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容易解决了内部的纷争,德川家继顺利的承继了将军职位成为第七代将军,清国人的战舰居然开始在自家门口清剿海盗来了,他们是什么意思?

默然半晌,诠房才开口道:“白石君认为清国这番举动,有什么目的?”

“来者不善。”白石沉声说道,他虽然出身浪人,却积极向学,并求师于木下顺庵,研习中国文化,专习朱子礼仪学数年,属朱子学派儒学家,博学多识,通晓儒学、历史、地理、语言和宗教、伦理学、文学,语言学,堪称日本一代大儒。

“来者不善?”诠房眉头一皱,讶然道:“清国接连挑起与西班牙、荷兰两国的战端,听闻他们又将远征欧洲、美洲,难不成还会在这当口挑衅我们?”

“清国既然敢劳师远征,自然是兵锋强盛,他们既然敢挑衅西班牙、荷兰,又何惧我日本?”白石沉声说道:“满清与元蒙皆是游牧民族,对于土地的渴望永无止境,元蒙入侵,我们尚有‘神风’庇佑,满清若是再次入侵,不知是否还有如此好运,但愿天佑日本。”

“白石君不用如此悲观?”诠房不悦的皱了皱眉头,沉吟着道:“清国水师清剿海盗,极有可能是想发展海运,难道白石君没听说,清国的内河航运相当繁忙,若是清国水师要挑衅我们,清剿海盗做什么?”

白石沉吟了片刻才道:“不论怎么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咱们的水师力量也要想办法加强,以免清国来袭,我们没有一战之力。”

诠房点头道:“我会命水师加强巡视,同时下令加强长崎,博多湾一代的防御。”

“我看清国未必会再从博多湾一带登陆。”白石微微摇了摇头道:“满清的水师远胜元蒙,阁下应该加强江户、大阪、京都等地的防御。”

诠房不以为然的道:“大阪、京都人口都在三十万以上,又以武士居多,清国登陆岂会选择在这些地方?江户就更不用说了,人口上百万,更有二万多驻军,城下町半数以上皆是武士,众多的藩主手下亦有不少武士,清国前来江户,无异于送死。”

……

东海海面,晴空万里,碧波荡漾。

海面上却是一点也不平静,二十余艘海船正在海面上一追一逃,上演着官兵抓强盗的游戏。

前面拼命逃亡的十余艘皆是五百料左右的双桅海船,后面十二艘则是清一色千料大小的西洋战舰,不消说,正是十三阿哥胤祥、林卫率领的新入役的十二艘快速武装风帆战舰。

胤祥站在船头,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又抬头看了看天色,而后瞥了一眼站立一旁的郑尽心,道:“这些小海船逃跑速度可不慢,眼看天色不早,在天黑之前能抓住他们不?”

“十三爷放心,再有半个时辰,绝对能超过他们。”郑尽心兴奋的说道。

林卫这时却是皱着眉头问道:“咱们向南追了一天,有一百多海里了,如今在什么位置?”

郑尽心常年在这一海域飘荡,对这附近可谓是了解指掌,闭着眼睛也知道大概所处的位置,稍一沉吟,便道:“咱们一路都是顺着岛礁石南下,已经进入琉球国,这个速度,再向南一个多时辰,便能到琉球的那霸港。”

到琉球了?胤祥微微一怔,道:“你确定没错?”

“回十三爷,琉球是南洋到日本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标下在这里打劫过多次,不是标下胡吹,这片海域,每一个岛礁,标下都能清清楚楚,就跟熟悉自家的婆娘一样。”郑尽心说的斩钉截铁,就差拍胸脯了。

这家伙倒真是个人才,以毒攻毒,用来清剿海盗,那真是没说的,胤祥微微一笑道:“咱们今日就去那霸港,你若没说错,爷回去给你报个把总。”

把总是七品武官,郑尽心根本不知道品级大小,见他发楞,林卫不由轻笑道:“还不谢恩,把总可是七品的顶戴,分队长也才这级别呢。”

七品,那不是跟县太爷一个品级!自己一个海盗竟然当官了!郑尽心连忙就地跪下磕了三响头,“谢十三爷恩赏。”

“不须谢我。”胤祥笑道:“能遇上太子爷才是你的福分,告诉你的那些手下,好好干,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时,立了战功,少不了你们的封赏!”

能够靠战功挣得一官半职,比当海盗自然是有前途多了,郑尽心又磕头道:“谢太子爷、谢十三爷再生之恩,标下一定尽力招抚东海上的海盗。”

“起来吧。”胤祥点了点头,转头对林卫道:“琉球郡国是我大清藩属国,既然到了他的地盘,咱们就去见见琉球郡王。”

郑尽心起身后,颇为诧异的问道:“十三爷,琉球国是我大清的藩属国?”

“当然。”胤祥瞥了他一眼,道:“琉球在前明便是中国的藩属,我大清入主中原后,琉球国王尚质上表请封,被朝廷册封为琉球中山王,后又改封琉球郡王,之后,琉球郡国不断遣使进贡,而历任琉球郡国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说完,胤祥好奇的看向郑尽心,道:“你何以如此问,可有不妥?”

郑尽心胆怯的瞅了胤祥一眼,才道:“琉球国跟日本也有往来,日本的萨摩藩还经常派人到琉球索要钱财。”

胤祥听的眉头一扬,琉球被日本如此欺负,怎得没给大清这个宗主国汇报?微微沉吟,他才道:“如此,倒更要去琉球走一趟了。”

林卫却是担心胤祥的安危,紧跟着问道:“琉球有多少兵马?”

“具体数目不清楚,但是肯定不多。”郑尽心含糊的道。

胤祥不意为意的道:“咱们舰队三千余人,根本无须担心。”

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

夕阳西斜,金色的阳光映洒满整个海面,随着微波的荡漾,仿佛一条条金蛇在海面跃动。

那霸港,瞭望值巡的兵丁远远望见一支庞大的船队急驰而来,立即举起望远镜细看,当看到其中有十多艘西洋风帆战舰,心里不由一紧,急忙敲响了警钟。

整个那霸港登时就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立时就动员起来,值守军官匆匆跑了出来,举起望远镜细细观察了一阵,待发现所有的西洋风帆战舰上都悬挂着红底金龙旗,不由长松了一口气,立刻发出解除警报的命令。

现在整个东海黄海南海谁不认识这红底金龙旗,那根本就不用吃海上这碗饭了,值守军官刚刚下完了解除警报的命令,便又立刻反应过来,高声命令道:“快马通传封禄大夫,通报国王,大清宗主国的舰队来了。”

宗主国舰队前来那霸可不是小事,去年才继位,年仅十四岁的琉球国王尚敬闻报后立刻就率领封禄大夫程可正、正议大夫蔡温等一众官员恭敬的赶到码头迎接。

正议大夫蔡温,一到码头便下令:“马上撤除一切有关日本人的东西,不能撤除的遮盖起来。”

封禄大夫程可正亦补充道:“将所有的日本人劝离,宗主国使者未离开之前,不允许露面。”

缓缓进入港口的战舰上,胤祥、林卫见到如林的仪仗,不由微微笑了笑,林卫不确定的道:“可是琉球郡王亲自出迎来了?”

胤祥点了点头,道:“琉球的仪仗基本是仿自前明,有大蠹在,自是琉球郡王出迎了。”

战舰靠岸,胤祥带着一众将领上岸,他们不是专程来册封的,自然没有圣旨,林卫只得在旁边大声喝道:“大清十三皇子怡贝子到。”

一听来的竟然是十三皇子,琉球国王尚敬连忙上前见礼,他才继位,还未受册封,自然没有爵位,不过,他也算是郡王世子,倒是不用大礼参拜,平礼相见亦可,他之下的一众臣子,则是大礼参见。

见礼之后,一众人又镞拥着胤祥一行前往首里城,也就是琉球的王宫。

宴席自然是不能免的,席间,胤祥才知道,现在的琉球国王叫尚敬,去年才即位,还未及进京请求册封,待席散品茶,封禄大夫程可正才试探着问道:“十三皇子殿下是途经,还是专程前来琉球?”

胤祥看了眼满脸恭谨的尚敬,才沉吟着道:“路过,听闻琉球被日本的萨摩藩欺凌,特意来问问,何以不见你们上奏朝廷?”

一听这话,尚敬不由脸有愧色,程可正略微犹豫,便道:“十三皇子殿下有所不知,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后,琉球因为拒绝向德川幕府派遣谢恩使团而与德川家康交恶。

前明万历三十七年,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派遣桦山久高为总大将,率兵三千人、船一百余只、铁炮六百挺,入侵琉球。我们因不敌而战败,尚宁王被迫投降,同王子、官员等一百余人被萨摩军掳到了鹿儿岛,长达三年零五个月之久,后被迫与萨摩签订《掟十五条》,萨摩藩从此在琉球为所欲为。因为此事发生在前朝,我等无颜向朝廷提及,还祈望十三皇子殿下恕罪。”

琉球国王尚敬接着道:“萨摩藩自此年年从琉球征收巨额赋税,德川家亦把我琉球强行当做藩国,逼迫琉球岁岁进贡,实是苦不堪言。”

胤祥听的这句话,不由眼睛一亮,琉球对德川幕府岁岁朝贡,那岂不是熟悉江户的情况?他立时摆出一付欲言又止的能情,而后又看了看琉球的几个大臣。

封禄大夫程可正一把年纪,又是琉球的一品大臣,一见这情形,稍稍沉吟,便将几位大臣屏退,仅留下正议大夫蔡温,而后才道:“十三皇子殿下有何训示?”

胤祥瞅了眼林卫,又扫了尚敬三位君臣一眼,沉声问道:“琉球可有人熟悉江户的情况?”

听的这话,尚敬、程可正、蔡温心里都是一跳,紧接着就是一阵狂喜,清国海军要打日本?他们琉球可算是盼到这一天了,大清海军的强悍,他们是早有耳闻,今日那霸港停泊的战舰他们更是亲眼目睹,确实是名不虚传,清一色崭新的西洋炮舰!

蔡温与尚敬、程可正二人对视了一眼,立刻说道:“回十三皇子殿下,下官年年前往江户,对日本,对江户都知之甚详。”

胤祥、林卫听的也是大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下不愁没有人带路了,胤祥急忙道:“你将江户的各种情况都详细的说一下。”

蔡温自然知道他们要了解什么情况,稍稍沉吟,便将江户的人口、经济、城防、兵力、交通、包括江户湾的水师情况都事无巨细的详细说了一遍。

胤祥、林卫二人听的江户人口上百万,却没有城墙,兵力也仅只二万二千人,都是强行按捺住内心的狂喜,没有深壕高墙,装备有大量山地榴弹炮的五、六千海军完全可以横冲直撞,便是二万铁骑也无法阻挡!

冷静下来,胤祥沉声问道:“幕府的常备军二万余人,装备了多少火枪、火炮?”

“这个下官委实不清楚。”蔡温稍稍犹豫,又接着道:“日本各藩的火器配置在二成左右,幕府条件稍好点,应该在三成左右,他们多是火枪,火炮却是极少。”

三成,那也就只六、七千的火枪兵,没有火炮压制,再多也是炮灰!

胤祥略一沉吟,便问道:“琉球有多少兵力?”

尚敬自然知道这一问意味着什么,却是毫不迟疑的道:“琉球总兵力就三千,全部任由十三皇子殿下调遣。”

“有志不在年高,好气魄!”胤祥赞了一句,便沉声道:“既是如此,也不用藏着掖着,大清不日就要进攻日本的江户,你们准备下,跟着去分一杯羹,你们岛上有没有日本人?不要走漏风声。”

尚敬看了程可正、蔡温二人一眼,激昂的说道:“既有天朝上国为琉球撑腰,还有何可惧!欲雪国仇家恨,在此一举,事不宜迟,连夜出动兵丁,将所有的日本人斩了!”

第489章 出征

一见尚敬如此冲动,程可正不由暗暗叫苦,清国的海军是强大,可日本也不是如此好征的,当年元蒙不同样是强大无比,可最终也是惨败而归,跨海征战,不可预知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总得给琉球留条退路不是。

不过,尚敬这个国王既然是发了话,又是当着宗主国十三皇子面,他不敢有丝毫的违抗,连忙恭身道:“微臣尊命,立刻点齐兵将连夜清剿。”起身后,他又对胤祥一揖,道:“琉球孤悬海外,造船不易,十三皇子殿下能否卖与琉球几艘风帆战舰?”

胤祥知他这是预留退后,便含笑道:“我带来的这种小型辅助舰,连船带炮六十万两银子一艘,你们进京册封去恳求皇太子,皇太子对琉球素来重视,曾多次提及琉球,卖与你们三、五艘应该没问题。”

有五艘风帆战舰完全足够抵御萨摩藩的进攻,再多了也买不起,程可正连忙道谢,心里登时就踏实多了,正欲告退出去。

胤祥却是转头吩咐林卫道:“你调集一千人协助琉球清剿日本人。”

林卫知道,十三爷这是想彻底的断绝琉球的退路,忙起身行礼,道:“尊命。”

日本萨摩藩在琉球不仅派驻有穷困的武士也就是所谓的浪人,更有不少商人,这些日本人大都聚集在那霸港,平日里在琉球皆是做威做福,竭尽所能的盘剥敲诈当地的军民商贾,琉球国官府都是敢怒不敢言,更何况是小民百姓,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清剿岛上日本人的行动一展开,立刻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众百姓闻听消息之后,纷纷燃起火把协助官兵,带路、指认,并乘机报仇,一时间整个那霸港都沸腾起来。

经过一夜清洗,杀了五百多日本人,胤祥留下了四艘战舰并约定了出发时间和会合地点,便率舰队赶回上海。

……

五月初一,朝廷颁诏天下,建南洋、澳北、澳南三个行省,随着京报的宣扬,立刻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沿海各港,尤其是东南沿海各港口皆是锣鼓喧天,海外建省,而且是三大地域辽阔的行省,不仅宣示了大清的强盛,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朝廷从此将大力发展海军和海运贸易。

如此一来,根本就不用再担心朝廷会禁止海贸,粤闽江浙鲁隶各省港口立时就吸引了来自内地的大量商人,谁心里都清楚,如今最好做的生意就是海贸,沿海的大造船厂生意也更加火暴起来,大海船的订单已经排到几年后了。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忧,八旗绿营的一众将领皆是忧心忡忡,海军本来就已经出尽风头,海外一建省,朝廷对海军肯定会更加倚重,他们在无形可就变成了小娘养的。

西北各蒙古的王公贵族同样是忧心忡忡,海外建省,是不是意味着朝廷的注意力和重心从此转向了海外,会不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无形中降低他们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不少蒙古的王公贵族纷纷打着探望康熙病情的幌子前往京城探听虚实。

胤祥在五月初二回到上海,海外建省早在预料之中,他根本就没心思理会,一上岸,回到海军学院,他便召来施世骠、隆科多,付安定、富翰三人,他便将琉球之行和江户的基本情况说了一遍。

听闻江户是一座没有城墙,人口上百万的大城,而驻扎的兵力也仅仅只有二万二千余人,施世骠三人都是又惊又喜,付安定立时就说道:“既是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就咱们六千火枪兵就能够横扫江户。”

胤祥含笑道:“此次东征,不仅事关我大清国威,海军的军威,亦关系到皇太子的声誉,咱们须得谨慎从事,江户驻扎的兵力是不多,不过,江户的武士不少,至少在三成以上。

倭子国是武人政治,咱们的士农工商,其中的士是士子,是读书人,是文人,倭子国也是分为士农工商,不过,他们的士,是指武士,他们的武士跟咱们的八旗子弟差不多,皆是自小学习武艺,不可有轻视之心。”

一听这话,众人不由楞了一下,三十万的武士是什么概念?这仗如何打?胤祥却是最清楚,京城里的八旗子弟也有数十万,可能上战场的有多少?见几人沉默不语,他笑了笑道:“武士只是身份而已,扣除老小,能上战场的还能有多少?再说,未经历战阵训练的,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什么值得担忧的。”

林卫亦接着道:“倭子国已经太平了百余年,能够上战场的武士,怕是不会太多。”

隆科多是才赶来上海的,他也是带兵之人,当即便直言不讳的说道:“倭子国的武士既是与八旗子弟一般,根本就无须担心,大清才太平二十余年,八旗子弟还有多少骑得烈马、挽得硬弓?太平了百年,这些武士基本已经是一群废物。”

听的三人这一说,几人都不由暗松了口气,施世骠略一沉吟,便沉声道:“诚如十三爷所说,东征倭子国事关重大,必须小心为上,倭子国既然火炮少,咱们就多带轻便火炮弹药以防不测。”

付安定点头附和道:“轻便火炮除了12磅的山地榴弹炮还有12磅的野战炮,有这两种足以让他们没有还手之力。”

林卫却是关心的道:“小口径的火炮不带?”

“不用。”付安定自信的道:“有这两种火炮,再加上火枪,完全可以远近搭配,统一口径,就是为了统一炮弹,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说到这里,他看向富翰道:“不过,火炮多了,炮手就明显不足,我得抽调一批新兵充当低等炮手。”

一听要抽调新兵,富翰登时就来了精神,连忙说道:“这批新学员的素质很不错,虽然才训练几个月时间的队列,不过,纪律性很强,装填炮弹之类的活,绝对能够胜任。”

见富翰兴奋异常,胤祥不由笑道:“抽调新兵而已,何必如此兴奋?”

“回十三爷,这些新兵第一次上战场,难免情绪紧张,末将得一路跟着安抚他们不是。”富翰立即眼巴巴的望着胤祥说道。

胤祥微微笑了笑,道:“得,成全你便是。”

“谢谢十三爷体恤。”富翰真没料到,竟然事到临头,得以参战,立即响亮的回道。

五月十日,南洋舰队的二十艘大小战列舰、八艘辅助舰还有十余艘大沙船充当的补给船浩浩荡荡的开出了上海。

……

畅春园,青溪书屋后院。

康熙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的挪动着,坚持走了近一个月,又经过太医每日的推拿针灸,康熙如今行走已经不如之前痛苦,右侧身子已渐渐恢复了一点知觉,不再是之前那般麻木无知,这让他心里大为振奋,看来,老十四说的不错,坚持行走是大有益处的。

虽然每日走下来仍满身是汗,疲累不堪,不过康熙却是乐此不疲,每日里除了见见胤祯,便是坚持行走和练习左手写字。

身体有进展的事,康熙却是瞒着一众人,负责为他治疗、针灸、推拿的太医,身边的太监,他都着人严密的控制起来,不允许与闲人接触,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天家无亲情,小心谨慎一些,对他对老十四来说都是好事,他如今实在是不想节外生枝。

胤祯仍是每日如常前来请安,禀报,如今朝中无大事,他处理政务也是日趋熟练,不过,见康熙的偏瘫仍是没多大进展,他心里不由暗暗有些着急,虽然康熙没有多少语言障碍,落下半身不遂的可能不大,但时间一长,天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内心里,胤祯最怕康熙落下残疾,瘫痪的康熙性情必然会变的乖戾、暴躁、猜疑,那不仅对他是个灾难,对整个大清而言,都是一场灾难,这实在是他最怕见到的局面,他实在不愿意去逼迫康熙退位,倒不是珍惜名声,而是风险太大,万不得已,他不愿意行此险招。

进入青溪书屋后院,给康熙请安见礼之后,胤祯在下首坐定后,便开口说道:“皇阿玛,儿臣最近打听到,常浸泡温泉对皇阿玛的康复有极大的益处,小汤山温泉堪称天下温泉之首,距离京城又极近,儿臣恳请皇阿玛前往尝试一下。”

“这季节泡温泉?”康熙不由一楞,讶然问道。

“回皇阿玛,在温水中浸泡,可以舒筋活络,而且在水中活动也很有益。”胤祯欠身说道。

康熙登时沉吟不语,小汤山温泉就在顺天府昌平州,距京不过五十里,他每次前往清东陵祭拜顺治帝的孝陵,都会驻留小汤山行宫,只是老十四这提议究竟是出于对他病情的关心,还是另有目的?先的问问太医,看看是否有益。

想到这里,康熙点了点头,道:“回头朕让太医斟酌一下。”说着,话头一转,问道:“东征倭子国,应该快了吧?”

第490章 以礼立国

听闻康熙问起东征日本一事,胤祯点了点头道:“十三哥胤祥已于前日率领南洋舰队大小战舰十四余艘,海军一万三千余人自上海启程东征。”略微顿了一下,他才接着道:“十三哥同时还让琉球郡国一同出兵。”

琉球一同出兵?琉球那丁点地方,能有多少兵?康熙不由微微一怔,疑惑的看向胤祯。

胤祯忙说道:“十三哥用的是飞鸽传书,说的很简洁,儿臣猜想,应该是琉球熟悉江户的情况。”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也唯有这个原因了,略一沉吟,他才问道:“飞鸽传书是你新建的?”

胤祯倒是不介意给老四上点眼药,当下就实打实的说道:“儿臣是捡的四哥的便宜。海军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发展信鸽,南洋、澳洲也需要大力发展信鸽,儿臣下一步准备发展西北。”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而后道:“信鸽毕竟不稳定,只能做为辅助手段,切不可舍本逐末。”

这倒是实话,这年头,老鹰、鹞子多,信鸽极易丢失,特别是西北,一旦建立信鸽体系,重大事情,必须要多放几只,他忙躬身道:“儿臣一定谨记皇阿玛教诲。”

康熙点了点头,默然半晌,见胤祯并不言声,知道朝中无事,微微沉吟,他才加重语气问道:“朝中无事?”

听的康熙语气隐隐有诘问的意味,胤祯不由微微一怔,快速的脑中回想了一遍,最近确实没什么事情,也无疏漏之处,虽是不解,他仍是谨慎的道:“儿臣初次监国,若有疏漏之处,还请皇阿玛点拨。”

“尸位素餐。”康熙咕哝了一句,才道:“几位上书房大臣都是做什么的?如此大事竟然无人提醒?”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朕这段时间精力不济,疏忽了祭祀,他们也不提醒于你。”

原来是祭祀,还以为疏漏了什么大事,胤祯绷紧的神经不由松懈下来,康熙瞥了他一眼,知道他没引起重视,不由语重心长的说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乃国之根本,礼崩则乐坏,岂容轻忽?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身为储君,你岂能重戎而轻祀?”

胤祯感觉后背开始冒汗,对于祭祀,他是真没放在心上,从来就未意识到祭祀对一个国家竟然如此重要,当即诚恳的道:“皇阿玛训诫的是,儿臣知错,必定潜心研读礼学。”

康熙微微颌首,沉吟半晌才道:“传旨,遣一等侍卫觉罗外山,祭长白山、医无闾山等处。内阁侍读学士殷扎纳,祭辽太祖陵。副都统马云霄,祭南海。副都统王臣,祭颛顼高阳氏等陵。

内阁学士蔡升元,祭黄帝轩辕氏等陵。内阁侍读学士查弼纳,祭西岳华山、及江渎等处。内阁侍读学士拉都浑,祭南镇会稽山。”

胤祯听的暗自心惊,祭陵也就算了,山岳都要祭祀?略微停顿,康熙又继续说道:“詹事周起渭,祭禹陵、及明太祖陵。侍郎孙柱,祭东岳泰山等处。侍郎廖腾煃,祭少昊金天氏等陵、孔子阙里。侍郎李先复,祭中岳嵩山等处。

副都御史明安,祭太昊伏羲氏等陵。左通政罗瞻,祭南岳衡山。参议陈汝咸,祭炎帝神农氏等陵。内阁学士邹士璁,祭女娲氏等陵。太常寺卿李敏启,祭北岳恒山等处。并兼赏赉直隶各省、绿旗兵丁。”

见康熙对这些要祭祀的陵墓、山岳倒背如流,一众官员也是张口即来,未尾还要众人赏赉各省八旗、绿营官兵,真真是应了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休息了半晌,康熙才接着道:“你一直以来重于戎,重于商,而轻乎礼,为臣尚可,为君便是大忌,历朝历代,皆是以礼立国,依礼治国,以法导民,礼法相补,礼乃重中之重,你身为储君,万不可稍有轻忽。

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你回去务必细读,朕要随时考问。”

“儿臣尊旨。”胤祯恭敬的回道,心里却是郁闷无比,又要背书?我都做皇太子了,还要背书?

康熙说了这半晌,感觉有些累,休息了一阵,却是转了话头,道:“旗务整顿,策划旗民生计,你可有具体计划?”

胤祯心里暗自腹诽,我一天到晚忙到黑,哪有时间考虑,不过,说没考虑,显然不妥当,略微沉吟,他便发现这是一个极好试探康熙的机会,当下便欠身道:“皇阿玛,儿臣窃以为,必须革新八旗制度,否则,旗民生计便是一个无底洞。”

革新八旗制度!康熙听的心头一震,老十四还真是胆大包天,这可是涉及到满人的根本利益,整顿旗务尚且都是如履薄冰,遑论是革新?

见康熙默然不语,胤祯小心的跪了下来,鼓起勇气道:“皇阿玛,八旗制度乃是太祖高皇帝一手创建,儿臣斗胆妄言,八旗制度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建立的,实际上仅仅只是一种战时的制度,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八旗制度已经不适应大清的发展,必须随之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八旗制度是战时制度!康熙登时一楞,他从来未听过有人如此评价八旗制度,感觉颇为的新颖,细细琢磨一下,八旗制度本身的确是一种兵民合一,全民皆兵的,集军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一种制度,说它是战时制度也确实不为过。

这个老十四,很久未听闻他有惊人之语了,没想到这次居然敢拿八旗制度开刀,不知道他有何新奇想法?旗民生计如今已成了老大难问题,能用的办法都用尽了,仍然毫无成效,随着丁口日增,如今已经成为朝廷一个巨大的包袱,再不妥善解决,迟早会将朝廷拖跨。

康熙想的一阵头痛,赶紧的打住,缓缓问道:“具体如何革新,你可有章程?”

这事,胤祯哪里敢乱开口,忙躬身道:“儿臣如今并无具体想法,此事关系到大清根本,儿臣不敢深想。”

“还有你不敢想的?”康熙微微笑了笑,道:“事关重大,你慢慢琢磨一下。”

第491章 珈宁有喜

康熙竟然不反对八旗革新,他这是刻意试探自己?还是有感于八旗制度的弊端,确实有心革新?胤祯原本是想借此试探康熙的病情,自然不会轻易甘心,当即又小心的试探着道:“儿臣尊旨,不过,八旗制度牵扯太大,皇阿玛能否点拨一二?”

康熙实在不想再费神思虑,他虽然已经看到康复的希望,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康复所需要的时间不会短,如今朝廷无大事,老十四处理朝务已是游刃有余,可不能让他太闲着,闲则生事,他若能够鼓捣出一个比八旗制度更优越或者是更适宜大清目前国情的制度出来,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八旗制度的硬伤太过明显。

瞥了胤祯一眼,康熙才缓缓开口说道:“八旗制度乃大清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若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