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利品。

“你带人给各山城城主,及各部族领主们送一些酒肉过去慰劳下,就说本帅感谢各位的及时到来,让他们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全军出发,赶往荣留王所指定的辽河战场。”

等那部下将领离去后,渊太祚又对着一旁的金山城守将,他的叔叔渊盖铜道:“叔父,此次大战,对我族也是一重大机会。你也看到了,各部族领主们纷纷带着众多族人冒充士兵,想多分一杯羹,我们部族自然也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现下我们有人马五万六千人,叔父你马上从金山附近的部族庄园及牧场中,召集族人及奴隶们,也发给他们武器,哪怕没有铠甲制式武器也没有关系,哪怕就发一把刀也可以,能招来多少就招多少,如果人数不够,你再从和我们亲近的部族中召集人马。最好是召集到壮丁两三万人左右,到时按人马来分功,自然是我们占最多。”

渊盖铜也是快五十的粗壮汉子,一听侄子如此主意,忙大笑几声,“看来大哥让你来管理部族事务,果然没错。你比起大哥来可一点也不错,等再过些年,你一定能接替你父亲的大对卢位置的,我们渊氏一族也一定能一直稳居王国第一部族的。”

金山城下,渊太祚聚兵马三万,各部族壮丁近五万,总人马达到了八万人,号称十万,在汇合了各部兵马休息了一夜之后。各部兵马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往高建武军令中所指定的,隋人撤退的路线中辽河段赶去。

而和他们同一日,辽东城中的陈克复也是命大军四更造饭,五更起程出发。

陈克复从辽中俘虏中得到的情报是辽人东北部兵马有三万人左右,他预测除掉防守部队,辽人可能会派出的兵马将在两万到两万五左右。对此,辽东军的将领们认为,出动三个师,近四万人马应当是可以的。毕竟他们是去打伏击战,人数太多,反而不一定是最好的。

不过在经过了辽东城伏击战后,这样的计划却是行不通了。以五万多人马,还有众多民壮帮助,又是在辽东大城之内伏击两万余辽军,最后居然还打的辛苦异常。而且那两万辽人,按情况中的消息,和扶余城的兵马是差了一个等级的。

最后在当天的伏击战后总结会议上,众人修改了辽河伏击战的方案。按最新的计划,辽东城所有兵马都出动,辽东城由第一师副师长陈青统宪兵司的一千宪兵防守四城及全城各要害部位,另统警察司的所有警察接手全城的治安及战俘管理,并且抽调隋军民壮上城协助防守,直到全军出发的半天后,胡海的第三师人马押安市等城的物资人口回辽东后,接防全城。

另出发后,新城的第五师全师官兵也将和大军汇合,一起赶赴伏击战场,新城四城只留一小部人马,等待胡海的第三师回防后分兵接防。

东北军全军五个师,及司令部所辖的轻骑兵独立团,独立侦察团,还有工兵营,医疗营等兵马全部出动,预备役第一重步兵旅、预备役第二重骑兵旅也将全体出动,兵力达七万人,另又从民壮营中抽调精壮壮丁三万人随军,总出动人马十万人。

可以说这显示了整个辽东军从陈克复到众将领的重示,也表明了众人对这次伏击战的一些担忧。这不是打辽东城伏击战,这是野战,到时他们没有高大的城墙可以围住辽人,完全得靠着这些新兵们将辽人围困。

虽然对于此战众将都表示了些担忧,但没有人提出放弃伏击战。众人都明白,伏击战虽然有些风险,却是目前最好的防守办法。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发先制人,各个击破。而不是等着辽人一点点的集结人马,到时他们再后发而制于人。

如果新兵们打这样充满着优势的伏击战,都打不赢,那么如果到时换成打硬对硬的守城战,估计更不会好到哪去。虽然守城战有坚城可倚,却也等于失去了战术上的优势,而且到时他们还将肯定要面对着比他们兵力优势上的辽人。

此战势在必行!

好在按时间推算,陈克复他们的东北军要比辽人早到上个一天时间左右,到时他们就可以充分休息之后,以逸待劳。所有说,这里面的胜算还是很大的,而且这次陈克复也是下了老本,带了七万兵马,三万民壮,各种投石车,弩床等都带上了许多,他就不相信,那三万辽人能飞到天上去。

辽河中段附近的金山,离辽东城只有一天半的路程,而离金山城有两天的路程。辽东多山,这金山就是一座大的山脉,起伏连绵的山脉,少数人马还能翻山越过,如果要想大军穿行,则必须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金山峡谷。

辽东城去辽水有数条通道,但是金山城至辽水,却唯有这一条通道。这也是陈克复等人在考虑了好久后,才选定的一个伏击战场。

金山峡谷长达五十余里,地势比较开阔,并不能算得上是十分的险峻之处,但是如果打伏击战,却要比平原战能给辽东军增添不少的优势。这里本来有辽人筑的金山卫,不过在隋军三次征辽中,三建三毁,早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陈克复汇合了新城兵马后,率兵一刻不停地赶赴金山峡谷,到达峡谷后,陈克复忙召集诸将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分配作战任务。

为了防止辽人的先锋哨探察觉到他们的兵马,陈克复早早的派出了侦察团的全团人马,对金山峡谷的百里范围内进行侦察,一旦发现辽人军队足迹,必然严密监视汇报。

而为了更加保险,大军到达当晚,陈克复下令,全军将士不得生火,不得喧哗,一律吃准备好的干粮。

在一处山脚之下的临时司令指挥部中,陈克复等一众军中团级以上将领做最后最前部署。

“令!郭孝恪率预备役第二重步兵旅四千骑兵,罗林率轻骑兵独立团两千骑兵,沈光率一、二、四、五、六师师属骑兵侦察营共二千五百骑兵,鲁世深率六师中各团下属骑兵营,共二十四营骑兵一万二千骑兵,各部总计两万余骑兵在金山峡谷的东岭布阵,一定要小心埋伏隐蔽,严防敌人发现。当辽人兵马全部进入金山峡谷后,率先引军出击,截断其退路,冲乱辽人阵形,将其兵马分割开来,该部以李奔雷将军指挥!”

“令!毛翊、陈风、陈林、陈贵、陈山、崔石诸将领第一、二、六三师二十七个步兵营一万四千人布阵北面山谷之中,待发起攻击之时,从金山峡谷北面出击,阻敌前进之路,向辽兵推进攻击。该部以第一师师长毛翊为指挥!”

“令!李世民、李玄霸领预备役第一重步兵旅三团六千重步兵,张合、刘铁柱、张彪、王彬、陈富、何大勇,诸将领第四、五两师十八个步兵营九千人。两部人马共计一万五千轻重步兵为奇兵,埋伏于峡谷中段南岭之上,一待攻击发起,立即直冲辽军中阵,将整支辽军从中切断,让其首尾不能相顾。该部以刘铁柱为指挥!”

“令!李节参谋长统工兵营、医疗营全部人马,并统壮丁三万人,挟带投石机、弩床等大型器械,于两面山谷之上隐蔽,一待攻击发起,即以投石机、弩床攻击敌人阵列。”

“本帅亲率其余步骑两万余人,挟带鼓角,收卷旗帜,登上北山为全军总预备队。诸位将士,须当奋不顾身,闻鼓而进!一战而功成!”

帐中两侧的一众团以上将领,忙分列两阵,低头领命,大声应道:“我等谨遵大帅将令!”

第141章 金山峡谷

大业九年八月十三日,整个天都灰蒙蒙的,时近中午,却没有半点阳光的影子,天空中一堆堆的云积聚在起,低垂在头顶。

来犯隋军终于撑不住退兵了,高句丽西北北的贵族领主们一个个都心情激动,天天躲在山城之中,这么久以来,每个部族都损失了很多财物。眼下一听到隋军要退兵,一个个都聚集了部族中的青壮男子,准备扑上去撕咬下一大块内来弥补他们之前的损失。

急于立功的扶余城统率渊太祚领三万步骑加五万部族青壮充任的士兵,号称十万人日夜兼程赶往辽河隋军退路。

十三日午时,兵马终于到了金山峡谷,只要通过峡谷,离辽东也就只是一步之遥了。

渊族将军,渊太祚的叔叔渊盖铜指着前面的峡谷道:“大帅,只要过了前面的峡谷,就是辽河了。将士们赶了这么久的路,是不是先下令暂时休整,埋锅造饭,再派一队人马前去查探一下山谷情况,等弟兄们吃过饭了,正好也能知道前面的情况了。”

渊太祚的亲弟弟渊净土也是位马上勇士,帮着哥哥渊太祚统领着渊族的一万精兵,此时也是赞同的道:“金山峡谷离辽河很近,我们派人马去先过峡谷去探查一下辽河的动静也好。以免隋军的前锋游骑已经到了辽河边上,万一大军被他们提前发现就不好了。”

渊太祚看了下身后的兵马,连续赶了两天半的路,每天只是晚上休息几个时辰,这个时候整支部队已经相当疲倦了。特别是没有马匹的步卒们,一个个都是气喘吁吁,那其中大部份都是各部族奴隶青壮,这身体虽然也算健壮,可是如这般像正规兵马一样的急行军两天半,一个个也都受不了了。

渊太祚抬头看了看天空,此时天空的云层越发的低沉,才正午时分,天色已经如傍晚时一样了。

“我观今日天色,这天似乎又要下雨了。大雨一下,山路必然泥泞,且大雨之中也无法行军,如果此时休整,大军必然要耽误于此。眼下离辽河也不过数五十余里地,让儿郎们再加一把劲,趁着还没下雨赶到金山峡谷的西面谷口扎营。如此一来,即能躲过这场大雨,也不会错失战机,一旦隋军出现,我们也能以逸待劳。”

渊盖铜和渊净土叔侄二人虽然觉得此时士兵们已经疲倦至极,但是想想渊太祚的话也十分有道理,反正只剩下五十里了,此时如果一鼓作气赶到峡谷西口再休整扎营,却也是一个好的安排。

忙点点头,转身对身边的亲卫们道:“传令各山城城主、将军、各部族领主们,就说大帅有令,全军加紧步伐,到峡谷西面谷口扎营休整!”

一道道命令传下去,将士们虽然有些不太满意,但是想想再咬咬牙,再过两个时辰就能扎营休息,一个个也就没有什么人鼓燥,忙又跟着队伍继续前行。

渊太祚也是位老将,兵马进入峡谷之前,又派了一队百余人的骑兵提前进入山谷打探,听到没有什么异常后,才带着兵马进入峡谷。

金山峡谷说是峡谷,其实通道十分宽阔,并行数百骑兵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渊太祚让弟弟渊净土领渊族精锐五千骑兵为前军,叔叔渊盖铜领扶余城骑兵五千,渊族五千精锐步卒私兵为后军。自己亲领一万五兵马,及各部族青壮五万人马为中军。一路保持着行军阵形,以百人为一队列,迈着步伐向着金山峡谷通过。

整个八万人的队伍前后连绵近十里,真是浩浩荡荡,旗帜漫天!

大军前进到峡谷中段的时候,峡谷中突然响起数声尖锐的鸣镝之声。

疲惫不堪的那些部族青壮们四处转动头脑袋,边迈着沉重的步子,一边在寻找着这奇怪的声音来源。

“刚刚那是什么声音?听起来像是箭响?”

“我听也像是,不过好像是响箭,以前跟着领主大人时听过这声音,一般是用来传令的。”

一队在旁边护翼的骑兵行过,一位老兵竖耳听了下,大声道:“响箭,这是军队的响箭,有人在此埋伏!”

队伍中听部族青壮们一听都吓了一跳,他们可是要去伏击隋军的,怎么这里反而有人在此伏击他们?不少的青壮纷纷喊道:“不会是隋军在这里埋伏,准备伏击我们吧?”

渊太祚的扶余城正规骑兵的一队人马赶到,一位幢主大声喝道:“胡扯什么?这肯定是辽东城的荣留王高建武王爷派来接应我们的人马。那隋军现在都已经撑不住退兵了,又怎么可能到这来伏击我们。再乱嚼舌头,一律按动摇军心论处,小心你们的狗头!”

他的镇定和凶狠一下子将那些部族青壮们给镇住了,不少青壮们纷纷相信了他的话,没有人再乱说话。

刚静下来的队伍,还没有走几步路,突然整个地面都轻微震动了起来,一阵阵如雷鸣般的轰响自后阵传来。那些自小就生长在东北边境上的部族青壮们,一下子就听出了这是马蹄的轰鸣声,而且听那响起,这绝对是一支骑兵。而且人数不会少于万骑,要不然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声响。

所有的部族青壮及士兵们都慌了一下,刚才的响箭说是荣留王派来接应的人马,那还有点可能。可是如今这马蹄轰鸣声可是自身后传来,荣留王不可能在之个时候带着骑兵赶来汇合吧?

混乱之中,大军后军的渊盖铜只见仿佛突然之间,一只黑压压的骑兵部队就从他们刚刚经过的谷口外冲了进来,一眼望去,黑压压的根本就看不到头。

黑压压的骑兵来势极快,正快速地接受着他们的后军,那仿佛就如同一团黑色的乌云,挟风带雨,又犹如海浪,一波波的扑面而来。

随着那马蹄的轰鸣声越来越大,那支骑兵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一水的黑色铠甲,黑色的旗帜,还有那黑色的骑枪、马槊,矫健的骑士,越来越近。

当先一面大旗,却只有一半,上面写着重步兵旅四个大了,下面还有着一对雪白的翅膀,翅膀下面本来还有着什么东西,只是此时却只剩了一上面的一半,下面的一半却没有了。

剽悍的骑军,凶猛的来势,古怪的半面旗帜!

渊盖铜多年的经验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不是高句丽的兵马,这是隋人的骑军。这样的结果让他震惊,隋人居然不是在辽河附近,反而是从他们的后面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他一时有些不明白发现了什么事情。

“敌袭!布阵!”

来不及想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渊盖铜声嘶力竭的大吼一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隋军骑兵,渊盖铜紧急将所有的传令兵派下去,一个个的传令兵骑着战马在后军的阵列间穿过,大声的呼喝着:“布阵!布阵!所有步兵组成防御偃月大阵,骑兵分成两队,退入步兵防御阵左右翼压住阵脚。”

“步兵长矛兵举长矛为大阵前列,弓箭手持弓为紧居长矛兵之后,所有人加紧准备!”

一个个的军官凶狠的对着士兵们吼道:“第一排全体蹲下!”

手的持长矛的前排步兵们纷纷蹲下,将手中的长矛斜斜的指向前方,矛尾插入泥地之中,双手握着长矛的下半部份,弯腰迎敌。

“扎稳阵脚,所有人不许后退,后退者斩!”传令兵们已经带着一排后军统帅渊盖铜的亲卫到了阵前,每个亲卫都手执弓箭,羽箭不是对着阵地前方,而是对着所有士兵的后心,只要有人敢掉头,那么他们将毫不留情的将其就地正法。

后军一万人,五千骑兵是新余城的王国正规兵,五千步兵更是渊族中的精锐步军私兵,虽然面对着隋骑的突然袭击,一个个脸色发白,牙齿颤抖,但是却并没有一个不知所措的,一个个都按着传令兵和军官的命令,做着布阵迎敌的准备。

隋骑越来越近,这个时候辽人后军的士兵们已经清楚的看清了这支隋军,这是一支完全的骑兵部队,没有一个步卒,全是骑兵。而且铠甲齐备,甚至冲在最前面的那支打着半面旗帜的前锋,所有的战马都披着甲。

“光荣属于我们、荣誉即吾命!重步兵旅的兄弟们,用辽人的鲜血来洗涮我们之前的耻辱吧!冲啊,兄弟们!”

“光荣属于我们、荣誉即吾命!”一个又一个的骑兵整齐的吼了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刚刚在辽东城遭受到了一次巨大的耻辱,成了全军中的笑柄,而眼下,却正是他们用手中的马槊洗涮这一次耻辱的绝好机会,面对着这样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放过。

一阵巨大的呼喝冲天而起,整齐而又巨大的声音就如同一波浪潮,一下子冲上云霄。

听着那巨大的声响,毫无疑问,这是一支隋人的骑兵,而且人数最少有一万多人。看着那不断缩减的距离,还在匆忙布阵的辽人个个面如土色。

第142章 十面埋伏

天在崩,地在裂!

对于高句丽的人来说,中原王朝的汉家儿郎让他们有种埋藏于心理的恐惧。

对他们来说,每当中原的一个强大王朝灭亡之后,中原总会陷入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分裂、纷争。这个时候,中原的百姓在他们这群自诩为狼的部族的人眼里,中原百姓不过是一群等着他们掠夺的羔羊罢了。

每当他们想的时候,就可以集结部族兵马,跑去中原掠夺他们一回。而是原人也如羊一样的修建了长城来防备他们,这不正是把自己如羊一样的圈起来吗?只要他们打破了羊圈,就能随心所欲的吃个饱。

但是他们却不会忘记,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每当他们的内部分裂结束之后,那就是所有中原边境各族人的恶梦。他们不会忘记,大隋立国不过短短几十年,但是就是他们,将纵横无边无际大草原的突厥汗国给打的四分五裂,连处罗可汗到现在都还被滞留在大隋。

他们更不会忘记,高句丽建国之后,曾被中原王朝打的被迫三迁国都,一直退到了三韩半岛之上。他们更不会忘记,隋军大军一出,高句丽全国都被迫退守山城。那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发展到了辽河以西,在那里建立的数个坚固的城池,可是如今却已经成了隋朝的泸河、怀远镇、通化镇三镇。

更加的不会忘记,隋三攻高句丽后,虽然每次都是隋军无功撤兵,但是他们的死伤及被掳人口也有了数十万。

中原汉人,代表着天下最温文尔雅也是最凶狠的一个种族!分裂时人人可以去欺负一下,一旦统一,就是他们所有边荒部族的恶梦,每一次他们这些部族都要血流成河,家园故土成墟!

战马在奔腾,铁蹄轰鸣!骑枪平举,骑士嘶吼!

整个突然杀出的两万多余骑兵,是如今整个辽东军最强的战斗力量。这里有着保留着三千破军营完整编制的预备役第一重骑兵旅,也有各个师各个团的精锐猎户们组成的数十个侦察营。就连同样保留有破军营完整精锐的轻骑兵独立团也在这支队伍之中。

郭孝恪一马当先,手持马槊,在马上低伏着身子,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远处正匆忙列阵的辽人后队。在他的身后,就是精锐军官组成的旅旗护卫队,护卫着那面只剩下了一半的旅旗。

上次被陈克复当众撤销了番号,连旅旗也被削走了一半,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耻。无论如何,他这个自诩为大帅心腹的大将都要在这次伏击战中,用辽人的鲜血来洗涮他们之前受到的耻辱。

面对着辽人匆忙间布下的偃月防御阵,他一点也没看在眼中。他们有骑兵两万多人,而且有着其中有着四千人的原破军营的精锐骑兵们还保持着完整编制。更别提还有有着他们这支有着三千精锐破军营老兵,此刻极度渴望用辽人鲜血来洗涮他们之前耻辱的重骑兵旅。

那些薄薄的长枪阵他根本看不在眼里,只要重骑兵旅的弟兄们一个冲锋,他们就能踏破辽人的后队,并且继续冲击辽人的中军部队。

渊太祚在峡谷中出现第一声响箭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事情出现了麻烦。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后军统帅派卫兵来报,东面的峡谷外面突然杀进一支万余人的精锐隋军骑兵,正向他们杀来。

一万多骑兵,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既然隋军突然出现在这里,并且派兵从他们的来路袭来。那么以他多年的经验判断,这绝对不是一支孤军。从后面袭来,肯定是为了断他们的退路,不出意思,隋人肯定是在这峡谷之中设伏了。最起码,在他们的前面西面,肯定还会有一支兵马断其前进之路。

想到这里,渊太祚也是脸色铁青,就算他已经能算到隋军的策略,可是在这山谷之中他也没有办法了。狭路相逢,唯有勇者胜。

“全军就地布阵,布防御阵!”做出了命令之后,他又转身对那来报信的士兵道:“渊盖铜将军可有告诉你后军来袭的骑兵是哪路兵马?打的是什么旗号?”

“回大帅的话,那隋骑当中旗帜众多,最当先一面旗帜,是一面只有半面的黑色战旗,上面绣有重步兵旅四个字和一对白色的翅膀,后面的旗帜都是打着如第一师师属侦察营,第一师第一团侦察营这样的旗号,估计这样的旗帜得有四五十面,当中有一面大旗,绣的是一个大大的李字,好像是这支骑兵的主将旗号!”

渊太祚听后愣了一下,“旅?营?据他所知,隋军府兵两队一百人为一旅,两旅两百人为一团,也叫一营。可是眼下这情部却和他所知的对不起来了。就算是五十面营旗,这人数当有一万人左右,数量上倒是差不了多少,可也没见过这样光有营旗没有更高一级的情况啊。帅旗打的是李字,他可没有听说这次攻高句丽的隋军大将中有哪个是姓李。至于那只有一半的旗帜,更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按理一万多人的骑兵,最起码得是隋二十四路兵马中的一军了。”

不等他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突然又是一阵混乱声传来,一位前军军官冲了过来,大声禀报道:“大帅,渊净土将军命我来报,前军发现隋军大军。隋大军至北面山谷中突然冲出,约有一万多装备精良之隋军步军已经阻断我军之前进之路。目前隋军已经向我前军杀至!”

渊太祚冷着脸也没有什么惊讶的反应,北面会有隋军出击阻其前进之路,这他刚才已经想到了。一万多精锐步兵,眼下隋军人马已经和他们的兵力一样多了,论战斗力肯定是他们还要差上一些的。想了想,大声道:“传我将令,让渊净土将军率前军以防御阵形缓缓后撤,向我中军靠拢!”

“咚!咚!咚!”

一阵阵沉闷的牛皮大鼓之声传来,所有人都不由得摇头四顾,找寻发出声音的位置。

“大帅,在北山上,你看,好多的旗帜竖起来了!”

渊太祚转头向数日远的北山山岭之上望去,那里果然漫山遍野的都竖起了隋军的战旗,光看那旗帜数量,这兵马怕不是得有十万之众。

后路有一万多的隋军精锐骑兵,前路又被一万多的隋军步军阻断,这中军不远处居然又出现了上十万人的隋军旗帜,这怎么不让辽人心惊。特别是不少的部族领主们,此时肠子都悔青了。原本只是想着要来趁机占点便宜,这下好了,自己居然送上门来给隋军伏击了。

“咻!咻!咻!”

一声声呼啸忽然从空中传来,不少惊慌的青壮们纷纷抬头看去,只见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金山峡谷的南北两面山上,居然出现了一片片的隋军。而在他们身旁是一架架刚刚被掀去树枝等隐蔽的投石车、伏远弩、绞床弩,等大型远程武器。

那空中刚刚传来的声音,正是隋军发射出的弩箭所传出的声音。伏远弩距离达到三百步,此时从峡谷两面的山腰上射向他们,从高处俯射,整个辽人阵列基本上都在他们两面山上弩箭的攻击范围之内。

一弩下去,那长达近丈的弩箭带着呼啸之声,一下子就能穿透三四个士兵的身体。

而此时隋军的工兵营士兵们,正开始给最大的绞床弩上弦,这是当今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大杀伤性武器,射程达到近七百步。更加恐惧的是它所使用的弩箭,比伏远弩更是要大上一号,哪怕是穿着再坚固的铠甲,被绞床弩射中了,哪怕是擦着了,整个身体也会被一为两段。

而山腰上更多的器械,却是投石机,这次也没有带多少大型的投石车来。一字排开的数百架从辽东城中带来的投石车,此时都开始在装上五六斤一个的石头,一弹下去,绝对要砸死一两个人。

那伏远弩射出的弩箭,好像吹响了隋军的总进攻号角。

一阵阵嘶声从南面传来,只见又是一支隋军步军杀了出来。

当先一面战旗,同样是只有一半,却正是李世民、李玄霸兄弟领着的预备役第一重步兵旅的六千人马。后面一面面营旗飘扬,却是第四师和第五师的两师十八个轻步兵营的士兵们。他们早依将领在此埋伏,此时一看到骑兵已经堵住了辽人的退路,第一师那边又已经阻了辽人前进的道路。一时间,正是杀气腾腾的从中杀出,直奔中军渊太祚的帅旗而来。

北山之上的隋人兵马并未下山,而是在山上列阵观战,一面面的大鼓不停地敲响,下面的隋军和辽兵终于越来越近,一场厮杀再次展开。

辽人兵马来不及全部后退靠拢在一起,就被隋军兵分三路给分割了开来。

第143章 践踏一切

秋风阵阵,吹落片片红叶!

地上的落叶不断地被战马铁蹄踏过,那成万马奔驰而过挟带的气流,将地上那一地的枯叶卷起,漫天飞起,却依然遮挡不住骑兵们那牢牢盯住对方的视线。

两万多的骑兵们披着黑色的战甲,随着战马的奔驰,那就是一大片移动的乌云。里面挟带着无匹的闪电,将给对手一个致命的狂击!

重骑兵旅的骑兵们人手一把马槊,此时每位骑兵都低伏着身子,双腿紧夹着战马,双手紧紧地握着马槊,目光牢牢的锁定前方。

在他们的后面,上万的骑士同样披着黑色的明光甲,却不再如重骑兵旅的骑士们的战甲厚重。每人战甲胸前的那块大大的护心镜,反射着他们手中端着的骑枪的铁色锋芒,幽幽的反光,更让他们充满着杀气。这万余的骑兵中,精锐的老兵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都是猎户出身,基本上骑术是人人过关。可是这骑战,却并不熟悉,到现在,他们也就是能勉强的策马跟着冲锋阵列,不至于跟不上自己的队伍。

虽然大多数骑兵们已经不再是第一次参战,多多少少每个个也都是见过些血了。可是如今天这般的骑着战马,直冲对方阵列,这样的事情,他们还是头一次。看着那对面斜斜而指的长矛之林,不少骑兵的脸上都是有些发青,握着骑枪的双手更是骨节发白。

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只有前进,而不能退缩。一旦披上了战甲,拿起了骑枪,他们就不再是民壮,不再是猎户。不管面对着的是凶残的狼群,还是凶猛的老虎,他们唯有不顾一切的冲上去,直到最后,不是敌死,就是我亡,没有第三个选择。后退者,畏惧不前者,在他们的最后,那里有着一排排的手臂上绑着红袖章的宪兵队,他们专门处决后退及畏惧不前者。

北面山岭之上的战鼓响遍整个战场,一面,十面,百面,那是数百面的牛皮战鼓发出的声音。闻鼓而进,这是所有士兵们第一次披上战甲时就被告知的军令。

重装甲骑兵旅的骑士们,从一出埋伏的山谷后就在不断的加速,从最开始的踏步前行,到缓慢加速,再到狂飙突进。最后整个重骑兵旅的骑兵们就如同雪崩一样,挟带着猛烈的一往无前的气势,卷起一阵阵的秋风,带起一片片的落叶,向着辽人后军还在匆忙中列阵的步兵长矛阵冲去。

所有的骑兵对那些长矛都视而未见,没有一个人减速,或者偏离攻击方向。所有人都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