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少也会有警报传来的。想来想去,沈僖觉得这支兵马肯定是一支小部轻骑。
自始至终,打死沈僖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支半夜突袭他的兵马居然是他妹妹沈落雁的兵马。而且就算真有人告诉他这一切,他也不会相信的,因为就在几天前,九江诸郡还是在北陈军的手中,他不相信攻了九江几次都没攻下的妹妹,这一次居然能这么快的就攻下了九江。而且沈落雁是他的妹妹,也根本没有理由来攻他的江夏城。
“别逃,传我的命令,准备反击,乱逃者斩!”沈僖一脚踢飞了从自己身边逃过的士兵,再一把,拎住另一个逃命者的脖领子。他喊得声嘶力竭,却没有人听他的。包括被他拎住脖领子的小兵,用力一挣,把一块破布留给了那位吴王,然后头也不回地加入了逃难行列。
黑夜之中不但沈僖认为攻入城中的是北陈军,就是所有的士卒与百姓也都如此认为。在襄阳的鲁世深与张仲坚一举攻破江陵,横扫四郡,并将先前把吴王打的兵败身死的董纯一战歼灭之后,龟缩在江夏城中的这些老弱残兵,早已经吓破了胆。如今一见大军已经破城,哪个还有半点再战之心。
任沈僖如何呼喊,如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也没有人肯聚(W//RS/HU)集抵抗了。
其实江夏城中的兵马不少,虽然老弱杂牌,可几本是两位幸存的沈家大少当初已经把江汉数十城的兵马都已经调集到了江夏来保命了。坚固的江夏城高墙坚,数十年前更是西梁王朝的国都。当初杨暕占江汉之时,江凌也是杨暕的老巢,后来沈法兴攻占江夏,也将其当作南陈西部的大本营,立为了南陈的陪都,数年来,也是苦心经营。
江夏城中最繁荣时有民五十多万,就算是现在,也还有二十余万百姓。沈僖兄弟俩退守江夏,将江汉各城兵马调入城中,加起来多达十多万人。
不过这十多万人多是老弱,或是新征,江汉精锐的兵马几乎都死在了攻打杨暕的战斗,和后来杨暕反攻时沈家四兄弟的战败之中了。只不过,如果沈僖知道攻入城中的只是单雄信的三千骑兵的话,真正的肯一战的话,单雄信的三千骑兵就算真的以一当十,也会被堆死在江凌城中的。只是此时,满城的军民都以为是北陈军攻破了江夏,并没有人敢兴起一战之心。
江夏城中,三千单雄信轻骑分为数股,沿着大街开始迅速突进,纵横于各街各道,将任何敢聚拢起来的兵马第一时间冲溃击跨。并且按照事先所知道的情报,迅速的占领各兵营、仓库、府衙,以及城中将领官员们的府邸。
“呜呜————”
“呜呜————”
城中不断的响起短促的牛角号声,这种短促的号角之声此起彼伏,是镇南军中专门用来联络指挥进退的军令。骑兵们分成一小队一队往来纵横于城中,势不可挡的横扫一切。
有的骑兵专门抢占四城,有的攻占军营,有的抢占仓库,有的包抄清剿府邸。有的则驱赶百姓士兵,有的萧清街道。
区区三千人马,暗夜之中整个巨大的江夏城却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大多数的百姓们被喝令回家闭门不许出,士兵们则被驱赶到空旷的校场上弃械蹲守,还有的则被指挥着灭火,专门有一部份骑兵则负责肃清治安,防止骚乱抢劫。一切进行的井井有条,有序的让人不可思议。
当黎明的曙光终于出现之时,沈僖也被从一处百姓的家中搜出带到了单雄信的面前。望着那一队队彪悍又严整的骑兵,看着他们身上那熟悉的铠甲,还有那在晨风中飘扬着的凤凰军旗之时,沈僖终于明白了这个一夜间攻破了他江夏城的军队竟然是自家人马。只是看着单雄信那黑沉的面孔,还有那面高高飘扬绣着‘大吴摄政王楚国公主沈’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他一直把那个妹妹遗忘了。
第850章 先弃后夺再战九江
天明之时,江汉第三大重镇江夏城已经完全落入了单雄信的手中。到了这个时候,城中的那些混乱躲藏了一夜的江夏军和百姓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乘夜袭城的不是北陈军,反而是自己的人马。
唯一让他们感到幸运的是,昨夜一场混乱,虽然城中多处火起,声势吓人。但实际上场面大,声势大,而攻入城的骑兵却并没有对城中的守军多进行攻击。在掌控了城门与各处兵营仓库与搜到了沈僖与一众军官之后,这场混乱也渐平息下来了。甚至于,对于他们这些躲过一劫的江夏兵们,这些威猛的镇南军似乎也并没有对付他们的打算。
只是吹号让散落于城中各处的士兵们各回各营,然后新调了一些军官入营,又提拔了一些原本的底层军官,这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
江夏城南不远的烽火山顶上,一小队人马正隐藏于上。此时正立于山头,眺望江夏城。
“可查清了江夏昨夜之动乱?”一身华丽长袍,做世家少夫人装束的风姿绰约的窦红线,远眺江夏,面色凝重。她千里迢迢赶来江汉,原本想先找到沈法兴这个占有天下四分之一的大枭雄,说服他与其它中原各方豪雄联手,共同对付陈克复,瓜分陈朝。可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赶到南方,还没有进江凌城,沈法兴居然就死了。
沈法兴重伤而死,董纯先胜后败,全军覆没。沈家兄弟争位,沈侩引兵入江凌夺嫡,沈伟却又借陈军争位。一翻乱斗,最后居然全便宜了陈朝。鲁世深、张仲坚一举南下,反取了江凌。原本陈朝西南面兵力不足,只能坚守襄阳。可现在,陈军一下子占领了江凌,还夺了江汉四郡与巴东郡,形势完全改变。这次陈朝不大重创了南陈,也重创了杨暕,再加上有了五郡这么大块占领区,北陈几个月的时间内都不用再担心西南的形势了,有这么大块缓冲区,就算让几家攻打,他们也能撑上个一年半载的。
“小姐,是不是江凌的鲁世深攻过来了?陈军已经占了襄阳与江凌,如果再让他们占了江夏,这江汉十余郡可就全归北陈了。”一名老者担忧道。
“应当不会是鲁世深,他手中不过三万人马,既要守卫襄阳,如今又得守江凌与新夺五郡。他拿不出兵来了,而且据我所得消失,这三万兵已经是北陈洛阳西南面的唯一一支重兵了。且其中只有万余精锐府兵,其余大多是乡兵组成。可笑沈法兴一世枭雄,居然出了五个如此蠢的儿子,沈法兴一死,他们居然一下子全败给陈军了。”
一名百姓装束的斥候急急而至,“小姐,昨夜攻城的是南陈军,打的是沈落雁的旗号,三千轻骑,半夜就把江夏夺了。现在江夏城已经完全落在他们的手中,听说沈老三前几天就被沈僖杀了,昨夜沈僖也已经落入入城骑兵的手中了。”
“南陈军打南陈军?这不可能吧?”老人疑惑道。
窦红线却突然笑了一声,数天来首次露出喜悦之色。
“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既然打的是沈落雁的旗号,看来沈家这位小姐终究还是亲自出手了。沈家现在也唯有她,才能挽狂澜于即倒了。她再不出手,只怕南陈也残喘不了几天了。有她出马,看来南陈的气数还未尽,这次咱们南下看来也还有希望。”
老人满是惊讶之色:“前几日九江诸郡还在北陈手中,怎么转眼间沈落雁就率军杀到江汉来了?这还真是失之桑隅,得之东隅。北陈刚刚夺了江凌附近五郡,打了个大胜仗。却没想到,九江五郡转眼却被沈落雁夺去了,看情形,沈落雁来势不善。依小姐看,沈落雁与鲁世深这回哪个能胜?”
窦红线摇了摇头,对当初一直跟随父亲麾下的这位伯父的乐观并不认同。
“他们打不起来,沈落雁虽然来势汹汹,可必然是尽起江东兵马,孤注一掷来解江汉之危。但看他们的速度就可知,九江五郡定是北陈人自动放弃撤守的,不来他们来不了这么快。北陈在江凌打了一个大胜仗,却在九江主动示弱撤退,这一进一退之间,正说明了一切都还在北陈的掌控之中。”
“陈破军虽然将全部主力尽数调往北上,准备和突厥大战。但如今大战还未起,陈破军便依然对南陈有着绝对优势。现在放弃九江,不过是暂时而已。而夺取江凌五郡,却是以攻代守。但襄阳军也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他们接下来不可能再来进攻江夏。而沈落雁以一女子身份而掌南陈大权,如今沈氏父子六人非死即俘,她虽成功坐上了这个位子,但其内部定然还有反对声音,没有一定的时间,她也不可能真正统领南陈。”
叹了口气后,窦红线心中还有是些失落的道:“北陈如今兵力有限,见好即收,接下来肯定是转为防御阶段。而沈落雁虽然需要保住江汉,利用这场战争为她上位赢得声势,但拿下江夏,守住安陆、巴陵等诸郡已经够了。真要此时攻打江凌,那她就有可能被拖在江汉,她的大本营江东此时空虚,完全有可能被北陈反将一军。因此,这一战,还未打其实已经有结果了。”
“沈落雁是来安内的,这次她要的是平定内部矛盾,真正的握有南陈大权。鲁世深白捡了一个天大便宜,也绝对不会得了便宜还卖乖。双方打不起来,用不了多久,沈落雁肯定要撤军回江东。”
又过了半天之后,外出的斥候终于打探到了详细的情报。
听到沈落雁出兵三十五万而来,窦红线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推测。沈落雁出动的兵越多,这仗就越难打起来。一来如此江东空虚,沈落雁不敢多留。二来就算鲁世深真有进攻江夏之意,见到沈落雁摆出这副架式,也是绝对不会再冒头的。
窦红线有些失望的道:“我们好不容易说服统叶护答应我们南下联络诸雄,却不料南方却出现这么大的变动。沈家与杨暕都受到重创,更让人遗憾的是经宜昌一战,沈落雁与杨暕两人已成生死仇人,想让他们罢兵联手,只怕难比登天。”
“中原诸雄如果不能与突厥联合起来,单凭统叶护只怕难以击败陈破军。要是突厥此战败了,我们想要给夏王复仇,将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了。”老人心中满是不甘,夏国兵败,前后那些老兄弟们,几本上就没有几个活下来的。河北汉子最重义气,对于老人来说,什么华夷,什么宗邦都不重要,唯有复仇才是最重要的。
“张伯,我要去江夏见沈落雁。沈落雁虽为女子,可却智谋无双。我相信,她能明白联盟的好处。”窦红线紧紧握了一下拳头道。
“小姐,如今形势,只怕去了也是无用功啊。”张伯叹息道。
“张伯,要报仇,也只有这一线机会了。不去,更没机会。”
九江城内,一场激战正酣。
谁也想不到,未战即已经主动撤过江北的北陈军,在南陈大军过了九江之后,又会突然对已经易手的九江发起攻击。
这突然的攻击,让留守的大将陈当做梦都搞不明白。要打你就打,是你弃守九江的,现在却又跑来抢,这不是有病么。不过攻其不备,这也正是兵法之道。被北陈军甩了一道虽然有些不痛快,但陈当却也不惧,九江城中也是有五千兵马守备的。他就不相信他守不住九江,隔不了多远的西面,可就是公主的三十三万大军。
只要坚守半日,援军就能回援,到时就能反包围歼灭这支来犯陈军。
不过陈当有些过于乐观了,北陈军出现到现在,激战也不过半个时辰而已。但是陈当却感觉过了半天那么久,北陈军攻势之猛烈,让他难以抵挡。
攻城的北陈军不多,也就三千左右。可领兵的却都是赫赫有名之辈,主将乃是原先坐镇九江的江西都督胡海,自辽东就跟随陈破军的沙场悍将。独当一面,指挥十万大军他也许不行。但如这般的攻城战,他却是熟练无比,更何况打的还是曾经两度易手过的九江城。
而他的左右副将也同样威名不小,左指挥使徐世绩,当年威镇中原的瓦岗大将军。右指挥使苏定方,河北义军中年轻一辈中有名的小将,不但窦建德当年看重,就是陈破军也十分看重,千方百计终于降服了这员将领。
三位大将,皆一时之秀。部下三千兵马,更全是江西行省兵马中最精锐的三千老兵。
如此组合,就是对上杜伏威这样的江南大将也都不惧,更何况此时他们要对付的只是陈当这样的二流将领。打的还是他们刚刚主动弃守的九江城。
战斗一开始,便有早安排好的内应炸开了城门,接应他们入城。陈军以迅驰不及掩耳之势杀入了九江,高大的城防完全就成了摆设。适时的,城内的内应更是四处作乱,接应胡海。
在北陈军里应外合,无比凌厉的攻势下,陈当的五千守军死伤过半,终于败下阵来,浑身浴血的副将抢到陈当近前,惨然道:“大人,北陈军锐不可当,九江守不住了!”
第851章 攻打建康城,解救太上皇
陈当心头一片冰冷,就是副将不报,他自己也已经看清了此时的形势。
五千留守九江的兵马并非临时拼凑的杂牌,而是一直跟随他多年的老兵。这五千人马,乃是当年他跟着吴王沈法兴起家时的老部下,这些年几经扩充,最终有了这五千人马。如今更是直属摄政王公主殿下嫡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五千精锐老部下,居然不到两个时辰,就已经伤亡大半。
这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的五千兵马向来自比为精锐越甲,可此时在北陈军三千人马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的居然是自己。公主不是说九江原先的陈军都只是些乡兵民团的杂牌吗?可为何他们攻势如此之猛?这些根本不是什么乡兵民团的杂牌,甚至他觉得这根本是北陈百战的精锐。
咬了咬牙,他终究生不起死战不退的决心。
“撤。向豫章郡撤退,只要坚持半天,公主的援兵就能赶到,到时再报仇不迟。”
虽然明知公主有三十多万人马在西面的江夏方向,但他没敢往江夏方向撤。丢了九江还可以抢回来,但如果连豫章等郡到时也丢了,那这可就不单单是一个面子的问题了。
陈当带着部下撤出九江时,所部已经剩下不到两千人了。这一战,他们战死近千人,还有近两千部下因伤等原因来不及撤退,被关在了城中。
一出九江,陈当便立即分派了多路人马,分别赶往江夏与豫章、临川等郡报信。
陈当一逃,九江也便彻底的落入胡海的手中了。
又持续了个把时辰,战斗已经完全停止了。虽然城中还有过千的吴军,不过此时也都已经扔下了武器投降了。九江城在这些年里,前前后后,数度易手。北陈占领了三次,南陈也是占领了三次。城中的百姓也好,士卒们也好,都知道,九江卡在这个位置上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不是真正的大决战,不管是哪边占了,也不一定能守的长久的。因此大家反应倒也聪明,哪个占了就听哪个的,并没有那等死忠于一方的人抵抗不从。
将投降的俘虏打散关押到北营之后,胡海立即将抄没的陈军辎重营中的所有粮草通通大方的分发给所有的百姓。这些粮草反正也带不走,留着便宜了吴军,烧了又可惜。发给百姓们,肯定是要马上落入他们的肚皮,甚至藏起来的,反正是不可能再回到吴军手里了。
一个个粮仓打开,里面一大批本来是要转运到江夏的粮草全都发给百姓。那些百姓们见到白花花的大米,一个个都是拎着罐子,举着袋子踊来。不少百姓捧着米直接就开吃了,战乱频频,最苦的还是他们这些人。
给百姓们分粮,即解决了吴军的一批粮草,又收买了不少九江百姓,借花献佛,这样一石二鸟的好事也是徐世绩先提出来的。苏定方倒也不甘示弱,马上提议将九江城中吴军的一批金银珠宝作为此战的奖赏,分发给将士们。徐世绩还出言反对,觉得私分战利品不合朝廷的规矩,有点农民义军的作风。不过胡海倒是无所谓,将士们提着脑袋拼命,发一点奖赏也是应当的,他只要给皇帝上一道奏折说清楚就行了,反正他也不会贪污这战钱财。
给将士们分发金银,并按军功一一记录在军功册上之后,胡海又让人马上杀猪宰羊,给全军做饭。引得将士们一阵欢呼喝彩。胡海在徐世绩和苏定方两员副将的陪同下,事隔几天之后,又一次回到了先前坐镇了近半年的九江都督府。
进入都督府,徐世绩道:“都督,陈当已经逃出了九江城,一路向豫章赶去。他必然会马上向江夏的沈落雁送信,最多半天,沈落雁必有兵马杀到。咱们是不是早做打算,准备随时撤退。”
原先他们接到皇帝的旨意让他们撤到江北的安徽行省,避敌锋芒,另也增加淮南的防守。胡海仗着老资格,不甘心这么撤退,在和徐世绩他们商量后,先是把江西的兵马官员学生们撤到了江北,却又暗中挑选了三千精兵偷偷返回了九江附近隐藏着,等到今日终于打了陈当一个措手不及,一把将九江又夺了回来。
九江这么容易拿下来也确实有些出三人所料,原计划,攻打九江最少得半天时间,得手后立即返回江北。
不过此时,胡海显然已经有些不太愿意就此回去了。
另一边的苏定方也差不多如此,他虽得皇帝看重,委任他指挥使一高职,可在陈朝却并没多少实打实的功绩。以一降将居指挥使之职,本来就被不少功臣派指责,如今好不容易碰到这么一个好机会,他怎么舍得错过呢。更何况,他深知上司胡海的想法,当下更是不愿意和上司相左了。
“都督,那陈当号称江南大将,部下五千兵马也称精兵。可今日一战,却是名不副实。这陈当都是如此不堪,末将以为豫章的蒋方超那是更不如了。眼下陈当逃往豫章,本将以为正是我们趁势追击,一举再攻破豫章的好机会。如果豫章再下,我们还可以一路向南,再把临川和南康等郡也都给拿下,就算沈落雁派兵来追,咱们也可以退入岭南啊。”
如果说去攻打别的地方也许胡海没多少把握,但说去打豫章,他却是动心了。江西五郡各城数度易手,几本是大陈和南陈都在城中安插了不少的暗桩内应。这次陈军主动退出江西,胡海更是有充足的时间安插了许多内应在各城中,以备将来再夺回来。现在豫章城不过五千人马,还是连陈当那五千人都不如的杂牌,就算陈当退入豫章,也没多少增强。有内应在先,再夺回豫章似乎并不需要多大担忧。
虽然说沈落雁集结了连杂牌一起的三十多万大军,现在攻下各城也守不住。但如果真的能将五郡再一一攻下,哪怕就算不守,这也是能给沈落雁一个重大打击啊。而且这五郡的陈军也有两万五千人马,如果以三千人马能打赢,这可是一笔大功,将来和其它将领相比,也是一个绝佳的战绩啊。
说胡海不想当元帅那是假的,当将军的又有哪个不想升上元帅呢。
不过胡海心中还有点担忧的是,原本是只打算打九江一城,打完就走。所以身边只有三千人马,可如果要往南一路打过去,三千人马却是有点少了。九江刚破,南边四郡还有两万来人,万一被堵住不得南下,到时沈落雁兵马杀到,那可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是见好就收,收兵撤回江北,还是乘机扩大战果,一路杀奔南面,一举攻破江南五郡诸城?
孰轻?孰重?不好说,不好说哪!
看到胡海与苏定方都有继续打的意思,徐世绩也开始考虑起这个计划的可实行性来。在厅中慢慢转着圈,眼睛不经意间看到都督府桌案上的印盒,不由心神一动,眼前一亮,高声道:“都督,末将有一计,也许可收奇效。”
“哦,什么奇效?”
“直捣敌巢,攻占建康,救出太上皇陛下!”徐世绩大声道。
“什么!”
胡海与苏定方都差点跳了起来,转头望向徐世绩满脸的不可思议。
“茂公,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建康可是南陈老巢,六月时咱们大举南下,都还不能攻下建康。要不然,陛下当初也不会让我等撤回九江。这建康城城高墙坚,那沈法兴当初把他建得跟个乌龟壳一样,比咱们修建的棱堡要塞还要坚固。而且建康城有三重城墙,论起大小来,这建康城可是如今天下第一大城,咱们就三千人马,攻建康,解救太上皇,这有点太异想天开了吧。”
打豫章诸郡,胡海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南下可攻可退,进可攻,退可退到岭南。但是打建康,这个他还真的从来没有敢想过。六月时,屈突通、杨善会、陈棱、张仲坚四大元帅统兵,水陆两路攻打建康,动员兵马十余万,甚至还有岭南的冯盎与冯婠出兵牵制南陈部份兵力,那一次胡海也是参与了进攻的。可最后打到建康城下,陈军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后,还是暂时放弃了攻打建康。
四大元帅,十万大军都只能望建康城而兴叹,胡海想不明白,徐世绩为什么敢说三千步卒攻打建康。虽然一向欣赏徐世绩的智谋,可这一次,他真是跟不上他的思维了。
面对二人质疑的眼神,徐世绩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捋了捋这几年已经长的颇长的胡须,道:“都督,沈落雁这次倾国之兵救援江汉,江东诸郡是不是已经兵力空虚,唯有建康都城与采石矶和瓜州渡驻有一支正规军,余地皆只是些老弱杂牌?”
“确实如此。建康估计有三万人,采石渡与瓜州渡各有两万精锐,这是他们防范我安徽、江苏两省兵马南下。其余各地,估计都是空城了。剩下最近的兵力也是这九江五郡的两万余兵马了。”胡海点头道。
“都督所方不错,不过我们可心借用一下这个。”说着徐世绩拿起案上的那枚陈当来不及带走的大印道。
“假借兵符印信?这个要是用来打潘阳等郡也许可行,可打建康怕是不行吧。”胡海顿了一顿道。
第852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徐世绩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将一幅江东地图在案几上展开。
地图打开,江东十余郡百余城皆列其上,山川河流城池一一标记的清清楚楚。徐世绩拿起一支辽东特产的红色铅笔在两人的面前,先在图纸上的九江城图标上画了一个鲜红的大叉。
“都督请看,九江已经是在我们手中。”
然后又拿起另一支蓝色铅笔,接连在九江南面的豫章、临川、庐陵、南康四城上副了一个圈。
“这四城,现有各有五千杂牌吴军。”
苏定方不解地望着徐世绩的动作,“徐将军,这些都是明摆的事情,你说这些何意?”
徐世绩却神秘一笑,反把手中的铅笔递给苏定方道:“还请苏将军把你掌握的如今江东的兵力分布标示出来。”
虽然心中不解,不过苏定方还有接过了铅笔,在地图上那条蓝色的长江大河的南岸上的三个地方重点标记了出来。分别是建康西面的采石渡口,建康城,还有建康东面的京口瓜洲渡口。
胡海等苏定方标完,又接过铅笔在采石西面附近的楚山城、当涂城、还有天门山也标记了出来,还分别在上面标示了采石一万,楚山、当涂、天门山各三千的数字。随后又在建康城标记图注明三万,在瓜洲渡上标明一万五,另外在瓜洲渡附近的黄家山、句丽山各标记了两个三千的数字。
苏定方看着地图道:“眼下豫章四郡有两万二千吴军,在长江南岸建康附近更是有着七万人马。潘阳、宣城、新安、永嘉、余杭、会稽、东阳、吴郡、建安等江东九郡虽然兵力被抽调一空,守卫空虚。但如果临时紧皱拼凑,估计三五万人马还是能拼凑起来的。我军三千精锐虽然面对吴军杂牌可以以一当十,可现在吴军江东的兵马已经有差不多十万,更何况如果他们据城而守,我们这三千人马,根本起不了作用啊。”
“兵者、诡道也!”徐世绩一笑,“江东虽有杂兵十万,可沈法新刚死,沈氏子弟非死即亡,朝中大将没死在董纯手下的,剩下的如今也都随着沈落雁尽入江汉。江东无大将,杂兵更成一盘散沙也。我军虽只有三千,可都督当年追随陛下在辽东建功之时,还不一样是最初只有三千,可最后高句丽国还不是被灭了?这如今的河东九郡可比不上高句丽人吧。”
“茂公有什么妙策就快说,别吊本将胃口了。”胡海迫不及待的道。
“都督请仔细再看。”徐世绩指着地图道,上面已经被他们全标记了红蓝记号。
“看什么?”胡海有些不明白的道。
倒是一旁的苏定方已经看出了一些眉目,眼光中露出恍然的颜色来。
在红蓝铅笔的标注下,江东的形势确实是十分明朗的。吴军虽然还有十万杂兵,可是只要细看就能发现,沈落雁当初带兵援江汉时,虽然知道对面江北的北陈也没多少兵力了,但还是留了一手,在都城建康与长江下游两个重要的渡江重镇一连设置了七道营地,如一道铁索拦江一样的拦在建康城的左右。
有茫茫长江天险在前,又有十万兵马据重镇守卫,短时间内吴人确实不用担心江北的陈军来攻了。
而在救援江汉之时,因为九江的陈军主动弃守了五郡,退往了江北,因此沈落雁在接管九江后留下了两万五千人驻防,南防岭南,北防淮南。在沈落雁看来,她的大军就在江夏,不管是岭南还是淮南方向有动作,她都能马上增援。
北面建康一线布置了十万兵马,防御淮南。在西面,又有两万五千人马,和江夏的几十万人马。有这两道防线一北一西在,就等于把江东九郡给保护在了里面。虽然九郡基本上已经无兵马防守,但有外面的两条防线,沈落雁等人明显十分有信心不会出事。
但是现在苏定方却突然明白了徐世绩的意思,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突然回马一枪,再突然夺下九江,更想不到陈当连兵符印信都还没来得及带走。
这一切,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三千人马确实不多,但关键时候却是能逆转天下大势。都督,这一次咱们事情要是成了,您的武功将更是一层楼。”
胡海心头果然火热起来,北方大战已起,这一战后,将不知道又会有多少曾经在他下面的将校们会积功升上高位。作为一个最早跟着皇帝起兵的元老,别人打得火热,升官晋级,他却坐在南方看戏,这是一个武人难以忍耐的事情。
“说出你的计划。”胡海沉声道。
徐世绩心中一笑,胡海果然是不个不甘寂寞的主。
“都督请看,末将的想法是这样的。九江以下,陈当逃去了豫章,沈落雁的兵马最起码得半天后才能到。现在如果我们向东,就面对着空无一人的潘阳和宜城。有陈当的印信在手,我们只要利用俘虏和仓库中的那些吴军铠甲,只要动作迅速,就能在两城知道九江失守的消息之前,把两城诈取过来。”
“当来,我们的目的不可能是这几个空城。我们的目的是打入建康,因此最关键的计划就是,秘密拿下宣城之后,立即可以派一支小部队东进,去拿下无人防守的余杭与吴郡,绕到建康和瓜洲渡口的背后,以吸引建康守军的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