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天喜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日里在辇中听见她的那句话,他的脑中一刹那间全然空茫,竟有了不知身在何处所对何人之感。

她说了那句话,可却不愿看他一眼。

她握住他的手,但手指却冰凉不已。

平辇悠悠而行,一路轻晃,晃至最后,他心中陡然明了,一切均悟。

其实她说什么,统统与他无关。

她那一句话,非允非诺,亦不是说与他听的。

倘若今日她身边是旁的男子,她照样做得出此事,也照样说得出此话。

身侧之位殿中之塌,只留一人,那人是谁,无关紧要。

她那字字言言,不过是说与她自己的一句定心之语罢了。

可她在他怀里,梦中之泪却是为谁而流。

她心底深处那一角,藏的究竟是何人何事,又担着何情。

……曾经只道她是无情之人,可无情之人又怎会如此。

宁墨望着她,收手松了袍带,转身坐至榻边,将她揽进怀中,低低叹了口气,“陛下从前如何,今后便如何,臣只要长留陛下身侧就好。陛下白日里的那一句话,当真是折煞臣了。”

英欢伸手去环他的腰,他身上温热的气息透过来,于这初秋静夜中暖了她的心。

世上可还有比他更体贴的男子?

不会在前替她争锋,却能在后承她之弱。

她进时他退,她退时他亦退,无论何时何事,他永不会与她为难。

此一生,也就该是他这般的男人,才能长伴她身旁罢……

宁墨身子朝内挪了挪,她在他怀中轻动,挤偏了身后锦枕,枕下一样东西依势滚了出来,至他二人之间才止。

英欢心底陡沉,低眼去看,胸口窒了一瞬。

多夜未曾留人于殿中过夜,竟忘了她枕下藏着这样物什。

宁墨松开她,伸手将它拿起,握在掌中转了一圈,然后抬眼看她,把它递还给她,“陛下。”

英欢接过来,冰凉触感溢满掌心,上面略糙的纂痕压着手心纹路,心一颤一颤地疼。

她从宁墨怀中抽身而出,拥过被子转过身,“你去御药房罢。”

他低眼,手握成拳,“是。”而后起身下榻,重又系好袍带,喉间却是梗得生疼。

那个细小银瓶,亮光犹现,上面那四个字,他看一眼便永不会忘。

当日为她沏茶时就已见过,却不曾想这东西竟被她一直搁在枕下,夜夜压着。

欢若平生。

普天之下,有谁能得如此放肆,敢这般唤她的名,敢这样写这个字!

先帝在位时此殿原作景灵殿,英欢即位后则改灵字为欢,独显临天之势。

景欢殿景欢殿,可除了她自己,这皇城之内又有谁敢念出这个字。

旁日里内侍臣子们,去欢留景,只称此处为景殿。

那殿上高悬之匾,亦是她亲笔挥之,后着人照刻,字字跋扈,容不得旁人存异。

但那银瓶之上的字迹,分明不是出自她手。

当日那瓶中之茶……

宁墨眉头紧拧,回身对英欢屈身行礼,“臣告退了。”

听着身后脚步声渐远,听着那殿门关合,听着外面雨声愈大,她的身子慢慢僵了起来。

手中银瓶越来越热,她心里身外俱烫。

那人的霸气与帝道,那一把剑一杯酒,那两国大军前的定定相望,那一根珠簪一双丝履,那一场刻骨铭心痛穿一生的鸳鸯梦……

过往之事层层漫出,挡也挡不住。

她睁眼看见的是他,闭眼看见的亦是他。

这一个银瓶四个字,她想丢,却无论如何祛不了心底里的印迹。

那人此时身在何处,心中又作何念,可有想过她,可会想到她?

她大婚一事,他是否已知,他会不会在乎,他会不会心痛?

他夺了她的心又伤了她的身,纵是将十个逐州失之与她,又有何补?

霸道似他,无惧似他,这天底下有没有何事能让他心惊,能让他无措?

枢府之报,道他统军直逼南岵寿州。

他打的什么主意,她一念便知。

是想速战,可速战又是为何,他身上之伤……怎能受得了日夜疾行奔袭急战。

她算尽事事,却从未算得透他。

只是她不该担心,他事事称王,又怎会置自己安危于不顾。

莫论身,莫论心。

他那般悍利,迫人不及,又怎会真的受伤。

卷二 一则以欢,一则以喜 欢喜四十二

天阴承雾,处处带了湿气。

入秋叶未枯,脚下土不干,清晨露珠洒帐,潮得都要叫人心中生出藓来。

南岵不似邺齐,越往北湿气竟是越大,行军一路夜里安寨,已不能做栅营,寿州城外不远便是淝水,邺齐大军兵不善水,自是挡不住这等潮气,军中怨气徒生,只盼能早些攻下寿州。

贺喜于邺齐出兵前,麾下共二十万大军,过秦山后连克宋州、毫州、陈州、宿州、许州、蔡州等重镇,虽是败南岵大军无数,可己军损伤亦重,至寿州城下时只剩十五万;其中十万兵马由他亲掌,强攻寿州坚城,三万付与吕坚,北上至阳州阻南岵京北之援,二万付与朱雄,留于六合平一地,防南面已降诸地生变。

除却手中十万大军,贺喜又命人征调南面已下六州当地壮丁共八万余人,造筏运石,以方舟竹筏载炮,自淝水上向寿州城里遥射石弹,日夜不休,誓要将寿州城中军心打乱、士气震碎!

天威盛甚,龙旗旆飘,他以天子之身在前压阵,军令似山如铁——

寿州城不破,邺齐攻不停!

从夏入秋,整整一个月,邺齐大军围城打援,寿州城内久困无粮,可南岵军队竟然仍是巍然不动……

邺齐军心略有散动之迹,自六月出征入邰涗,至今已有四个月整,莫论士兵心中浮躁,便是他自己,亦时常担心邺齐朝中政事!

纵是京中留有中书老臣佐政,但邺齐国中军务政令一向自上出,他人在军前,却是日日都能收到从燕平一路传来的急要驿报。

他千算万算胸志勃勃,却没料到会被一个寿州拖了如此之久!

十万大军列营于此,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他此生还未打过如此窝囊的仗!

日里浮江不休,夜里入榻不眠,待在这个抬手水雾便沾袖的地方,他的火气是一日比一日大。

全都是因为那妖精……

全都是拜她所赐!

他一向自诩寡漠冷静之人,登基十年来,从未于军政大事上出过错!

奈何当日她的一纸婚诏,便能让他于一刹那间就气昏了头,弃原计于不顾,并师北上直指寿州,以至于现如今栽进这前荒后芜的境地!

且还拖着他邺齐十几万大军,同他一道受这份罪!

当真可恶!当真可恨!

他本以为此一生都不会同父皇当年那般,受情所扰、困于一人而置天下江山于不顾,可他现如今又能好到哪里去!

他伤她,她睚龇必报;他助她,她反叫他伤!

世上之事,再讽不及此!

他以为他得了她的身子便能得了她的心——

谁知他是全然错了!

十一年来他以为他懂女人,可他阅遍天下女人,却独独读不懂她!

天阴,帐中暗。

未燃烛火,只撩高了外面帐帘,让光线多透进来些。

麾下将领耐不住帐中湿热之气,均在外面候着。

案前置座,可他却不坐,直直立于案侧,动也不动。

两笺纸在他掌中,捏得过久,隐隐作烫。

他攥着那薄纸,望着帐角一侧被潮土浸出泥渍的褐黄之迹,心中怒火翻腾不休,狠狠将纸揉作一团,于指间碾碎,而后猛地一洒,看着那带了墨迹的碎屑于空中散开,渐渐落至地上,沾了湿泥,辨不出原样……他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些。

邰涗东路大军中行大疫,此事他先前闻得时,不是不惊的。

这消息传至邺齐军中,众将士们亦是慌了许久,秦山虽东西有届,可寿州一带湿气比秦山以西更大,瘴雾之疫来势凶猛无兆,怕是防也防不得。

担忧时却也在庆幸,幸好邺齐大军尚安无事,否则以眼下这情境,疫病若发,他是再不能于南岵境内留下去!

攻池夺利还是功亏一篑,成败之间不过一线相悬。

他替她打下秦山之西,拱手让之……可她不却管他身上之伤若何,心中之伤又若何。

她不知他此时有多难多煎熬,她不知他也会无措也会怔惶……

她不知他亦非事事都可言胜!

他先是将自己的心败给了她,又于这漭漭沙场上重重跌了一大跤。

苦不堪言,言亦无辞。

她可知,他若是于寿州一役受阻,那他便再也不是先前那个征战常胜人人畏之的东喜帝!

她可知,他将秦山以西给了她,又放任逐州失守不顾,若是此时再攻不下寿州以北诸地,那他和弃军弃民于不顾的昏君又有何两样!

她可知他这一切全是因为她?

她可知?!

贺喜深吸一口气,抬脚,靴底用力踏上地上那些纸屑,拼命地碾,似是在泄愤。

她从京中派人至邰涗东路大军中宣谕赐药。

那人姓宁,名墨。

为邰涗京中太医院御医,领翰林医官衔,又兼殿中监一职。

这就是那个男人?!

这就是她要下嫁的那个男人?!

她似朝天之凤,尊贵无量,艳逼天下,她身上九彩耀天之光,岂是凡人伸指便可涂染的?!

她身侧之位,非真男子不可坐也,这个宁墨,这个太医院的御医,又有什么资格,敢尚她之尊?!

就连他在对着她时,都不能真正纳她入怀;就连他在拥着她时,都不能真正让她服软……

这个男人这个宁墨,又有何能,能得了她的芳幸?!

胸口之火愈燃愈烈。

几乎要将自己焚烧至烬。

贺喜上前半步,一脚踢翻面前的乌木马扎,横木乍然而裂,他的拳攥得咯咯响,恨不能将这帐中所有物什统统拆了去!

她要大婚,可以。

但她为什么要将那男人派至南岵,派至秦山以西,派至离他不过短短一百五十里的地方!

一百五十里,放马只需一夜便至!

本以为最初听闻她要大婚时的盛怒之火已消,谁知现如今知道那男人要来,他竟是比先前更加恼怒!

本以为可以不去想便可以不去在乎,可他却是做不到!

那一夜邰涗凉城,行宫景阳殿,殿中之榻,榻上锦单,留的分明是她的处子之血。

她是不是还不够痛,所以能这么快就下成婚之诏。

他是不是还该让她更痛些,痛到她能记住那痛,明白在这世上除了他就再无人能配得上她,也再无人能让她痛!

身痛不够,那便心痛。

他为何要自己痛,他偏偏就要她陪着她一道痛!

他心火渐平,吐了口气,抬脚将地上那马扎勾了起来。

才置稳,帐外忽然有人来急报,“陛下,北面军报!”

他抬眼,“说。”

“南岵援军已下数日,吕坚之部不敌,欲弃阳州而退……”

他猛地火了,几大步上前出得帐外,几不能信自己先前听见了什么!

寿州攻不下也就罢了,难道连阳州也守不住?!

帐外诸将见他皆默,头压得一个比一个低。

贺喜伸手,一把扯过来报驿官手中之折,眼神如刃,扫过面前诸人,哑着声音重重道:“他吕坚之部有敢过阳州一步者,断其足!”

·

·

·

祝大家新年愉快!

今天收了份超长评,真是很棒的新年礼物,谢谢小喵,我真的很感动!

大家有空可以去那条评下面戳下爪,小喵惶恐,怕没人看评,以后就再不写了……泪。

卷二 一则以欢,一则以喜 欢喜四十三

祝大家春节愉快,牛年大吉,天天开心,事事欢喜!^_^

————————————————————————————

自中军行辕向北望去,透过那重重营帐,依稀可见江岸近侧往来不休的方舟竹筏,于青灰色天幕下愈显沧重。

他领十万军士在此挥汗洒血,没日没夜地强攻寿州城,可吕坚却在阳州怯战欲退,竟然放南岵大军北下不阻!

贺喜咬牙,低头看了眼手中折子,飞快地抬手从中间用力一撕,然后扬手丢还给那驿官,抑了抑怒气,才开口问道:“南岵援军何人为帅?“

他怒火将旺,身边诸将无人可挡,均不敢言。

那小驿官大汗,小声道:“南岵齐王邵景达。”

原来是邵景达……

贺喜吸了口气,扬起下巴望向远处罩雾蒙影的寿州城墙,负手于身后,紧握成拳。

邵景达,南岵世宗第三子,当今南岵皇帝的同母胞弟,先后被封宣城王、鄂王、齐王,为南岵王室中骁勇善战第一人,沙场威名亦为五国所知多年。

而且……他是邵远的亲生父亲。

贺喜收回目光,手攥得更紧,低低冷笑一声,原来如此。

他邵景达自南岵京中领王室亲军南下,欲过阳州而直捣寿州邺齐大军,是想要替儿子报当日门峡惨败之仇!

子仇父报,他先前竟未算到这一层……

想来也当真是讽刺至极,若非他当初入邰涗灭邵远之部,恐怕眼下也不会使久未挂帅出征的邵景达急急披甲驭军、南下伐他邺齐大军!

冒刃流血的是他,陷难受困的是他……坐成享逸的却是她。

一步错,步步错。

他当初就不该为了她而改计,亦不该对她存有那种种荒谬的念想!

被情蒙蔽了心智,血与真心换来的又是什么?!

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为了她,将自己逼入此种困境!

既然如此……

那他便成全邵景达这一战之愿!

天边乌云沉沉压移,愈来愈黑,转瞬便拢住江雾,又挪至营帐上方。

一滴雨落下来,碎在他的靴尖上。

随后越溅越多,不消一刻,雨帘成幕,沙土变泥,淅沥声越来越密,最后竟成倾盆之势。

贺喜未动,诸将谁也不敢走开避雨,一干人立在原地,任雨水浇淋洒落。

带着凉意的雨贴透了袍子,身上先前粘热的湿意渐渐消弥,取而代之的是渗心的冰潮。

缓涤慢荡,将胸腔内的烦尘一点一点刷尽。

心镜空明,先前的火气怒意也瞬间不见踪迹,额角略疼,可脑中却无比清醒。

这么多日子以来,竟没有一刻如此时这般平静。

迎着这瓢泼大雨,心中诸事,一瞬间全想透了。

贺喜左脚挪了一步,靴底带起重泥,沿着裤脚向上,溅起一路污渍。

他转过身子,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珠,对诸将道:“攻城之军分出二万人马,朕明日率军亲赴阳州!其余人马停止攻城,撤营五里,围城而扎,等朕北面消息。”

不等诸将持疑作劝,贺喜便回身,大步入得帐内。

燃烛,抬手将身上湿透了的袍子扯下来,右肩伤口略痒,扎肩白布一解,痒又转痛。

他倒吸一口冷气,左手缓缓探至肩上,捻到一丝血。

他垂眼,嘴角微扯,低低笑出一声,七分冷意,三分自谑。

从今往后,他不会再为她流一滴血。

更不会再为她痛一次心。

…………

邰涗大历十一年秋,东路军中瘴疫肆行,上遣翰林医官宁墨赴秦山以西勘察疫情,宣谕赐药。

十月十六日,南岵齐王邵景达率五万亲军南下,欲解寿州之困;时邺齐大将吕坚驻阳州,不敌而走,邺齐皇帝闻之大怒,于寿州军中抽兵二万亲率北上,纳阳州军三万人于麾下,斩吕坚于军前,以血祭旗,兵甚畏之,无敢言走者。

十月十九日,邵景达之部抵阳州,帝命军于城下列阵而峙,自驭马持抢于阵前,军心大振,一役即胜,斩敌三万余人;邵景达股中二箭,率余部弃甲而走,归京八日而亡。

南岵京内闻之大惧,压兵不出,弃寿州而守京北诸镇,遣使至中宛求援;寿州久困无粮,刺史王预开城门以降,披白焚草于邺齐军前。

十月二十八日,中宛归德大将军黄世开率军南下,自南岵北境一路而入,屯兵于南岵京北瑞州。

…………

秦山之西地阔林多,邰涗大军屯兵多时却未建城营,只伐木筑栅,作方营而驻。

谁都不愿于此地久待。

一场瘴雾大疫让军中人心惶惶,若非宁墨一行及时赶赴军中勘病赐药,怕是军中死伤之数远不可测,军心亦会大动。

疫情稍稳,宁墨担心会有反复,便将同行诸人尽数遣离军中,自己只留一名殿前司侍卫在身边,于邰涗大营中又多待了近一个月。

前夜大雨,营道泥泞不堪,马蹄踏出的印子如一个个小坑,深深浅浅铺了一路,里面尽是污水。

天亮后竟是大晴,有金光自云后漫出,灿遍每营每帐,连营道上的泥水都透着些清亮之色。

宁墨自从离京至此,还未见过如此好的日头,走在路上时,脚步不禁也放慢了些,手中温桶略晃,口中轻轻吐了口气。

心中沉闷之情因这明媚阳光,眨眼间便灰飞烟灭。

中军行辕前,狄风的几名近侍刚从里面出来,正大声说着话,可一见宁墨过来,便都低下头,敛声道:“宁殿中。”

虽说宁墨只是赴军中宣谕赐药的太医院御医,可将士们却不敢无礼,都知他殿中监之后担的是什么身份。

宁墨略笑一下,点了点头,“狄将军人在帐中?”

几人点点头,帐前守兵也侧身相让,请宁墨入内。

他撩袍走过去,口中轻道:“多谢。”便提桶进了帐中。

帐中间地上铺着盐硝牛皮,约莫有两张案台那么大,狄风正伏身于上,手中执笔,飞快地画着什么。

宁墨站在一侧,等了一会儿,见他无意开口,便笑道:“狄将军,在下给你送药来了。”

狄风头手中动作停了一下,低声道:“我不需进药。”然后抬头,朝宁墨这边看了一眼,重又盯着眼前未成之图,声音转冰,“宁太医若是无事便少走动些,这营中诸道均是泥泞不堪,万一污了宁太医的素衫白袍,可要如何是好。”

宁墨先前带着笑意的嘴角略垂,将手中温桶放下,没有开口。

狄风扔了手中的笔,起身,也不看他,直往里面走去,“军心已稳,瘴疫亦平,宁太医打算何时归京?”

卷二 一则以欢,一则以喜 欢喜四十四(重写)

因对前作不满,重写了后面两千多字,抱歉……大家再看一下吧^_^

——————————————————————

营中上下,人人都称他宁殿中,惟有狄风从不改口,仍然唤他作宁太医。

是从骨子里面排斥他,亦是怨那纸婚诏,嫌恶这个称谓。

宁墨将药碗从桶中拿出来,面上神色暗了些,声音也转冰,“千里之外,皇上枕卧不休,日夜挂念将军及麾下众将士,又独赐将军御用银盒药。将军不顾自己可以,但不能不体恤她的用心罢?”

狄风闻言,身子僵住,而后慢慢转过来,望向他,终是与他目光相接。

他不体恤她的用心?!

这人懂什么,又有什么资格说这话!

普天之下,十三年间,还有何人能比他更懂她,更体恤她?!

舍尊谓而不用,于他面前,直直道出她这个字……

是想在他面前炫耀,还是想告诉他,从此之后他就再也算不得她的什么人了?!

狄风眼眸愈来愈黑,这些日子以来心中的憋闷之情瞬时转为满腔怒火,盯住宁墨,拼命抑住怒意,半晌才道:“你,知她甚少。“

咬着牙道出的五个字,却似用尽了浑身之气,再也说不出任何话来。

宁墨眼波平止,丝毫不起波澜,端了银碗朝狄风走近几步,“也许不及你。只不过,往后陪在她身边的人,是我。”他垂眼,却轻轻挑眉,低笑出声,“年年月月,总有一日,我会比你知她更多。”

狄风闻言,心上似被人用重锤砸了一记,手一把扶上身侧案边,身子半斜,半天才撑住心神,“你滚。”

眼前白衫不退反进,就见宁墨将手中银碗递至他胸前,“狄将军何必如此,南岵事平之后,皇上还望于婚典上看见将军。”

狄风整个人都硬了,僵了片刻,一把接过那药碗,抬眼看着宁墨,手往外一偏,将碗中之药猛地泼了出去。

暗纹素袍,染了一片乌。

墨白相映,如冰炭不容。

宁墨站定,衣襟下全湿,药汁渗过外袍中衣,烫在他胸前,热辣辣的,如同千针相刺一般。

他嘴角略微抽搐了一下,眼中有血丝裂出,面上也再无往日平静之色,一开口,声音也是奇哑,“待将军回京之后,在下定当为将军好生接风。”

语中带怒含恨,说罢,甩袍便要离去。

却不料狄风在他身后稳稳道:“我不会回京。”

宁墨停下,回身看向他,怒色满面。

狄风黑眸微闪,看了他半晌,才低声道:“求请领军长驻此地的折子,我已着人送去京中了。”

宁墨口稍开,眉毛高挑,面上尽是不信之色,“你……”

狄风却不再开口,撇过脸,走到帐中牛皮前,慢慢屈膝伏地,拾起先前扔下的笔,重又过了清水蘸墨,一丝不苟地描画起来。

地上那展阔牛皮之上,画的正是秦山以西逐州地貌,狄风多日来遣人四下勘访,欲要重绘邰涗疆界。

宁墨看着他,怔了许久,才猛然开口道:“她绝无可能会允你之请。”

狄风不抬头,又是良久,才低声答道:“她会。”低眼,攥拳,半天才又道:“除了我,眼下再无旁人敢领军留此。我清楚,她亦明白。于国事上,她是明君。”

宁墨默然,心中略转,便知他所言何意。

此次瘴疫恐摄人心,朝中诸将没有一人肯甘心率军来此地驻防,若非大将重臣,怕是稳不住这十几万大军军心。

再,十日前邺齐军于阳州大败南岵齐王,而后寿州又降,本以为贺喜会趁势领军直上,取南岵京北诸州,却不料他按兵不进,留朱雄率十二万大军,总衔所占南岵诸地一切军防事务,自己领三万亲军归京,五日前抵邺齐燕平后,再无动静。

贺喜多年来行事从不循例,谁也不知他此举何意;外加中宛援兵已下,四国大军分于南岵三面而驻,战势瞬息万变,若非稳沉名将,怕是应付不了将来急变。

种种之事,说来算去,也只有狄风能负此任,领军驻守于秦山以西。

宁墨心中既已明了,火气渐渐消了些,只是看着狄风,却不知能开口说什么。

狄风心中对英欢如何,他又怎会不知,只是没想到狄风竟真能尽忠若此,事事以国为先,以她为尊……全然不顾自己将来会面临怎样的苦境。

二人皆默,帐中空气似是凝住不动,喘息愈难。

各有各的执拗,各有各的自傲,心系于一人,却行背于两端。

帐外风起,秋至天渐凉,远处士兵嘈杂喧哗声隐隐传来。

宁墨抬脚欲离,可仍是忍不住,对着他低声道:“其实她的心,不在我身上。”

狄风攥了攥手中之笔,“我知道。”

宁墨眯眼,“那她……”

狄风用力抿抿唇,眼角略皱,“我全都知道,但我不会对你说。”他抬头,一双眸子黑不见底,“永不会对你说。”

…………

大历十一年秋,邺齐下寿州,南岵寿州以南、秦山以东诸地尽归邺齐所有;邺齐皇帝划原南岵十二州为邺齐下西道,除大将朱雄权知寿州府事,暂领下西道军防事务,自率军三万归京。

十月末,东路军疫平,右骁卫上将军狄风请旨领军常驻秦山西界,上疑而不决;翰林医官兼殿中监宁墨归京,奏言狄风为军中所重,恳上允其请。

十一月三日,上命翰林学士拟诏,划秦山以西八州为秦西路,除太府寺少卿高威义秦西路观察使;允狄风所请,着其统领秦西路军防兵务,因其破逐州有功,复其原职,仍领检校靖远大将军衔。

十一月十二日,京中使司接邺齐来报,邺齐皇帝遣翰林直学士古钦为使,执书携礼赴邰涗遂阳。

十一月二十八日,古钦抵京,上遣使迎劳于候馆;翌日,遣使宣敕赐窄衣一对、金碟躞一、金涂银冠一、靴一两、衣着三百匹、银二百两、鞍辔马一;又次日,奉见于乾元殿,设黄麾仗及宫县大乐。

…………

乾元殿外朝阳垂辉,深秋静冷,青砖宫阶上漫了一片影。

古钦服前一日所赐,由阁门使一路引至殿门外,并侍宴臣僚宰执、枢密使以下诸官祗候。

脚下宫砖上,隐现雉翟,暗青色对上眼前明赭殿门,默含苍威。

他低头,避开自头顶直洒而落的阳光,捧着书匣的手略挪,掌心汗粒附上匣盖鎏金之纹,心底静不下来。

一年半前,九崇殿上的那个人,那番笑,那锋芒毕现的话语,此时仍在脑中,清晰无比。

只一念,他便觉局促,手不由将书匣握得更紧。

沉沉门栓垂落之音自前方传来,左右两侧祗候朝臣均转向对殿。

殿门缓缓而开,古钦抬头欲望,却被殿角琉璃映过来的一抹光刺花了眼。

阖眼间,就听见前方宫阶上,蓦地响起一声鞭音,厉声凌空,悠悠尾音久颤不绝,令人耳中微痛。

有黄衣舍人趋步而来,对着众朝臣略略行了个礼,朗声道:“御驾已至,殿中诸司排当有备,诸位大人请入殿。”

待宰执先行,他又转身,走至古钦身旁,合袖一揖,“古大人,随我来罢。”

古钦点头,牢牢捧住书匣,随那舍人走上殿去。

殿前宫阶,不高不低,可这一步步踏上去,心却愈来愈紧,只觉手中书匣沉重不堪,几要捧跌。

殿廊明亮,诸臣已列两侧,待他入殿之时,宫县嘉乐骤起,响彻殿间。

殿上高座泛光耀目,座上之人一袭朱衣,压着身下明黄之色,比那金茫更是气势夺人。

他站定,不敢抬眼,手将书匣捧至与额齐高,拜下去,开口时声音略颤:“邺齐使古某拜见陛下,愿陛下圣躬万福。”

耳边只是静,隔了良久,才听得那上方淡淡透下来一声“嗯”,声音且轻且飘,令他恍惚了一瞬。

殿侧,内侍都知走来,双手伸过来,恭谨地接过那书匣,而后小步而上,呈至御前。

他手中一空,这才垂臂,屈了屈指节,吸一口气,抬头朝上望去。

朱红绣缎长褙子衣,其上却无华彩;头上未着冠,发间只一根白玉龙簪,莹莹发亮,绞着那明黑乌丝,艳中显刚。

英欢看了眼捧匣内侍,却是不接那书匣,只是望着古钦,隔了半晌,忽而启唇轻笑,道:“跪进书匣之礼,你是不知,还是不愿?”

古钦握拳,脸色发白,一闭眼,屈膝跪了下去,重重叩在殿上,“陛下。”

左右臣子闻声皆跪,伏地一片,“陛下圣躬万福!”

英欢抬手接过书匣,待身侧小内监上前来拆,眼望座下,“都平身罢。”

紫袍玉带如潮涌,宫乐再起。

殿外,天武官抬邺齐使礼分东西向入,列于殿下,以东为上,而后退出殿外,左右舍人将殿门掩上。

无了殿外朝阳之光,里面顿显森冷。

书匣已拆,内监置书于案上,退至座后。

英欢看着那匣中之书,却是不取,只望着古钦,问道:“此次为何而来?”

古钦又拜,而后抬头,手指殿上诸礼,“为贺陛下大婚而来,”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为我邺齐皇帝陛下求尚邰涗宗室之女而来。”

殿中静悄悄的,不出一丝声响,仿佛谁也没有听见他说了什么。

过了许久,朝臣们才猛地反应过来,倒吸气声此起彼伏,互相望过,开口,却不知说什么。

英欢怔了半天,眼中才是一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