时便是一片颂圣之词。
朝廷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传扬开来,贞武鼓励满汉联姻的举措,汉女嫁与满人者,抬入夫家旗籍,旗女嫁与民人者,夫婿子女皆抬入相应各旗的汉军旗,更是被传的沸沸扬扬。
虽然都知道这消息的来源绝对可靠,京城的大小汉官仍然是将信将疑,汉人大规模抬籍的情形,仅仅只出现在大清入关之前和入关之初,入关前是大量的降兵入籍,入关之初则是满蒙勋贵大量圈地,不少无地农民被迫投充到勋贵名下,以包衣等情式入籍。
在废除投充法之后,汉人抬籍的情形便十分罕见,基本都是因功勋姻戚抬旗,历经顺治、康熙两代七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大清早已被视为正统,汉人抬入旗籍也逐步变成了一种殊荣,非有显著功勋,根本无法获此殊荣。
当然,开后门抬籍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不过,那基本都是宗室勋贵为犒赏有功下属或者是纳妾所需,数量极少,外人根本不得闻知。
如今突然传出,联姻便可抬旗籍,一众官员自然是将信将疑,以前千难万难的抬籍,一转眼竟然如此容易,着实是让人生疑,会不会是贞武一时的口误,又或者是误听?这事情还是亲眼见到谕旨或者是京报刊载出来之后,才能确信。
然而,接踵而来的一道消息立刻让他们对此事深信不疑,太仆寺街的衍圣公府传出消息,皇室与衍圣公府联姻,而且是公主下嫁衍圣公府!
这消息一传开,立刻就引起了轰动,曲阜孔家是孔圣人的后裔,全天下都知道孔家是汉人,皇室公主下嫁汉人,这可是大清从未有过之事,由此可见,朝廷推广满汉联姻的决心!既然朝廷决心如此之大,那么,为促进满汉联姻而大规模抬籍也不是不可能,当今这位主子,可是以革新出名的。
想清楚这点,京师一众大小汉员都纷纷开始考虑自家子女的婚事,到适婚年龄的要考虑,未到适婚年龄的也都准备提早成亲完婚,开什么玩笑,谁知道过几年又会是什么光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了,如此大好机会,是坚决不容错过的。
衍圣公府,孔毓圻却是毫无喜色,他进宫觐见,同意联姻之时,并不知道贞武的鼓励政策,回府听的管家告知外面的传闻,不由的暗暗叫苦,公主下嫁孔家,固然是荣耀无比,但若因此而把孔家抬入了旗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孔家做为上千年的世家巨族,虽然得益于祖宗余荫,但也有其生存之道,孔毓圻虽然乐意与皇室联姻,与朝中亲贵联姻,但要孔家抬入旗籍,他是极不愿意的,联姻是为了巩固孔家的地位,入旗籍,则是风险大于收益,一则有可能影响孔家的声誉,二则,改朝换代,可能因此而招致覆巢之灾。
虽然心里极不愿意,但孔毓圻却不敢去找贞武,若是贞武一心要将孔家抬籍,贸然去解说,立时便是大祸,大清虽然尊崇孔孟,但孔家除了他北宗外,还有个南宗,这事必须谨慎处之。
默然半晌,他才沉声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见孔毓圻神情不对,管家一直小心翼翼的侯在门外,听的发问,他微愣了下,才恭声道:“回公爷,已过了申时四刻。”
孔毓圻点了点头,便吩咐道:“备轿,去廉亲王府。”
去廉亲王府?管家不由微微一愣,衍圣公历来不问政事,日常极少与宗室往来的,他忙躬身道:“还请公爷示下,是乘官轿,还是……”
略一沉吟,孔毓圻才沉声道。“二人抬,青布小轿。”
廉亲王府。
胤禩回府刚刚稍事洗漱,还未及坐下喝口凉茶,太监四喜子便匆匆进来禀报道:“王爷,衍圣公孔毓圻在外求见。”
胤禩听的不由一愣,今日刚刚传出皇室与衍圣公府联姻,而且是公主下嫁曲阜孔家,这衍圣公孔毓圻怎得就巴巴上门求见?一转念,他便猜到孔毓圻定然是不愿意抬籍,这事情可不好插手,毕竟不清楚贞武心里是如何想的。
不过,衍圣公地位尊崇,不见是极不妥当的,稍一沉吟,他才吩咐道:“开中门,迎接衍圣公。”
“喳。”四喜子躬身应道,起身才道:“王爷,衍圣公是乘的二人抬青布小轿而来。”
胤禩点了点头,却未做声,站起身淡淡的吩咐了一句,“更衣。”一见这情形,四喜子忙躬身退了下去,立刻吩咐下人大开中门。
孔毓圻的二人抬小轿在廉亲王府大门前落轿,出得轿来,一见廉亲王府中门大开,廉亲王胤禩带着人在门口恭迎,他不由暗暗苦笑,暗忖这趟怕是白跑了。
第659章 新党
将衍圣公孔毓圻迎入府中,胤禩便直接将其迎入银安殿,银安殿是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主要是起到礼仪隆重的作用,胤禩开中门,启用银安殿,可说是对孔毓圻礼遇到了极点,当然,衍圣公地位尊崇,身份尊贵,也完全当得起。
两人叙礼落座之后,胤禩便含笑道:“公主下嫁衍圣公府,乃国朝首例,实为难得之殊荣,本王恭贺衍圣公。”
“天恩浩荡,孔家合府上下倍感荣焉。”孔毓圻朝北拱手一揖,便主动说道:“廉亲王尚不知是哪位公主吧?是饶郡王的长女。”
是老九的长女下嫁孔家?胤禩不由微微一怔,转念便已明白过来,老十四的长女如今才十岁,不可能马上大婚,而与孔家联姻是为了促进满汉联姻,自然是不宜拖延太长时间,而孔毓圻之所以找到自己门下,想来也是知道自己与老九的关系,算准了自己不会袖手旁观。
端的是好算计,微一沉吟,他便含笑道:“如此更要恭贺衍圣公,一门亲结了两亲家,九弟深谙经济之道,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