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弊主-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付安定看了胤祥一眼,道:“十三爷,重炮太过笨重,上下船不便,咱们有轻便的山地榴弹炮,最好是引诱他们出来野战,即便是攻城也可以采用攻打阜成门的法子,有山地榴弹炮配合,只须寻找一段防御薄弱之处,轻易就能攻上城墙。”
胤祥点了点头,笑道:“你小子,看来阜成门一战,倒是让你总结了不少经验。”
付安定一挺胸膛道:“院长一直反复的叮嘱我们,每打一仗,都要会议讨论,进行战后总结,要找出成功与不足的地方,而且还要做好记录。”
施世骠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江户湾的具体情况,十三爷可知道?”
胤祥知道他担心的是风暴,微微笑了笑,他才道:“元蒙两次跨海远征日本,皆是败于风暴之下,不过,江户湾不同于博多湾,它是个内海湾。”说着,他掏出一张地图摊开,道:“这是太子画的简易地图。”
在地图上指出江户湾后,胤祥接着道:“这是内海湾,一般的风暴影响不大,而且五月到七月极少有风暴。”
见胤祯准备的如此充分,施世骠也没什么好说的,略一沉吟,便道:“既是如此,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放手打一打江户城。”
胤祥点了点头道:“对于倭子国,太子是深恶痛绝,特意嘱咐,不许有丝毫的心慈手软,听他的语气,一旦腾出手来,还要进行登陆强占,这次,咱们也算是摸一摸倭子国的底细。”
林卫几人对以后的征日倒是不感兴趣,北洋舰队的衍德好战成性,以后是轮不上他们了,施世骠却是说道:“上海至长崎的航线,一众海贸船主皆是熟悉,但是到江户的航线怕是没人清楚。”
“航线倒是不用担心。”胤祯笑了笑,道:“咱们以前禁海的时候,在海上的海盗就不少,倭子国同样不缺乏海盗,这事,郑尽心能解决。”说完,他又问道:“郑尽心赶到上海了没有?”
因为东征日本,没有自己的份,富翰一直没精打采的耷拉着个脸,听的这话,忙欠身道:“回十三爷,早几日便已经到了。”
胤祥点了点头,又道:“这批新的十二艘辅助舰可已经下水,配置好火炮?”
“回十三爷,一切皆已准备好,而且还试航了两次,随时可以扬帆远航。”富翰说着,便腆着脸道:“十三爷,能否抽调一部分新学员随舰学习,当苦力也可以。”
胤祥瞥了他一眼,笑道:“是你想去日本逛逛吧?你这批学员队列训练都没未完成,上舰不是添乱吗?老实呆着,以后,太子有的是机会给你。”
一听没戏,富翰不由大为沮丧,胤祥也不理他,自顾说道:“倭子国有‘唐船风说书’制度,为防万一走漏消息,也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咱们须得赶在赴贸易旺季之前,在五月中旬就开始出发东征,各方面是否跟的上?”
施世骠略一沉吟,便道:“只要航线没问题,后勤方面没一点问题。”
微微点了点头,胤祥才道:“施将军在上海负责后勤,付安定抓紧时间练兵,林卫抽调二千人随我明日出海前往东海剿海盗,带上郑尽心,咱们去抓几个倭子国的海盗给咱们带路。”
第484章 口是心非
京城,畅春园。
康熙在两名年轻小太监的扶持下艰难的一步一步的挪动着,仅仅才走了十余步,额头上便开始见汗,他却仍是咬牙坚持,紧随其后的李德全也是满头大汗,他倒不累,完全是急的,康熙这几日,每天都要坚持走二刻钟,走完下来,整个人就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虽然心里急,李德却不敢做声,只能谨慎的跟在后面,康熙自偏瘫以来,性情苛刻了许多,一众太监宫女,稍有失误,便会遭到严厉惩罚,弄得一众进侍人人自危,就连李德全每日里也是小心翼翼,唯有太子进园了,康熙心情才会稍稍好些,以致于一众太监宫女见到胤祯,个个都见到救星一样。
跟在康熙后面提心吊胆的,还有二个值守的太医,他们每天要给康熙针灸,按摩揉捏,康熙心情不好时,也会冲他们发火,特别是近几日,康熙经常是无端发火,他们也都是如履薄冰,深刻感受一把伴君如伴虎的滋味。
康熙咬着牙一步一步的挪动着,他君临天下五十余载,叱诧风云数十年,绝不相信,也不能容忍,余生就此瘫痪在床,特别是京城流言,将他与唐顺宗相提并论,让他无法容忍,更让他后怕不已。
太子胤祯如今虽然大小事情皆坚持汇报,特别是官员任命,更是不置一言,但是胤祯的势力太大,声望亦是日益隆盛,如今东征倭子国在即,一旦倭子国称臣纳贡,胤祯的声望威望都将更上层楼。
他若是就此瘫痪,不能理政,即便胤祯毫无怨言,朝中官员亦会议论纷纷,有道是史笔如铁,自己身后,会留下怎样的名声?况且,胤祯又岂能长期如此恭顺?京师的流言又是从何而来?
坚持走了两刻钟,仍然是毫无寸进,康熙也不气馁,他最近自己也在研究中风偏瘫的病症,知道恢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急不得,在一众人的侍侯下沐浴之后,他照例要求到院中休息,他如今是越来越不喜欢呆在殿中。
李德全担心他坐的时间太长,特意又换了躺椅,缓缓的在躺椅上摇着,听着太监清晰的朗读声,康熙心思却全不在这上面,以他身体目前这种状况,半年内能够康复,已是如天之幸,半年不见朝臣,会否引起非议?一众朝臣会否因此而彻底倒向太子?
如今,他手不能写,一应奏折批语,皆是胤祯执笔,时日一长,地方大员自然是只知太子,谁还记得他这个皇帝?不行,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右手不能写,还有左手,必须练习用左手写字!
正暗下决心,却听的“哐啷”一声,康熙恼怒的看过去,却是侍侯在侧的聋哑宫女转身正好与前来奉茶的宫女撞个正着,茶杯摔在石板上,跌成了几片。
一见康熙恼怒的目光,奉茶宫女吓得连忙就地跪了下来,一声也不敢吭,李德全在旁边也是暗骂不已,越是怕出事,越是出事,他也赶紧的跪下来,道:“皇上息怒,奴才该死。”
康熙看了一眼地上的茶杯,这是为他六旬万寿特意烧制的一套茶具,他登时心头火起,沉声道:“你难道不知道这宫女是聋哑的?”
奉茶宫女知道现今皇上心情不好,早就吓得花容失色,忙磕头道:“奴婢知错,求皇上宽恕。”
康熙看了她一眼,道:“在门外罚跪一时辰。”
听的这处罚,众人都松了口气,奉茶宫女亦是长松一口气,叩谢皇恩之后,飞快的溜到院子门口跪下。
午后,胤祯准时而来,通报之后,便在院外等候,见奉茶宫女跪在门口,心里不由微微诧异,他天天来见康熙,对康熙身边的近侍自然是认识的,不知道康熙为何发作她,他也不敢问门外的太监,打听这些事情,可是犯忌讳的。
偏瘫病人,性情难免有些浮噪,处在康熙的位置,应该还有几分急噪和多疑,若是知道自己打听他身边的事,怕是又要生出别的想法来,他干脆是眼不见为净,心里却是暗暗警惕,京城这几日将康熙与唐顺宗相提并论的流言,该不是传到康熙耳中了吧?
康熙虽然是封锁了他自己的消息,但京城的动静应该是瞒不过他的,想到这里,胤祯不由暗自苦笑,流言的事情,只能是康熙自解自开,他是不能说的,否则,只能是越描越黑。
院内,听闻太子胤祯在外候见,康熙便示意李德全换上靠椅,换好之后,才让人去召胤祯进来,李德全一直就没想明白,太子爷又不是不清楚皇上的病情,为何康熙却是坚持不坐躺椅见胤祯。
胤祯进院子时就飞快瞥了康熙一眼,见他神情如常,不由放下心来,忙急趋几步上前请安见礼,康熙微微颌首,含笑赐座赏茶。
按例问候了几句,胤祯便取出一份奏折,道:“川陕总督殷泰,前曾因病奏请解任调理。皇阿玛曾有御批,念殷泰清洁自持,约束属下恩威并用,陕省军民,罔不感戴,朕甚爱惜,令在任调摄。
今殷泰又奏,病势渐沉,短时恐难见起色,恐荒废政务,有负圣恩,再次奏请解任调理。”
又是川陕,康熙微微皱了下眉头,略微沉吟,才道:“川陕地方辽阔、最属紧要,总督员缺、不可久悬,你可有适合人选建议?”
那地方,我现在可不感冒,而且就算感冒,现在也不敢插手,胤祯腹诽了一句,忙欠身道:“回皇阿玛,川陕总督辖下各路兵马众多,乃京城西北屏障,听闻陕甘一带民风剽悍,儿臣以为须选派一名熟悉地方兵民情性的大员,儿臣委实不知谁适合,恳请皇阿玛操心。”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道:“虑的甚是,不过,朝中及地方大员的履历,你要熟记于心,用人不当,必多生事端,更祸及百姓。”
“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胤祯忙躬身回道。
第485章 你来我往
康熙仰脸默然半晌,才开口道:“川陕紧要之地,政务繁杂,殷泰病势既是未能即愈,著解任。湖广总督鄂海,屡任陕西,熟谙地方,兵民情性,俱所深悉,且才具颇优,将鄂海调补川陕总督。以湖广提督额伦特为湖广总督。”
“儿臣尊旨。”胤祯躬身应道,心里却是暗自腹诽,鄂海是温都氏,满洲镶白旗人,额伦特是科奇哩氏,满洲镶红旗人,两人都是随同康熙亲征噶尔丹的将领,可谓是在他手里使老了的部将。
鄂海且不说,毕竟历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确实是川陕总督的理想人选,可是,额伦特却纯粹就是一武将,历任西安驻防佐领、协领,西安副都统,荆州副都统,湖广提督,何能胜任湖广总督?
看来,康熙是未雨绸缪,开始布局防范自己了,同时,也是借此敲打自己,胤祯暗忖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是如此,南洋的人手,老八他们的差事今日干脆都敲定,总不给老八他们差事,未免冷落了他们。
想到这里,胤祯便开口道:“皇阿玛,理藩院责任重大,理藩院尚书一职,自去年阿灵阿亡故便一直空缺,八哥胤禩,待人亲和,善于交际,儿臣推荐由八哥暂署理理藩院尚书,祈望皇阿玛允准。”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老八他们终究是彻底倒向了老十四,理藩院尚书可是等同六部,同列议政大臣,老十四的手面不小,不过,这是老十四第一次开口,不允,不合情理,而且也可能逼迫他挺而走险,微一沉吟,康熙便道:“理藩院尚书一职确实不宜久悬,允准。”
胤祯谢恩之后,接着又道:“禀皇阿玛,澳洲移民按日程算,早已登陆,南洋之地如今已经彻底稳固,南洋、澳洲两地建省设府必须及时颁诏天下,一应官员也须任命赴任。”
提到这茬,康熙不免有些兴奋,在海外开疆拓土,不仅在大清绝无仅有,历代帝皇他也是独一份,这可是朝廷大事,略微沉吟,他才道:“此乃国之大事,可曾朝堂会议?”
“回皇阿玛,此事已有大员上奏,明日早朝,便将商议此事,儿臣先征询皇阿玛的意见。”胤祯恭敬的回道。
康熙微微沉吟,便吩咐道:“着人取坤舆万国图来。”说完之后,他又看向胤祯,道:“澳洲之版图大小,可有确切的数据?”
胤祯伸手止住了转身欲走的李德全,而后,取出自己随身带来的坤舆万国图,起身将图在康熙面前展开道:“回皇阿玛,暂无确切数据,不过,大致的形状和位置,儿臣已经标记出来。”
李德全一看这情形,急忙赶过来从胤祯手中接过地图,胤祯蹲下身子指点着自己特意标注的澳洲,道:“皇阿玛,这是澳洲的大致形状,距离噶罗巴不远,初步估计,有我大清疆域的四成大小。”
看着这张新的坤舆万国图,康熙心情一阵激动,眼神久久的停留在南洋诸岛和澳洲大陆上,大清帝国在他手上又将产生几个新的行省,陶醉良久,他又在地图上刻意找到台湾岛,看着那小指甲盖大小的台湾岛,他不由一阵唏嘘。
当年征台湾,又是迁界禁海又是大造战船,前前后后二十余年,才将台湾拿下,老十四不过短短数年,竟然在海外打下了如此辽阔的地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感慨了一番,康熙才收回心神,瞅向胤祯道:“你对南洋、澳洲的建省设府是如何预想的?”
胤祯稍一沉吟,边侃侃而道:“儿臣初步设想,将台湾和吕宋附近的一系列岛屿合并为一省,婆罗洲单独为一省,满刺加和爪哇合为一省,澳洲才开始移民,儿臣计划从南、北两端同时安置,因此,暂时先设两个行省。”
康熙沉吟良久,才道:“南洋地域虽然辽阔,却是地广人稀,台湾还是置在福建之下,南洋诸岛合为南洋行省,澳洲暂设两行省,三省皆仿效四川例,设总督兼巡抚事,日后,人口繁衍起来了,再行拆分。这事,你明日在朝会上议议,看看有无争议。”
“儿臣尊旨。”胤祯忙回道,心里却是暗乐,澳洲,他现在不关心,让康熙去操心,他只关心南洋,确切的说是爪哇和满刺加,如此提议,不过是给康熙插手南洋留下空间,康熙既是愿意合成一省,那便是表明他不想插手南洋的事情,他更是乐的自在。
康熙心里也是清楚的很,南洋他根本就无法控制,不是老十四的人,在南洋绝对是寸步难行,不如索性卖个人情,因此,他直接就问道:“南洋总督,你属意谁?”
胤祯稍稍停顿,便道:“南洋是大清与澳洲、欧洲、非洲的海上通道,地理位置重要,又是新占领之地,重在安民,推广教化,须得一清廉爱民之官员,儿臣举荐江海关监督陈鹏年。”
康熙微点了点头道:“陈鹏年熟谙地方政务,也素有清廉之名,只是擢升太快,就暂不加兵部尚书衔了。”
清朝总督皆是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则是从一品,陈鹏年跟了胤祯之后,从四品知府到三品的海关监督再到正二品的南洋总督,这升官的速度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眼红了,康熙不加兵部尚书衔也确实有道理,胤祯连忙谢恩。
说了这半晌,康熙已经是累得不行了,休息片刻才道:“澳洲总督人选,着吏部举荐几个,你们先议。今日就到这里,跪安吧。”
……
出了畅春园,胤祯没有回毓庆宫,而是直接去了廉郡王府,同时又谴护卫去通知老十胤誐,老九的府邸就在廉郡王府附近,倒是无须另行通知。
这段时间,胤禩没有差事在身,而且又暂时熄了争储的念头,自事乐的逍遥,如今老大、老二被圈,老四被谴往欧洲,他又偃旗息鼓,参与争储的兄弟,唯一就剩一个老三,根本就不足为虑,老十四如今身为太子,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康熙,而康熙如今却是中风偏瘫,能否康复还是未定之数。
老十四虽然还不能高枕无忧,但眼下却是天下太平,松懈下来,胤禩这几日都是呆在后院陪福晋,听闻老十四上门,他急忙迎了出来,心里却是纳闷,老十四如何会上门,他每天这个时辰都应该在畅春园才是。
走了一段,他已是隐隐猜到可能是老十四给他分派差事了,他心头暗喜,不由的加快了脚步,同时沉声吩咐紧随其后的总管太监何柱儿道:“传令下去,大开中门迎接太子。”
胤祯在廉郡王府大门前落轿,哈腰出来一看,见中门大开,八哥胤禩领着一群人正恭敬的迎了上来,他不由加快了脚步迎上去,一见面,胤禩便恭谨肃然的抱拳半鞠道:“臣弟胤禩,见过皇太子。”
胤祯满面含笑的道:“我不过是顺道过来看看,八哥何须摆出如此大的阵仗。”
胤禩起身微笑道:“太子是第一次登门,胤禩岂敢怠慢,里面请。”说着侧身伸手让步。
见胤禩执礼甚躬,胤祯也不谦让,迈步前行,进府,便见两排仆从整齐的排列两旁,见胤祯进来,皆是整齐的打千行礼,道:“给太子爷请安。”
胤禩也一改在书房见人习惯,将会客地点改在银安殿,二人在银安殿落座,待奉茶之后,一众下人退至门外,胤祯才长吁了口气道:“八哥,下次可无须如此大礼,拘的我一身是汗。”
“呵呵,一路急赶,我也一身是汗。”老九胤禟在门口接过话头道。
跨步进来,他便给胤祯、胤禟两人见礼,落座便道:“今儿估摸着是好消息,我这一路赶的可真是辛苦。”
胤祯微笑着道:“是有好消息,不过,却没九哥的份。”说着,看向胤禩道:“恭喜八哥,出掌理藩院。”
八哥兼理藩院尚书?胤禟闻言不由大喜,他们一众兄弟能独掌一部的机会可谓是微乎其微,一般都是协助,理藩院与六部并列,同为议政大臣,他忙拱手一揖道:“恭喜八哥。”
理藩院是朝廷统治蒙古、回部、西藏、西域新疆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是管理蒙古、西藏、回部、新疆南部及其他少数民族王公、土司等官员的封袭、年班、进贡、随围、宴赏、给俸等事。
二是办理满蒙联姻事务,凡遇皇帝下嫁公主、指配额驸之事,会同宗人府办理。
三是管理喇嘛事务,保护藏传佛教格鲁派。
四是管理蒙古各旗会盟、划界、驿道及商业贸易事务。
五是修订关于少数民族的法律,参加审理刑名案件,诸如修订《蒙古律》、《回律》、《番律》、《苗律》等。理藩院驻各处司员,参加对该地区的民族案件的判决。凡判遣罪以上者,均要报理藩院,会同刑部或者三法司审定执行。
六是掌管与沙俄的外交、通商事务。
第486章 沙俄贸易
老十四怎会特意让他出掌理藩院?不可能仅仅是因为理藩院尚书出缺如此简单,胤禩转念间便意识到,这跟老十四的西北用兵或者是与沙俄有关,微笑着对胤禟点了点头,他便看向胤祯,试探着道:“十四弟可是未雨绸缪?”
胤祯未料到胤禩反应如此快,微微颌首道:“八哥还真是见微知著。”
未雨绸缪?胤禟却是有些迷糊,稍一思忖也是反应过来,道:“十四弟真是打算对西北动兵了?”
“那会如此快。”胤祯含笑道:“西北各部如今已经休养了十余年,难免会有野心勃勃之辈乘着我们在海外征伐之机,俟机作乱,妄图分裂,咱们不得不防,最近腾出出手来,我便将开始筹备训练新式禁卫军。
西北打的不仅是兵马,更是后勤,因此,对西北的蒙古、回部、西藏、西域新疆各部皆要加大控制力度,以防一旦乱起,他们盲目附从,稳定大部分,就能为大军出征西北,提供有力的后勤粮道保障。”
胤禩点了点头,道:“十四弟可是指的准噶尔部?”
“不仅是准噶尔,还有沙俄。”胤祯沉声道:“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等部亦要大加笼络。”
听的胤祯这话,老八、老九二人皆是暗暗心惊,老十四不是说着玩的,果真是要对沙俄动手。
“禀主子,十爷到了。”何柱儿在门口禀报道。
“请十爷进来。”胤禩随口吩咐道,而后看了胤祯一眼。
胤祯点了点头,含笑道:“是我谴人通报的,八哥今日有喜,我们几兄弟自然要借机聚一聚。”
“这话有理,今日还真该叨扰八哥一席。”胤禟轻松的笑道。
“八哥今日有喜?”胤誐跨进门来,一见几人都在,便笑道:“好啊,居然都比我来的早。”说着便与三人一一见礼。
胤禟笑着将八哥出掌理藩院的事情说了一遍,胤誐一听,连忙起身恭贺,而后笑道:“十四弟,八哥都有了差事,您给十哥也得安排份差事。”
胤祯微微笑了笑,道:“十哥自己说,您喜欢做什么?您适合做什么?”
一听这话,胤誐不由楞了一下,说实在的,这些个部院的差事他还真拿不下,而且也不愿意做,略一犹豫,他便道:“要不让我去海军吧,上次老十十三把南洋说的天花乱坠,我还真想去开开眼界。”
一听这话,胤禟就笑道:“海军都远征了,你不是想去欧洲吧。”
一听欧洲,胤誐夸张的缩了缩脖子,笑道:“四万里啊,比流放还苦,那还是算了吧。”
胤祯已是笑道:“十哥暂时就别要差事了,以后跟我整顿旗务。”
一听整顿旗务,胤誐不由眉开眼笑,胤禟已是在旁笑道:“这差事好,十弟绝对适合。”
胤祯却是看向胤禟,道:“九哥擅长经商理财,也善长奇技淫巧,待我再考虑一段时间,不过,眼下,您却是得帮八哥打理理藩院。”
胤禟一听,不由诧异的道:“八哥之才,打理一个管理藩院,可谓是绰绰有余,何以还用我帮衬?”
胤禩闻言,亦是大为好奇,不解的望着胤祯。
微微笑了笑,胤祯才道:“八哥接管理藩院,有几点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其一,是与沙俄的贸易。如今,大清与沙俄的贸易,皆是沙俄组建商团远道而来,咱们纯粹是坐在家中等生意上门,这很被动。
大清必须也组建商团队走出国门去他们的京城莫斯科贸易,不仅是为了赚钱,只有进入沙俄,才能深入的了解沙俄,九哥负责组建这个商团,以朝廷名义组建,多吸纳了解沙俄人的山西商人,一应需求,尽量满足。”
听的这一说,胤禟不由暗笑,老十四这哪里是什么贸易商团,纯粹就是去沙俄刺探情报的,亏他还说的如此光面堂皇。
胤祯顿了顿,又接着道:“其二,理藩院从现在开始,要逐步的遏制喇嘛教的发展,澳洲、美洲,未来还有非洲都需要大量的蒙古牧民和骑兵,喇嘛教在京畿直隶的发展也要严加控制,大清现在要人,迫切的需要充足的人口。
南洋、澳洲、美洲到处都需要人,现有的人口翻一番,也不嫌多,如今,南洋沿海诸国能够提供大量稻米,高产抗旱作物也在逐步推广,粮食不是问题。”
现有人口翻一番?那得是多少,三亿人口!那会是什么光景?胤誐担忧的道:“十四弟,那么多的百姓,会不会造反?”
“能够丰衣足食,谁会造反?”胤祯沉声道:“历朝历代,农民为何造反?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没有活路了!但凡还有一条活路,没人愿意去造反,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的人,都是在当地活不下去的,但是他们没有造反,因为他们还可以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因为他们还有一条活路。
百姓的要求不高,有田产,有房子,能吃饱、穿暖、能娶上媳妇、能够繁衍子孙,你就是逼迫他造反,他也不愿意。
至于说人口,相比于欧洲,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海外分封,我就是打算用人口去抢占地盘,人口翻一番,也不过三亿多人口,这还真不算多,南洋、澳洲、美洲如今可都是眼巴巴的等着移民,三亿而已,岂有嫌多之理?”
三亿而已,这口气真是大的吓人,不过,一想到那么多的地方现在基本都是属于无人的空旷之地,胤禩三人皆是无语。
呷了口茶,胤祯又才缓缓说道:“方才说到其二,最后一点是急务,八哥您们也知道,就是蒙古各部移民澳洲的具体数目,要尽快的平衡下来,并且通知各部,落实下来,九月初,下半年的移民又将开始,开荒需要大量的耕牛,澳洲扩展则需要大量的马匹。
另外,沙俄的商团队听闻每次都携带有大量的牛马,了解一下,如果有,我出钱买下来,澳洲、南洋现在有多少要多少,还可以鼓励他们大量贸易,与沙俄贸易,三年一次的贸易限制,也取消,天天来都行。”
第487章 不设防的江户
日本,江户。
江户位于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武藏平原的尽头,江户这个名字系源自阿伊努语,大概意思是“海湾之门”,或是“江河之口”,阿伊努族人是日本各岛的原主人,与外来移民融合杂居,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大和民族。
日本的城池与中国的城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日本的江户城与北京城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北京城是一座城池,而江户城指的是德川家的大宅院,有点象北京城里的皇城,当然,就规模而言,是没有可比性的。
德川幕府制定了一个大名参觐交代制度,规定大名必须在江户城下拥有住宅,每两年中应有一年必须住到江户,这就导致了全日本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大名(藩主)都在江户大修豪华藩邸,同时,幕府又规定,各藩主都必须派正室或者是长子到江户居住以为人质。
仅仅这两条规定,就导致每年都至少都有一半以上的藩主们生活在江户,也造就了江户的畸形发展,到德川家继这个第七代将军上位时,江户的人口规模已经上百万,而且,江户不象北京城,外面有高大的围墙,整个江户,除了德川家的大宅院有高耸的石墙外,根本就是一座没有围墙或者是说不设防的特大型城池。
德川幕府的现任将军是第七代将军,年仅五岁的德川家继,两名最得力的辅臣是间部诠房、新井君美二人,此二人一文一武,皆是上任将军德川家宣的得力干将。
江户城西侧殿,容姿端正,长象堪称俊美的间部诠房正在伏案批阅文书,自德川家继承继将军职位以来,做为辅佐幼君大臣的诠房已经成了德川幕府的实际掌权人,一手掌控着江户的军政大权。
侍卫在门口低声禀报道:“辅佐幼君大臣白石(新井君美)大人前来拜访。”
诠房抬起头来,低声吩咐道:“有请。”说着已经起身到门口恭迎。
新井君美,长得并不美,相比于诠房而言,他可谓是貌丑如鬼,而且个性狷介,只要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会不顾他人的反对而坚持到底,也正因为白石这种执拗的性格和丑陋的样貌,使得不少人背后称其为“鬼”。
两人在门口鞠躬见礼之后,入室坐下,白石开口便道:“近日闻长崎、室户来报,外海发现有清国战舰在清剿海贼,诠房大人可有耳闻?”
“哦?”诠房微微有些动容,沉声问道:“可是那种新式的西洋战舰?”
白石点了点头,道:“战舰不大,在千石左右,不过,据闻火炮众多。”
诠房神情肃然的端坐不动,心里却是震惊不已,自从靠着‘神风’侥幸逃脱了元蒙的大举入侵之后,日本各藩对于外来的侵略都格外的敏感,幕府亦不例外,满清一统天下之后,他们原本亦是谨慎异常,可随后清国竟然弄了个迁界禁海,征台湾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让日本上下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四年前,清国的十四皇子在上海修船厂造西式战舰,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待的清国人水师击败并缴获了西班牙舰队,攻占了荷兰人盘踞的爪哇,占领了整个南洋,紧接着又传出要远征欧洲、美洲,日本可谓是举国震动,却不料在这节骨眼上,德川家宣将军却突然病故。
好不容易解决了内部的纷争,德川家继顺利的承继了将军职位成为第七代将军,清国人的战舰居然开始在自家门口清剿海盗来了,他们是什么意思?
默然半晌,诠房才开口道:“白石君认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